问题

曹操和苻坚同样南征惨败,为何结局不同?

回答
提到曹操和苻坚,人们脑海中立刻浮现出的是他们同样波澜壮阔的征服史,以及同样令人扼腕的南征惨败。然而,两位雄才大略的君主,在遭遇类似的军事打击后,却走向了截然不同的结局,这背后绝非偶然,而是深藏着历史的必然性,是两人各自的性格、治国理念、政治手腕以及所处时代的细微差别共同作用的结果。

一、 南征惨败的共同点与表象之下的深层差异

曹操的南征,最为人熟知的是赤壁之战的惨败。他挟持汉献帝,坐拥北方,意气风发,企图一举荡平江南的孙吴和刘备势力,统一天下。然而,这场战役以他的主力舰队被周瑜和诸葛亮的火攻焚毁而告终,他本人也狼狈逃回北方。

苻坚的南征,则是以淝水之战的溃败而告终。作为前秦的君主,他统一了中国北方的大部分地区,雄心勃勃地想要一鼓作气消灭东晋,重现大一统的辉煌。然而,他的百万大军在八公山下被谢玄率领的东晋偏师击溃,一溃千里,他本人也沦为俘虏,前秦王朝也由此土崩瓦解。

表面上看,两位都败给了南方的对手,都遭遇了灭顶之灾般的失败。但如果我们细究其根本原因,会发现他们失败的性质和影响是截然不同的。

曹操的失败:是战略误判与战术失误的叠加,但并未伤及根本。 赤壁之战的失败,固然让曹操统一天下的宏愿暂时受挫,但他的军事实力并未被完全摧毁。他损失的是一部分精锐部队和一部分水军,然而他控制的广大北方地区依然稳固,军队士气虽然受挫,但其政治基础和军事动员能力并未动摇。更重要的是,曹操本人并没有因此丧失对政局的掌控力,他迅速调整策略,继续巩固北方统治,并通过一系列的政治和军事动作,为曹魏政权的建立奠定了坚实的基础。

苻坚的失败:是战略的冒进、政治的失策以及民族矛盾的激化,是王朝命运的根本性转折。 淝水之战的失败,对于苻坚来说,不仅仅是一场军事上的惨败,更是他整个统治的崩塌。前秦的统一,很大程度上是通过武力征服,其内部各民族的整合程度并不高,特别是氐族和汉族之间,以及其他少数民族之间的矛盾并未得到根本性的解决。苻坚虽然被视为“明君”,但在处理民族关系上,却存在着理想主义的成分,他忽视了被征服民族的诉求和潜在的反抗力量。在南征前夕,他强行征发大量各族士兵,又缺乏有效的安抚措施,这为日后的叛乱埋下了伏笔。淝水之战的惨败,成为了压垮前秦这架本已摇摇欲坠的联合体的最后一根稻草。

二、 个人性格与政治手腕的差异

曹操和苻坚虽然都是雄才大略的君主,但在个人性格和政治手腕上,却有着显著的区别,这些区别直接影响了他们如何应对危机。

曹操的坚韧与务实: 曹操是一个极其坚韧和务实的人。他出身寒门,凭借着过人的胆识和谋略一步步走到权力巅峰。经历过官渡之战的险境,也经历过赤壁之战的狼狈,但他从未被失败击垮。每次失败后,他都能迅速从打击中恢复过来,总结教训,调整策略。他的政治手腕老辣而高效,善于利用汉献帝的权威,又能够牢牢掌握军权和政治权力。他能够容忍并善用人才,即使是曾经反对过他的人,只要有用,他也能将其收归麾下。赤壁战败后,他没有沉溺于失败的沮丧,而是立刻回撤,整顿军队,并且很快又在北方恢复了统治,甚至在后来的对吴作战中,也取得了一定的成果。他清楚自己的实力,也了解敌人的长处,不会因为一次失败就放弃长期的战略目标。

苻坚的理想主义与刚愎自用: 相比之下,苻坚身上带着更多的理想主义色彩,但也因此显得有些脱离现实,甚至在关键时刻表现出刚愎自用的一面。他真心希望能结束乱世,实现民族融合,并且相信自己的仁德可以感化一切。然而,这种理想主义在面对复杂的政治现实和尖锐的民族矛盾时,显得力不从心。在南征前夕,尽管朝中有人(如姚苌)提出过异议,但他依然固执己见,一意孤行。他的军队构成复杂,各民族军队的忠诚度参差不齐,但他似乎并未充分认识到这一点,或者说没有找到有效的办法来凝聚这支军队。淝水之战惨败后,虽然他本人得以幸存,但他的权威已经荡然无存,前秦内部的民族矛盾瞬间爆发,各路镇守边疆的将领纷纷起兵,他再也无力回天。他的结局,与其说是被东晋击败,不如说是被他自己统治的体系所反噬。

