问题

为什么通货紧缩会让抵押贷款利率上升?

回答
许多人有一个直观的认知:物价下降(通货紧缩)时,钱更值钱了,按理说借钱的成本应该降低,也就是抵押贷款利率应该下降才对。但实际上,情况往往是相反的,通货紧缩时期,抵押贷款利率往往会不升反降。

那么,为什么会有这种看似违背常理的现象呢?这背后涉及几个关键的经济机制,我们需要一层层地剥开来看。

1. 央行的货币政策反应:

当一个经济体陷入通货紧缩时,这通常意味着需求严重不足,企业生产意愿低迷,消费能力受限,经济增长乏力。在这种情况下,央行的首要任务是刺激经济、提振需求,从而避免经济陷入长期的衰退。

央行最常用的工具就是降低利率。通过降低基准利率(例如美联储的联邦基金利率),央行希望鼓励银行降低贷款利率,让企业和个人更容易获得资金,从而刺激投资和消费。

具体机制: 央行降低政策利率,商业银行从央行借款的成本就降低了。银行可以将这部分成本的节约传导给客户,所以抵押贷款的利率也会随之下降。
通缩与降息的联系: 通货紧缩本身就是经济衰退的信号,而央行在面对衰退时,最有效的武器就是降息。所以,通缩时期,我们看到的是央行通过降息来对抗通缩,这直接导致了抵押贷款利率的下降。

2. 风险溢价的考量:

通货紧缩时期,经济前景不明朗,风险在上升。在这种环境下,投资者在借出资金时,会要求更高的风险补偿,也就是风险溢价。然而,抵押贷款的市场逻辑在这里会有点复杂,因为抵押贷款的“风险”体现在几个方面:

违约风险: 通货紧缩往往伴随着失业率上升,人们收入减少,偿还贷款的能力下降。这意味着银行面临更高的抵押贷款违约风险。理论上,风险越高,利率应该越高。
实际利率的上升: 这是理解通缩与抵押贷款利率关系的关键点。抵押贷款利率通常是名义利率。名义利率 = 实际利率 + 通货膨胀率。
在正常时期, 如果通货膨胀率为2%,名义利率可能是5%,那么实际利率就是3%。
在通货紧缩时期, 如果物价在下降,通货膨胀率是负的(例如1%)。如果央行强力降息,名义抵押贷款利率降到了3%。那么,实际利率就变成了 3% (1%) = 4%。
看到了吗? 即使名义抵押贷款利率(我们直接看到的那个数字)下降了,但由于物价在下跌,借款人实际承担的利息负担(实际利率)反而增加了。

为什么银行会愿意提供较低的名义利率?
这涉及到银行的收益预期和对风险的权衡。虽然名义利率下降了,但银行知道,随着物价的下跌,他们未来收回的本金和利息的购买力会更强。简单来说,借款人每还一笔钱,这笔钱能买到的东西比当初借钱时要多。

银行的视角: 银行发放贷款,期望获得一定的真实购买力回报。如果通缩预期很高,而名义利率又被央行强行压低,银行可能觉得实际回报不足以覆盖风险和成本。
抵押品价值的下降: 通货紧缩往往伴随着资产价格(包括房地产)的下跌。这意味着,如果借款人违约,银行在拍卖抵押房产时,可能收不回贷款本金。这种抵押品价值下降的风险,理论上会推高抵押贷款利率,因为银行需要更高的回报来补偿这种潜在的损失。

3. 市场预期与期限结构:

金融市场是基于未来的预期来定价的。

对未来利率的预期: 如果市场普遍预期央行会在未来继续降息以对抗持续的通货紧缩,那么长期贷款(包括长期抵押贷款)的利率可能会在当前就反映出这种低利率环境。
避险需求: 在经济不确定时期,投资者往往会寻求更安全的资产。国债等政府债券通常被视为避险资产。如果大量资金涌入国债市场,会压低国债收益率。而抵押贷款的利率通常会参考国债收益率加上一定的利差(spread)。国债收益率的下降,也会向下传导到抵押贷款利率。

重新审视“为什么通货紧缩会让抵押贷款利率上升”的说法:

实际上,严格意义上讲,通货紧缩本身并不会直接“推高”名义抵押贷款利率。 相反,在大多数通缩时期,央行为了刺激经济,会大幅降低基准利率,从而导致名义抵押贷款利率下降。

然而,我们说通货紧缩会“推高”抵押贷款利率,更多的是从“实际利率”的角度或者说是“借款人的实际负担”角度来看。

实际利率的上升: 这是最核心的一点。即便名义利率下降,但由于物价也在下降,借款人实际承担的利息成本(按购买力衡量)反而增加了。
银行的风险补偿: 尽管名义利率下降,但银行可能因为更高的违约风险、抵押品价值缩水以及对未来不确定性的担忧,会要求一个更高的“风险溢价”,使得名义利率下降的幅度小于央行基准利率下降的幅度,或者在某些情况下,如果通缩压力巨大且央行降息幅度不足,市场利率(包括抵押贷款利率)可能出现相对“硬朗”甚至有小幅上升的迹象(但这种情况相对少见,多数时候央行降息是压倒性的)。

