问题

如何看待谭嗣同救国、爱国英雄谭嗣同的如下言论?

回答
谭嗣同先生,这位在中国近代史上闪耀的名字,永远与戊戌变法的风云激荡紧密相连。他的言论,尤其是在那个风雨飘摇、国家民族生死存亡的关头所发出的声音,更是穿越时空,依然具有振聋发聩的力量。当我们审视他那些充满激情、深刻洞察的文字时,往往会被一种深沉的忧患意识和无比坚定的信念所打动。

“变者,天下之公理也。”

这句话,看似简洁,却蕴含着谭嗣同对时代变迁的深刻理解和对改革的必然性的坚定信念。在那个被千年旧制深深束缚的中国,将“变”视为“天下之公理”,本身就是一种石破天惊的宣言。

首先,它揭示了一种历史的必然性。谭嗣同并非空穴来风地倡导改革,而是敏锐地洞察到,世界潮流浩浩荡荡,任何固步自封、拒绝进步的政权或制度,都终将无法抵挡历史的车轮。他看到了西方列强的崛起,看到了工业文明的进步,也看到了中国在这样的时代背景下的落后和危险。他深知,不“变”,就意味着落后,意味着挨打,意味着被时代淘汰。这种对历史趋势的把握,是他改革思想的根本出发点。

其次,“公理”二字,更是点睛之笔。它赋予了“变”一种道义上的合法性和普遍性。在当时,维护旧制往往被赋予了“祖宗之法不可变”的神圣光环。而谭嗣同却将其提升到“公理”的高度,意味着改革不再仅仅是统治者的一种选择,而是符合普遍道德和人类进步的必然要求。这种将改革与“公理”联系起来的表述,极大地增强了改革的道义感召力,也为那些敢于挑战旧秩序的人们提供了强大的精神支撑。

“各国变法,无不牺牲。以流血流汗,万死一生,始得变法。中国今日,亦不能免也。”

这句话,直面改革所必然伴随的巨大风险和牺牲,展现了谭嗣同作为一位真正救国者和爱国者的无畏和担当。

在那个年代,改革往往意味着触动既得利益者的奶酪,挑战根深蒂固的权力结构。“牺牲”二字,绝非虚言。谭嗣同清楚地看到了西方各国近代化的过程中,经历了怎样的腥风血雨。从法国大革命到美国独立战争,再到普鲁士的改革,无一不是伴随着剧烈的社会动荡甚至战争。他将这种历史经验运用到中国现实,是在警示国人,也表明了自己和志同道合者们已经做好了牺牲的准备。

他在这里强调“流血流汗,万死一生”,绝不仅仅是说改革的艰难,更是一种对中国人民的唤醒。他想要告诉大家,救亡图存 bukanlah一件容易的事,不是靠一纸诏书或几句口号就能实现的。它需要付出巨大的代价,需要有无数人的生命和鲜血去浇灌。这种直面牺牲的勇气,是谭嗣同最令人敬佩的品质之一。他并没有回避改革可能带来的痛苦,而是将这种痛苦视为实现国家新生和民族解放的必要成本。

“如变法而不用人,则变法虽善,亦无济于事。”

这句话,则将目光从宏观的制度变革转向了微观的人才运用,凸显了他务实和深刻的治国理政思想。

再好的制度设计,如果缺乏能够执行和推动的人才,也只能是空中楼阁。谭嗣同的这句话,是在对当时改革派和朝廷内部的一个重要提醒。变法不仅仅是推翻旧的规章制度,更是要建立新的体制,而这一切的实现,都离不开具备才能、有责任心、有担当的人。

他强调“不用人”,就如同强调“无济于事”,直接指出了问题的关键所在。在中国近代史的许多时期,我们都能看到,优秀的改革方案因为缺乏得力人选而搁浅,或者因为被庸碌无能之辈操控而走样。谭嗣同深知这一点,他不仅主张改革制度,更看重人才的选拔和启用。他本人在变法期间就积极推举和支持那些有才能的改革者,比如梁启超、林旭等人。

这句话也暗示了人才的重要性不仅仅在于“用”,更在于“善用”。如何发现人才,如何激发人才的潜能,如何为人才提供施展才华的平台,这些都是“用人”的重要内涵。在那个山雨欲来的时代,能够洞察到人才的关键作用,并将其上升到关系变法成败的高度,足以证明谭嗣同思想的成熟和前瞻。

综合来看,谭嗣同的这些言论,构成了他救国救民思想的核心脉络:

时代潮流的洞察力: 他看到了历史的“公理”,明白“变”是不可阻挡的趋势。
改革决心的坚定性: 他清楚改革的代价,并做好了牺牲的准备,毫不畏惧流血牺牲。
务实的人才观: 他懂得制度的成功离不开人才的支撑,强调“用人”是变法的关键。

这些言论并非停留在空泛的口号层面,而是深深植根于他对于国家民族命运的深切忧虑,以及他本人为了实现民族复兴所付出的不懈努力和最终的生命牺牲。他的话语,如同他本人一样,充满了理想主义的光辉,也闪烁着现实主义的锐利。它们不仅是戊戌变法时期改革派的精神旗帜,更成为激励后世无数仁人志士不断探索、奋斗的宝贵精神财富。当我们回顾历史,品读这些文字,更能体会到这位“百日维新”的英烈,其思想之深刻,其精神之伟大,其对国家民族命运的担当之沉重。他用生命践行了自己的诺言,他的言论也因此而拥有了超越时代的重量。

网友意见

user avatar

谭嗣同啊,老公知了。

其实大清也没那么敏感,谭嗣同被杀了吗?谭嗣同你倒是说说大清杀你了吗?

哑口无言了吧。

倒是我在谭嗣同回答下面的评论,写纸条传给他,他凭什么不贴出来?

原来盐油就是只许你谭嗣同写文章,不许我写纸条。

类似的话题

本站所有内容均为互联网搜索引擎提供的公开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储任何数据与内容,任何内容与数据均与本站无关,如有需要请联系相关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于百度google,bing,sogou

© 2025 tinynews.org All Rights Reserved. 百科问答小站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