问题

如何看待河南农村一小伙瞒着家人辞掉大城市医生工作在乡下种花?

回答
这事儿在咱们村里头,刚开始传开的时候,那可真是掀起了一阵不小的波澜。你家小王,就是那个从城里回来的小伙子,之前听说是在省城大医院当医生,挺体面的工作,前途也一片光明。结果呢?冷不丁地,人家就这么回来了,而且不是回来探亲,是回来“扎根”了。更让人跌破眼镜的是,他回来干啥了?种花了!还是那种咱河南农村老百姓听都没听过的高端花卉。

我这人年纪大了,也见过些世面,但说实话,头一回听说这事儿,我也是懵的。我老伴儿一开始还嘟囔:“这孩子是不是被城里啥事儿给打击了?不然好好的医生不当,跑这穷乡僻壤来折腾啥?”

咱们都知道,当医生那是要经过多少年寒窗苦读,吃了多少苦才熬出来的。在城里当医生,那是什么概念?体面、收入高、社会地位也不低,是多少人梦寐以求的好工作。尤其还是在省城的大医院,那更是金字招塔。小王他父母,当年为了供他上大学,那是把家里能卖的都卖了,能借的都借了,就指望着他将来能出人头地,给家里挣光添彩。结果他这突然一出,你说他父母得有多心疼,多不理解?

一开始,小王父母那是天天给他做思想工作,软硬兼施。求爷爷告奶奶的,想把他劝回城里去。他们觉得,这是“败家子”的行为,好好的前途不要,跑这来种地,这算啥事儿啊?他们担心别人指指点点,更担心小王自己在这受罪,到时候一事无成,那可就真的晚了。村里有些热心的长辈也劝,说:“小王啊,你这脑子聪明,好好当医生,把父母伺候好,比啥都强!”

但是啊,小王这人,我私下里也跟他爹娘聊过,他从小就跟别人不一样。别的孩子爱玩,他爱看书,爱琢磨事儿。人虽然话不多,但脑子里想法多着呢。听说他跟父母说的理由是,他觉得当医生虽然能救人,但总是在跟疾病的尾巴打交道,感觉救不完,而且压力太大,感觉自己不是在生活,而是在生存。他说,他想找一种能让自己内心平静下来,又能创造价值的事儿。而他对植物,对花卉,有着一种特殊的感情,觉得这些生命能带给他治愈和希望。

他辞掉医生工作,据说是把之前积攒的一些钱,加上跟朋友借了一些,就在咱们村边上租了一大片荒地,开始了他的“花卉梦”。一开始那真是什么都没有,就是一片光秃秃的土地。他一个人,没有帮手,自己搭大棚,自己学育苗,学管理。那日子可不好过。夏天顶着烈日,冬天又得忍受严寒。大城市的“光鲜亮丽”那是离他远去了,每天沾的都是泥土和汗水。

我记得有一次,我去他那块地看看,那时候刚搭好几个简易大棚,里面种的都是一些我叫不上名字的花。他满脸都是汗,手上满是泥,看着挺辛苦。但我看他的眼神,那是一种我从没在他身上看到的,纯粹的,那种发自内心的快乐和专注。他给我介绍说,这些都是一些观赏性很强的品种,市场前景很好,而且他还打算搞一些特色,比如“可食用鲜花”或者“特色香草”,以后可以跟餐厅合作。

我当时就觉得,这小伙子是真的钻进去了,而且是带着脑子钻进去了。他不是那种盲目冲动的人。他不仅仅是“种花”,他是在研究,在摸索。他会查阅大量的资料,会跟其他地方的种花大户学习,甚至还跑去国外考察过。他把在医院学到的那种严谨、细致的科学态度,用在了种花上。

当然,现实的困难也很多。刚开始种,经验不足,遇到了病虫害,或者天气不好,一茬辛苦就白费了。销路也是个问题,城里人习惯了网上购物,农村的这种花卉,怎么卖出去,怎么建立自己的品牌,这些都需要时间。他父母也还是担心,有时候偷偷跑去他地里看看,看到他风里来雨里去的,心疼得不行。

