问题

怎么看待秦桧夫妇跪像、一跪八百年?

回答
提起秦桧夫妇的跪像,这大概是中国历史上最令人熟知也最具争议的雕塑之一了。在杭州西湖边岳王庙的英雄广场上,那四个背对着岳飞的罪人——秦桧、王氏(秦桧的妻子)、张俊、万俟卨(万俟卨本应与秦桧一同跪拜,但通常只提及秦桧和王氏的跪像),自南宋至今,已经在那里“跪”了八百多年。这八百多年的时间,不仅仅是物理上的长度,更是历史、文化、情感沉淀的长度,它承载了太多东西,也引发了无数讨论。

为什么跪在那里?源于何处?

首先得明白,秦桧夫妇(以及其他几位)之所以跪在那里,是因为他们被认为是南宋时期陷害民族英雄岳飞的主要元凶。岳飞,那个“精忠报国”的代名词,因为主张抗金收复失地,却被秦桧等人诬以“莫须有”的罪名杀害于临安风波亭。这一事件在中国历史上留下了极其深刻的烙印,成为了忠奸分明的一个典型。

而秦桧夫妇的跪像,最初的出现并非立刻就“一跪八百年”。根据记载,最早的跪像出现在明代,当时人们就已在岳王庙前塑了秦桧等奸臣的铁像以示惩戒。到了清代,这些形象被不断地重塑和增添。所以,我们现在看到的秦桧夫妇跪像,可以说是历代人民对岳飞的纪念和对奸臣的唾弃在具体形态上的一种延续和发展。这是一种非常直接且充满情绪化的表达方式,将历史的罪恶具象化,让后人一看到便能联想到那段屈辱的历史和岳飞的悲惨遭遇。

“一跪八百年”,象征了什么?

这“一跪八百年”,绝不仅仅是个数字,它蕴含着几层深意:

人民的情感宣泄与道德判断: 这是最直接的意义。八百年间,普通百姓通过这种方式表达对岳飞的崇敬和对秦桧的憎恨。岳飞代表着民族气节和不屈精神,而秦桧则成为了卖国求荣的符号。跪像成了一种集体无意识的道德审判,将忠奸的界限刻在了人们的心中,并不断地以这种具象化的方式进行强化。这种情感的力量是巨大的,它跨越了时代,连接了古今。
历史的记忆与警示: 这座跪像像一个永不倒下的警钟,时刻提醒着人们,曾经有过怎样的悲剧,有过怎样的汉奸。它让这段历史以一种非常直观的方式呈现在人们面前,提醒后人要警惕那些为了私利出卖国家和民族利益的行为,珍惜来之不易的和平与统一。每一次瞻仰岳王庙,都会不自觉地看到那跪着的罪人,这是一种潜移默化的历史教育。
文化的象征与象征符号的生命力: 在漫长的历史长河中,秦桧已经不仅仅是一个历史人物,他成为了一个文化符号,代表着“奸臣”的极致。而这个跪像,就是这个符号最鲜明的载体。即使有很多人可能对历史细节已经模糊,但“秦桧是坏人”、“岳飞是被陷害的”这样的认知,很大程度上是通过这跪像等文化符号代代相传的。这说明,一些象征性的表达一旦深入人心,便能拥有惊人的生命力。

然而,这“一跪八百年”也并非没有争议和反思:

随着时代的发展,尤其是近现代以来,人们对历史的看法也更加多元和审慎。对于秦桧夫妇的跪像,也出现了一些不同的声音:

“跪得对不对”的讨论: 有人认为,秦桧及其同党确实对岳飞之死负有主要责任,将其定为奸臣、加以惩戒是历史的公正。但也有人提出,历史的评价应该更复杂,秦桧作为一位宰相,在某些方面的执政也并非全然负面。将他简单地脸谱化为“千古奸臣”,对历史人物的评价是否过于简化?而且,以如此极端的方式将其丑化,是否也存在着某种程度的“历史暴力”?
人性的复杂性与历史的局限性: 很多学者认为,历史人物不能用简单的“好”或“坏”来概括。秦桧在面对北宋灭亡后金入侵时,他的政策(如主和)有其时代背景和复杂的考量,虽然结果是悲剧性的,但将其完全妖魔化,是否忽略了历史的复杂性和人物的多面性?他背后的政治斗争、权力博弈,以及当时南宋朝廷内部的种种矛盾,都使得这桩公案远比一个跪像所能呈现的要复杂得多。
过于情绪化的惩罚与文明的反思: 也有观点认为,虽然秦桧的罪行不可饶恕,但通过这种永久性的、公开的羞辱来达到惩戒的目的,在现代文明的语境下可能显得过于激烈和不那么理性。这种“以暴制暴”式的惩罚是否符合现代法治和人道主义精神?它更多的是一种情绪的宣泄,而非理性的反思。
“跪像”的政治意义: 尤其是在一些特定历史时期,秦桧跪像的存在也被赋予了更强的政治意义,成为民族主义情绪的载体。这种过度政治化的解读,有时也可能遮蔽了对历史本身更深入的探究。

