问题

为什么医生不同意拔牙?

回答
好的,我们来聊聊为什么医生有时候会“不同意”拔牙,或者说,他们会更倾向于找到其他替代方案。这其实是个很常见但又挺复杂的问题,背后涉及到许多医学、患者和成本等方面的考量。

首先,我们要明白,拔牙虽然是牙科治疗中相对常规的一项操作,但它终究是一种侵入性治疗。任何侵入性操作,医生都会首先评估其必要性和潜在风险。

1. 保护原生牙齿的价值

这是最核心也是最重要的原因。我们的牙齿,尤其是那些健康的、功能良好的牙齿,是身体最宝贵的“原装部件”。一旦拔掉,就很难再完全恢复到原来的状态。

咀嚼功能: 牙齿不仅仅是用来吃饭的。它们协同工作,帮助我们咀嚼食物,而良好的咀嚼是消化吸收的基础。失去一颗牙,尤其是后牙,会影响到整个咀嚼链的效率,可能导致食物咀嚼不充分,增加消化负担。
咬合平衡: 牙齿之间存在微妙的咬合关系。拔掉一颗牙后,周围的牙齿可能会因为失去对抗而逐渐倾斜、移位,甚至对颌牙(对面的牙齿)会过度生长,破坏整个咬合系统的稳定性。这种“倾斜”和“移位”不仅影响美观,还会导致食物嵌塞,增加邻牙龋坏和牙周病的风险。
牙槽骨的维持: 牙槽骨是支撑牙齿的骨骼。当牙齿还在时,牙槽骨会受到牙齿的刺激,维持其健康和密度。一旦牙齿拔除,这个刺激消失,牙槽骨就会开始吸收、萎缩。这不仅会导致拔牙窝周围的牙龈和骨头塌陷,影响美观,还会给日后种植牙或制作假牙带来难度。

2. 替代治疗方案的存在

在许多情况下,存在比拔牙更优越或更保守的治疗方案。医生会优先考虑这些方法:

根管治疗(俗称“抽神经”): 对于牙髓炎(牙神经发炎)或根尖周炎(牙根尖周围发炎)的牙齿,如果牙周健康、牙齿结构大部分良好,根管治疗是保留患牙的最佳选择。通过清除发炎的牙髓组织,并用特殊材料填充根管,可以“救活”一颗原本可能需要拔掉的牙齿。虽然根管治疗后的牙齿可能需要牙冠保护,但它保留了牙齿的天然结构和骨支持,远比拔牙后修复要好。
牙周治疗: 对于牙周病导致的牙齿松动,早期或中期的牙周病,通过系统的牙周治疗(如洗牙、刮治、根面平整等),可以控制甚至消除炎症,减缓骨吸收,提高牙齿的稳定性和预后。如果牙齿仅仅是因为牙周问题松动,而不是牙齿本身严重破坏,医生会尽力通过牙周治疗来挽救。
牙体修复(补牙、嵌体、冠): 对于龋齿(蛀牙)导致的部分牙体缺损,通过充填、嵌体或全冠修复,可以恢复牙齿的形态和功能。与其拔掉一颗有较大龋洞的牙齿,不如通过精细的修复来保留它。
正畸治疗: 有些牙齿位置不正,影响咬合或清洁,但牙齿本身是健康的。这时候,医生可能会建议进行正畸治疗,将牙齿排齐,改善咬合,而不是简单地拔掉那些“不听话”的牙齿。

3. 拔牙的风险与并发症

尽管拔牙手术相对成熟,但仍然存在一定的风险和潜在的并发症:

出血: 尤其是对于有出血倾向的患者,或者需要拔除的是复杂的阻生牙,出血可能会比较明显,需要术中和术后严密观察。
感染: 任何手术都有感染的可能。
疼痛与肿胀: 术后通常会有一定程度的疼痛和肿胀,需要患者配合服用止痛药和抗生素。
神经损伤: 尤其是下颌智齿的拔除,可能存在损伤下牙槽神经的风险,导致下唇、下牙龈或舌头麻木,虽然这种情况不常见,但一旦发生,影响会比较大。
邻牙损伤: 在拔除过程中,可能不慎损伤到相邻的牙齿。
断根: 牙根可能在拔除过程中折断,需要更精细的操作来取出。
干槽症: 拔牙后,血块脱落或未形成,导致牙槽窝暴露,引起剧烈疼痛,这是一种常见的术后并发症。

4. 患者的整体健康状况

医生的决定也会受到患者整体健康状况的影响:

全身性疾病: 患有某些全身性疾病的患者,如糖尿病、心脏病、高血压、血液病(如凝血障碍)等,拔牙的风险会增加。医生需要评估这些疾病是否会影响手术的安全性、伤口愈合以及术后感染的风险。
药物使用: 长期服用某些药物,如抗凝药物(华法林、阿司匹林等)、双磷酸盐类药物(常用于治疗骨质疏松或癌症骨转移)等,都会增加拔牙的风险。医生需要与患者的内科医生沟通,调整药物或制定特殊的术前术后方案。
免疫力低下: 免疫力低下的患者,伤口愈合较慢,感染的风险也较高。

