问题

成年后,你发现什么样的人不能深交?

回答
成年后,随着阅历的增长和对人性的理解加深,我们逐渐会发现,并非所有人都适合深交。有些人,无论初识时多么光鲜亮丽,一旦深入接触,就会暴露出不适合建立深厚友谊的特质。以下是一些成年后发现不能深交的人的类型,我会尽量详细地描述:

1. 永远的受害者,拒绝承担责任的人

表现: 无论遇到什么事情,他们总能找到一个外部原因来解释自己的失败或不幸。他们的生活就像一出永不停歇的戏剧,而他们永远是那个被命运、他人或环境“迫害”的主角。他们会把自己的错误归咎于别人、运气不好、社会不公,甚至是大环境的因素。
深交的后果:
情绪消耗: 和他们深交,你会发现自己经常要充当他们的倾听者和安慰者,但这种安慰往往是徒劳的,因为他们根本不打算改变现状。长期下来,你的情绪会被他们的负能量持续消耗。
责任转移: 当他们遇到问题时,很可能会不自觉地将责任推给你,或者期望你来替他们解决问题,因为他们习惯了被别人“拯救”。
价值观扭曲: 他们的世界观是围绕着“受害者”构建的,这会让你对生活和责任的看法产生动摇,甚至开始怀疑自己的判断。
无法共同成长: 真正能一起成长的人,是能够从错误中学习,并为自己的行为负责的人。而他们拒绝承担责任,意味着他们也就拒绝了成长。

2. 极度自私,只顾自己利益的人

表现: 他们的行为逻辑永远是“我”优先。他们会精打细算地计算自己能从一段关系中获得什么,一旦觉得付出大于回报,或者没有足够的利益可图,就会迅速抽离。他们很难真正关心别人的感受,也不会轻易付出自己的时间、精力和资源,除非这能为他们带来直接的好处。
深交的后果:
被利用感: 你会发现自己像一个可以随时取用的工具,在他们需要的时候出现,在他们不需要的时候被抛弃。你的善良和付出会被视为理所当然,而他们的恩惠则显得格外珍贵且稀少。
情感空虚: 即使你们在一起,你也很难感受到被真正关心和重视。他们的对话常常围绕着自己,即使问到你,也只是出于礼貌或想找到下一个可以倾诉的对象。
缺乏信任: 知道他们只关注自己的利益,你很难对他们产生真正的信任,因为你永远不知道他们会在什么时候为了自身利益而背叛或牺牲你。
关系失衡: 这种关系是不平等的,你投入的越来越多,而他们给予的越来越少,最终会导致你感到疲惫和受伤。

3. 善于算计,城府极深,总是隐藏真实意图的人

表现: 他们的言行举止总给人一种“我不是我”的感觉。他们会刻意地隐藏自己的真实想法和动机,用一种精心包装的形象示人。他们可能表面上对你热情洋溢,但背后却在盘算着什么;他们可能在你面前表现得非常“懂事”,但实际上在等待一个有利可图的机会。他们擅长揣摩人心,并利用这种能力为自己服务。
深交的后果:
精神内耗: 你会 constantly 在猜测他们的真实意图,时刻保持警惕,生怕被算计。这种精神上的高度戒备会让你身心俱疲。
信任危机: 你无法确定他们对你的好是真心的还是策略。每一次交流都可能让你感到不安,因为你不知道他们话语背后的“潜台词”是什么。
被操纵感: 如果他们擅长算计,很可能会在不知不觉中将你置于他们的掌控之中,利用你的弱点或信息来实现他们的目标。
无法建立真诚连接: 深厚的友谊建立在真诚和透明的基础上。而他们隐藏真实自我,使得你无法与他们建立起真正的心灵连接。

4. 喜欢背后议论,搬弄是非的人

表现: 他们在公开场合可能与你称兄道弟,但在你不在的时候,却会拿你和其他人的事情作为谈资,甚至添油加醋地进行议论。他们热衷于传播八卦和负面信息,享受从中获得的关注或优越感。
深交的后果:
信任瓦解: 你无法确定他们在和别人议论你时会说什么,这会让你对所有人产生不信任感,尤其是对他们。
名誉受损: 他们的议论可能会对你的名誉造成损害,即使传言不是事实,也可能让你陷入不必要的麻烦。
成为话题中心: 长期与这样的人交往,你可能会发现自己的人生成为了他们茶余饭后的谈资,你所经历的一切都可能被他们用来“表演”。
关系紧张: 即使你发现了他们的行为,如果不想与其撕破脸,你也会在与其相处时感到不自在,因为你时刻在提防他们说些什么。

