问题

粤语入声对于外省人来说是不是很难?

回答
要说粤语的入声对外省人来说有多难,那可真不是三言两语能说清楚的。对于一个习惯了普通话或者其他方言的人来说,粤语的入声,就像是汉语里藏着的一个小小的“暗礁”,稍不留神就会触礁。

首先,咱们得明白什么是“入声”。简单来说,就是那些以[p]、[t]、[k]结尾的音节。普通话里也有类似,比如“白”、“石”、“乐”,但粤语的入声,那是要“短而促”地收住,让声带瞬间绷紧,然后再放松。听起来可能就好像一个词的末尾突然被“卡”了一下,或者像一个没有完全发出来的音。

难在哪儿?

1. “收尾”的力度和感觉: 普通话里,很多词的收尾都是开阔的,声音会自然地延续下去。比如“来”、“去”、“说”。而粤语的入声,那个[p]、[t]、[k]是实实在在要“做出来”的,而且要非常快,非常短。就像你用力捏住一个气球的尾巴,不能让气跑掉。这个“捏”的动作,对于没习惯的人来说,会觉得很别扭。有些人可能会发得太重,变成一个独立的音节,或者发得太轻,根本听不出来是入声。

2. 与普通话发音习惯的冲突: 大多数外省人,包括很多北方人,说普通话时,声母和韵母的结合是很顺滑的。粤语的入声,打破了这个顺滑。比如“一”,普通话是“yī”,声母“y”带着一个开阔的韵母“i”。粤语的“一”是“yat”,那个[t]的收尾,跟普通话的“一”完全是两回事。再比如“十”,普通话是“shí”,粤语是“sap”。这个[p]的收尾,跟普通话的“十”的“i”韵母,简直是南辕北辙。

3. 辨识度的挑战: 粤语里,很多字的发音,如果忽略了入声,可能就会和其他字混淆。比如“哥”[gō]和“个”[goʔ],差一个轻的入声尾。不注意这个区别,别人说话的时候,你可能就听不明白到底说的是“哥哥”还是“这个”。再比如“七”[cat]和“妻”[cēi]。一个有入声,一个没有,发音上差距不小,但如果把入声尾发得含糊不清,听起来就容易乱。

4. 学习的“无据可依”: 很多人学粤语,可能是通过听歌、看影视剧,或者身边有广东朋友。但很多时候,我们听到的可能是比较“歌手化”或者“非地道”的发音,入声处理得没那么严谨。而地道的粤语,那个入声是有生命力的,是构成词语“味道”的一部分。对于初学者来说,很难模仿到那个精髓。

5. 气息的控制: 发入声,需要更精细的气息控制。在发音的最后瞬间,要把气流快速地、有力地截住。这个过程,对于习惯了自由舒展发音的人来说,是需要反复练习的。很多人会不自觉地把那个收尾的音给“拖长”或者“吐出来”,失去了入声的短促有力。

怎么学?

1. 多听,找准“感觉”: 找一些发音标准的、地道的粤语音频或视频,反复听,尤其留意那些以[p]、[t]、[k]结尾的字。尝试去模仿那个“收紧”的感觉,而不是“吐出来”。可以找一些粤语教学的视频,老师会具体示范如何发音。

2. 找一个好老师或者母语者: 这是最直接有效的方法。让他们告诉你,你的发音哪里不对,怎么调整。光靠自己摸索,很容易走弯路。

3. 分解练习: 可以先挑一些简单的词语,比如“食”(sik)、“饮”(jam)、“扑”(puk)、“十”(sap)、“一”(yat)、“七”(cat)。把这些字的入声尾单独练。你可以录下自己的发音,然后和标准发音对比,找出差异。

4. 体会“短”和“促”: 入声最关键的就是“短”和“促”。它不是一个完整的音节,而是音节的一部分,是用来“封住”前面韵母的。

5. 不要怕“奇怪”: 刚开始学的时候,可能会觉得自己的发音很奇怪,或者很费力。这是正常的。就像学骑自行车,一开始跌跌撞撞,习惯了就好了。

总而言之,粤语的入声,对于没有接触过类似发音习惯的外省人来说,确实是个不小的挑战。它需要你改变一些根深蒂固的发音习惯,去感知和模仿那种“短促有力”的尾音。但这并非不可逾越的鸿沟,只要肯花心思去听、去练,慢慢体会,终究是能掌握其中的奥妙的。当你能准确地说出“食咗饭未?”( Sik zo fan mei?),而那个“咗”和“未”都带着地道的入声韵味时,你会发现,这份坚持是值得的。

