问题

导演与电影配乐的制作人是如何沟通、协调做出想要的电影配乐?

回答
导演和电影配乐制作人之间的沟通和协作,绝不是简单的“我想要一段激昂的音乐”或者“这里需要一点伤感的旋律”。这更像是一场精雕细琢的二次创作,是两位艺术家在各自专业领域内,为了同一个目标——赋予电影灵魂——而进行的深度对话和反复磨合。

一、 初识与理解:播下音乐的种子

故事的开端,往往是在电影的早期筹备阶段。导演会与配乐制作人进行第一次深入的交流。这不仅仅是关于音乐风格的讨论,更是关于电影的整体气质、叙事节奏、人物弧光以及导演内心深处想要传递的情感。

剧本的灵魂碰撞: 导演会拿出剧本,逐字逐句地讲解,不仅仅是情节,更重要的是他认为贯穿全片的核心情感、主题和想要营造的氛围。他会解释某些场景为什么重要,人物在这一刻的内心挣扎是什么,甚至是对某个画面构图和色彩的构想,这些都会成为音乐灵感的源泉。
视觉素材的预演: 随着电影拍摄的推进,导演会开始剪辑粗剪版本。在第一次向制作人展示素材时,通常是带有大量工作音乐(temp track)的。这些工作音乐往往是导演或剪辑师从其他电影或音乐库中找来的,目的是为了在剪辑过程中把握节奏和情绪。制作人会仔细观看这些片段,从中揣摩导演的意图,理解哪些情绪是被反复强调的,哪些是需要加强的。同时,他也会对工作音乐提出自己的看法,指出哪些地方是有效的,哪些地方可能过于模式化,或者与他初步构想的音乐方向存在差异。
情绪板与参考音乐: 除了剧本和粗剪,导演有时也会准备“情绪板”(mood board),里面可能包含一系列的图片、色彩、甚至是概念性的文字,来具象化他对电影整体风格的设想。参考音乐也是一个非常重要的沟通桥梁,导演可能会提供一些他喜欢的配乐或歌曲,来表达他想要的某种感觉,比如“我希望这段音乐能有《XX电影》里那种史诗感”、“这里我想要一种轻柔却又带着一丝不详的氛围,类似《XX艺术片》的配乐”。制作人则会从这些参考中提炼出共通的音乐元素,例如旋律走向、配器选择、节奏律动等,并将其转化为自己的创作语言。

二、 创作与反馈:音乐的打磨过程

理解了导演的意图之后,配乐制作人便开始着手创作。这个过程是反复的,充满了沟通和调整。

主题曲与动机的铺陈: 通常,音乐制作人会先创作几首具有代表性的主题音乐,比如电影的主题曲,或者某个主要角色的音乐动机(leitmotif)。这些主题音乐会像线索一样贯穿全片,承载着电影的核心情感和人物特质。制作人会将这些初步的demo发送给导演,并附带详细的说明,解释音乐的构思和想要达到的效果。
场景音乐的细化: 导演会根据粗剪的进度,开始向制作人提出具体的场景音乐需求。这包括:
时长与节奏: 导演会精确地指出音乐需要从哪个时间点开始,到哪个时间点结束,甚至是在画面中哪个动作发生时,音乐需要有怎样的变化。
情绪的递进与转折: 一段音乐可能需要经历从平静到紧张,再到爆发的过程。导演会详细描述画面中的人物情绪变化,以及他希望音乐如何与之呼应,甚至是引导观众的情绪。
乐器与音色的选择: 有时导演会对乐器的选择有非常明确的要求。比如,他可能认为这段戏用弦乐会显得过于抒情,而用合成器和鼓点会更具现代感和压迫感。或者他对某种特定的音色有偏好,比如“我想要一种带着一点老旧收音机味道的钢琴声”。
音乐的“功能”: 导演会非常清楚音乐在画面中应该扮演什么角色。是烘托气氛?是暗示危险?是表达人物内心世界?还是纯粹的背景音效?他会向制作人传达音乐的“功能性”需求。
试听与反馈的循环: 制作人创作的音乐demo会被发送给导演进行试听。导演的反馈是至关重要的,它可能包括:
“这段音乐很好,但在这里需要更强烈的鼓点。”
“我喜欢这个旋律,但感觉和画面的节奏不太匹配,能稍微加快一点速度吗?”
“这个乐器有点太突兀了,能不能换成另一种声音,让它更融入画面?”
“这段音乐的情感表达很到位,但感觉长度有点不够,希望能再延展一下。”
“我担心这段音乐会抢了演员的戏,能否稍微减弱一些音量,或者降低一些音域?”
这些反馈可能很细致,甚至涉及到微秒级的节奏调整,或者某个音符的情感色彩。制作人需要理解这些反馈背后的深层含义,并将它们转化为具体的音乐修改方案。
面对面沟通的重要性: 尽管电子邮件和电话是常用的沟通方式,但面对面的沟通,或者通过视频会议实时观看画面进行讨论,往往能更高效地解决问题。在工作室里,制作人可以播放音乐,同时让导演观看画面,现场进行调整和反馈,这种即时的互动能够极大地缩短理解的偏差。