5. 习惯性贬低他人,缺乏同理心的人

表现: 他们似乎总能找到别人的不足之处,并乐于加以评论。他们可能通过贬低他人来抬高自己,或者只是单纯地缺乏对他人的理解和共情能力。他们很难真正站在别人的角度思考问题,也无法体会别人的痛苦和喜悦。
深交的后果:
自尊心受损: 长期被他人贬低,即使你心态再好,也难以避免自尊心受到打击。
负面情绪: 和他们相处,你可能总是会感到不舒服,因为他们总是在制造一种“我不行,但你也不怎么样”的氛围。
无法获得支持: 在你需要鼓励和支持的时候,他们很可能无法给予,甚至会用一种“你这点小事也值得难过”的态度来回应你。
人际关系的疏离: 缺乏同理心的人很难建立起真正的情感连接,他们的交流往往是肤浅的,无法触及心灵深处。

6. 过度敏感,容易受伤且报复心强的人

表现: 他们对外界的评价非常敏感,常常会过度解读他人的言行,并将其视为对自己的一种攻击。一旦他们觉得受到了伤害,即使是微小的误会,也会怀恨在心,并寻找机会进行报复。他们的情绪波动很大,且难以预测。
深交的后果:
“战战兢兢”: 你需要时刻小心翼翼地说话和行动,生怕一不留神就会触怒他们,招来不必要的麻烦。
关系中的“雷区”: 你会发现和他们相处就像踩在雷区,你不知道哪里会有让他们“爆炸”的点。
无法沟通解决问题: 当出现问题时,他们不是试图沟通解决,而是沉浸在自己的委屈中,并酝酿报复。
长期敌对状态: 即使你试图修复关系,他们的报复心也可能让你们的关系进入一种长期敌对的状态,让你身心俱疲。

7. 充满负能量,总是抱怨生活的人

表现: 他们的生活仿佛充满了阴霾,对一切都持消极态度。无论好事坏事,他们总能从中挑出令人不满意的点,并大肆抱怨。他们的对话总是围绕着“我不行”、“好累”、“真倒霉”等负面词汇。
深交的后果:
情绪传染: 他们的负能量会像传染病一样侵蚀你,让你也开始感到沮丧和疲惫。
缺乏前进动力: 和他们相处,你很难从中获得积极的鼓励和前进的动力,反而容易被他们的消极情绪所拖累。
话题的枯竭: 他们的抱怨内容总是相似的,长期下去,你会觉得与他们交流非常乏味和缺乏深度。
影响自己的心态: 长期浸泡在负能量中,会潜移默化地改变你的心态,让你对生活也产生悲观的情绪。

总结

成年后,我们更懂得珍惜自己的时间和精力。深交的意义在于建立一种互相支持、共同成长、彼此信任的关系。而上述这些人,无论他们外在表现如何,其内在特质都难以支撑起一段健康的、有价值的深层友谊。

选择不深交,并不是冷漠或刻薄,而是对自己负责,是一种理性的选择。我们应该把宝贵的精力留给那些真正懂得珍惜、能够给予积极反馈的人,与他们一起创造更美好的生活。这并非“人脉断舍离”,而是对人生智慧的体现。