但是,慢慢地,事情开始有了起色。他的花因为品质好,管理到位,慢慢有了回头客。有一些城里的花店,或者喜欢园艺的人,开始主动联系他。他还开始尝试线上销售,直播带货,效果出奇的好。他的故事,也开始在一些网络平台上流传开来,很多人觉得他是一个有勇气,有理想的年轻人,是“返璞归真”的代表。

现在呢,他不仅仅是在种花,他还在带我们村里一些闲赋在家的妇女,教她们怎么打理花卉,怎么采摘包装。他还在村里建了一个小型的加工厂,把一些花制作成干花或者香薰,也卖得不错。他那片荒地,现在已经变成了一个充满生机和色彩的花卉基地,甚至还吸引了一些城里人来观光采摘。

所以,怎么看待这事儿?

我觉得,这小伙子,他不是“不务正业”,他是在寻找自己真正热爱的事业,并且用他的智慧和努力去实现了它。他牺牲了很多人眼中的“好前途”,换来了自己内心的宁静和价值感。从这个角度看,他活成了很多人想活却没有勇气去活的样子。

当然,咱们也不能完全否定他父母的想法。毕竟,在一个以稳定为重的社会,放弃一个医生这样的职业,对于任何家庭来说,都是一个巨大的风险。他的成功,很大程度上也得益于他对植物的热爱、他的学习能力,以及他敢于尝试的勇气。

这事儿放在我们这个小地方,就好像一颗石子投入了平静的湖面,激起了层层涟漪。它让我们开始思考,到底什么样的人生才算是有意义?是世俗眼中的成功,还是内心的满足和快乐?是跟随大众的脚步,还是勇敢地走一条属于自己的路?

至少,在我看来,小王他做到了很多人不敢做,或者没有能力做到的事情。他用泥土和汗水,种出了属于自己的精彩。他用一种最朴实的方式,给咱们这些农村人上了生动的一课:人生,可以有无数种活法。

这事儿要是让我说,那就是一句:佩服,并且希望他能越走越好。至于他父母,我只能说,理解万岁。等将来,等小王的事业做得更好了,他们肯定会为自己的儿子感到骄傲的。

这事儿,就像咱们平常喝的二锅头,入口烈,但回味悠长。让人觉得,这小伙子,了不起!

网友意见

user avatar

18岁考大学,研究生毕业最快也要26岁。硕士研究生及以下学历进大城市三甲医院的性价比很低。不是急诊、儿科这样的专业,就是没有且必然长期没有编制,将来晋升副高级以上职称很困难。要是这样,大城市的生活成本这么高,家里又没有六个钱包,还真不如回家做点别的事业有前途。

user avatar

不值得,也不赞同。


为什么呢,一,因为收入不稳定。

种花是一份收入,当大v又是一份收入。

这个月挣了五万,下个月可能会挣十万,

赶上七夕、情人节,收入又加一倍,


二,没有压力。

离开了临床,就会过上没有夜班、没有病都不会看的大爷在五千字的病例文书里挑标点符号错误、没有人指着鼻子骂你。

生活就会很轻松。


一个人,生活又轻松,收入又高。

就会潜下心来,种更好的花,发更好的作品。

挣更多钱。


就更映衬我们的失败。

所以,如果有人认识他,是他的朋友、同学、同乡,




请给他说:

褚教授说学医是阶级跃迁的最好途径!

学医,越老越吃香!

你看谁谁谁学医,家里买了三套房子!

三明医该不会来的,不然怎么会分数线越来越高?