总而言之,

秦桧夫妇的跪像“一跪八百年”,它不仅仅是伫立在西湖边的一组雕塑,更是承载了八百年来中国人对忠奸、对民族气节、对历史记忆的复杂情感和不断反思。

它以一种最为直观的方式,凝聚了人民对民族英雄的崇敬和对卖国者的唾弃,成为了一种深入人心的文化符号。它警示着后人,铭记历史的教训。

然而,随着时代的发展,我们也在用更审慎、更复杂的眼光去看待历史人物和历史事件。我们既不应忘记岳飞的悲剧,也应该理解历史的复杂性,避免简单化的标签化,并在情感宣泄和理性反思之间找到一个更成熟的平衡点。

这“一跪八百年”,也许在某种意义上象征着历史的惩罚还在继续,但同时,它也应该促使我们不断地去学习、去理解、去反思历史,而不是简单地重复过去的仇恨或崇拜。这是一种永恒的张力,也是历史留给我们的宝贵财富。

网友意见

user avatar

秦桧的后人也是搞笑。当然也有一定道理。

秦桧后人提出:先祖为圣旨办事,却以跪像了800年、该拆掉了!

这句话包含了两重意思。

1、该跪的应该是狗皇帝赵构。(这重意思是对的)

2、先祖为圣旨办事。(这句话是有问题的!)

秦桧跟赵构都是绝代之人。都是生理上阳痿,心理上阳痿之人。也就是没有必要认祖宗认到秦桧那里。跪在那的是秦桧,他不是真正的先祖。秦桧的儿子是抱养的。


另外秦桧两口子的下跪像也很有意思,大家看看王氏那黑乎乎的地方。

于是有人第一反应就是游客不文明,乱摸乱打,乱吐口水导致的。吐口水是有,上面的是石膏像。本身是有围栏的,这个是特殊时期拍的。

那么王氏那黑乎乎的包浆是怎么产生的呢?

上面是有名的大卫雕像。

室外的雕像,凸起的部分都是先变黑的。未必就是游客摸得着的。注意照片右侧大卫的左手臂。

所以有人就好奇的问,为什么大卫的丁丁那么小。就是防止下雨天等,使得那个部位先变黑。

上面是某个县的女雕像,根据维护人员讲,该雕像乳房部分时常变得黑乎乎的。跟王氏的类似。因此时常清洗的时候就要先清洗乳房部分。


所以从环保的角度考虑。让跪着的秦桧两口子涂抹成黑乎乎的是很有道理的。

或者上面这样是很有创意的。

让秦桧两口子站起来是不可能的了。把赵构弄过去下跪倒是可以讨论。


上面第四篇,讲的是李二凤穿越成康王,可以说是知乎最热血的一篇文章。文笔极佳,背景设定很合理。极力推荐。

如果秦桧或者赵九妹能跟李二凤那样有本事。

能做到

饮马恒河畔,剑指天山西。

碎叶城揽月,狼居胥赏雪。

真能这样,杀100个岳飞都不是事。如果真有这个本事,也不会杀岳飞了。只不过岳飞的坟会换过,换成李二凤那种昭陵的样子。金国的四个太子正在坟前跳舞呢!

