问题

为什么新闻很少报导东南亚国家?

回答
问到“为什么新闻很少报导东南亚国家”,这确实是一个很多人都会有的疑问,而且原因也确实挺复杂的。我们平时看新闻,总感觉焦点好像集中在欧美,或者时不时地会关注一下中东、日韩,东南亚的存在感就显得比较“模糊”。

要说清楚这个问题,我们得从几个层面来分析:

1. 新闻报道的“焦点”和“议程设置”

受众兴趣与新闻价值: 新闻报道的核心是“新闻价值”。什么是新闻价值?简单来说,就是一件事情有多么“新奇”、“重要”、“接近”和“冲突”。欧美国家,特别是美国,在很多国际事件中扮演着重要角色,无论是政治、经济还是文化,都更容易触动全球的神经。相比之下,东南亚国家虽然也在发展,但很多事情的“突发性”和“戏剧性”可能没那么强,或者说,它们对西方受众来说,“距离感”更远。
议程设置理论: 这个理论说的是,媒体虽然不能直接告诉我们“怎么想”,但可以告诉我们“想什么”。媒体经常会选择性地放大某些议题,引导公众的关注方向。如果一个地区长期以来不是媒体报道的“焦点”,那么这个地区的新闻就很难挤进主流媒体的议程。
“大国”思维: 很多国际新闻机构,尤其是西方媒体,习惯于以自己的视角和利益来解读世界。当一个国家在全球政治经济格局中扮演的角色相对较弱,或者其内部事务与主要报道国缺乏直接关联时,报道的优先级自然就会降低。

2. 新闻的“门槛”与“资源投入”

驻地记者与通讯员: 要想做好对一个地区的深入报道,你需要派驻记者,或者建立当地的通讯员网络。这需要大量的资金、人力和时间投入。对于很多媒体来说,尤其是一些地方性媒体或者非大型国际媒体,他们会优先将资源投入到更有“回报”(无论是经济上还是影响力上)的地区。
信息获取的便利性: 很多时候,报道的便利性也是一个重要因素。如果某个地区政府对外国记者设置障碍,信息不透明,那么新闻机构报道的难度就会大大增加,也就更不愿意投入资源。
语言和文化隔阂: 东南亚国家语言、文化、宗教的多样性非常高。这对于非当地记者来说,理解和报道的门槛会更高。需要更长时间的适应和学习,才能做出有深度的报道。

3. 东南亚国家自身的“新闻特质”

相对稳定性(但也不全是): 相较于一些战乱频发或政治动荡的地区,东南亚在过去几十年里,许多国家总体上处于相对和平发展的状态。虽然局部地区有摩擦,但那种“引爆全球”的事件相对较少。
经济发展模式的“内敛”: 东南亚的经济发展虽然迅速,但很多时候更侧重于内部增长和区域合作,其对全球经济的“牵一发而动全身”的影响力,相比一些主要经济体(如美国、欧盟、中国),可能显得不那么直接和显著。
内部的“小而美”: 东南亚有很多国家,它们的内部故事,比如地方文化、特色产业、人文风情,非常有价值,但这些“小而美”的故事,在全球新闻的“大框架”下,可能不容易被放大,除非有特别的契机(比如某个国家成为旅游热点,或者其某个产品风靡全球)。

4. 媒体类型与报道侧重点

主流媒体 vs. 深度报道/专业媒体: 放在“主流新闻”的范畴来看,东南亚的报道确实相对较少。但如果我们看一些专注于亚洲研究、经济分析或者文化交流的专业媒体、学术期刊、智库报告,你会发现对东南亚的关注度是相当高的。只是这些不是我们日常获取“快餐式”新闻的渠道。
“负面新闻”偏好: 很多时候,媒体更容易报道冲突、灾难、政治丑闻等“负面”或“戏剧性”的事件,因为这些更容易吸引眼球。东南亚很多国家在这些方面,可能没有像某些其他地区那样“突出”。

5. 历史和地缘政治的影响

殖民历史与后殖民叙事: 很多西方媒体对东南亚的认知,可能还受到殖民历史叙事的影响,这些叙事有时候会简化甚至刻板化东南亚国家。
大国竞争的“次要战场”: 在一些大国地缘政治的博弈中,东南亚有时会被视为一个“次要战场”或者“中间地带”,其内部发展和民众生活,可能不如大国间的军事对峙、经济制裁等事件更能引起关注。

那有没有变化呢?