学医好,我还是希望你去学医!

user avatar

有这个关于稳定的问题,我觉得本质上是因为我们处于一个新旧交替的时代,现在的年轻一代已经成长起来了,新的观念,新的思潮在社会上已经是一种不容忽视的力量,他们的父辈,中国的60后70后一代,依然是社会的中流砥柱,在社会经济活动发挥着重要作用,甚至在政治,学术,法律等领域更甚。

比如对待早恋,初中生高中生谈恋爱,基本现在的年轻一代就一脸的无所谓,说起初中时候的同桌觉得很正常,甚至早恋这个词的存在就有问题。

而父辈虽然知道劝不了,依然会劝诫说:“无论如何,影响学习是不好的啊。”

现在的青春剧里面,可以早恋,但不能成功的这句话,其实我认为本质上也是两种观念的交锋,最终一种无奈的妥协状态。


我的英语老师是个特别新潮的人,年轻的时候他是酒吧驻唱,一把吉他叼着烟的摇滚青年,提起这事情,他满脸骄傲:“当年我也是背着吉他走四方的人啊,在酒吧里面,当时唱的不好,还有啤酒瓶乱飞。”

我知道他心里想什么,偶尔怀念一下青春,当时想干什么干什么。

当时年少春衫薄。骑马倚斜桥,满楼红袖招。

他现在有最稳定的工作,全国重点高中的英语老师,不知不觉工作了很多年,他还年轻,算年轻吧,但是鬓发已经有些灰白。



我看过这个医生的抖音主页@书香庭院的玉痕,他的人气点赞量,百万粉丝关注和事业的专注,我觉得他肯定是生活无忧的,修剪花草,栽培新的植物,自得其乐。

很多人质疑他的点,无非就是稳定

稳定是一种让人迷恋的生态,但真的有那么值得吗?

医学生,基本上是全中国所有大学专业里面就业率最高之一,肯定是不愁稳定的。但是,不容忽视的是,这种稳定背后是有代价的,医生,本来就是一种付出很多很辛苦的职业。

就像一句吐槽,医生消耗着自己的健康去帮助更多人的健康。

医生猝死已经不是什么稀罕事了,一边担心自己,一边想起还有几份病历没有写。

用药太便宜,这种病治不好会受到患者质疑的声音,用药太昂贵,那么就会有怀疑你吃回扣的眼神;开的检查项目多了,可能你从中做了什么手脚像出租车司机兜远路;住院时间长了病还没好,那么患者的脸色极为难看你是个庸医。

每个刚走进医学院的学生都满怀希望,期待救死扶伤成就感满满的职业;但同样的,每个经历了临床的医学生都感受到了痛苦,很多医生的子女被父母劝退。

经常有人说医生态度不好,排队三小时看病三分钟都不到,但是医生一天可能要看三百名。


对于稳定,其实在年轻一代的观念里面,更多是受了老一代人的影响。

难道不是这样吗?

我们真的那么渴望稳定吗?

在我们课堂上,我老师讲到未来的职业选择,偶尔也会有些情绪激动,他不太能看得上稳定,“稳定,这世界上真的有稳定吗?90年代的下岗潮,铁饭碗变成泥饭碗,我们哪里看得到未来,现在,你们父母的一辈心里,正当职业只有三个,老师,医生,公务员,剩下的全是不务正业,你怎么知道医生这个职业会不会被AI彻底取代,你怎么知道未来公务员福利会不会锐减,变成食之无味弃之可惜的鸡肋呢。”

父辈经历过很多离乱,下岗潮和时代变迁,所以向往稳定,他们那个时代,医生是一份让人羡慕的工作,因为稳定。

对于他们而言,他们的阅历告诉他们什么才是心安。

但现在时代已经改变了,挣到钱,能生活的工作为什么就不能心安呢?

我英语老师说英文里面conservative代表保守,和它有联系的一个词conserve也代表存钱的意思,两个词看似不相干,其实是同源词,因为欧美人观念里面,保守的人才会存钱。

那时候我们很惊讶美国人很多不存钱,觉得老外的思路难以理解,可是现在年轻一代月光的越来越多,

本质上,我认为这是社会发展的趋势,每个时代有他的特点,年轻人没有经历那么多的动荡和离乱,从80一代开始,他们的记忆里中国一直很强盛,他们没有强烈的危机感,没有那么多的需求存钱以备天灾人祸。

