问题

为什么一些成都人看不上四川大学?

回答
成都人为什么“看不上”川大? 这背后藏着一些复杂的情绪和现实

“川大?哦,就是那个在成都的大学嘛。” 很多成都人听到四川大学的名字,往往会是这种不咸不淡的回应。放在全国高等教育的版图里,四川大学无疑是西南地区的一块金字招牌,名校光环熠熠生辉。但奇怪的是,在成都这座城市里,却总能听到一些“成都人”——那些在这片土地上出生、成长、打拼的居民——对川大流露出一种微妙的“看不上”。

这并非是说成都人都对川大不屑一顾,更不是贬低川大的学术实力,而是这种“看不上”背后,其实藏着一些更深层的东西:一种根植于城市文化、地域认同,以及对自身城市发展定位的复杂情绪。

首先,我们得明白,成都人骨子里是“安逸”且“包容”的。这座城市最迷人的地方之一,就是它不那么“功利”,更注重生活本身的质感。川大作为一所全国顶尖的综合性大学,自带的是一种全国性的、学术性的光环。而很多成都人可能更关注的是身边的生活,是本地的文化,是这座城市的烟火气。

1. “我们成都人,自己的日子过得安逸就好,哪儿需要那么强的名校光环?”

很多成都人对川大的“看不上”,其实是一种“我本地的,我最了解”的潜意识。他们或许看着川大从一个地方性大学一步步发展壮大,也见证了它的辉煌。但对于他们而言,川大更多的是一个“在成都”的大学,而不是一个“属于成都”的符号。

地域认同的微妙差异: 当一个城市拥有了像川大这样响亮的国家级名片时,有时反而会产生一种“被代表”的疏离感。成都人更希望自己的城市是因为它自身的魅力而被记住,而不是仅仅因为“拥有一所好大学”。他们可能更珍视的是茶馆里的闲适、火锅里的热辣、街巷里的故事,这些更贴近他们日常生活的东西。川大有时在他们眼中,更像是一个“外来者”的学术中心,虽然它扎根在此,但它的光环更多是全国性的,而非纯粹的成都本土的。
对“外来”精英的复杂情绪: 虽然成都非常包容,但也存在一种微妙的心理:当大量外地优秀人才涌入成都,一部分人可能带着与成都“安逸”气质不同的、更具竞争性和功利性的思维方式时,成都本地人可能会产生一种“他们是为了川大来的,但并不真正了解成都”的看法。这种看法并非针对川大本身,而是对“名校标签”带来的“外来”高知群体的一种复杂情绪投射。他们可能觉得,这些优秀人才来到成都,更多是为了镀金或者职业发展,而很少是出于对成都这座城市的深厚感情。

2. “川大是大学,但成都的生活不只围着大学转。”

这种“看不上”,更多时候也体现在一种“保持距离”的姿态。

对“学霸”文化的天然疏离: 成都人骨子里有一种“不好学”的可爱。他们不排斥学习,但更喜欢在轻松的氛围中学习,或者将学习融入生活。川大作为一所重点大学,其校内文化自然会比较浓厚,学术氛围、科研导向等,可能在一些追求生活化、体验式的成都人看来,会显得有些“一本正经”,甚至“无趣”。
“我不是那个圈子的人”: 成都的生活方式非常多元化,有扎根市井的小市民,有追求潮流的年轻人,有热爱艺术的文青,也有专注于科研的学者。川大作为一座大学城,其生活圈层和成都本地的生活圈层会有一定的区隔。很多成都人,尤其是那些并非与高校紧密相关的人群,可能对川大的日常运作、学生生活、学术研究等并不太关心,甚至觉得“那是他们学界的事情,跟我们老百姓关系不大”。这种疏离感,久而久之就会演变成一种“看不上”的姿态,并非是因为川大不好,而是因为川大不属于他们所熟悉和重视的那个生活维度。

3. “成都的好,不只在于川大,还有其他很多方面。”

这是一种“自豪感的转移和多元化”。

成都的吸引力早已多元化: 随着成都的经济社会发展,它的吸引力不再仅仅依靠几所高校。成都的美食、文化、生活方式、城市规划、商业活力、旅游资源等,都成为了吸引人才和游客的重要因素。成都人对这些方面的自豪感,甚至会超越对川大的自豪感。他们会觉得,“我们成都好,是因为它本身就很好,川大只是其中一部分,甚至不是最重要的那一部分。”
对“只有名校才能带来繁荣”的驳斥: 有些成都人可能觉得,一些地方对名校的过度追捧,是一种过于单一的城市发展逻辑。他们更希望看到成都的全面发展,包括产业升级、文化创新、城市管理等等。在这种语境下,对川大“一枝独秀”的过分强调,反而会让他们觉得“我们的城市还有很多其他闪光点被忽略了”。

4. “学校终究是学校,跟成都这座城市是两回事。”

