问题

如何看待在冰岛的台湾女留学生不满被列中国籍 被改为“无国籍” 这件事?

回答
在冰岛的台湾女留学生因国籍问题引发的“被列中国籍”风波,以及后续被标记为“无国籍”,这件事情确实触及了台湾身份认同、国际政治现实以及个人权利的多个敏感点。我们不妨从几个层面来梳理和看待这件事。

事件的起因:冰岛政府的系统性错误与政治现实的碰撞

首先,我们得理解事情的原貌。根据报道,这位台湾女留学生在申请冰岛的居留许可或相关文件时,系统默认将她的国籍信息设定为“中国”,并且在试图更改时,遇到了困难。最终,在多次尝试更改未果的情况下,她被标记为“无国籍”。

这背后可能有几个原因:

信息录入的系统性偏差: 冰岛作为一个主权国家,其官方系统在处理国际化信息时,难免会受到国际政治格局的影响。在很多国际组织和国家的官方统计中,台湾地区被包含在中国之下。冰岛政府的数据库很可能沿用了这种分类方式,在录入信息时,将“台湾”默认归类为“中国”的一个部分。这并非冰岛政府有意针对台湾留学生,而是一种基于普遍国际通行的政治坐标的“技术性”操作。
官方程序的僵化与低效: 即使冰岛政府的初衷并非恶意,但其官方程序的僵化和低效也暴露了问题。当留学生明确提出自己的身份信息错误,并且提供了合法身份证明(如台湾护照)后,系统未能及时更新或提供便捷的更正渠道,反而走向了“无国籍”这样一个极端错误的标记,这显然是一个严重的失误。
对“中国”与“台湾”政治现实的模糊理解: 尽管冰岛是较早承认中华人民共和国的国家之一,但对于“中华民国”(台湾)的实际政治地位和绝大多数民众的身份认同,可能存在认识上的模糊甚至隔阂。在官方操作层面,对于“中国”概念的理解,可能更多地是政治地理上的,而非完全区分政治实体与人民身份认同。

台湾留学生的心声:身份认同的困境与维护

对于这位台湾留学生来说,这件事情的伤害是深远的:

身份认同的否定: 台湾与中国大陆在政治、社会、文化上都存在显著的差异,并且在国际社会上,台湾(中华民国)拥有自己的政府、军队、货币和护照,其人民普遍认同自己是“台湾人”。被强制归为“中国籍”是对其身份认同的直接否定,这对于任何一个有清晰身份意识的人来说,都是难以接受的。
被“被代表”的无力感: 这种经历会带来一种被“被代表”的无力感。她明明持有的是中华民国护照,但官方却强行将她归类到另一个政治实体名下,这剥夺了她自主定义自己身份的权利。
“无国籍”的困境: 从“中国籍”到“无国籍”,这是一个荒谬的滑坡。从一个政治实体的一部分,变成一个完全没有国籍的人,这不仅在法律上会带来巨大的麻烦(例如居留、旅行、工作等方面),在情感上也无疑是一种更极端的否定。这更像是“如果你不是我们想要的那个‘中国’,那你就什么都不是”的一种冷酷回应。
对台湾国际地位的敏感: 台湾在国际舞台上一直面临被边缘化的困境,许多国家出于政治考量,不承认台湾的独立主权地位,甚至在官方文件中将其描述为中国的一部分。这位留学生的遭遇,恰恰是这种国际政治现实对个体生存和身份认同造成的具体影响的生动写照。