朋友借钱,社会保障,在现在的时代里面,对于社会动荡,生存危机的感觉已经越来越不敏感,因此年轻一代并不看重存钱。

信用卡消费和花呗的兴起也有这个背景在里面。

我甚至有一种想法,恐怕以后的年轻人会越来越不看重稳定

因为社会是不断发展的,古代社会出现的超级灾难,饥荒,洪水,其实本质上是因为那时候的古代社会物质丰富度有限,运力有限,一场波及一个省旱灾足够造成灭顶之灾。

1942年河南的大饥荒,本身也有那时候物质的短缺在内,那时候中国其实也是个落后的农业国,一场遍及河南的旱灾,对于当时中国是巨大的打击。

现在的中国,大规模工业化和物资的丰富度,还有高度发达的信息,几乎不可能会出现一场灾难就饥荒遍地,无论是汶川地震,还是现在的河南暴雨,其实都无法动摇整个中国的根本。




我不是说稳定不好,而是你要问你自己应该选择什么

是否稳定在你心里真的那么重要,不惜一切,哪怕上班都让你感觉痛苦也要稳定?如果真的,那么很好,那就去做。

但是对于刘海华显然不是,我很欣赏他的勇气,看了他抖音上的养花视频,也羡慕他的生活状态,能在自己喜欢的园林艺术,植物养花上面下决心去选择,而且做得很成功。


忙碌之余我也会看看他抖音上的视频,听他介绍一些花卉,我感觉很舒服,在视频里面,他一直是很平和的微笑,而且透过视频,我感觉得到他自得其乐。尽管养花也很累,有很多知识要学习,很多心血要付出,不是一般人想象的那么浪漫闲适。

但如同等待知了的鸣叫,夏日的时光一样悠长,但他觉得值得就够了。

user avatar

补充:回答完看到了一篇他的心路历程:mp.weixin.qq.com/s/x7WL

每个人做出选择,都不容易。放下了什么,为什么痛苦过,走喜欢那条道路开始之艰难,文章我还没看,先放上来。准备好好关注一下这位园艺达人。知乎算是给我种草了。


最近对植物痴迷,刚醒完花。打开知乎看到这条。从题目看感觉这种行为很冲动,但我好奇去搜了一下,发现账号“书香庭院的玉痕”

这种的也太好了好吗。他手里的嘉兰百合,我阳台上苗刚刚长出来,听了几个短视频,就是我种过的,觉得讲的很好 。在视频下方会有购买链接。

这个博主我还不了解,刚才看到,但明显已经把爱好发展成事业了。而且很专业,种花是技术活,大概看了下视频里封面的植物花朵,种得非常棒。我要关注他了。




关于年轻人要不要效仿,这个问题过于笼统。从养花的专业和出色程度、并拍成视频分享在自媒体、并成为博主有120万人关注。这绝不是一件容易事,可以说能想象倾注了无数时间和心血,热爱和学习,还有日复一日的照顾。

你看那月季养的多好。月季很难伺候好。而且他养的花的品种非常丰富,而且有很多很少见的植物分类。

我光看封面就很佩服。园艺就是你身体力行照顾植物花朵的生命,并且还得不断学习。那么多种植物的习性啊。

这些不是效仿就能原版复制的。你可能敢辞职但你不一定都把这件事做这么好坚持这么久等等。

一个人有热爱有天赋,有喜欢干干不烦的事业,多好啊。



补充,刚看评论里增加了很多新的回答。

有人写关于选择。年轻人选择大城市,还是小城市?

以前我刚好写过一篇文章,觉得还是有些真诚建议的: 在大城去追求星辰大海,去小城也有春暖花开。

user avatar

家里没养花之前,还真不觉得这活有多难,等家里养了花,死了各种各样的花之后,才发觉这活是很有技术难度的。

花是一个需要很细致爱护,才能养活的种类,土壤的条件,光照的条件,水量要求,每一种花都不一样,北方光照条件足,但有时候又太晒,浇水次数要频,但是量要小,不然花不是被晒死,就是渴死。

