问题

如何看待美国最高法院5:4裁定不愿加入工会的公共部门雇员无需再缴纳会费?

回答
美国最高法院的这一裁决,涉及“Janus v. AFSCME”一案,可以说是对美国公共部门工会的一次重大打击,其影响深远,值得仔细梳理。简单来说,这项5:4的判决推翻了在此之前一项长达40多年的判例,即“Abood v. Detroit Board of Education”。

判决的核心内容:

首先,我们要理解“Abood”案判例。在“Abood”案中,最高法院曾裁定,公共部门雇员,即使不加入工会,也必须缴纳“公平费用”(agency fees)或“会费”(dues)。这些费用通常用于支付工会与雇主进行集体谈判、处理劳资纠纷等与所有雇员福利相关的“集体行动费用”。而不加入工会的雇员,尽管不享有工会会员的全部权利(如投票权),但仍然可以从集体谈判的成果中受益。

“Janus”案的核心论点在于,强迫所有公共部门雇员,无论是否自愿加入工会,都缴纳会费,侵犯了他们美国宪法第一修正案所保障的言论自由和结社自由权利。

最高法院的多数意见认为:

集体谈判本质上是一种政治活动: 工会与政府机构进行集体谈判,并就雇员的薪资、福利、工作条件等议题展开协商,这些都涉及到公共政策和政府支出的决策,因此具有政治性质。
不加入工会的雇员被迫资助其不认同的政治观点: 即使这些费用名义上用于“集体行动”,但工会会将部分资金用于政治倡导、游说、以及支持某些政治候选人或政党。对于那些不认同工会政治立场的雇员来说,他们被迫为自己反对的政治观点提供经济支持,这违背了第一修正案关于强制资助他人政治言论的规定。
“Abood”案判例的“公平费用”原则存在缺陷: 多数意见认为,“Abood”案未能充分区分工会用于集体谈判的必要开支(与所有雇员福利直接相关)和用于政治活动的开支。在实践中,很难精确地区分这两类开支,而且即使是看似纯粹的劳资谈判,也可能包含政治层面的考量。
自愿原则是关键: 最高法院强调,雇员是否愿意支持工会的活动,应该完全基于自愿,任何强制性的经济支持都应受到严格审查。

5:4的比例说明了其争议性。 持反对意见的四位大法官主要提出了以下观点:

维持“Abood”案判例的合理性: 他们认为,“Abood”案判例在保障工会有效运作和避免“免费搭便车”问题方面起到了重要作用。如果非会员不缴纳会费,但却享受集体谈判带来的福利,那么工会的谈判能力和资源将受到削弱,这不利于所有雇员的整体利益。
“公平费用”并非强制资助政治活动: 反对意见认为,会费主要用于支付工会代表所有雇员进行集体谈判的成本,而这些成本通常与工会的政治活动是分离的。即便有部分用于政治活动,也可以通过特定机制进行豁免或区分。
担忧对工会和公共服务的影响: 反对意见担心,这项裁决将严重削弱公共部门工会的财力和组织能力,可能导致劳资关系恶化,影响公共服务的质量和效率。

这项裁决的深远影响:

对公共部门工会的打击: 失去了强制性会费的收入来源,尤其是在那些原本不允许“工会商店”(union shop,即新雇员必须在一定期限内加入工会)的“开放商店”(open shop)州,工会将面临严峻的财务挑战。这可能导致工会会员数量下降,组织力量减弱。
劳资力量对比的改变: 公共部门雇员在与政府机构谈判时,工会的议价能力将可能下降,这可能会影响到雇员的薪资、福利和工作条件。
政治影响: 工会是重要的政治力量,其资金和组织能力对政治选举和政策制定有着重要影响。裁决可能削弱工会在政治上的影响力,尤其是在支持民主党或其他进步派议题方面。
“自由搭便车”现象: 那些不愿加入工会也不愿缴纳会费的雇员,仍然可能享受工会通过集体谈判争取来的福利。这可能导致“自由搭便车”现象加剧,即一部分雇员在不承担相应义务的情况下,享受了其他雇员(工会会员)的劳动成果。
各州政策的分化: 这一裁决将导致各州在处理公共部门雇员与工会关系上出现更大的政策分化。一些州可能会继续允许或鼓励更强的工会制度,而另一些州则可能进一步限制工会的权力。
对其他类似组织的影响: 尽管此案主要针对公共部门工会,但其背后的原则——即反对强制性资助可能包含政治言论的组织——也可能对其他类型的组织(如某些专业协会)产生潜在影响。