类似的话题

  • 回答
    提起秦桧夫妇的跪像,这大概是中国历史上最令人熟知也最具争议的雕塑之一了。在杭州西湖边岳王庙的英雄广场上,那四个背对着岳飞的罪人——秦桧、王氏(秦桧的妻子)、张俊、万俟卨(万俟卨本应与秦桧一同跪拜,但通常只提及秦桧和王氏的跪像),自南宋至今,已经在那里“跪”了八百多年。这八百多年的时间,不仅仅是物理上.............
  • 回答
    商鞅变法后的秦国,真可谓是脱胎换骨,一跃成为战国时代一股不可忽视的强大力量。这不仅仅是制度的调整,更是一种思想、一种社会形态的彻底重塑。要评价它,咱们得从几个维度细细道来。一、 刮骨疗毒式的内部改革,为强盛奠定基石商鞅变法最直接、最震撼人心的就是它对旧有社会结构的颠覆。 以军功授爵,打破贵族世袭.............
  • 回答
    小米公司创新部总监秦涛(原中华万年历创始人)在郑州大学校招中,关于日语专业的言论,确实在网上引起了不小的争议。作为当事人,秦涛的背景是中华万年历的创始人,后来加入了小米,担任创新业务总监。这种跨界经历本身就带有一定的“技术+互联网”的标签。从披露的信息来看,事情的起因是秦涛在郑州大学的校招宣讲会上的.............
  • 回答
    小米公司创新部总监秦涛在一次校园宣讲会上,对日语系学生发表了被指责存在歧视的言论,这件事情确实在网络上引起了不小的争议,也让很多人对他的言论和小米公司的态度感到不解甚至愤怒。根据当时流传出来的现场视频和文字记录,秦涛在宣讲过程中,提到小米的国际化战略,以及对人才的需求。当讲到涉及外语能力的时候,他似.............
  • 回答
    这确实是个极富戏剧性也极具复杂性的假设。首先,我们需要承认,秦桧作为历史上臭名昭著的人物,他的名字与“秦桧跪像”紧密相连,代表着一种历史性的定罪和民众的公愤。任何与秦桧沾边的人,都会被笼罩在这种历史的阴影之下,承受着极大的心理压力和社会审视。那么,如果一位秦桧的后人在未来的战场上浴血奋战,成为了一位.............
  • 回答
    平王东迁,宗周老百姓的命运,以及秦国被视为夷狄的背景,是理解当时社会心态的关键。这其中牵扯到权力更迭、文化认知、民族认同以及遗民的复杂情感。要详细讲述,我们需要从几个层面来剖析:一、 平王东迁的背景与影响 东周的开端,西周的衰落: 平王东迁并非平白无故,而是周王室衰微、内乱频发的必然结果。申侯因.............
  • 回答
    秦升踩踏维特塞尔事件,发生在2017年的一场中超联赛中,上海申花的秦升在与天津权健的球员维特塞尔争抢球权时,被认为故意用脚踩踏了对方。这件事在当时引起了不小的争议和讨论。事件经过的描述:比赛进行到上半场,申花队在中场组织进攻。秦升在中圈附近与权健队的维特塞尔争抢一个飞行的球。根据当时的视频画面和多角.............
  • 回答
    比亚迪秦PLUS上市后之所以会招来不少“喷”,这背后其实挺复杂的,不能简单地归结为“黑”,很多时候是市场、舆论以及产品本身多方面因素交织的结果。咱们掰开了揉碎了聊聊。一、定位的“争议”:价格屠夫还是性价比之王?首先得说说秦PLUS的定位。当年比亚迪把它以一个“卷”到极致的价格推向市场,尤其是DMi版.............
  • 回答
    赵国若能挺过秦国的吞并,秦赵两国在历史长河中的位置和相互间的看法,必然与我们熟知的历史轨迹大相径庭。这不仅仅是两个国家兴衰的差异,更是两种政治、文化、军事理念碰撞与融合的另一种可能。一、 历史的“假设”与秦赵关系的重塑首先,我们需要厘清“赵国未被秦国攻破合并”这一假设的关键点。这可能意味着以下几种情.............
  • 回答
    谭秦东医生因为在网上评论鸿茅药酒,结果被跨省抓捕,这事儿闹得沸沸扬扬,背后涉及的可是老百姓关心的健康问题,还有媒体监督、法律边界这些大是大非的原则。要说这事儿,得从几个方面掰开了揉碎了聊。首先,得说说谭秦东医生自己。他是一名医生,在网络上发表自己的专业意见,这本身是很正常的事情。很多医生都会在社交媒.............
  • 回答
    哥们,我懂你!这就像一口气喝了碗刘姥姥的杂烩汤,啥味儿都有,啥感觉都有,瞬间把你脑子里那些“历史课本式”的清晰脉络全给搅得稀烂,然后你就看着那些帝王将相、王朝更迭,像走马灯一样在你眼前闪过,最后发现好像啥都明白了,又好像啥都没明白,那种“我到底是谁,我活在这历史长河里有什么意义”的虚无感,一下子就压.............