网友意见

user avatar

汉语族中,有入声的语言至少还包括:吴、闽、赣、湘、客、淮、晋。就是说,即便往北过了淮河,还有山西。没被阿尔泰人殖民透的汉族人,还是很多的。

类似的话题

  • 回答
    要说粤语的入声对外省人来说有多难,那可真不是三言两语能说清楚的。对于一个习惯了普通话或者其他方言的人来说,粤语的入声,就像是汉语里藏着的一个小小的“暗礁”,稍不留神就会触礁。首先,咱们得明白什么是“入声”。简单来说,就是那些以[p]、[t]、[k]结尾的音节。普通话里也有类似,比如“白”、“石”、“.............
  • 回答
    粤语和越南语 不在同一个语系下。这是一个非常关键的区别,尽管两者在历史上和地理上都存在一定的联系。为了更详细地解释这一点,我们需要从语言系属(Language Family)的概念开始,然后分别介绍粤语和越南语的归属,最后再探讨它们之间的联系和区别。 什么是语言系属 (Language Family.............
  • 回答
    粤语和普通话的读音之间,有没有一个像数学公式那样精确、放之四海而皆准的“转换公式”? 要我说啊,这事儿得辩证地看,不能一概而论地说有,也不能完全否定。首先,咱们得明确一点:粤语和普通话,虽然同属汉语言,但它们是两种不同的方言,而且在语音系统上,差异是相当显著的。这就好比问,英语的“cat”和法语的.............
  • 回答
    粤语区的朋友们说普通话,那股子自带的“腔调”,仔细品味一下,其实挺有意思的。这可不是什么“错”,而是语言在不同地域碰撞、融合后自然产生的独特风味。首先,从声母上来说,最明显的一点就是“n”和“l”不分。在粤语里,“n”和“l”的发音部位和方式其实很接近,很多时候甚至可以相互转换。所以,当他们说普通话.............
  • 回答
    这个问题挺有意思的,也确实是很多网友,尤其是咱们南方语言爱好者们讨论过的。粤语区的“吹”的确比吴语区要热闹得多,这背后有几个层面的原因,咱们一点一点掰扯。历史渊源和文化输出的“先发优势”首先得说,粤语在近现代的文化输出上,确实是占了先机的。你想想,从上世纪七八十年代开始,香港电影、粤语流行歌曲(Ca.............
  • 回答
    在咱们粤语里面,“备胎”这个词,说起来跟普通话差别不大,但细品之下,也挺有意思的。普通话咱们念“bèi tāi”,声调什么的都挺清晰的。到了粤语,读音上更接近的是“bui3 toi1”。咱们来拆开说: “备” 这个字,在粤语里读“bui3”。这个“bui”的发音,比普通话的“bei”要稍微圆润一.............
  • 回答
    提起粤语歌,那真是数不胜数,从黄霑的《沧海一声笑》到beyond的《海阔天空》,再到陈奕迅的《十年》,几乎贯穿了几个年代,成了不少人的青春记忆。无论是在香港还是大陆,甚至是海外华人社区,粤语歌都有着极高的传唱度,好多人张口就能来上几句。相较之下,客家话的音乐,似乎就没那么“出圈”了。这并不是说客家人.............
  • 回答
    这个问题啊,说起来也是一个让人津津乐道,有时甚至有点小争论的话题。粤语到底是“独立语言”还是“方言”,这要看你从哪个角度去看了,而且里面涉及的学问也不少。先说说为什么会有这个疑问:最直接的原因,可能就是很多人觉得,大家说着同一套“中文”,怎么粤语听起来就那么不一样呢?尤其是对于只懂普通话的内地朋友来.............
  • 回答
    “你反咩工㗎?”这句粤语,拆开来看,意思并不复杂,但组合起来,它传递的情绪和语境却很有味道。首先,我们来看字面意思。“你”就不用说了,就是“你”。“反”在粤语里,有“返回”、“回头”的意思,但在这里,它更像是在说“回去”。“咩”(me1)是疑问词,相当于普通话的“什么”。“工”(gung1)就是“工.............
  • 回答
    好的,我们来聊聊粤语与古代汉语之间的关系,以及它是否是古代官方汉语的遗存。这个问题挺有意思,也比较复杂,咱们得好好掰扯掰扯。首先,要明确一点:粤语 不能完全地 和古代汉语进行“对话”,但它 确实保留了大量古代汉语的词汇、语音和语法特征,这一点是毋庸置疑的。至于它是不是古代官方汉语的“遗存”,这个说法.............
