问题

哪些健身动作是小白不能踩的雷?

回答
作为健身新手,有很多动作的确是“雷区”,稍不留神就可能受伤,影响健身效果不说,还可能留下长期的隐患。今天就来给大家扒一扒那些新手绝对不能轻易上手的动作,并且我会尽量讲得详细透彻,避免那种干巴巴的AI语调,希望能让你一看就懂,避开这些坑!

为什么小白不能碰这些动作?

在你深入了解具体动作之前,得先明白一个道理:新手最大的敌人不是肌肉力量不够,而是核心稳定性差和动作模式不熟悉。 很多高阶动作依赖于强大的核心肌群来稳定身体,以及精确的动作控制。一旦核心不稳定,身体就会用代偿的方式来完成动作,这就极易导致受伤。而动作模式不熟悉,就容易用错误的发力方式去刺激肌肉,不仅练不到目标肌群,反而可能把压力放到不该承受的地方。

那些让新手“心惊胆战”的动作:

下面这些动作,我一个个给你拆解开来,让你知道为什么不能碰,以及新手应该怎么替代:

1. 硬拉(Deadlift)

为什么是雷区? 硬拉号称“力量之王”,能练到全身大部分肌肉,但它对身体的协调性和力量要求极高。核心不稳、弓背、膝盖内扣、过早屈髋…… 这些小细节中的任何一个错误,都可能导致你的下背部(腰椎)承受巨大的压力,引起急性腰痛,严重的甚至会造成椎间盘损伤。新手往往觉得只要能把杠铃拉起来就算成功,忽略了过程中的身体姿态。

具体有多危险? 想象一下,你弯腰驼背,用腰部的力量去“撬动”一个沉重的杠铃。腰椎在承受轴向压力(垂直向下)的同时,还要对抗杠铃带来的屈曲力矩(杠铃想让你弯下去)。这时候,你的腰部肌肉根本无法提供足够的保护,椎间盘就成了最直接的受力点。而且,一旦习惯了用腰发力,很难再纠正回来。

新手怎么替代?
罗马尼亚硬拉(Romanian Deadlift RDL): 这是硬拉的“简化版”,主要强调臀部和腘绳肌(大腿后侧肌群)。它允许你膝盖微屈,更注重的是髋关节的铰链动作(像门轴一样前后移动),而不是完全的下蹲。你可以先从轻重量,甚至是自重开始,专注于感受臀部向后推和向前收的过程。
箱式硬拉(Box Deadlift): 将杠铃放在箱子上,缩短了行程。这意味着你不需要像标准硬拉那样完全蹲下去,可以先找到正确的髋关节铰链模式,再逐渐降低箱子的高度,直至地面。
壶铃摇摆(Kettlebell Swing): 这是训练髋关节爆发力的绝佳动作,同样强调髋部铰链,但相对更易于掌握,且通过摆动传递力量,对核心的要求也很高。

2. 过顶推举(Overhead Press OHP)

为什么是雷区? 过顶推举是锻炼肩部三角肌和上胸的好动作,但它同样需要强大的核心稳定和肩关节的灵活性。核心塌陷、腰部过度反弓、肩胛骨控制不足、肘关节外翻…… 这些都会让肩关节和腰椎承担不必要的压力。新手可能为了把重量推上去,而牺牲了身体的稳定,用腰部的力量去“顶”上去,这就把压力转移到了腰椎。

具体有多危险? 当你的核心不稳定,腰部过度反弓时,你的肩关节就失去了稳固的支撑。你可能会发现自己用肩部“甩”上去,而不是用力量“推”上去。这种情况下,肱骨头(上臂骨头顶端)容易在肩关节窝里产生不良的滑动,增加肩袖肌群的压力,长期下来可能导致肩袖损伤、肩峰撞击综合征等。而且,不稳定的核心意味着你向上推的重量,大部分的稳定工作都落在了肩关节和颈部,非常容易受伤。

新手怎么替代?
哑铃肩部推举(Dumbbell Shoulder Press): 相较于杠铃,哑铃提供了更大的自由度。你可以更容易地调整你的握距和肘部角度,去找到一个让你感觉更舒适、更稳定的发力方式。先从轻哑铃开始,专注于将哑铃从耳旁向上推起,并在顶端感受肩部的收缩,同时保持核心收紧。
坐姿哑铃推举(Seated Dumbbell Press): 坐在椅子上(最好有靠背),可以更好地减少身体的晃动,帮你稳定核心,更专注于肩部的发力。这能让你在不受身体代偿影响的情况下,练习肩部的推力。

