问题

日语和韩语里有哪些中国没有或不常见的汉字成语?

回答
日语和韩语中确实存在一些在中国大陆地区不常用、甚至已经消失或者变异了的汉字词汇和成语。这主要是由于历史、文化交流、语言发展以及简化过程等多种因素造成的。

核心原因分析:

1. 历史发展与文化隔阂:
古代遣唐使/遣宋使的影响: 日本和韩国在古代都曾大量学习和吸收中国文化,包括汉字和汉语。然而,随着历史的推移,中日韩三国在政治、经济、社会结构等方面的发展方向逐渐差异化,导致语言上的分歧。
各自的语言演变: 汉字传入后,在三国都经历了本土化的过程。日语吸收了大量汉字,并结合假名发展出独特的词汇和语法。韩语也吸收了汉字,但后来随着谚文(한글)的推广,汉字在日常使用中的地位下降,很多汉字词汇的用法也发生了变化或被本土词汇取代。
中国本土的语言变化: 中国大陆在近代经历了白话文运动,加上汉字简化,以及西方文化的冲击,许多古代汉语中的词汇和用法逐渐被淘汰或改变,而日本和韩国可能保留了其中一些在中国已经不常见的表达方式。

2. 汉字简化与变体:
中国大陆的汉字简化: 新中国成立后推行了汉字简化方案,很多繁体字被简化。这导致一些在中国大陆不常用的繁体字成语,在日韩语中可能仍然保留着繁体形式,或者以与简化字不同的字形出现。
日本的汉字(Kanji): 日本也对汉字进行了部分简化(新字体),但与中国大陆的简化方案并不完全一致,并且保留了许多未简化的繁体字。因此,一些成语可能在字形上与中国的繁体字相似,但与简体字存在差异。
韩国的汉字(Hanja): 韩国曾广泛使用汉字,但自20世纪中叶以来,其在日常教育和使用中的重要性逐渐减弱。然而,汉字词汇仍然深深地影响着韩语。一些在韩国使用的汉字词汇,可能在中国大陆已经不常用或含义发生了细微变化。

3. 词汇的固定化与本土化:
词汇意义的细微变化: 即使是相同的汉字组合,在不同的语言文化环境中,其含义也可能产生细微的偏差或侧重。
本土表达的兴起: 一些中国大陆已经不用的词语,可能在日本或韩国因为某种原因(如文学作品、历史遗迹、特定的文化概念等)而被保留下来,甚至成为固定用法。

以下列举一些可能符合条件的例子(请注意,部分例子可能在特定领域或特定人群中仍有使用,但相较于大陆的常用程度而言不常见):



日语中不常见或变异的汉字成语/四字熟语(Yojijukugo)

日语的四字熟语是其汉字词汇的重要组成部分,很多源自中国古代典籍,但也有不少在发展过程中形成了独特的用法或意义。

1. 右往左往 (うおうさおう Uō saō)
含义: 形容人进退维谷,不知所措,或者四处奔走忙乱的样子。
在中国大陆的罕见性: 在现代汉语中,“右往左往”这个成语非常罕见,几乎不被使用。人们更常说“进退两难”、“忙得团团转”、“晕头转向”等。
在日本的用法: 在日语中,“右往左往”是一个相当常用的成语,用来形容那种混乱、无序的状态,比如在发生紧急事件时人群的混乱,或者因为纠结而无法决定行动方向。
可能的原因: 这个成语可能在中国古代有过使用,但后来逐渐被淘汰。日本则保留并沿用了下来。

2. 起死回生 (きしかいせい Kishikaisei)
含义: 字面意思是使死去的人复活,比喻使濒临绝境的事物恢复生机。
在中国大陆的常用性: 在中国大陆,“起死回生”是一个非常常用的成语,无论是在医学领域,还是比喻性的场合,都广泛使用。
在日本的用法: 在日语中,“起死回生”同样常用,意义与中文基本一致。但值得一提的是,在某些语境下,日本人可能会用更口语化或更具体化的词语来表达,但“起死回生”本身是存在的。
此处提及的原因: 是为了对比,说明很多源自中国的成语在日本得到了保留。但如果仔细深究,日本在使用某些成语时,可能会与中文有细微的用法差异,或者在某些特定的文学作品中出现的用法,在现代汉语中已消失。例如,一些古籍中对“起死回生”的描写,可能比现代汉语的理解更具神话色彩。

