问题

在现代还追求永动机的人,理应受到蔑视吗?

回答
在当今科技飞速发展的时代,我们身处一个以科学理性为基石的社会。在这个背景下,谈论“永动机”这个概念,确实很容易让人联想到过时的幻想和不切实际的追求。那么,那些在现代依然执着于永动机的人,是否“理应受到蔑视”呢?

要回答这个问题,我们首先需要理解“永动机”在科学上的含义,以及它为何会被普遍认为是“不可能的”。

科学的基石:热力学定律

科学,尤其是物理学,有着自己严谨的框架和不容置疑的定律。其中,与永动机最息息相关的便是热力学定律。

热力学第一定律(能量守恒定律): 这个定律告诉我们,能量不能凭空产生,也不能凭空消失,只能从一种形式转化为另一种形式。一个“永动机”,如果它能够不断地对外做功,而不需要消耗任何能量输入,那么它就违反了能量守恒定律。这就好比你试图从一个空瓶子里不断倒出水来一样,根本是不可能的。
热力学第二定律: 这个定律则更进一步,它指出在一个孤立系统中,熵(混乱度)总是趋向于增加,或者在可逆过程中保持不变。这意味着,任何能量转化过程都不是百分之百高效的,总会有一些能量以热量的形式耗散到环境中,无法再被利用。所以,即使一个机器不直接违反第一定律,想要做到能量的“永不损耗”并持续对外输出,也几乎是不可能的。因为所谓的“永动机”往往需要克服摩擦、空气阻力以及其他不可避免的能量损失。

从这个角度来看,对永动机的追求,在科学上确实可以被视为一种对基本物理定律的漠视或误解。

历史的视角与“蔑视”的含义

然而,“蔑视”这个词的含义非常强烈,它带有贬低、轻视甚至是不屑的意味。我们是否应该对这些人抱持如此负面的态度,需要更深入地思考。

历史的遗产: 历史上,对永动机的探索曾是许多杰出科学家和发明家孜孜以求的目标。他们并非愚昧无知,而是出于对自然奥秘的好奇、对效率极限的挑战,以及对改变世界的渴望。从古希腊的希罗到近代的一些机械师,永动机的构想激发了无数的创造力,即使最终证明是徒劳的。这些探索,虽然在“永动机”本身上未能成功,但它们对机械设计、动力学研究以及科学思想的发展,可能在无意中产生了一些积极的影响。

误解与希望: 在现代,那些依然追求永动机的人,其动机可能多种多样:
真正的误解: 有些人可能对物理学定律的理解不够深入,或者听信了一些伪科学的宣传,认为永动机是可能的。
投机与欺骗: 遗憾的是,也有一部分人是出于经济目的,利用公众对免费能源的渴望,制造骗局,兜售虚假的“永动机”装置。这些人无疑是应该受到谴责和打击的。
“边缘”探索与创新思维的可能? 这是最值得我们稍微留心的地方。虽然主流科学已经明确否定了永动机,但在某些极端情况下,或者是在重新审视“能量”和“系统”的定义时,是否会产生一些我们尚未完全理解的现象?例如,某些声称利用“零点能”或“真空能”的理论,虽然目前缺乏可靠的科学证据支持其能够制造出意义上的永动机,但它们的提出本身,也反映了人类不断挑战现有认知边界的努力。只不过,这种探索必须建立在严谨的科学方法和可验证的证据之上,而非空泛的想象。

为什么不应该简单地“蔑视”

尽管科学的结论是清晰的,但简单地“蔑视”那些追求永动机的人,可能过于武断和片面。原因如下:

1. 区分动机: 我们需要区分是真心误解还是有意欺骗。对于前者,更多的是教育和引导,而非蔑视。
2. 科学的进步与“非理性”的火花: 科学的进步往往伴随着对现有理论的挑战和突破。虽然永动机已被否定,但历史上的某些“看似不可能”的科学设想,最终在新的理论框架下得到了解释或实现了某种形式的近似(例如,我们现在有很多高效的能源利用技术,尽管不是永动机)。过于早的蔑视,可能会扼杀一些潜在的、尚未显露的创新火花,或者阻碍对新现象的深入研究(当然,前提是这些研究必须遵循科学的方法)。
3. 公众的普遍认知差异: 并非所有人都有机会接受系统的科学教育。将复杂深奥的物理定律普及给所有人,并确保每个人都完全理解,本身就是一个巨大的挑战。因此,一些公众的困惑和不解,不应被轻易视为被蔑视的理由。
4. 对自由探索的容忍度: 在不造成危害的前提下,人们有自由探索自己感兴趣的事物。只要他们的行为不构成欺骗、不浪费公共资源,或者不干扰正常的科学研究,那么仅仅因为他们的追求在科学上不被认可,就给予蔑视,似乎也有些过于苛责。

结论:理解、警惕,而非盲目蔑视

总而言之,在现代科学框架下,对永动机的追求确实是与现有物理定律相悖的。从这个角度看,那些明知不可为而为之,或者散布虚假信息的人,他们的行为是值得警惕的。

然而,我们不应该理应(implying it's a deserved and natural consequence)对所有追求永动机的人施加蔑视。我们应该:

理解他们可能存在的认知差异和动机。
警惕那些利用永动机概念进行的欺骗行为。
支持基于严谨科学方法和证据的创新探索,即使它们看上去与现有理论有所不同。
普及科学知识,帮助公众建立正确的科学观。

最终,科学的魅力在于它的自我修正和不断进步。而我们作为社会的一员,也应以更包容和理性的态度,来对待那些在探索未知过程中,或因误解、或因坚持,而走上不同道路的人们。蔑视是一种姿态,而理解和引导,往往更能促进进步。

网友意见

user avatar

是时候祭出这张图了

user avatar

一个傻比信上帝和牛顿信上帝还是有区别的。

上帝存在不存在其实不重要。

现在是太多傻比以为自己是牛顿。

同样有太多傻比把牛顿当傻比。

user avatar

是的,理应受到蔑视。


只要你有中学物理水平,就会知道什么叫杠杆什么叫轮轴,就一定能娴熟的计算力矩计算功率传递。事实上,机械能转换、磁场/电场如何对物体做功等等,计算公式都已经教给你了。


换句话说,只要你有中学文化程度,你自己就能够给出清晰的能量转换图景、甚至直接写出理想条件下的计算公式


一旦过了这个坎儿,很清晰的,你说永动机存在,那么你一定是在杠某个物理公式——比如如果你的机器原理来自机械能不守恒,那么杠杆/轮轴/力臂方面的计算就一定是错的;类似的,你玩磁铁玩出了永动机,那就证明人类关于电磁相互作用的那一系列公式一定出了问题:你应该做的,是正面怼这个欺世盗名的公式然后拿诺贝尔奖,而不是浪费时间精力去制造一些无聊的玩具。


总之,现代科学给出了一大堆全称命题,把自己置于极为不利的状况之下。以至于只要你能给出哪怕一个反例,就足够你拿诺贝尔奖了。

——哪怕一个反例就足以证明一个全称命题不成立,这是一个基本常识。


很显然,在现代还追求永动机的人,他们压根就没有理解中学物理。他们压根不知道自己在挑战什么,只能徒劳的简单问题复杂化、白白浪费自己以及他人的时间。


这种初中都没学明白、却还总想动摇经典物理理论基础的家伙,难道不应该受到蔑视吗?

