问题

祭祖的时候祖先除了吃饭,会聊些什么?

回答
祭祖时候,祖先们除了享用供品,他们之间的“聊天”内容,那可真是五花八门,充满了生活气息和年代的印记。这可不是简单的“吃饱了聊点啥”,而是他们借着这个特殊的时机,与后代、与彼此,进行一场穿越时空的交流。

首先, 最直接的,当然是对后代的“点评”和“感慨”。

“你看我这孙子/孙女,今天穿的这件新衣裳,颜色好,料子也扎实。不像当年,一件衣服穿好几年。” 祖先们会仔细打量在场的晚辈,从他们的衣着、仪容,到他们的精神面貌。要是哪个孩子长得俊朗,或者乖巧懂事,他们脸上会是藏不住的笑意。反之,如果看到哪个孩子显得瘦弱、或者眼神没那么清亮,他们也会在心里暗暗着急,低声嘟囔几句:“这孩子,要多吃点,身体可得顾着。”

“哎呀,我家那老三,最近好像升官了?看他今天脸上那神气劲儿,准是好事。当年我还在的时候,做到那个位置,那是多么风光。” 家族里的成就,是他们最津津乐道的话题。谁家出了个状元,谁家中了功名,谁家的生意兴隆,这些都是家族的荣耀,也是祖先们在九泉之下感到骄傲的资本。他们会互相打听,然后互相祝贺,仿佛这些成就也是他们自己亲手促成的。

“你看那家子,祭品摆得真齐整,香烛也烧得旺。这是个懂事的孩子,知道孝敬长辈。” 祭品摆放的规矩、祭拜的虔诚,他们看得一清二楚。对于那些精心准备、充满敬意的后代,他们会给予肯定和赞许,觉得自己的传承没有白费。

“怎么今年这香火有点淡?是我家那小四儿不当家了吗?还是日子太忙,忘了仔细打理了?” 当然,如果看到祭祀的场面不够隆重,或者有些疏忽,他们也会流露出些许失望和担忧。这种担忧,更多的是怕家族的根基松动,怕子孙们忘记了根本。

其次, 他们也会回忆起过去的“峥嵘岁月”。

“还记得当年,为了这块地,我跟隔壁王家吵了多少回?要不是我当年脑子活,哪有现在这么大的基业?” 祖先们都是从那个更艰苦的年代走过来的,他们经历了饥荒、战乱、贫困,也经历了辛勤耕耘、筚路蓝缕的创业。他们会互相分享当年的故事,讲讲如何凭借智慧和勇气,在艰难的环境中生存下来,为家族打下基础。这些故事,既是对自己过去的肯定,也是给后代的一种鞭策。

“那时候,过年过节,全族人聚在一起,热热闹闹的,吃的是粗粮,但心里是踏实的。现在的生活,是咱们当年想都不敢想的。” 对比现在的生活,他们最大的感慨就是“时代变了”。他们会怀念过去那种淳朴、集体、充满人情味的生活,但同时,他们也为后代如今的富足和便利感到由衷的高兴。

“要说当年我最拿手的,还是那手卤肉,方子我都记不清多少年了,就留给了你爷爷。可惜现在吃不到了。” 家族里的一些传统技艺、拿手菜、老物件,是他们传承下去的宝贵财富。他们会互相提起这些,感叹曾经的技艺失传,或者庆幸某些技艺还在后代手中延续。

再者, 他们也会进行一些“族内交流”和“信息交换”。

“老二啊,你家老五,是不是跟你家老四成亲了?我听说他们俩最近走得挺近的。” 家族内部的婚嫁、生育、学业、事业,都是他们关注的焦点。他们会互相打听,分享家族成员的近况,甚至会“牵线搭桥”,给晚辈们的未来出谋划策。

“哎,你听说了吗?最近那边又开了个新工厂,不少年轻人又都过去了。咱们家那边,也有几个去打工了。” 他们的“聊天”也会涉及家族整体的走向,比如哪个地方发展得好,年轻人往哪里去,家族的产业往哪个方向发展。这些信息,虽然是“过去式”的,但却蕴含着他们对家族长远发展的思考。