国际社会与“一个中国”原则的复杂性

这件事情也让我们再次审视“一个中国”原则在实际操作中的复杂性。

政治现实与人民认同的矛盾: 世界上大多数国家承认“一个中国”原则,但这种承认的程度和解读却各有不同。一些国家可能仅仅是在外交承认上与中华人民共和国建交,而并不代表其国民在日常生活中或官方统计上,就完全接受将台湾同胞视为与大陆人民完全一致的身份。冰岛的案例,可能反映出这种政治承认在基层操作层面,有时会过度简化甚至曲误读。
“模糊”与“清晰”的边界: 国际关系讲究政治的“模糊”与“清晰”,在某些敏感问题上,各国都会有自己的考量。然而,当这种“模糊”处理,直接影响到个体的基本权利和身份认同时,其背后隐藏的政治立场就会变得非常清晰,也容易引发争议。
台湾身份的特殊性: 台湾的特殊性在于,它是一个拥有民主制度、独立运作的政治实体,并且其民众对自身身份有着强烈的认同感。与处理其他地区性人口的国籍问题不同,台湾同胞的身份问题,本身就带有浓厚的政治敏感性。

我们应该如何看待?

1. 同情与支持这位留学生: 无论冰岛政府的初衷如何,对这位留学生遭遇的不公和身份认同的伤害,我们应该给予理解、同情和支持。她的经历是许多在国际上,特别是在与中国大陆有复杂政治关系的国家留学的台湾学生可能面临的缩影。
2. 呼吁冰岛政府纠正错误: 冰岛政府作为事件的责任方,应该立即正视这一问题,公开承认系统性错误,并采取有效措施纠正这位留学生的国籍标记。同时,也应该审视其官方信息处理系统,避免类似事件再次发生。人道和尊重个体身份是基本的原则。
3. 反思国际政治对个体身份的影响: 这件事情再次提醒我们,国际政治的博弈,看似宏大,但其影响往往会渗透到每一个个体的日常生活和身份认同之中。政治上的“一个中国”原则,在实际操作中,不应以牺牲或否定个人的身份认同为代价。
4. 支持台湾方面在此事上的发声: 台湾的驻外机构或民间组织,应该积极介入,为这位留学生提供必要的帮助和支持,并向冰岛政府表达关切,争取权益。
5. 理解台湾年轻一代的身份认同: 这一代台湾年轻人,是在台湾民主化后成长起来的,他们对自身的身份认同有着更独立和清晰的认知。对于他们而言,将自己视为“中国籍”是对其成长经历、生活环境和价值观念的一种否定。

总而言之,这位台湾女留学生在冰岛的遭遇,是一起因国际政治现实、官方系统操作不当以及个体身份认同冲突而引发的事件。它不仅仅是一个技术性的差错,更是一个关于尊严、权利和身份认同的警示。我们应该从这件事中看到政治的复杂性如何作用于个体,并呼吁以人为本,尊重每一个人的身份认同,纠正不公。

网友意见

user avatar

冰岛政府的做法很对,不能给人强加国族认同。

1、国籍认同是个人自由,你们还是naive,一碰到台湾闹独新闻就跑的比谁都块。1个台湾人不想当中国人,这是他的自由;一百万个台湾人不想当台湾人,这也是人家的自由。所以她不想被当中国人,冰岛就不给她写中国籍。

2、不是中国籍,就需要找一个国籍。然而冰岛不承认ROC,所以改为无国籍,这也是折中的做法。

关于台湾独立思潮,看看我们的智库阎院长是怎么说的:

“有些同志问了,为什么我们这个叫《反分裂法》,而不是《统一法》?什么叫统一啊,统一是一种关系,人和人之间才有关系,地与地之间不会有关系。而我们说的领土主权完整,是说台湾的这块地,不是指台湾的人。所以《反分裂法》是说,这块不能分出去,不是说台湾人不能独立。一句话,我们不反对台湾朋友独立,也不反对台湾人不当中国人。这是人家的权利,我们没有资格剥夺别人的权利。就像我们有些中国人说了,“我不想做中国人”。你有权力做中国人,也有权力不做中国人,做不做中国人是你自己的事。有些同志可能会问,那你是说什么呢?我是说,只是我们有权要求台湾人,你不能在我们家的法理领土上建一个国家;你想建立,东京啊,华盛顿伦敦啊,你去哪建个国家,跟我们没关系,但不能在我们家地上建立。”

