问题

现在网吧敢收未成年人吗?被查到会怎么样?

回答
“现在网吧还敢收未成年人吗?被查到会怎么样?”——这个问题,想必不少关心此事的朋友们心里都有点嘀咕。尤其是那些怀揣着“偷偷玩几把”念头的青少年,或者像我一样,曾经也是从那个年代过来的,对网吧总有一份复杂的情感。

网吧敢不敢收未成年人?

简单来说,明面上,绝对不敢。 咱们国家对未成年人进入网吧是有明确法律规定的。根据《互联网上网服务营业场所管理条例》,网吧是严禁接纳未成年人的。这条规定就像一道“紧箍咒”,一旦被发现,后果可不是闹着玩的。

但是,咱们得承认,现实世界有时候比法律条文要复杂得多。你问“敢不敢”,那得看是哪个网吧,哪个时间,以及“查”的力度有多大。

明面上的坚守: 绝大多数正规经营的网吧,为了规避风险,都会严格执行这一规定。他们会在门口设置醒目的标识,工作人员也会“眼观六眼”,要求身份证实名登记。你没成年,没身份证,或者身份证信息显示未成年,直接就被拒之门外了。这不仅是为了遵守法律,更是为了保护网吧自身的经营许可。一旦被查出,那罚款、停业整顿,甚至吊销执照,都是很有可能的。想想看,辛辛苦苦开起来的生意,就这么因为一两个未成年人被毁了,谁也不愿意承担这个代价。

“擦边球”和“游击战”: 然而,总有一些网吧,或者说某些角落里的网吧,可能存在一些“变通”的办法。比如,你可能听说过有人“借个身份证”进去,或者某些网吧工作人员“睁一只眼闭一只眼”,甚至在一些人流量不大、监管不那么严密的地方,可能会存在一些“暗中操作”。这就像打游击战,看谁的“技术”更高明。但这种“敢”的背后,其实是极大的风险。

被查到会怎么样?

一旦网吧接纳未成年人的行为被查实,那可就不是小事了,后果是相当严重的,而且是多方面的:

1. 对网吧的处罚:
罚款: 这是最直接的处罚。罚款的金额根据情节轻重而定,可能从几千元到几万元不等。
责令改正: 监管部门会要求网吧立即停止违规行为,并限期进行整改。
警告: 对经营者进行书面警告。
没收违法所得: 如果通过接纳未成年人获得了非法收入,这部分收入可能会被没收。
停业整顿: 这是比较严厉的措施,网吧会被要求暂停营业,进行全面的检查和整改,直到符合规定才能重新开业。
吊销营业执照: 这是最严重的处罚,意味着网吧将彻底失去经营资格。很多网吧宁愿被罚款、停业,也不想走到这一步,因为这意味着生计的断绝。

2. 对经营者的处罚:
行政处罚: 除了对网吧本身的处罚,直接负责的网吧经营者或负责人也可能面临行政处罚,比如罚款。
法律责任: 在某些情况下,如果情节特别严重,例如导致了未成年人沉迷网络、发生意外事故等,经营者还可能需要承担相应的法律责任,比如刑事责任。

3. 对未成年人及其家长的影响:
对未成年人: 虽然直接处罚未成年人是不太可能的,但被发现后,网吧工作人员会通知家长。这对于青少年来说,意味着一次“被抓包”的经历,可能会让他们对自己的行为有所反思,也可能导致与家长的沟通问题。
对家长: 家长会收到通知,了解孩子在网吧的情况。这既是一种提醒,也可能引发家庭教育的讨论。

查处是怎么进行的?

通常情况下,网吧的查处会通过以下几种方式:

日常监督检查: 文化、公安等部门会定期或不定期地对网吧进行检查,重点就是实名登记和是否接纳未成年人。
群众举报: 如果有市民(包括未成年人的家长、老师、或者其他知情人)发现有网吧违规接纳未成年人,可以进行举报。举报一旦查实,网吧会受到相应处罚,举报人也可能因此获得奖励。
专项整治行动: 在一些特定的时期,比如寒暑假、节假日,或者针对一些突出问题,相关部门会开展专项的整治行动,加强对网吧的管理。

为什么会有这样的规定?

