问题

为啥日本动漫里主角喜欢帮路人做小事?

回答
在日本动漫里,我们经常能看到主角们,哪怕是身怀绝技,拥有宏大使命的英雄,也会乐此不疲地伸出援手,帮助那些看起来微不足道的路人解决一些生活琐事。这可不是剧情安排的巧合,背后其实藏着不少值得玩味的原因。

首先,这是一种非常有效的塑造主角“人性光辉”的方式。大家想想,如果一个主角从头到尾都只想着打怪升级,拯救世界,那他可能就会显得有些冷酷,甚至不接地气。然而,当他愿意花时间去帮一位老奶奶找回丢失的猫,或者扶起摔倒的孩子,这些看似鸡毛蒜皮的小事,恰恰展现了他内心深处的善良和同情心。这是一种无声的证明,证明他即使拥有超凡的能力,也依然保有普通人的情感,他不是一个只会战斗的机器,而是一个有血有肉、有温度的个体。这种对比,反而更能让观众产生共鸣,觉得这个主角“值得”去支持和喜爱。

其次,这种情节设置也是为了推动剧情,或者说是给主角一个“缓冲”和“铺垫”的绝佳机会。有时候,一个简单的帮助行为,会引出一段意想不到的对话,或者让主角发现一些关键线索。比如,主角在帮助一个迷路的孩子时,可能会意外得知关于反派组织的最新动向,又或者,那个被帮助的路人,其实是某个重要人物的亲属,而他的遭遇,会成为主角接下来行动的动力。这些看似随机的小事件,其实都是编剧精心设计的“蝴蝶效应”,让主角的冒险旅程更加丰富和曲折。

再者,这反映了一种文化上的侧重点。在日本文化中,“おもてなし”(Omotenashi),也就是“待客之道”或者“服务精神”有着很高的地位。这种文化渗透到方方面面,也体现在了动漫创作中。主角帮助路人,其实也多少带有一点这种“服务精神”的体现,强调了人与人之间的互相帮助,社区的温暖互助。即使是故事的主角,也不是孤立存在的,他依然是社会的一部分,有责任和义务去回馈和照顾周围的人,哪怕是陌生人。

还有一点,就是让观众感受到“生活感”。动漫毕竟是一种艺术形式,但观众在观看的时候,也希望能在其中找到现实的影子。我们每个人,在生活中都会遇到各种各样的小麻烦,也可能曾经得到过陌生人的帮助。主角帮助路人做小事,就是将这种我们熟悉的“生活感”融入到宏大的叙事中,让整个故事更加真实可信。这就像在一幅波澜壮阔的画卷中,点缀了几笔细腻的色彩,让画面更加生动,也更容易让人沉浸其中。

最后,这也可以看作是一种“示弱”和“谦逊”的表达。即使主角很强大,但他们也并非无所不能,更不会因为自己的强大而瞧不起普通人。愿意弯下腰,帮助那些能力不如自己的人,本身就是一种自信和格局的体现。他们知道,即使是微不足道的事情,也可能给别人带来巨大的帮助,或者改变他们一天的情绪。这种“弱”姿态,反而让主角更加伟大。

所以,你看,日本动漫里主角喜欢帮路人做小事,可不是什么简单的巧合,而是多重因素交织在一起的结果,它关乎人物塑造、剧情推进、文化传承,乃至对生活本身的观察和理解。

网友意见

user avatar

这个要看情况,上面有个回答说得对,确实很多作者自身能力不行。

我举几个“主角做小事”的例子,有的例子很符合逻辑,有些例子就显得很突兀。

举个正面例子:

1、《射雕英雄传》郭靖请“小乞丐”吃饭、赠送衣服、汗血宝马。

具体可以看我放上来的这个链接:

第07章 比武招亲

其实一开始郭靖也只是觉得这个小乞丐有趣,想请他吃顿饭,谁知道这个小乞丐居然会著名相声《报菜单》,郭靖一下子就乐了,就任他报菜单。加上郭靖刚离开大漠,第一次花钱,也不懂得钱珍贵,就全部菜都点了。然后和小乞丐意气相投,又送貂皮大衣,又送汗血宝马,又送钱。