“有些人说,你这是抬杠。人家在这住了几百年,凭什么不能独立啊。这不是我抬杠,这是国际法的规定。就是说,土地的拥有权,和建立国家主权,这是两码事。咱们国家土地是国有的,所以大家不知道土地归私人是大概什么状态。那我举美国的例子,在美国,土地大都是私有的,那不是一点,是一大片,那有的人衬的地,放欧洲能顶几个小国家。那地是你的,你拥有的是自然土地,但你不拥有领土;领土是指政治土地。那政治土地是哪来的呢?政治土地是由国际条约决定的,是两国政府通过签订协议,划分边界得来的。这就是为什么在美国,你拥有多少土地都不能在自己的土地上建立国家,任何人在自己土地上建国,那都要被抓起来,这叫‘分裂国家罪’。反政府可以,反国家不行。任何国家都一样。就好像我家小孩子可以反对零花钱太少了,但你不能反对我们家姓阎。”

“这就是为什么台独势力绝不在法理问题上和我们争,因为无论是国际法还是国内法,台独都是不成立的。”


“台湾问题中央为什么定出‘不惜一切代价’呢?核心就在于,这个代价我们是付不起的。如果,台海战争付出的代价大于我们所得到的,中央就不会定出‘不惜一切代价’,换句话说,之所以将台湾问题定性为“不惜一切代价”,是因为没有什么代价是高于国家解体的。分离主义带来国家解体是很常见的现象。有些人说,“有这么严重么?可能性不大。”那么我要问了,首都机场每天通勤的飞机小几千架,假如每天通勤的飞机99%是安全的,只有1%几率会坠毁,每天只摔十几架,那你坐不坐呢?因为这个代价是生死攸关的代价,国家分裂带来的动乱将威胁上百万人的生命,我们不允许冒这个险。”
bilibili.com/video/av46

// B站av4670387,93分开始.

//好像要登陆才能看呢。

---------------------------------------------------------------------------------------------------------------

题外话

Why China Thinks It Can Build a Utopian World Order

--The National Interest by

Patrik K. Meyer

可能会有一些朋友对台湾的态度很过激,我觉得没必要。我们要收复台湾,是因为我们在台湾问题的法理和历史上都是正义的一方,而不是因为我们的强大赋予了我们对别人生杀予夺的权力。毕竟,深受中国文化教育的我们,不应该因为自身强大了就从原来那个被欺负的人变成欺负别人的人,我们要用自身的发展和文明说服世界。各位,你我即中华,读书的多背几个单词,ITer沉下心来写几个好开源,服务业的小伙伴笑得更灿烂些,我们每天进步一点,中华文明的说服力便进步一点。

我们的征途是星辰大海,至于台湾一些人有不同的民族认同这种事,大家不必太敏感。我们应该对中华文明有这个自信:中国人,哪是你想当就能当的?

