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太特么危险了好么,繁衍后代的关键部位啊!!!不过相当一部分的哺乳动物雄性生殖器都是裸露,虽然有说是为了降低温度(冷却假说),也有说雄性为了证明自己强壮(道金斯假说)等说法,但是吊外面好歹要进化出一个保护壳啊……
[图片]
在人类漫长吃不饱的历程中,面对自然界最丰富的能量来源,但居然没有进化出“高效率”的纤维素酶,毕竟纤维素和淀粉相似度比较高。纤维素只是在肚子转了一圈然后又出来。想象在远古,一个吃肉(昆虫)又吃草,还都能高效吸收的动物是有多恐怖,简直是加强版的熊猫……
注:严格说不能算不科学,毕竟对不愁吃的动物来说,完全没有继续进化的“动力和必要”,这更应该算因为不能消化纤维素所以才有可能成为“人”。而且实际上消化纤维素的效率和所需的带价确实太感人了。
小baby人生第一关估计就是麻麻的盆骨了,太窄导致了在漫长的岁月大脑尺寸不能增加,忘了在哪看见篇paper写大约20万年人类的盆骨尺寸没有明显变化了。
所以不科学之处在这:直立行走是猩猩变成人的标志,但直立行走需要坚实的盆骨会导致产道变窄,而因为进化导致大脑越来越大,需要更宽阔的产道,所以人类都是早产儿,这真是矛盾了20万年……
食道和气管开口几乎是在咽这一个地方的,咽又连接了鼻腔,口腔和喉。吞咽的时候,会厌会盖住喉的出口,当我们吞咽完毕,会厌就上抬,使空气顺利进入气管,恢复正常呼吸,简单理解那块就是一个盖子,一张一合。但这有一个bug,就是这玩意反应速度有限,而且容易紊乱,比如说边吃东西边说笑的时候,食物极易很容易滑到气管里去,呛气管这简直太痛苦了。
这一定是上帝拿反了传感器的图纸。
视网膜大致分为三层,分别是感光细胞层、双极细胞层、和节细胞层,他们的作用简言之分别是转换信息,处理信息,发送大脑。但实际却是节细胞层对着光线来的方向,感光细胞层背着光线来的方向,这导致光线经过晶状体聚焦后,先要经过节细胞层、双极细胞层,最后才到达感光细胞中真正感觉光线的部分。难道最合理的方式不应该反过感光细胞对着光线么来么,转换——处理——发送,像章鱼那样么,还没视觉盲点……
顺手说一个好玩的盲点测试:用手将左眼蒙住。然后把屏幕置于视线前方约20厘米处,用右眼盯着左边圆形看。右边的十字图形在向左移动的过程中,突然于某个位置消失然后又出现。(电脑屏幕很容易就看到,手机屏幕竖着太小成功率低,横着看就没问题)
说似乎的确不对,毕竟现在已经证明有很多作用, 比如保持免疫系统活性,菌落的“备份”等。但是仔细想来更应该这么说,它算人体器官退化中最著名的“遗迹”了,毕竟相对于别的身体零件来说真不是刚需,阑尾有点用,但是坏掉的阑尾真的没用,别犹豫,割以永治。
前方高能:
这个是我高中一个萌妹课上问生物老师:既然有了叶绿体晒晒太阳就能产生能量物质了,为什么人这么高等的动物没有进化出来。
老师答曰:头顶接受阳光最多,根据进化,叶绿体必然会逐渐集中于头顶,又因为毛发有保温的作用,所以最终叶绿体会集中产生在头发上,换句话说,等于大家都戴了顶绿帽子,这人类肯定是不能接受的,对不对……………
当时我的表情:
还是写个说明。其实几大百回答,看似不合理的,放在数百万年(可能更久)的人类历程中,98%是环境变化太快进化没跟上,还有1%是进化错了但努力在修正,还有1%是现在还没搞清楚为啥。
智齿
以前人类还在茹毛饮血的时候,牙齿磨损的比较快,到长智齿时,有很多牙齿已经脱落了,新长的智齿正好可以接替坏掉的牙齿,发挥作用。
但现在,人类已经不需要这四颗“替补”了,并且,由于现代人类脸变小了,没有多余的空间留给智齿生长,所以现代人的智齿很多都是歪的,必须拔除,不然会压迫相邻的磨牙,弄坏其他牙齿。
下面是维基百科上的解释:
