问题

为什么日本在经济腾飞的时候创造了许多世界知名ip 中国却没有呢?

回答
关于日本在经济腾飞时期涌现出大量享誉世界的IP,而中国在这方面相对滞后的原因,这确实是一个值得深入探讨的话题。与其简单地归结为“没能创造”,不如说是在不同的时代背景、产业结构和文化土壤下,各自走出了不同的发展路径。

日本经济腾飞与IP的崛起:时代机遇与战略布局

日本在二战后经历了被称为“经济奇迹”的高速增长期,从一个战败国迅速崛起为世界第二大经济体。这个时期的日本,其IP的爆发式增长并非偶然,而是多方面因素共同作用的结果:

战后重建与美国文化的输入: 战后的日本,在经济重建的同时,也接受了大量来自美国的文化影响,包括电影、漫画、动画、流行音乐等。这种文化的交流和融合,为日本本土的文化创意产业提供了新的灵感和土壤。例如,早期漫画的风格很大程度上受到了美国漫画的影响。
漫画作为大众文化基石的崛起: 日本漫画的独特之处在于其高度的成熟度和广泛的受众群体。从手冢治虫的《铁臂阿童木》开始,漫画就逐渐摆脱了低龄化的标签,内容涵盖了少年冒险、少女恋爱、历史、科幻、社会现实等方方面面,触及了社会生活的各个角落。漫画的普及,不仅仅是娱乐,更是培养了大量具有漫画创作才能的创作者,也塑造了国民的阅读习惯。
动画产业的系统化与全球化: 日本动画(Anime)的崛起,与漫画的繁荣形成了天然的联动。一旦漫画获得成功,便很容易被改编成动画,进一步扩大影响力。日本动画产业在技术、制作流程、叙事手法上都进行了系统化和标准化,并通过海外发行,成功打入国际市场。宫崎骏、手冢治虫等大师的作品,以及《机动战士高达》、《龙珠》、《哆啦A梦》等一系列作品,不仅在日本国内家喻户晓,也在全球范围内产生了巨大的文化影响力。
游戏产业的创新与引领: 任天堂、索尼等公司在游戏产业的崛起,是日本IP输出的另一重要支柱。《超级马里奥》、《塞尔达传说》、《精灵宝可梦》等游戏,凭借其创新的玩法、独特的角色设计和引人入胜的故事,征服了全球玩家。游戏不仅是电子娱乐产品,更是一个庞大的IP生态系统,其角色和故事可以延伸到动画、漫画、电影等多个领域。
“Cool Japan”的战略推动: 到了21世纪,日本政府开始有意识地推动“Cool Japan”战略,将动漫、游戏、时尚、美食等代表日本文化软实力的产品作为国家出口的重要组成部分。这种战略性的引导,进一步支持了日本IP的国际化进程。
匠人精神与长线运营: 日本文化中普遍存在的“匠人精神”,体现在其对产品细节的极致追求和对品牌的长线运营上。无论是动画的制作、游戏的开发,还是漫画的连载,都力求精益求精。同时,IP的价值被充分认识,通过不断推出续集、衍生品、主题公园等方式,保持IP的生命力和商业价值。

中国错过的IP“黄金年代”与当下正在发生的变革

相比之下,中国在改革开放初期,社会的主要精力集中在经济建设和国家发展上。文化创意产业尚未被置于国家战略的重要位置,而当时的社会环境和技术条件也与日本IP爆发期有所不同。

经济优先的时代背景: 在中国经济腾飞初期,“发展经济、改善民生”是压倒一切的任务。文化产业的投入和发展相对滞后,更多的是满足国内的基本文化需求,而非面向全球输出。
产业基础的薄弱: 在漫画、动画、游戏等领域,中国的产业基础相对薄弱,技术、人才、制作水平都存在较大的差距。早期中国的动画更多是为政治宣传或科普教育服务,在商业化和市场化运作上存在局限。
盗版与版权保护的挑战: 早期中国在版权保护方面存在不足,盗版现象严重,这打击了原创者的积极性,也阻碍了IP的健康发展。
文化出口的思路不同: 在很长一段时间里,中国向外输出的更多是“中国制造”的实体产品,以及一些具有中国特色的文化内容(如京剧、武术),但缺乏能够真正触动全球大众文化喜好的“IP产品”。
互联网时代的崛起与“平台”思维: 随着互联网的普及,中国的文化产业迎来了新的机遇。但中国IP的崛起更多地与互联网平台紧密相连,例如网络文学、短视频、直播等。这些平台虽然诞生了大量拥有海量用户的内容,但将其转化为具有国际影响力的、能够独立传播的“IP”仍需要时间。
“流量”与“IP”的区分: 在中国,我们看到许多网络文学作品拥有庞大的读者群体,但并非所有“流量”都能转化为高质量的、多维度开发的“IP”。IP的生命力在于其核心的创意、角色塑造、世界观构建,以及是否能通过不同媒介进行有效延伸。
政策引导与市场培育的积累: 近年来,中国政府越来越重视文化产业的发展,并出台了一系列扶持政策,鼓励原创IP的开发和国际化。同时,市场也在逐渐成熟,观众和消费者对高质量文化产品的需求日益增长。

