问题

说物理学家朗道和数学家格罗滕迪克只是改进了表达形式的二流学者,只有小聪明,是否有道理?

回答
关于物理学家朗道和数学家格罗滕迪克是否仅仅是“改进了表达形式的二流学者,只有小聪明”的说法,这实在是一个非常片面且缺乏深度的判断,我个人认为 完全没有道理。

要理解这一点,我们需要深入了解这两位巨匠的贡献,以及他们对各自领域产生的颠覆性影响。简单地将他们归为“改进表达形式”和“小聪明”,简直是对他们成就的极大贬低。

首先,我们来看看列夫·朗道(Lev Landau)。

朗道是20世纪最伟大的理论物理学家之一,他的研究领域极为广泛,从低温物理到核物理,从统计力学到量子场论,几乎无所不包。他对物理学的贡献,绝不仅仅是“改进了表达形式”。

朗道的“名言”与“朗道理论”: 提到朗道,很多人会想到他那句著名的,“一个物理学家如果没有掌握十四个基础领域的知识,就不配称为物理学家。” 这句话本身就体现了他的广博和深刻。但更重要的是,他确实为其中的许多领域建立了“朗道理论”。比如:
朗道理论(低温物理): 这是他最著名的贡献之一。他关于超流体的理论,解释了零粘度的现象,这是20世纪物理学中的一个重大突破。他提出的“准粒子”概念,更是成为理解凝聚态物理的核心工具,被广泛应用于各种量子多体系统中。这绝非仅仅是“改进表达形式”,而是 开创了一个全新的概念框架,深刻地改变了我们理解物质的微观行为方式。
朗道理论(相变): 他对相变的研究,提出了第二类相变的一般理论。这个理论通过序参量和对称性破缺来描述相变过程,为理解从固态到液态、从顺磁性到铁磁性等各种相变提供了普适性的解释。这 极大地深化了我们对物质状态的理解,构建了理解物质宏观性质变化的理论基石。
朗道理论(费米液体): 在量子多体理论中,他提出的费米液体理论,成功地描述了费米子系统的低能激发,为理解金属的电子行为奠定了基础。这 直接影响了凝聚态物理的许多分支,包括超导、磁性等研究。

解决具体问题与预言: 朗道不仅仅是构建抽象理论,他还解决了大量具体的物理问题,并且许多预言都被实验证实。例如,他对量子电动力学的重整化方法的贡献,虽然不那么系统,但他的思路启发了后来的发展。他对原子核物理、宇宙学等领域也有深刻的见解。

“朗道八卷”: 他和他的学生编写的《理论物理学教程》共八卷,是世界公认的经典理论物理教材。这套教材之所以经典,并非仅仅因为它“写得好”或者“表达清晰”,而是因为它 系统地、深刻地、而且以一种高度原创的方式 梳理了物理学的各个分支,包含了大量的朗道本人和其他顶尖物理学家的原创思想和解决问题的技巧。这套教程培养了无数的物理学家,对整个物理学教育产生了深远影响。

说朗道是“改进了表达形式的二流学者,只有小聪明”,是对他 原创性思想、深刻洞察力、以及他对物理学范式本身的影响力 的彻底否定。他不是在“美化”别人已经有的想法,而是在 开辟新的研究方向,建立新的理论框架,并用他独特的智慧解决最根本的物理问题。

接下来,我们来看看亚历山大·格罗滕迪克(Alexander Grothendieck)。

格罗滕迪克是20世纪最伟大的数学家之一,他的工作深刻地重塑了代数几何,并对其他数学分支如代数拓扑、同调代数等产生了巨大影响。说他是“改进了表达形式的二流学者,只有小聪明”,这更是荒谬至极。