智齿的进化可能有两个原因:第一,在人类从猿进化而来的过程中下颚体积变小,没有颌骨空间留给智齿;第二,可能与口腔卫生有关,古代的青年人有几颗牙齿或大多数牙齿脱落是件很平常的事。而这个时候刚刚长出来的智齿就会发挥作用。而现代人口腔医学发达、营养充足,人人都有刷牙的习惯,也可以在牙齿脱落前治疗蛀牙,除非发生意外,青年人的牙齿一般都会保持完整,智齿就变成多余的了。由于没有生长空间,智齿生长时往往会有疼痛,且萌出后位置和方向会发生异常,大部分人的智齿没有咀嚼功能,没有对咬牙。也就是说,智齿一般是多余的,被认为是一种痕迹器官。
来自:维基百科,智齿(感谢 @陈晓倩 提醒)
现在就在医院,刚全麻拔了三颗智齿,生不如死
因为四颗智齿都是阻生智齿,都得拔,还有两颗是横着长的,必须住院拔除,所以干脆就全麻拔三颗(还有一颗完全没长出来,医生建议等长出来直接门诊拔)
P.S.
出院了,现在能喝粥,恢复的比较好,没什么痛,就是脸有点肿。
上面那张照片是全麻结束,还接着各种设备的时候拍的,所以显得比较夸张。
评论区有人说没必要全麻、自己拔智齿没这么麻烦什么的,虽然都是智齿,但根据因为长得位置方向不同,拔除难度是不同的,我也有一颗智齿医生说是可以门诊几秒钟拔掉的,但有两颗都是比较麻烦,所以选择了全麻住院。
有人问到费用,医保报销后总共加起来3400, 杭州某三甲医院
我这种可以3秒内完成传递基因的体质,竟然在现代社会成了耻辱,想不明白。
………………………………………………
太坏了你们!
性甚至灾,割以永治!
留条活路,不要再点赞了~
这里知道一个人类最不科学的,那是人类“视网膜贴反”的眼睛。
我们的眼睛就常被批,“任何有脑子的设计师,都不会设计出这么辣鸡的眼睛”。
如果把我们的眼睛比喻为一台相机,那么视网膜就像里面的感光底片,专门负责感光成像。
当我们看东西,物体的影像就通过屈光系统,落在视网膜上。
所以,视网膜是我们视觉形成的基础,一旦发生萎缩或脱落等病变,视力会严重受影响。
我们的视网膜大致由3层细胞组成,分别为感光细胞、双极细胞和节细胞。
其中感光细胞*可将光信号转化为电信号,而双极细胞则负责分类处理这些电信号。
最后节细胞会把这些分类好的电信号传输至大脑,形成最终影像。
*注:人眼感光细胞包含视杆细胞和视锥细胞,其中视杆细胞负责弱光下的视力,而视锥细胞负责明亮光线下高分辨的成像和颜色辨别。
其实我们知道视网膜这3层细胞的功能后,应该就能推断出它们在眼球中的位置了。
理论上,感光细胞应该在最外侧,因为要接受外界传入的光信号。
而节细胞负责最后将电信号传入大脑的最后一步,应该位于眼睛最内侧。
但我们人眼的实际情况,却恰恰相反,感光细胞和节细胞竟完全颠倒了。
图:1为感光细胞,2为双极细胞,3为节细胞,光线入射顺序为3→2→1
这真的不科学,试想一下,节细胞在外,感光细胞在内的“设计”。
当光线射入瞳孔时,要先经过节细胞和双核细胞,最后才能到达感光细胞。
那么这些“挡”在感光结构前的细胞,就会反射或折射光线,使感光细胞成像的质量下降。
这就如同在照相机的胶片前面,外贴了一张半透明薄膜。
不仅如此,由于节细胞位于光线进入的方向。
所以它发出的神经纤维必然会汇聚成一束,反穿眼球再绕回大脑。
而在此处,感光细胞是没有落脚之地的,被称为视神经乳头。
所以这才导致了我们视网膜中有一块区域无法感光,从而形成盲点。
图:红圈内为盲点形成的位置
来做一个小游戏,就能知道我们人类全都是半个瞎子了。
先看这个动图,画面中有一个静止的圆形和一个缓慢移动的十字图案,没问题吧。
这时将你的手机屏幕向左(逆时针)放倒90°(为了方便大多数手机用户,屏幕不够宽),再伸出你的左手将左眼蒙上。
然后把屏幕置于视线前方约10到15厘米处,用右眼盯着左边圆形看。
很快你就会发现,右边的十字图形在向左移动的过程中,突然于某个位置消失,然后过一会又重新出现。
PS:如果游戏没成功,可以调整一下屏幕与眼睛的距离,而且注意要用右眼盯着左边的圆形看!