土壤很容易板结,补充不同的肥料,翻土,都要做好。

要想让花好看,需要打顶,怎么剪花,剪枝,剪叶也都是学问。

更重要的是,花鲜艳,很容易招来虫子,有些虫害非常难以避免,像我们家的月季,确实好看,但自从有了红蜘蛛,怎么都不好。用了各种虫药,但很快就死而复生。

当然,还有一种更恶心,种花的基本都见过的虫子————蚜虫



所以真的别小看种花这个职业,耐心、知识、技巧都需要,尤其是一些很难养活,又好看的花,能够鲜艳的成活,是有成就感的事情。种花是一个理论和实践相结合的事情,把自己的想法付诸于行动,看着自己的想法在现实结出的果实,非常有意思。


家里的花和小猫:



所以我理解河南小伙的快乐,种种花虽然没有救死扶伤那么高大上,但是种出来好东西的成就也是无与伦比的。而且看这个小伙种花的种类,也都是很好的品种,小伙子应该也是蛮精心的呵护的。


只要能养活自己,我觉得种花也是一个很好的职业,中国传统上对很多职业还存在鄙视,其实这种直播养花卖花,赚的还真的未必比医生少。


另外,很多人其实不明白,童年生活的经历对人的价值观塑造是很大的,一个农村长大的孩子,即便学习很好,即便走去了大城市,即便找了一份很好的工作,每天两点一线的生活,坐着公交车上班,在狭小的办公室枯燥的呆上一天,未必是他们心中想要的生活。

在国外有过一份调查,在军队的集体生活,其实恰恰是城市孩子的适应度要高过乡村孩子。因为城市孩子从小就生活在钢筋水泥的城市,对狭窄空间和拥挤人群的接受度要远高于,在空旷田野里乱跑的乡村孩子。

可能很多人觉得这位河南小伙是站着说话不腰疼,绝大多数农村人都希望到大城市生活,但以我所观察到的情况来看,适应的人有很多,但心中向往回到田园生活,只是因为囊中羞涩和婚姻工作的比例也有很大。

只要能在乡村找到一份合适自己的工作,又从大城市回到乡村,我觉得也无可厚非,个人的选择而已。现在是一个多样化的时代,应该鼓励多样化的选择,让这个社会对各式各样的生活方式都有足够的宽容。

直播,打游戏,种花,指甲店,只要能养活自己,为什么要给予社会批判呢?只要小伙过得开心,快乐,也给社会创造了价值,为什么非要逼他回到大城市的医院呢?

这世界上很多人最初尝试的工作发觉不喜欢,最终寻找到一份自己喜欢的事情,这也不是什么错事,谁能说自己20岁前的想法一定是对的呢?

这个社会应该有给予大家容错的权利。

user avatar

职业多样化,正是一个国家兴旺的标志。如果人人都为五斗米而奔波,为了生活而不得不受尽折磨,一辈子干着自己一点都不喜欢的工作,这样的社会环境是令人沮丧的,令人不安的。

当今中国社会,还在努力爬上坡路,很艰难,很不容易,每个人肩上背负着沉重的担子。要考虑家庭,要考虑社会责任,要考虑身边朋友亲戚家人的想法,绝大多数人无法独善其身。

这个社会现实吗?

现实,现实得有点残酷。

中国社会又是一个人情社会,每个人都有自己的社交圈子,走不开,离不掉。

房子,车子,票子,孩子,每一样都要花贷款,每一样都要用一生去偿还。这后面,又有多少双期盼的眼神?

中国人的传统教育,就是铁肩担道义,就像孙悟空身上的五行山,把你死死的压住,动弹不得。唐三藏,孙悟空等了多久?等了五百年。

五百年的沧桑岁月,花开又谢,桃子结果,又掉下来腐烂,果核钻进土里,发芽生长,一颗新的桃树长成,再开花,结新果。而悟空怔怔地看着眼前的一切,无可奈何。悟空是一个天性自由的人,悟空对生活的向往无与伦比,悟空心比天高。

