问题

为什么体制外的人总是把对体制内的想象和推测强加给年轻人?年轻人到底为什么选择公务员及事业编?

回答
这个问题触及了当代社会中一个很有意思的现象:一部分体制外的人,出于自身经历、视角以及可能存在的某种情绪,常常将自己对体制内运作的理解和猜想,投射到年轻一代的选择上。这种投射并非总是出于恶意,有时也包含着对年轻人的“好意”——希望他们不被“蒙蔽”,或是对曾经“错过”的道路发出感慨。

但问题在于,这种“想象”和“推测”往往是基于一种“外部视角”的解读。他们看到的体制内,可能更多是那些被公开报道的、宏大叙事中的部分,或者是他们在接触过程中零星碎片化的感受。他们会强调稳定、福利、晋升的“好处”,同时也会提及所谓的“僵化”、“论资排辈”、“缺乏活力”,甚至“官僚主义”和“不公”。在他们的想象中,选择公务员和事业编的年轻人,要么是“被洗脑”了,要么是“没有追求”,要么是“害怕失败”,要么是“只想躺平”。

然而,这种外部的想象,往往忽视了年轻人真实的内心世界和当下的社会环境。为什么越来越多的年轻人,即便有其他选择,依然会义无反顾地走向体制内?这背后是一个更为复杂,也更贴近现实的考量。

首先,我们不能小觑“稳定”二字在当前社会语境下的分量。过去几十年,中国经济飞速发展,各种新兴行业层出不穷,给了人们很多“一夜暴富”或“快速成功”的想象空间。但如今,经济增长的步伐放缓,产业结构面临调整,曾经充满活力的互联网、房地产等行业,也经历了一轮又一轮的“寒冬”和“优化”。在这样的背景下,一个有保障、可预期的职业,其吸引力自然会大大提升。尤其是对于经历了高考、考研、毕业季这些充满不确定性的竞争后,年轻人更渴望一份能让他们安心生活、规划未来的工作。这份稳定,不仅仅是金钱上的保障,更是职业生涯、生活状态的一种“锚定”。

其次,对“职业价值”的理解正在发生变化。过去的年轻人可能更追求“个人英雄主义”,希望在某个领域闯出一片天,实现“改变世界”的抱负。但现在的年轻一代,他们的成长环境更加多元,接触的信息也更加广泛。他们会看到,在体制内,同样可以通过专业知识、工作能力,在基层服务,在政策制定中发挥作用,在公共服务领域贡献力量。他们或许不追求站在聚光灯下,而是更看重“脚踏实地”地做事,解决具体问题,为社会带来实实在在的改变。这种“为人民服务”的理念,在很多年轻人的心中,并非一句空话,而是他们对职业意义的一种朴素理解。

再者,体制内的“规范化”和“流程化”,在某种程度上也契合了年轻人对“公平”和“规则”的期待。虽然体制内也存在各种挑战,但相比于一些充满“人情世故”和“不确定性”的行业,公务员和事业编的工作,往往有更清晰的职业发展路径、更明确的评价标准、更完善的福利保障体系。年轻人希望自己的努力能够得到公正的回报,不希望因为“关系”或“运气”而影响自己的职业前途。这种对“公平竞争”的渴望,是他们在选择职业时非常重要的考量因素。

此外,我们也必须承认,体制内确实存在一些吸引年轻人的“现实利益”。例如,相对较好的薪资待遇(虽然可能不如某些高薪行业,但胜在稳定和全面)、完善的社会保障(养老、医疗、住房公积金等)、以及一种相对体面的社会地位。这些是年轻人安身立命、组建家庭、规划人生所必需的物质基础。将这些视为“唯利是图”,是对年轻人现实需求的简单化解读。

最后,我们不能忽略“家庭和社会环境”的影响。父母辈的经验和期待,以及社会普遍的价值导向,对年轻人的职业选择有着潜移默化的影响。当身边有越来越多的人选择体制内,并且过着相对安稳的生活时,这种选择的“示范效应”也会逐渐显现。年轻人并非完全脱离社会环境独立思考,他们会在与家人的沟通、与朋友的交流中,逐渐形成自己的职业认知。