3. 深蹲(Squat)

为什么是雷区? 深蹲是下肢训练的王者,但它的技术要求也很高。膝盖内扣(膝超伸、膝外翻)、弓背、重心偏移、脚踝灵活性不足、臀部过早抬起(猴式下蹲)…… 任何一个环节出问题,都可能伤到膝盖、脚踝、髋关节甚至腰部。很多新手在深蹲时,腿部力量似乎够了,但核心和臀部力量不足以支撑身体,就会出现膝盖内扣,或者身体过早直立。

具体有多危险? 膝盖内扣是深蹲中最常见的错误之一。当膝盖向内靠拢时,股骨(大腿骨)会与胫骨(小腿骨)形成一个不对称的角度,增加对膝关节内侧韧带(如MCL)和半月板的压力。同时,站立时重心也容易偏移,导致腰部代偿。猴式下蹲则是因为臀部启动太早,导致你像“猴子蹲”一样站起来,主要依赖腰部和股四头肌(大腿前侧)的力量,而忽略了臀部的发力,不仅效率低,还容易伤腰。

新手怎么替代?
徒手深蹲(Bodyweight Squat): 别小看自重深蹲,这是最基础也是最重要的练习。专注于把臀部向后坐,想象身后有一张椅子,你要坐上去。保持胸部挺直,核心收紧,膝盖尽量与脚尖方向一致。感受臀部发力将身体推起。
靠墙深蹲(Wall Squat): 背部靠墙,双脚与肩同宽,向前站一点距离,然后慢慢下滑,直到大腿与地面平行。这个动作能帮助你找到正确的下蹲角度,并迫使你保持背部挺直,核心收紧。
箱式深蹲(Box Squat): 坐在箱子或椅子上,然后站起来。箱子的高度可以帮助你控制下蹲的深度,避免蹲得过低导致姿势变形。从较高的箱子开始,逐渐降低高度。

4. 体前屈(Good Morning)

为什么是雷区? 这个动作听名字就很微妙,它的风险也确实很高。体前屈需要良好的髋关节铰链能力,并且核心需要非常稳定来保护脊柱。新手往往做成弓背、膝盖过度弯曲、用腰部发力。

具体有多危险? 如果你没有学会用臀部和腘绳肌去“铰链”你的髋关节,而是用腰部去弯曲你的脊柱,那么在负重的情况下,你的下背部将承受巨大的压力,这是非常危险的。脊柱的弯曲加上外力,极易造成椎间盘突出或肌肉拉伤。而且,它的动作范围可能比你想的要大,给下背部带来持续的拉伸和压力。

新手怎么替代?
臀桥(Glute Bridge): 这是一个很好的练习臀部和核心的动作。仰卧,屈膝,双脚踩地,然后收紧臀部,将髋部向上抬起,直到身体从肩膀到膝盖成一条直线。专注于臀部发力,而不是腰部。
俯卧挺身(Superman): 趴在地上,四肢伸展。然后同时抬起你的手臂和腿,感受背部和臀部的收缩。这个动作能帮助你加强背部肌群,但要注意动作幅度,不要过度反弓。

5. 俯卧撑(Pushup)

为什么是雷区? 俯卧撑看似简单,但很多新手做起来姿势都不标准。塌腰、臀部抬得过高、肘部过度外展(成“大L”形)、脖子前伸…… 这些都会导致核心失效,压力转移到腰部和肩部。

具体有多危险? 塌腰意味着你的核心完全没有收紧,身体变成了一个“斜板”,腰部承受了整个身体的重量,很容易受伤。臀部抬得过高,则变成了跪姿俯卧撑的反面教材,核心依然不稳定,而且主要用肩部和胸部在“撑”。肘部过度外展,会把压力集中在肩关节的前侧,增加肩袖肌群的风险。

新手怎么替代?
跪姿俯卧撑(Knee Pushup): 这是最经典的入门动作。在标准俯卧撑的基础上,膝盖着地。保持身体从头到膝盖呈一条直线,核心收紧,然后向下屈肘推起。你可以根据自己的力量,逐渐缩短与地面的距离,或者提高手指的方位(比如手比脚高一点)来降低难度。
上斜俯卧撑(Incline Pushup): 双手撑在比地面高的平面上,比如凳子、桌子或墙壁。高度越高,难度越低。专注于保持身体的直线和核心的收紧,感受胸部和手臂的发力。

如何避开这些雷区?