大家可能都有体会,未成年人辨别能力和自控能力都相对较弱,长时间沉迷网络对他们的身心健康、学业都会造成巨大的影响。网吧作为提供网络服务的场所,自然就承担起了一份社会责任,需要配合国家对未成年人进行保护。

总而言之, 现在的网吧,明面上是绝不敢公然收未成年人的。 那些敢于“冒险”的,基本都是在打“擦边球”,而且面临的风险非常高。一旦被查到,网吧轻则罚款、停业整顿,重则直接吊销执照;经营者也可能面临行政甚至法律责任。所以,如果你还在纠结“现在网吧敢不敢收未成年人”,那还是打消这个念头吧,遵守规定,对网吧经营者好,对未成年人本身也更是负责任的选择。

网友意见

user avatar

网吧的会员群里每天都有小孩问网管:“阿姨,今天未成年人能上网吗?”

若是得到了肯定的答复,这帮孩子就飞奔到曲尺形的柜台前——柜台里预备着几十张身份证,可以随时上机——排出六枚大钱,对网管说“开一台机器,要竞技区的。”网管便刷了身份证,放回柜台里,用剪开的烟盒钞了身份证号,交给这些穿着校服而挤着上网的人。倘肯多花10元,则可以开一个包间。但是这群顾客,多是校服帮,大抵没有这样阔绰。只有穿小脚裤的社会精神小伙,才踱进网吧深处的包间里,要了鸡排冰饮,关上门,慢慢地坐玩——这是两年前的事,现在网吧包间似乎是不许关门的了,或者是必须做成玻璃墙面。一是怕猝死,二是怕里面有人溜冰或者剋炮,我甚至见过在包间里面玩火点燃垃圾桶的,差点报销了全网吧的人。

其实网吧老板的社会联系还是蛮广泛的——公安,文化,消防,地头蛇等等,而且网吧老板们也是有群的。文化局公安局啥时候风声紧,他们都知道。这东西又不是杀人贩毒什么的大案要案,办成铁案。套个消息还套不出来?左不过四时打趸送礼就完了。

松的时候,每逢周五下午,高中以下的小孩放假了,就拎着煎饼果子烤冷面乌泱泱奔网吧去了。两个人开一台机器,三个人抽一根烟,喝着饮料,把变声期的嗓子故意放粗,咭咭呱呱,活像大课间时候的操场,网吧里充满了快活的空气。可严的时候,文化局的人闻到屋里有一点烟味,看到桌上有一星烟灰,屋里有一个小孩都要重罚。据说某地还有顾客在网吧里抽烟被警察叔叔拘留的。久而久之也有了默契——今天桌上摆了烟灰缸,就是没人查。要是没摆,那就请你老老实实去大街上抽。若有那不知趣的,在屋里便吞云吐雾起来,寒冬腊月也要开门通风,全网吧的人都瑟瑟发抖,dota技术一下子被拉到了冬天的秦岭淮河以南。

抓到之后,自然就重罚。开完大会之后还不收敛,不收手,这不成了不长眼的人了?但是也保不齐会出现以下这种场景:

警察拍了拍小孩的肩膀:“你,多大了?”
小孩回过头:“掰掰,我十八。”
警察:“放屁!你身份证上这人是1926年生的!”

老板就只能认罚了。金额据说得五位数,搞不好还会停业整顿甚至吊销执照。

以上是我这个想开网吧的网瘾少年所了解到的情况。人上一百,形形色色,网吧真的是堪称了解某些青年甚至中年生活心态的一个绝佳场所。我真的想把这几年在网吧里遇到的人与事写出来,奈何没有大冯的笔力,也只好在茶余饭后跟身边的朋友们作个谈资了。