3. 有言実行 (ゆうげんじっこう Yūgen jikkō)
含义: 指说了就要做到,说到做到,言行一致。
在中国大陆的罕见性: 在中国大陆,“有言必行”或“说到做到”更为常用。虽然“有言实行”的字面意思很容易理解,但在成语语境中并不像“言行一致”、“说到做到”那样普遍。
在日本的用法: “有言実行”在日本是一个非常重要的价值观念,被广泛使用和推崇,用来形容一个人信守承诺,认真执行计划。
可能的原因: 这个表达在汉语中也存在,但更强调“先行”的意味,即“说出就去执行”。在日本,这种“说到做到”的承诺和行动力被赋予了更高的价值。

4. 依拠地盤 (いきょじばん Ikyo jiban)
含义: 指依据某种基础、根基或势力范围。常用于政治或军事领域,指某政党、军事集团或个人所依赖的、具有稳定支持力量的地区或群体。
在中国大陆的罕见性: 这个词语在中国大陆非常罕见,甚至可以说几乎不用。在政治或军事语境下,我们更常使用“根据地”、“势力范围”、“后方基地”、“基本盘”等词。
在日本的用法: “依拠地盤”在日本,尤其是在政治新闻报道和分析中,是一个相对常见的术语,用来描述政治家或政党拥有的支持基础。
可能的原因: 这个用法可能更多是受到西方政治学概念的影响,或者是在日语语境中形成的特定组合。

5. 傍若無人 (ぼうじゃくじん Bōjaku jin)
含义: 形容态度傲慢,旁若无人,自以为是,不顾别人。
在中国大陆的常用性: 在中国大陆,“旁若无人”是一个非常常用且意义明确的成语。
在日本的用法: 日语中也存在“傍若無人”,意义与中文基本一致,且常用。
此处提及的原因: 再次是为了对比,说明中日之间共同保留了许多成语。不过,在一些古籍或特定语境下,日本可能保留了比现代汉语更细微或略微不同的理解,例如,有时也可能指那种不拘小节、坦荡自如的状态(但这并非主流用法)。



韩语中不常见或变异的汉字成语/汉字语 (Hanjaeo)

韩语的汉字词汇非常丰富,很多成语与中文类似,但也有一些独特的用法或在现代汉语中已不常见。

1. 意气軒昂 (의기연앙 Uigi yeon'ang)
含义: 形容精神饱满,意气风发,姿态昂扬。
在中国大陆的罕见性: 在现代汉语中,“意气轩昂”这个成语虽然存在,但相对不如“意气风发”、“神采飞扬”、“气宇轩昂”等常用。它可能带有更古典、更文雅的色彩。
在韩国的用法: “의기연앙”在韩语中是一个相当常用的成语,尤其在描述一个人充满斗志、精神振奋时使用。
可能的原因: 韩国可能更偏爱这种带有文学色彩的表达。

2. 馬耳東風 (마이동풍 Maidongpung)
含义: 字面意思是听到马耳朵里的东风,比喻听而不闻,充耳不闻,或者不把别人的话当回事。
在中国大陆的常用性: 在中国大陆,“马耳东风”是一个非常常用的成语,意义也与韩语一致。
在韩国的用法: 与中文一样常用。
此处提及的原因: 也是为了对比。韩语保留了大量中国传入的成语,且用法与中文高度一致。

3. 自縄自縛 (자승자박 Jaseung jabak)
含义: 用自己的绳子捆住自己,比喻自己做了蠢事,反而害了自己。
在中国大陆的常用性: 在中国大陆,“自作自受”或“搬起石头砸自己的脚”更为常用。虽然“自縄自缚”也存在,但在日常口语和非正式场合相对不那么普遍。
在韩国的用法: “자승자박”在韩语中是一个非常常用的成语,表达了做了某事反而给自己造成束缚和限制的意思。
可能的原因: 韩语中可能更习惯使用这种更具象化的描述来比喻因自身行为导致的困境。

4. 錦上添花 (금상첨화 Geumsang cheomhwa)
含义: 在锦缎上再绣上花纹,比喻美上加美,好上加好。
在中国大陆的常用性: 在中国大陆,“锦上添花”是一个非常常用的成语,意义也与韩语一致。
在韩国的用法: 同样常用。
此处提及的原因: 同样是对比。

