问题

周朝是不是统一的中国?

回答
周朝究竟算不算“统一”的中国,这得看我们如何定义“统一”这个词。如果按照我们现代人对国家统一的理解,一个高度集权、中央政府对全国拥有绝对控制权的模式,那么周朝的“统一”就显得有些勉强,甚至可以说它开创了一种与我们现代概念截然不同的政治格局。

周朝的确是中国历史上一个非常重要的朝代,它结束了商朝的统治,确立了新的王朝。更重要的是,它建立了一套叫做“分封制”的统治体系。这种制度下,周天子作为最高统治者,将土地和人民分封给他的宗室子弟、功臣和古代的贵族后裔。这些人被封为诸侯,拥有在自己封地内的统治权,但名义上要听从周天子的号令,定期朝贡,并承担镇守疆土的责任。

这种分封制在周朝前期,尤其是在武王伐纣之后到周公辅政时期,确实起到了稳定和巩固国家统治的作用。周公旦的治国方略,比如制定礼乐制度,确立宗法制,在很大程度上规范了社会秩序,并加强了周天子在名义上的最高权威。当时,周天子确实对广阔的疆域拥有“共主”的地位,诸侯虽然各自为政,但至少在理论上,大家都是周天子的臣属,并共同维护周朝的统治。从这个角度看,它确立了一个覆盖了当时华夏文明核心区域的政治共同体。

然而,这种“统一”的性质与秦朝统一后建立的郡县制、中央集权制有着本质的区别。分封制的核心在于,周天子虽然是名义上的最高领袖,但他不可能像后来的皇帝那样,直接管理全国的每一个角落。他更多的是依靠这些诸侯来管理地方。随着时间的推移,尤其是到了周朝中后期,尤其是东周时期(也就是我们常说的春秋战国时期),周王室的权力日渐衰落,而诸侯国的实力却越来越强。

在这个阶段,虽然形式上仍然存在周天子,但实际上,诸侯国之间的关系已经不再是单纯的臣属关系,而是变成了各国相互征伐、争夺霸权的局面。一些强大的诸侯国,如齐桓公、晋文公,先后崛起,成为“春秋五霸”,他们虽然尊周天子为名义上的共主,但很大程度上是在主导诸侯国之间的关系。到了战国时期,这种情况更加明显,各国之间甚至出现了“王”的称谓,进一步模糊了周天子作为最高共主的地位。

所以,如果用“统一”来形容周朝,我们更应该理解它是一种“政治上的联邦制”或者“宗法制下的共主联盟”,而不是一个高度中央集权、行政权力直接触及每一个层级的统一国家。周朝的“统一”更多的是一种文化和政治认同的奠基,它确立了华夏民族早期形成的基本框架,也塑造了后世中国政治制度和文化的一些重要基因。但它并非现代意义上的那种高度整合的统一。

可以说,周朝开启了中国历史上“统一”的早期探索,它在形式上建立了一个广阔的政治共同体,但其内部的权力结构却随着时间推移,逐渐走向了分裂和诸侯割据。这种“统一”更多的是一种名义上的、由宗法关系维系的松散联盟,而非一种强大中央政府对全国进行有效统治的现实。因此,当我们讨论周朝是否统一中国时,需要承认它在中国历史上开创了一个重要的政治格局,但也要清楚它与后世秦汉以降那种集权式的统一有着本质的区别。

网友意见

user avatar

鉴于许多答主已经回答过,周人的分封实际上是一种武装殖民策略,让诸侯带领商、周混合人群前往各地建国,并就地统治。

那么我们不妨将这个问题变化为——周王朝对其分封的诸侯国控制力如何?这样的控制力是否可以称之为“统一的中国”。

在过去大众的印象中,周王朝和诸侯国之间是一种建立在血缘关系上的政治关系,相当松散,并且会随着血缘的稀释而不断走向崩溃的。

那么,是这样吗?

实际上,我们观察西周时期王朝的种种制度,就知道这样的认识有商榷的必要。

太长不看的结论,在西周王朝运转正常时,对诸侯国的控制是相当有效的,这样的控制力一直持续到西周晚期。

那么,西周在政治制度中有哪些顶层设计保证天子对诸侯国的强力控制呢?