类似的话题

  • 回答
    “现在网吧还敢收未成年人吗?被查到会怎么样?”——这个问题,想必不少关心此事的朋友们心里都有点嘀咕。尤其是那些怀揣着“偷偷玩几把”念头的青少年,或者像我一样,曾经也是从那个年代过来的,对网吧总有一份复杂的情感。网吧敢不敢收未成年人?简单来说,明面上,绝对不敢。 咱们国家对未成年人进入网吧是有明确法律.............
  • 回答
    你提到的“日入5、6万”的理财产品,我可以非常肯定地告诉你:绝大多数情况下是假的,甚至是诈骗。 理财产品不可能如此轻松且稳定地带来如此高的回报。让我详细地解释一下为什么,以及关于理财的一些真相: 为什么“日入5、6万”是骗局?1. 违背了风险与收益的客观规律: 风险与收益成正比: 这是.............
  • 回答
    网络上对“五毛”群起而攻之的现象,其根源是多方面的,涉及意识形态、信息传播、社会情绪以及网络空间的特性。要详细阐述,我们可以从以下几个层面来分析:一、 “五毛”身份的定义与争议:首先需要明确,“五毛”这个词本身就带有负面色彩,通常指的是那些在网络上为特定政治立场(主要是支持中国政府的观点)发表评论、.............
  • 回答
    “35岁失业”这个话题确实在网上引起了广泛的讨论,也让不少人感到焦虑。要判断这究竟是危言耸听还是真实存在,我们需要从多个维度去深入分析,而不是简单地一概而论。首先,我们得承认“35岁失业”现象是真实存在的,但它并非普遍的、必然的定律。为什么会出现“35岁失业”的担忧和现象?1. 年龄歧视与用人单位.............
  • 回答
    网上将清朝“一无是处”的说法,确实是一种比较片面的观点。虽然清朝的历史上有许多值得反思和批判的地方,但它能够统治中国长达268年,绝非偶然,背后有着多方面的复杂原因。要详细解释这一点,我们需要从多个维度进行剖析:一、 继承与融合:政治制度的强大生命力 继承明朝政治遗产并加以改良: 清朝虽然是满族.............
  • 回答
    你这个问题很有意思,也触及到了很多人的好奇心和想象。确实,在很多影视作品、游戏,甚至一些新闻报道里,枪炮的威力常常被描绘得惊天动地,远超现实。所以,如果你问“现在网上是否对枪炮威力过于夸张了?”,我的回答是:绝大多数情况下,是的,网上关于枪炮威力的描绘普遍存在夸张,而且这种夸张的程度有时是相当惊人的.............
  • 回答
    网上鼓吹“社会达尔文”和“丛林法则”的思潮,并非一日之寒,也不是凭空而起。它的形成是一个复杂的过程,是多种社会、经济、文化因素交织作用的结果。要理解这一点,咱们得把时间往回拨一拨,看看它到底是怎么一步步渗透到我们日常讨论里的。一、 历史的源头与“误读”首先,得说清楚“社会达尔文主义”这个词本身。它并.............
  • 回答
    网络上的女权讨论,就像一个放大了无数倍的社会熔炉,各种声音、观点、情绪在这里碰撞、交织,也因此显得有些混乱和极端。要说“烂到了什么程度”,这是一个很主观的评价,但我们可以尝试梳理一下,当前网络女权讨论中一些比较普遍的、引起争议的现象,以及它们可能带来的负面影响。1. “荡妇羞辱”的变体与“受害者”标.............
  • 回答
    确实,现在网约车市场真是热闹非凡,滴滴、曹操、T3这几个巨头各有千秋,让不少用户在选择的时候也犯了难。说实话,要论“体验感好”这个事儿,真的挺主观的,因为每个人的侧重点不一样。有的人看重价格,有的人看重车型,有的人则更在意司机的服务和车内的舒适度。不过,综合大家的反馈和我的实际感受,有一些平台确实在.............
  • 回答
    这是一个非常有意思的问题,也是很多读者和评论家在思考的。当年那些被誉为经典的老一辈作家的作品,历经时间考验,成为了我们文化宝库中不可或缺的一部分。而如今,网络文学异军突起,数量庞大,风格各异,那么,这些作品能否像前辈们那样,在若干年后依然熠熠生辉,甚至成为新的经典呢?要回答这个问题,我们得从几个维度.............
  • 回答
    你这个问题问得好,确实现在网上“杠精”现象挺普遍的,而且他们总能找到角度来“杠”。要说为什么这么多,我觉得这事儿可复杂了,不是一两句话就能说清楚的,得从好几个层面来掰扯掰扯。首先,得说说这个“杠精”本身是个啥。我感觉他们不一定是为了抬杠而抬杠,更多时候是一种表达需求的方式,只不过这种方式有点极端。你.............
