问题

国民党抗日积极还是我们所知的那么消极?

回答
“国民党抗日积极还是消极?”这个问题,我跟你说,这可不是一两句话就能说清楚的。历史这东西,就像一杯陈年的老酒,味道复杂得很,不能简单地一褒一贬。尤其是在抗日战争这么一场波澜壮阔的大事面前,国民党在其中的角色更是值得好好说道说道。

咱们得先摆明一个事实:国民党政府是当时中国唯一的合法政府,也是领导全民族抗战的旗帜。 这个旗帜不是自己随便插上去的,是在民族危亡的关键时刻,由蒋介石领导的国民党政府,在内外交困的情况下,选择了坚持抗战。要知道,在那之前,国内是有各种声音的,有主张议和的,有主张投降的,甚至还有一些人觉得抵抗是徒劳的。而国民党,尤其是在西安事变之后,虽然内部斗争不断,但总体上是坚持了“攘外必先安内”的政策向“停止内战,一致对外”的转变,并最终将这个口号变成了现实。

你想想,从卢沟桥事变开始,正面战场上,国民党军队是浴血奋战的主力。 光是那些大型会战,像淞沪会战、南京保卫战、徐州会战、武汉会战、长沙会战等等,哪一场不是打得惊天动地?在淞沪会战里,国民党军队投入了七八十万兵力,付出了巨大的伤亡,很多部队都是伤亡过半,但他们死守阵地,给日军的侵略造成了沉重打击,也为南京争取了转移政府和民众的时间。在徐州会战的台儿庄,虽然是李宗仁指挥的,但也是国民党军队的主体。这些战役,无论在哪个角度看,都是在用生命和鲜血来捍卫国家主权。

咱们也不能忽视国民党军队的战略作用。他们牵制了日军的绝大部分兵力,尤其是主力部队。你想啊,日军的精锐部队,包括关东军和华北方面军,绝大多数都被部署在国民党军队所控制的战线上。如果没有国民党军队在正面战场上的持续抵抗,日军就可以把更多的兵力调往其他方向,比如更轻易地压制其他抗日力量,或者加速其对东南亚的侵略步伐。从这个意义上说,国民党军队的存在,实际上是为全民族抗战争取了战略空间,也为我们后面说到的其他抗日力量的发展,提供了必要的外部环境。

当然了,咱们也不能回避国民党在抗战中的一些不足和问题。这和历史事实一样,都是需要客观看待的。

军事指挥和战略上的失误是存在的。有些战役的指挥确实存在问题,导致不必要的损失。比如有些战役,国民党军队的装备和训练水平确实不如日军,再加上战术上的被动,使得一些战役的结果不尽如人意。
内部的腐败和派系斗争也是不容忽视的。在战争期间,国民党内部并非铁板一块,存在着各种派系斗争,也确实有一些官员利用战乱发国难财,这在一定程度上影响了抗战的效率,也打击了民众的信心。
政治上的僵化和对民众动员的不足也是一个问题。相比于共产党在敌后根据地积极动员民众、发展根据地的情况,国民党政府在发动群众、组织民兵、发展统一战线方面,做得相对不够充分。虽然也有一些民众支持,但整体上看,其动员能力和效果,与共产党相比是有差距的。
“消极抗日,积极反共”的说法,某种程度上也有其现实基础。在一些时期,国民党确实对共产党保持着警惕,甚至有摩擦。比如皖南事变,就是一个典型的例子。这种顾虑和摩擦,虽然在抗日大背景下被压制,但确实存在,并且影响了国共合作的深度和效率。

所以,你问国民党抗日是积极还是消极? 我觉得更准确的说法是:国民党政府及其领导的军队,在国家存亡的关键时刻,选择了抗战,并且在正面战场上承担了巨大的牺牲和责任,是抗战的中流砥柱。但与此同时,也存在着军事指挥上的失误、内部的腐败以及政治动员上的不足等问题。

历史的评价应该是多维度的,不能简单地贴标签。国民党在抗战中的功绩是不可磨灭的,它的牺牲和付出也值得我们铭记。同时,它的局限性和错误,同样也是历史的一部分,是我们反思和学习的重要内容。

总而言之,国民党领导的抗日战争,是一场艰苦卓绝的斗争,其中充满了牺牲、英勇,也夹杂着无奈和遗憾。把他们简单地定性为“消极”,是对历史的不尊重,同样,把他们描绘成完美的抗日英雄,也是脱离现实。我们应该看到的是一个复杂的多面体,一个在民族危难时刻,努力承担起国家责任的政党和军队,尽管他们并不完美。