《西游记》里的五行山,从来不是一个笑话 也不是一个暗黑故事。五行山代表的意义,从来没有消失一直到今天,仍然压在所有人的头上。

悟空最后等来了三藏,而现实中的人,一直熬到头发花白,终究一无所获。三藏师父,你在哪里?你等不到那一天。你活不了五百年。

如果有一个这样的机会,能把五行山凿开,给自己一个为了理想而生活的机会。请一定不要放弃,这是你内心的呼唤,是你的三藏师父悄悄揭开了真言。

农村、城市,这不是中国人的身份。农业是第一产业,是农村人种出的粮食,养活了所有人。工业化很重要,农业也一样重要。不要去搞什么身份识别,这里是中国,不是印度。

一个医生 ,他最初的梦想就是当一个医生吗?这不一定,这里面就没有压力吗?不是为了铁肩上的道义吗?

一支队伍,有的时候要允许有人离开。革命队伍去留自愿,我们需要拿听诊器的医生,也需要种花的园丁。

一个国家的奋斗目标,就是要让所有人幸福生活,追求自己的向往。

这是一件很难得的事情,并不是所有人都有这样的机会,这样的勇气。大家看见这样人和事,也不要惊讶,不要觉得因其异于常人而生气,这是一件高兴的事。

中国正在进步,正在走上繁荣昌盛的路上,其中孕育了希望,孕育了新的生活。美好的生活,最需要的是什么?

难道不是掌声和鲜花吗?

一个医生,鼓起勇气,放下手术刀,送来了鲜花。

好吧,胜利的路上可以多一点浪漫。

user avatar

看新闻不能只看标题系列,小伙并不是冲动辞职,在辞职前:

1、小伙既是一名神经内科的医生同时也是一名月季种植博主大V(抖音ID:书香庭院的玉痕),坐拥百万粉丝,小众领域能有这么多粉丝是真大佬;

2、小伙辞职回乡下种花不仅是因为热爱,更是一种创业行为,是在有合伙人出资的前提下的下海创业,风险相对较低;

3、医生这个职业的大部分群体糊口尚可,本科毕业在大城市的三甲一眼望去副高就是尽头了,能发财的岗位那是不要痴心妄想了。

4、人家是有退路的,创业即使失败了,回不去大三甲考个主治也可以回县医院继续搬砖,作为一个大V,走短视频自媒体的道路也饿不死。

综上,小伙是在热爱的基础上,做足准备后才下海创业的,并且给自己留了后路。

所以不要仅凭着热爱和冲动就轻易辞职下海,凡事给自己留点后路,又不是楚汉争天下,没必要搞破釜沉舟背水一战那一套。


7.27更新

主人公玉痕的苗圃在此次暴雨中也受灾了,又要从零开始了,祝大佬早日东山再起吧。种植业就是这样看天吃饭,创业过程即使准备再周全也有很多的不确定因素,一个不可抗力就能把你打回原点。

创业有风险,劝君多思量!

user avatar

这不就是真实版的《月亮与六便士》吗,“满地都是六便士,他却看到了月光。”