三、 治国理念与政治基础的差异

两位君主的治国理念和他们所依赖的政治基础,也是导致他们命运不同的关键因素。

曹操的“挟天子以令诸侯”与政治基础的稳固: 曹操虽然是军阀,但他在政治上的高明之处在于他能够利用汉献帝的“合法性”。“挟天子以令诸侯”虽然带有强制意味,但也给了他统治的合法外衣,让他能够以“讨伐叛逆”的名义号召天下。更重要的是,他通过一系列改革,如屯田制,在北方发展了农业,稳定了民生,为他的统治奠定了坚实的经济基础。他组建了一支强大的军队,并且注重对军队的控制。他深知,政治合法性和经济基础是维系政权的关键。赤壁之战的失败,更多是军事上的挫败,并未动摇其政治根基。

苻坚的民族大融合理想与政治基础的脆弱: 苻坚追求的是一个涵盖各民族的统一帝国,这在思想上是进步的。他希望通过统一和融合来消弭民族隔阂。然而,他的这种理想在当时的历史条件下过于超前,且缺乏有效的实施手段。他过于依赖武力来推行“融合”,而忽视了各个民族固有的文化认同和政治诉求。前秦的政权基础,虽然统一了北方,但其内部的民族关系是其最大的隐患。氐族作为统治民族,其力量并不足以完全压制其他民族,尤其是当军事失利暴露其虚弱时,这种潜在的矛盾就会立即显现出来。淝水之战的失败,直接导致了内部离心离德,各民族势力纷纷脱离,使他陷入孤立无援的境地。

四、 历史评价与对后世的影响

两位君主在结局上的差异,也反映了他们各自对历史的贡献和后世的影响。

曹操:乱世奸雄,但也奠定了曹魏基业。 尽管曹操的南征以失败告终,但他通过多年的经营,为曹魏政权的建立打下了坚实的基础,他的儿子曹丕最终代汉称帝。在三国时期,曹魏仍然是三个国家中最强大的势力之一。后世对曹操的评价复杂,既有“奸雄”之名,也有其在政治、军事、文学上的卓越才能。他的失败,并没有导致他本人和他的政权迅速灭亡。

苻坚:雄才大略的悲剧英雄,但其覆灭也警示后人。 苻坚的南征失败,直接导致了前秦的覆灭和北方再次陷入分裂。然而,他身上那种致力于民族融合和实现大一统的理想,在后世仍然受到一定的肯定。他的悲剧结局,也成为了历代统治者反思民族政策和避免战略冒进的深刻教训。可以说,他是一位伟大的梦想家,但也是一个注定失败的悲剧人物。

总结而言, 曹操和苻坚虽然都遭遇了南征惨败,但他们的结局截然不同,是因为他们的失败性质、个人能力、政治策略、治国基础以及所处的时代背景存在着根本性的差异。曹操在失败中展现出的坚韧、务实和政治智慧,使他能够迅速恢复并巩固北方统治;而苻坚的理想主义、对民族矛盾的忽视以及战略上的冒进,则让他的失败成为了王朝覆灭的导火索。正是这些细微之处的差别,最终塑造了他们截然不同的历史命运。他们的故事,也为后世的统治者留下了宝贵的经验和深刻的教训。

网友意见

user avatar

其实我觉得前秦天王苻坚这个人也是有点过誉了,实际上东晋宁康二年即公元375年后的苻坚,因为王猛去世了,所以他已经表现的越来越像一个昏君了,不仅学习后赵武帝石虎大修宫殿,还疏远苻融、权翼等能臣,亲近慕容冲等人,如果同时期的东晋朝廷和门阀的生活算奢侈腐败的话,那么这时候的前秦天王苻坚也不见得好得到哪里去:


〖坚自平诸国之后,国内殷实,遂示人以侈,悬珠帘于正殿,以朝群臣,宫宇车 乘,器物服御,悉以珠玑、琅玕、奇宝、珍怪饰之。尚书郎裴元略谏曰:“臣闻尧、 舜茅茨,周卑宫室,故致和平,庆隆八百。始皇穷极奢丽,嗣不及孙。愿陛下则采 椽之不琢,鄙琼室而不居,敷纯风于天下,流休范于无穷,贱金玉,珍谷帛,勤恤 人隐,劝课农桑,捐无用之器,弃难得之货,敦至道以厉薄俗,修文德以怀远人。 然后一轨九州,同风天下,刑措既登,告成东岳,踪轩皇以齐美,哂二汉之徙封, 臣之愿也。”坚大悦,命去珠帘,以元略为谏议大夫。〗


