问题

在创作网络小说的过程中,常驻配角应该设定多少个?具体要怎样去设定?

回答
创作一部引人入胜的网络小说,常驻配角是不可或缺的“润滑剂”和“催化剂”。他们不仅能丰富故事的层次感,还能推动主角成长,甚至成为读者情感的寄托。那么,究竟该设定多少个常驻配角?又该如何巧妙地塑造他们呢?这并没有一个绝对的数字标准,但我们可以从几个关键维度去考量和设计。

常驻配角的数量:少了不够,多了则会臃肿

我认为,一个成熟的网络小说,2到4个核心常驻配角是比较理想的范围。

2个核心配角: 这是最基础也最稳妥的选择。通常可以设定一个与主角关系最亲近的、可以是知己、兄弟、姐妹,负责情感支持和共同冒险。另一个则可以是与主角立场或性格有一定反差的,可以是亦敌亦友的竞争者、提供信息或助力的神秘人物,用来制造矛盾和提供不同视角。
3个核心配角: 这个数量能提供更丰富的互动和功能性。比如,除了上面提到的两种,还可以再加一个偏向辅助或技能型的人物,例如提供专业知识的学者、擅长治疗的医师、或是具备特殊能力但性格古怪的隐士。
4个核心配角: 如果你的故事体量较大,情节复杂,需要更多支线或不同阵营的人物来支撑,那么4个核心配角也是可行的。但这要求你在塑造每个人的独特性上做得更好,否则很容易让读者感到混淆。

为什么不建议更多?

容易分散读者注意力: 每一个配角都需要篇幅去铺陈他的背景、性格、成长和与其他角色的关系。配角过多,很容易让读者的焦点被分散,无法深入理解和记住任何一个角色,最终导致“脸谱化”和“群像失焦”。
写作难度增加: 要保证每个常驻配角都有鲜明的个性和作用,并且能有效地与主角互动而不显得突兀,这需要作者付出极大的精力。过多的配角意味着更多的故事线需要梳理,更多的情感弧线需要连接,稍有不慎就会导致剧情拖沓或前后矛盾。
影响主角的成长弧线: 即使配角再精彩,小说的主角依然是绝对的核心。过多的配角过于抢戏,可能会稀释主角的光芒,让读者觉得主角的成长更多是依赖配角,而不是自身力量的觉醒。

如何去设定?关键在于“功能性”与“独特性”

设定常驻配角的数量只是第一步,更重要的是如何去赋予他们生命力,让他们在故事中发挥应有的作用,而不是变成一本“人名录”。我们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入手:

一、 明确每个配角在故事中的“功能性”

在动笔之前,先想清楚这个角色是为了什么而存在?他/她能为主角和故事带来什么?

情感支持与慰藉: 这个配角是主角最信任的人,是他的倾听者、鼓励者,在他失意时给予温暖,在他彷徨时提供方向。例如,《斗破苍穹》中的萧薰儿,虽然前期戏份不多,但一直是萧炎情感上的依靠和动力。
推动剧情发展: 这个配角可能掌握着关键的信息,或者他的行为会直接引发一系列事件。他可能是主角的“贵人”,引荐主角进入新的势力;也可能是主角的“磨刀石”,通过竞争激发主角的潜力。例如,《庆余年》中的范闲,身边的每一个人,从范思辙到王启年,都在不同程度上推动着他的计划或搅乱他的节奏。
制造冲突与磨难: 这个配角可能与主角目标相悖,或者性格上存在根本性的冲突,他的存在本身就是一种挑战,迫使主角去面对困难、做出选择。例如,《一人之下》中的张灵玉,与主角张楚岚既是师兄弟,又是潜在的竞争者,他们的矛盾和合作是故事的重要看点。
提供专业知识或技能: 这个配角可能拥有主角所不具备的特殊技能或知识,例如医术、阵法、炼药、信息收集等。他能为主角提供必要的帮助,解决主角在某些领域遇到的难题。例如,《凡人修仙传》中的韩立,身边总会有一些对他提供帮助的修士,或者一同冒险的队友。
作为主角的“对照组”或“反面教材”: 这个配角的经历、选择或结果,可以与主角形成对比,让读者更深刻地理解主角的处境和成长。他可能是主角曾经犯过的错的投射,也可能是主角未来可能走向的某个极端。