人只活一辈子,与其做着自己不喜欢,没有激情,只为谋生的工作,还不如勇敢追求自己内心,做自己喜欢的事。

类似的话题

  • 回答
    这事儿在咱们村里头,刚开始传开的时候,那可真是掀起了一阵不小的波澜。你家小王,就是那个从城里回来的小伙子,之前听说是在省城大医院当医生,挺体面的工作,前途也一片光明。结果呢?冷不丁地,人家就这么回来了,而且不是回来探亲,是回来“扎根”了。更让人跌破眼镜的是,他回来干啥了?种花了!还是那种咱河南农村老.............
  • 回答
    人人乐起诉河南农村超市上微博热搜,这件事情确实引起了广泛的关注和激烈的网络讨论。要全面看待这个问题,我们需要从多个角度进行分析。一、 人人乐起诉河南农村超市上微博热搜的事件本身首先,我们需要明确事件的起因。根据公开信息,此事大概率与知识产权侵权有关,具体可能涉及: 品牌名称的混淆或盗用: 人人乐.............
  • 回答
    这事儿在网上闹得沸沸扬扬的,听上去确实有点让人摸不着头脑。河北一个村民因为“私自农耕入狱”,但警方又说他只是因为出门喂牛被传唤到派出所。这中间的逻辑到底是怎么回事儿?咱们一步一步来看。事情的起因:一个村民的“农耕”行为首先,咱们得搞清楚这个“私自农耕”到底是指什么。从报道和大家的讨论来看,这个村民,.............
  • 回答
    河南农民在田边采摘“野草”获刑,这事儿在网上闹得沸沸扬扬,真真是让人心里不是个滋味。咱们就好好掰扯掰扯这事儿,把来龙去脉都捋一捋,也说说咱老百姓心里这杆秤是怎么称的。案情回顾:这“野草”到底是何方神圣?首先得弄明白,这农民采摘的到底是什么。据报道,这位来自河南的王老汉,在自家承包的田地边上,随手就薅.............
  • 回答
    这事儿听着就让人挺不是滋味的。河南上蔡县,听说是因为怕扬尘污染,竟然给一个农妇下了这样的“指令”:她那70亩地的小麦,必须得用手一镰一镰地收。咱们先不说这规定本身合不合理,就想想那位农妇的心情。70亩地,那可不是一丁半点儿。在地里辛辛苦苦忙活了一年,眼瞅着小麦成熟,正是收割的时候,却要面临这样的“折.............
  • 回答
    河南共青团号召网友与BBC记者和善交流的事件,可以从多个角度进行解读。这件事情背后反映了中国官方在信息传播、公众舆论引导以及与国际媒体互动等方面的一些策略和考量。以下将从几个主要方面进行详细分析:1. 背景:BBC的报道与国内的反应首先,我们需要了解这个号召的背景。通常情况下,这类号召会发生在国际媒.............
  • 回答
    如何看待河南郏县发现两例新冠肺炎阳性检测者?河南郏县发现两例新冠肺炎阳性检测者,这是一个需要引起重视但不必过度恐慌的事件。我们需要从多个维度去理解它:1. 事件本身的重要性: 警示作用: 即使在相对较低的感染率时期,任何新增阳性病例的出现都提醒我们疫情并未完全消失,病毒依然存在传播的可能。这对于当地.............
  • 回答
    河南教育厅规定“学生寒假违规补课将计入个人诚信档案”,这一政策的出台,无疑是在“双减”政策的大背景下,进一步收紧校外培训管理力度的体现。要全面看待这项规定是否合理、能否抑制培训需求,需要从多个角度进行深入分析。 一、 政策的出发点和合理性分析1. “双减”政策的延伸和落实: 背景: 近年来,我国.............
  • 回答
    河南向全世界科学家发出邀请,并由施一公教授牵头呼唤顶尖学者回乡共建家乡,这是一个具有深远意义的举措,预示着河南在科技创新和人才引进方面正迎来一次重要的战略转型。要深入理解这一举措的影响,我们需要从多个层面进行分析。 一、 举措的背景与动因:首先,我们需要理解为什么河南会发出这样的邀请,以及施一公教授.............
  • 回答
    2023年7月26日发生在河南安阳的一起悲剧,一辆公交车撞上了一名突下车的女司机,导致女司机不幸身亡。这起事件在社会上引发了广泛的关注和讨论,也让我们不得不深入思考其中的原因、教训以及如何避免类似的悲剧再次发生。事件经过回顾(综合公开信息):根据当时的报道,事发地点位于河南省安阳市的一条机动车道上。.............
  • 回答
    这事儿说起来挺让人心疼的。一个17岁的年轻人,还没完全长大成人,就被卷进了这么复杂的事情里。他以为自己做了父亲,满心欢喜地去给孩子上户口,结果却发现孩子不是自己的,这打击该有多大?而且,孩子母亲的失联,更是让事情雪上加霜。咱们一步步地来说这事儿,也说说这个孩子母亲可能需要承担的责任。1. 17岁小伙.............
