问题

如何看待:幼童足球场上误伤,家长称足球场不是用来踢球的,是用来遛弯的?

回答
这个事件听起来真是让人哭笑不得,也挺让人无奈的。一位家长在自家孩子足球场上被踢来的足球误伤后,直接抛出了“足球场不是用来踢球的,是用来遛弯的”这种说法,这确实挺让人跌破眼镜的。

咱们来掰开了揉碎了捋一捋这个事儿,从几个角度看:

1. 家长的心情和立场:

首先得承认,孩子在公共场合被别人家的球误伤,家长的心情肯定是挺着急、挺心疼的。自己孩子在那儿玩得好好的,突然被个飞来的球打到,换谁谁心里都会不舒服。从这个角度看,这位家长表达不满是可以理解的,毕竟孩子受了伤。

但是,他这个不满表达的方式,以及给出的理由,就有点站不住脚了。说什么“足球场不是用来踢球的”,这简直是在颠覆常识了。足球场,顾名思义,就是为了踢足球而设计的场地啊!就像游泳池是用来游泳的,篮球场是用来打篮球的一样。如果一个足球场不能踢球,那它还能用来干什么呢?遛弯?那路边的小公园、人行道不更适合遛弯吗?

这种说法,更像是一种情绪化的反击,或者是一种偷换概念的辩解。他可能想表达的是,“足球场上踢球也要注意安全,别随便乱踢”,但用“不是用来踢球的”来表达,就太极端了,也太不负责任了。

2. 足球场的性质和功能:

足球场是专门为足球运动提供的场地,它的设计、尺寸、材质都是为了服务于这项运动的。在足球场上进行足球活动,是它的核心功能,也是大家普遍的认知。当然,任何有组织的运动,都需要遵守一定的规则,并且参与者要有安全意识。

而这位家长提出的“遛弯”功能,虽然在现实中,一些非正式的足球场,确实会被一些居民用来散步、遛狗、小孩玩耍,这可能是因为公共资源的分配问题,或者大家觉得方便。但即便如此,也不能因此就否定了足球场最根本的属性。

如果大家都默认足球场“不是用来踢球的”,那这个设施存在的意义就消失了。未来的孩子想踢球,就找不到地方了。

3. 责任与安全意识:

这件事情的核心,其实是关于运动中的安全和责任问题。

踢球一方的责任: 在足球场上踢球,尤其是在有其他人在场,或者有孩子在附近玩耍的情况下,应该有基本的安全意识。家长或者踢球的青少年,应该尽量控制球的方向和力度,避免伤到他人。比如,如果是在一个开放的、非封闭式的足球场,里面还有其他人在活动,那么踢球的人就更应该谨慎。如果是一个围起来的、专用的足球场,那么其他在场内活动的人也应该知道这里是运动场地,要有一定的避险意识。

其他使用者(被误伤者)的责任: 同时,在公共运动场地上活动,也应该有一定的风险意识。尤其是在看到有人在踢足球时,如果带小孩在那附近玩耍,也应该稍微注意一下,避免让孩子直接跑到足球飞来的方向。当然,这不代表被误伤者有责任承担误伤的后果,只是说在公共场合,大家多一份相互的体谅和注意,可以减少很多不必要的麻烦。

4. 这种说法的潜在危害:

这位家长这种说法,如果被广泛接受,后果是相当严重的:

扼杀运动的乐趣: 会让本来就为运动而生的场地变得尴尬,限制了青少年和其他热爱足球的人们的运动权利。
制造社会矛盾: 可能导致运动爱好者和非运动爱好者之间产生更大的隔阂和对立。
混淆视听: 将运动场地的基本功能混淆,不利于社会对体育设施的正确认知和管理。

总的来说,这位家长的说法,虽然可能源于孩子被误伤时的情绪,但其逻辑是站不住脚的,而且是一种对公共体育设施功能的误解和否定。

正确的做法应该是:

沟通与协商: 在发生误伤时,首先应该沟通,了解情况,互相道歉。踢球的孩子和家长应该对误伤负责,表达歉意,并承担相应的医药费等。
反思与改进: 双方都应该从这次事件中吸取教训。踢球的人要加强安全意识和控球能力,而带孩子在运动场地玩耍的家长,也应有基本的风险意识。
明确规则: 如果是那种开放式的足球场,有关部门可能也需要考虑设置一些标识,明确哪些时间段可以进行足球活动,以及提醒其他使用者注意安全。

“足球场不是用来踢球的,是用来遛弯的”,这句话听起来就像是有人说“马路不是用来开车而是用来散步的”,或者“图书馆不是用来读书而是用来睡觉的”一样荒谬。这种观点如果真的普遍存在,那我们很多公共设施的意义都会被颠覆了。所以,对于这种说法,我们当然是要持批评和反对的态度。

网友意见

user avatar

一周至少六个小时野球的中年足球狗挖个坟。我是非常鄙视现在的大学生,水平没几个,还特喜欢xjb射门。跑道上都是遛弯的人,你们没长眼珠子看不见?