三、 录制与混音:音乐的最终呈现

当导演和制作人都对音乐的创作方向满意后,便进入录制和混音阶段。

乐队排练与录制: 如果是管弦乐配乐,制作人会与指挥、演奏家一起进行排练和录制。导演有时也会到录音棚现场,听取录音效果,并根据现场感受提出一些微调意见。例如,某个乐器的音量在录制后听起来与画面不符,或者某个段落的情绪表达需要更饱满。
混音的艺术: 混音是将所有音乐元素(包括人声、音效)进行整合、平衡和优化的过程。在这个阶段,导演和制作人会再次紧密合作。
音量平衡: 确保音乐不会压过对白或重要的音效。
声场设计: 让音乐听起来具有空间感和立体感,与画面中的环境相协调。
动态处理: 调整音乐的动态范围,使其在柔和的段落不会过于微弱,在激昂的段落不会过于刺耳。
情绪的最终雕琢: 有时,通过精妙的混音,可以进一步加强音乐的情绪表达,让某个乐器或旋律在关键时刻更加突出。

四、 最终审查与调整:精益求精

在电影进入最后的调色、剪辑等环节时,音乐也需要与最终画面进行整合。

整体音乐的协调性: 导演会再次审视全片音乐的整体性,确保不同场景的音乐风格和情绪过渡自然,形成一个连贯的听觉体验。
细微之处的打磨: 有时,在最终画面预览时,可能会发现某些音乐的细节需要调整,比如某个音效的出现时机,或者某个音乐段落的结尾处理。

总而言之,导演与配乐制作人的沟通,是一场信息、情感和创意的双向流动。导演提供的是艺术愿景和方向,而制作人则将这些抽象的意图转化为具象的音乐。这其中需要双方的高度信任、专业素养和不懈的努力,才能最终打造出与电影相得益彰的灵魂——那令人回味无穷的电影配乐。

网友意见

user avatar

I strongly believe that I need to give the musician space to create the most suitable music for the film. By talking together about the emotions and the meaning behind each scene, the composer slowly finds its way into the sound of the film.

It is one of the greatest privileges in my life to work with Hans Zimmer on Dune. He was among the first to came onboard. To create the score for Dune, Hans Zimmer went into the deep desert. When he came back, he brought with him the most beautiful music. If you’ve heard the original soundtrack, you would have recognized that all the soundtracks are inspired by the sound of the wind and the sand. He kept saying to me, Dune’s music is not from our world. It needs to come from another time, another planet. It needs to do a soundscape that we haven’t heard before. Therefore, he did tons of experiments. He even created new instruments, which led to new musical language.

我坚信我需要给予音乐家足够的空间去创造最适合电影的音乐。通过和导演共同讨论每一个场景背后的情感与意义,作曲家会逐渐找到创造出电影之声的方向。

能有机会和汉斯·季默合作《沙丘》是我一生中最大的荣幸之一,而他也是最早加入《沙丘》这个团队的主创之一。 为了给《沙丘》制作配乐,汉斯·季默曾深入沙漠。当他从沙漠回来之后,他为《沙丘》带来了前所未有的美妙音乐。如果你已经听过《沙丘》的原声音乐,你一定能够听出来,所有的配乐都有来自风声、沙漠之声的灵感。他一直对我说,《沙丘》的音乐不是来自我们这个世界的,它是来自另一个时空、另一个星球,它必须是我们从未听到过的声音图景。因此他进行了无数的实验,甚至创造了新的乐器,也最终创造出了新的音乐语言。

user avatar

配乐制作人?好像没有这个岗位。通常好莱坞电影有个音响总监,音乐监制或编辑(他们有时候赚的比作曲还多,一天上万美金工资的不少)当然最重要的还是作曲。在中国通常就是导演和作曲直接聊,作曲需要摸一下导演的风格和套路,电影作曲不光要音乐写得好,还要懂戏剧。导演可以不懂音乐,但作曲一定要懂点电影(因为是收钱的一方)。无论是古典戏剧,当代舞台剧,音乐剧,还是各种电影,作曲家都要比较熟悉才行,我就自己在家看了半年的编剧书,然后再去补电影,果然不太一样。