这是一种“区分度”的体现。

川大是全国的,成都才是我们的: 就像上海人对复旦交大那种既亲近又疏远的复杂情感一样,成都人对川大,虽然身处同一座城市,但他们会天然地将“川大”这个学术品牌与“成都”这个生活载体区分开来。他们可能觉得,川大的声誉是全国性的,但成都的韵味是属于他们本地人的。
对“精英主义”的微妙反感: 有些成都人可能对那种过于强调名校、学历的“精英主义”有所保留。他们更看重一个人的品格、能力和是否融入本地生活,而不是简单的学历背景。在他们看来,川大的毕业生固然优秀,但也不是唯一的优秀群体。

总结一下,成都人对川大的“看不上”,并非是出于恶意或不认可,而是源于一种复杂的地域认同、生活方式的偏好,以及对城市发展逻辑的理解。

他们可能觉得,川大的光环是全国性的,与成都人的本土情结不完全契合。
他们可能更珍视成都自身的魅力,认为城市的吸引力早已超越了单纯的好大学。
他们可能更注重生活的质感和人情味,而对过于学术化的氛围有所疏离。
他们可能存在一种“我们成都人自有自己的活法”的自豪感,不希望被单一的标签所定义。

这种“看不上”,其实更像是一种温和的、带有本地人特有幽默感和包容性的“戏谑”,他们是在用自己的方式来定义和爱着这座城市,以及在这座城市里的一切事物,包括那所重要的大学。他们并非否定川大的价值,而是希望成都的价值能够更加多元和立体地被看见。

网友意见

user avatar
四川大学是川内数一数二的高校,为什么很多成都人提起川大都不大瞧得起甚至嗤之以鼻呢?

