问题

现在生育率低是不是说明现在生孩子以后会有优势?

回答
关于生育率低是不是意味着未来生孩子会有优势这个问题,这是一个很有意思的视角,我们不妨从几个方面来掰扯掰扯。

首先,得承认,生育率低这个现象本身,确实会改变一些传统的社会结构和资源分配逻辑。

你想啊,过去人多的时候,最直接的感受是什么?竞争激烈。无论是上学、找工作、买房,感觉到处都是跟你抢的。就像一个大班级,老师资源、学区房名额,能分到手里的就那么多。

现在生育率低了,平均下来每个孩子能分到的资源可能会更多。

从家庭层面来看,优势可能体现在几个方面:

家庭关注度和投入增加: 如果一个家庭只有一个孩子,或者有两个孩子,相比于过去七八个,父母和祖辈的精力、财力投入无疑会更加集中。这意味着孩子在教育、特长培养、心理健康等方面的关注度会更高,得到的资源和支持也会更充裕。这在一定程度上能帮助孩子更好地发展潜能。
经济负担相对减轻(虽然总支出可能不低): 虽然养育孩子的总成本可能依然高昂,但如果家庭规模缩小,分摊到每个孩子身上的直接经济压力可能会有所缓解。父母可以有更多的余力为孩子提供更好的教育、更优质的生活环境,甚至更早的进行一些投资规划。
家族传承的“宝贝”: 在很多文化中,孩子被视为家族的延续和希望。生育率低意味着“子嗣”这个概念的稀缺性会增加。从这个角度看,后代的稀缺,或许会让他们在家族内部获得更多的重视和倾注,成为被格外呵护和培养的“传人”。

从社会层面来看,这种低生育率带来的影响更为复杂,也更容易产生一些“反直觉”的优势:

人力资本的价值提升: 当社会整体劳动力数量下降时,每一个劳动力的价值通常会被放大。这意味着未来劳动力市场对高素质人才的需求可能会更加迫切,具备专业技能和创新能力的人才将拥有更强的议价能力和发展空间。如果你的孩子能够成为这样的人才,那么他的“竞争优势”自然不言而喻。
教育资源的相对充裕: 随着适龄入学儿童的减少,教育资源(师资、教学设施等)可能会变得更加充裕,教育的整体质量和个体化教学的可能性也会随之提高。这为孩子们提供了一个更优质的学习环境。
创新与技术发展的动力: 较低的生育率迫使社会更加重视人力资本的开发和效率的提升。为了弥补劳动力数量的不足,科技创新、自动化、人工智能等领域的发展可能会得到更快的推动。如果你的孩子能够适应并驾驭这些新技术,他将站在时代的风口浪尖。
社会福利体系的潜在压力与改革: 虽然这是一个双刃剑,但低生育率也意味着未来需要更少的人来供养越来越庞大的老年人口。这会给社会保障体系带来巨大压力,但也可能倒逼出更高效、更可持续的福利模式,例如鼓励延迟退休、发展机器人养老等。而那些能够适应新社会保障体系的孩子,也许会从中找到新的机会。
“人少好办事”的局部优势: 听起来有点黑色幽默,但在某些领域,比如就业岗位、公共服务(虽然这部分可能更受人口结构影响),如果需求曲线和供给曲线的变化符合某些规律,某些“稀缺”的劳动岗位可能会更容易获得。当然,这个非常依赖于具体的行业和经济发展情况。

然而,我们也不能只看到“优势”,生育率低也伴随着巨大的挑战,这些挑战同样会影响到未来孩子的“优势”:

经济增长的潜在乏力: 人口是生产力的一部分,人口的减少可能会导致国内市场规模缩小,消费需求不足,进而影响经济的整体增长活力。如果经济整体萎靡,即使资源相对充裕,个人的发展空间也可能受限。
社会活力和创新动力下降: 年轻人口是社会活力的主要来源,也是创新的重要驱动力。如果年轻一代数量锐减,可能会导致社会整体的创新能力和发展动力不足。
养老负担的加剧: 最直接的担忧是,越来越少的人需要承担越来越老的社会。这可能意味着未来年轻人需要缴纳更高的税费来维持养老金等社会福利的运转,或者他们的养老保障会打折扣。
劳动力结构性短缺: 尽管整体劳动力减少,但在某些特定领域,可能依然会出现人才短缺,而孩子的专业选择如果不能与社会需求匹配,也难以获得优势。
社会结构和文化变迁的挑战: 快速的人口结构变化会带来社会适应的阵痛,例如家庭结构的变化、代际关系的变化、传统文化习俗的延续等等,这些都可能为孩子的成长环境带来新的不确定性。

所以,回到最初的问题:生育率低是不是说明现在生孩子以后会有优势?