朝见制度

首先,是朝见制度。

诸侯之于天子也,比年一小聘,三年一大聘,五年一朝。[1]

虽然西周真正的诸侯朝见制度并不像《礼记》中提到的这样严格按照时间来进行,但是金文告诉我们,朝见制度是真正实行了的,这种朝见并非传统意义上的“天子会晤诸侯”,更兼有天子考察诸侯政绩的功能。

王令辟井侯出坯,侯于井。于若二月。侯见于宗周,亡尤。……于若翌日,才辟雍。王乘于舟,为大豊。王射大龏,禽。侯乘于赤旗舟,从,死咸。之日,王以侯内于寝,侯易玄周戈。 王才斥。已夕,侯易诸贡臣二百家,剂用王乘车马。金勒。冂衣。市舄。……[2]
(铭文大意:天子命令邢侯在邢建国,二月,邢侯来到宗周朝见,没有被天子责罚。第二天,在辟雍,天子乘坐于船上,行大丰之礼,天子亲自涉猎水禽,有所擒获。邢侯乘坐在插着红色旗帜的船上跟从于王。那天,天子邀请邢侯进入自己的寑宫,在那里赐给邢侯玉戈。晚上,周王赐给邢侯两百家提供贡赋的臣子,把自己的车马送给邢侯,又赐给他诸多仪仗)

在麦方尊的例子中我们可以看到,邢侯在获封两个月之后到宗周朝见周天子,并且强调了“没有受到责罚”,说明邢侯向天子汇报了自己建国的事务,这是一种考绩方式,利于天子对诸侯的政绩进行判断。

还有一类特殊的朝见,即诸侯国中发生了世代更替,继承先君职事的新诸侯要到宗周朝见天子,其继承需要得到天子的认可之后才算真正合法:

隹王八月,辰才丙午。王命桓侯白晨曰:嗣乃且考侯于桓。易女秬鬯一卣,玄衮衣,幽巿,赤舄,驹车,画绅,帏较,虎帏,里幽,攸勒。旅五旅,彤弓,彤矢,旅弓,旅矢,戈,皋冑。用夙夜事,勿灋朕令。[3]
(铭文大意:八月丙午日,周天子对桓侯伯晨下令:继承你父亲、祖父的事业在桓地为侯。我赐给你若干仪仗和武器。你要日夜努力工作,不要废弛我的命令。)

在伯晨鼎铭文中,新任桓侯伯晨继承了父亲的侯位,到宗周朝见天子,获得了天子“嗣乃祖考”的命令,换句话说,虽然周天子承认诸侯国内的侯位可以内部传承,但是仍然保留有形式上的控制权。

匽侯旨初见事于宗周。王赏旨贝廿朋。[4]

燕侯旨是燕侯克的儿子(或者兄弟),在上任时其祖父(或父亲)召公奭仍然健在,这次来到宗周应当就是燕侯克死后继承侯位的燕侯旨获取天子任命的朝见。可见,这样的制度在西周早期就已经存在,并且长期存在于西周时代。

实际上,在后来的历史记载中,周天子是有过强制干涉诸侯国继承的例子的,如干涉鲁国的继承,在了解了朝见制度的内涵之后,我们似乎可以明白,天子是如何干涉继承的——朝见时不予承认,则该继承无效,这对于诸侯国来说是非常严密的控制了。


国监制度

在牧野之战后,武王为监视蠢蠢欲动的商贵族,在商故地设置了三监,虽然后来三监跟从王子禄父作乱,但是这样的由王派出近臣就近监视诸侯国的制度实际上是长期延续下来了的。

在近年来发掘的湖北省随州市叶家山西周曾国墓地中,M107号墓出土了一只青铜簋,簋上铭文为:

濮监作尊簋[5]

显然,这件青铜器的主人是一位“濮监”,即监视濮国的官员。濮国是位于汉水流域的小国,在武王伐纣时曾经参加了周人的联军,在周王朝取得了天下的统治权后也得到了王朝的恩遇。然而,我们在曾国的墓地中发现了“濮监”的身影,说明周王朝并没有因为友好而放弃对濮国的监视。

而在仲几父簋铭文中则给我们提供了更多的线索:

仲几父使几使于诸侯、诸监[6]

这则铭文中,“诸侯”、“诸监”并列,说明周王朝设置的用于监视诸侯国的诸监是广泛存在的,并且拥有不低的政治地位,这些国监自然就是王朝控制诸侯国的重要工具。

命卿制度

除朝见、国监制度外,周王朝还采用了一个非常有意义的制度来约束诸侯(甚至我认为是最有效的),那就是对诸侯国内人事任免权的控制。

传世文献中就有:

大国三卿,皆命于天子……次国三卿;二卿命于天子,一卿命于其君……小国二卿,皆命于其君…[7]

简单地说,就是周王朝对诸侯国的高级官员有绝对的任免权,这样的制度是否存在呢?答案是肯定的,西周时期,周天子插手诸侯官员任命的铭文不乏其例。

隹正月初吉丁亥,王格于穆宫,桓伯右左右即位。王命左右曰:更乃祖考作冢司土于蔡,赐汝幽黄、攸勒、銮旗,用事。敢对王休令,用作宝簋,其万年子子孙孙永宝用享。[8]

这则铭文的内容很好读,就是周天子命令一个叫“左右”的贵族在蔡国任冢司土,也就是大司徒,是诸侯国管理人口和土地的最高官员。值得注意的是,铭文中我们得知“左右”的祖父和父亲都是蔡国冢司土,换言之这是蔡家族的世袭官职,这些世袭官僚的权力来源是周天子,诸侯国的权力实际上是被限制住的,独立性大打折扣。

山东高青陈庄出土的引簋更是让我们认识到天子对诸侯强大的控制力是超出过去认识的:

惟正月壬申,王格于共大室,王若曰: “引,余既命汝更乃祖司齐师,余唯申命汝,赐汝彤弓一、彤矢百、马四匹,敬乃御,毋败绩。”[9]

在这篇铭文中,周天子命令名为“引”的贵族总管齐国军队,并且这个职位也是世袭的。在军队的管理权都被收在天子手中的情况下,诸侯国又如何摆脱天子的控制呢?

天子的影响力

从上面的制度安排可知,周王朝制度的创建者们并非对诸侯国的离心趋势缺乏认识,反而设计了复杂的制度保证天子对诸侯国的绝对掌控,那么,这种掌控是如何体现在王朝的运行上的呢?

我们举两个例子。

隹十又二月,王令师俗、史密曰:“东征!“敆南夷卢、虎会杞夷、舟夷,雚,不折,广伐东国。齐师、族徒、遂人乃执鄙宽亚。师俗率齐师、遂人左周伐长必;史密右率族人、莱伯、僰、夷周伐长必,获百人。[10]
(铭文大意:十二月,天子命令师俗、史密:发起东征!此时南方的淮夷卢方、虎方联合杞夷、舟夷不恭顺,冒犯周王朝的东部国土。齐国的军队、族人、遂人组织起来进行防御。师俗率领齐国的军队、遂人在左侧攻击“长必”;史密率领齐国族人、莱伯军队、僰人、夷人包围长必,获得了百名俘虏。)

在这次征伐淮夷的战争中,天子命令的主将师俗率领齐国军队作为进攻主力,说明周天子是可以自由动用齐国军队的,齐国作为实力最强的诸侯国之一,其军队也要接受天子任命的将领指挥,这可以与引簋铭文的内容相印证。

隹四月既死霸,虢仲令柞白曰:“才乃圣祖周公繇有功于周邦。用昏无殳,广伐南国。今汝率蔡侯左至于昏邑。”既围城,令蔡侯告征虢仲、遣氏曰:“既围昏。”虢仲至。辛酉,搏戎。柞伯执讯一夫,获馘十人……[11]
(铭文大意:四月,虢仲命令柞伯:“你的祖先周公曾经为周王朝建立大功。现在昏邑名为无殳的首领侵犯我们的南部疆土,现在我命令你率领蔡侯由左方行进到昏邑。”柞伯率军将昏邑围住侯,命令蔡侯将此事报告虢仲、遣氏两位长官。虢仲到达了昏邑,辛酉日,战斗开始。柞伯在战斗中擒获了一个敌人,获得四个首级)