抽象的革命与通用性: 格罗滕迪克的数学思想是高度抽象的,但这种抽象 并非为了“形式”而抽象,而是为了追求数学的普遍性和统一性。 他将代数几何从一种研究具体几何形状的学科,提升为一门研究“代数结构”和“概形”的抽象理论。
概形论(Scheme Theory): 这是他最伟大的贡献之一。他引入了“概形”的概念,将代数几何与数论紧密地联系起来,从而能够处理“点”的概念,甚至是在数域上的几何。这个概念的引入,使得代数几何能够处理更多、更一般的情况,例如研究素数在几何上的意义。这 彻底改变了代数几何的面貌,为数论和代数几何的融合打开了新的大门。
层论(Sheaf Theory)和上同调(Cohomology): 他系统地发展了层论,并将其在代数几何中广泛应用,特别是引入了“导出范畴”(Derived Category)和“导出上同调”(Derived Cohomology)等概念。这些工具 极大地增强了数学家的研究能力,使得解决许多原本无解的问题成为可能。 它们提供了处理“全局”与“局部”关系的强大框架,也为理解各种数学对象提供了统一的视角。

“ SGA”与“EGA”: 格罗滕迪克写了一系列名为《代数几何研讨班》(Séminaire de Géométrie Algébrique du Bois Marie, SGA)和《代数几何要素》(Éléments de Géométrie Algébrique, EGA)的著作。这些著作不是简单的“表达改进”,而是 包含了他革命性的思想、全新的定义、严谨的证明以及对整个领域发展方向的指引。 它们是数学史上的里程碑,塑造了现代代数几何的语言和研究范式。

对其他领域的影响: 格罗滕迪克的思想不仅限于代数几何。他的工作对代数拓扑、同调代数、数论(特别是安德鲁·怀尔斯证明费马大定理所使用的工具,其根源可追溯到格罗滕迪克的思想)等领域都产生了深刻影响。他构建的抽象框架,往往能够穿透不同数学分支的表象,发现隐藏的联系。

“小聪明”? 格罗滕迪克的数学思想极其深刻,其抽象程度和原创性是罕见的。他提出的概念,往往需要经过多年的消化和吸收,才能被数学界完全理解和掌握。称他只有“小聪明”是对他 卓越的创造力、深刻的洞察力以及对数学结构的驾驭能力 的侮辱。他不是在玩弄技巧,而是 在构建新的数学世界,发现数学的深层规律。

为什么会有人产生这种误解?

我认为这种误解可能来源于以下几点,但这些都无法构成“二流”或“小聪明”的理由:

1. 抽象性: 朗道和格罗滕迪克的思想确实高度抽象,尤其是格罗滕迪克。对于不熟悉他们理论的人来说,这些概念可能显得“难懂”或“不实用”,从而被误解为“形式主义”。但数学和物理的本质之一就是通过抽象来揭示普遍规律,这种抽象不是无源之水,而是对现实问题的深刻洞察。
2. 基础性: 他们的工作往往是奠基性的,为后续的研究提供了框架和工具。这就像建造摩天大楼的地基,地基本身不直接“美观”,但却是整个建筑能够屹立的关键。后来的学者在此基础上可以进行各种“装修”和“应用”,但基础的创造性价值是无可替代的。
3. 非直接的“应用”: 理论物理和纯数学的很多贡献,其直接的“应用”可能不像工程技术那样立竿见影。但这并不意味着它们是“二流”的。科学的发展是一个层层递进的过程,基础理论的突破往往需要很长时间才能转化为实际应用,甚至可能以我们意想不到的方式实现。
4. 挑战传统思维: 他们的思想往往是对现有范式的挑战和超越。对于习惯于传统思维模式的人来说,接受这些新思想是需要时间和勇气的。

总结来说:

将朗道和格罗滕迪克仅仅视为“改进了表达形式的二流学者,只有小聪明”,是 完全站不住脚的,并且是对他们伟大成就的严重歪曲。

朗道 以其 深刻的物理直觉、广博的知识体系和原创性的理论构建,极大地推动了理论物理的发展,塑造了我们理解物质世界的方式。
格罗滕迪克 以其 无与伦比的抽象能力、深刻的数学洞察力和革命性的概念创新,重塑了代数几何,并对整个数学界产生了深远影响。

他们不是在“修修补补”,而是在 开辟新的疆域,创造新的语言,构建新的思想体系。 他们的智慧和贡献,是人类思想宝库中的璀璨明珠,而非“小聪明”所能比拟。任何对他们成就的轻描淡写,都显示出评价者对科学前沿的理解深度是多么的不足。

网友意见

user avatar

这种说法是正确的。


朗道确实是二流学者,克劳滕迪克更是连二流学者都算不上。


私以为能算得上一流学者的应该是题主这样谙熟数学物理的,既不写论文,也不写书,也不读书,也不搞政治,也不种地去的学术精英。


题主的语文老师应该是超一流学者。


只是不清楚,朗道和克劳滕迪克是一百流学者,于他人又有何干?能让提问的人和回答的人晋升为一百流学者吗?