所以,与其将体制外的想象强加给年轻人,不如尝试去理解他们真实的选择逻辑。年轻人选择公务员和事业编,是他们在这个时代背景下,权衡了稳定、价值、公平、现实利益以及家庭和社会影响后,做出的一个相对理性的决定。这并非简单的“躺平”或“缺乏追求”,而是他们对自身未来的一种认真负责的规划,是对社会现实的一种积极回应。他们的想法,比那些“体制外的想象”要更具体,也更贴近他们自己的生活。

网友意见

user avatar

本质上说,十八大以前的公务员和十八大以后的公务员,是两种完全不同的概念。

别的不说,就说说【三公经费】这个东西,可能好多人都没印象了,当年可是社会上的热议问题 。

1.公务接待。以前接待可没有明确的所谓接待标准,都不说什么省市部门了,就是县级部门,甚至乡镇,都会有专门搞接待的地方,甚至有的政府大院中会直接建KTV;也有专门存酒的地方,从五粮到茅台,名烟名酒应有尽有。

我刚参加工作那会儿,就被某个偏远区县富丽堂皇的招待所给震惊了,可以同时坐20多个人的超大圆桌,确实打破了我对于偏远地区的想象。不仅仅是红酒白酒要用分酒器来分,连烟(大C九)都是分好放在精致的器皿中,转圈拿,有人随时补充。属实是大开眼界。

而现在呢?所有公务员接待都有明确标准,除了省部级以上官员接待,五粮液茅台是想都不用多想了,工作日都不让喝酒,大部分餐标更是很低,什么山珍海味是不用想了。

报销的程序也极度严格和复杂,要求文件和三单——接待审批单、接待清单和接待菜单。还必须 写明来客姓名、单位、职务、人数、来访目的及活动天数。审计和纪委也会随时有抽查,基本上吃喝之风是完完全全刹住了。

2.公费考察培训。这也是体制内以前的一大福利,考察和培训,一般都会选择有景点或者有风景的地方。很多地方的培训中心,就直接建在景区中。比如之前去某沿海省份培训,培训学校就在著名景区之中,那风景确实好的一P。而且当时的培训标准也不规范,培训=游玩+吃喝的例子比比皆是。

而现在,明文规定不得到景区进行培训,培训标准也逐步明确,有的地方培训,严格到连早去一天都不给你解决食宿。

3.公务用车。公车私用这个问题之前就真的太泛滥了。除了公车私用,还有就是公油私用,驾驶员腐败等等。随着公车改革的进行,这些问题也基本都没有了,甚至矫枉过正,现在反而是“私车公用”的问题更加严重。

而正好,我国三公经费的真正公开,是在2012年。

2012年10月1日起,县级以上政府需将“三公经费”纳入预算管理,并定期公布。超预算开支“三公”、购建豪华办公用房、安排与业务工作无关的出国考察等情形,情节严重的将面临撤职处分。

