问题

如何看待《幼女战记》第八话中谭雅绕开国际法屠城的行为?

回答
《幼女战记》第八话中,谭雅绕开国际法屠城的行为,无疑是作品中最具争议和讨论价值的情节之一。要理解这一行为,我们需要从多个层面进行分析,包括剧情设定、角色动机、作者意图以及作品所传达的价值观。

一、 剧情背景与现实逻辑的扭曲:

首先,需要明确的是,《幼女战记》是一个架空历史、奇幻战争的作品。虽然其战争模式、军事术语以及国际关系在一定程度上参考了第一次世界大战时期的欧洲,但它本质上是一个以魔法为核心的世界。在这个世界里,战争的爆发、进程以及道德约束与现实世界存在显著差异。

国家机器的绝对权力: 在这个世界观下,国家机器拥有绝对的权力,并且其行为往往凌驾于个体甚至道德规范之上。谭雅作为帝国的一员,她的行动是服务于帝国利益的,而帝国在战争时期,为了生存和胜利,可以采取一切必要手段。
“非常事态”下的逻辑: 作品中,敌对国家的抵抗以及战争的长期化,很容易被帝国视为“非常事态”。在这种极端情况下,常规的国际法和人道主义原则往往会被抛诸脑后,取而代之的是生存和胜利的逻辑。
魔法的决定性作用: 魔法的存在极大地改变了战争的形态。能够使用魔法的个体(如谭雅)拥有巨大的破坏力,他们的存在本身就对传统的战争伦理提出了挑战。当魔法成为决定胜负的关键时,人们会不自觉地倾向于利用这种力量,即使这意味着突破道德底线。

二、 谭雅的个人动机与哲学思考:

谭雅的行为不仅仅是简单服从命令,她有着深刻的个人动机和复杂的哲学思考,这也是作者塑造这个角色的核心之处。

“有能者必须负责”的信条: 谭雅的本质是一位来自现代日本的无神论者、社畜,穿越后被强制灌输了对“存在X”的信仰。她对“存在X”的反抗,以及她所信奉的“能力者必须负责”的哲学,促使她必须在乱世中展现出“有能”的一面,以求得生存和避免被不公对待。
避免被奴役和利用: 谭雅深知,在帝国这样的军事化国家机器中,她如果表现得过于软弱或不合时宜,很容易被视为可利用的工具,甚至是被牺牲的对象。为了不被“存在X”玩弄,为了掌握自己的命运,她必须展现出绝对的实力和价值,即使这意味着冷酷无情。
效率至上的理性主义: 谭雅是一个极端理性的个体。在她看来,战争就是一场效率的比拼,效率低下、不顾成本的行为都是愚蠢的。屠城这种极端手段,虽然在道德上不可接受,但在她看来,却是能够迅速结束敌对抵抗、降低帝国后续管理成本(虽然她可能没考虑那么多,更多是出于对战争的厌恶和效率最大化)的“高效”方式。
对战争本身的厌恶与现实的无奈: 尽管谭雅是战争机器中的高效齿轮,但她本人并不享受战争,反而厌恶被卷入其中。她深知战争的残酷,也明白这种行为会带来怎样的后果。然而,在这种极端的乱世中,她认为这是“不得不为之”的选择,是为了更快地结束战争,从而让自己能够回归平静的生活。这种矛盾也构成了她角色的魅力。
对“善意”的嘲讽: 谭雅对“存在X”的嘲讽体现在她对“善意”和“慈悲”的极端不信任。她认为那些宣扬善意的人往往是被“存在X”操纵的,或者是在逃避现实。因此,她选择用最直接、最“诚实”的方式来解决问题,即使这种方式是血腥和残暴的。

三、 作者意图与作品表达:

《幼女战记》的作者东条克己,并非单纯地歌颂战争或残暴,而是通过谭雅这个角色,探讨了许多更深层次的问题。

对战争伦理的拷问: 作品通过谭雅的极端行为,是在反思和拷问战争伦理。当国家利益与人道主义冲突时,个体应该如何抉择?法律和道德在战争的洪流中是否还有约束力?作品并没有给出简单的答案,而是将这些问题抛给读者去思考。
极端环境下人性的异化: 谭雅的经历是极端环境下人性异化的一个缩影。在生死存亡的关头,在充斥着暴力和欺骗的环境中,个体为了生存会做出怎样的改变?作品展现了一个人在被逼到绝境时,可以变得多么冷酷和实用主义。
对“进步史观”的质疑: 作品也可能在某种程度上质疑了我们对现代文明进步的认知。虽然我们有国际法、人道主义等概念,但在某些极端情况下,它们是否真的能阻止冲突和暴行?《幼女战记》通过一个架空的世界,提供了一个反思的视角。
反英雄叙事与人物的复杂性: 谭雅不是一个传统意义上的英雄。她残暴、自私、冷血,但同时她又聪明、有能力、有自己的坚持。这种反英雄的设定,使得人物更加立体和引人入胜,也迫使读者去面对和理解那些不那么“光彩”的方面。