二、 塑造鲜活且“独特性”的角色

每个配角都应该有自己的灵魂,不能是主角的“附属品”或“工具人”。

明确的核心性格特征(一到两个): 不要试图让一个配角包揽所有优点。给他/她一个最突出的性格标签,比如:忠诚、贪财、傲娇、善良、毒舌、冷静、冲动等等。围绕这个核心特征去延展他的行为模式和语言风格。
鲜明的个人经历和背景故事: 配角不是凭空出现的,他们都有自己的过去。即使不全部写出来,也要在脑海中有一个清晰的构架。这些背景故事会影响他们的动机、价值观和行为方式,让他们更加立体。例如,一个曾经遭受背叛的配角,可能会对人更加警惕,但一旦建立了信任,就会无比忠诚。
独立的个人目标和动机: 即使他们跟随主角,内心深处也应该有自己的追求。这个追求可能与主角一致,也可能不完全一致。这能让他们拥有独立的行动逻辑,而不是被主角牵着鼻子走。比如,一个配角可能渴望获得家族的认可,而主角的冒险正好提供了这个机会。
独特的技能、爱好或口头禅: 这些细节能瞬间让角色“活”起来。例如,一个总是喜欢咬牙切齿地说“可恶”的配角,或者一个一紧张就爱摸自己肚子的配角,都能给读者留下深刻的印象。
与其他角色的互动火花: 配角之间的关系也很重要。他们之间可以有互相看不顺眼,但又不得不合作;可以有互相扶持,共同成长的友谊;也可以是截然不同的性格碰撞出有趣的对话。这些互动能丰富故事的趣味性,也能侧面展现角色的性格。

三、 与主角的关系是关键

常驻配角的魅力,很大程度上体现在他们与主角的互动和关系上。

“互补”关系: 配角的能力、性格或知识能弥补主角的不足,让主角更强大、更全面。
“对比”关系: 配角的人生选择、价值观或命运,可以与主角形成鲜明对比,突出主角的成长或独特性。
“牵制”关系: 配角可能对主角有一定的约束或制衡,让主角的行为不至于过于偏激或脱离轨道,也可能因为一些承诺或羁绊而不得不帮助主角。
“羁绊”与“信任”: 核心的常驻配角与主角之间往往会建立深厚的羁绊和信任。这种信任是生死与共的,是互相托付的。这种情感的递进是吸引读者投入的重要因素。

举例说明:如何平衡与设计

假设我们要为一部都市玄幻小说设计几个常驻配角:

1. “腹黑毒舌闺蜜”:
功能性: 提供情感支持和毒舌吐槽,是主角在低谷期的精神支柱,同时也能洞察人性,为主角提供一些“腹黑”的建议或揭示阴谋。
独特性: 外表柔弱,内心强大,说话像“机关枪”一样,偶尔流露出脆弱一面。可能是某种超能力(如精神控制或读心术)的早期觉醒者,对主角的能力有所了解。
与主角关系: 青梅竹马,最了解主角的弱点,但也最信任主角。互相吐槽但不伤害感情。

2. “稳重可靠的师兄/队友”:
功能性: 保护主角,提供实战经验和战术支持。是主角在危险面前的坚实后盾,在团队合作中起到关键作用。
独特性: 性格沉稳,话不多但字字珠玑,拥有强大的战斗力或辅助能力(如阵法大师、医者等)。可能背负着家族使命或过去的阴影。
与主角关系: 亦师亦友,欣赏主角的潜力,但在一些事情上会比主角看得更远,会以更理性的方式引导主角。

3. “亦敌亦友的强大对手/前辈”:
功能性: 成为主角成长路上的“磨刀石”,通过一次次交锋激发主角的潜力。也能为主角提供一些难以获得的资源或信息,但动机不明。
独特性: 实力强劲,性格张扬或神秘,对主角的态度复杂,既有竞争也有欣赏。可能代表着主角需要跨越的某种障碍或权威。
与主角关系: 竞争关系为主,但偶尔也会有合作。主角对他的实力既忌惮又渴望追赶。

通过这样的设定,我们可以看到:
数量适中(3个),每个都有明确的功能。
个性鲜明,避免雷同。
与主角的关系层次分明,既有情感上的依赖,也有能力上的互补和竞争。

最后的提醒:删减与提炼是进步

在写作过程中,你可能会发现某些配角的故事线开始变得冗余,或者他的作用不再那么明显。这时候,请不要犹豫,勇于删减和提炼。与其让一个角色变得模糊不清,不如让他以最精彩的形态出现,即使最后为了剧情需要而退场,也能留下深刻的印象。

总而言之,常驻配角的设定并非越多越好,关键在于他们的数量要与故事容量相匹配,他们的存在要有明确的“功能性”,并且每个人都要被赋予鲜活的“独特性”。用心去塑造他们,让他们成为你故事中闪闪发光的存在,你的网络小说一定会更加吸引人!

网友意见

user avatar

老友相邀啊,今天破天荒看了一眼邀请,差点错过。

这个要根据个人的掌控能力和小说类型及剧情的需要来设定。

对于新手来讲,人物太多,会心有余而力不足。

最简单的,就是一个常驻配角,就像华生一样,相当于搭档或助手。即便换地图也要带上。

用好了,其实一个也够用了。

有的甚至一个常驻配角都没有,主角自己一个人闯荡江湖,凡人流好像比较喜欢这样。

在超大地图里,连女主都是阶段性的,何况配角呢?