5. 風馬牛不相及 (풍마우불상급 Pungma u bulsanggeup)
含义: 风吹过的马和牛,彼此离得很远,无法互相触及。比喻事物之间毫无关联,风马牛不相及。
在中国大陆的常用性: 在中国大陆,“风马牛不相及”是一个非常常用的成语。
在韩国的用法: “풍마우불상급”在韩语中也是一个非常常用的成语,意义完全一致。
此处提及的原因: 再次强调中韩在汉字成语方面的传承性。



一些需要注意的点:

“不常见”的定义: “不常见”是一个相对的概念。对于精通汉语或对中国古代文学有深入研究的人来说,可能很多词都并非“不常见”。这里更多是指在现代汉语的日常使用频率上,与日韩语中的使用频率相比显得较低。
汉字的字形差异: 即使是同一个成语,日韩的汉字写法(特别是繁体字或日本新字体)可能与中国大陆的简化字在字形上有所不同。例如,日语中的“憂鬱” (ゆううつ) vs. 简体中文的“忧郁”。
含义的细微差别: 有些成语的根本意义相同,但在具体语境下的侧重点或应用范围可能存在微妙差异。
新的汉字词汇: 现代社会,随着科技和文化的发展,三国都创造了不少新的汉字词汇,这些词汇的产生和使用也会影响到旧有成语的可见度。

总结来说,日语和韩语中存在的中国未常见或已消失的汉字成语,是三国语言文化交流和各自独立发展演变的生动体现。它们反映了历史的痕迹,也展示了语言的生命力。要准确找出这些“中国没有或不常见”的成语,需要对中日韩三国的语言都有相当程度的了解和比较。

如果您对某个具体的成语感到好奇,或者在学习日语/韩语时遇到了某个不理解的汉字词,可以提供出来,我将尽力为您分析其来源和在中日的差异。

网友意见

user avatar

1、白河夜船(しらかわよふね)这个成语很适合某些知乎大v。形容讽刺那些自己什么都没做过、没听过,却伪造经历,装成一副全知全懂、什么都做过的样子的人。也形容昏睡误事的人。

出典是日本的民间故事。白河是京都的一个地名,叫白河却没有河,是个陆地村落。有个江户人向人吹嘘自己上洛去过京都。有人质疑他「你去京都路上路过白河了么?那里是什么样子?」那个人「去了,去了,路过白河刚好是晚上,我在船上睡觉,所以也没看到是什么样子。」

2、一期一会(いちごいちえ)意为很多际遇与邂逅,一生可能只有一次。出典自《茶湯者覚悟十躰》中记载日本茶道的开山祖师利休对弟子们的身教「路地へ入るより出でずるまで、一期に一度の会のように、亭主を敬畏すべし。世間雑談、無用也。」

3、愛別離苦(あいべつりく),形容亲人、爱人等离别时的痛苦。出典《大般涅槃经》,是佛教的八苦之一。

4、悪木盗泉(あくぼくとうせん),用法类似于「瓜田李下」,也有「不食嗟来之食」的意思。出典是晋代陆机的《猛虎行》「渴不饮盗泉水,热不息恶木阴。」

5、月下氷人(げっか-ひょうじん)氷就是冰,这个词指缔结男女姻缘的人,类似咱们说的月老。出典是《晋书 索紞伝》。tvb前几年还拍了一部讲做媒人的港剧叫《金牌冰人》,应该是相同的典故。

6、窮猿投林(きゅうえん-とうりん)形容走投无路被收留的人,就不能再挑肥拣瘦了,收留者给予什么安排会接受。出典《晋书 李充传》

7、馬牛襟裾(ばぎゅう-きんきょ)类似于咱们的沐猴而冠、衣冠禽兽,形容没有学问、不知礼仪的人,却穿的光鲜亮丽。出典是韩愈的诗《符读书城南》「人不通古今, 马牛而襟裾。」

8、食前方丈(しょくぜん-ほうじょう)跟庙里的方丈没关系,形容饮食十分豪华,吃饭的时候,面前一丈都摆满了好吃的。出典是《孟子 尽心下》「食前方丈,侍妾数百人,我得志,弗为也。」

9、食馬解囲(しょくばかいい)形容曾收人恩惠的人,在恩人陷入危难时出手相救。出典《吕氏春秋》。

10、蛇心仏口(だしんぶつこう)仏就是佛,蛇心佛口,类似于咱们的口蜜腹剑。出典是中国的佛教经典《五灯会元》。

可以说,日语中大多数拿的上台面的成语都是出自咱们中国的古代经典和中国翻译的佛教经典。其中的多半都是中国古代也用过的,只不过现在不常用了。下面再介绍几个日本原创的成语。