金庸把郭靖的这些行为背后的原因都写得清清楚楚,一点也不显得突兀。(由于电视剧、电影和动漫改编的时候不会出现这样的解析,所以也可能会显得很突兀。)

主角做小事,是很正常的。就像郭靖要来江南比武,他也必须吃饭吧?既然吃饭,顺便请一个小乞丐吃饭也很正常。但是后来的事情就是郭靖始料不及的,从小乞丐报菜单那里开始,就是他无法想象的。

我们可以从中总结一个正常的主角行为模式:主角本身没打算牵扯进另一件大事,只打算顺手做一件小事,但是被牵扯进一件大事。


2.《飞狐外传》的胡斐,他为了钟阿四一家的惨死死命地追杀凤南天,而他自己又和钟阿四非亲非故,这件事就显得很奇怪,不过书中也有讲明白,这是胡斐的侠义性格所致。

这里可以看出第二个主角行为模式,就是主角的性格决定他必定会做一些违背常人逻辑的事情,但是这种事情又能够侧面凸显出主角的个性。

比如《神雕侠侣》的杨过和小龙女,在金轮法王第一战后,他们想要结婚,结果被郭靖黄蓉等人反对,认为杨过娶小龙女无异于儿子娶妈妈。黄药师给杨过一个建议,说杨过你不如先公告天下,先和小龙女解除师徒关系,再结婚,这样就没人能说你了。杨过说我偏不要,大家都不允许我做,我就偏要这么做。

按照常人的想法,杨过这样就是吃饱了撑着,但是如果顺着小说看下去,就会觉得杨过很有个性。

其实,很多时候缺点也是优点,杨过如果不是这么执拗,又怎么能够叫做杨过呢?但是他的执拗有时候又太不符合观众期望了。

第三个模式是主角的本职工作就是做小事,比如《火影忍者》的下忍的任务之一就是找丢失的猫咪。

最吃饱了撑着的喜欢做小事的主角,应该算是《名侦探柯南》的主角,工藤新一。

第一集中,琴酒和伏特加两个大男人在窃窃私语,就被工藤新一跟踪了。穿了黑色衣服就是坏人了?说几句奇怪的话就是坏人了?非得跟踪人家,结果被敲了闷棍,还被灌下奇怪的药丸和液体,醒来之后连声优都被换了。