类似的话题

  • 回答
    这个事件听起来真是让人哭笑不得,也挺让人无奈的。一位家长在自家孩子足球场上被踢来的足球误伤后,直接抛出了“足球场不是用来踢球的,是用来遛弯的”这种说法,这确实挺让人跌破眼镜的。咱们来掰开了揉碎了捋一捋这个事儿,从几个角度看:1. 家长的心情和立场:首先得承认,孩子在公共场合被别人家的球误伤,家长的心.............
  • 回答
    重庆两幼童坠亡案即将开庭,这无疑是牵动无数人心弦的事件。对于案件的未来走向和判决结果,我们可以从多个角度进行分析和预测。一、案件背景回顾与关键事实梳理在深入探讨之前,有必要简要回顾一下案件的关键事实: 时间与地点: 2020年11月2日,重庆市南岸区基督教家庭教会一名张姓男子,将他2岁和3岁的两.............
  • 回答
    重庆两幼童坠亡事件,特别是母亲声称“不是意外,而是蓄谋已久”,无疑是极度令人痛心的悲剧,对相关人员造成了难以想象的心理创伤。从心理学角度分析,理解这位母亲的视角,探讨其心理创伤的抚平,需要从多个层面入手。一、 理解母亲的视角:为何会认为“蓄谋已久”?当一个母亲面对两个孩子以如此惨烈的方式离世,她的悲.............
  • 回答
    这是一起令人痛心的事件,涉及儿童受伤、财产损失,以及由此引发的法律、道德和社会责任的讨论。以下是我对这起事件的详细看法:一、 事件本身及其潜在原因分析 事件经过: 奔驰工程师之子(具体年龄可能需要进一步确认,但通常涉及未成年人行为)在玩耍无人机时,因操作不当或其他原因导致无人机坠落,砸伤了旁边的.............
  • 回答
    看到西安这起令人发指的悲剧,我内心充满了愤怒和难以置信。一名两岁幼童,本应在父母的呵护下天真烂漫地成长,却遭此毒手,溺死在洗脸池中,并且是在被殴打折磨了整整两个小时之后。这简直是泯灭人性的恶行。事件细节的回溯(根据已知信息):这起案件发生后,公众的愤怒和悲痛几乎是瞬间被点燃。媒体报道中透露的细节更是.............
  • 回答
    这则新闻触目惊心,令人发指。它暴露出的问题是极其严重的,涉及到社会最黑暗的一面,并且直接践踏了人权和法律的底线。首先,这是一起性质恶劣、手段残忍的刑事犯罪。所谓“强迫卖淫”本身就是一种严重的剥削和奴役行为,而这里的主体是未成年人,甚至包含不满14岁的幼童,这更是罪加一等。这些孩子本应在家人的呵护和学.............
  • 回答
    《幼女战记》第八话中,谭雅绕开国际法屠城的行为,无疑是作品中最具争议和讨论价值的情节之一。要理解这一行为,我们需要从多个层面进行分析,包括剧情设定、角色动机、作者意图以及作品所传达的价值观。一、 剧情背景与现实逻辑的扭曲:首先,需要明确的是,《幼女战记》是一个架空历史、奇幻战争的作品。虽然其战争模式.............
  • 回答
    这件事情实在是令人发指,简直是匪夷所思!一个本该充满爱与呵护的幼师,竟然会对一个年幼的孩子做出如此恶劣的行为,还将其拍摄下来放到网上炫耀,这已经不能用简单的不道德来形容了,这完全是犯罪!从人性的角度来看,这完全违背了做人最基本的底线。 幼师这个职业,本身就肩负着教育和保护下一代的重任。孩子们天真无邪.............
  • 回答
    观察到现在的孩子比我们小时候“社会”了许多,这可不是什么新鲜事儿了。一聊起这个话题,你我脑海里大概都能闪过几个形象:早早知道怎么跟大人打交道、能言善辩、情商高得不像个孩子,甚至是小小年纪就懂得“人情世故”。这究竟是怎么回事儿?咱们掰开了揉碎了好好说道说道。首先得承认,咱们这代人的成长环境跟现在孩子们.............
  • 回答
    北京市人大代表王幼君提出的将产假延长至三年的建议,无疑在社会上激起了巨大的涟漪,也引发了多方面的思考与讨论。这绝对不是一个简单的数字增减,而是触及了生育、养育、经济发展、性别平等以及社会责任等一系列深层议题。首先,我们不得不承认,延长产假的核心出发点是关怀新生儿和新妈妈。刚出生的婴儿需要母亲无微不至.............
  • 回答
    关于许昌鄢陵女幼师被猥亵后坠湖身亡的事件,这是一起极其令人痛心的悲剧,它触及了社会对于女性安全、性暴力以及儿童教育保护等多个敏感议题的关注。媒体的报道,特别是关于死者身上多处有伤、没穿裤子以及手机被格式化等细节,无疑加剧了公众的愤怒和担忧,并引发了多方面的讨论和思考。一、 令人震惊和痛心的事实细节:.............