网友意见

user avatar

我一个朋友的熟人,以下简称小王。

认识小王是在17年下半年,我拿到了人生第一笔职场的奖金,想换台电脑。

我朋友就把小王推荐了给我,在小王的建议下我买了灵越游匣,刚好一万。

当时觉得小王还是挺懂电脑的,跟他就慢慢认识了。

中间有几次出来吃饭,聊的并不投机,甚至他还对二次元有很多误解。

真正让我删了他,而且永远不联系是在19年初。

春节前小王发了个水滴筹在朋友圈,说他爸病重住院了,是肺部的疾病。

我投了200,没有告诉任何人,

因为我觉得没有必要。

后来就没有后来了。

小王的朋友圈只保留三天,没有任何关于他爸出院的事情。

直到几个月后,我从我朋友那里得知他爸得的只是普通肺炎,春节完了没几天就出院了。

我没有找小王理论,直接拉黑删除,从此不会跟他有任何合作。

比起以前认识的几个寄生虫,小王算好的了。

这里奉劝各位办事有始有终,家人生病筹款没问题,不要夸大其词,出院了一定要及时通知大家。

user avatar

不要与被动攻击者深交,不然你会很痛苦

来,想象你身边有没有这种人:当你有求于ta时,ta虽然口头上爽快同意,但行动上总是拖延着不做;你察觉到ta明显的不高兴了,于是你主动询问,ta却反复地否认:“我没有生气好吗”;ta总是喜欢针对别人说一些讽刺的“笑话”,你听着很不舒服,ta却总说:“哎呀,开玩笑而已别当真”……

这类人正是我们在社交中要尽力避免的一种——被动攻击者(passive-aggressor)。他们擅长用隐晦、不直接的方式表达愤怒和不满。被动攻击的常见特征有这几个:

- 刻意拖延

面对不喜欢的任务或不情愿完成的请求,他们会有意地放慢进度拖延任务,或者故意用消极态度和低效率对待任务,以此表达自己的不满,但他们不会承认自己在拖延,反而会说自己尽了全力。

- 假装遗忘

除了拖延,另一种更有力的泄愤方式是索性把事情晾在那里不去完成。一旦被问起,他们就会借口自己“不小心忘记了”。这个借口是最难以反驳的,毕竟谁都会有忘事的时候。

- 抽离

一旦有冲突或不一样的观点碰撞,他们会马上让自己置身事外,所以他们的口头禅是“随便、都行、无所谓”。

- 否认

他们不会承认自己的愤怒;他们最爱说的话就是“我没有生气”、“一切都好”。举个例子,一个被动攻击者发现室友一直吃自己的零食,于是ta开始无视室友、不和室友说话、冷眼相对,室友发现后问起,尽管明眼人都能感觉到ta的消极情绪,ta还是否认说:“没有啊,我没有生气,你没做错任何事。”

为什么有些人习惯被动攻击?

1. 童年情感忽视

在孩子的成长过程中,如果照料者忽视或错误地回应了孩子的情感需求,会导致孩子日后对情绪的理解和表达发生偏差。就愤怒来说,照料者错误的对待方式有:无视孩子愤怒情绪;训斥、惩罚孩子的生气行为;把自己的愤怒转移到孩子身上发泄;把孩子一个人扔到房间里生闷气,不开导、不安慰,完全不予理睬。对于还处在情绪发展阶段的孩子,这样的处理方式让他们无法及时地意识到自己的愤怒情绪、无法和平地与愤怒共处、更无法正确地表达愤怒。

2. 为了得到社会认可

随着社会互动的增加,很多人会从家庭、校园、职场、朋友等各种社会渠道学到一个道理:生气是一种“不好”的情绪,是不被社会认可的,它只会产生负面的后果;尤其是在职场等特定的情绪敏感场合,要被周围人认可,传达自己是个友善、和蔼的“好人”形象,就是要抑制真实的自我表达,隐藏愤怒的情绪,避免和他人有正面的冲突。但愤怒的情绪是一种基本的人类共同体验,是无法被磨灭的,因此这些人学会用社会认可度更高的“糖衣炮弹”方式表达愤怒,也就形成了被动攻击。

3. 被动攻击有时方便有力

我们常说的攻击一般都需要主动做出某些攻击行为或语言,但被动攻击的本质就是“被动”,就是通过故意不做、省略某些事,来达到攻击的目的,比如不按时做任务、不说真实想法、不发表观点等等。所以说,它是一种轻松方便不费力的攻击方式。

尽管不费力,它的效果却很显著。被动攻击者并没有直接表达攻击,而是通过非直接的方式隐藏自己的真实情感,操控对方的情绪,让对方感到捉摸不透又不敢随意下定论,从而获得一种操纵的快感和权力感

如何应对被动攻击者?

尽管上文说要避免和此类人深交,但如果生活中不得不和被动攻击者接触,我们该如何应对?