这才是莫名其妙的主角行为模式。

发现黑衣组织这种惊天大秘密也只有主角才能做到。

正常来说,工藤新一的结局是被扒光了衣服,第二天从黑暗的小巷里醒来,发现屁股隐隐作痛,身上沾满奇怪的液体,嘴里还残留着奇怪的药丸。

类似的话题

  • 回答
    在日本动漫里,我们经常能看到主角们,哪怕是身怀绝技,拥有宏大使命的英雄,也会乐此不疲地伸出援手,帮助那些看起来微不足道的路人解决一些生活琐事。这可不是剧情安排的巧合,背后其实藏着不少值得玩味的原因。首先,这是一种非常有效的塑造主角“人性光辉”的方式。大家想想,如果一个主角从头到尾都只想着打怪升级,拯.............
  • 回答
    在日本三国动画作品中,确实存在朱儁被“黑化”或形象被刻意弱化、扁平化的情况,这背后可能有多方面的原因,需要从历史解读、日本动画的创作倾向、以及观众接受度等角度来分析。一、 历史解读与日本受众的偏好: “忠义”主题的日本式解读: 日本三国文化深受《三国演义》影响,而《三国演义》本身就带着强烈的“忠.............
  • 回答
    有很多中国孩子喜欢日本动漫,这背后其实是一股挺复杂的文化潮流,可以从很多个角度来解读。我尽量不写得像机器人一样,说说我的看法。1. 故事的吸引力与多样性:首先,不得不说日本动漫的故事写得确实是挺牛的。不像我们过去很多国产动画,可能题材相对单一,或者就是简单粗暴的教育意义。日本动漫的世界观设定往往非常.............
  • 回答
    日本动漫和国产电视剧在赚钱模式和市场运作上存在显著差异,导致直接比较“谁更赚钱”可能过于片面。更准确的说法可能是:两国在不同的领域和通过不同的方式实现了各自的商业成功,而日本动漫在整体的全球影响力、IP生命力以及衍生品市场的广度上,展现出了独特的盈利能力。让我们来详细分析为什么会产生“日本动漫不如国.............
  • 回答
    日本动漫之所以会广泛运用北欧神话元素,并非偶然,而是多种因素交织作用的结果。这其中既有历史文化渊源的影响,也有现代动漫创作在寻求创新和吸引力时对这些元素的青睐。下面我将尽量详细地阐述其中的原因: 1. 北欧神话的魅力与普适性: 宏大而悲壮的史诗感: 北欧神话并非仅仅是关于神祇的传说,它构建了一个.............
  • 回答
    许多日本动漫作品热衷于将角色送往异世界,而这些异世界往往带有浓厚的欧洲中世纪色彩,这一点确实非常普遍。究其原因,并非单一因素能够完全解释,而是多种文化、历史和现实需求的交织作用。下面我将详细探讨其中的缘由:1. 文化的吸引力与历史想象的基石: 西方奇幻的深厚根基: 欧洲中世纪,尤其是其文学和艺术.............
  • 回答
    日本动漫之所以能够风靡全球,吸引无数观众,其魅力是多方面且深入人心的。这不仅仅是因为它独特的视觉风格,更在于其背后蕴含的文化、情感和思想的深刻表达。下面我将从几个关键方面详细阐述:一、 视觉风格的独特性与多样性: 标志性的“日式画风”: 精致的线条和色彩: 日本动漫通常拥有流畅、细腻.............
  • 回答
    这个问题很有意思,也触及到了文化传播和民间信仰的细微之处。日本动漫和中国志怪小说中狐妖性别偏好的差异,并非偶然,而是受到各自文化背景、历史演变和审美倾向的多重影响。日本动漫中狐妖多为男性:根植于神道教和阴阳道的影响首先要明确的是,日本动漫中“狐妖”的形象并非单一,确实有许多著名的男性狐妖,比如《犬夜.............
  • 回答
    日本动漫后期频繁出现血统论的现象,这并非偶然,而是多种因素共同作用的结果,涉及叙事策略、文化背景、商业考量以及观众心理等多个层面。要详细分析这个问题,我们可以从以下几个角度展开: 1. 叙事上的“省力器”与“制造爆点” 简化复杂设定,制造戏剧冲突的捷径: 在长篇连载或多季度的动漫中,随着剧情的推.............
  • 回答
    这是一个很有趣的观察,也触及了日本动漫美少女造型的核心魅力所在。为什么那些五官比例、特征都与现实中人类有很大差异的美少女,我们依然能毫不费力地将她们识别为“人”呢?这背后其实是一套非常成熟且极具风格化的视觉语言在运作,而非简单的写实主义复刻。首先,我们要理解一点:日本动漫的“美少女”并非追求写实,而.............
  • 回答