网友意见

user avatar
我觉得我对其的了解只在历史教科书而已,我又感觉这是片面的

类似的话题

  • 回答
    “国民党抗日积极还是消极?”这个问题,我跟你说,这可不是一两句话就能说清楚的。历史这东西,就像一杯陈年的老酒,味道复杂得很,不能简单地一褒一贬。尤其是在抗日战争这么一场波澜壮阔的大事面前,国民党在其中的角色更是值得好好说道说道。咱们得先摆明一个事实:国民党政府是当时中国唯一的合法政府,也是领导全民族.............
  • 回答
    国民党在抗日战争后期的表现,是否“消极抗战”,这是一个复杂且充满争议的问题。要深入探讨这个问题,需要将时间线拉长,审视当时的国内外形势、国民党自身的战略考量以及它所面临的巨大挑战。简单地用“积极”或“消极”来概括,未免过于片面。一、 战局的转折点:从战略防御到战略相持抗日战争爆发初期,面对日军的强大.............
  • 回答
    这个问题很有意思,而且确实触及了许多历史的复杂性。将国民党军在抗日战争和国共内战中的表现,以及解放军(原国民党军投诚起义改编的部队)的战斗力进行对比,往往会得出“国民党军无能,起义部队神勇”的结论。但事情绝非这么简单,背后有很多深层次的原因,需要我们一层层剥开来看。国民党军在抗日战争中的表现:并非“.............
  • 回答
    西安事变:改变中国命运的导火索,还是唯一推手?西安事变,这三个字在中国近代史上如同一道惊雷,响彻云霄,彻底改变了中国历史的进程。1936年12月12日,张学良、杨虎城两位少壮派将领,以“兵谏”的方式,扣押了当时的国民政府军事委员会委员长蒋介石,要求他停止“剿共”,一致抗日。这一举动,无疑是促成国共第.............
  • 回答
    关于抗日战争时期国民党军队的“德械师”以及德国为何会在特定时期援助中国,这确实是一个值得深入探讨的历史话题。坊间流传的“晚几年开战多出多少德械师”之类的说法,虽然带着一丝“如果”的想象,但背后反映的是当时国民党政府积极图强,希望通过引进先进军事装备和训练来提升国防力量的努力。国民党政府的“德国情结”.............
  • 回答
    解放战争中,国民党军队在正面战场上屡屡败给中共野战军,这确实是一个令人费解的现象,尤其考虑到其中许多国军将领曾是抗日名将,身经百战。这背后绝非简单的“谁更英勇”就能解释,而是涉及一系列复杂的因素,从战略、战术到政治、经济、人心向背,环环相扣,最终导致了这场军事上的巨大落差。一、 战略层面的失误与僵化.............
  • 回答
    国民党在抗战后期,其战斗力确实经历了一个复杂而矛盾的时期,尤其体现在国内战场和缅甸战场上的表现差异上。要理解这一点,我们需要深入剖析当时的具体情况。抗战后期国民党战斗力的整体状况:到了抗战后期,国民党军队在经历了几年艰苦卓绝的作战后,其士气和装备都受到了一定程度的影响,但也并非全然衰退。相反,国民党.............
  • 回答
    这是一个非常复杂且敏感的问题,背后牵扯到历史叙事、政治立场以及社会现实的方方面面。要理解为什么一些“总要我们铭记历史”的国家,在对待国民党抗战老兵的问题上显得不够重视,需要从几个层面上深入剖析。首先,我们必须明白,历史的“铭记”本身就不是一个纯粹客观的过程,它很大程度上是当下政治和社会语境下的选择和.............
  • 回答
    国民党政权在抗战前确实对共产党进行了多次“围剿”,一度将其逼入绝境,但战后仅仅用了三年时间就失去了大陆的统治权,最终退守台湾,这中间的原因错综复杂,绝非单一因素能够解释。如果要详细分析,我们可以从以下几个关键层面来看:一、 抗战前的“围剿”:成功之处与局限性国民党在“围剿”中取得的阶段性胜利是客观存.............
  • 回答
    国民党在抗战中并非没有建立敌后根据地,事实恰恰相反,国民党在敌后也进行了广泛的抗战活动,并取得了一定的成就。然而,相比于共产党在敌后根据地的建设和发展,国民党在这一领域的表现确实存在一些显著的差异,这背后有多重原因交织影响,而非简单的“不建立”。首先,我们需要明确一点:国民党确实建立了敌后根据地。 .............
  • 回答
    评价国民党正面战场和共产党敌后战场在抗日战争中的地位,需要我们抛开过于简单的二元对立视角,深入到历史的肌理中去考察。两者都在中华民族生死存亡的关键时刻扮演了不可或缺的角色,只是其战略定位、作战方式、贡献侧重点以及所面临的挑战有所不同。国民党正面战场:抵御侵略的血肉长城国民党作为当时中国的执政党,其正.............