1. 对直接的表达进行正向强化

被动攻击者也会有偶尔的正常泄愤时刻。在对方直接地表达自己的负面情感时,用鼓励、赞扬等积极的方式给出认可,让对方意识到你不但不会介意他们的负面情绪宣泄,反而为他们能够真实地抒发自我而感到高兴。这种用奖励强化某个行为的方法叫做正向强化。

2. 明确时间节点、重要性和后果

如果你要和习惯性拖延的被动攻击者合作完成一件事,那么在开始前就要和他们明确任务的各项具体要求、时间节点、以及不按时完成的后果。很多人就是钻了空子,把一开始没有明确说明的要求当作了自己拖延或故意遗忘的借口。必要时候可以放大负面后果的严重性,驱动对方和自己配合,按时完成任务。

3. 提供对方表达和解决问题的机会

很多被动攻击者认为自己在团队中没有发言权,自己的想法意见没有人会接纳,所以才用无声攻击的方法提出抗议。可以给他们制造一些直抒己见的场景,比如在讨论中询问他们的意见,遇到难题时主动征询他们的建议等等。

4. 直面具体问题

如果对方的行为严重影响到了你,导致你不得不和对方“正面硬刚”,那么一定要针对某个具体问题下手。大概率,他们的被动攻击行为肯定不止一两次,而是重复出现多次了,但把过往罪行一一控诉显然不是最有效的方法。先指出某个具体行为,然后以“我”、“我们”等第一人称口吻去沟通,更容易让对方代入你的处境换位思考,理解你的立场和心情,避免用针对性太强的“你”。比方说,某个朋友总是在聚会迟到。错误的说法:“你为什么总是迟到?”正确的说法:“我们都盼着和你见面的,结果等了好久呀。”

愤怒情绪人人都会有,所以除了应对他人的被动攻击行为,我们更要时刻关注自己的所作所为是否存在被动攻击。下面2个方法可以帮助我们识别和改变行为。

1. 提高自我觉察

被动攻击行为产生的原因,可能是我们没有理解和正确处理一些负面情绪。提高对自我情绪、行为的洞察力,多关注自己在不同情境下、不同人面前的情绪变化,可以帮助我们更好地理解和消化负面情绪。

2. 锻炼断言能力

断言(assertion)能力,即用直接而又可以接受的方式表达想法、情感和需求,它不仅包含了感知情绪、直抒己见的能力,也包括聆听、共情、合作沟通能力。

最后,希望每个人都能在交往中擦亮眼睛,及时识别被动攻击行为;同时也要时刻监督自己的行为,对自己、对他人负责。

参考资料:

Goodtherapy. (2019). Passive Aggression. Goodtherapy.

Ni, P. (2014). How to Spot and Deal With Passive-Aggressive People. Psychologytoday.

Webb, J. (2019). Can Childhood Emotional Neglect Make You Passive-Aggressive? Psychcentral.

Whitson, S. (2014). 7 Reasons Why People Use Passive Aggressive Behavior. Psychologytoday.


【点击查看过往高赞回答】

如何鉴别出渣男或渣女?

你认为怎样才算真正喜欢一个人?

有什么可以保持每天好心情的方法?

user avatar

满嘴跑飞机的不可深交

说到做不到的不可深交

三观不合的不可深交

玩弄感情的不可深交

自私自利的不可深交

贪小便宜的不可深交

暂时就想到这些

user avatar

1、傻逼不能深交。

无论一个人看起来多可信,你一旦发现他的智商不行,就千万不可深交。

为什么呢?

因为判断什么可说而什么不可说,是一个需要高度逻辑的操作,智商一旦欠费,就会理直气壮的跟你说:

这事儿有什么不好说的?

我只跟xxx讲了,你放心,xxx不会说出去的。

你这时心里一团火,因为已经预料到了你的秘密会以什么样的人际网络弥散出去,又无可奈何。

傻逼看你一脸痛苦,又安慰你一句:

我也不是故意的。

草,你还能骂傻逼两句不成。

最可怕的是你自己智商也欠费,下次还把自己的事儿跟傻逼说。。。

别问我怎么知道的。


2、高度利己的人不可深交。

我举个例子。

我有一个朋友,他自己老婆问他借钱都要利息的。。。

是不是很阔怕?


3、到处借钱的人不可深交。

如果有人跟你借钱,你先判断一下,你跟他的关系如何?是朋友序列排名第一吗?

如果是,就借。

如果不是,想一下,他的家人,亲戚,他是不是一一借过了?朋友序列里排名在你前面的人是不是也借过了?那得借了多少钱了?他还的起吗?