总而言之, “Janus”案的裁决是一次司法对劳工权力格局的重大调整。它在宪法层面强调了个人在言论和结社自由方面的优先权,尤其是在不愿资助可能持有不同政见的情况下。然而,这一裁决也引发了对工会生存能力、集体谈判的有效性以及公共部门雇员整体权益保障的广泛担忧。支持者认为这是对个人自由的捍卫,而反对者则担忧其对劳动者权益和公共服务可能带来的负面冲击。这场辩论仍在继续,其长远影响将随着时间的推移逐渐显现。

网友意见

user avatar

美国的各种工会,都是民主党的外围组织和洗钱机器。

尤其是政府工会,强制政府工作人员加入,工会会费直接从工资中扣除。工会的主要花销是政治献金,工会的日常开销,人员工资,会员福利都是小头。然而各地各级工会几乎100%的政治捐款都给了民主党或民主党候选人。每逢选举,政府工会对民主党的献金总数都是上亿的。2016年,各种工会(包括政府工会)对希拉里和民主党的总献金达到了17亿美元。即便有共和党或保守派的政府工作人员,对于自己工资中的一部分固定流向自己反对的政党,也是无可奈何。因为美国所有的工会,包括政府工会,都实际是民主党的分支机构,这是历史和意识形态造成的,无法改变。现在最高法院推翻了77年的强制政府工作人员加入政府工会的决议,对政府工会的打击,是毁灭性的。首先大批的共和党保守派立刻就会选择不加入工会。其次,占绝对数量多数的中间派甚至民主党会掂量自己的会费交的值不值,可以肯定有相当数量的中间派也会选择退出。最后,工会为了招募会员,将不得已提高福利,降低会费,削减开支,包括给那些蛀虫工会领导的工资,必然导致大幅度削减对民主党的政治献金。所以,这个最高院的裁定对民主党打击巨大。


说到洗钱,奥巴马还发明了一招更厉害。就是司法部巧立名目大量起诉各大公司银行。这些大公司银行被迫和解,缴纳巨量罚款,动辄数十亿美元计。然后奥巴马发布行政令,把这些罚款里的大部分发给各个地方的草根社区组织。其实这些草根社区组织也都是民主党外围组织,平时从George Soros 那里拿钱的。共和党的外围比如茶党射击俱乐部等可拿不到这些钱。然后这些草根组织又把相当数量的资金,作为政治献金回报给民主党及其候选人,并大力参加民主党候选人的选战。所以在奥巴马年间,本来就强大的民主党基层发展极其壮大。可惜川普横空出世,希拉里又不争气,奥巴马的一世英名政治遗产已被瓦解。川普的司法部长Jeff Sessions在通俄门上虽极不给力,但一上任就中止了把罚款分发给民主党外围组织的做法,对民主党又是一大打击。