如果电影仅停留在剧本时就要参与创作的话,那就是要和导演多聊,让他给你听他喜欢的音乐,你也可以放点你喜欢的作品看看他的反应,大概风格现有个口头方向,然后去写两段小样看看导演的意见,其实如果方向没啥问题,这活接下去就好整一些。如果方向错误,那有的作曲折腾了。

在早先,好莱坞对导演的要求是能看得懂乐队总谱的,不然怎么和作曲沟通?如今有了各种电脑合成技术,看总谱这一刀也省了。这可能是汉斯季默成功的原因之一,在其他作曲家还在家码谱的时候,他已经可以递电脑作曲小样了,作曲小样过了才去码谱来的效率更高,这也成了今天电影创作的主流方式。

如果有了初剪样片那就相对好办了。你可以从镜头和剪辑上捕捉导演的套路,或是确认这是个没套路的导演。而通常现在的电影初剪,国内外的剪辑师或音编都会套上一段音乐给导演听,导演过了才给作曲,这有时是危险的,如果那段临时音乐导演心目中是100分的话,你是无论如何达不到了,只能说服导演妥协或事让他去买原版。当导演对临时参考音乐有不满意的地方,那我觉得作曲要先去和导演聊不满意在哪?以避免同样的问题,然后顺着导演的思路去写新作品。