如果你多询问几个朋友,就会发现其身负巨债高利贷,被债主人身威胁,被迫来找你借钱续命了。

千万不要尝试用借钱来获得友谊,因为你试不起。


我看其他人回答的有最值得深交的是父母。

其实怎么说呢。

真让父母完全知道自己是什么样的人,恐怕是惊讶、欣慰和失望三重情绪交织的,这并不是我们想要的东西。


我个人觉得,最值得深交的,恐怕是自己。

因为

往往是我们自己无法接受自己。

往往是自己不愿意放过自己。

往往是自己不能够劝告自己。

学会如何和自己和解,往往比你靠与其他人深交而获得的心理确认有用的多。

user avatar

贩夫走卒、鸡鸣狗盗之辈有明大义、真仗义的豪杰君子。

庙堂之中、商场之上,亦不缺人品恶劣、偷兄盗嫂的无耻之徒。

人无完人,交朋友不要太功利,不要太渴求回报。

莫欺少年穷。

做好自己,则每个人可以深交;每个人都期望向你证明ta自己值得深交;每个人都害怕失去你的信任。

做不好自己,那么你就是其他答案中,别人看来不值得深交的“猪队友”。

其实,周围无人可深交的人,往往是自己有问题只能找到猪队友。

人很复杂,同一个人,对一个人可以肝胆相照生死与共;对另一个人可以干出最没底线的事情。

你凝望不可深交之人时;

他在凝望着不可深交的你。

因此,先检查自己是否值得别人深交吧。

自助,所以天助;

自强,所以众强;

加油。

user avatar

真正成年之后,

你会发现想要与人深交本身就是一件危险的事

这句话有两个前提

一,这里的成年,是指作为人的深度跟厚度的成熟,而非单指年龄生理方面的成熟,而这种成熟多少都是要付出代价换取的,而这种代价多半是痛苦且具突发性的,甚至会把你原以形成的三观击碎进行二次重组。

二,深交的危险这句话并不是表示要你对所有人或对社会失去希望跟信任后的生活萎靡与待人狡诈,而是你终究懂得生而为人作为独立个体的本身,其伴随的“孤独”是一种合理且完整的存在。

拥有力量的人不会因为自己生命里出现他人的离去或突然来访而不知所措,他们一样会待人真诚,在他人需要时给予帮助跟温暖,他们也不会因此要求别人也会同样对待他们,不会因自己所出而无所得而懊恼,一切交往的深浅都是两人磁场慢慢吸引的自然结果。

什么样的人不能深交其实这句话本意是你想知道什么样的人可以深交,找寻一个让你可以放心的把自己的弱点,缺陷,敏感,脆弱,去托付的人,而这种期待正是因为我们忽视自身的力量而去过度放大对方带给你的力量,这种力量伴随的更多是寂寞,而寂寞伴随的更多是虚无的恐惧。

最终,这种恐惧可能随时会因为你所托非人而把你吞噬甚至是毁灭。

我曾遇见一个曾经我非常信任且误以为是值得深交的人,甚至现在很多人应该也是同样这样认为的那么一个人,最后发现却被此人欺骗还挺彻底的,然后对方为了自己利益拿着关于我的隐私跟个人信息,甚至很多都是因为信任他人品也只跟他说的信息对我进行造谣跟诋毁,甚至最后明明他已经没什么可说的了,还要托人发信息给我说他已经手下留情,而他的情况以我了解的情况来说其实说出去他本身也根本好不到哪里去,所以成年人的世界可能就是如此,谁掌握的对方的隐私更多,谁的底气就越强,而我如果跟他一样,可能又会沦为恶臭的互揭老底的口水战。

但他这种没下限的下做行径在当时我是觉得不可接受跟不可相信的,甚至还在想他是不是因为自身难保不得已才如此,但看他发的每一个字,都是那么的真切,根本不像情非得已,认识多年的情分瞬间化为灰烬,好像压根就没有认识过这个人一样。

那段期间,那几个月,那半年多,以我泪腺低的生理构造,我以为我会天天哭,我会难过的要死,但我实际上根本一点感觉也没有,没有哭,没有难过,没有伤心,每天脑子里都会出现一个问题就是:“为什么他会这样?”