四、 绕开国际法的“合理性”:

从剧情内部逻辑来看,谭雅绕开国际法屠城的行为,在她的视角和帝国当时的立场下,可以被视为一种“策略性”的“合理”。

“对方先违反了”的逻辑: 在战争中,尤其是大规模冲突中,双方很容易相互指责对方首先违反了国际法或战争规则。一旦对方被视为“不宣而战”或采取了“非法”手段,己方就可能认为自己有权采取同等甚至更极端的报复性措施。
“速战速决”的考量: 谭雅可能认为,与其被动地承受敌方的抵抗,不如采取雷霆手段,迅速瓦解对方的抵抗意志,从而缩短战争进程。这符合她效率至上的原则。
“惩罚”的逻辑: 屠城在某种意义上也是一种对敌方的“惩罚”,旨在震慑敌国民众,让他们不敢再反抗。

总结:

《幼女战记》第八话中谭雅绕开国际法屠城的行为,是一个复杂且充满争议的情节。它并非作者对残暴的赞美,而是通过一个架空世界中的极端视角,对战争伦理、人性异化、国家机器的本质以及个体在乱世中的生存哲学进行了深刻的探讨。

谭雅的行动是多重因素交织的结果:国家机器的压力、自身生存的考量、她独特的哲学观念以及对“存在X”的抗争。从作品的内部逻辑来看,她的行为可以被视为在极端战争环境下的一种“效率优先”和“以暴制暴”的策略选择。

观众在观看这一情节时,不应简单地以现实世界的道德标准去评判,而应尝试理解作品所构建的世界观、角色的动机以及作者想要传达的思想。这是一种对战争残酷性的反思,也是对个体在权力与生存面前可能面临的抉择的拷问。它迫使我们思考,在最黑暗的时刻,人性和道德将面临怎样的考验,以及“胜利”的代价究竟有多大。

网友意见

user avatar

谭雅本来就毫不在意人命,在他眼中人只是某种资源,战时杀人天经地义。

他的做法也确保了他战后不会被审判:

镇压命令来源于总参谋部(直接责任在于军队高层),谭雅只是少校(不是在场的最高指挥官),远程炮击必然有误杀。

况且谭雅没有直接下令对平民开火

至于谭雅在军大学时论文里对「镇压任务」的口嗨,本来也没几个人知道。

即便帝国战败后同盟国追查战争罪行....

亚雷努市的「起义」是站在法兰索瓦共和国的立场来说,对帝国这就是暴动。

袭击军事目标的「游击队」,按照国际法不被视为正规军人,抓到即可杀。

民兵枪毙了俘虏的帝国士兵,并且这一幕还被谭雅拍到了....战后这事就说不清了,帝国完全能说是对共和国的报复。

当帝国军按照程序劝降之后,依然留在城内的理论上都是「共和国士兵」。

对于敌国军人,发动攻击毫无问题。

如果放任亚雷努市的平民安全撤离,无疑会增加法兰索瓦共和国的抵抗力量。

那最好的办法就是让他们永远走不了。

当法兰索瓦共和国的军官利用平民来对抗帝国军时就应该能想到这样的后果。

但他们依然做了,他们也不在乎人命。

不要跟谭雅讲仁义道德,他但凡需要遵守规则的情况一定是遵守对他有利。

他如果有一丁点人性,就不会转生了

这场战争根本没有正义者,作品中围绕城市和平民聚集区的战斗多如牛毛,造成平民伤亡可谓难以计数,毫不稀奇。

法兰索瓦共和国鼓励平民攻击帝国军。

协约联合把半大的孩子充军拉上前线。

联合王国煽动起义,坐视他们被杀戮。

卢斯联邦把大量活人送到劳改营累死。

你看,这部作品塑造的世界就是这样的。

国际法生来就是要被钻空子的。

列强之间的全面战争,连贵族、资本家和社会名流都难逃一死,何况平民。

大洋对岸坐视旧大陆互相杀戮的合州国,也毫不顾忌的让本国平民参与由联合王国主导的「多国籍协同义勇军」。

这些人与帝国对抗必然要流血牺牲。

但合州国也不在乎,也许本国公民去旧大陆战死还会推动国内舆论参战呢。

「为了击败帝国这个世界邪恶轴心」。

类似的话题

本站所有内容均为互联网搜索引擎提供的公开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储任何数据与内容,任何内容与数据均与本站无关,如有需要请联系相关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于百度google,bing,sogou

© 2025 tinynews.org All Rights Reserved. 百科问答小站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