类似的话题

  • 回答
    美国最高法院的这一裁决,涉及“Janus v. AFSCME”一案,可以说是对美国公共部门工会的一次重大打击,其影响深远,值得仔细梳理。简单来说,这项5:4的判决推翻了在此之前一项长达40多年的判例,即“Abood v. Detroit Board of Education”。判决的核心内容:首先,.............
  • 回答
    斯蒂芬·布雷耶大法官退休:历史性时刻与未来展望美国最高法院大法官斯蒂芬·布雷耶(Stephen Breyer)于2022年6月30日正式退休,结束了他长达28年的辉煌司法生涯。这一事件不仅标志着美国最高法院一次重要的权力更迭,也为未来的司法走向带来了深刻的影响。布雷耶大法官的退休,本身就值得我们详细.............
  • 回答
    安东尼·肯尼迪大法官的退休是美国政治和法律界的一件大事,其影响深远且复杂。理解这一事件需要从多个角度进行深入剖析。一、 背景与肯尼迪大法官的地位 关键的中间派投票者 (The Pivotal Swing Vote): 安东尼·肯尼迪在最高法院的地位极为特殊。他是布什总统任命的,但其立场往往被认为.............
  • 回答
    说到美国最高法院最近审理的那个“蛋糕案”,也就是杰克·菲利普斯(Jack Phillips)和他的甜点店“Masterpiece Cakeshop”告科罗拉多州民权委员会的案子,这事儿可真是挺能扯的。简单来说,就是一家烘焙店的老板,因为信奉某种宗教,不愿意为一个同性恋婚礼制作定制蛋糕,结果被州政府以.............
  • 回答
    美国法院判定“变种人不是人类”的说法,严格来说,是一个虚构的场景,并非真实发生过的法律判决。在现实世界中,并没有哪个美国法院正式做出过这样的判定。这个概念更像是来自科幻作品,尤其是《X战警》系列漫画和电影。在这些作品中,“变种人”(Mutants)通常是指那些天生就拥有超能力的人,他们的基因与普通人.............
  • 回答
    这件事确实挺耐人寻味的,美国法院以“美国情报人员”的名义拒绝引渡一名在英国肇事逃逸后返回美国的女子,这背后牵扯到很多值得探讨的层面。简单说,这不仅仅是一个简单的交通肇事逃逸案件,而是被置于了国家安全和国际关系的复杂背景下。首先,我们得明确一点,任何国家在处理涉及其公民的国际引渡请求时,都会有一个法律.............
  • 回答
    2022年3月23日,美国法院对中兴通讯的裁决确实涉及其长期面临的法律问题,但这一裁决的法律意义和实际影响需要结合具体背景和法律细节进行分析。以下是对这一事件的详细解读: 1. 裁决的背景:中兴通讯的“合规危机”中兴通讯在2019年因违反美国对华为的制裁规定(特别是未遵守对华为的出口限制措施)被美国.............
  • 回答
    字节跳动放出狠话,表示如果美国政府处理“TikTok美国业务出售”的问题不公平,就要在美国法院见。这事儿可不小,背后牵扯到很多方面,值得咱们好好掰扯一下。为什么字节跳动这么强硬?首先,你得理解字节跳动的心情。这事儿对他们来说,简直就是被逼着“卖身”,而且价格还得由别人说了算。美国政府的逻辑是,Tik.............
  • 回答
    2020年9月27日,美国一家联邦法院的裁决,确实在当时对TikTok的命运产生了重大影响,这一事件的背后是美国政府试图以国家安全为由,禁止TikTok在美国境内的运营。要理解这一举动,需要从几个关键层面来分析:事件背景:政府的禁令与法院的挑战 特朗普政府的禁令: 在2020年,美国总统特朗普政.............
  • 回答
    关于网传“北大文科博士在深圳大学任教经济困难,月薪13千,上网课要求学校发网络补助”的信息,需从多个角度进行分析,结合中国高校薪酬体系、地区差异及政策背景,综合判断其真实性及合理性。 一、信息真实性分析1. 来源可信度 目前尚无权威媒体或深圳大学官方声明证实该传言。网络传言往往存在夸大或误传.............
  • 回答
    关于乌克兰数学家康斯坦丁·奥尔梅佐夫(Konstantin Orelmazov)的自杀事件,目前公开的可靠信息较为有限,但结合俄乌冲突的背景和乌克兰学术界的现状,可以尝试从多个角度进行分析和探讨: 1. 事件背景的核实与可能性 身份确认:目前公开的资料中,尚未有明确的、权威的新闻来源(如BBC.............