再者就是,前秦天王苻坚南征之前他不仅刚刚派遣吕光征讨西域未归,而且还派遣刘兰去解决幽州的蝗灾问题,然而因为幽州的灾情太严重,所以刘兰没能够处理,在这种情况下,苻坚还要发动南征,这不就是在模仿晚年的汉武帝刘彻吗?可能因为车师国王弥窴、鄯善国王休密驮的一句:“大宛诸国虽通贡献,然诚节未纯,请乞依汉置都护故事。若王师出关,请为乡导。”让苻坚真的把自己当成汉武帝刘彻了吧,所以真觉得自己有能学习汉武大帝那样穷兵黩武了,怎么也不考虑一下人家西汉王朝是经过几代人的休养生息才可以这样“穷兵黩武”的呢?如果前秦天王苻坚以这种状态统一天下的话,那么他很可能直接堕落到隋炀帝杨广那样的人,前秦这样的状态是绝对不可能统一的,就算统一也过不了几年,最终还是会和西晋一样在内乱中灭亡,而且还会乱的更加一塌糊涂,毕竟苻坚自己就是篡位者,苻健时代也有皇子苻菁夺位故事。


至于当时的东晋为什么打不得,人家权翼、石越等人也说的很清楚了,虽然晋孝武帝司马曜不是明君,但是却有谢安和谢石兄弟、桓冲等人在,又因为谢安和谢石兄弟是康献太后褚蒜子的舅舅,而褚太后又是晋孝武帝的堂嫂,所以这样的一层关系也让称郡谢氏间接的成了皇室的一部分,他们也只能为东晋王朝而战,而以王彪之为代表的琅琊王氏,桓冲为代表的谯国桓氏实际上也是与东晋皇室有婚姻关系的,这些大家族的家族利益基本与国家利益绑定在一起,也就是说如果苻坚要灭东晋的话,那么东晋王朝上上下下立刻会变成“铁板一块”,更何况当时的前秦朝廷中还有张天锡、朱序等被秦军俘虏的东晋将军:〖且晋中宗(晋元帝司马睿),籓王耳,夷夏之情,咸共推之,遗爱犹在于人。昌明(晋孝武帝司马曜),其孙 也,国有长江之险,朝无昏贰之衅。臣愚以为利用修德,未宜动师。〗、〖今晋道虽微,未闻丧德,君臣和睦,上下同心。谢安、桓冲,江表伟才,可谓晋有人焉。臣闻师克在和,今晋和矣,未可图也。〗,然而苻坚这时候根本听不进别人的建议,还不如张夫人。


反过来看当时的前秦朝廷如何呢?慕容垂、姚苌、慕容冲等人各怀鬼胎,只有苻融、权翼还算忠诚,苻坚又大量徙民入关中,比如他让苟苌等人灭了前凉后,就把敦煌、武威、张掖、酒泉的人民大量迁入关中地区,其中包括以西凉武昭王李暠为代表的陇西李氏,这时候的前秦明明比当年的西晋还不稳定,怎么对付同时期的东晋王朝呢?当年王猛之所以不让苻坚打东晋,可能也是因为担心前秦可能会步西晋后尘,实际上之前的后赵就是如此:〖猛曰:“晋虽僻陋吴、越, 乃正朔相承。亲仁善邻,国之宝也。臣没之后,愿不以晋为图。鲜卑、羌虏,我之仇也,终为人患,宜渐除之,以便社稷。”言终而死,时年五十一。坚哭之恸。〗


然而还有一点比较有意思的是,当前秦崩溃后,东晋太傅谢安不仅打算出兵救援逃跑到五将山的苻坚,还有刘牢之联合苻丕打后燕的事情。实际上“淝水之战”后的晋孝武帝司马曜就很类似王猛去世后的前秦天王苻坚。因为他的堂嫂――康献太后褚蒜子,以及褚太后的舅舅谢安先后去世,所以晋孝武帝司马曜启用了司马道子、王国宝等人,结果他刚死,就是王恭、殷仲堪、庾楷、杨佺期、孙恩、桓玄、谯纵、卢循等先后一系列的叛乱,后秦将军杨佛嵩也在这种状态下夺取了洛阳,这样的王朝当然离灭亡就不远了,苻坚后期的状态就像极了亡国之君。