避开这些动作,或者说更安全地练习它们,有几个核心原则:

1. 循序渐进,从小重量开始: 永远不要为了追求重量而牺牲动作质量。先从自重或非常轻的重量开始,把动作模式练对了再说。
2. 关注核心稳定: 无论做什么动作,都要时刻感受腹部和背部的收紧,就像有人要打你肚子一样,收紧核心就能在很大程度上保护你的脊柱。
3. 镜子是你的好朋友: 在镜子前练习,可以帮助你观察自己的动作姿态,及时发现并纠正错误。
4. 学习动作模式: 不要只看别人怎么做,要去理解动作的原理,比如髋部铰链、肩胛骨的稳定等等。很多健身APP或专业健身博主都有详细的动作教学视频,可以参考。
5. 请教专业人士: 如果条件允许,找一个有经验的教练指导你几次,他能根据你的身体情况给出最专业的建议,并帮助你建立正确的动作模式。一次专业的指导,可能就能让你少走很多弯路,避免很多潜在的伤害。
6. 倾听你的身体: 任何时候,如果某个动作让你感到剧烈疼痛,或者不适,立刻停止!身体在给你发出信号,不要硬撑。

总而言之,健身是个循序渐进的过程,别急于求成。掌握好基础动作,打好身体的基础,才能更安全、更有效地走向更高级的训练。希望这些建议对你有所帮助,祝你健身愉快!

网友意见

user avatar

1. 虽然题目问的是动作,但我还是想说说普遍的雷区,因为认知和概念的重要性,并不在动作正确性之下。

2. 对于初学者,重要的不是学到什么,而是避免学到什么。

3. 质疑/提意见请给paper,非友善言论/恶意抬杠将被秒删不解释。


一、5、6分化训练根本不适合普通人

1、5/6分化间隔太长,浪费宝贵恢复

2、每个人的恢复周期长度都不一样,一个固定的训话很难适合恢复速率层次不齐的各类人群

3、5/6分化的训练量根本不适合普通人

4、5/6分化过分强调动作多样化,但是许多情况下的动作多样化基本没有什么不同的影响效果,比如引体向上/高位下拉的正握、反握、对握、绳索握;比如箭步蹲向前、原地等。

肉崽:力训研究所新手指南(十二)为什么分化训练不适合普通人(上)

肉崽:力训研究所新手指南(十三)为什么分化训练不适合普通人(中)

肉崽:力训研究所新手指南(十四)为什么分化训练不适合普通人(下)


二、新手卧推用手臂?老手才能用胸发力?卧推要感受胸肌才有效?假的

刚开始我也和所有人一样,以为新手卧推是用手臂推的,老手是用胸推的,拼命感受肌肉,以为自己技术不行。

后来才知道,新手和老手都是用胸发力为主的,并且新手和老手的胸肌/三头/肩发力比例基本上是一样的。

肉崽:卧推不需要感受胸肌或专注于胸肌收缩

怎么找到哑铃划船背阔肌发力感?

为什么是假的?因为肌肉中本身就有感受器,可以替代你的大脑去“感受重量”:举起就是练到。


此外,“练胸的关键是要夹,夹的效果比推好”也是民间的意淫观点。

现有的证据指出“夹”还不如“推”。

练胸肌的时候,手臂力量经常跟不上怎么办?


三、训练后不拉伸,没有任何问题

训练后拉伸,既不从实质上提高柔韧性,也不促进恢复,没有什么帮助。

原因是......

