问题

为什么到现在还在有人推崇儒家学说?

回答
即使在当今社会,儒家学说依然受到推崇,这背后有着复杂而深刻的原因。它并非仅仅是历史的遗留物,而是因为其思想在不同时代都能被赋予新的意义,并与现实生活产生共鸣。我们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来详细探讨:

一、儒家思想的内在价值和普适性:

强调人伦道德和社会和谐: 儒家思想的核心在于“仁”,即爱人、推己及人。它构建了一套以血缘和亲情为基础的社会关系网络,强调“孝悌”、“忠信”、“礼义”。这些道德规范,如尊重长辈、关爱家人、信守承诺、待人以诚,在任何时代都具有积极的意义,是维系社会稳定和人际和谐的重要基石。即使在现代社会,我们仍然需要良好的家庭关系、诚信的商业往来和友善的邻里关系。
重视个人修养和自我完善: 儒家强调“修身齐家治国平天下”,将个人品德的培养置于重要位置。通过学习经典、反思自省、克己复礼,追求成为一个有德行、有学问的人。这种对个人内在价值的重视,以及对不断提升自我的追求,与现代社会所倡导的个人发展、终身学习不谋而合。
强调教育和社会责任: 儒家将教育视为国家和个人发展的重要途径,认为通过教育可以提升人的素质,培养德才兼备的社会成员。同时,儒家也强调士人应承担“兼济天下”的社会责任,关心国家大事,为社会发展贡献力量。这种对教育的重视和社会责任感的呼唤,在任何时期都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
灵活的解释和适应性: 儒家思想并非一成不变的教条。在其发展过程中,历代学者不断对其进行解释和阐发,使其能够适应不同的社会环境和时代变迁。例如,宋代的新儒家就对儒家思想进行了重塑,赋予其新的哲学内涵。这种思想的生命力在于其开放性和可塑性,能够与时俱进,找到与当下社会相契合的切入点。

二、儒家思想在特定历史和文化背景下的重塑与激活:

中华文明的文化根基: 儒家思想是中国传统文化最重要的组成部分,深深地影响了中国人的思维方式、价值观念和行为模式。即使在经历现代化转型后,这种文化基因依然存在。在寻找民族文化认同和复兴民族精神的过程中,重拾儒家思想成为一种必然的选择。
对西方思潮的补充与平衡: 在改革开放后,中国大量引入西方思想和价值观。然而,过度的物质主义、个人主义在一定程度上也带来了社会问题。此时,儒家思想中关于集体主义、人伦道德、社会责任等方面的价值,可以起到一定的补充和平衡作用,引导社会在追求发展的同时,不失人文关怀和道德约束。
国家和政治的宣传与引导: 在一些时期,国家出于维护社会稳定、构建和谐社会、增强民族凝聚力的需要,也会适度推崇儒家思想。例如,强调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中的“仁爱”、“诚信”、“友善”等,就与儒家思想有共通之处。这种推崇并非完全是自发的,也包含了官方的引导和倡导。
学术研究的深入与拓展: 随着学术研究的不断深入,对儒家经典的挖掘、解读和批判性研究也在不断进行。新的研究成果不断涌现,为儒家思想注入了新的生命力,也让更多人看到了其在现代社会的应用价值。

三、儒家思想在现代社会的应用体现:

家庭教育中的“孝道”与“家风”: 尽管“孝道”的理解有所演变,但孝敬父母、尊重长辈的传统依然被许多家庭所珍视,并被视为维系家庭和睦的重要因素。“家风”建设也常常借鉴儒家“修身齐家”的思想。
企业管理中的“仁”、“信”、“义”: 一些企业在管理理念中融入儒家思想,强调员工之间的关爱、信守承诺、公平交易等,以期建立更具人文关怀和稳定性的企业文化。例如,“以人为本”的管理理念就与儒家“仁”的精神有相通之处。
社区建设与社会治理: 在社区治理中,提倡邻里互助、和谐相处,也与儒家“邻里”观和“和”的思想相契合。
个人修养与心理调适: 许多人在追求个人幸福和心理健康时,会从儒家经典中寻找智慧,例如通过“知足常乐”、“安贫乐道”等思想来调适心态。

四、需要注意的几个方面:

批判性继承是关键: 推崇儒家思想并非全盘接受。现代社会需要对其进行批判性继承,剔除其中不合时宜的糟粕,例如对等级制度的过度强调、对女性地位的限制等。
避免极端化和简单化: 儒家思想博大精深,不应将其简单化或极端化,而是要理解其精神内核,并灵活应用于现代社会。
与其他思想的融合: 儒家思想并非唯一能指导我们生活的思想体系。它需要与其他优秀思想文化相互借鉴、融合,共同构建更丰富的现代价值体系。