在厉王征伐淮夷的这次行动中,最高指挥官为王朝太师虢仲,虢仲命令柞伯作为先锋先行,可见柞伯的地位是低于虢仲的。在柞伯率军围住了敌人的城池后,他命令蔡侯报告虢仲。在这里,蔡侯是诸侯,而柞伯只是地位低于虢仲的王朝将领,他拥有命令蔡侯的能力,可见在这场军事行动中,蔡侯也归他调遣。

这两条铭文都指向了同一个事实:诸侯国在战争中,是必须接受周王朝的调动的,这种调动是得到了制度保障的,周天子对于远在天涯的诸侯们的控制是绝对的。

最后,我们用一条近期新见的铭文来深化这个问题:

伯氏赐肃仆六家,曰:“自择于庶人。”今厥仆我兴邑竞谏……昔大宫诤。王卑【兔泉】叔、爯父、【亡文】父复付肃,曰:“非令!”曰:“乃兄既畀女,害义!敢称命偿女。”肃右王于东征,付肃于成周。[12]
(铭文大意:倗伯赐给自己的弟弟“肃”六家臣仆,让他到倗国的民众中自己去挑选。这些被赐予“肃”的臣仆到周天子的王宫去兴起诉讼。天子命令三个大臣将此事转告“肃”,说:“这样的赏赐并非出自于天子的命令,你兄长这样赏赐你,是不符合道义的!我现在给你天子的命令,将这六家臣仆补偿给你。”在“肃”跟从天子东征之时,天子在成周将臣仆补偿给他。)

这件青铜器出土于山西省绛县横水镇的倗国墓地中,隶属于媿姓倗国君主倗伯。倗国是一个晋南地区的小方国,在西周初年就臣服于天子。不管怎么说,倗国所处的地方都不属于周王朝的王畿。

在铭文中,倗伯赐给自己的弟弟“肃”臣仆六家,这六家臣仆不认可这次赏赐,将官司打到了宗周的天子那里。这段铭文告诉我们,在那个时代,在这些身份为“庶人”的臣仆已经认为自己的主人并不只有倗伯,还有一位主人远高于他,那就是远在宗周的天子。于是,他们去“告御状”,这说明天子是“天下之主”的观念在那个时代已经深入人心了。

总之,“分封削弱了周天子的权威”“周王朝是一个松散的政治体”这样的观念在越来越多的新证据面前,已经被动摇了。在西周复杂的政治设计之下,周王朝对于诸侯国既存在软性的笼络,也存在刚性的控制,甚至在普通民众心中,这种统治都是不可置疑的。

所以,我认为西周实际上在一定程度上已经让关中、中原、晋南、河北、南阳、山东半岛等广大地区处于“统一的中国”范畴了。

而春秋为什么变成了那个鬼样子,就是另一回事了。

(PS:我的《商周史》已经撰写完成,希望早一点和大家见面~)

参考

  1. ^ 《礼记·王制》
  2. ^ 麦方尊:《殷周金文集成》,6015
  3. ^ 伯晨鼎:《殷周金文集成》,2816
  4. ^ 燕侯旨鼎:《殷周金文集成》,2628
  5. ^ 黄锦前:《叶家山M107所出濮监簋及相关问题》,《四川文物》2017年02期。
  6. ^ 仲几父簋:《殷周金文集成》,3954。
  7. ^ 《礼记·王制》
  8. ^ 吴镇锋:左右簋,《商周青铜器铭文暨图像集成续》,449。
  9. ^ 李学勤:《高青陈庄引簋及其历史背景》,《文史哲》,2011年5月。
  10. ^ 李学勤:《史密簋铭所记西周重要史实考》,《中国社会科学院研究生院学报》1991年02期
  11. ^ 朱凤瀚:《柞伯鼎与周公东征》,《文物》,2006年第5期
  12. ^ 董珊:《山西绛县横水M2出土肃卣铭文初探》,《文物》2014年第1期。