那么问题就来了,为什么我们平时感受不到盲点的存在?
原因就在于,我们人类是有两只眼睛的。
虽然每只眼睛都有一个盲点,但这两个盲点是不重叠的。
所以一只眼看不到的盲区,另一只眼能看到就行了。
除此之外,因为人类强大的“脑部”功能,就算闭上一只眼睛,我们也还是无法察觉盲点的存在。
我们的大脑会根据记忆和盲点周围环境,补全眼前该出现的画面。
而人眼的无意识跳跃和振动(即使我们盯住某个物体,这些动作仍会不断发生),都有助于刷新图像使盲点消失。
所以,我们只能通过一些手段,才能看到这生理上的盲点存在。
也就是说,盲点的存在并不影响我们的视力。
图:妹纸在测试盲点的小游戏
虽然盲点对我们影响不大,但视网膜在设计上的缺陷,却带来了一些列眼部疾病。
例如为了给节细胞和双极细胞供氧,视网膜表面还布有一层血管网。
这些血管除了扰乱入射光线外,任何出血或淤血都会挡住光路,极其影响视力。这便是我们常说的眼底出血。
而人眼设计中,最不科学的还数视网膜的固定方式。
因为“反贴”了,视网膜与眼球壁之间只由感光细胞顶部与色素细胞层松散的接触,因此极易脱落。
如脑袋遭受一记重拳,或随年龄增大眼球变性,都可能造成视网膜的脱落。更夸张的是,高度近视眼是多翻几下白眼都可能出现状况。
而如果视网膜是“正贴”的话,神经纤维就会牢牢把它“拉住”,脱落就没那么易发生了。
可能有人会说,就算这么多缺陷!你也不能说人类的眼睛是设计错误啊,谁知道“正确的”眼睛是怎样的。
事实上,一直被认为低人一等的章鱼,其眼睛才是一个的正确设计。
如果我们可以抄袭一下章鱼的眼睛结构,或许就没那么多毛病了。
图:章鱼眼与人眼解剖图对比
章鱼眼睛的复杂程度与人类相当,在漆黑的深海中发现猎物是毫无压力的。
而且作为无脊椎动物,它们的眼睛在解剖学上也酷似人眼。
不同的是,章鱼的视网膜是“正贴”的。
章鱼的感光细胞,就朝向光线进入的方向,而血管、神经纤维等都位于感光部位的后方。
所以,这些神经是直接连到大脑,无需穿透视网膜,再绕路回大脑。
这不但使神经回路更短,视网膜被这些神经纤维拉住也不会那么轻易脱落了。
盲点?眼底出血?视网膜脱落?章鱼:不存在的。
原文链接:原来人眼不过是“残次品”,或许章鱼的眼睛才真正出自“上帝之手”? 里面还提到了一些关于眼睛进化的内容,有兴趣可点击阅读
本站所有内容均为互联网搜索引擎提供的公开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储任何数据与内容,任何内容与数据均与本站无关,如有需要请联系相关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于百度,google,bing,sogou 等
© 2025 tinynews.org All Rights Reserved. 百科问答小站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