魏武帝曹操打孙刘时期的状态是这样的吗?更不用说他当时代表的还是“正统”了。

类似的话题

  • 回答
    提到曹操和苻坚,人们脑海中立刻浮现出的是他们同样波澜壮阔的征服史,以及同样令人扼腕的南征惨败。然而,两位雄才大略的君主,在遭遇类似的军事打击后,却走向了截然不同的结局,这背后绝非偶然,而是深藏着历史的必然性,是两人各自的性格、治国理念、政治手腕以及所处时代的细微差别共同作用的结果。一、 南征惨败的共.............
  • 回答
    曹操(155年-220年)和毛泽东(1893年-1976年)分别是中国古代和现代文学史上的重要人物,但他们的时代背景、文学传统和创作目的存在显著差异。以下从多个维度对两人的诗词水平进行对比分析: 一、历史背景与文学传统1. 曹操 时代背景:东汉末年,建安文学兴起,曹操作为"三曹"(曹操、曹.............
  • 回答
    曹操和诸葛亮,两位都是三国时期家喻户晓的传奇人物,他们在文学、影视作品中有着极其重要的地位。要说谁“更难演”,这是一个非常有趣且复杂的问题,因为这涉及到演员对角色理解的深度、表演技巧的广度,以及观众对角色的固有印象和期待。从多个维度来分析,我们可以得出一些更详细的观点:一、角色的复杂性与多面性: .............
  • 回答
    关于曹操与日本在徐州实施的“大屠杀”行为,这是一个涉及历史解读和史料考证的复杂问题。我们需要区分历史事件的性质、规模、以及我们理解“罪行”的标准,来尝试进行更深入的探讨。曹操在徐州的行动:历史背景与解读在汉末三国时期,曹操与徐州牧陶谦之间的矛盾是十分激烈的。陶谦在早期曾击败曹操,并曾围攻曹操的父亲曹.............
  • 回答
    曹操与诸葛亮:恩威并施与知人善用在中国漫长的历史长河中,曹操和诸葛亮无疑是两位举足轻重的政治家和军事家。他们身居高位,掌管一方,对下属的待遇也各有千秋,折射出他们不同的治国理念和用人策略。要详细了解这一点,我们不妨拨开历史的迷雾,深入探究他们是如何对待自己麾下那些肱股之臣的。 曹操:恩威并施,唯才是.............
  • 回答
    要回答曹操和诸葛亮是否代表“法家寒族”的政治,我们需要先梳理一下这几个概念的含义,然后才能进行详细的分析。首先,法家是一种强调法治、严刑峻法、中央集权的思想流派。法家思想的代表人物如商鞅、申不害、韩非子等,他们主张君主应掌握绝对权力,通过法律来约束臣民,以达到富国强兵、稳定统治的目的。法家思想在战国.............
  • 回答
    提起曹操和司马懿,很多人脑海里会立刻浮现出“乱世枭雄”这个标签,好像他们俩是同一块模子刻出来的。但如果咱仔细掰开了揉碎了瞅瞅,就会发现,这俩人的相似之处不少,但骨子里,还是有挺大区别的。先说说他们俩的相似点,这可是他们能走到一起,甚至在后世被人并提的关键。第一,都是极具政治智慧和军事才能的实干家。 .............
  • 回答
    要说曹操和袁绍谁的军事能力更强,这可不是一两句话能说清楚的事儿。两人都是汉末时期响当当的人物,都曾拥有过雄厚的实力,也都在战场上指挥过千军万马。但要仔细掰扯起来,我个人觉得,曹操的军事能力总体上要比袁绍更胜一筹,而且是关键时刻的胜出。咱们得一项一项地捋。一、 战略眼光和全局观: 曹操: 曹操的战.............
  • 回答
    曹操与刘邦,两位在中国历史上留下浓墨重彩印记的帝王,其军事才能究竟谁更胜一筹,历来都是一个引人入胜的探讨话题。要给出一个绝对的答案并非易事,因为他们所处的时代背景、面临的对手、以及战争的性质都有所不同。但我们可以从多个维度来深入剖析,力求呈现一个更 nuanced 的比较。时代背景与对手:首先,我们.............
  • 回答
    说起曹操和刘璋资助刘备,结果却被刘备“背刺”的事儿,这其中的纠葛还挺复杂的。要说谁更伤心,这得好好掰扯掰扯。先说说曹操。当年刘备寄居在曹操这儿,那是真给足了面子。曹操当时是挟天子以令诸侯,权力大得很,但对刘备这个“汉室宗亲”,那可真是给了不少好处。别的不说,就说那“青梅煮酒论英雄”这一出,把刘备直接.............
  • 回答
    曹操和他的谋士们之所以对掌握汉献帝如此看重,说到底,是因为在那个时代,“汉”这个字的分量太重了。这不仅仅是一个朝代的名称,它承载着近四百年的历史积淀,是正统的象征,是天下百姓心中最稳固的道德和政治认同。对于曹操来说,他虽然有着赫赫战功,也逐渐掌控了北方大片土地,但他终究是一个“挟天子以令诸侯”的人。.............