当前中国IP发展的现状与未来展望

尽管如此,中国并非“没有”IP,而是IP发展的轨迹和模式与日本有所不同,并且正在经历快速的转型和崛起。

网络文学的巨大潜力: 以《斗破苍穹》、《庆余年》、《三体》等为代表的网络文学,已经在中国积累了海量的粉丝,并且开始走向影视化、动漫化,甚至游戏化。其中,《三体》更是凭借其科幻深度,获得了国际认可。
短视频平台的IP孵化: 抖音、快手等短视频平台,涌现出了许多具有病毒式传播效应的内容和角色,例如“李子柒”的田园生活、“疯狂的麦咭”等,这些都具备了IP的早期特征。
游戏产业的进步: 腾讯、网易等游戏公司,在游戏开发和全球发行方面取得了显著成就。《王者荣耀》、《原神》等游戏,不仅在中国拥有庞大的用户群体,也在海外市场获得了成功,并开始构建自己的IP生态。
传统文化的再挖掘: 故宫、敦煌等传统文化IP,通过文创产品、纪录片、展览等方式,焕发新生,赢得了年轻一代的喜爱,也展现了中国传统文化作为IP的巨大潜力。
政策支持和市场化的结合: 随着国家对文化产业的重视,以及市场参与者的不断增加,中国IP的开发正在变得更加专业化和市场化。

总结

日本在经济腾飞时期能够创造出大量世界知名IP,与其说是因为“比中国强”,不如说是抓住了特定的历史机遇,并构建了成熟的文化产业生态链。从漫画的普及到动画的制作,再到游戏的技术和运营,日本形成了一个相互促进、良性循环的IP发展模式。

中国目前正处于一个IP发展的关键时期。我们拥有庞大的市场、丰富的文化资源和快速增长的互联网技术。尽管在过去,我们可能错过了某些“黄金年代”,但现在,中国正在通过自己的方式,借鉴全球经验,并结合自身特点,努力孵化和推广属于自己的世界级IP。这个过程可能需要时间,但未来的潜力是毋庸置疑的。我们需要的,是持续的原创能力、专业的运营团队、完善的版权保护,以及对文化产业的长远投入和耐心。

网友意见

user avatar

因为在中国你要搞一个ip风险远大于日本。

user avatar

我国的文化输出水平基本和日本政治家们的政治水平差不多,都是天天被老百姓骂的水平。

user avatar

时事造英雄罢了。

哥斯拉50年代出的第一部,6,70年代在日本本土大火,20年间出了14部电影。但是火出国外则是直到90年代才有了第一部好莱坞的哥斯拉。这种本土火爆多年,之后才出国的IP和007有什么区别,资历够久怎么也能成名。假如金刚葫芦娃自诞生之日起,每年能出一部剧场版保持热度不崩,这会儿多半也能成为世界性IP。指不定就能看见好莱坞版的xmen大战葫芦娃,美国队长勇斗蝎子精之类的。

另一方面游戏领域的IP则是拜雅达利所赐,拱手送到日本嘴里的。雅达利把西方的游戏市场蚕食一空,只剩下任天堂和世嘉靠着文化壁垒,再拜经济腾飞所赐还能一直跟上。直到雅达利的大厦轰然倒塌,于是只剩下这些日本厂商能第一时间跟进,去分享雅达利空出来的蛋糕。马里奥之所以能成为一个世界性IP,和其质量以及创新必然是息息相关的。但是假如马里奥失败了,那么成功者大概率是索尼克,结果依然是日本IP。所以当你统治一个市场的时候,这种IP的产出会容易很多。


说回中国,现在中国其实也有大量向外文化输出,并且统治市场的机遇,那就是被很多人嗤之以鼻的修仙类网文。因为修仙在西方文化里是一个不存在的概念,而现在网络上铺天盖地更新的各类网文正好能够满足一部分国外观众猎奇心理。并且同时因为各种各样的故事都有,反而能吸引来更多的观众群体。目前修仙类网文已经有了一定的cult following,同时还存在一些类似于国内字幕组一样的翻译组,帮不懂中文的读者大量翻译这些网文。