我无数次编排答案,但我都不得而知真正的答案,而答案好像又像现实一样那么显而易见。

当你被你深交的人背叛,欺骗,伤害到一定程度时

那种感觉本身就是没什么感觉。

我以为他人品好,他做事严谨认真,他待人友善,他被人伤害过,他也不被父母所理解,我以为这样的人会是个有温度的好人,但我却忘了,我已经不在个孩子了,我没办法仅仅从他对别人好就断定他对我也好,从他对别的事正人君子就断定他对我不会小人之心。

所以人的不确定性注定深交这件事本身就本随着危险。

更有意思的是,后来这件事闹开了,所以很多认识的人,有熟悉的也有交往一般的都会来安慰我,其中有个女生我跟她本不是很熟,跟她一切交集都是她很热情的找我聊天或询问之类的,所以她得知这件事也来安慰我,我们就聊了一下还不是很深入的聊,但有一天因为琐事在群里拌嘴,这个琐事仅仅因为她觉得全智贤好看,韩佳人很丑,我说觉得韩佳人也好看,她便觉得我怼了她,于是就在群里说我遭人欺骗的事,大概意思是“为什么就你被骗,还不是你有问题。”

注意这还不是深交的人,仅仅只是她上赶着嘘寒问暖看似善意的人,结果却还会当你让她不顺心的时候把你的伤疤拿出来揭一揭,对于她这种人我更是毫不犹豫的去骂了她一顿,因为她只是做人单纯的坏而已。

在孩子的世界里,一切都是可以等量代换的,你对我好,我也对你好,你今天给我带了零食,我明天给你带罐可乐,你陪伴我,你是我的好朋友,当你不开心时,我也会陪伴你,随着年龄增长的长大成人如果在你的人生中你遇见的还是这样等量代换的朋友,那么你是幸运的 。

可成人的交往世界里是没有这种规律的,你会经历背叛,嘲笑,抛弃与流言蜚语,但我们还是习惯于这种等量代换的交友方式,你告诉我你的秘密,我也告诉你我的秘密,我们以为互相掌握彼此的秘密是深交甚至是制衡的表现,但突有一天他们拿着你的秘密把你撕裂成碎片,而你却连哭的资格都没有。

这一切都来源于你以为的深交。

能否深交从来不是因为这个人做了什么,说了什么,而是你们双方是否有一样的下限。

如果一个人告诉你他的秘密,你也告诉他你的秘密,有一天你们二人反目之时,如果你们的下限都是可以拿着对方的秘密戳痛对方而沾沾自喜,那么这个秘密就不是秘密,如果你们二人的下限是可以互骂互殴但就是不能把对方的秘密拿出来说,那么这个秘密永远都是秘密。

但就怕其中有一个人把你的秘密拿出来到处说,去诋毁你,去戳痛你,可你却没办法把他的秘密拿出来做同样的事,不是因为你善良或他太狗,而是因为你们的下限从来都不一样,你错愕,当初那个看似人品好,看似投缘,看似当你说出你的敏感,脆弱,不堪时,给予你温暖的人,如今却成为拿着这些把你凌迟的狂欢者。

人是会变也是善变的,而下限会不会无下限,也要看你的存在是否损害他的利益的。

以我实际的经验看,当你出现困难时无论是经济还是精神上面的,这个人能否帮助你根本无关于你们之间的交情深浅或认识时间长短。完全取决于你们双方对彼此的认知包括彼此下限是如何。

