问题

你认为《姜子牙》能再续国产动画的辉煌吗?

回答
要判断《姜子牙》能否“再续国产动画的辉煌”,这问题挺有意思,也挺有分量的。毕竟它承载了太多人的期待,特别是《哪吒之魔童降世》之后,大家对国漫的信心是前所未有地高涨。

在我看来,《姜子牙》确实有那个潜力,而且它在很多层面上也确实迈出了新的一步,但这“辉煌”二字,能不能像《哪吒》那样成为一种现象级的爆发,或者说成为下一个标杆,我觉得得从几个维度来好好聊聊。

首先,从制作层面和艺术野心来看,《姜子牙》绝对是国产动画的一个里程碑。

它在视觉呈现上,真的是下了血本。你看那个封神宇宙的构建,那个充满东方美学和赛博朋克结合的风格,比如那个高耸的昆仑山,那个被封印的神秘气息,还有各种机关术、法器的设计,都透着一股子“硬核”和“前卫”。尤其是在一些关键场景,比如姜子牙的内心挣扎、和申公豹的宿命对决,那种宏大又细腻的画面表现力,确实是国产动画少有的。它不像以前很多动画追求的萌、可爱或者纯粹的写实,而是创造了一种非常独特的视觉语言。这种艺术上的探索和突破,本身就是一种“辉煌”的体现,因为它证明了国产动画在技术和审美上可以走得更远,可以玩出花样,而不是拘泥于一种套路。

其次,在叙事和主题深度上,《姜子牙》也试图打破传统,注入新的思考。

它没有完全按照《封神演义》的既定框架来走,而是对姜子牙这个角色做了很多颠覆性的解读。一个被贬下凡的、曾经的众神之长,为了自己的信念和对苍生的守护,在人妖共存的世界里,和一个被误解的、具有复杂背景的九尾狐建立联系,去挑战那个看似正义实则腐朽的天尊。这个设定本身就很有吸引力。它触及了“何为正义”、“信仰的代价”、“命运的抗争”等更深层次的哲学命题。姜子牙的纠结、他的犹豫,甚至他最终的选择,都让这个角色更加立体,也引发了观众对于善恶、对于体制的思考。这种在“神话”故事里加入“人”的情感和“人性”的探讨,是让一部作品摆脱低幼化、走向成熟的重要标志。

然而,要说“再续辉煌”,我也有一些顾虑,或者说是一些我觉得《姜子牙》可以做得更好的地方。

故事节奏和情感连接上,可能存在一些断层。 虽然主题深刻,但有些观众反馈说,故事在推进过程中,情感的递进不够自然,或者某些转折显得有些突兀。电影的时长有限,要在短短的时间内讲清楚一个宏大世界观下的复杂故事,还要顾及到人物的情感塑造,确实是个挑战。有时候,过于注重宏大叙事和视觉冲击,反而会让一些更细腻的情感表达被稀释了。
对大众观众的普适性。 《哪吒》之所以能火遍全国,很大程度上是因为它抓住了“我命由我不由天”这个简单直接但又极其 resonate 的主题,而且哪吒的形象本身就很有群众基础。而《姜子牙》在人物设定、世界观构建上,可能对一些对《封神演义》不太熟悉,或者不熟悉东方神话体系的观众来说,门槛稍微高一些。它的很多解读和隐喻,需要观众有一定的文化背景或者用心去体会。这种“阳春白雪”与“下里巴人”之间的平衡,是很多艺术创作者需要面对的问题。
对“封神宇宙”的期待管理。 毕竟《姜子牙》是“封神三部曲”的第二部(严格来说是第一部上映的,但制作是第二批),大家对它寄予厚望,希望它能成为整个系列的总纲领,为后续作品打下坚实基础。但从目前的表现来看,它在很多方面更像是一个充满潜力的开端,而不是一个完美的收官或者一个明确的续写方向。这种期待与实际表现之间是否存在落差,也会影响“辉煌”的定义。

总结一下,

《姜子牙》绝对不是失败的作品,它的艺术成就和探索精神,已经让它在国产动画史上留下了浓墨重彩的一笔。它在技术、美学、思想深度上都展现了国产动画的进步和野心,这一点毋庸置疑。

但它能否“再续辉煌”,并且是那种能够像《哪吒》一样引发全民热议、成为现象级的“辉煌”,我觉得还需要时间来检验。它更像是一个“潜力股”,或者说是一块“璞玉”。它已经打磨出了闪光点,但要成为一块人人称道的“稀世珍宝”,可能还需要后续更多作品的积累、打磨和市场的检验。

它为国产动画拓宽了赛道,证明了我们不仅能讲好耳熟能详的 IP,也能在其中注入新的灵魂和思考。这种勇气和探索,本身就是一种“辉煌”的开始。至于它能不能真的将这条路走得更远,成为一个真正能和国际优秀动画比肩,并且在国内形成持久影响力的“辉煌”,我们拭目以待。这取决于它能否在保持艺术性的同时,更好地触及更广泛的观众群体,并且后续的作品能够持续地将这个“封神宇宙”讲得精彩纷呈。

网友意见

user avatar

确切地讲,是疫情把国产动画给救了。

不然你让被50亿票房的《哪吒》吊足了胃口的观众大春节看这个?