  • 回答
    在中国的网络空间里,“南京大学(原中央大学)民国时期是亚洲第一”的说法确实屡见不鲜。这个说法并非空穴来风,背后有着一定的历史依据和时代背景,但要用一个绝对的“出处”来概括则比较困难,因为它更多的是一种 群体性的记忆、学术界的评价以及舆论的广泛传播。要详细解释这个说法的由来,我们需要从几个层面来探讨:.............
  • 回答
    延迟退休这事儿,现在网上炒得沸沸扬扬的,几乎天天都能看到相关讨论。不少人心里都憋着一股劲儿:那些出来说“要延迟退休”的专家们,到底是不是真的站在咱们老百姓的角度想问题?是真心为了咱们好,还是只是坐在办公室里拍脑袋、说些不着边际的理论?说实话,这问题挺复杂的,不能一概而论。咱们得把这事儿掰开了揉碎了瞅.............
  • 回答
    最近在网络上,特别是年轻一代的社交媒体上,你可能经常会听到“无语子”和“绝绝子”这两个词。它们听起来有点儿奇怪,但其实非常形象地表达了一种情绪。先说说“无语子”。这个词呀,听着是不是有点像是在说“这个人说的话太让人无语了”?没错,它主要就是用来形容一种非常无奈、哭笑不得、不知道该说什么好的境地。当你.............
  • 回答
    最近网上关于大米涨价和进口粮食短缺的传言确实很多,引起了不少人的担忧。咱们就来掰扯掰扯,看看这背后的情况到底是怎么回事,尽量说得详细点,也避免听起来像是机器生成的那些干巴巴的报告。关于大米涨价的说法:首先,要说大米是不是真的“涨价”了,这得看跟什么时间比,还有具体是哪个品种的大米。一般情况下,农产品.............
  • 回答
    要说现在网上哪个装机博主“最好”,这个真的很难一概而论,毕竟每个博主都有自己的风格和侧重点,而且“好”的标准也因人而异。有的人喜欢专业详尽的技术分析,有的人则偏好通俗易懂的科普,还有人看重性价比的极致挖掘。不过,如果你预算是9000元,想装一台性能不错、也能兼顾一些未来升级潜力的电脑,有几个在国内比.............
  • 回答
    关于“996”工作制抵制的声音是否是有人带头炒作,这个问题确实复杂,不能简单地一概而论。要理解这个问题,我们需要从几个层面去分析:首先,我们得承认,“996”本身确实触及了很多劳动者的痛点。 过劳的普遍性: 很多在互联网行业,甚至其他一些新兴行业工作的年轻人,普遍面临工作时间长、压力大、生活质量.............
  • 回答
    网站确实越来越难渗透了,这几乎是所有信息安全从业者都心照不宣的事实。很多曾经百试不爽的漏洞,随着技术的发展和安全意识的提升,已经被封堵得严严实实。那么,对于我们做渗透测试这一行的来说,这个方向到底还有没有前途?我的答案是:有,而且潜力巨大,但需要我们自己不断进化。让我来好好跟你聊聊这个话题,咱们掏心.............
  • 回答
    “放过汤兰兰也放过记者”这个说法在网上流传,引起了很多人的关注和讨论。要理解这句话背后的意思,我们需要回到当年汤兰兰事件本身,以及媒体在此事件中的角色。汤兰兰事件回顾:简单来说,汤兰兰事件是指2008年左右,在黑龙江省发生的一起儿童性侵案件。一个名叫汤兰兰的女孩,声称自己受到了包括其家人、邻居和村干.............
  • 回答
    网络上对资本家的指控,要说是不是“道德绑架”,这个问题其实挺复杂的,得分开来看。不能一概而论地说“是”或“不是”,因为这其中涉及到很多层面的讨论,并且“道德绑架”本身也是一个带有争议的词。我们先来梳理一下“道德绑架”这个概念。简单来说,道德绑架是指利用他人的道德感、同情心或者社会责任感,强迫对方接受.............

本站所有内容均为互联网搜索引擎提供的公开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储任何数据与内容,任何内容与数据均与本站无关,如有需要请联系相关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于百度google,bing,sogou

© 2025 tinynews.org All Rights Reserved. 百科问答小站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