  • 回答
    关于美国太平洋司令部空军司令威尔斯巴赫(James W. "Jim" Welsbach)提到的F35战机与歼20近距离接触的事件,目前公开信息中并无直接证据表明该言论来自美国官方渠道,因此需要从多个角度进行分析和澄清。 1. 事件背景与信息来源的可靠性 美国官方声明的缺失:截至2023年,美国.............
  • 回答
    关于您提到的“硅谷男子在妻子患病期间相亲,妻子病逝后迅速再婚并独吞200万抚恤金”的事件,目前没有权威媒体或官方渠道发布过相关具体信息。因此,这一事件的真实性、细节和法律性质尚无法确认。以下从法律、道德和社会角度进行分析,供您参考: 一、事件可能涉及的法律问题1. 重婚罪(若属实) 根据中国.............
  • 回答
    欧盟三国领导人乘坐火车前往基辅会晤泽连斯基,这一事件反映了欧洲国家对乌克兰的持续支持,以及俄乌冲突背景下国际政治的复杂动态。以下从多个角度详细分析这一事件及其背后的局势: 一、欧盟三国领导人赴基辅的背景与意义1. 象征性行动 欧盟三国(如波兰、爱沙尼亚、捷克等)领导人乘坐火车前往基辅,是近年.............
  • 回答
    中国海关查获5840块造假显卡、讯景中国官网临时关闭以及天猫旗舰店下架产品事件,涉及知识产权保护、市场秩序维护及企业合规问题,具有多重社会和行业影响。以下从多个角度详细分析: 一、事件背景与核心问题1. 海关查获假显卡 查获数量:5840块显卡,可能涉及假冒品牌(如讯景、华硕、技嘉等),或.............
  • 回答
    尹锡悦当选韩国总统是2022年韩国大选的重要结果,这一事件对韩国政治、经济、社会及国际关系产生了深远影响。以下从多个维度详细分析其背景、意义及可能的未来走向: 一、选举背景与过程1. 政治格局 在野党联盟胜利:2022年韩国大选中,由自由民主党和共同民主党组成的“在野党联盟”以压倒性优势击.............
  • 回答
    关于加州华裔女博士因持刀袭警被警方击毙的事件,这一案件涉及法律程序、执法权、种族问题等复杂背景,需要从多个角度进行分析。以下从法律、执法程序、社会背景、争议焦点等方面展开详细讨论: 1. 事件背景与法律依据根据公开报道,事件发生在2022年11月,加州一名华裔女性(身份为博士)因涉嫌持刀袭击警察,在.............
  • 回答
    基辛格的《论中国》(On China)是美国前国务卿亨利·基辛格(Henry Kissinger)于1972年访华期间撰写的一部重要著作,也是中美关系史上的关键文献之一。这本书不仅记录了基辛格作为“中间人”在中美关系正常化过程中的角色,还系统阐述了他对中国的政治、文化、历史和外交政策的深刻观察。以下.............
  • 回答
    印度承认误射导弹落入巴基斯坦境内一事,是印巴两国关系紧张的一个缩影,也反映了地区安全局势的复杂性。以下从多个维度详细分析这一事件的背景、影响及可能的后续发展: 一、事件背景与经过1. 时间与地点 事件发生在2023年6月,印度在进行军事演习时,一枚“阿金科特”(Agni5)远程导弹因技术故障.............
  • 回答
    2022年2月24日,俄罗斯在乌克兰发动全面军事行动后,联合国大会通过了一项决议草案,要求俄罗斯立即从乌克兰撤军、停止军事行动,并尊重乌克兰的主权和领土完整。这一决议的通过过程和结果引发了国际社会的广泛关注,以下是详细分析: 一、事件背景1. 俄罗斯的军事行动 2022年2月24日,俄罗斯在.............

本站所有内容均为互联网搜索引擎提供的公开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储任何数据与内容,任何内容与数据均与本站无关,如有需要请联系相关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于百度google,bing,sogou

© 2025 tinynews.org All Rights Reserved. 百科问答小站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