类似的话题

  • 回答
    周朝究竟算不算“统一”的中国,这得看我们如何定义“统一”这个词。如果按照我们现代人对国家统一的理解,一个高度集权、中央政府对全国拥有绝对控制权的模式,那么周朝的“统一”就显得有些勉强,甚至可以说它开创了一种与我们现代概念截然不同的政治格局。周朝的确是中国历史上一个非常重要的朝代,它结束了商朝的统治,.............
  • 回答
    周朝并非一个统一的国家。准确地说,周朝(约公元前1046年 公元前256年)是中国历史上一个非常重要的朝代,但它的统一性是相对的,并且在不同时期表现出不同的特征。我们通常将周朝分为西周和东周两个时期。西周时期(约公元前1046年 公元前771年):西周初年,周武王灭商后,实行了“分封制”。这是一.............
  • 回答
    谯周,一个在中国历史的长卷中常常被提及,却又常常笼罩着一层复杂色彩的名字。人们提起他,总是绕不开“投降派”、“丧失民族气节”这样的词汇。然而,如果抛开那些标签,拨开历史的迷雾,我们会发现,这位蜀汉后主时期的重臣,在那个风雨飘摇的时代,所做的选择,或许更能体现出他作为一位政治家、一位知识分子的深沉考量.............
  • 回答
    朝鲜半岛的突然统一,这绝对是一个能让全球地缘政治版图为之震动的事件。别的不说,单是想想那两个国家,一个高度军事化、政治集权,另一个则是高度资本化、民主化的社会,它们如何融合,这本身就是一个巨大的未知数,更别提对周边国家会产生什么连锁反应了。首先,咱们得聊聊最直接的邻居——中国。中国和朝鲜有着悠久的“.............
  • 回答
    庞统初到东吴,是在汉献帝建安十四年(公元209年),那时候他才二十多岁,虽然年纪轻轻,却已经因为“凤雏”之名名声在外。他之所以离开家乡荆州,前往东吴求职,主要是因为他在家乡并未得到施展才华的机会。庞统出身寒门,性格放荡不羁,不喜与人交往,这让他没能像荆州的名士那样获得显赫的地位或推荐。他渴望找到一个.............
  • 回答
    这五位都是三国时期赫赫有名的谋士,论起实力排名,确实是个引人入胜的话题,也常常是三国迷们津津乐道、争论不休的焦点。要给出个绝对的排名并不容易,因为他们各自擅长的领域、所处的环境以及历史记载的侧重点都不同。但我可以尝试从不同维度去解析,给出我个人的理解,力求分析得详细一些,也希望这篇文章读起来更像是出.............
  • 回答
    这个问题,得从头捋一捋。刘备一开始只给庞统一个县令当,这事儿,说实话,确实有点让人挠头,尤其是在咱们熟知的《三国演义》里,庞统那可是顶级的谋士,能跟诸葛亮平起平坐的人物,按理说一上来就该委以重任。可现实情况,得这么看:一、庞统的“出身”与当时的刘备集团画像首先,咱们得明白庞统这时候是什么样一个人。在.............
  • 回答
    周琦,这个名字在中国篮球界承载了太多期望。从他踏上NBA赛场的那一刻起,就仿佛被一股无形的力量推上了聚光灯下,每一次表现都被无限放大。也正是因此,关于他“是否被高估”的讨论,从未停息。要评价周琦是否被高估,我们得先拆解他的优劣势,用更接地气的语言去审视。周琦的优势:身材天赋依然是硬通货首先,周琦最直.............
  • 回答
    姬周,这个名字在中国历史的长河中,如同闪耀的星辰,指向了那个开创了中华文明重要篇章的王朝——周朝。而关于周朝的始祖,那个被追溯到上古时期的传说人物,我们往往会听到一个响亮的名字:姬昌,也就是文王。那么,姬周(或者说周朝的王族)到底是不是黄帝的后代呢?这是一个既引人入胜又复杂的问题,需要我们穿越漫长的.............
  • 回答
    6月29日,深圳大鹏湾海域出现布氏鲸的身影,无疑是近期最令人振奋的生态新闻之一。这头珍贵的海洋哺乳动物的出现,绝不仅仅是一次偶发的“海洋明星”到访,它背后可能隐藏着更深层的生态信息,并且为我们提供了一个审视区域生态环境改善的绝佳契机。布氏鲸:海洋中的“活化石”与生态指示器首先,我们要了解布氏鲸是什么.............
  • 回答