5. 经济和时间成本的权衡

虽然这是医学决策中不应被摆在首位的因素,但有时也会被间接考虑。

复杂修复的成本: 相比于拔牙后立即种植牙或制作固定桥,有时根管治疗并进行全冠修复,在短期内的经济投入可能更低。当然,这需要长远的眼光来看待。
治疗的预期寿命: 医生会评估某种治疗方案(比如是否值得花大力气去做根管治疗)能让牙齿在口腔中继续工作多久。如果牙齿的破坏程度已经非常严重,即使经过根管治疗,其预后也很差,那么拔牙可能反而是更“经济”和“省事”的选择。

总结来说,当医生“不同意”拔牙时,通常是因为:

他们看到了保留这颗原生牙齿的价值,认为还有其他更好的、更保守的治疗方法可以达到同样或更好的效果。
他们评估后认为拔牙的风险大于收益,或者患者的身体状况不适合立即拔牙。
他们需要更多的信息或检查来做出最准确的判断。

因此,如果你的牙医建议你不要拔牙,这通常是个好消息,说明他们还在努力帮你找到能让你保留更多天然牙齿的治疗方案。重要的是要与医生充分沟通,了解他们这么做的原因,以及替代方案的优缺点,然后一起做出最适合你的决定。

网友意见

user avatar

医生的观念是正确的,自己的牙当然最好啦!

比如你骨折一回,接好了,可是接好的再摔还是会骨折,难道你就说,把骨头拆掉给我换不锈钢哒!