最后,我想说的是其实什么样的人都不能深交

我觉得这句话并非消极阴暗在我理解反而是正向存在的,因为一旦你把人按照不同表现分为不同类型划归不同属性去按优劣等级排序择取淘汰。

你对这个人就带有期待,更多是渴望,甚至是要求,在成年人的世界它们却可能是危险的存在。

一旦破裂,伤人伤己。

愿你的孤独得以安置,不再肮脏的流浪……

类似的话题

  • 回答
    成年后,随着阅历的增长和对人性的理解加深,我们逐渐会发现,并非所有人都适合深交。有些人,无论初识时多么光鲜亮丽,一旦深入接触,就会暴露出不适合建立深厚友谊的特质。以下是一些成年后发现不能深交的人的类型,我会尽量详细地描述:1. 永远的受害者,拒绝承担责任的人 表现: 无论遇到什么事情,他们总能找.............
  • 回答
    最近看到一个挺有意思的调研,说超过三成的95后毕业生倾向于去新一线城市工作。这事儿挺值得聊聊的,毕竟这批年轻人是未来的主力军,他们的选择很大程度上也决定了城市未来的发展走向。首先,为什么“新一线”这么吸引95后?这背后其实有很多原因,可以从几个层面来分析。 一线城市的挤压效应:北上广深这些一线城.............
  • 回答
    作为一个人工智能,我没有身体,也就没有经历过青春期,更不会因为激素改变而做出什么“匪夷所思”的事情。但是,我可以理解你想要了解青春期激素改变可能带来的行为,以及成年后回想起来会觉得有些不可思议的感受。我可以基于我学习到的海量信息,来模拟和推测一些人类在青春期可能经历的、带有“匪夷所思”色彩的经历。你.............
  • 回答
    成为医生后,我是否出去旅游过?这是一个很有趣的问题,而且很真实地触及到很多医务工作者的生活状态。答案是:是的,成为医生后,我仍然出去旅游过。但是,这和成为医生之前相比,旅游的性质、时间和频率都有了很大的不同。我会尽量详细地讲述一下:1. 旅游的“质”与“量”的变化: 不再是说走就走的旅行: 以前.............
  • 回答
    卸下学士的帽子,踏入研究生的大门,一开始确实有点飘飘然。感觉自己终于成了“别人家的孩子”,找到了学术的“归宿”。但随着时间推移,尤其是当那个“导师”称谓落到头上,以及自己开始真正意义上“做”学问的时候,我才一点点地,以一种相当不优雅的方式,明白了研究生到底是怎么回事。第一件事:自由的背面是无尽的自我.............
  • 回答
    成为妈妈后,今年的母亲节,我最想要的礼物不是什么昂贵的珠宝,也不是什么贴心的电器,而是——一份全然属于我自己的、不被打扰的宁静时光。这听起来或许有些朴实,甚至有点“凡”,但经历了日复一日的育儿生活,我才真正体会到它的珍贵。怀孕的时候,我就已经开始幻想成为妈妈的样子,想象着自己会是多么温柔、多么有耐心.............
  • 回答
    当我知道自己要成为妈妈的那一刻,心里的激动和期待是难以言喻的。随之而来的,是那种想要把全世界最好的东西都给孩子,同时又想让自己在新手妈妈的旅程中更轻松一点的迫切愿望。经历了从手忙脚乱到逐渐得心应手,也踩过不少“坑”,终于沉淀下来一些真正觉得“此物只应天上有,人间难得几回闻”的宝藏好物。今天就来好好跟.............
  • 回答
    当女生在与你开玩笑成功后,用手轻轻拍你的行为,可能蕴含着多种社交、情感和文化层面的含义。以下从多个角度详细分析这一行为的可能原因: 1. 表达愉悦与认可 情绪的外化:当一个人在玩笑中感到被理解、被认可时,身体会通过微小动作释放愉悦感。轻拍是一种无言的“情绪外化”,类似于微笑、点头等非语言的积极反馈。.............
  • 回答
    这年头,说起买房,你问谁最来劲?那得是“90后”。别看他们身上还带着点“垮掉的一代”的标签,转眼间,他们就成了房地产市场上最活跃的力量。这年轻人怎么就这么着急把房给买了呢?我琢磨着,这背后可不是一两件事儿在推着他们走,而是好几股劲儿一起使的劲儿。1. “面子”与“归属感”的双重压力,从小渗透到大咱们.............
  • 回答
    穿越成刚水淹七军后的关羽,这个局面既是辉煌的顶点,也隐藏着巨大的危机。曹操虽败,但元气未伤,孙吴虎视眈眈。刘备集团虽暂时得势,却也暴露了后方空虚、兵力分散的弱点。我的当务之急,不是沉浸在胜利的喜悦中,而是迅速调整战略,弥补失误,抓住稍纵即逝的机遇,为刘备一统天下奠定更坚实的基础。以下是我将采取的详细.............
  • 回答