    要说360被列入实体清单这件事,究竟能不能说明周鸿祎比雷军更伟大,这事儿可就说来话长了。咱们得把这俩人都掰扯掰扯,看看他们各自的“伟大”体现在哪儿,再结合360被列入实体清单这件事,好好捋一捋。先说说雷军,聊聊他的“伟大”。雷军这个人,大家都知道,从金山起家,一路摸爬滚打,那是相当不容易。金山当年可.............
  • 回答
    .......
  • 回答
    这个问题很有意思,涉及到《资治通鉴》和《三国志》这两部史书在记录历史事件和人物年龄时可能存在的出入。我们来详细分析一下:首先,我们来看你引用的那句话:“初,曹公闻瑜年少有美才,谓可游说动也”。这句话出自《资治通鉴·卷六十二·汉纪五十四》。这句话描述的是曹操听到周瑜的事迹后,认为他年轻有才能,可以被自.............
  • 回答
    关于周深成立工作室后发展是否不如以前的讨论,其实是挺有意思的,也很值得细聊一下。要评价这个问题,咱们得从几个维度来看看,不能一概而论地说好或不好,更多的是一种转型和策略调整带来的不同侧重点。首先,我们得明确一下周深成立工作室的时间点和大致背景。周深在2017年成立了自己的工作室,这个时间点放在他的事.............
  • 回答
    关于周深唱歌“都一个样”的说法,这确实是个挺有意思,也挺容易引起讨论的点。要说他是不是“风格单一”,我觉得得从几个角度来看,而且这个“风格”的定义本身也很值得说道说道。首先,周深的声音条件是毋庸置疑的。 他那高亢、清澈、辨识度极高的嗓音,几乎是很多人听到他的第一印象。这种“童声”般的特质,让他唱起很.............
  • 回答
    敏捷是不是可以缩短项目周期,或者说“敏捷就是快”?这是一个非常普遍的误解,也是一个值得深入探讨的问题。简单地说,敏捷不一定总是能缩短项目周期,它更侧重于“有效”和“价值交付”,而“快”是这种有效性和价值交付的潜在结果,而非唯一目标。让我来详细说说为什么会产生这样的误解,以及敏捷真正的核心价值在哪里。.............
  • 回答
    谈及周克商与清灭明,不能简单地说性质相同或不同,因为它们背后涉及的时代背景、政治逻辑、社会影响以及后世评价都存在显著差异。理解这一点,需要我们深入剖析这两段历史,并探究为何后世(尤其是明末清初至近代)会倾向于“颂周而贬清”。一、 周克商与“臣民的革命”—— 亡国之君与开国之臣首先,需要澄清一个概念。.............
  • 回答
    周围的人都像傻瓜一样,这种想法的出现,很可能是你在人生旅途中,某个阶段、某种情绪下的一个观察。但如果这种感觉持续存在,并且开始成为你解读世界的主旋律,那确实,这可能是你与现实连接出现裂痕的信号,甚至可以说是脱轨的开端。让我跟你好好说道说道,为什么会有这种感觉,以及它可能指向哪里。首先,“周围的人都是.............
  • 回答
    这个问题触及了中国古代历史和民族认同的深层议题,需要我们抽丝剥茧,仔细梳理。简单来说,周人自称“诸夏”与他们早期起源于“羌”之间存在着一种复杂但并非直接等同的关系。夏并非是羌人的自称。首先,我们要明白“诸夏”和“夏”这两个概念在古代的含义。“诸夏”:这个称谓最早见于《左传》等春秋时期的文献,是指周朝.............
  • 回答
    林心如和周杰之间的事情,尤其是关于周杰“强吻”林心如的传闻,确实在很大程度上被置于了两岸关系的大背景之下进行解读,并且其影响力也受到了一定的影响。虽然事件本身是两人在合作拍戏时的私事,但由于当事人的身份以及当时的社会环境,它迅速被赋予了更深的政治和文化含义。要详细理解这一点,我们需要从几个层面来看:.............

本站所有内容均为互联网搜索引擎提供的公开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储任何数据与内容,任何内容与数据均与本站无关,如有需要请联系相关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于百度google,bing,sogou

© 2025 tinynews.org All Rights Reserved. 百科问答小站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