互联网给农民生活方式带来的改变很大。
比如娱乐可以刷视频了,比如购物可以拼夕夕了,比如和打工的亲戚视频聊天了。另外一些农村学校也可以远程上网课,英语和职业教育上用的效果还比较好。
生产(包含销售)上的变化则不大,虽然有数字云仓,农业工厂等可行性较高的新模式试点,但农业产业管理多头化,流通链过长,生产资料分散等问题都不是短时间能解决的,所以网络化数字化智能化在农业上的广泛还很漫长。
借贵宝地扩散一波时事案件的热度。
其他回答说的大多都是经济、收入方面,我提供一个不同方向的思路。那就是舆论力量有时竟然成了维护普通农民权益底线的最后一道大坝。尤其是面对“村霸”与基层黑恶势力案件时。
但是,能引起群情激愤进而引发行政力量行动的,基本都是已经产生极端后果那类,如最近的莆田案(于欢案、昆山龙哥案也都是类似例子,只不过当事人都不是农民):
故事经过,大抵是一个原本老实巴交的大叔,手续齐全后仍被基层恶势力阻挠无法翻盖新房,全家包括九旬老母在内蜗居铁皮房六年,多方求助检举无门后走向了复仇的不归路。
在此之前当事人也进行过网络曝光,但网民与媒体都很忙,这种小事自然没有任何热度。恶性事件发生,舆论终于出面逼迫行政层开始解决问题。
但这是祭献几条生命后的结果。我无意评价这种“机制”到底是正常还是畸形,背后哪些人需要为两条人命负责,前例之下是否会有模仿者出现......
我只想,这种机制的确保护了一些本该有人负责守护的人。
10月10日13时许,莆田秀屿区平海镇发生一起重大刑事案件,被害人为一家祖孙四代,致2人死亡3人受伤。10月11日,莆田公安局秀屿分局发布协查通报称,经侦查,55岁男子欧某有重大作案嫌疑。据欧某同村的知情人士称,嫌疑人作案动机或因房屋建盖纠纷。
该知情人告诉@中国新闻周刊,2017年,欧某向当地政府申请了危房翻盖,房屋新建手续批出后,欧某便将原有400平米的房屋拆除,欲在原有土地上建盖新房。
据知情人称,死者为欧某邻居,曾多次联合附近居民阻挠欧某建盖新房,导致欧某一家无处可归,在临时搭建的雨棚居住六年。案发前,欧某居住的雨棚因台风倒塌,雨棚残片掉入死者家中,双方因此发生争执。周刊君调查致电莆田公安局秀屿分局,该局表示目前不便透露相关细节,案件正进一步侦破中。
谢邀。
据我了解的,目前农村人口主要分三部分:第一部分纯务农,第二部分外出务工,第三部分城市白领。
第一部分纯粹依靠务农生活的农村人一般年纪较大,受教育水平很低甚至是文盲,这部分人即使接触到智能手机,也很难灵活应用。
第二部分年纪相对较轻一些,受教育水平不高。
可能家里还有自留田或者自留地,基本也是承包给他人栽种,自己外出务工,挣得比纯粹务农多。
这部分人长期居住在城市,承包了城市所有大大小小的蓝领职业,工资也是参差不齐。
智能手机对这部分人而言,承载的主要是娱乐活动,随身携带,廉价的快乐。
第三部分年纪较轻,一般是80后受过高等教育,基本没有务农的经验,多数为城市白领,是移动互联的主力军。
他们最可能会利用目前比较火爆的短视频自媒体,推广家乡的特产、或者农副产品,以此获得收益,甚至比白领那份工作挣得多。
有些比较有想法的人,可能就辞去城市工作,回老家有规模的做起来,相当于产地直销,价格相对来说比较低,市场接受度也较高。
能赚钱的方式当然很快就会被不断的模仿,蜂拥而至,产品质量也开始模糊不清,很多买家无法分辨,或者买过几次感觉不够货真价实,也就作罢。
真正要产业化、专业化也有很长的路要走。
让我来说个不一样的吧
这世界上有专门进攻高利贷的黑产,他们各种伪装自己的身份,优化自己的行为,突破高利贷的风控策略,躲避高利贷的催收追溯。
但,这些都太娘娘腔了。真正的朋克黑产,敢于使用真实身份来借款。
在我国很多地方,出现了一个又一个的高利贷黑户村。他们的方法非常简单,不造假,就是填自己的真实信息,所有核验都是本人,所有联系人都是自己村里人,在3天内,一次性申请几百家高利贷,下款后,直接不还款。
由于全村一起作案,所以根本不害怕催收。
你打催收电话?刚好拿来给村里人逗闷子。
你搞呼死你?网上买来的接死你可以让高利贷的话费账单爆掉。
你P图群发?村里老少爷们三姑六婆只会嫌你JJ和MM P的不够大不够圆,甚至还会在村里搞P图大赛。
你搞法律起诉?别逗了,搞法律你这放高利贷的嫌自己死得不够快?
你搞征信拉黑?别别别,我们村里人不在乎征信,骗了就跑,绝不来第二次。
你上门催收?哪个不开眼的敢到村里去集中催收?没挨过人民的铁拳吗?
对他们而言,高利贷就是银行存折,下款就是发工资,安逸。
这些朋克黑产,对我国的高利贷产业造成了沉重打击……
本站所有内容均为互联网搜索引擎提供的公开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储任何数据与内容,任何内容与数据均与本站无关,如有需要请联系相关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于百度,google,bing,sogou 等
© 2025 tinynews.org All Rights Reserved. 百科问答小站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