也许你选择现在生的孩子长大后会像日本一些三十岁中年人那样无业宅家啃老;而你六十岁的夫妻俩还在外出打工,距离退休还有十年。
当然这是个极端例子,旨在反对在各个平台非常常见的、为使孩子在将来有“入学考学优势”就选择在自认为的生育低谷期(比如现在?)生育的言论。
那些怀着“将来入学考学容易”心思的人,看起来好像是很为孩子考虑,但别忘了:人的一生中在学校的时间只是小部分,大部分的时间要在社会上谋生存。怀着这种心思的人只看到了少子化的基本国情,却没有看到老龄化的基本国情。在老龄化社会,社会结构越来越趋向“稳定”,学历越来越趋向“贬值”,用同等水平学历越来越难以换到受教育者想要的回报。
深度老龄化的社会从整体来看是处于通缩和偿债之中的。若生育决策需要达到“自家孩子要占优势”的目的,那就不能不考虑这个基本情况。
现在高等教育的毛入学率已经接近60%,将来还可能会更高。只是为了现在看来很值得的入学考学机会就决定要生孩子,可能真有点类似那则盗窃BB机、出狱后再挖出的笑话。
当年日本人指望进入深度老龄化以后有机器人替代人工,现在日本人的机器人搞得确实风生水起,有的能踢足球,有的能仿生。但现在不少七十甚至八十岁的日本老人还在为生存费医药费弓着腰工作,同时一些年轻人却因为就业困难等种种原因无业宅家。它当年的机器人战略算是成功了吗?日本还是发达国家,发展中国家应对同等程度的老龄化是无力做到更好水平的。
所以孩子将来会不会有优势的重点并不在于是不是更容易入学考学,而是:你的孩子会是用上高端仿生机器人的那个,还是宅家啃普通老年打工族的那个?这些跟学历水平的相关性可能并没有一些人想象中的那么强。
现在不少观点认为将来中国的老龄化问题可以通过AI和自动化来解决,而我认为最普通的人最好还是不要指望这些。看看日本就知道,即使有了新的技术手段,也不是最普通的人能用上的,他们还是要面对延迟退休;而他们的孩子虽然相比父母辈拿到了更高的学历,从学校毕业后很可能也并不“成器”。
但是,人的生育期就那么几年,自己的孩子在30岁时将生活的年代基本上已经由自己的年龄决定。若是已经决定要生育,如果没有特殊需要,就不要考虑何时生更有“优势”了。人口变动具有周期性,若是自己处于人口高峰的一代,那么孩子大抵也会处于人口高峰的一代。若想完全避开人口变动的周期性,那就要尽可能拉大代际间隔——高龄生育,这需要付出极大的代价。如果考虑的还仅仅是“入学考学更容易”这一“优势”,我个人认为这是因小失大。
综上,选择在自认为的生育低谷期生育与孩子将来是否具有“优势”没有很强的相关性。
本站所有内容均为互联网搜索引擎提供的公开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储任何数据与内容,任何内容与数据均与本站无关,如有需要请联系相关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于百度,google,bing,sogou 等
© 2025 tinynews.org All Rights Reserved. 百科问答小站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