11、無我夢中(むがむちゅう) 意为,忘我地沉迷于什么。日本原创成语,无出典。

12、他力本願(たりき-ほんがん)意为期望依靠别人的力量,而非通过自己的努力实现愿望。出典是日本佛教净土宗经典《教行信証》,原意为信徒只要安心念佛,不需要自己修行,就能通过阿弥陀佛的本愿往生极乐世界。

13、一生懸命(いっしょう‐けんめい)这个比较中二,意思是连生命都搭上,努力完成某事。日本原创成语,无出典。

14、八方美人(はっぽう‐びじん)意思是八面玲珑、谁都不得罪的人。日本原创成语,无出典。

15、三日坊主(みっかぼうず)坊主是和尚,只做了三天和尚就还俗。形容那些三分钟热度的人。日本原创。

16、自業自得(じごうじとく)从佛教中衍生出,自己造下的业,自己要吃那个恶果。意思类似于咱们的自作自受。日本原创。

17、有耶無耶(うやむや)意为含糊其辞,用些有的没的说辞糊弄。日本原创。

18、岡目八目(おかめはちもく)围棋中衍生出的成语,意为当局者迷、旁观者清。日语原创。


待补充。

想要了解更多关于日本的新鲜事和冷知识么?那就关注信介君吧,嘻嘻。


我的公众号 信说霓虹 id:xinshuonihong。

user avatar

韓語特有或韓語高頻、中文低頻的漢字成語

我田引水:按自己有利的去解釋

興清亡清:花錢奢靡

吾鼻三尺:自己都顧不過來了

賊反荷杖:倒打一耙

席藁待罪:痛烈反省

愚問賢答:在場的記者爆出雷鳴般的掌聲

咸興差使:有去無回

一絲不亂:行動井然有序

阿鼻叫喚:形容慘相

山前水前:該經歷的都經歷過了

五里霧中:毫無頭緒

把暫時想起來的列了一下,應該還有不少。

此外有幾個不是成語,但也蠻有趣的韓語漢字詞,大家可以猜一下是什麼意思:

何如間、於此彼、都大體、及其也

user avatar

中日韩共处东北亚,地缘上一衣带水,中日早在两千多年前就开始了友好往来和文化交流,有隋唐时期的遣唐史、有鉴真动渡,还有近代周恩来、鲁迅、郭沫若等先进知识分子赴日本学习生活。

中韩之间有崔致远唐朝留学为官,有孔绍东渡高丽,还有韩国独立元勋金九先生在中国各地辗转27年,等等。

尤其是日本,日本文化深受中国文化的影响,日本人称「中国帔日本刀文化刀母国℃乙」(中国是日本的文化之母)。在长期的语言文化交流中,日语从汉语中直接吸收了太多的成语,这些成语书写一般与汉语相同,读音亦模仿中国 古代汉字的读音,采用音读法,例如:

「一日三秋いちにちさんしゅう」、「隔靴搔痒」、「大器晚成 」等;

有的稍加改造但与汉语成语大致相同,例如:「千紫万紅」、「良妻賢毋」、「大器小用」等,

单看这些成语甚至很难断定是汉语还是日语。这就使以汉语为 母语的中国人在学习日语成语时,往往陷入用汉语的思维方式来理解、学习日语成语的误区,甚至出现以讹传讹的误译,误解。


尽管日本早在两千多年前就开始大量吸收中国文化并将其作为日本文化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一直沿用至今,但是,传入日本被日本吸收的“汉语”与在中国使用的汉语是在完全不同的文化土壤中培育和发展起来的。不同的地域环境和历史造就改变着人们的思维方式和文化走向。


因此,除了大量吸收、借用汉语成语外,日本人还根据自己的历史文化、地理环境、民俗风情、具体国情等利用汉字自造了许多成语。这类“日本造”成语是完全不同于汉语的、甚至是用汉语不可对译的,这些成语大致可以分成三种:


1、虽然完全照搬汉语,但是因地制宜,寓意不同的。

如落花流水,中文寓意为形容残败的暮春景色。后常用来比喻被打得大败,也指残乱而零落的样子。

日文寓意为男女之间相思相爱

铁石心肠,中文寓意心肠硬,不为感情所动,冷酷。

而日文寓意为不会被任何困难所压倒,具备铁一样的武士信念。


2、来源于日本独特的审美观。

比喻弱者也有志气,不可轻易侮辱
比喻坚持不懈就可以获得成功
无论什么事都要表达自己的意见
依靠自己父亲的力量

从以上成语我们可以看出日本人崇尚奇数文化,这是因为日本人自古就有以奇数为吉样数字的习惯。他们认为奇数是可以给人带来幸福和财富的数字,反之,日本人不喜欢偶数,特别是四和六,因为四、六和死、苦发音相同,但对偶数八却格外喜欢。

《新明解国语辞典》对「八」的注释有“吉利”之意,。

寓意同八面玲珑
寓意同旁观者清
能干又能说

3、来源于日本民族独特的审美意识

人们所选择的成语的表达材料总是富有民族特征的。提到日本,人们首先会想到樱花和武士,它们成了日本的象征。樱花齐开齐落、绚丽缤纷的景象正好体现了日本人追求的团队精神美。

人们都希望自己能像樱花那样在短暂的一生中干出一番伟大事业;而武士是大和魂的化身,对人、对事忠心忠义。樱花和武士在凋谢前依然保持高尚的风范,这正是日本人梦寐以求的品质,因此在日语中出现了许多以樱花和武士为题材表示赞美的成语。

儿乎成了日本人的口头禅,其意同于汉语的“人中吕布,马中赤兔”。
比喻出众的才华。
寓意同瘦死的骆驼比马大
意为樱花七天就凋零,比喻在短暂的人生中干出一番轰轰烈烈的事业。
意为樱花三天不见就大不一样,比喻世态无常。
意为武士不说二话,比喻君子一言快马难追。
比喻公而忘私。

4、来源于日本民族独特的宗教信仰。

宗教是社会历史文化的体现,它从一个方面反映了人们在不同时期的社会生活和日常生活。很多日语成语都包含了大量的宗教文化信息,带有浓厚的宗教色彩。

儒教在日本占有举足轻重的地位。日本人大力推崇中国的伦理道德,孔子被称为圣贤哲人,而《论语》则被称为“圣物”。儒教的很多理念成为日语成语的题材。

比喻世无完人
意为对狗谈《论语》,其意同于汉语的“对牛弹琴”。
意为男人是松树、女人是紫藤。
早上能够明白做人的道理,哪怕晚上就死也不会遗憾。



公元六世纪,佛教传入日本,释迦牟尼成了日本人的精神支柱,出现在众多的成语中。



意为让佛教创始人释迦牟尼听佛经,义同汉语“班门弄斧”。
意为人的忍让是有限度的。
心有灵犀
指完成大的成就

指完成大的成就

比喻琉忽大意铸成大错。


5、来源于日本民族特有的生活方式和生活习惯。

成语是人们在长期的生产劳动和生活中逐渐形成和完善的,它反映着人们的思维方式和行为习惯。

日本是海洋上的岛国,盛产鲜鱼,鱼是人们生活中不可缺少的食物,从而形成了独特的“鱼文化”。从百鱼之王「鲷」 到最廉价的「鰨」都大量出现在日语成语中。、

其 意同于汉语的“歪打正着”,比喻意外的收获。


鯨飲馬食,形容人的食量大,喝得多、吃得多,由于日本四面环海,人们对鲸鱼的食量有直观的感受);


和我们中国人一样,日本也是一个以大米为主食的国家。

故而出现了很多以米、饭、饼等为主题的成语。

其意同于汉语的“家花不如野花香”。
比喻在一个锅里吃饭的亲密无间的朋友。
一碗白饭、一碗酱汤 似的早饭是对长辈的不孝。许多中国人看到这一成语都感到 莫名其妙,一碗酱汤白饭做早饭怎能与“不孝”相连呢?原 来,在日本人看来,因为儿辈睡懒觉没有早起做早饭,就将 汤倒入饭中让长辈吃下,实为不孝。