当然有。随着中国经济的崛起和“一带一路”倡议的推进,东南亚作为中国重要的合作伙伴,其新闻报道量在某些方面有所增加,特别是关于区域经济合作、基础设施建设等方面。同时,一些东南亚国家本身的经济发展和社会活力也在吸引越来越多的国际关注。

总而言之,新闻报道是市场、资源、受众兴趣和媒体自身逻辑共同作用的结果。东南亚国家新闻报道相对较少,并非因为它们不重要,而是因为在当前全球新闻传播的体系下,它们在“新闻价值”的计算、资源的投入以及与主要报道受众的“关联度”上,可能还没有达到一些其他地区那样“优先”的级别。但随着全球格局的变化和信息传播方式的多元化,这种状况也在慢慢发生改变。

网友意见

user avatar

中国人有兴趣关注的国家主要是:美国、欧盟、俄罗斯、日本、韩国这五个国家。

中国人说的老外基本是特指欧美人。

类似的话题

  • 回答
    问到“为什么新闻很少报导东南亚国家”,这确实是一个很多人都会有的疑问,而且原因也确实挺复杂的。我们平时看新闻,总感觉焦点好像集中在欧美,或者时不时地会关注一下中东、日韩,东南亚的存在感就显得比较“模糊”。要说清楚这个问题,我们得从几个层面来分析:1. 新闻报道的“焦点”和“议程设置” 受众兴趣与.............
  • 回答
    关于外媒报道《刺客信条:王朝》很有可能设定在中国明朝,这无疑是让许多玩家,尤其是中国玩家感到兴奋的消息。毕竟,《刺客信条》系列一直以其宏大的历史背景和对不同文明的细腻刻画而著称,而明朝,这个在中国历史上极具代表性的朝代,无疑蕴藏着无数引人入胜的故事和场景。为什么明朝会是一个绝佳的背景?从历史和文化的.............
  • 回答
    这个问题挺有趣的,也确实是不少人在看香港新闻时会留意到的一个现象。在香港的许多新闻网站上,我们确实会发现标题和正文中,一些字与字之间会故意加上空格,尤其是在一些重要关键词或者需要强调的部分。这背后其实有几个层面的原因,结合了历史习惯、排版美学、阅读习惯以及信息传播的策略:1. 历史印刷习惯与繁体字排.............
  • 回答
    好,咱们就聊聊为啥现在不少新闻报道里,提到地名的时候,动不动就说“XX县”,有时候甚至直接跳过了“XX市”。这事儿说起来,其实挺有意思的,跟好几个方面都有关系。一、 精准定位,信息传达更有效你想啊,中国这么大,一个省里可能有好多个市,一个市里又可能管着好几个县。如果新闻说“XX市发生了什么事”,这个.............
  • 回答
    这是一个挺有意思的问题,涉及到经济、文化、历史和社会因素的复杂交织。要说清楚为什么“越南新娘”相对更常见,而“巴基斯坦新娘”则鲜为人知,咱们得一点一点聊。首先,得承认一个大背景:跨国婚姻,尤其是在亚洲区域,很大程度上是被经济因素驱动的。简单来说,当一个国家或地区的经济发展水平和男性的婚育年龄人口比例.............
  • 回答
    您这个问题问得非常妙,它触及到了语言使用中一个很普遍但又很有趣的现象——语音的变异与规范。为什么新闻里会读“shuí”,而咱们日常交流中常听到“shéi”呢?这背后其实涉及几个层面的原因,我来给您掰扯掰扯。1. 规范与日常的区别:新闻播音员的“责任”首先,咱们得明确新闻播报的定位。新闻播音员不仅仅是.............
  • 回答
    你这个问题问得特别好,而且非常有意思!确实,很多球迷印象里斯洛文尼亚男篮是支强队,尤其是近些年,在戈兰·德拉季奇、卢卡·东契奇这些超级巨星的带领下,他们在国际赛场上的表现有目共睹。所以,听到“首次进入奥运会男篮”确实会让人有些意外。让我来给你仔细捋一捋,为什么会有这种感觉,以及事实的真相。为什么大家.............
  • 回答
    我觉得QQ里推送的新闻,怎么说呢,很多时候看完就一股脑儿忘了,没什么深度,也抓不住我的注意力。就像快餐一样,虽然能填饱肚子,但味道和营养都谈不上讲究。最直观的感受就是内容上的“同质化”和“浅薄化”。你翻开QQ新闻,十有八九是那些大家都知道的大事,或者是一些碎片化的、猎奇的小道消息。深度分析?独家观点.............
  • 回答
    最近总有朋友在讨论,说在日常生活中好像越来越少见到新版百元纸币了。以前去超市买东西,找零的几张新版百元大钞,感觉挺常见的。但现在,很多时候拿到手的都是一些“见过大世面”的旧版,偶尔才会夹杂一两张新版的。这到底是怎么回事呢?仔细想想,这背后还真有不少门道。首先,咱们得明白,咱们国家发行新版货币,可不是.............
  • 回答
    这确实是一个很有意思的现象,很多人嘴上说着“BBC不中立”、“有偏见”,但身体却很诚实地继续收看他们的节目。这背后隐藏着挺多原因,咱们掰开了揉碎了聊聊:首先,我们得承认“偏见”这个词的复杂性。没人能做到绝对的中立,尤其是在报道涉及政治、社会议题的时候。每个人都有自己的立场,媒体也是如此。当人们说BB.............