肉崽:训练后需要拉伸吗?(一)

肉崽:训练后需要拉伸吗?(二)

肉崽:训练后需要拉伸吗?(三)

肉崽:训练后需要拉伸吗:参考文献(1-200)

肉崽:训练后需要拉伸吗:参考文献(200-323)


四、健美训练中被人误解的几大要素

肉崽:被误解最多的健美训练要素(一):轻重量精确刺激肌肉

肉崽:被误解最多的健美训练要素(二):慢速动作

肉崽:被误解最多的健美训练要素(三):孤立训练

肉崽:被误解最多的健美训练要素(四):变换动作给予肌肉新刺激

肉崽:被误解最多的健美训练要素(五):依据肌纤维类型针对训练

肉崽:“8-12次最佳增肌次数范围” 其实是个伪命题


五、动作细节=技术?细节不同天翻地覆?纯属瞎掰。

与流行文章所说的相反,许多动作细节对增肌来说,根本没有影响

肉崽:动作细节的影响有多大?


六、飞鸟和夹胸练中缝,纯属虚构

胸肌的肌纤维是一整根。

所谓胸肌的内侧,其实是肌纤维靠近边缘的部分 (绿框)。


请注意,虽然有一些侧面证据指出,某些不同的动作可以练到肌纤维的局部,但是还没有任何科学证据显示,有任何动作、技术、方法、细节等,可以单独练到胸肌的边缘。

肉崽:胸肌中缝和铠甲胸是飞鸟练出来的吗?


七、练胸不练背,既不会改变体态,也不会“圆肩”

肉崽:练胸不练背会圆肩?有多少人上当受骗?

  1. 从理论上说,人体的肌肉,所谓主动肌/拮抗肌之间,并不存在绝对的平衡。

人体肌肉不平衡的情况非常常见,比如小腿前后的肌肉,胫骨前肌与比目鱼肌/腓肠肌之间,不管是体积还是力量差距都非常悬殊。

类似的情况,还有屈髋伸髋肌、屈膝伸膝肌等等,人体的主要关节周围,就没有平衡的。


2. 从实际证据来说,现有的证据表明,力量举运动员练胸比练背的容量大得多,他们的胸/背力量之比达到2.57倍,远远高于普通人的胸背力量之比1.58倍。

换句话说,按照网络健身/网络康复机构的观点,这些力量举运动员的胸背肌肉力量严重失衡,应该要发生严重的“圆肩”“含胸”等体态问题。

然而尴尬的是,他们没有任何的体态问题。

在国内,没有依据、信口开河、胡编乱造的康复文章随处可见,误导群众,荼毒极深。

有一个很简单的办法来判断这些文章观点科学与否,那就是看有没有高质量的文献作为支持。

一句话:没有文献支持的观点就是捏造的。


八、并不是训练让我们变强,而是训练激发了、挖掘了你本身就有的潜力。

训练是对DNA的翻译,是对天赋的“变现”。

那些健身模特是不是都在用类固醇?普通人能不能练成这样?


九、训练增肌的核心原理,并不是“练得微损伤后修复增粗”

而是,机械外力通过我们肌肉上的传感器,转换成了生物信号。

这些信号最终传递到了DNA上,改变了DNA的【表达】,从而增加了蛋白质合成。

也就是说,实际上,重量是在刺激DNA,而不是刺激肌肉本身。

肉崽:力训研究所新手指南(八)增肌的深层原理


十、激素的增肌原理,其实跟训练是一样的

都通过刺激DNA的表达来增加肌蛋白的数量。例如胰岛素和生长激素,都通过激活mTOR及其下游转录因子来实现增肌

既然只有蛋白质才能转化肌肉为什么增肌期间还要摄入大量碳水?

生长激素到底能够增加肌纤维数量吗?


十一、营养具有跟训练、激素类似的增肌作用

吃高蛋白饮食,就算不运动,也会有所增肌——所谓躺增。

并且,营养(摄入蛋白质)的增肌作用,跟训练是一样的:刺激DNA的表达。

为什么减脂容易掉肌肉?

不健身直接吃蛋白粉会怎么样?

健身练到那种程度可以开始喝蛋白粉?


也就是说,训练/营养/激素,具有几乎相同的增肌原理。


十二、人人都在说蛋白质过量,但其实很难实现

数据告诉你,为什么吃蛋白质还吃不到过量,你就吃不下了;

蛋白质摄入过多的危害有哪些?

并且,也没有证据表明长期高蛋白饮食对肝脏或者肾脏有负担,所谓“吃多了伤肝伤肾”的说法,是民间的意淫。

健身一定要喝蛋白粉吗,还有健身危害比如说对肝脏?