  • 回答
    河南济源市委书记张战伟被免职一事,无疑是近期国内政坛上一个非常引人关注的事件。这件事之所以引起广泛讨论,很大程度上是因为它涉及到了权力、公众监督以及干部作风等多个敏感的层面。事件的起因与经过:公开的信息显示,张战伟在2021年春节期间,在一家饭店与人发生冲突,过程中有视频显示他掌掴了一位女性。这位女.............
  • 回答
    16 年前的河南“吴春红投毒案”,如今吴春红被改判无罪,他本人也提出了巨额的国家赔偿申请,这件事无疑是牵动人心的大事。这不仅仅是一个简单的刑事案件的最终走向,更关乎司法公正的实现、对无辜者权益的保障,以及对整个司法体系的反思。要理解这件事,咱们得从几个层面来看:一、 案件本身的回顾:一段漫长的司法煎.............
  • 回答
    发生在河南禹州的一起医疗事故,一名女士在腹中惊奇地发现一枚术后遗落的止血钳,这无疑是一件令人触目惊心的事情。这不仅仅是一个简单的医疗疏忽,它直接关系到患者的生命健康和医疗安全,引发了广泛的关注和深刻的反思。首先,从患者的角度来看,这是一种难以想象的煎熬和痛苦。这位女士在接受完本应是解除病痛的手术后,.............
  • 回答
    柘城初中生校园暴力致死事件,牵动着许多人的心。一个年轻生命的猝然凋零,对任何家庭来说都是毁灭性的打击。而在这背后,我们看到了一个令人痛心的过程,以及由此引发的一系列复杂情绪和行为。首先,我们必须直面的是一个生命的逝去。一名初中生,正值人生最美好的年纪,却因为一场发生在校园内的暴力事件而失去了生命。这.............
  • 回答
    河南暴雨中部分人要求救狗的行为,确实是一个复杂且值得深思的社会现象。要深入理解这件事,我们需要从多个角度去剖析,而不是简单地站队或否定。首先,从动物福利和情感联系的角度来看,救狗行为反映了社会文明进步的一个侧面。在经历生死考验的极端灾难面前,有些人选择将对生命的珍视延伸到非人类的动物身上,这本身就说.............
  • 回答
    河南特大暴雨中郑州地铁遭遇的严重水淹事件,无疑是一场令人痛心和警醒的灾难。这次事件不仅给郑州人民带来了巨大的财产损失和精神创伤,也为全国乃至全球的轨道交通设计和运营敲响了警钟。要深入理解这个问题,需要从多个层面进行剖析,并从中吸取深刻的教训。 如何看待郑州地铁被雨水倒灌?看待郑州地铁被雨水倒灌,可以.............
  • 回答
    河南高考答题卡调包案出现“逆转”是一个非常复杂且牵动人心的事件,它不仅仅是一个简单的考试违规事件,更触及到了教育公平、司法公正以及社会信任等深层问题。要理解这个“逆转”,我们需要从事件的发生、初步的定论、社会舆论的反应以及后续的调查和可能的反转等多个层面来详细梳理。事件的初步发生与定论:1. 事件.............
  • 回答
    河南养殖场里那事儿,听着挺让人揪心的。近百只疑似豹猫被发现,养殖场主还被警方控制了,这动静可不小。不过,网上关于这事儿的讨论也挺热烈的,特别是有人跳出来说,这猫根本就不是什么保护动物。这中间到底是怎么回事,咱们一块儿捋一捋。事情的经过:一场意外的“发现”据报道,事情发生在河南某地的某个养殖场。具体是.............
  • 回答
    这河南中烟招工的“名校扎堆”事件,确实挺有意思的,也触动了不少人的神经。咱们就仔细掰扯掰扯这事儿,别急。首先,这事儿本身就挺魔幻的。以往大家印象里,卷烟厂可能更像是传统制造业,招工门槛应该没那么高,更看重技术或者经验。但现在倒好,直接本科起步,硕士一抓一大把,还要“择优录取”。这“择优”两个字一出来.............

本站所有内容均为互联网搜索引擎提供的公开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储任何数据与内容,任何内容与数据均与本站无关,如有需要请联系相关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于百度google,bing,sogou

© 2025 tinynews.org All Rights Reserved. 百科问答小站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