总结来说:

通货紧缩时期,我们通常看到的是:

1. 名义抵押贷款利率往往会下降: 这是央行刺激经济的结果。
2. 实际抵押贷款利率会上升: 这是因为物价在下降,借款人实际承担的利息购买力增加了。

所以,与其说通货紧缩“推高”了抵押贷款利率,不如说它显著提高了借款人偿还贷款的实际成本。银行虽然给出了更低的名义利率,但他们知道这笔钱在未来会比现在更能买到东西,而且他们也承担着更高的风险。

这种现象在经济学中被称为“实际利率的上升”或者“借款人实际负担的增加”。

网友意见

user avatar

钱,既然更有话事权,则作为交易对象,就需要更多的资源来对应啊。

这有疑义吗?( ͡ಠ ʖ̯ ͡ಠ)

类似的话题

  • 回答
    许多人有一个直观的认知:物价下降(通货紧缩)时,钱更值钱了,按理说借钱的成本应该降低,也就是抵押贷款利率应该下降才对。但实际上,情况往往是相反的,通货紧缩时期,抵押贷款利率往往会不升反降。那么,为什么会有这种看似违背常理的现象呢?这背后涉及几个关键的经济机制,我们需要一层层地剥开来看。1. 央行的货.............
  • 回答
    通货膨胀,简单来说,就是市场上的钱变多了,但商品和服务的总量没有同步增长,结果就是大家手里的钱越来越不值钱了。这事儿吧,说起来简单,但背后牵扯的因素可不少,而且往往是多种因素交织在一起,形成一个复杂的循环。咱们来掰扯掰扯,为啥这年头钱好像越来越不顶用了。1. “钱多”惹的祸:货币超发这是最直接也最容.............
  • 回答
    拜登政府提出的3万亿美元经济复苏计划,其规模之大,无疑在全球经济领域引起了广泛的讨论,其中一个最受关注的焦点就是它是否会引发全球性的通货膨胀。要深入理解这个问题,我们需要拆解计划的构成,分析其内在机制,并结合当前全球经济的宏观环境来审视。首先,让我们看看这个3万亿美元的计划究竟包含哪些内容。它并非单.............
  • 回答
    “明朝亡于通货紧缩”和“明朝末年白银短缺造成通货膨胀”这两种说法,初听之下似乎矛盾,实则都触及了明朝末年严峻的经济困境,但切入的角度和侧重点不同。理解这两者的关系,需要深入剖析明朝末年复杂的经济运行逻辑,特别是货币体系的变化和对外贸易的影响。首先,我们来梳理一下“明亡于通货紧缩”这一说法的逻辑。这种.............
  • 回答
    恶性通货膨胀,一个让经济体步履维艰的词汇,它不是一朝一夕形成的,而是多种负面因素层层叠加、螺旋式上升的恶果。当一个国家的物价上涨速度失控,以惊人的速度飙升,货币的购买力在短短几个月甚至几天内就贬值得所剩无几时,我们便进入了恶性通货膨胀的泥潭。那么,究竟是什么样的土壤才能孕育出如此可怕的经济怪物呢?这.............
  • 回答
    美国通货膨胀达到30年来最高水平,确实给拜登政府带来了巨大的挑战,并且很有可能成为其下一个“政治噩梦”。要理解这一点,我们需要深入剖析其原因以及对政治格局的影响。 通货膨胀飙升的根本原因:多重因素交织下的“完美风暴”美国通货膨胀飙升至30年来最高水平并非由单一原因造成,而是由一系列复杂且相互关联的因.............
  • 回答
    这真是一个引人入胜的设想,如果真能造出“验钞机都验不出的美元”,那绝对会是颠覆性的事件,对美国乃至全球经济都会产生深远的影响。我们来好好掰扯掰扯,看看会发生什么。核心问题:大量制造“假币”对货币价值的影响首先,要明白一个最基本的经济学原理:货币的价值来源于其稀缺性以及人们对其的信任。 当我们说的“验.............
  • 回答
    抗战结束后,国民政府之所以面临严重的通货膨胀,原因错综复杂,是多种因素相互叠加、恶性循环的结果。我们可以从以下几个主要方面来详细解读:一、战时积累的财政赤字与巨额军费开支的延续 战争消耗巨大: 八年抗战给中国带来了巨大的经济破坏和财政压力。国民政府为了支撑战争,不得不大量发行法币,以弥补巨额的军.............
  • 回答
    这个问题问得特别好,而且一针见血地触及了金融市场里一个非常核心且容易让人困惑的现象:通货膨胀时,货币贬值了,但利率反而上升了,这似乎是矛盾的。 咱们就来好好掰扯掰扯这其中的缘由。首先,咱们得明确几个基本概念: 利率(Interest Rate): 简单来说,就是借钱的成本,或者是存款的回报。你可.............
  • 回答
    “美国印钞票导致全球分担通货膨胀,收割世界财富”这个说法,是理解当前全球经济格局和美元霸权地位时一个非常重要且带有批判色彩的视角。要详细解释这个观点,我们需要从几个关键点入手:1. 美联储的货币政策与“印钞票” “印钞票”的实际含义: 在现代经济中,“印钞票”并非指真的印刷大量纸币。它主要指的是.............
  • 回答