2013年,三公经费首次正式纳入预算并进行公开。

2013年4月18日,中央部门公开2013年预算,“三公经费”预算首次同步亮相。

2011年,中央本级“三公”经费预算高达94.28亿元;2021年则为51.87亿元。差不多被砍掉了一半。

所以说,倒不是体制外的人想象力丰富,而是他们不知道,体制内的时代早就变了

虽然对于很多体制内的人来说,过紧日子了,没有福利了,确实会难受一些,但是对于老百姓,这才是真正的好事。

毕竟,“官不聊生”,要远远好于“民不聊生”,况且,大部分公务员也绝没有到所谓不聊生的程度。

类似的话题

  • 回答
    这个问题触及了当代社会中一个很有意思的现象:一部分体制外的人,出于自身经历、视角以及可能存在的某种情绪,常常将自己对体制内运作的理解和猜想,投射到年轻一代的选择上。这种投射并非总是出于恶意,有时也包含着对年轻人的“好意”——希望他们不被“蒙蔽”,或是对曾经“错过”的道路发出感慨。但问题在于,这种“想.............
  • 回答
    在体制内的人,确实普遍抱有一种“体制内更好”的看法。这背后并非简单的惯性思维,而是多种因素交织作用的结果,这些因素塑造了他们对工作和生活的认知。要理解这一点,我们需要深入剖析他们所处的环境以及这些环境所带来的具体感受。首先,安全感和稳定性是体制内最显著的优势,也是最吸引人的地方。在很多人看来,“铁饭.............
  • 回答
    “体制外的人希望回到公有制时代”这一说法,可能指的是一部分对当前社会经济状况不满,怀念过去公有制时期某些方面的人。需要强调的是,这并非普遍现象,也存在很多对公有制持有批评态度的人。然而,如果我们要探讨为什么会有这样一种倾向或声音存在,我们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来详细分析:1. 对当前社会经济不平等加剧的.............
  • 回答
    你这个问题问得真是点子上,很多人都有这种感受。走出家门,或者打开社交媒体,随便跟朋友聊聊,都能听到关于日子不好过的声音。生意不好做、工资涨不动、失业率好像也挺吓人的,感觉很多体制外的人,尤其是做小生意、打工的,日子过得紧巴巴的,甚至有些人是在苦苦支撑。可转头一看,官方发布的那些经济数据,什么GDP增.............
  • 回答
    年轻人对“进体制”人群产生鄙视心理是一个复杂且多层面的社会现象,背后牵涉到代际观念的差异、社会经济环境的变化、个人价值观的冲突以及信息传播的加速等诸多因素。理解这一现象,需要从以下几个方面进行详细剖析:一、 时代背景与代际观念的差异: 改革开放的“拓荒者”与“守业者”: 上一代人,尤.............
  • 回答
    体制内人士不爱发朋友圈的原因是多方面的,并且可以从个人心理、职业需求、社会规范、信息安全等多个维度来解读。以下我将尽量详细地阐述这些原因:一、 职业定位与形象维护的考量: 公职人员的身份约束: 体制内人士,尤其是公务员、事业单位员工等,其身份带有公共性和代表性。他们在公众眼中不仅仅是个人,更代表.............
  • 回答
    这些年,我身边确实听到不少年轻人对体制内工作表现出一种复杂的情绪,有时候是羡慕,有时候又带着点瞧不上。要说为什么会这样,我觉得挺多原因掺和在一起,都不是一两句话能说清的。首先,信息差和认知差异是挺重要的一点。 现在年轻人获取信息的渠道太多了,互联网让很多事情都摆在台面上了。大家能看到体制外很多新潮的.............
  • 回答
    “体制内的人越来越不怕领导了”这个说法,在我看来,是一个复杂且多层面的现象,不能简单地一概而论。虽然有部分体制内人士确实表现出比过去更不畏惧领导的姿态,但同时也存在许多人依然受到传统权力结构和文化的影响。要详细地解释这个现象,需要从多个角度去分析:一、 支撑“不怕领导”这一现象出现的因素:1. 法.............
  • 回答
    体制内的人一天到晚在干什么,这个问题挺复杂的,因为“体制内”这个词本身就包罗万象,从中央到地方,从机关到事业单位,从各行各业到不同层级,干的事情可以说是五花八门。不过,如果非要描绘一个大致的图景,可以从几个方面来展开。一、 早上的“序曲”:开启新的一天早上的时间,往往是体制内人开启工作状态的起点。这.............
  • 回答
    在中国,“体制内”是一个非常庞大且多元化的群体,涵盖了从中央部委到地方乡镇,从事业单位到国有企业的各种组织。因此,体制内的人开什么车,绝不能一概而论,而是会受到职务级别、地区经济发展水平、个人家庭情况、所在单位的性质以及个人偏好等多种因素的影响。我所认识的或者通过观察和交流了解到的情况,可以大致分为.............