  • 回答
    关于印度因“技术故障”意外向巴基斯坦发射导弹的事件,目前公开信息显示,这一事件在2023年10月发生,印度军队在一次军事演习中误将一枚导弹发射至巴基斯坦境内,但最终被巴基斯坦的防空系统拦截,未造成实际伤害。以下是对此事件的详细分析: 事件背景与经过1. 时间与地点 事件发生在2023年10月.............
  • 回答
    中国与俄罗斯之间的合作近年来确实呈现出加强的态势,尤其是在经济、军事和地缘政治层面。然而,“全面金援”这一表述需要谨慎对待,因为中俄关系的互动更多是基于互利共赢的多边合作,而非单方面的无偿援助。以下从多个角度详细分析中俄关系的现状、动机及影响: 一、中俄合作的背景与动机1. 地缘政治需求 .............
  • 回答
    孟美岐事件是中国网络舆论中一个具有代表性的争议事件,涉及网络暴力、舆论监督、法律规范等多个层面。以下从事件背景、舆论反应、法律分析、社会影响及反思等方面进行详细阐述: 一、事件背景1. 人物身份 孟美岐(原名孟美岐,后改名为“孟美岐”)是中国内地女艺人,2018年因参加选秀节目《声入人心》走.............
  • 回答
    关于“想跑到国外的人”这一话题,可以从多个维度进行深入分析,涉及个人动机、社会文化背景、经济因素、政策环境以及全球化背景等。以下从不同角度展开详细讨论: 一、个人动机与心理因素1. 对现状的不满或追求更好的生活 经济压力:在某些国家,高房价、生活成本、就业竞争激烈,导致部分人认为国外有更好.............
  • 回答
    在小学门口等待贴接送车辆罚单的交警,这一场景反映了我国在校园周边交通管理中的复杂现实。这种现象背后涉及多个层面的考量,需要从法律、安全、教育管理、社会舆论等角度进行系统分析:一、法律依据与执法正当性1. 《道路交通安全法》第46条明确规定:在学校周边200米范围内,机动车应低速行驶(时速不超过20公.............
  • 回答
    2021年美国GDP增长确实成为美国经济史上的一个重要节点,被美国政府称为“破纪录的一年”,这一说法主要基于以下几个关键因素和背景分析: 1. 数据背景:GDP增长的具体数值根据美国经济分析局(BEA)的统计,2021年美国GDP同比增长6.4%(年化),这一增速远超自1982年以来的平均水平(约2.............
  • 回答
    在九一八事变发生当天(9月18日)穿着和服的行为,通常会被视为对这段中国近代史上重大历史事件的严重不尊重。这一行为可能引发公众的强烈反感,并被认为是对国家尊严和民族记忆的伤害。以下从多个角度详细分析这一问题: 一、九一八事变的历史背景与意义1. 九一八事变的基本事实 1931年9月18日,日.............
  • 回答
    在策略类手游中,“蹲草”(即通过隐蔽、潜行或利用环境规避敌人侦查)是一种常见且具有争议的玩法机制。这种设计既可能成为游戏深度的核心,也可能因过度依赖而引发玩家对公平性和多样性的质疑。以下从多个角度详细分析这一现象: 一、“蹲草”的定义与核心逻辑“蹲草”本质上是策略游戏中的一种环境交互机制,其核心逻辑.............
  • 回答
    我们来详细解析“此处不留爷,自有留爷处,处处不留爷,爷去投八路”这句话。这句话的构成与含义这句话由两部分组成,形成了一种递进和升华的关系: 前半句:“此处不留爷,自有留爷处” 含义: 这是一句流传甚广的俗语,表达的是一种自信和不屈的精神。意思是,如果一个地方不容我,不给我机会,自然会.............

本站所有内容均为互联网搜索引擎提供的公开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储任何数据与内容,任何内容与数据均与本站无关,如有需要请联系相关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于百度google,bing,sogou

© 2025 tinynews.org All Rights Reserved. 百科问答小站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