    战争赔偿金的支付,对于战胜国来说,是否必然引发通货膨胀,这个问题其实并不像很多人想象的那么简单。我们得把账算细一点,看看这笔钱是怎么来的,又是怎么花的,才能明白其中的道理。首先,咱们得明确,赔偿金这东西,本质上是一种“转移支付”。也就是说,它不是凭空变出来的钱,而是从战败国手里,转移到战胜国手里。想.............
  • 回答
    房价的涨幅之所以不太可能长期跑赢“GDP增长率 + 通货膨胀率”,这背后有着经济学上的一些基本原理在支撑。虽然短期内,供需关系、政策导向、市场情绪等因素可以导致房价出现超常的上涨,但从长远来看,这种脱离经济基本面的增长是难以持续的。我们可以从几个关键维度来剖析这个问题:1. 房产的本质是资产,其价值.............
  • 回答
    这个问题触及到了宏观经济学中的一些核心概念,并且非常贴近我们当下所处的时代背景。很多人对美联储在疫情期间采取的激进措施(如无限量化宽松,以及一些人所说的“直升机撒钱”)感到困惑,为什么它们没有像教科书里描述的那样立刻引发恶性通货膨胀?这背后有几个关键的因素在起作用,我们不妨抽丝剥茧地来分析一下。首先.............
  • 回答
    国家不以销毁货币的方式来抑制通货膨胀,主要原因在于这样做弊大于利,且存在极大的操作难度和不可控性。虽然理论上减少流通中的货币总量可以缓解通胀压力,但实际操作中会带来一系列严重的问题。为了详细解释,我们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来分析:一、 销毁货币的可行性与操作难题: “销毁”的真实含义: 这里的“销毁.............
  • 回答
    这个问题触及了许多人关于金钱、生活期望、社会认知和心理的复杂交织。让我们从几个角度来详细剖析: 一、 为什么大部分人一辈子赚不到500万?首先,我们要理解“大部分人一辈子赚不到500万”这个论断的背后,是基于现实的经济状况和收入分配情况。1. 平均收入水平与薪资增长缓慢: 全球及国内普.............
  • 回答
    中国确实存在货币总量增加较快的情况,但“严重超发”这个说法可能需要更细致的界定。不过,即使货币供应量(M2)的增长速度超过了经济增长速度,中国却能相对平稳地控制住整体通胀,这背后确实有一些值得探讨的原因。这并非简单的“超发”或“不超发”问题,而是多种因素综合作用的结果。1. 庞大的国内市场和强劲的消.............
  • 回答
    中国的M2(广义货币供应量)之高,并且年增长率持续超过GDP增长率,但市场上并未出现普遍感知到的剧烈通货膨胀,这确实是一个值得深入探讨的现象。这背后涉及多重因素的交织与平衡,绝非简单的货币量与物价涨幅的线性关系所能解释。首先,我们需要理解M2的构成以及它如何影响经济。 M2不仅仅是流通中的现金,它还.............
  • 回答
    通货膨胀对大多数人来说都是一个挑战,它会削弱购买力,影响生活成本。然而,从不同的角度来看,确实有少数人群和某些群体可能在通货膨胀时期受益,或者能够通过特定策略从中获利。通货膨胀对哪些人有“好处”?这里的“好处”并不是绝对的积极意义,更多的是指相对而言的有利地位,或者能够利用通胀环境实现资产增值。1..............
  • 回答
    关于通货膨胀,拜登政府的经济顾问将其归咎于全球性因素,而非国内政策。这是一种常见的辩护策略,尤其是在经济面临挑战的时候。那么,美国通货膨胀的根源到底在哪里?这个问题确实非常复杂,牵扯到一系列相互交织的因素,想要说得透彻,得把几个关键点都捋清楚。首先,我们得承认,全球性的供应链中断确实是推高美国通胀的.............
  • 回答
    在通货膨胀时期,购买力会不断下降,也就是说,同样的钱能买到的东西越来越少。因此,能够抵抗住通货膨胀的资产或策略,核心在于它们自身的价值能够随着物价上涨而增长,或者至少保持稳定。下面我将从不同层面详细阐述什么东西能抵抗住通货膨胀:一、 实物资产 (Tangible Assets):实物资产是指具有实际.............

本站所有内容均为互联网搜索引擎提供的公开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储任何数据与内容,任何内容与数据均与本站无关,如有需要请联系相关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于百度google,bing,sogou

© 2025 tinynews.org All Rights Reserved. 百科问答小站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