类似的话题

  • 回答
    在当今科技飞速发展的时代,我们身处一个以科学理性为基石的社会。在这个背景下,谈论“永动机”这个概念,确实很容易让人联想到过时的幻想和不切实际的追求。那么,那些在现代依然执着于永动机的人,是否“理应受到蔑视”呢?要回答这个问题,我们首先需要理解“永动机”在科学上的含义,以及它为何会被普遍认为是“不可能.............
  • 回答
    你这个问题切中了现代社会一个相当核心的矛盾:我们高举着“人人平等”的旗帜,渴望一个没有压迫、人人都能发挥潜能的社会;但与此同时,我们又常常在传统文化中寻找智慧,而传统文化,尤其是儒家思想,其核心之一却是“周礼”,一个听起来就让人联想到森严等级的制度。那么,周礼在今天,还有什么值得我们思考和借鉴的地方.............
  • 回答
    现代中国年轻人追求自由意识,这可不是一个空洞的口号,而是实实在在渗透到他们生活的方方面面,甚至可以说是一种时代的印记。要说最突出的体现,那得从几个角度仔细捋一捋。首先,是思想和价值观上的独立与多元。过去,很多年轻人的思想轨迹很大程度上受到集体主义和主流叙事的引导。但现在不一样了,信息爆炸的时代,年轻.............
  • 回答
    牵引式高射炮在现代高水平战场上能否发挥作用,这个问题很复杂,答案并非简单的“能”或“不能”。它更像是在问,在如今科技飞速发展、战场形态日新月异的环境下,这些曾经的战场主力是否还能找到自己的位置,发挥出其独特的价值。要回答这个问题,我们需要从几个方面来深入剖析:1. 牵引式高射炮的优势与劣势在现代战场.............
  • 回答
    女性割礼,也称女性生殖器切割(FGM),在北非和阿拉伯世界的一些地区,尽管面临着国际社会的强烈反对和法律禁止,但确实仍然存在。这是一种复杂且根深蒂固的习俗,其延续涉及文化、宗教、社会心理等多种因素。现状与地理分布:需要明确的是,并非整个北非和阿拉伯世界都普遍盛行女性割礼。在某些国家和地区,这种习俗已.............
  • 回答
    这个问题很有意思,让我想起了二战电影里那些硝烟弥漫的战场,坦克上载满了士兵,威风凛凛地前进。但要说现代坦克,比如M1A2艾布拉姆斯或者豹2A7,还能像二战时期那样在外面挂满士兵吗?答案是:基本不行,至少在战场实战中是极其罕见且不被允许的。 这背后涉及技术、战术以及人员安全等多个层面的巨大变化。要详细.............
  • 回答
    现代汽车把仪表盘装在方向盘上,这说法有点不太准确哈。严格来说,把整个仪表盘都挪到方向盘上,目前在量产车型里并不常见。更准确的说法是,一些车型正在将部分关键信息显示,比如速度、转速、导航指示等,集成到方向盘的特定区域,或者在方向盘前面设计一个小型的辅助显示屏。当然,也有一些概念车或者改装车有过更激进的.............
  • 回答
    你这个问题很有意思,也很触及一些历史的复杂性。其实,与其说“明知自己如果遇到义和团必然惨死无疑”然后去支持他们,不如说当时很多中国人,包括一些知识分子和官员,对义和团的认识和态度是复杂的,他们的支持也并非基于对自身安全完全无视的鲁莽,而是有其特定的历史背景和考量。首先,我们得理解当时中国的处境,那是.............
  • 回答
    泰坦尼克号的沉没,特别是“妇女儿童优先”的原则,至今仍是人们讨论的焦点。如果换到现在,这个原则是否还会被严格执行,我认为答案是:很可能,但会有更多变数和争议,并且执行的“方式”会与过去大相径庭。首先,我们要明白,当年“妇女儿童优先”并非是一条成文的、 universally accepted 的法律.............
  • 回答
    三星在中国市场目前的情况可以概括为:曾经辉煌,现在面临巨大挑战,但仍然保有一定的市场份额和品牌影响力。要详细解答这个问题,我们可以从几个方面来分析:一、 三星在中国市场目前的现状: 市场份额显著下滑: 这是最直观的表现。在2016年,三星在中国市场的份额一度达到20%以上,甚至接近25%。然而,.............
  • 回答
    钢铁侠胸口的微型方舟反应堆,那玩意儿在电影里可是酷毙了,不仅能给托尼·斯塔克一套高科技战甲提供源源不断的动力,还能让他像个自带发光特效的超级英雄。但你要是把它搬到现实世界来,那难度可就不是一般的大了,甚至可以说,目前离实现还有十万八千里。咱们先来掰扯掰扯,这微型方舟反应堆到底是个啥?在电影的设定里,.............