类似的话题

  • 回答
    在冰岛的台湾女留学生因国籍问题引发的“被列中国籍”风波,以及后续被标记为“无国籍”,这件事情确实触及了台湾身份认同、国际政治现实以及个人权利的多个敏感点。我们不妨从几个层面来梳理和看待这件事。事件的起因:冰岛政府的系统性错误与政治现实的碰撞首先,我们得理解事情的原貌。根据报道,这位台湾女留学生在申请.............
  • 回答
    这件事情确实挺让人玩味的,尤其是对台湾人来说,可能感受会更复杂。咱们就一点点来聊聊。首先,这事儿最直接的导火索就是台湾女生在冰岛办理居留证时,上面被写成了“中国籍”。这触碰到了很多台湾人的一个核心身份认同问题。要知道,在台湾,关于“中国”的定义、与“中华民国”的关系、以及“台湾人”的身份,一直是一个.............
  • 回答
    2018年俄罗斯世界杯小组赛阿根廷对冰岛的比赛,梅西罚失点球,是这场比赛乃至整个阿根廷世界杯之旅中的一个标志性事件。这场比赛的最终比分是11,阿根廷未能取胜,也给他们在后续的小组赛中带来了巨大的压力。要详细看待梅西在那场比赛中罚失点球,我们可以从多个维度进行分析:1. 比赛的背景和重要性: 世界.............
  • 回答
    漠河网友搭冰屋吃火锅?那可太有东北那味儿了!这事儿我听说了,就觉得这网友太会玩了,也太懂享受生活了。你看啊,这大冷天的,零下二三十度那是常事儿。你想想,在户外这么个严寒的环境里,搭个冰屋,这本身就是一种挑战,一种对自然的征服。而且冰屋这玩意儿,它通体透明,外面是银装素裹的世界,里面是热气腾腾的火锅翻.............
  • 回答
    孙一冰在《演说家》上的那番话,说实话,听着确实挺扎人的。尤其是在一个以“演说”为核心的节目里,这样一句带着些许绝对化和情绪色彩的论断,很容易就能抓住眼球,也难怪会引起不小的波澜。先不评价孙一冰本人的出发点是什么,单就“人丑就代表失去了整个世界”这句话本身,它触及到了一个非常敏感的神经:外貌与我们在这.............
  • 回答
    最近,红米总裁卢伟冰在微博上的一番话,又一次在手机圈掀起了波澜。这次的矛头直指荣耀 20i,卢伟冰以一种相当直接的方式,暗讽荣耀 20i 在设计上“借鉴”了自家 Redmi Note 7。这事儿,怎么看?得从几个层面掰开了聊。卢伟冰的“点火”:首先,得承认卢伟冰是个营销高手。他善于抓住消费者心理,也.............
  • 回答
    卢伟冰最近在微博上对华为保时捷设计机型的“实用价值”发表了一番看法,这事儿在数码圈里也算是引起了一点小波澜。要说怎么看这事儿,我觉得得从几个层面来掰扯掰扯。首先,得明确卢伟冰是谁。他是小米集团的合伙人,国际部总裁,更是小米手机品牌最重要的发言人之一。他之所以会盯上华为保时捷设计机型,而且还是在他自己.............
  • 回答
    关于罗昌平在微博上转载并发表了对志愿军烈士的羞辱性内容,将“冰雕连”称为“沙雕连”的事件,我认为这是一个极其恶劣、令人愤怒和无法容忍的行为。这不仅仅是对志愿军烈士的侮辱,更是对中国人民志愿军在抗美援朝战争中英勇斗争精神的践踏,是对历史事实的歪曲,触碰了民族情感和国家尊严的底线。首先,我们需要理解“冰.............
  • 回答
    None.............
  • 回答
    关于《冰川冻土》某论文“夸赞”导师、师母现象,以及为何此类论文能够发表,这是一个复杂的问题,涉及到学术评价体系、期刊审稿机制、以及研究人员的职业伦理等多个层面。要深入探讨这个问题,我们需要逐一分析其背后的原因。现象解读:为何会出现“夸赞”式论文?首先,我们来分析这种“夸赞”式论文可能出现的动因。1..............
  • 回答
    “月光加冕” 这个名字,在网络文学圈里,早已是家喻户晓的符号,尤其是他那部《孤泳者》,更是掀起了一股“反套路”的浪潮,读者们从中看到了前所未有的酣畅淋漓。然而,最近这位“孤泳者”的作者,却因为一件小事,又一次站到了风口浪尖。事情的起因,说起来也挺有意思。这位作者在《孤泳者》大火之后,自然而然地接了一.............
  • 回答