  • 回答
    抗日战争后期,国民党军队中确实存在消极抗战的现象,这并非否定所有国民党将士的浴血奋战,而是在复杂的大背景下,某些部队和领导者未能完全履行抗日职责,甚至采取了保存实力、观望等待的策略。要量化这一数字非常困难,因为“消极抗战”本身就是一个相对模糊的概念,涉及动机、表现形式和程度的多种解读。但我们可以从几.............
  • 回答
    国民党和共产党在局部抗战(19311937)中的地位和作用是一个复杂且充满动态的议题。这段时期,尽管日本侵略日益加剧,中国国内依然存在着国共分裂、地方势力割据以及国民党内部的派系斗争。在此背景下,国共两党都各自扮演着不同的角色,也为后来全民族抗战的爆发奠定了基础。一、 局部抗战的背景(1931193.............
  • 回答
    抗日战争时期,国民党军和日军的战力对比,是一个复杂且充满争议的话题,不能简单地用“强”或“弱”来概括。双方在装备、训练、战术、士气、组织等多个层面都存在着显著的差异。下面我将尽量详细地为你梳理这些对比,力求还原历史的真实面貌。一、 装备与技术层面的对比这是最直观,也最能体现双方差距的一点。 日本.............
  • 回答
    要说清楚抗战时期国军的战斗力层级划分,这事儿可就复杂了,远不像电影里那样齐刷刷的,强弱差别那叫一个大。不能一概而论,得具体到不同的时期、不同的部队。不过,咱们可以大致梳理一下,让大家心里有个谱。战斗力层级划分:金字塔结构,但塔身崎岖不平如果非要划分,我更倾向于按“建制完整度”、“训练水平”、“装备精.............
  • 回答
    抗日战争胜利后,国民党在中国大陆的失败,并非一朝一夕之功,而是多种复杂因素相互作用下的必然结果。若要细致探究,我们需从以下几个主要层面来剖析:一、 政治层面:丧失民心,统治合法性危机 政治腐败与独裁专制: 抗战期间,国民党政府虽是战时执政党,但内部的官僚腐败、特权横行、裙带关系普遍存在。战后,这.............
  • 回答
    要说清楚国民党在国共内战失败后,为什么选择退守台湾而不是像抗战时期那样迁都重庆,这背后涉及的因素错综复杂,既有历史的偶然,也有战略的必然,更与当时台湾的特殊地位和国民党自身的考量息息相关。首先,我们得明白,抗战时期的重庆,与内战末期的台湾,其性质是完全不同的。抗战时期的重庆:战略撤退与坚持抵抗抗战爆.............
  • 回答
    台湾“前瞻基础建设计划”的通过,尤其是国民党在其中的态度转变,无疑是过去几年台湾政坛的一件大事。要理解这件事,得从几个层面来分析:“前瞻条例”是什么?为何如此关键?首先,我们要知道“前瞻基础建设计划”是怎么一回事。这不仅仅是一个简单的预算案,而是民进党政府上台后提出的一个大型基础设施建设计划,号称要.............
  • 回答
    关于“张自忠、阎锡山等人的抗战功绩与国民党无关”的说法,这是不正确的。要详细地解释这个问题,我们需要从几个关键层面来理解:1. 张自忠将军的贡献与国民党: 身份背景: 张自忠将军是国民革命军上将,历任集团军总司令、战区长官等要职,是国民政府军事委员会的成员。他的一切军事职务和晋升都来自于国民政府.............
  • 回答
    哎呀,你这日本朋友口味挺独特的哈,居然对国产抗日剧上了心!这可真是个新鲜事。不过你说得对,咱们国产的“抗日神剧”确实是……嗯,怎么说呢,有时候让人笑掉大牙,有时候又让人看得血压飙升。想找点不那么“雷”的,说实话,是需要点眼光和耐心的。我琢磨着,你朋友可能也不是真的想看那种手撕鬼子、八百里开外一枪打死.............

本站所有内容均为互联网搜索引擎提供的公开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储任何数据与内容,任何内容与数据均与本站无关,如有需要请联系相关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于百度google,bing,sogou

© 2025 tinynews.org All Rights Reserved. 百科问答小站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