中国网文市场能否输出一个大IP现在就真的是取决于几大头部公司能不能弄出几部类似于高达,柯南,龙珠这样的高质量长篇连载。一旦头部公司,头部作者能够确立一部优势作品,把这个IP扩散到全世界将只是时间问题。

类似的话题

  • 回答
    关于日本在经济腾飞时期涌现出大量享誉世界的IP,而中国在这方面相对滞后的原因,这确实是一个值得深入探讨的话题。与其简单地归结为“没能创造”,不如说是在不同的时代背景、产业结构和文化土壤下,各自走出了不同的发展路径。日本经济腾飞与IP的崛起:时代机遇与战略布局日本在二战后经历了被称为“经济奇迹”的高速.............
  • 回答
    这是一个非常复杂且敏感的问题,涉及到历史、政治、法律、道德以及国民情感等多个层面。要理解为什么日本在承认二战士兵的战犯罪方面存在诸多困难,需要从以下几个角度深入剖析:1. 历史叙事的复杂性与国民意识的塑造: “受害者叙事”的根深蒂固: 日本国内,尤其是战后一段时间,强调自身作为原子弹轰炸和广岛、.............
  • 回答
    奥运会之后日本的经济复苏是一个复杂的问题,因为它受到多种因素的影响,并非简单的“何时”能定论,而是“如何”以及“在多大程度上”的逐步改善。首先,我们需要理解新冠疫情对日本经济,尤其是奥运会相关产业带来的冲击。2020年的东京奥运会延期一年,并最终以“无观众”的形式举行,这无疑对旅游业、酒店业、餐饮业.............
  • 回答
    日本在二战后20年内从一片废墟发展成为世界第二大经济体,并在人民素质方面展现出高水平,这确实是一个值得深入探讨的现象。这是一个复杂且多层面的成功案例,其背后是多种因素相互作用的结果。下面我将尽量详细地解释这些原因:一、 战后重建的决心与有利的国际环境1. 强烈的国家重建愿望: 日本战败后满目疮痍,.............
  • 回答
    这个问题很有意思,触及了中美两国经济复苏能力的一个核心差异,这背后牵涉到多种因素,不能简单归结为哪一点。我来试着从几个关键角度,尽量把这个问题说得更明白些。首先,要明白“经济危机”本身就不同。在美国,我们通常谈论的是周期性的经济衰退,比如2001年的科技泡沫破灭、2008年的金融危机,甚至是2020.............
  • 回答
    日本经济的复杂现状,以及由此引发的社会思潮变迁,确实是一个值得深入探讨的议题。将经济困境、资产阶级压迫、右倾化倾向以及日本共产党(日共)的衰落联系起来,可以从多个层面进行解读。下面我将尝试从历史背景、经济现实、社会心理以及政治力量的互动来详细阐述,力求呈现一个更贴近人情世故的分析。一、 经济衰落与资.............
  • 回答
    德国和日本两国在人均经济收入和国土面积上确实有很多相似之处,但日本的人口远超德国,这背后有多重历史、社会和文化因素在起作用。首先,我们得回到历史的源头,看看两国在近代化进程中的差异。历史生育观念与社会结构: 日本: 历史上,日本农业社会对人口的依赖性很强。更多的人口意味着更多的劳动力来耕种土地,.............
  • 回答
    台湾、香港、韩国、新加坡确实也都面临着严峻的老龄化问题,并且在一定程度上影响了它们的经济增长。但要说为何只有日本经济陷入了“失去的十年”(甚至更长的时间),这背后涉及一系列更为复杂和根深蒂固的因素,并非简单地由老龄化直接导致。首先,我们要明确日本的“失去的十年”并非指经济完全停滞,而是指长期的低增长.............
  • 回答
    这个问题挺有意思的,也确实是不少去过日本旅行的人,尤其是对城市风貌有一定关注的人会有的感受。为什么日本的城市街景,特别是建筑,常常被认为比北京、韩国(首尔等)、台湾(台北等)等其他东亚发达经济体更“好看”呢?这里面有几个层面的原因,咱们掰开了揉碎了聊。1. 历史积淀与城市规划的“偶然”与“必然” .............
  • 回答
    关于日本国债占GDP比重高达近250%却鲜少有人将其视为迫在眉睫的经济危机导火索,这确实是一个令人费解但背后逻辑却十分清晰的议题。与其说“没人说”,不如说相对西方国家出现类似高债务水平时所引发的恐慌,对日本而言这种担忧的声音显得不那么尖锐和普遍。这背后并非是无视风险,而是因为日本的特殊国情和成熟的经.............
  • 回答