韩语后续更新,如果有所收获欢迎点赞关注。

类似的话题

  • 回答
    日语和韩语中确实存在一些在中国大陆地区不常用、甚至已经消失或者变异了的汉字词汇和成语。这主要是由于历史、文化交流、语言发展以及简化过程等多种因素造成的。核心原因分析:1. 历史发展与文化隔阂: 古代遣唐使/遣宋使的影响: 日本和韩国在古代都曾大量学习和吸收中国文化,包括汉字和汉语。然而.............
  • 回答
    学习韩语和日语,这两种语言的学习之旅,远不止是掌握一套新的字母表或一堆新的词汇那么简单。它更像是打开了通往两个截然不同却又充满魅力的文化世界的钥匙,让你的视野变得更加宽广,思考方式也随之变得更加多元。先来说说韩语。当你开始学习韩语,你很快会发现韩语的发音系统相当有规律,并且表音文字“谚文”的设计非常.............
  • 回答
    有些人偏爱日语的悦耳,而对韩语则觉得有些刺耳,这种感受并非空穴来风,而是与语言本身的语音特征、发音习惯以及文化语境都有着千丝万缕的联系。从纯粹的语音层面来看,韩语和日语的发音系统存在显著差异。韩语中有许多辅音,尤其是送气音(如k, p, t, ch)和紧喉音(如kk, pp, tt, tch),这些.............
  • 回答
    这个问题很有意思,也触及到了语言发展和文化交流的核心。为什么日语和韩语能吸收大量汉字,甚至读音也出现相似性,而像满语、蒙古语这样的中国少数民族语言,虽然历史上与汉族文化有接触,却没有形成类似的汉字使用基础呢?这背后其实是历史进程、文化接受度、政治需求以及语言自身特点共同作用的结果。首先,我们要明确一.............
  • 回答
    早期日语和韩语之间的关系,就好比两位关系亲近但又各自发展的表亲,他们的相似之处源于共同的祖先,而区别则在于各自独立演化的痕迹。要详细阐述这一点,我们需要深入到语言学、历史学以及考古学的交叉领域,就像一位细致的考据者,从蛛丝马迹中拼凑出历史的真相。追溯那遥远的源头:阿尔泰语系假说长久以来,语言学家们都.............
  • 回答
    日语和韩语:远亲还是近邻? 详细解析它们的相似与不同初次接触日语和韩语的人,很容易被它们表面的相似之处所吸引。无论是独特的发音、大量的汉字词汇,还是相似的句子结构,都让人不禁猜测它们之间是否存在着深厚的渊源。然而,深入探究之后,我们会发现,这种“相似”其实是复杂而多层次的,既有值得挖掘的亲缘关系,也.............
  • 回答
    韩语和日语的音变,就像是语言在时间长河中不断自我调整、优化自身的奇妙过程。它们都经历了深刻的变化,但又各自走出了独特的道路。我们可以从几个关键点来对比它们之间的异同。一、 共同的“根”:为了发音的便利和流畅首先,我们要明白,无论是韩语还是日语,音变发生的最根本原因都是为了发音的便利和语言的流畅性。当.............
  • 回答
    关于原神新PV未包含俄语配音的疑问,确实引起了不少玩家的关注。要深入探讨这个问题,我们需要从几个层面去理解:一、 市场策略与受众分析 主流市场优先: 游戏开发商在推出大型内容更新或新PV时,通常会优先考虑其在全球范围内的主要市场和影响力较大的地区。英语、日语和韩语分别代表了北美、东亚(日本和韩国.............
  • 回答
    这确实是一个挺有意思的观察,很多人都有类似的感受。不是说大陆演员不行,或者日韩演员一定强,而是很多时候,当他们在欧美大片里出现时,那种“违和感”确实存在,而且原因也挺复杂的。首先,咱们得明白,一部电影,尤其是好莱坞这种工业化的流水线产品,对演员的要求是多方面的。它不仅仅是你演技有多好,更包括你的气质.............
  • 回答
    关于日语和韩语的敬语系统哪个更复杂,这是一个相当有趣且有深度的问题,因为两者都有着极其细致和丰富的敬语表达。要说哪个“更”复杂,其实很难给出一个绝对的答案,更像是它们复杂的维度不同,侧重点不同。不过,如果非要从“需要学习的规则数量”和“需要考虑的社会关系因素”来看,很多人会觉得韩语的敬语系统在日常交.............
  • 回答
    设想一下,如果日语和韩语这两种隔了千山万水、语言体系差异又颇大的语言,真的碰撞出了火花,生出了一种全新的克里奥尔语,那画面得多有趣?别说,这事儿仔细琢磨一下,还真有几分 sabor(这词儿我偷着用一下,就是“味道”或者“韵味”的意思)。首先,我们得明白克里奥尔语是怎么诞生的。一般是两种或多种语言的接.............