答案是:有潜在的优势,但绝非板上钉钉。

这种“优势”更多地体现在:

1. 家庭内部资源投入的增加,有助于孩子素质的提升。
2. 社会对高素质人才需求的增加,以及教育资源的相对优化。
3. 技术进步可能带来的新的发展机遇。

但这些优势能否完全兑现,关键在于孩子本身的素质培养、个人能力的发展,以及对社会变化的适应和把握。 如果一个孩子在父母的充分投入下,能够成为一个有能力、有创新精神、适应性强的人,那么在低生育率的社会中,他确实可能比过去数量庞大的同龄人更容易脱颖而出,获得更好的发展。

反之,如果孩子依然是过去那种“放养”模式,或者能力和素质没有跟上社会发展的步伐,那么低生育率带来的“资源红利”对他而言可能就显得不那么明显,甚至会被人口结构变化带来的挑战所掩盖。

总而言之,生育率低改变了游戏规则,它提供了一个资源相对集中的平台,但最终的“优势”还是要靠孩子自己去争取,以及父母的正确引导和教育。 这更像是一场静悄悄的资源重组,谁能抓住机会,谁就能站在浪潮之巅。

网友意见

user avatar

也许你选择现在生的孩子长大后会像日本一些三十岁中年人那样无业宅家啃老;而你六十岁的夫妻俩还在外出打工,距离退休还有十年。

当然这是个极端例子,旨在反对在各个平台非常常见的、为使孩子在将来有“入学考学优势”就选择在自认为的生育低谷期(比如现在?)生育的言论

那些怀着“将来入学考学容易”心思的人,看起来好像是很为孩子考虑,但别忘了:人的一生中在学校的时间只是小部分,大部分的时间要在社会上谋生存。怀着这种心思的人只看到了少子化的基本国情,却没有看到老龄化的基本国情。在老龄化社会,社会结构越来越趋向“稳定”,学历越来越趋向“贬值”,用同等水平学历越来越难以换到受教育者想要的回报。

深度老龄化的社会从整体来看是处于通缩和偿债之中的。若生育决策需要达到“自家孩子要占优势”的目的,那就不能不考虑这个基本情况。

现在高等教育的毛入学率已经接近60%,将来还可能会更高。只是为了现在看来很值得的入学考学机会就决定要生孩子,可能真有点类似那则盗窃BB机、出狱后再挖出的笑话。

当年日本人指望进入深度老龄化以后有机器人替代人工,现在日本人的机器人搞得确实风生水起,有的能踢足球,有的能仿生。但现在不少七十甚至八十岁的日本老人还在为生存费医药费弓着腰工作,同时一些年轻人却因为就业困难等种种原因无业宅家。它当年的机器人战略算是成功了吗?日本还是发达国家,发展中国家应对同等程度的老龄化是无力做到更好水平的。

所以孩子将来会不会有优势的重点并不在于是不是更容易入学考学,而是:你的孩子会是用上高端仿生机器人的那个,还是宅家啃普通老年打工族的那个?这些跟学历水平的相关性可能并没有一些人想象中的那么强。

现在不少观点认为将来中国的老龄化问题可以通过AI和自动化来解决,而我认为最普通的人最好还是不要指望这些。看看日本就知道,即使有了新的技术手段,也不是最普通的人能用上的,他们还是要面对延迟退休;而他们的孩子虽然相比父母辈拿到了更高的学历,从学校毕业后很可能也并不“成器”。

但是,人的生育期就那么几年,自己的孩子在30岁时将生活的年代基本上已经由自己的年龄决定。若是已经决定要生育,如果没有特殊需要,就不要考虑何时生更有“优势”了。人口变动具有周期性,若是自己处于人口高峰的一代,那么孩子大抵也会处于人口高峰的一代。若想完全避开人口变动的周期性,那就要尽可能拉大代际间隔——高龄生育,这需要付出极大的代价。如果考虑的还仅仅是“入学考学更容易”这一“优势”,我个人认为这是因小失大。