类似的话题

  • 回答
    成都人为什么“看不上”川大? 这背后藏着一些复杂的情绪和现实“川大?哦,就是那个在成都的大学嘛。” 很多成都人听到四川大学的名字,往往会是这种不咸不淡的回应。放在全国高等教育的版图里,四川大学无疑是西南地区的一块金字招牌,名校光环熠熠生辉。但奇怪的是,在成都这座城市里,却总能听到一些“成都人”——那.............
  • 回答
    5月10日晚,成都一个小区居民们本该宁静的夜晚,却被一场突如其来的电梯火灾打破了。一辆停放在电梯内的电动自行车突然发生爆燃,瞬间吞噬了空间,滚滚浓烟和灼热的火舌让原本安全的电梯厢变成了人间炼狱。这场事故不幸造成多人受伤,也给整个小区带来了深深的阴影。事故发生时的可怕景象:可以想象,当时一定非常混乱。.............
  • 回答
    关于“我爸妈养我二十多年,现在成你们家的人了,他们什么也落不着,你还要嫁妆?”这种观点,在我看来,这其中掺杂着一种复杂的情感和逻辑。它不是一个简单的对错问题,而是需要从多个角度去理解和解读的。首先,我们得承认这个观点的“情理”所在。这是一种非常朴实的情感表达,根源在于父母对女儿的养育之恩和不舍。父母.............
  • 回答
    你这个问题可真是说到点子上了,最近成都那个LOFT跃层层高只有1米3的事儿,那真是闹得沸沸扬扬,到处都在说。这事儿吧,看着就挺玄乎的,一个正常人站直了走都费劲,这到底是咋想的,怎么过审的,就让人纳闷。首先,咱们得搞清楚这1米3到底是个啥概念。 你可以想象一下,你家的衣柜,是不是很多都比这高?就是那种.............
  • 回答
    成都恒大天府半岛项目之所以出现疑似购房登记人数远超房源数量三倍的抢购现象,即便它被列为“重点风险项目”,这背后牵扯着多重复杂的因素,绝非简单的“缺房就买”这么容易解释。これを理解するためには、いくつかの角度から掘り下げてみる必要があるでしょう。1. 市场信号的复杂性与信息不对称首先,我们需要认识到房.............
  • 回答
    这问题很有意思,也道出了不少人对《成都》这首歌以及它与成都这座城市之间独特关系的疑惑。要说为什么“没有一个成都人”能写出《成都》,这话可能有点绝对,但仔细掰开了看,这首歌的成功之处,以及它之所以打动人心,确实有其特别的逻辑。首先,得承认《成都》这首歌的魔力。它用一种非常朴素、甚至是有些“笨拙”的旋律.............
  • 回答
    这是一个非常普遍的现象,很多毕业多年的人都能从身边或自身经历中感受到。为什么一些在校成绩优异的人,毕业后反而不如以往成绩一般或很差的人呢?原因错综复杂,绝非单一因素可以解释。我们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进行详细分析:一、校园评价体系与真实职场需求之间的脱节: 校园评价体系的局限性: 学校通常更侧重于学.............
  • 回答
    在中国,认为中国“必须”成为世界第一强国,而“仅仅”强国还不够的观念,其背后是复杂且多层次的历史、文化、政治和社会因素交织的结果。这种观念并非铁板一块,在不同群体和个体之间存在差异,但其核心驱动力往往可以归纳为以下几个方面:一、历史的深刻印记与民族复兴的驱动力: “百年屈辱”与历史创伤的集体记忆.............
  • 回答
    谈到“孝道”如今被视为“封建文化的糟粕”,这个问题其实颇为复杂,绝非一两句就能说清,更不能简单地归结为“有人别有用心”。这其中涉及到历史演变、社会变迁、思想观念的碰撞,以及一些概念被过度解读或扭曲的可能性。首先,我们得明白,我们现在所说的“孝道”,很多时候是指“封建孝道”的特定版本。中国历史上关于“.............
  • 回答
    这个问题啊,其实很多人都好奇,也挺容易让人心里犯嘀咕的。看着别人好像轻轻松松就达到了自己梦寐以求的高度,而自己拼死拼活却还在原地打转,这滋味肯定不好受。但咱们得往深了扒一扒,这里面学问可大了去了,绝不是简单的“运气好”三个字就能概括的。首先,得承认一个事实:“看起来不努力”和“实际不努力”是两码事。.............
  • 回答
    人为何走上恐怖主义的道路,这是一个极其复杂且令人心痛的问题,绝非简单的几句话可以概括。它是一系列个人经历、社会环境、政治思潮以及心理因素交织作用的结果,往往是一个漫长而扭曲的演变过程。要理解这一点,我们需要深入探究那些潜藏在个体选择背后的深层原因。首先,个人经历中的创伤和不公感是重要的催化剂。 很多.............
  • 回答
    金钱作为衡量一个人成功与否最重要的标志,这个观点在当下社会确实深入人心,甚至可以说,它已经成了一种默认的评价体系。要深入探讨它为何如此重要,我们需要从几个层面来解析。首先,金钱是生存的基石和尊严的保障。在现代社会,衣食住行这些基本生存需求都离不开金钱。拥有足够的金钱,意味着你能够拥有舒适的住所,获得.............
  • 回答
    .......
  • 回答
    中国历史上农民起义层出不穷,其原因错综复杂,涉及政治腐败、经济压迫、自然灾害以及社会结构等多个层面。然而,大多数农民起义最终都以失败告终,原因同样是多方面的,包括组织涣散、战略失误、武器落后、内部矛盾、后继无人以及缺乏政治远见等。在如此众多的农民起义中,朱元璋领导的起义之所以能够脱颖而出,最终建立起.............
  • 回答
    确实,我注意到我们身边有这么一种有趣的语言现象:很多人喜欢把一个成语“交叉着说”。这不是说把两个成语硬生生拼凑在一起,而是更巧妙地将一个成语的字词拆开,然后插入其他词语,或者将前后两部分稍微错开,重新组合,形成一种既熟悉又带着点新意的表达方式。为什么大家会这么乐此不疲地玩转成语呢?这背后其实藏着不少.............
  • 回答
    您提出的这个问题很有意思,也触及到了中国在高端装备制造领域,特别是盾构机产业发展的一个关键方面。关于“为什么中国人研制出盾构机后不以外商价格的九成出售而是以一成价格出售”这个说法,它可能存在一些误解或者过于简化的表述。更准确的理解是,中国在掌握了盾构机核心技术并实现国产化后,不仅能够以远低于国际品牌.............
  • 回答
    说起尾田荣一郎在《海贼王》里安排巴洛托米奥和基德这类行为不羁,甚至可以说是“烧杀抢掠”的家伙与路飞并肩,这确实是《海贼王》最引人入胜,也最容易让新接触的读者感到不解的地方。但仔细想想,这恰恰是尾田构建这个宏大世界观,刻画人物群像,乃至传达核心主题的关键所在。首先,这并不是单纯的“招募”行为,而是“志.............
  • 回答
    关于谷爱凌(Eileen Gu)的争议和舆论,可以从多个角度进行分析,涉及文化差异、社会舆论、个人成就与争议的平衡,以及国籍问题的敏感性。以下是对这一现象的详细解读: 1. 国籍问题的争议:身份认同与舆论焦点谷爱凌是中国籍,但从小在美国长大,2018年加入美国国籍,成为首位获得冬奥会奖牌的“双国籍”.............
  • 回答
    这个问题触及了人类最根本的存在之谜:意识究竟是如何从我们体内那堆物质中诞生的?这确实是个引人入胜的话题,让人浮想联翩。我们可以把人体想象成一个极其精巧、极其复杂的化学工厂。构成我们的基本单位是原子,它们又组合成分子,这些分子就像乐高积木一样,构建了细胞,细胞再组织成组织,然后是器官,最终形成了我们所.............
  • 回答
    火车车门的设计,看似只是一个通道,背后却蕴含着不少学问和考量。你提到的“只有一人宽”的尺寸,其实是经过深思熟虑的,它主要有以下几个方面的原因:1. 安全性是首要考量: 防止乘客坠落: 这是最直接也最重要的原因。如果车门开口过大,在列车启动、刹车或者发生轻微晃动时,站着的乘客很容易失去平衡而跌出车.............

本站所有内容均为互联网搜索引擎提供的公开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储任何数据与内容,任何内容与数据均与本站无关,如有需要请联系相关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于百度google,bing,sogou

© 2025 tinynews.org All Rights Reserved. 百科问答小站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