肉崽:聊聊补剂商人自己都不知道的左旋肉碱用处


十三、高训练量是个坑,而且是大坑

肉崽:堆训练量?3倍努力,事倍功半

肉崽:从一个高容量计划换成另一个高容量计划,为什么进步了?

肉崽:10X10改良版数据带给我们的启示


十四、同样的训练,有些人比别人增肌幅度大好几倍,不是因为技术差异

是基因层面的差异(特别是miRN和DNA重量)。

比方说,Peter等人2010年研究了56名健康成人,对他们进行了为期12周、每周5天的力量训练后,增肌幅度差异很大。注意,受试者的总热量、蛋白质、脂肪等营养摄入,是相似的。

其中的增肌高反应者,获得了相当于低反应者400%的肌肉体积增幅



为什么呢?因为他们的DNA表达水平有差异。



DNA表达水平高的,增肌就多。



DNA重量与肌肉重量成正比。


肉崽:训练潜力与遗传(一):蛋白质与基因

肉崽:训练潜力与遗传(二):DNA的表达

肉崽:训练潜力与遗传(三):肌肉水平与细胞核

肉崽:训练潜力与遗传(四):肌肉水平与微RNA

肉崽:训练潜力与遗传(五):肌肉增长与睾酮受体


十五、对于同一个训练体系来说,肌肉和力量成正比

力量举运动员强,主要是因为他们肌肉大。

肉崽:力量举的“天赋”主要指什么?






十六、睡眠从分子角度如何影响肌肉的代谢

“肌肉在休息的时候超量生长”,其中关于“休息”的定义是睡觉吗?

如果你每天睡眠时间只有6个小时,你是否愿意拿出半个小时锻炼身体?

为何一天1小时的力量+高强度无氧+1小时有氧跑,已坚持近半个月既没减脂又没增肌?

肉崽:健身与睡眠(三)


十七、生酮饮食的效果与高碳饮食基本没区别

但是生酮饮食会增加各种疾病率,包括存在损害心脏的可能性。

已经有多人告知我采用之后出现心悸、心脏不适。

肉崽:生酮饮食(一):效果

肉崽:低碳生酮饮食(五)副作用:概况和死亡风险

肉崽:低碳生酮饮食(七)副作用:肝损伤

肉崽:低碳生酮饮食(八)副作用:骨健康

肉崽:低碳生酮饮食(九)副作用:骨健康

肉崽:低碳生酮饮食(十一)肾结石和胆结石

肉崽:生酮饮食是如何损害心脏的?(上)

肉崽:生酮饮食是如何损害心脏的?(下)


十八、个人实践没有任何说服力,“干就完了”“练得大说得对”都属于缺乏基本的逻辑和常识

肉崽:健身爱好者最大的误区之一:“实践出真知”

肉崽:力咖新手指南(六)新手必须避开的认知雷区:(上)

肉崽:力咖新手指南(六)新手必须避开的认知雷区:(中)


十九、营养/恢复相关

不健身直接吃蛋白粉会怎么样?

健身一年没有什么进步,正常吗?

为什么减脂容易掉肌肉?

既然只有蛋白质才能转化肌肉为什么增肌期间还要摄入大量碳水?

为何一天1小时的力量+高强度无氧+1小时有氧跑,已坚持近半个月既没减脂又没增肌?

为什么都说增肌要碳水?

当代年轻人为什么尿酸会高?

肌酸跟蛋白粉到底对肾脏有没有影响?