那还不出电影院就骂街吗?

什么破国产动画,

大过年的净添堵。


《姜子牙》里面不少镜头,是能让小朋友当天晚上不敢一个人睡,还不一定做噩梦的。

小孩看了害怕,更窝心,

理解不了复杂剧情的小孩只能盯着小四不相看,结果萌宠竟然死了。

这在好莱坞合家欢动画长片里是不可能出现的剧情。

我不知道最近国产电影刮什么歪风,

从《大护法》到《妙先生》再到《姜子牙》

阳间的玩意不整,非要整点阴间的调调,

可能确实在作品的思辨上有所裨益,比如讨论专制与愚弄,讨论人性的贪婪,

《姜子牙》中段是我非常欣赏的,单独拎出来都极为出彩,

用了一个ps游戏《风之旅人》的美术基底,加入了一个反战的内核,

起承转合都完美,感情更是极为充沛,

上古先民们的质朴和苍凉,简直是浸润到了骨子里。

但依然犯了国产动画长片近年来的一个共性的错误,

就是冷盘当主菜,局部带不动整体,

没有把零散的小创意,不成系统的美术风格,还缺少动机和成长元素的主角,点石成金到一炉金水了,

火候差太远,

烧出来的东西是沙琪玛,

看似一团,却经不起摔打。

更严重的问题是,主创因为没有分级制度的压力,加了太多私货,来吸引消费能力更强劲的大学生和白领群体,

却缺少对低龄消费者的保护和尊重,

解构经典和打破常理的同时,往往毁坏多过于重建,

也就是新一轮的《黑猫警长》和《魔方大厦》这种童年阴影,带点吊诡和邪典味,

缺少正大光明讲一个童真童趣,用好奇和正义战胜艰难险阻故事的本事和勇气。

user avatar

这一部《姜子牙》不能,但下一部,也许可以。

单纯从画面来讲,票价肯定是值了,但从动画类型上来讲,公路式的神话故事过于慢热,慢热到观众无法感受影片中所要强调的“打破不公”

影片前半段姜子牙、苏妲己公路之旅,显得过于冗长,坎贝尔的“英雄之旅”理论,在这一段尽显,但却显得过于生硬。

这一段公路之旅,《姜子牙》想要讲述的东西太多了:

苏妲己和姜子牙的冒险、姜子牙追寻事件真相、三界大战的亡魂、被歧视的种族、疯癫的纣王、不通人情的神仙、满心复仇的狐妖......

如果精炼上述内容,影片可能是要在一个小时内,交代清楚“种族”、“阴谋”、“复仇“、“战争”、“正义(公平)”这至少五种矛盾。

其间还穿插着“友情”、“亲情”、“爱情”等碎片化的情绪,给我的感觉,就是要素太多了,多到我忘了电影的重点。

出现这一锅烂炖的现象,和选题人物姜子牙本身关系很大。

毕竟,姜子牙的这一人物年纪在这放着,创作团队在设计上到最后可能也只有两个选择:

一个,大智若愚;一个,沉稳内敛。

但无论那种性格,放在公路神话题材下,都是不讨巧的。

人物群像太少,对姜子牙和苏妲己的角色戏份和冲突要求就很高,但问题就是如上所说,想表达的东西太多,稀释了姜子牙和苏妲己冲突,人物性格也就不够明显,连带着人物动机和逻辑,也在这漫长的公路神话中,让人恍惚。

那么,不以公路为类型,《姜子牙》能变得的更好吗?

我觉得很难。

姜子牙不同于大圣、哪吒。

大圣、哪吒都是能直接solo的,并且在数十年的解读下,早已被加持了“冲决罗网,革命到底”的精神图腾。

但姜子牙不能,他注定是一群英雄的领袖,他注定只有在一群英雄中,才能散发无上光芒。

但要做“封神宇宙”,姜子牙必然要经历个人solo这个阶段。

可在其他神话人物还未一一亮相的情境下,姜子牙这张牌,打的就有些早了。

但不打又不行,因为姜子牙这个人物只有早点出场,才能穿插“封神宇宙”中神话人物们,姜子牙,就是这封神宇宙的核。

《哪吒·魔童降世》创造了国产院线动画的商业巅峰,但成长的路上,终是会有反复的过程。

这一部《姜子牙》可塑造的空间还有很多,但这张牌不早点打出来,后面的就不一定好打。

国产动画也是如此,成长的过程里,必然有反复的过程,但只要这反复的过程,是在大家的预期内,这又何尝不是一件好事呢?

待到姜子牙把一众英雄串起时,厚积薄发,“封神宇宙”自然而成。

而那一天,想必也是多年来,中国院线动画不断积累,终有所回报的一天。

哪吒在彩蛋里出场后,孩子们笑的可开心了。

类似的话题

本站所有内容均为互联网搜索引擎提供的公开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储任何数据与内容,任何内容与数据均与本站无关,如有需要请联系相关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于百度google,bing,sogou

© 2025 tinynews.org All Rights Reserved. 百科问答小站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