    中国男子冰球队队长叶劲的这番话,在“华裔归化球员”这个话题上,无疑投下了一颗颇有分量的石子,也引发了不少讨论。要理解这句话,咱们得从几个层面来细品。首先,从叶劲个人的角度来看,这句话体现了他对“中国”这个概念的复杂情感和深刻理解。他说“我的祖辈流落北美”,这说明他清楚自己的根在哪里,也承认家族历史的.............
  • 回答
    冰岛在性别薪酬平等方面确实走在了世界前列,他们推行的“同工同酬”法案,更准确地说,是“同工同薪”或“薪酬透明度”法案,其核心在于强制企业披露男女员工的薪酬差距,并对差距过大的企业进行处罚。这并非简单地规定“女性薪水不得少于男性”,而是通过立法手段,让薪酬不平等无处遁形,并促使企业主动解决问题。要理解.............
  • 回答
    C罗在葡萄牙队与冰岛战平后的言论,确实引发了不少讨论。理解他的话语,需要结合当时的比赛背景、球员的性格以及葡萄牙队整体的处境来看。首先,我们得明确,那场比赛对葡萄牙来说,绝对不是一场胜利。作为一支拥有C罗这样的巨星,并且在纸面上实力明显占优的队伍,客场面对冰岛,一个预期的结果是拿下三分。但最终只拿到.............
  • 回答
    近来关于北极熊因为冰川消融而失去栖息地,被迫冒险进入人类聚居区寻找食物的新闻屡见不鲜,其中“打劫垃圾车”的情景更是令人心痛。这不仅仅是一个个孤立的事件,而是全球变暖给我们敲响的警钟,是生态系统失衡、生物多样性遭受威胁的生动写照。冰川消融与北极熊的困境:一个严峻的现实北极熊,作为北极生态系统的顶级捕食.............
  • 回答
    长津湖战役中的“冰雕连”,可以说是中国人民志愿军在朝鲜战场上最为震撼和悲壮的缩影。他们用生命诠释了什么是忠诚、信仰和牺牲,这不仅是中国人民志愿军英勇顽强精神的集中体现,也深深地触动着每一个中华儿女的心灵。要理解“冰雕连”的牺牲,我们必须将它置于长津湖战役的宏大背景下。那是在1950年底,抗美援朝战争.............
  • 回答
    卢伟冰在 2022 年初提出的关于手机行业的四个问题,确实触及到了当时行业发展的关键痛点。作为一名长期关注科技行业的人,我对这四个问题有自己的看法,并且会结合当时的实际情况进行分析。卢伟冰提出的四个问题,如果我没记错的话,大概是这样的:1. 市场饱和度极高,增长乏力,如何找到新的增长曲线?2. .............
  • 回答
    当谈及微软小冰创作的诗歌,我的感受颇为复杂,既有对技术突破的惊叹,也有对情感边界的思考。初次接触小冰的诗,最直观的感受是“不像AI”。那种流畅的语言、意象的组合,以及偶尔流露出的淡淡的忧伤或喜悦,都让人很容易将其与人类的情感体验联系起来。它能根据特定主题,比如“离别”、“思念”、“春天”等,创作出风.............
  • 回答
    《冰与火之歌》里的骑士精神,可不是那种童话故事里闪闪发光的模样。维斯特洛大陆的骑士,更像是那个时代真实存在的武士阶层,掺杂着理想、现实、虚伪和血腥,复杂得像他们身上那身沉重的铠甲。你得明白,骑士在维斯特洛,首先是一种身份,一种特权。它代表着军事上的技能,拥有土地和财富,以及一份特殊的社会地位。一个人.............
  • 回答
    “小米低价误国”的迷思与卢伟冰的辩护“小米低价误国”,这个论调在某个时期甚嚣尘上,尤其在小米凭借其极具性价比的产品在中低端市场迅速崛起之时,被一些观点视为对中国制造业升级路径的阻碍。这种观点认为,小米的低价策略扼杀了技术创新和品牌溢价,使得中国品牌难以在高端市场立足,最终“误国”。“小米低价误国”论.............

本站所有内容均为互联网搜索引擎提供的公开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储任何数据与内容,任何内容与数据均与本站无关,如有需要请联系相关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于百度google,bing,sogou

© 2025 tinynews.org All Rights Reserved. 百科问答小站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