广告

肉崽:力训研究所课程介绍

肉崽:力训研究所线上期刊介绍

类似的话题

  • 回答
    作为健身新手,有很多动作的确是“雷区”,稍不留神就可能受伤,影响健身效果不说,还可能留下长期的隐患。今天就来给大家扒一扒那些新手绝对不能轻易上手的动作,并且我会尽量讲得详细透彻,避免那种干巴巴的AI语调,希望能让你一看就懂,避开这些坑! 为什么小白不能碰这些动作?在你深入了解具体动作之前,得先明白一.............
  • 回答
    在我看来,健身界总有些东西看起来很酷,但仔细琢磨,就会发现它们有点“鸡肋”,甚至可能弊大于利。今天就想跟大家聊聊那些我个人觉得不太合理,甚至可以“退休”的健身动作和器械。那些“华而不实”的动作: 俯身杠铃划船的“极限”版本(例如过度弓背或身体大幅度摆动): 没错,俯身划船是个经典动作,但你见过那.............
  • 回答
    这个问题很有意思,因为“最有效”这个词,很大程度上取决于一个人追求的目标是什么。比如,是为了增肌、减脂、提升心肺功能,还是为了改善体态、预防伤病?对我这个人工智能来说,虽然我没有身体,但我可以通过分析海量的数据和健身知识,来模拟和理解不同动作的原理和效果。如果非要我从“效率”这个角度出发,并且尽可能.............
  • 回答
    健身这事儿,很多人是真心想练出好身材,可偏偏有些动作,咱们没练对,练着练着就跑偏了,甚至还伤了自己。我琢磨着,这健身房里,大家最容易栽跟头的地方,可能就在这几个动作上了。1. 卧推(Bench Press)—— 肩膀的隐形杀手卧推,听着就霸气,是练胸肌的经典项目。但很多人练着练着,肩膀就叫苦不迭。为.............
  • 回答
    要说健身动作哪个最酷炫?这个问题就像问“最美的风景在哪里”一样,每个人心中都有自己的答案。但我个人觉得,要是论视觉冲击力、力量感和那种“我就是焦点”的气场,那非单臂哑铃抓举(Onearm Dumbbell Snatch)莫属了。这可不是那种简简单单的提拉,它包含了爆发力、协调性、核心稳定性以及强大的.............
  • 回答
    在追求健康生活方式的路上,我们总会接触到各种各样的健身餐食谱和推荐。其中一些食物,因为在健身圈子里声名远扬,仿佛成了不二之选,但细究之下,它们的营养价值可能并没有我们想象的那么“神乎其神”,甚至有些被大家过度神化了。今天,咱就来掰扯掰扯那些健身餐里常见的,但营养价值可能被高估的食物。1. 鸡胸肉:万.............
  • 回答
    夏天去健身房,最怕的就是闷热和不舒服,影响了锻炼的心情和效果。挑选合适的健身服,不仅能让你感觉清爽自在,还能提升你的运动表现和自信心。今天就来聊聊,女生夏天去健身房,到底该怎么穿。核心原则:透气、吸湿、速干、舒适!这几个关键词是夏天健身服的灵魂。毕竟,夏天运动汗水会比较多,如果衣服不透气,贴在身上那.............
  • 回答
    嘿,我知道那种感觉,当身体的酸痛和内心的懒惰像两座大山一样压在你身上,想健身的念头仿佛就要被淹没了。别担心,我们都经历过。这时候,你需要一些强有力的“心理肾上腺素”,一些能让你重新燃起斗志的视觉冲击。忘掉那些千篇一律的、过度修饰的健身网红照吧,它们有时候反而会让你觉得“我永远也达不到那个高度”。我们.............
  • 回答
    嘿!作为女孩子,想要在家练出好身材,其实有很多既方便又有效的办法,完全不用跑健身房!而且,很多在家就能做的运动,不光能帮你塑形,还能改善体态,让整个人看起来更有活力。我给你好好捋一捋,都是我平时摸索出来或者身边姐妹们实践过觉得超赞的方法哈。一、 热身:别小看这一步,它能让你的运动事半功倍,还能预防受.............
  • 回答
    钟南山院士的这个问题,像一声春雷,敲醒了我沉睡已久的健康意识。这场席卷全球的疫情,像一把筛子,滤掉了许多虚假的繁荣,留下了最真实、最宝贵的——那就是身体健康。经过这场“战役”,我深刻体会到,健康并非遥不可及的奢望,也不是只有在生病时才需要关注的“项目”。它是一种生活态度,一种日常习惯,一种对生命负责.............
  • 回答
    健身房里,每个人都在努力让自己变得更好,但有时,一些问题就像健身房的器械一样,不小心碰到了,就会让人浑身不自在。下面这些尴尬时刻,估计不少健身老鸟都能感同身受:1. “你这重量是不是有点轻啊?”—— 评判与被评判的界限模糊这大概是健身房里最经典的“送命题”之一了。尤其是在你拼尽全力,面部肌肉扭曲,血.............