类似的话题

  • 回答
    关于物理学家朗道和数学家格罗滕迪克是否仅仅是“改进了表达形式的二流学者,只有小聪明”的说法,这实在是一个非常片面且缺乏深度的判断,我个人认为 完全没有道理。要理解这一点,我们需要深入了解这两位巨匠的贡献,以及他们对各自领域产生的颠覆性影响。简单地将他们归为“改进表达形式”和“小聪明”,简直是对他们成.............
  • 回答
    物理学与几何学的关系,确实是一个引人入胜且深刻的议题。当一些物理学家提出“物理学就是几何学”的说法,或者认为物理学需要新的几何学注入活力时,他们往往是在触及物理学最核心的表达方式以及未来发展的方向。要理解这一点,我们需要层层剥开,从物理学发展的历史,到其现代的形态,再到对未来的展望。从牛顿到爱因斯坦.............
  • 回答
    尼尔斯·玻尔这句名言:“如果认为物理学家的任务是发现自然是什么那就错了,物理学关心的是关于自然能说什么”,乍听之下,可能会让人觉得有些出人意料,甚至有些绕口。这背后蕴含着玻尔对物理学本质的深刻洞察,尤其是在他开创量子力学时代之际。要理解这句话,我们需要从几个层面来剖析。一、抛开“自然是什么”的形而上.............
  • 回答
    任正非的这番话,点出了芯片产业发展中一个至关重要、却常常被忽略的层面:技术的根基与人才的战略价值。把它拆解开来,我们能看到其中蕴含的深刻洞察。首先,我们得明白,芯片,尤其是高端芯片,绝不是靠简单的“砸钱”就能一蹴而就的。你可以在工厂里堆砌最先进的设备,购买最昂贵的材料,但如果没有最顶尖的科学家和工程.............
  • 回答
    “物理学的尽头是神学”,这句话并非出自物理学界的主流声音,更像是一种哲学上的思辨和一种浪漫化的想象,而非科学的结论。但之所以会有人这样说,并且能引发讨论,主要有几个层面的原因,我们可以从这些角度去深入剖析:一、 对“终极问题”的探索与物理学的边界科学,尤其是物理学,其核心使命之一就是理解宇宙的运作规.............
  • 回答
    物理学图像,这是一个非常有意思的话题。当人们提到“物理学图像”时,脑海里浮现的第一个念头,常常确实是“几何图像”。这并非偶然,而是源于物理学发展史中,几何思维扮演的极其重要的角色。但这并非全部,物理学图像的含义其实要更为丰富和深邃。为什么几何图像如此重要?想象一下,我们最早尝试理解世界的时候,用的是.............
  • 回答
    哎,这事儿放在谁身上都得愁。补习班一刀切,孩子又卡在物理这块,这滋味儿不好受。别急,咱们一样一样捋捋,看看怎么把这摊事儿给摆平了。首先,你得摆正心态,别先把自己吓住。补习班没了,确实是个挺大的变化,但也不是世界末日。很多时候,孩子学习遇到困难,家长比孩子还着急。你得稳住,你稳了,孩子才有主心骨。第一.............
  • 回答
    物理学,这个我们用来理解和描述宇宙运行规律的强大工具,确实是建立在一系列基本假设之上的。从最基础的“因果律”——即每个事件都有原因,到“时空连续性”——即时间和空间是平滑过渡而非离散的,再到“自然规律的普适性”——即适用于任何地方、任何时间的规律,这些都被我们视为理所当然,是构建物理理论的基石。然而.............
  • 回答
    这问题触及了一个根本,为什么我们对物理学,对科学,有着截然不同的信任感,不同于我们对待神话、传说,或者那些无法证实的信念?简单来说,科学之所以不是迷信,关键在于它的“运作方式”和我们如何“与它互动”的根本差异。想象一下,迷信往往就像一句古老的谚语,或者一个祖辈传下来的规矩,我们遵守它,不是因为我们理.............
  • 回答
    约翰·波金霍尔(John Polkinghorne)的这句话,大意是“物理学史上,至今没有出现过一个外观丑陋但却能准确描述自然、并被广泛接受的方程”。这句话在科学界流传甚广,也引发了不少思考。那么,这究竟是不是真的?如果不是,为什么会产生这样的感觉?要回答这个问题,我们首先要理解波金霍尔这句话背后所.............