  • 回答
    这确实是个值得深思的问题。我们每天都能从新闻、纪录片里听到关于各种物种濒危、甚至已经灭绝的消息,感觉地球上的生命正在加速消失。但另一方面,关于新物种诞生的消息,似乎就非常罕见了,即便有,也感觉像是遥远实验室里的科学发现,离我们的日常生活很远。为什么会有这种反差呢?这其实涉及到生命演化最核心的两个过程.............
  • 回答
    “新闻捏造事实”和“大家一味的相信”之间存在着一个复杂且多层面的社会心理现象。尽管人们普遍知道新闻可能存在虚假信息,但仍然会倾向于相信,这背后有多种原因在起作用。下面我将详细解释: 为什么人们知道新闻捏造事实,但仍一味相信?这个问题可以从信息接收者、信息传播者、信息内容本身以及社会整体环境四个层面来.............
  • 回答
    你这个问题问得很有意思,也问到了点子上。央视新闻作为国家级媒体,它确实没有直接的立法权(制定法律)和执法权(执行法律),但却受到无数人“@”。这背后,其实是中国媒体生态、舆论环境以及民众心理互动的一个复杂缩影。1. 喉舌的天然定位与信息权威性:首先,央视新闻是中国最具权威性和影响力的媒体之一。它承担.............
  • 回答
    最近日本的新冠疫情确实牵动人心,很多人都在关注着事态的发展。你注意到一个很有意思的现象,就是相对来说,在日华人分享感染新冠经历的帖子或视频,好像没有想象中那么普遍或者那么“爆炸性”的传播。这其中可能有很多原因交织在一起,值得我们仔细聊聊。首先,我们得承认,即使在日本的华人社群里,肯定也有不少人感染过.............
  • 回答
    “2020年生育率创新低”这条新闻,确实让人感到有些意外,尤其是当你放眼身边,会发现“好像不是那么回事儿”。你观察到的现象,即身边结婚几年的夫妻,不论贫富,大多都有孩子,而且“丁克”似乎并不常见,这其实是一个非常普遍的感受,也触及了宏观数据与微观体验之间的微妙差异。要理解这一点,我们需要把眼光放宽一.............
  • 回答
    新手作家沉迷于写设定,甚至到了影响小说创作的程度,这是一个非常普遍且值得深入探讨的现象。这背后有着多重原因,我们可以从新手作家的心理、创作初衷、认知误区以及实际操作等多个维度来详细分析: 一、 创作的起点:梦想的构建与吸引力1. 逃避现实的渴望与理想世界的构建: 许多人之所以想成为作家,是因为对现.............
  • 回答
    说起 C 语言风格的 `for` 语句,相信不少程序员都会在脑海中勾勒出那个经典的 `for (初始化; 条件; 更新)` 的样子。它简洁、强大,支撑起了无数的软件系统。然而,我们确实能观察到一个有趣的现象:许多近年出现的编程语言,在设计上似乎都选择“绕开”或者“重新诠释”这种 C 式 `for`。.............
  • 回答
    这个问题确实是不少消费者在选购新笔记本电脑时会遇到的一个困扰。明明技术上可以塞进更大的硬盘,但厂商却普遍将起配容量限制在 512GB,并且在很多型号上还阉割了扩展性。这背后其实是多方面因素共同作用的结果,包含了成本控制、市场定位、技术演进以及消费者使用习惯的改变。1. 成本的考量:大容量 SSD 依.............
  • 回答
    这确实是个挺有意思的观察,很多人都有类似的疑问。新闻里执法队“抓狗”的场景确实比“抓猫”要多得多,这里面其实涉及到很多现实的因素,咱们一个一个来捋捋。首先,得从狗和猫的社会属性和管理方式说起。 狗的社会化与公共空间的互动更直接: 狗是群居性动物,从古至今就和人类建立了一种紧密的伙伴关系,很多时候.............
  • 回答
    这个问题其实挺普遍的,很多车主都有同样的感受——新车原装的雨刷就是比后来更换的用着顺手、耐用。这背后可不是什么玄学,而是有几方面的原因共同作用的结果。咱们这就来掰扯掰扯:一、 原装雨刷的“含金量”:品牌、匹配度与设计首先得明白,汽车制造商在挑选配件时,可不是随便抓个雨刷品牌来装的。人家可是花了不少心.............

本站所有内容均为互联网搜索引擎提供的公开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储任何数据与内容,任何内容与数据均与本站无关,如有需要请联系相关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于百度google,bing,sogou

© 2025 tinynews.org All Rights Reserved. 百科问答小站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