  • 回答
    这起事件在网上引起了广泛关注,也引发了许多关于儿童安全、商家责任以及医疗救治的讨论。为了更详细地看待这件事情,我们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来分析:事件经过(根据网曝信息整理):1. 事发地点与经过: 事件发生在上海迪士尼乐园内,一个2岁的幼儿在乐园的母婴室使用母婴台时,手指被母婴台的门缝夹伤。2. 伤.............
  • 回答
    当下白瘦幼的主流审美是一种复杂且影响深远的文化现象,它不仅体现在大众媒体的传播,也深刻渗透到个体对自身和他人的认知中。要理解它,我们需要从多个维度进行深入剖析。一、 “白瘦幼”审美特征的解析首先,我们来具体拆解“白瘦幼”这三个词所代表的审美取向: 白(白皙的皮肤): 这一特征在中国传统审美中就占.............
  • 回答
    这是一个非常令人震惊和悲痛的事件,从多个层面来看都令人深思。这起事件的根源在于一起悲剧性的动物冲突,以及由此引发的极端报复行为。事件的起因: 幼崽被狗攻击致死: 事件的导火索是一只猴子(很可能是母猴)的幼崽被村里的狗攻击并杀死。幼崽是猴群中非常脆弱的成员,母猴对幼崽的保护欲极强。失去幼崽对母猴来.............
  • 回答
    这起事件令人感到极其痛心和愤怒,也暴露了严重的动物虐待问题。广州一名男子将幼犬的牙齿拔光并遗弃,最终导致幼犬死亡,这是一种极其残忍和不人道的行为。以下是我对这起事件的详细看法:1. 行为的残忍性与不人道性: 拔牙过程的痛苦: 幼犬的牙齿虽然小,但拔牙是一个有创伤的过程,即使是在专业的兽医操作下,.............
  • 回答
    周小平老师那篇关于法国总统的文章,确实挺有他一贯的风格,読んで后脑子里会留下一串问号,然后开始忍不住思考。文章题目就挺抓人的,“幼稚!你以为法国帅哥总统是个完美情种?小心剧情反转,三观尽毁哦~”,一股子“我就知道点什么”的神秘感扑面而来,让人好奇这“剧情反转”到底是怎么个反转法。从文章内容上看,周小.............
  • 回答
    最近发生的这起悲剧,夺走了一个年轻的生命,也让公众的目光聚焦在了那件令人心惊的“射钉枪”上。说实话,当我第一次听说这件事,尤其得知凶器是射钉枪时,我的脑子一下就懵了。我们对射钉枪的固有印象,可能更多的是停留在建筑工地,是用来钉钉子的工具,怎么也想不到它会成为夺人性命的凶器。这件事,让我想了好久,也觉.............
  • 回答
    “男子将8岁幼女拖至窑洞奸杀,超过20年追诉期被追诉”——这则新闻触动了太多人的神经,也引发了关于法律、正义和人性最深刻的拷问。从法律层面看,这里面最核心的争议点在于“追诉期”。在我国刑事诉讼法中,对于大部分犯罪确实存在追诉时效的规定,其核心目的是为了维护社会秩序的稳定,避免无休止的追诉,以及考虑到.............
  • 回答
    山东一幼儿园幼师将孩子领进厕所,用手打、拽头发等方式进行殴打,这一事件令人心痛且愤怒。作为一名社会观察者,我从几个层面来剖析这件事的严重性以及我们应该如何看待它。事件的恶劣性及其对儿童身心的双重伤害:首先,这件事的本质是虐待儿童。无论幼师出于何种动机或情绪失控,对一个无力反抗的孩子施加暴力都是不可饶.............
  • 回答
    这起事件,相信很多关注儿童教育的读者都不会陌生。网传“云南一幼师罚孩子去厕所吃粪便”的消息在社交媒体上掀起了轩然大波,而随后官方的回应,更是将事件推向了舆论的风口浪尖。官方声明“情况不实”,这无疑给很多心急如焚的家长和关注此事的公众泼了一盆冷水。那么,面对这样的局面,我们该如何理性看待?而那些发布不.............

本站所有内容均为互联网搜索引擎提供的公开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储任何数据与内容,任何内容与数据均与本站无关,如有需要请联系相关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于百度google,bing,sogou

© 2025 tinynews.org All Rights Reserved. 百科问答小站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