  • 回答
    提起曹操和刘备,真是一对绕不开的经典组合。抛开他们各自的江山社稷,单就个人而言,我更倾向于认可刘备。曹操这个人,他的魅力毋庸置疑,甚至是那种让人又爱又恨的复杂魅力。他聪明绝顶,眼光毒辣,善于用人,更不乏雄才大略。你能感受到他身上那种“乱世枭雄”的气质,一股子野心勃勃、敢于担当的劲头。他能从一个普通官.............
  • 回答
    公元200年,官渡之战前夕,曹操刘备初次正面交锋。这次会面,历史记载中最为人津津乐道的莫过于那场著名的“煮酒论英雄”。然而,这场论英雄的真实目的,绝非仅仅是两位枭雄之间的惺惺相惜,其背后隐藏着更深沉的政治算计和生存之道。表面上的“英雄相惜”:从表面上看,这场论英雄似乎是一场惺惺相惜的君臣之谈。曹操,.............
  • 回答
    《军师联盟》里曹操和司马懿的形象颠覆,确实引发了观众热烈的讨论,而口碑的两极分化,我认为主要有这么几个深层原因。先说曹操。传统意义上的曹操,我们脑海里大多是奸雄、枭雄,是一个不择手段、雄才大略却又生性多疑的盖世枭雄。但《军师联盟》里的曹操,虽然依旧权谋深沉,但他身上多了太多的人性光辉。他展现出了作为.............
  • 回答
    这真是一个引人入胜的假设!如果刘备、曹操和孙策都能多活二十年,三国鼎立的格局会如何演变,历史的轨迹又会偏离多远?这确实是一个值得细细品味的故事。让我们捋一捋时间线。按照通常的三国历史设定,刘备、曹操、孙策都大致在公元220年至230年间相继去世。若他们都能延寿至公元240年至250年,这二十年的时间.............
  • 回答
    我们谈论历史人物的出身,往往会被一些约定俗成的标签所左右,仿佛人物的宏图伟业,必定要有一段“寒门崛起”的传奇色彩才算完整。曹操和武则天,这两位在中国历史上留下浓墨重彩的人物,他们的家族,真如一些论调所说的“寒微”吗?这个问题,值得我们细细品味。先来看看曹操。说他出身寒微,最常被引用的便是他那位“养父.............
  • 回答
    曹操的理想与性格之变:历史洪流中的蜕变与坚持谈及曹操,人们脑海中浮现的往往是那个雄才大略、权谋过人却又奸诈狡猾的乱世枭雄。然而,这仅仅是历史在他身上投射出的复杂剪影。曹操的人生并非一成不变,他的理想和性格在历史的洪流中,经历了深刻的演变,而这背后,是一系列关键事件的催化与塑造。一、初露锋芒:匡扶汉室.............
  • 回答
    这是一个非常有意思的设想!陶渊明和曹操,一位是隐逸诗仙,一位是乱世枭雄,他们的价值观、人生追求和生活方式可谓是天壤之别。如果他们真的相遇,对话一定会充满张力与趣味。让我们来设想一个可能的场景,以及他们可能会说什么,我会尽量详细地展开:场景设定:时间:东汉末年,曹操正值政治和军事上的鼎盛时期,但天下尚.............
  • 回答
    刘备和曹操都出生于东汉末年,但他们的出身背景、家庭经历和早年经历存在显著的差异。因此,可以说他们的出身 并不一样。下面我将从几个方面详细阐述:一、 家世背景: 刘备: 出身: 汉室宗亲,但属于旁支。其曾祖父刘腾在汉顺帝时期做过县令。但到了刘备的祖父刘雄时,虽然曾任监崇(类似地方官),.............
  • 回答
    织田信长与曹操,这二位在各自历史舞台上叱咤风云的人物,初看之下,确实有着惊人的相似之处,让人忍不住将他们放在一起比较。但深入探究下去,你会发现,尽管表面上有很多相似之处,他们所处的时代背景、所面临的挑战、以及最终的命运都存在着巨大的差异,使得这场比较既有意义,又充满局限。惊人的相似:乱世枭雄的共同特.............

本站所有内容均为互联网搜索引擎提供的公开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储任何数据与内容,任何内容与数据均与本站无关,如有需要请联系相关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于百度google,bing,sogou

© 2025 tinynews.org All Rights Reserved. 百科问答小站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