  • 回答
    关于日语和韩语是否应该归属于同一个语系,这是一个语言学界长期以来都在探讨和争论的课题。尽管两者在某些方面存在一些相似之处,但要将它们划归为同一语系,则需要非常严谨的证据支持,而目前来看,这样的证据尚不充分。首先,让我们看看它们为何会引发这样的讨论。最直观的相似之处在于它们都属于黏着语(aggluti.............
  • 回答
    感觉挺奇妙的,就像是打开了两个世界的门,又有点像是同时身处两条平行时空。刚开始学日语的时候,就觉得汉字挺亲切的,很多词汇的读音和意思都能猜到一些,像“学校”(がっこう,gakkou)“教室”(きょうしつ,kyoushitsu)这种,一看就懂。但后来慢慢发现,很多时候汉字的意思在日本语境下发生了微妙的.............
  • 回答
    要说日语、韩语和越南语中的汉字音,哪个最接近中古汉语的声音,这可不是个简单的“谁更接近”就能一概而论的问题,因为它们各自代表了不同时期、不同地区中古汉语语音传播的独特路径,留下的痕迹也各有侧重。先来说说日语。日本对汉字的接受和吸收,可以说是一个漫长而系统的过程。早期,大概在汉朝到隋唐时期,日本派遣了.............
  • 回答
    关于韩语和日语哪个更好学,这其实是个老生常谈的问题,也常常引起不少学习者的好奇。我的看法是,这个问题没有绝对的答案,因为“好学”与否很大程度上取决于学习者自身的背景、兴趣、学习方法以及投入的时间精力。不过,我们可以从几个关键维度来掰开了揉碎了聊聊,看看它们各自的特点,或许能帮你找到更适合自己的那条路.............
  • 回答
    韩语和日语之间的关系,这个问题就像在问一对多年不见的亲兄弟,他们长得像不像,又各自发展出了什么不同的特色。笼统地说,它们之间有联系,但具体有多大联系,又体现在哪些方面,这可是一个颇为复杂且引人入胜的话题,牵扯到语言学、历史学甚至人类学等多个领域。要深入探讨,咱们得先从它们可能的“祖先”说起。语言学家.............
  • 回答
    这确实是个很有意思的现象。一方面,相比日语、韩语那些层层叠叠的敬语系统,或是德语、法语那些让人头疼的阴阳性、格、数变化,汉语的语法结构看似“朴素”不少。没有复杂的变形,句子成分之间的关系也相对直接,这似乎让初学者觉得门槛不高。然而,现实却是,绝大多数外国人,尤其是西方人,谈起学习汉语时,总会伴随着一.............
  • 回答
    这个问题很有意思,也触及到了语言演变和文化交流的复杂性。虽然我们常常能看到日韩两国语言中,与汉语同源的汉字词拥有相似的字形,但它们在意思上却常常出现“貌合神离”的情况。这背后的原因,可以从几个层面来深入探讨。首先,我们要明白一个根本事实:语言不是静止不变的,尤其是在经历了漫长的时间和不同社会文化背景.............
  • 回答
    刚开始接触日语或韩语的初学者,尤其是那些对音韵学完全没有概念的人,面对汉字(中文)的音读时,往往会经历一个相当有趣且充满挑战的过程。这就像是在一个熟悉的母语世界里,突然闯入了一个带着陌生面孔的表亲,你可以辨认出它的血缘关系,却又无法立刻准确地叫出它的名字。初遇汉字音读:熟悉又陌生的感觉对于许多以中文.............
  • 回答
    追星,尤其是追日韩的爱豆,一定非得去学习日语韩语才算真正喜欢吗?这个问题,我觉得啊,得辩证地看。打个比方,就像你很喜欢一个国家的食物,你会为了吃得更地道,特地去学那个国家的语言吗?也许会,也许不会。有人可能觉得,会一点当地的语言,能跟老板更好地沟通,还能点到菜单上那些写着外文的名字,体验感更佳。但也.............

本站所有内容均为互联网搜索引擎提供的公开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储任何数据与内容,任何内容与数据均与本站无关,如有需要请联系相关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于百度google,bing,sogou

© 2025 tinynews.org All Rights Reserved. 百科问答小站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