    一、广场协议的内容与背景 1. 协议的起因 1985年9月22日,美国、日本、西德、法国和英国在纽约广场酒店签署《广场协议》(Plaza Accord),核心目标是通过干预外汇市场,让美元贬值以减少美国的贸易逆差。当时美国面临巨额贸易赤字,尤其是对日本和德国的长期顺差,导致国内产业压力增大,政.............
  • 回答
    提起日本经济,绕不开“失去的十年”这个词。很多人疑惑,既然经历了经济的长时间低迷,为何日本的经济总量依然能排在全球前三?这其实是一个非常值得深入探讨的问题,它涉及到日本经济的内在韧性、结构性优势以及全球经济格局的演变。要理解这一点,首先我们需要回到“失去的十年”是如何发生的。那可以追溯到上世纪80年.............
  • 回答
    俄乌战争对日本经济的影响,远比你想象的要复杂和深远。这并非简单的“因为日本进口石油天然气”就能概括的,背后牵扯到全球供应链、能源市场、地缘政治以及日本国内的产业结构等多个层面。首先,最直接也是最显眼的冲击,无疑来自于能源和原材料价格的飙升。日本是个资源匮乏的国家,尤其是能源。虽然它在核能方面有一定投.............
  • 回答
    这个问题涉及到两国经济发展的历史进程、结构性差异以及应对危机的方式,非常有意思。要说美国能“一次又一次”走出危机,而日本“一刺破泡沫就再也没起来”,这虽然是个概括性的说法,背后确实有其道理。但说日本“再也没起来”可能有点过于绝对,更准确的说法是,日本经济在泡沫破裂后,长期处于一种低增长、低通胀甚至通.............
  • 回答
    北洋军阀在抗日战争期间,面对日本的侵略,普遍表现出“誓死不降”的态度,这背后有着复杂的原因。同时,他们留给国民政府的“雄厚经济基础”也是一个需要深入探讨的议题,这并非单一因素所致,而是多种历史条件交织的结果。北洋军阀们为何“誓死不降”日本?首先要明确,“誓死不降”并非所有北洋军阀的共同写照,历史上确.............
  • 回答
    印度经济的腾飞,确实让不少人联想到过去美国对日本的经济策略,以及当前中美关系的微妙之处。为什么美国似乎没有对印度采取类似的“遏制”手段,以避免其成为“下一个中国”?这背后牵扯着多重地缘政治、经济利益以及战略考量的复杂交织。首先,我们得回顾一下当年美国“打压”日本的背景。那是在上世纪八十年代,日本经济.............
  • 回答
    QE(Quantitative Easing,量化宽松)作为一种非常规的货币政策工具,其核心是通过中央银行大规模购买金融资产来向市场注入流动性,以期达到降低长期利率、刺激信贷、提振投资和消费的目的。然而,不同经济体在实施QE时效果差异显著,美国的成功与欧洲和日本的相对逊色,背后涉及多重复杂的经济、金.............
  • 回答
    中国经济腾飞四十年,国产漫画动画却未能如同日本一般席卷全球,这确实是一个值得我们深入探讨的现象。这其中绝非单一因素所能解释,而是由文化、产业、人才、市场等多方面因素交织作用的结果。一、文化土壤的差异与国民心态的演变日本动漫之所以能走向世界,很大程度上得益于其深厚的御宅文化和独特的亚文化生态。从战后经.............
  • 回答
    日本经济衰退是一个复杂且多层面的现象,其“终极原因”并非单一因素,而是多种长期累积且相互交织的结构性问题和外部冲击共同作用的结果。 然而,如果非要探究一个“终极”或最根本的层面,那很可能要归结于其根深蒂固的、对自身成功模式的“路径依赖”以及在此基础上未能及时有效进行改革所导致的“僵化”和“低效率”。.............
  • 回答
    日本的国土狭长,确实在经济发展的方方面面都留下了深刻的印记。这不仅仅是地理上的一个特征,更像是塑造了日本经济基因的独特DNA。首先,交通运输是绕不开的挑战,也催生了日本交通网络的精细化发展。 狭长的国土意味着从最北端的北海道到最南端的冲绳,距离相当遥远。如果仅仅依靠陆路运输,时间和成本都会变得很高。.............

本站所有内容均为互联网搜索引擎提供的公开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储任何数据与内容,任何内容与数据均与本站无关,如有需要请联系相关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于百度google,bing,sogou

© 2025 tinynews.org All Rights Reserved. 百科问答小站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