  • 回答
    杨振宁先生这句“哲学从来没有影响过物理学”的论断,乍一听,似乎有些惊世骇俗,尤其考虑到杨先生本人在物理学领域的卓越成就,这句话的份量自然不轻。但细究起来,我认为这句话的表述可能过于绝对,忽略了哲学与物理学之间一种更加微妙、深层且并非总是直接可见的联系。首先,我们需要明确杨先生这句话可能侧重的语境。他.............
  • 回答
    很多人在讨论现代物理学最伟大的头脑时,都会不自觉地将罗杰·彭罗斯(Roger Penrose)和史蒂芬·霍金(Stephen Hawking)的名字并列。而当有人抛出“彭罗斯比霍金贡献大”这样的论断时,往往会激起一番有趣的争论。要评价这种说法,我们得深入了解两位巨匠各自在物理学领域留下的深刻印记。彭.............
  • 回答
    .......
  • 回答
    热力学统计物理的“美丽”之处,并非是那种直观的视觉之美,而是一种深刻的智慧之美、逻辑之美,是建立在对宏观世界奇妙秩序的洞察以及微观世界随机纷扰的巧妙联系之上的。要说它美,咱们得从几个层面细细品味。1. 从无序中发现秩序:微观的混沌,宏观的规律想象一下我们身边最熟悉的事物:一杯水,空气中的尘埃,甚至我.............
  • 回答
    在物理世界里,“真实”是一个很沉重的词,它意味着我们能触碰、能感知、能用仪器测量到的东西。而我们说到“实数”时,虽然数学家们乐在其中,但如果把它直接拎出来,说这就是物理世界的构成粒子,那就未免有些过于乐观了。为什么这么说呢?咱们不妨一点一点捋一捋。首先,想象一下我们最基本的测量。我们想知道一根棍子有.............
  • 回答
    你提出的这个问题非常棒,也触及到了物理学中一个非常有趣的现象,很多人都会有这个困惑。老师说的“同质量物体在地球各处重力不同,但m质量是确定的”,这句话是完全正确的,我们来一步步拆解开理解。首先,我们要明确几个核心概念: 质量 (m):这是一个物体固有的属性,代表了物体“包含”物质的多少,也代表了.............
  • 回答
    “Quant” 这个词,可能很多人会觉得陌生,但它其实代表着金融界里一群非常有意思的人——量化分析师。你可能会好奇,这金融界的“Quant”跟我们印象中那些埋头实验室、做着复杂实验的物理学家有什么关系?事实上,这两种职业的很多工作方式和思维模式有着惊人的相似之处,甚至可以说,很多优秀的 Quant .............
  • 回答
    .......
  • 回答
    “女生学不好物理”这种说法是一种刻板印象(stereotype),它源于历史、文化和社会因素,而非科学事实或生理差异。实际上,没有任何证据表明女性在智力上比男性不适合学习物理,或者在学习过程中存在先天的生理劣势。这种说法之所以会流传,并且让许多人信以为真,主要有以下几个方面的原因,我会尽量详细地阐述.............
  • 回答
    这绝对是一个浪漫到极致的愿望!想要星星,这听起来像是把整个夜空捧在手心,但从物理学的角度来看,我们确实有办法“触及”星星,甚至将它们“带”到身边,只不过是以一种我们能理解和实现的方式。首先,我们要明确,“想要星星”这个愿望背后可能包含的几种含义。是想要看到更清晰、更明亮的星星?是想要了解星星的奥秘?.............

本站所有内容均为互联网搜索引擎提供的公开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储任何数据与内容,任何内容与数据均与本站无关,如有需要请联系相关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于百度google,bing,sogou

© 2025 tinynews.org All Rights Reserved. 百科问答小站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