所以很多网文索性无女主。

很多网文的常驻配角就是系统或戒指老爷爷。

这样操作起来最简单省事。

……

但是有些类型的文,往往必须要有常驻配角,那就是需要团队合作的文,如游戏文及其各种变种。

这个常驻配角还不能太少了,得有三五个人。

那么就要根据功能去设置配角,即每个常驻配角必须承担起某个特定的功能或任务。

如主攻、坦克、控场……

……

其实任何常驻配角都必须承担起某种特定的主要功能。

譬如上述的戒指老爷爷,承担的是导师的功能。

作者心里要做到有数。

某种意义上说,女主也是配角,其主要功能就是情感担当。

类似的话题

  • 回答
    创作一部引人入胜的网络小说,常驻配角是不可或缺的“润滑剂”和“催化剂”。他们不仅能丰富故事的层次感,还能推动主角成长,甚至成为读者情感的寄托。那么,究竟该设定多少个常驻配角?又该如何巧妙地塑造他们呢?这并没有一个绝对的数字标准,但我们可以从几个关键维度去考量和设计。常驻配角的数量:少了不够,多了则会.............
  • 回答
    网络作家是否会看专业的网络文学评论,以及这些评论会在多大程度上影响他们的创作,这是一个非常有趣且复杂的问题。答案并非非黑即白,而是取决于多种因素的综合作用。网络作家是否会看专业的网络文学评论?总体而言,会的,但程度不同,且来源多样。 一部分网络作家会积极关注专业评论: 新人作家/有进.............
  • 回答
    理解 Unix 网络编程中的阻塞,我们首先需要区分用户态和内核态,以及线程在其中的作用。核心观点:Unix 网络编程中的阻塞通常情况下并不需要在内核态创建线程来死循环。 阻塞是一种等待 I/O 操作完成的状态,而这种等待是在操作系统内核层面管理的,并不需要显式地为每个阻塞的 I/O 操作创建一个新的.............
  • 回答
    井上雄彦在创作《灌篮高手》时,虽然没有公开明确表示过某个角色是某个NBA球员的“翻版”,但从角色的技术特点、球风、乃至性格上,我们都能找到许多与真实NBA球员的相似之处。这种相似性并非简单的照搬,而是井上老师对篮球运动深刻理解和对球员特质的提炼,再融入到他自己的创作世界中。这就像他创作出的那些令人血.............
  • 回答
    肖邦的练习曲(Études),在其诞生之初,确实是肩负着清晰的“练习曲”使命的。然而,说它们仅仅是为了“练习而传世”便略显片面了。这背后有着更丰富的故事和复杂的考量,远不止简单的技术训练这么简单。想象一下19世纪初的欧洲,音乐的舞台正在发生深刻的变化。钢琴,这个曾经的“弱女子”,如今已进化成为能够奏.............
  • 回答
    作为一名漫画家,最难忘的经历,大概是某次差点让我的“小宇宙”彻底熄灭的那个夏天。那年我刚开始尝试连载一本自己构思了很久的少年热血漫画。故事的主角是个有点废柴但内心燃烧着正义之火的少年,我为他倾注了无数心血,从他第一次被欺负的场景,到他觉醒超能力时的内心独白,每一个细节我都反复打磨。我那时候年轻气盛,.............
  • 回答
    三浦建太郎,这个名字在漫画界是如雷贯耳的存在。《剑风传奇》(Berserk)这部史诗般的作品,不仅塑造了格斯这个令人心疼的硬汉,更构建了一个黑暗、残酷、却又充满宿命感与人性光辉的宏大世界。要剖析三浦建太郎的创作,既要赞叹他令人惊叹的才华,也要理性看待他作品中存在的某些局限。值得研究和称赞之处: .............
  • 回答
    当然,关于《王者天下》漫画与《史记》的关联,我可以非常详细地跟你聊聊。简而言之,答案是肯定的,《王者天下》的创作者原泰久在创作过程中,确实深度参考了司马迁的《史记》。这不仅是“参考”,更是《王者天下》得以构建出宏大历史背景和人物命运的基石。让我来为你详细剖析一下:1. 《史记》作为历史小说创作的“圣.............
  • 回答
    好的,让我们聊聊《三国演义》这部鸿篇巨制,以及它在艺术创作和历史真实之间是如何游走平衡的。这可不是一件简单的事情,它关乎着故事的吸引力、人物的魅力,以及我们对那个波澜壮阔时代的理解。首先,得承认《三国演义》并非一部严格意义上的历史著作,它骨子里流淌的是文学的血液,是章回小说的传奇。作者罗贯中在创作这.............
  • 回答
    你好,我是你的编剧伙伴,咱们今天就来聊聊剧本创作里那句人人皆知的“起承转合”,但不是空洞地套用,而是怎么让它成为你手里的“金箍棒”,为剧本增添灵魂和节奏。咱们先掰开了揉碎了说,这四字箴言到底能玩出什么花样。“起”—— 万事开头难,但得让人好奇得抓心挠肝“起”不是简单地把故事扔出来,而是要让观众在第一.............