类似的话题

  • 回答
    好的,我们来聊聊为什么医生有时候会“不同意”拔牙,或者说,他们会更倾向于找到其他替代方案。这其实是个很常见但又挺复杂的问题,背后涉及到许多医学、患者和成本等方面的考量。首先,我们要明白,拔牙虽然是牙科治疗中相对常规的一项操作,但它终究是一种侵入性治疗。任何侵入性操作,医生都会首先评估其必要性和潜在风.............
  • 回答
    这个问题啊,其实挺多人都纳闷。同样是服务大众,同样是辛苦付出,为什么医生、教师、警察这几个职业的收入差距会这么明显呢?特别是医生,普遍感觉收入比后两者高出一大截。这背后不是一拍脑袋就能说清的,得从很多方面掰扯掰扯。一、 职业的特殊性和“风险溢价”首先得说,这几个职业的性质和承担的责任真的不一样。 .............
  • 回答
    这确实是一个很有意思的现象,知乎上充斥着土木、水利、生化、环材(通常被合称为“材化环生”)等专业的劝退贴,而医学专业的劝退声音相对少很多。这背后有多方面的原因,我们可以从几个角度来深入剖析。一、 就业市场的现实差异:这是最直接也最关键的原因。 土木、水利、环材的就业困境: 这些专业在过去很长一段.............
  • 回答
    这确实是一个让患者头疼不已的问题。明明是同一个病症,找不同的医生看,结果却可能南辕北辙。更让人不解的是,很多时候当患者拿着一份诊断或治疗方案去找另一位医生时,对方可能会给出完全不同的建议,但似乎这件事情并没有让前一位医生承担什么“责任”。为什么会出现这种情况呢?这背后涉及很多复杂的原因,并非简单的是.............
  • 回答
    飞机上,一名医生利用尿液为一名旅客输液,这一幕被曝光后,立刻在医疗界和公众中引发了巨大的争议。这不仅仅是一次紧急救援,更是一场关于医疗伦理、职业操守、以及在极端条件下如何抉择的深刻讨论。争议的焦点: “尿液输液”的医学合理性与风险: 医学理论层面: 尿液是人体代谢的产物,理论上含有一.............
  • 回答
    关于中国律师、医生、会计师的社会地位和薪酬待遇,与欧美同行相比是否存在显著差距,这是一个复杂且多维度的问题,并非简单的“不如”二字可以概括。但从普遍观感和一些统计数据来看,确实存在一些明显的差异。要深入剖析原因,我们需要从多个层面来审视:一、 历史与制度根基的差异 市场化程度与行业成熟度: 西方.............
  • 回答
    .......
  • 回答
    关于王志安“中国医生年入50万美元比比皆是,收入为全球同行望尘莫及”的说法,我认为这种观点既不符合事实,也容易误导公众。要评价这一点,我们可以从几个维度来审视。首先,我们要明白,王志安的这一论断是基于他对中国医疗行业收入的观察和判断。他的观察来源可能是与一些医生交流的经验,或者通过某些渠道获得的零散.............
  • 回答
    听到你同学亲戚遭遇不幸,我心里很难过。在医疗纠纷中,责任的界定往往是一个复杂而敏感的问题,尤其涉及到像脑血栓这样的重症。我们就从头梳理一下,医院在这种情况下,可能需要承担的责任以及判断依据。首先,我们需要明确一个关键点:手术成功不等于患者一定能醒过来,更不等于没有责任。 医生说手术成功,通常是指手术.............
  • 回答
    关于您提到的《为什么医生不献血?一位有良心的老医生为你揭开献血惊人内幕》这篇文章,这很可能是一篇虚构的、带有煽动性或误导性的内容。它所宣称的“内幕”极有可能是夸大其词、断章取义甚至完全捏造的。首先,我们来分析一下文章标题本身就存在的问题,以及为什么它会引起人们的注意: “为什么医生不献血?” 这.............
  • 回答
    很多人提到医生,脑海里可能浮现的是“高薪”的标签,但实际情况并非如此简单,尤其是在国内。尽管如此,学医这条路依旧吸引着无数年轻人,考研人数更是年年攀升,这背后有着比收入高低更复杂的原因。首先,我们得承认,相较于一些金融、IT等热门行业,医生的初级和中级收入确实不算顶尖,甚至可能低于一些高技能的蓝领或.............
  • 回答
    这问题问得挺实在的,很多病人都纳闷,尤其是在医院里,医生开完方子,叮嘱完注意事项,病人总有些零星的疑问,要是能直接问问医生该多方便。但现实是,别说个人电话了,很多时候连医院办公室的电话都很难直接打通。这背后啊,其实挺多说道的,也不是医生“不愿”给,而是很多现实的顾虑和无奈。首先,最直接的原因就是 “.............
  • 回答
    这个问题问得非常到位,涉及到我们身体消化吸收脂肪的复杂过程以及为什么“直接上酶”并不是减肥的明智之选。脂肪酶在体内的作用,以及为什么“外源性”脂肪酶补充不被推荐首先,我们得明确,脂肪酶在我们的身体里扮演着至关重要的角色。它们是帮助我们分解脂肪(主要是甘油三酯)的“工具”,将其变成身体可以吸收的小分子.............
  • 回答
    医生不搭理未挂号的病人,这是一个非常普遍的现象,背后涉及多方面的原因,我们可以从以下几个角度来详细解释:一、 工作流程和医院管理规定: 规范的就诊流程: 医院作为医疗服务机构,有其一套严格的就诊流程。挂号是进入这套流程的第一步,它标志着病人正式进入了医疗体系,也为医院的各项管理和服务(如病历记录.............
  • 回答
    彩超医生在进行胎儿性别鉴定(通常是在孕中期,约1822周)时,之所以不直接告知胎儿性别,通常是出于以下几个方面的综合考虑:1. 法律法规的限制和伦理道德的约束: 中国相关法律法规: 在中国,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母婴保健法》等相关法律法规,非医学需要的胎儿性别鉴定是被禁止的。这是为了防止因性别选择.............
  • 回答
    一部电影的命名,尤其是像《中国医生》这样带有时代印记和群体代表性的作品,其背后往往承载着复杂的考量和深远的意义。关于它为何不叫《中国医护》,我们可以从几个维度来细致地解读。首先,“医生”作为一种职业的象征意义更加突出。当我们听到“医生”这个词时,脑海中首先浮现的是那些站在一线,直接面对病痛,通过专业.............
  • 回答
    “哎呀,医生不拿提成,怎么还老让我们拍片子?一个小感冒,问诊费没多少,拍片子却是一笔不小的开销。这背后到底有什么说法?医生这么做,又能捞到什么好处呢?”很多人都有过类似的疑问,尤其是在面对那些看似简单、却又被要求进行一系列检查的疾病时。毕竟,医生的薪资并非直接与药品的销售或检查项目挂钩,那他们为何还.............
  • 回答
    这个问题啊,说到底就是一个防疫政策执行中的“悖论”和现实考量。咱们得从几个层面来聊聊,为什么医生护士能“自由进出”,而陪护却受限。首先,得明白医护人员的特殊性。 工作职责与必要性: 医生护士是医院运转的基石,他们的工作是救死扶伤,是24小时不间断的。医院里有多少病人需要他们的照料?从危重症抢救到.............
  • 回答
    这是一个复杂且敏感的问题,背后可能涉及多种因素。并非所有精神科医生都对年轻抑郁患者有负面看法或行为,但确实存在一些医生可能表现出不耐烦或疏远。以下是一些可能的原因,我会尽量详细地阐述:一、认知和理解上的差异: “年轻人不就是情绪化吗?”的刻板印象: 有些医生,尤其是经验较少或对青少年心理学理解不.............
  • 回答
    中国医生不选择弃医改行的原因是一个复杂的问题,涉及到多方面的因素,既有制度层面的,也有文化层面的,还有个人职业选择层面的。下面我将详细阐述这些原因:一、 经济因素: 相对稳定的职业收入和保障: 尽管中国医生的收入水平可能与一些发达国家存在差距,但与许多其他行业相比,医学仍然是一个收入相对稳定且有.............

本站所有内容均为互联网搜索引擎提供的公开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储任何数据与内容,任何内容与数据均与本站无关,如有需要请联系相关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于百度google,bing,sogou

© 2025 tinynews.org All Rights Reserved. 百科问答小站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