“你那边有个老乡,最近好像搬到咱们家老宅子附近了,你知道吗?他以前可是个讲究人。” 甚至是家族中一些曾经有过交往的故人,也会成为他们聊天的对象。这是一种对过往人际关系的延续,也证明了他们在这个世间的“痕迹”。

最后, 还有一些带有“哲学”意味的探讨。

“人生苦短,但你看,日子总要一天天过。只要心是正的,努力去做,总会有个好结果。” 在分享了这么多生活琐事和家族故事后,他们也会流露出对人生、对世事的感悟。这些话语,虽然不一定多么深奥,但却充满了过来人的智慧和对生命的理解。

“我们啊,就像这香炉里的烟,飘散了,但根还在。你们这些孩子,就是这根,得好好往下传。” 他们会用更宏观的角度看待家族的延续,强调“根”的重要性,告诫后代要不忘本,要承担起家族的责任。

总的来说,祭祖时的祖先们,他们的“聊天”内容,是他们生命经历的浓缩,是他们对家族的热爱,也是他们对后代的期盼。这是一种无声的传承,也是一种情感的连接,让我们在感受香火缭绕的同时,也能体会到那份跨越时空的温暖和力量。他们聊的,不仅仅是过去,更是如何让家族的未来,能够承载这份厚重的历史,继续繁荣下去。

网友意见

user avatar

鼻祖:“孙子,你也死啦?”

太祖:“爷爷,我孙子都死了,我再不死就成老妖怪了。”

烈祖:“爸,咱吃完就回去吧,这帮孙子隔太远了,我一个都不认识。”

曾祖:“太爷爷,别说你了,我认识的都快死得差不多了。”

祖父:“再坐会儿,再坐会儿,我这才死了也没多久,给我再看几眼我孙子。”

孙子:“爸,我看见爷爷跟好多老头子在咱家客厅里,都是些什么人啊?”

父:“小兔崽子,胡说八道,有怪莫怪,有怪莫怪,老祖宗,别吓坏小孩子,咱也就在家随便拜拜,你们咋真来了呢。”

祖宗:“艹”