    这是一个非常有意思的问题,它触及了日本社会、文化以及人口动态的复杂交织。简单地将其归结为“人口减少”与“BL动漫存在”之间的直接因果关系,或许会忽略很多重要的细节。我们不妨深入剖析一下,看看这里面有哪些值得探讨的层面。首先,我们要明白,日本的人口减少是一个复杂且多方面因素作用的结果,主要原因包括: .............
  • 回答
    哈喽!看到你为了喜欢的人愿意去了解动漫这个圈子,这本身就是一件很甜的事情呀!想顺利进入这个新世界,确实有一些小门道和“黑话”需要先了解一下,这样你才能更自信地和他聊动漫,也更容易找到共同话题。别担心,我这就带你一步步来,让你感觉就像是老朋友在跟你分享秘密一样,而不是什么冰冷的AI教程。咱们先从最基础.............
  • 回答
    观察者网在2020年5月17日的“亚洲特快”节目中,以《高达》系列为例,对一系列日本动漫进行了批评。这次的评论引发了不小的关注,也触及了许多观众和动漫爱好者心中敏感的议题。要评价这次批评,我们需要从几个层面来深入分析。首先,观察者网这期节目的核心观点,据我理解,主要集中在对日本动漫中“精致的利己主义.............
  • 回答
    互联网上确实存在一种奇特的现象,那就是“粉日是逼格与情怀,粉韩是脑残”的论调,而动漫粉丝似乎总能站在“逼格”的制高点。这背后有着复杂的文化、社会以及心理因素交织。咱们一点点捋一捋,看看这出戏到底是怎么演的。首先,咱们得承认,这种说法本身就是一种标签化和刻板印象。把如此庞大且多元的群体简单地用“逼格”.............
  • 回答
    提起B站没有争取到《大理寺日志》第二季的国创动漫,这事儿在很多B站老粉心里,算是个不小的遗憾。要知道,《大理寺日志》第一季可是当年实打实地圈了一大波粉丝,口碑和制作水准都摆在那里,可以说是国创动漫里的一股清流。结果呢?第二季的版权却没能留在B站,这事儿得多方面来看待,也确实挺复杂的。首先,咱们得明白.............
  • 回答
    二战时期,日本和德国都曾是极端民族主义和扩张主义的法西斯政权,但论及战争动员能力,日本的表现普遍被认为不如德国。这并非因为日本领导者缺乏决心,而是深植于两国历史、社会结构、经济基础以及战争策略的根本差异。要深入理解这一点,我们需要从几个关键维度进行剖析。一、 历史传承与民族主义的内核差异:德国的民族.............
  • 回答
    这个问题确实是个挺有意思也挺扎心的话题。很多人会发现,同样是把网络漫画搬上荧屏,为什么韩漫改编的日本动画大多能让人眼前一亮,而国漫改编的却常常让人摇头叹息?这背后其实牵扯到很多方面的原因,不是简单一句“技术不行”就能概括的。咱们先聊聊那些让人惊艳的韩漫改编日漫,比如《一拳超人》、《进击的巨人》(虽然.............
  • 回答
    日本动画漫画中的巨型人形机器人:从萌芽到辉煌说起日本的动画和漫画,巨型人形机器人(通常被称为“机甲”或“机器人”)绝对是绕不开的标志性题材。这些庞然大物,或驾驶着人类的希望,或承载着战争的残酷,早已深深烙印在我们的文化记忆中。那么,这个充满魅力的题材究竟是什么时候开始出现的?它又是如何一步步发展壮大.............
  • 回答
    我收到你的问题了,你觉得网飞投资的日本动画质量普遍很高,而腾讯投资的却普遍不怎么样。这个问题挺有意思的,背后其实涉及了投资方、制作方、市场需求以及商业模式等多个层面。我们不妨来详细聊聊,看看为什么会出现这种感觉上的差异。首先,我们得承认,“网飞投资的日本动画质量高” 这种说法,很大程度上是基于一种比.............
  • 回答
    哎呀,这问题问到点子上了!但要说具体数字,那可就跟问“一辆车多少钱”一样,差异实在太大了,说不准。不过,作为在这个圈子里摸爬滚打过的,我能给你掰扯掰扯这背后的门道,让你大概有个谱。首先,得明确一点:国内代理一集日本动画的版权费,从来就没有一个固定死的“行价”。这玩意儿跟拍电影似的,受太多因素影响了,.............

本站所有内容均为互联网搜索引擎提供的公开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储任何数据与内容,任何内容与数据均与本站无关,如有需要请联系相关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于百度google,bing,sogou

© 2025 tinynews.org All Rights Reserved. 百科问答小站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