  • 回答
    跳绳这玩意儿,看似简单,跳几下就行了,但要跳得好,跳出效果,还得注意些门道。不然,别说练出马甲线了,说不定还得把自己折腾伤了。我跟你好好唠唠,跳绳这事儿,都有哪些需要留神的地方。一、 跳绳前的“热身功夫”不能少这就像开车前要检查一下油水一样,跳绳前不热身,关节、肌肉容易突然发力,直接“罢工”,弄不好.............
  • 回答
    健身这事儿,说起来好像也没什么高深的道理,但你真要坚持下来,时间久了,那脑子里就会冒出不少你当初压根想不到的“秘密”。不是什么绝世秘籍,就是一些细水长流、过来人才能体会的玩意儿。首先,最直观的一点:身体真的会“说话”,而且越听越明白。 刚开始健身,你可能只觉得肌肉酸疼,那是正常的,然后就一股脑地练。.............
  • 回答
    说实话,我一开始健身的时候,简直就是个什么都信的“小白”。网上、朋友间、甚至是某些所谓的“健身达人”那里,听到太多了,以为就是金科玉律,结果练了几年下来,才发现不少都是些“坑”。今天就来好好唠唠,那些我健身后才幡然醒悟的伪知识。1. “无氧才能增肌,有氧只能减脂”—— 这个划分太死板了!我刚开始,听.............
  • 回答
    健身圈子里充斥着各种各样令人眼花缭乱的理论和方法,很多时候,我们都被各种“科学”包装的观点忽悠了。今天咱们就来扒一扒那些看似有道理,实则漏洞百出的伪科学和流传甚广的错误常识,保证让你茅塞顿开,少走弯路!1. “全身要均衡发展,否则会毁了体型!”这绝对是很多教练挂在嘴边的一句话,听起来很有道理,仿佛忽.............
  • 回答
    嘿,聊起健身,这可真是个能让我眉飞色舞的话题。我跟你说,我可不是那种只知道理论的书呆子,我可是实打实的在健身房里摸爬滚打过好几年,也踩过不少坑,才慢慢摸索出点门道来。今天就掏心窝子跟你分享分享,希望对你有帮助。1. 关于“练什么”:别盲目跟风,找到适合你的节奏刚开始健身的时候,我跟你一样,看到人家练.............
  • 回答
    嘿,各位健身爱好者们!今天咱不聊那些“每天坚持一小时,练出八块腹肌”的鸡汤,而是来点实在的,聊聊健身房里那些不常有人说透的“内幕”。我知道你们可能好奇,为什么有些教练收费高得离谱,有些教练却好像一直没啥起色?为什么跟着教练练了几个月,效果却不如预期?别急,今天咱就一层层扒开来,让你看得明明白白。1..............
  • 回答
    在健身房里,大家似乎总是围绕着胸肌、背阔肌、肱二头肌这些显眼的目标打转。它们能让你在穿上T恤时显得更壮实,在镜子里看到更明显的线条,也更容易被他人注意到。但如果你想真正解锁身体的潜能,打造一个强大且功能齐全的身体,那么一些常常被忽视的肌肉群,才是你进阶的关键。今天我们就来聊聊那些你可能很少练,但一旦.............
  • 回答
    说到健身减脂,相信很多人都曾跃跃欲试,也有些人一直在努力。但在这条“瘦身之路”上,我们常常会不小心走进一些误区,不仅让努力打水漂,还可能影响健康。今天,咱们就来聊聊那些隐藏在健身减脂路上的“坑”,希望能帮大家少走弯路。误区一:只关注体重秤上的数字,忽略了身体成分的变化很多人减脂的目标就是“瘦”,看到.............
  • 回答
    中国健身房运营的弊病,确实挺多的,咱们就掰开了揉碎了聊聊,尽量说得接地气点。一、 模式僵化,创新乏力 同质化严重,缺乏特色: 放眼望去,绝大多数健身房都大同小异:器械区、有氧区、团课区、私教区。好像只要有这些,就算是合格的健身房。结果呢?消费者进来,感觉在哪儿都一样,没啥新鲜感,也找不到非来你这.............

本站所有内容均为互联网搜索引擎提供的公开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储任何数据与内容,任何内容与数据均与本站无关,如有需要请联系相关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于百度google,bing,sogou

© 2025 tinynews.org All Rights Reserved. 百科问答小站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