总而言之,现在依然有人推崇儒家学说,是因为其思想中蕴含着丰富的道德智慧和人文关怀,能够为解决现代社会面临的一些问题提供启示。它既是中华文明的重要传承,也具有一定的普适性和可塑性,能够在不断变化的环境中被赋予新的生命力。这种推崇,既有其内在的思想价值,也受到历史、文化和社会发展等多重因素的影响。

网友意见

user avatar

你以为的儒学,是那些封建糟粕

可殊不知整个东亚文明的基石就是儒家思想

萨缪尔在他的《文明的冲突与世界秩序的重建》中将世界划分成儒教、基督教、伊斯兰教三大文明圈

不要觉得这背后是供奉哪个神的区别,而是不同文明群体下的思想差异性

就好像在《新教伦理与资本主义精神》里探讨的新教对人思维的影响从而促成了西方资本主义的诞生和发展

当今儒家思想对个体影响最大的,便是尊奉集体主义,我们从小就在学长大了要为社会做贡献,做社会栋梁,穷则独善其身,达则兼济天下,个人利益小于群体利益,为中华之崛起而读书之类的

并且我国现在的外交政策同样也有着强烈的儒家色彩,因为西方靠着基督教那套理论,殖民掠夺惯了,他们认为强大的代价就是你死我活

而中国追求则是命运共同体之类的合作共赢

固然儒家文化存在一些问题,但毕竟是2000多年前的事物,要与时俱进的是人,而不是经典

取其精华,去其糟粕才是重点,而不是汤里有个虫子就把整碗汤倒掉

当然我也承认现在时代的主题是开放发展,吸收新的思维和概念同样重要

但,倘若如题主真所想,完全抵制儒家思想,那国人的精神内核由什么来填充呢?

基督还是安拉?

user avatar

不是,现在批儒的是哪些人?

两个盘子。

第一个盘子,上个世纪初。那时候中华存亡,民族自信心降到冰点,那时候的公知们为了学西方,非但抛弃两年多年的文化信仰,甚至还有连汉字都想放弃的。

第二个盘子,上世纪中后期,那时候乾坤颠倒,六亿人集体精神错乱,别说批你儒家,你物理学家也同样是臭老九。

我就奇了怪了,这两个远古盘子现在居然还有人叼?

最后,如果稍稍了解一点孔孟之道应该得出一个结论。

儒家一开始就是直奔治世去的,因为时代和思想的局限性,因此儒家无法指出正确的方法去实现“天下大同,圣人之治”的理想。于是两千多年来,中华大地上最聪明的脑袋全去纠结这个了,从而耽搁了自然科学的发展。

(然而马子给出了正确的路,于是……就有了南湖红船,你懂的。)

两千多年来,哪个有理想的读书人不是冲着“修齐治平,横渠四句”这八个字去的?

在我看来,这是儒家唯一的问题。

可放在现在,这根本就不是问题。

还叼什么叼?

user avatar

为什么到现在还有人像民国和WG时期那样打压儒家?

2020年,已经不用跪着了,站着把儒学经典认真读一遍,需要多长时间?

user avatar

在春秋战国时期以铁农具、牛耕、竹简为代表的先进生产力出现在了我国。从而引起了一系列社会变革。

井田制的崩溃:之前使用石器作为农具开垦能力有限,只能开发平坦地区的土地,这些土地经过几百年的分封都到了各大贵族手里,国王和贵族相比实力并不具备碾压的优势。后来生产力大发展,一些不好开垦的土地也能开垦了。大批流民通过开垦土地成为了自耕农,直接向国王纳税,这样国王在财力上面对贵族就有了碾压的优势,于是各国先后开展了轰轰烈烈的中央集权运动。

军制的崩溃:由于生产力大幅提高,大量的人力从土地上解放了出来,各国开始有能力武装大量平民参加战争,贵族作为唯一兵源的时代过去了,贵族在武力上也不复当年得地位。

官僚系统的诞生:由于竹简的使用,使得文书工作成为可能,继而为官僚系统的诞生提供了前提。国王不再需要依靠贵族来统治,可以依靠官僚系统来统治。

总而言之,由于生产力的发展,各国都有了国王权力越来越大,贵族势力越来越小的趋势。作为贵族的代言人孔子深刻感觉到了自身地位的下降,怀念西周时期那个贵族能和国王平起平坐的年代,于是纷纷感叹礼崩乐乱,叫嚣要恢复周礼!这就是儒家的核心思想,这就是儒家的核心诉求,逆历史潮流,反对中央集权,鼓吹贵族分封制。

类似的话题

本站所有内容均为互联网搜索引擎提供的公开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储任何数据与内容,任何内容与数据均与本站无关,如有需要请联系相关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于百度google,bing,sogou

© 2025 tinynews.org All Rights Reserved. 百科问答小站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