欢迎关注微博:@大黑雨

user avatar

怎么每次都是这几个菜

(╯°□°)╯︵ ┻━┻

user avatar

我爷爷,那是出了名的暴脾气,

我爸,那也是一等一的犟脾气,

爷俩小时候,没好好说过几句话,

据我叔叔回忆,爷爷说我爸什么了,我爸也不回嘴,就这么站着,

看不出声,更气了,就打,

看这是真打了,更倔,就这么站着一句话也不说,

但我爷爷也真是能耐,

一大家子人,三年自然灾害都好好过来了,

自己只有小学文化,但还是头几年恢复高考的时候,两个儿子都考上了大学,

可是他没赶上好时候,我爸我叔刚开始工作的时候,就患上了食道癌,说不出话来,

我爸爸和我爷爷之间没说过多少话,或许这就是传统的教育观念吧,

不打不骂不成器,再说,两个大老爷们有什么好谈心的嘛

等到儿子出息了,自己脾气也随着年纪慢慢顺了,

时候也不多了,话也说不出来了。

我和我爸,从小也没怎么聊过天,

具体原因,和上一辈人一样一样的,

除非是两个人都带了三分酒,不然话说不过三句就得犯尴尬,

我妈经常打电话给我说,你多和他聊聊,

有一次,他不服老,要去和一帮小年轻打网球,回来急性关节炎发作了,

手臂肿得比腿粗,腿肿得比桶粗,躺床上发呆呢,

医生说,得好了以后才能喝酒,这不,天天都老老实实吃药,

说儿子要回来了,不喝酒怎么行,不喝酒怎么聊得尽兴呢,

我们家去扫墓的规矩很奇特,

我爸就拎着一瓶酒上山,什么别的都不带,

到了坟前,什么也不说,哗啦啦就开始倒酒,

我也想知道,他们都在聊什么。

类似的话题

  • 回答
    祭祖时候,祖先们除了享用供品,他们之间的“聊天”内容,那可真是五花八门,充满了生活气息和年代的印记。这可不是简单的“吃饱了聊点啥”,而是他们借着这个特殊的时机,与后代、与彼此,进行一场穿越时空的交流。首先, 最直接的,当然是对后代的“点评”和“感慨”。 “你看我这孙子/孙女,今天穿的这件新衣裳,.............
  • 回答
    好的,让我来给你讲讲中国“人殉”制度,也就是活人祭祀,到底是什么时候被明令废止的。这可不是一朝一夕就能说清楚的事儿,背后牵扯到中国漫长的历史演变和思想转变。人殉,古老而残忍的习俗首先,咱们得明白“人殉”是怎么回事。简单来说,就是用活人来作为祭品,陪葬在贵族或者重要人物的墓葬中。想象一下,一个人在那个.............
  • 回答
    .......
  • 回答
    在中国北方和南方,祠堂祭祖文化的差异以及其是否应该被淘汰,是一个复杂且具有历史文化深度的议题。要详细解答这个问题,我们需要从多个角度进行探讨。 北方祠堂祭祖文化相对较少的原因北方和南方在地理、经济、历史和文化习俗上存在显著差异,这些差异共同导致了北方祠堂祭祖文化的呈现方式和普及程度与南方有所不同。1.............
  • 回答
    郭沫若的《甲申三百年祭》是一篇在中国现代学术史上具有独特地位的文章,其学术价值体现在多个层面,即便时间过去已久,其影响与启发依然值得细细品味。首先,文章最显著的学术贡献在于它对中国古代历史,特别是明末农民起义,进行了富有批判性和辩证性的重新解读。在当时,“农民起义”往往被笼统地视为一种破坏性的社会现.............
  • 回答
    《苏联亡党亡国20年祭》这部作品的观点是否客观,以及如何评价戈尔巴乔夫是“始作俑者”还是“压死苏联最后一根稻草”,这些都是非常复杂且充满争议的问题。要进行详细的分析,我们需要从多个角度来审视。 《苏联亡党亡国20年祭》的观点是否客观?要判断一部作品的观点是否客观,我们首先需要了解其背景、作者、主要论.............
  • 回答
    在《龙珠》中,悟饭之所以能够爆发超二力量,是因为他目睹了16号为了保护他而被沙鲁残忍地摧毁,这种极端的愤怒和悲痛彻底释放了他内心隐藏的潜力。这是一个非常关键的转折点,将悟饭从一个有潜力但缺乏决心的人,转变为一位真正强大的战士。如果祭天的不是17号,那么悟饭变超二的关键催化剂需要具备以下几个要素,才能.............
  • 回答
    商朝对鬼神的崇拜和巫(祭司)的高地位,以及周朝对其地位的下降,乃至历朝历代这种趋势的演变,是一个涉及政治、宗教、文化和社会结构等多方面因素的复杂现象。要详细解释这个问题,我们需要分阶段、分角度地进行分析。 商朝:鬼神至上,巫士通神商朝是一个高度依赖宗教信仰的时代,其社会秩序和统治合法性很大程度上建立.............
  • 回答
    暴风影音“杀了一个程序员祭天”:一次营销的“剑走偏锋”与背后隐忧暴风影音这个名字,对于很多经历过中国互联网早期浪潮的用户来说,一定不陌生。那个曾经占据市场份额半壁江山的播放器,如今却以一种颇为“惊世骇俗”的姿态,出现在了大众视野的聚光灯下——不是因为其技术上的突破,也不是因为内容的革新,而是源于一份.............