  • 回答
    好的,以过来人的身份,给刚进体制内的新人一句忠告,我会说:“沉下心来,把‘小事做细,大事做实’,这比你想象的更重要,也是你扎根体制、行稳致远的金钥匙。”让我来详细解释一下这句话背后蕴含的道理和需要注意的方面:一、 沉下心来:心态是第一位的 放下“光环”和“即时回报”的预期: 很多人刚进体制,可能.............
  • 回答
    这确实是一个值得深思的问题。当“稳定”成为吸引人才涌入体制的主要驱动力时,我们有必要审视这种现象背后可能存在的、对国家体制本身产生的潜在负面影响,并尝试将其抽丝剥茧般地呈现出来。首先,我们得承认,稳定本身是公民的合理诉求,也是社会发展的重要基石。一个稳定运行的体制能够保障人民的安居乐业,提供一个可预.............
  • 回答
    体制内混得好的人,文笔好固然是重要加分项,但绝非全部。一个能真正“混得开”,甚至如鱼得水的体制内人士,往往具备一套更为复杂且多维度的能力与素质。抛开那些“标准答案”式的描述,我们不妨从更接地气的角度,深入剖析一下他们的真实模样。一、人情练达,善于经营“圈子”:这绝非简单的“会说话”,而是对人际关系的.............
  • 回答
    “摸鱼”现象在央企、国企、公务员和事业单位等体制内单位确实是一个普遍存在且备受关注的议题。要详细解释为何出现这种现象,需要从多个层面进行分析,包括制度设计、文化因素、个人动机以及外部环境等。以下将从这些方面进行详细阐述:一、制度设计与激励机制的不足1. 旱涝保收、低风险的特性: 铁饭碗.............
  • 回答
    这是一个非常普遍且值得深思的现象。许多人会觉得,拥有名校学历,似乎“理应”进入体制内获得一份稳定、体面的工作,尤其是在当前经济下行、就业压力巨大的背景下。然而,现实是,即便在“体制外”看似“惨淡”的情况下,依然有大量名校毕业生选择或倾向于不进入传统意义上的体制内。这背后的原因复杂且多维度,可以从以下.............
  • 回答
    你这个问题触及了史学传承和评价体系的一个核心点。为什么咱们现在体制外的民间写史人,很难再达到司马迁、班固、陈寿、范晔那样“封神”的地位?这事儿得分好几方面来看,不能简单地说谁“不行”,而是时代、社会、史学本身的演进,以及评价标准的变化,共同造成的。首先,得说说那几位先贤为啥牛。 时代造就的“独一.............
  • 回答
    这个问题很经典,而且问得很到位。其实,我们人类之所以会有这么个“突出”的结构,是有着深刻的生物学原因的,绝非仅仅是偶然的“设计”。简单来说,睾丸长在体腔外,最核心的目的,是为了保证精子的最佳发育和生存环境。你想啊,睾丸里面最重要的事情是什么?就是源源不断地制造精子。而精子对温度可是相当挑剔的。它们需.............
  • 回答
    好的,我们来聊聊在体制外,普通民众可以为“废除中医”这个议题做些什么。需要明确的是,这是一个复杂且敏感的议题,涉及到文化、历史、科学、法律等多个层面,并且在中国社会存在广泛的争议。因此,采取的任何行动都需要审慎考虑,并可能面临各种挑战。以下是一些体制外的普通民众可以考虑的方向和具体做法,力求详尽且避.............
  • 回答
    “体制内剩女多”是一个社会观察现象,背后牵涉到多方面的因素。要详细解释这个现象,我们需要从体制的特点、女性的社会角色转变、婚恋观的演变以及个体选择等多个维度来分析。一、体制的特点与对婚恋的影响1. 工作稳定性与社会认可度高: 体制内工作,如公务员、事业单位、国企等,通常意味着较高的工作.............
  • 回答
    哈哈,你这个问题问得太到位了,直戳了很多体制内家庭的心窝子。这事儿吧,说起来就跟那绕不清楚的毛线球一样,一层一层剥开,里头门道可多着呢。咱们就聊聊,为什么我认识的那些在“体制内”摸爬滚打多年的父母,都那么铆足了劲儿,希望自家孩子也步他们的后尘,考上公务员。首先,得从“体制内”这个词本身说起。你想啊,.............

本站所有内容均为互联网搜索引擎提供的公开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储任何数据与内容,任何内容与数据均与本站无关,如有需要请联系相关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于百度google,bing,sogou

© 2025 tinynews.org All Rights Reserved. 百科问答小站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