综上,选择在自认为的生育低谷期生育与孩子将来是否具有“优势”没有很强的相关性。

类似的话题

  • 回答
    关于生育率低是不是意味着未来生孩子会有优势这个问题,这是一个很有意思的视角,我们不妨从几个方面来掰扯掰扯。首先,得承认,生育率低这个现象本身,确实会改变一些传统的社会结构和资源分配逻辑。你想啊,过去人多的时候,最直接的感受是什么?竞争激烈。无论是上学、找工作、买房,感觉到处都是跟你抢的。就像一个大班.............
  • 回答
    中国生育率低、老龄化的问题,绝非“突然发生”,它是一个长期积累、多重因素交织作用的结果。至于为什么这两年“计划生育不对”的声音才甚嚣尘上,这背后也有其深刻的社会和政治原因。生育率下降和老龄化:一个缓慢但必然的进程我们得把时间线拉得更长一些。中国生育率的下降,并非一夜之间的事情。它是一个在经济发展、社.............
  • 回答
    要回答“现在各国是否只有参考60年代罗马尼亚生育政策才能扭转生育率”这个问题,我们需要对那个时代的罗马尼亚生育政策以及当前的生育困境进行深入分析。简单地说,答案是否定的,完全照搬60年代罗马尼亚的生育政策不太可能成为现代社会扭转生育率的唯一或最佳途径,但其中一些核心理念在特定条件下仍有值得借鉴之处。.............
  • 回答
    日韩两国,作为东亚社会的老牌发达国家,如今正面临着一个棘手的共同难题——超低生育率与深度老龄化。这不仅仅是人口结构的问题,更是关乎国家经济发展、社会活力的根本性挑战。它们是如何兵荒马乱地试图化解这场危机,以及年轻一代又如何为自己的暮年做打算,我们来细致地掰扯掰扯。一、 日韩如何“拯救”人口结构?一场.............
  • 回答
    好,我们来聊聊这个话题。你提的这个问题挺有意思的,也触及了很多人心里的一个普遍关切:我们这一代的孩子,在这么低生育率的环境下长大,未来会不会不像我们这一代这么“卷”?我试着从几个角度来给你掰扯掰扯。首先,得明白“卷”是怎么形成的。在我看来,“卷”最根本的原因,其实是稀缺性与过度竞争。什么东西稀缺?好.............
  • 回答
    最近确实听到不少家长抱怨,自家孩子好像特别容易感冒咳嗽,反反复复的,让人操心。提起这事,很多人都会说:“现在孩子免疫力是不是不如以前了?” 这种感觉是有一定道理的,不过,“免疫力低”这事儿,其实比咱们想的要复杂一些,不能简单归结于一点。咱们一步步来聊聊,为啥现在孩子好像更容易“中招”这些小毛病。一、.............
  • 回答
    这可真是个让人纠结的问题,尤其是在当下这个生育率越来越低、大家生活压力又普遍不小的时候。说实话,养猫能不能代替孩子给人的感觉?这事儿,我觉得得从好几个层面去掰扯。首先,咱们得承认,养猫确实能填补很多情感上的空白,提供一种陪伴感。你看那些猫奴们,每天回家看到一只毛茸茸的小家伙冲过来蹭你,发出咕噜咕噜的.............
  • 回答
    你这个问题问得真切,确实是当下很多人都在关心的头等大事。生育率一路走低,这可不是一个简单的社会现象,它背后牵扯的因素太多了,就像一个复杂的织网,各种线索交织在一起,很难说哪个是唯一主因。我来跟你好好聊聊,尽量说得细致点,咱们就当朋友间闲聊,不用讲究那些条条框框。首先,经济压力绝对是绕不开的重头戏。你.............
  • 回答
    你这个问题问得可太实在了!确实,现在很多人都有这种感觉:一边是生育率往下掉,孩子好像变少了,但另一边呢,上学的门槛似乎是越来越高了,竞争也比我们当年激烈得多。这背后其实是多种因素在交织作用的结果,不是一两句话能说清楚的。咱们先捋一捋生育率降低这件事。这可以说是社会发展的必然趋势,尤其是在咱们国家,经.............
  • 回答
    要详细地预测到2050年中国的人口数量,我们需要考虑生育率的趋势以及其他重要的人口动态因素。这是一个复杂的问题,受到多种因素的影响,因此任何预测都存在一定的不确定性。核心因素:生育率您提到的“保持现在的生育率趋势”是关键。近年来,中国的生育率持续走低,并且低于世代更替水平(即平均每位女性生育2.1个.............
  • 回答
    生育率跌破警戒线是一个全球性的现象,尤其在中国,这个问题尤为突出。年轻人不愿意生孩子的原因是多方面的,而且相互交织,形成了一个复杂的局面。要详细解答这个问题,我们可以从以下几个主要维度来剖析:一、经济压力与成本过高: 养育成本飙升: 这是最普遍也最直接的原因。从怀孕开始,到孩子出生后的母婴用品、.............