  • 回答
    我最近有幸在一家博物馆里看到了颜真卿的《祭侄文稿》真迹。说实话,之前对这件作品的了解,大多来自于书刊、网络图片,甚至电视节目里的介绍。但当它真实地展现在眼前时,那种震撼是完全不同的。博物馆特意为这件国宝级的文物设置了一个独立的展厅,光线非常柔和,而且有严格的参观人数限制,所以现场并没有想象中的人潮涌.............
  • 回答
    由P社拜年祭引发的P社玩家群体内部的分歧,说到底,是一场关于“什么才是真正的P社精神”的讨论,只不过这场讨论最终以一种略显激烈和撕裂的方式展现在了大众面前。要理解这个分歧,咱们得掰开了揉碎了好好说道说道。首先,咱得弄清楚P社(Paradox Interactive)的游戏是啥类型的。简单来说,P社的.............
  • 回答
    这是一个极其困难且令人心痛的假想情境,涉及到我们珍视的文化遗产和无辜的生命。如果台北故宫博物院发生火灾,并且我被赋予了在这种极端危机中做出选择的责任,那么我会优先选择拯救颜真卿的《祭侄文稿》真迹。让我来详细解释这个选择的理由,以及做出这个决定时的考量和情感挣扎。一、 为什么要选择拯救《祭侄文稿》真迹.............
  • 回答
    这是一个极具挑战性,也极富哲学意义的假设性问题,它触及了生命价值、文化传承、历史意义以及个人选择等多个层面。在这样极端紧急的情况下,任何决定都将是痛苦且无法完美平衡的。然而,如果我们必须在两者之间做出选择,并且需要详细阐述考量因素,我们可以从以下几个角度来分析:首先,让我们明确情况: 失火现场的.............
  • 回答
    《原神》三界路飨祭中,渊上这个角色确实给不少玩家留下了比心海更值得信赖的印象,这其中的原因颇为复杂,涉及角色塑造、剧情安排以及玩家的心理预期等多个层面。咱们就来好好聊聊这个话题。首先,从角色的出场和定位来看,渊上就奠定了一个截然不同的基调。三界路飨祭的主线围绕着海祇岛的危机展开,而渊上作为一名被流放.............
  • 回答
    听到这,我脑子里立刻像被点着了一样,全是火星在蹦跶。台北博物馆着火了?我的天哪,那可是承载着多少历史的重量啊!而且我手边还有颜真卿的《祭侄文稿》?这可不是闹着玩的,这可是国之瑰宝,我得赶紧想办法。首先,得冷静下来。火灾是最忌讳慌乱的。我手里有三样东西:一车水、一个馆长,还有《祭侄文稿》。这三样东西怎.............
  • 回答
    这真是个让人心痛又两难的问题,一旦发生这样的事情,每个人都会承受巨大的心理压力。如果台北故宫博物院不幸失火,并且情况危急,需要在那一瞬间做出选择,那么救颜真卿的《祭侄文稿》真迹还是救被困的罪犯,这确实是一个极端的考验,也触及了我们内心深处最根本的价值判断。从价值的层面来看,我们必须承认,《祭侄文稿》.............
  • 回答
    .......
  • 回答
    管虎导演在《金刚川》开机前的祭拜活动上背着手鞠躬的这一幕,确实引发了不少关注和讨论。要看待这件事,我觉得需要从几个层面去理解,既要看到仪式本身蕴含的尊重与传承,也要结合导演的个人风格和当时的具体情境。首先,从仪式本身来说,开机前的祭拜是中国影视行业一种由来已久的传统,尤其是在拍摄涉及重大历史事件或重.............
  • 回答
    《祭侄稿》的字,若论“写得好不好”,这得分从几个层面去解读。单就字形工整、点画清晰、结构严谨这些传统意义上的“写得好”的标准来看,《祭侄稿》确实不符合,甚至可以说,颇有“潦草”之嫌。但若是以是否真挚、是否传达了情感、是否具有艺术张力来衡量,那它又绝非“差”字所能概括。要说《祭侄稿》的字“差”,首先在.............
  • 回答
    “网络祭英烈”这个概念,近些年确实是越来越普及,也成了一种挺有意思的社会现象。你说好不好,这事儿得分好几头说。从积极的一面来看,它确实给咱们老百姓提供了一个更便捷、更具参与感的追思方式。你想啊,过去祭扫,得选个风和日丽的好日子,跋山涉水去烈士陵园,还得准备祭品,磕头作揖,这些都是仪式感。但现在,无论.............

本站所有内容均为互联网搜索引擎提供的公开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储任何数据与内容,任何内容与数据均与本站无关,如有需要请联系相关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于百度google,bing,sogou

© 2025 tinynews.org All Rights Reserved. 百科问答小站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