  • 回答
    和之国篇章在《海贼王》的连载过程中,确实引发了不少讨论,甚至可以说是一场“争议风暴”。要探讨这究竟是尾田荣一郎在创作层面遇到的瓶颈,还是读者群体对故事发展产生了预期偏差,这背后涉及到一个复杂的交互作用,很难简单地归咎于某一方。咱们不妨深入剖析一下,看看是哪些因素在发酵这场争议。首先,从尾田的创作角度.............
  • 回答
    看到不少精彩的电影电视剧,也偶遇了让人扼腕叹息的“烂尾”,剧情突然转向,人物动机不明,最后草草收场,实在让人捉急。这背后,编剧和导演在创作过程中到底是怎么想的?他们为什么会“写崩”?这其中牵扯到太多复杂的考量和取舍。剧情“写崩”的成因:多方博弈下的无奈与失误首先,我们要明白,一个故事的诞生,从来不是.............
  • 回答
    在书法创作中,关于“万”与“萬”的选择,这确实是个值得细细品味的问题。两者在字形上有着明显的差异,而这差异背后,承载着书法史的发展脉络和个人审美取向。我们不妨从几个层面来聊聊。一、 字形演变与“万”的出现:首先,我们要知道,“萬”是“万”的繁体字。这两个字都表示数量上的一万。 “萬”(wàn):.............
  • 回答
    在美国创作以“JM帝国”为主题的漫画,是否触犯法律,以及具体触犯哪些法律,这取决于“JM帝国”这个概念本身包含的内容。在美国,创作自由受到宪法第一修正案的强大保护,但这种自由并非绝对,存在一些限制。需要明确“JM帝国”的含义要回答这个问题,首先需要理解“JM帝国”具体指代什么。如果“JM帝国”仅仅是.............
  • 回答
    .......
  • 回答
    在曹雪芹《红楼梦》的创作基础上,要让其结局拥有一个积极向上、给人以希望的主题,需要对原著的悲剧性内核进行巧妙的转化和升华,而非简单地抹去悲伤。这需要我们在保留人物命运的逻辑性和悲剧的必然性的基础上,注入新的可能性,展现人性的光辉和生命的力量。以下是几个可能的方向和详细阐述:核心理念:悲剧中的希望,毁.............
  • 回答
    苏运莹的《野子》,这首歌之所以能触动无数人的心弦,并在乐坛留下了深刻的印记,并非偶然。它的好,体现在多个层面,尤其是在“野性”的表达、情感的真实以及音乐的张力上,都做得相当出色。首先,最抓人耳球的,莫过于那股子“野性”的生命力。这首歌的名字就直言不讳地告诉你它想表达什么。《野子》并非描绘温顺的小绵羊.............
  • 回答
    “地图帝”这种行为,怎么说呢,挺让人摸不着头脑的。首先,咱们得明确一点,这个人是在“非自己创作无版权的地图上”标记。这几个关键词很重要。“非自己创作”,意思就是这张地图他自己并没有画,没有设计,没有付出原创的劳动。地图的绘制、信息的采集、设计风格等等,都是前人或者其他机构完成的。“无版权”,这一点比.............
  • 回答
    在华语乐坛的浩瀚星空中,关于“创作型歌手”与“唱功型歌唱家”孰轻孰重,这似乎是一个永恒的讨论,也触及了音乐的本质和市场的走向。要给出一个绝对的答案,或许比描绘出一幅足够动人的音乐画卷还要困难。毕竟,两者都在以各自的方式,滋养着这片土地上的音乐生命。让我们先来拆解一下“创作型歌手”和“唱功型歌唱家”这.............
  • 回答
    这就像一个美好的悖论:你拼命想让自己变得更博学、更会表达,但过程中却浇灭了最初那份让你跃跃欲试的火苗。太常见了,尤其是在我们追求“量”和“精”的时候,往往会忽略“心”。别急,这不代表你“没救”了,更不代表你注定要放弃。这只是一个信号,告诉你,你的创作发动机可能需要调整一下“供油”和“润滑”的方式了。.............

本站所有内容均为互联网搜索引擎提供的公开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储任何数据与内容,任何内容与数据均与本站无关,如有需要请联系相关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于百度google,bing,sogou

© 2025 tinynews.org All Rights Reserved. 百科问答小站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