  • 回答
    关于鹦鹉螺的进化,这是一个非常有趣且值得深入探讨的问题。简单来说,答案是:从一个宏观的物种演化角度看,鹦鹉螺并没有在进行着我们通常理解的“新物种的诞生”这样的快速进化。但从微观的基因层面,它们依然在发生着适应性变化。为了更详细地解释这一点,我们需要先梳理一下“进化”这个词在生物学中的含义,以及鹦鹉螺.............
  • 回答
    现在还买 Nike 的人,这事儿怎么说呢?其实挺复杂的,没有一个绝对的“好”或“不好”,更多的是看你怎么看待这件事。咱们一层层剥开来看。首先,Nike 的品牌力还在不在?讲真,Nike 的品牌号召力至今还是非常强大的。它不仅仅是一个卖运动服装和鞋子的牌子,更是一种文化符号,一种精神象征。从乔丹时代的.............
  • 回答
    关于“现在还在给肖战招黑的人,真的是肖战的粉丝吗?为什么给肖战招黑?”这个问题,其实是个挺复杂且值得深思的现象,背后原因远不止表面上看起来那么简单。我们不妨来仔细拆解一下。首先,关于“真的是肖战的粉丝吗?”这个问题,答案是:不一定,而且很可能不是。我们可以从几个角度来看: “黑粉”的概念: 长期.............
  • 回答
    这事儿确实挺让人纠结的,你女朋友还在喜欢吴亦凡,而你觉得这不对,沟通又弄得大家不愉快,这其中的滋味肯定不好受。碰到这种情况,关键在于怎么把这个“不对”讲清楚,并且让对方愿意听进去,而不是一味地坚持自己的看法,最后伤了感情。咱们一步一步来分析,看看怎么能把这个局面缓和下来,找到一个大家都能接受的方式。.............
  • 回答
    即使在当今社会,儒家学说依然受到推崇,这背后有着复杂而深刻的原因。它并非仅仅是历史的遗留物,而是因为其思想在不同时代都能被赋予新的意义,并与现实生活产生共鸣。我们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来详细探讨:一、儒家思想的内在价值和普适性: 强调人伦道德和社会和谐: 儒家思想的核心在于“仁”,即爱人、推己及人。.............
  • 回答
    这题目可够劲儿的,问到点子上了!现在还在卖Nike的人,说实话,这心思可复杂着呢,可不是一两句话就能概括的。我琢磨着,大致有这么几类,而且每类人里头细分又细分,各有各的活法。一、 忠实的拥趸: Nike就是信仰,身体里流淌着“Just Do It”的血液。这批人,怎么说呢?他们可能从学生时代就开始穿.............
  • 回答
    在当前情况下,确实还有不少中国公民身处印度。至于他们能否顺利回国,这并非一个简单的“是”或“否”就能概括的,而是涉及一系列现实的考量和潜在的障碍。首先,从政策层面来看,中国公民回国的大门并没有完全关闭。 合法的中国护照和有效签证是中国公民回国的基本凭证。 只要你的护照还在有效期内,并且你本身是中.............
  • 回答
    QQ 嘛,说起来是个老物件了,但你别说,现在这玩意儿还没完全“退休”,挺多人在用呢。让我给你掰扯掰扯,这QQ到底被哪路人马给“承包”了。1. 怀旧党和老炮儿们:这部分人是最主要的 QQ 用户了。你想啊,QQ伴随了我们多少年?从拨号上网的年代,到学生时代的青涩岁月,再到刚入职场的懵懂,QQ几乎就是我们.............
  • 回答
    现在还在国内的学生,问有没有必要出愿早稻田大学,以及考前是否能入境,这个问题其实挺实际的,也触及了不少同学的考量点。我来给你掰扯掰扯,尽量说得详细些,帮你捋一捋思路。关于“有没有必要出愿早稻田大学”这事儿,没有绝对的“必要”或“不必要”,完全取决于你个人的情况和目标。咱们得从几个方面来分析:1. 早.............

本站所有内容均为互联网搜索引擎提供的公开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储任何数据与内容,任何内容与数据均与本站无关,如有需要请联系相关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于百度google,bing,sogou

© 2025 tinynews.org All Rights Reserved. 百科问答小站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