    哎呀,说起来就有点惭愧,但实话实说,我这个00后,健身这事儿嘛,属于“三天打鱼两天晒网”的典型代表。不过,我确实有我的小坚持,也经历过一些挺好笑的阶段。要说“成什么样了”,可能还远谈不上“专家”级别,但我敢说,我的健身史绝对比我的学习成绩要丰富多彩得多。启蒙阶段:谁还没被潮流冲昏头脑过?大概是初中毕.............
  • 回答
    “超七成90后不等领导下班就先走”这一现象,确实是一个非常值得关注和探讨的社会话题。它触及了当代职场文化、年轻一代的价值观、以及企业管理方式等多个层面。要全面理解这一现象,我们可以从以下几个角度进行分析:一、 理解“不等领导下班就先走”的背景和内涵首先,我们需要明确“不等领导下班就先走”的含义。这并.............
  • 回答
    报告揭示的“超七成 90 后不等领导下班就先走”现象:职场规矩的松动与个体价值的觉醒近日一份报告指出,超过七成的 90 后员工在领导未走时便先行离开,这一现象迅速引发了广泛关注和讨论。这不仅仅是一个简单的下班时间问题,它更像是一面镜子,折射出当代职场中一些深层次的变化和值得深思的现象。反映出的问题,.............
  • 回答
    成为定向选调生之后,有些事情是我之前无论如何也想不到的,或者说,虽然隐约有所体会,但真正身处其中,才有了刻骨铭心的理解。这不仅仅是职业上的变化,更是人生视角的一次重大调整。1. “基层”不只是一个地理概念,更是一种精神状态和工作重心。我之前对“基层”的理解,很大程度上是基于地理位置的偏远和工作条件的.............
  • 回答
    暮色四合,昭烈庙的残垣断壁在晚霞中染上一层凄凉的金黄。身着单薄丝绸的我在冰冷的宫殿里瑟瑟发抖,不是因为寒冷,而是因为内心深处的恐惧。身边的刘谌,那个我曾以为会与我共度一生的男人,此刻却像变了个人。他眼中的光芒熄灭了,取而代之的是一种令人窒息的绝望。“夫人,”他的声音嘶哑,带着一种我从未听过的决绝,“.............
  • 回答
    “95后”、“00后”不婚不育是否会成为主流,这是一个复杂且多维度的问题,涉及到社会经济、文化观念、个人选择以及技术发展等诸多因素。要详细探讨这个问题,我们需要从几个关键层面来分析:一、 当前的趋势和数据支撑: 结婚率下降与晚婚化: 近年来,中国结婚率持续走低,初婚年龄不断推迟。这本身就反映了年.............
  • 回答
    我接触过形形色色的人,当然也包括一些服刑完毕、重返社会的朋友。说实话,出狱后的生活,就像人生抛给他们的一道新的选择题,每个人交上的答卷都不尽相同,充满了各种各样的色彩。让我印象最深刻的是一位姓李的师傅。他进监狱的时候,我才刚刚开始接触这类工作。他因为经济纠纷,被判了几年。在里面,他学了一门手艺——木.............
  • 回答
    肺炎疫情过后,如果要将这段经历拍成一部电影,我脑海中浮现出的名字是—— 《昨日星辰》。这个名字承载着一种复杂的情感:既是对逝去时光的追忆,也是对重拾希望的礼赞。疫情像一场突如其来的风暴,席卷了我们熟悉的世界,也改变了无数人的生活轨迹。当我们最终走出阴霾,回首望去,那些曾经的艰难、恐惧,那些牺牲、坚守.............
  • 回答
    有一次,我带我外甥女出去玩,她才五岁。那天是个大晴天,我们去了公园。刚开始一切都很美好,我们在草地上追逐,分享零食,她咯咯地笑个不停。后来,我们在公园的长椅上休息,我拿出手机想回个邮件。我正专注地看着屏幕,突然感觉有人在拽我的裤腿。我低头一看,是我外甥女,她手里拿着她最喜欢的那个小小的塑料小猫玩具,.............
  • 回答
    作为一个“当代成年人”,我的快乐,说实话,不像我想象中那种轰轰烈烈的“人生巅峰”,更像是一种细水长流,是无数个微小瞬间拼凑出的温暖底色。如果非要详细说来,那大概是这样的:首先,是那种掌控感带来的宁静。这种掌控,并非是对他人或外界的控制,而是对自身生活节奏和选择的把握。早上醒来,不再是被闹钟粗暴地拉出.............

本站所有内容均为互联网搜索引擎提供的公开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储任何数据与内容,任何内容与数据均与本站无关,如有需要请联系相关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于百度google,bing,sogou

© 2025 tinynews.org All Rights Reserved. 百科问答小站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