  • 回答
    关于未来哪种语言最吃香这个问题,确实是很多人关心的问题,尤其是在考虑不同种族的生育率和人口结构变化的大背景下。这背后牵扯到经济发展、文化影响力、国际合作以及人才流动等诸多因素,并非简单地将生育率挂钩就能直接得出答案。不过,我们可以从几个角度来深入分析,帮助你形成一个更全面的认知。首先,我们来谈谈生育.............
  • 回答
    你提出的问题非常深刻,触及了当下社会普遍存在的焦虑感和悲观情绪。人口、生育率、房价、就业等看似独立的社会议题,实则相互关联,共同作用,形成了一个复杂而庞大的社会图景,让许多人感到担忧甚至绝望。我们来详细剖析一下,为什么会出现这种普遍的悲观和阴阳怪气。一、 人口与生育率:消失的未来,失落的希望 人.............
  • 回答
    现代社会生育率的下降,不是一个突如其来的现象,而是多种复杂因素交织作用的结果,它像一张无形的网,悄无声息地收紧了许多家庭生育的意愿。我们不妨一步步剖析这张网的构成,看看它如何让生育这件事变得越来越“不划算”。首先,经济压力是压在许多年轻人身上的巨石。 养育一个孩子,不仅仅是提供衣食住行,更是投入大量.............
  • 回答
    面对生育率下跌的严峻现状,九零后一代作为当前社会生育的主力军,确实面临着前所未有的挑战和压力。如何更好地应对这一局面,不仅关乎个体家庭的幸福,也事关社会的可持续发展。九零后作为伴随互联网成长的一代,对信息获取能力强,也更具个性化思考。因此,他们的准备工作也应该更加多元和深入。以下是九零后应该做好的详.............
  • 回答
    在中国现行体制下,要将生育率提升到2.5以上,这绝非易事,需要系统性、多维度、长期性的综合施策。单纯的鼓励政策很难触及核心问题,关键在于能否从根本上解决育龄夫妇“敢生”、“愿生”、“能生”的障碍。以下是一些详细的可能路径,力求从实际操作层面展开:一、 经济成本的减负与转移:让养育不再是“甜蜜的负担”.............
  • 回答
    北欧迎来婴儿潮,冰岛 2021 年生育率提高近 9 %:解读与我国的参考意义北欧国家,尤其是冰岛,在2021年迎来了生育率的显著提升,近9%的增长率在近年来相对较低的生育率背景下显得尤为突出。这一现象并非偶然,而是多重因素叠加作用的结果。深入解读这一现象,对于正面临人口老龄化和低生育率挑战的中国,具.............
  • 回答
    这是一个非常复杂且多维度的问题,涉及到社会、经济、文化、心理等多个层面。生育成本高,但仍有人愿意生,这背后既有个人层面的情感驱动,也有社会层面的结构性支持和文化观念的惯性。下面我将尽量详细地阐述这些原因:一、 情感与心理驱动:无可替代的满足感和人生价值实现这是最核心、也是最难以被经济数字完全衡量的原.............
  • 回答
    年轻人育龄意愿降低是一个复杂且多层面的社会现象,受到经济、社会、文化、个人心理等多种因素的交织影响。以下将从几个主要方面详细阐述:一、 经济压力巨大,养育成本过高: 高昂的教育支出: 从幼儿园到大学,孩子的教育费用是中国家庭最大的开销之一。为了不让孩子输在起跑线上,许多家长会投入巨资在学前教育、.............
  • 回答
    这个问题非常复杂,涉及到经济、社会、文化、个体价值观等多个层面,并非简单的“穷”或“富”就能解释。以下我将尝试从不同角度详细分析,为什么父母那一代人(大致指建国后至改革开放前出生的一代)和现在的九零后、零零后在生育意愿上存在显著差异。一、 父母那一代人(尤其经历过物质匮乏时期)的生育观:1. 经济.............

本站所有内容均为互联网搜索引擎提供的公开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储任何数据与内容,任何内容与数据均与本站无关,如有需要请联系相关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于百度google,bing,sogou

© 2025 tinynews.org All Rights Reserved. 百科问答小站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