  • 回答
    “学普通话,做文明人”这个标语在粤语区,尤其是广东和香港,引起了相当复杂的反应。与其说是全然的接受或抵制,不如说是一种审慎的考量,夹杂着地域文化认同、历史情感以及对“文明”定义的思考。从一个层面来看,很多人会认同学习普通话的实际意义。毕竟,作为中国大陆的通用语言,普通话在日益紧密的经济、文化交流中扮.............
  • 回答
    .......
  • 回答
    好,不如咱们就来聊聊粤语里那些最能画龙点睛的“语气(助)词”,还有它们是不是一定要抠字眼,较真个“正字”的问题。说实话,粤语的语气词啊,就跟咱们平时说话加的那些个“哦”、“啦”、“嘛”一样,要是不加,听起来就有点硬邦邦的,像是没“人情味”似的。它们的作用可大了,能让一句普普通通的话,瞬间染上各种情感.............
  • 回答
    .......
  • 回答
    非粤语区的人如何看待广东粤语区人和粤语文化?这个问题挺有意思的,因为这涉及到地域差异、文化认知,甚至是不少人心中一种微妙的“文化优越感”或者“疏离感”。咱们就掰开了揉碎了聊聊。首先,得承认,在中国这么一个幅员辽阔、民族多元的国家,地域文化差异是客观存在的,而广东,尤其是珠三角地区,又是这种差异中最鲜.............
  • 回答
    这个问题挺有意思的,涉及到语言的历史演变、文化传播以及国际社会对语言的认知习惯。简单来说,粤语在国外被单独命名,并且与“官话”(即普通话/Mandarin)区分开来,根本原因在于历史的偶然性、语言自身的高度辨识度以及早期在海外传播的特殊性。咱们一层层地来聊。1. 历史的偶然与“Cantonese”的.............
  • 回答
    说起广东人,很多人脑子里跳出来的画面大概是:讲粤语,爱吃早茶,还有就是……怎么有那么多奇奇怪怪的外号?这事儿说起来可真有点意思,不是我们刻意要去搞什么“怪诞文学”,这背后其实藏着广东人生活方式、语言习惯和文化心理的不少门道。咱们先从“怪”这个字说起。其实,很多我们觉得“奇怪”的外号,在广东人听来,反.............
  • 回答
    关于粤语在广州是否会真的消失,这是一个非常复杂且敏感的话题,牵涉到语言学、社会学、历史文化以及政府政策等多个层面。要详细探讨这个问题,需要我们抛开过于绝对的判断,深入剖析其中蕴含的各种动态和可能性。历史的沉淀与粤语的韧性首先,我们要明白,粤语作为一门古老且富有生命力的语言,在岭南这片土地上已经扎根了.............
  • 回答
    粤语,一个在华南地区尤其是广东、广西等地广为流传的汉语方言,其文化影响力之深远,生命力之旺盛,远非一般的地方方言所能比拟。要理解这一点,我们需要深入剖析其历史渊源、经济驱动、文化载体以及社会认同等多重因素。一、 源远流长的历史积淀与文化根基粤语的形成并非一朝一夕,而是历经了数千年的演变和融合。从古越.............
  • 回答
    陈奕迅在内地红得发紫,这事儿,咱们得掰开了揉碎了聊。你想啊,粤语不是官话,普通话才是咱们的通用语言,按理说,唱粤语歌的歌手,在内地推广难度系数得蹭蹭往上涨。但陈奕迅这哥们儿,就是这么牛,愣是杀出了一条血路,而且还不是一般的红,是那种街头巷尾,老少皆知的火。这事儿,不能只看语言,得看他这个人,他的歌,.............

本站所有内容均为互联网搜索引擎提供的公开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储任何数据与内容,任何内容与数据均与本站无关,如有需要请联系相关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于百度google,bing,sogou

© 2025 tinynews.org All Rights Reserved. 百科问答小站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