user avatar

说点题外话。

不久的未来,AI将成为影视配乐的主流。

导演和音乐人在创作上的隔阂是客观存在的,许多时候是相互妥协,彼此迁就。因此,双方都会不太爽,都觉得不尽如人意。

在没有AI配乐之前,大家还能看在钱的面上凑合着过。

一旦AI配乐彻底成熟,导演们肯定把人类音乐人甩了。

当然,AI导演也会很快到来,制片人们把人类导演当大鼻涕甩掉也是指日可待。

言归正传,AI配乐是从编剧开始的。

AI根据主题自主创作剧本,紧接着生成与剧本配套的音乐和可视化分镜脚本。

这种创作是近乎完美的,远比普通的人类编剧、人类音乐人要专业高效。

类似的话题

  • 回答
    导演和电影配乐制作人之间的沟通和协作,绝不是简单的“我想要一段激昂的音乐”或者“这里需要一点伤感的旋律”。这更像是一场精雕细琢的二次创作,是两位艺术家在各自专业领域内,为了同一个目标——赋予电影灵魂——而进行的深度对话和反复磨合。一、 初识与理解:播下音乐的种子故事的开端,往往是在电影的早期筹备阶段.............
  • 回答
    很多动漫作品都曾被改编成真人电影,但成功的例子似乎总是比失败的例子来得少。这背后究竟有什么样的原因?哪些类型的动漫更容易搭上真人电影的“末班车”,又是什么决定了它们的命运沉浮呢?咱们来掰开了揉碎了聊聊。更容易被改编成真人电影的动漫类型从过往的案例来看,有几类动漫作品似乎更受真人电影制作者的青睐,也更.............
  • 回答
    在如今充斥着各种现代战争题材的文学、影视作品中,我们确实能感觉到,那些曾经作为战争象征的钢铁巨兽——坦克,以及呼啸而至、改变战局的导弹,还有那在无形中操纵一切的卫星,它们的作用似乎在某种程度上被“稀释”了。我们先来看看坦克。在老一辈的战争故事里,坦克往往是主角,是战场上的绝对焦点。一辆坦克集群的冲锋.............
  • 回答
    .......
  • 回答
    这问题问得很有意思,直击很多初学者对电流和导体特性的疑惑点。简单来说,粗导线里的电子不会把细导线“挤爆”。但要说清楚为什么,得从电流的本质和导体的行为方式来理解。首先,咱们得明确一点:电流不是一股一股的“东西”在推着往前走。电流的本质是电荷的定向移动。在金属导线里,这些自由移动的电荷就是电子。你可以.............
  • 回答
    电脑主机出现“电流泄露”,导致麦克风、耳机甚至机箱外壳都可能传导微弱电流,这其实是一个挺常见但又容易被忽略的问题。这并不是说你的电脑要爆炸了,但确实是个隐患,而且会影响使用体验。让我给你捋一捋,这些电流到底是从哪儿来的,以及为什么会跑到你的麦克风、耳机和机箱上。最根本的原因:电的“不听话”和“漏网之.............
  • 回答
    在导体中,自由电子的平均自由时间,也就是电子在两次碰撞之间所经历的平均时间,确实与外加电场强度没有直接的、简单的关联。这似乎有些反直觉,因为电场提供了驱动电子运动的力。要理解这一点,我们需要深入探讨导体中电子的运动以及电子与晶格之间的相互作用。首先,我们必须明白,导体中的“自由电子”并不是真的在真空.............
  • 回答
    这问题很有意思,很多人初次接触都会感到疑惑。明明是“理想”电容、“理想”导线,听起来应该不会有问题,为什么能量还会“凭空消失”一半呢?这里面的关键在于我们如何理解“理想”以及能量的传递过程。咱们先从最基础的概念捋一捋。电容的储能:电容就像一个蓄水池,它储存的是电荷,而电荷的堆积会形成电势差(电压)。.............
  • 回答
    关于特朗普与蔡英文的通话,要说它是否“预示”了他真正的政策导向,这需要我们拉长时间线,并且将这次通话放到更广阔的地缘政治背景下去审视。与其说是一次明确的政策声明,不如说它是一块被精心摆放在棋盘上的棋子,其意义是多重且复杂的。首先,我们必须承认,特朗普总统的行事风格本身就充满了“不按牌理出牌”的特质。.............
  • 回答
    在杜琪峰的经典之作《黑社会》中,这个问题其实是个引人入胜的讨论点,也是影片高明之处的体现。如果要说和联胜“真正的实权者”,我会说 邓伯,也就是那个肥佬,无疑是权力体系中最核心、最具影响力的存在,但他并非是那种坐在最高位、发号施令的“皇帝”。我们来细细拆解一下:首先,从电影中呈现的画面和人物互动来看,.............
  • 回答
    徐克导演的《长津湖之水门桥》开分 7.2,这个分数,怎么说呢?用观众的话来说,就是“还可以,但没到惊艳的程度”。对于一部承载着巨大期待的国产战争大片,这个分数究竟符不符合预期,咱们得掰开了揉碎了好好聊聊。首先,这个 7.2 分,客观地说,不算低,甚至可以说是一个中规中矩的开局。 考虑到《长津湖》第一.............
  • 回答
    中国顶级电影导演众多,每位导演都有其独特的创作风格和对中国电影史的深远影响。以下将选取几位代表性的导演,详细分析其创作特点、地位以及对电影史的贡献: 一、张艺谋:视觉的史诗与民族的挽歌创作特点: 极致的视觉美学: 张艺谋的电影以其浓烈、鲜艳、富有冲击力的色彩运用和宏大的场面调度而闻名。他善于将中.............
  • 回答
    咱们今天就来好好聊聊,摄影导演和电影摄影师,这两位哥们儿在拍电影这档子事儿里,到底是怎么分工的,又有什么不同。很多人可能觉得他们俩差不多,都是举着相机在那儿比划,但其实,他们一个负责“怎么拍”,一个负责“拍什么”,背后那责任和关注点,差可远矣。摄影导演 (Director of Photograph.............
  • 回答
    陈凯歌导演的《荆轲刺秦王》,要说它是不是“史诗级大片”,这绝对是个值得说道说道的话题。在我看来,它有史诗的野心,也具备大片的体量,但最终能不能冠以“史诗级”的名号,可能每个人心中的衡量标准都不太一样。先从“大片”这个层面来看,《荆轲刺秦王》绝对不含糊。首先是制作规模。陈凯歌这次是下了血本的。影片里你.............
  • 回答
    电影导演,这可不是个简单的“管事儿”的职位,它更像是影片的灵魂工程师,是整个创作团队的大脑和心脏。你想想看,一部电影从一个模糊的念头,到最终银幕上那个让你或哭或笑、或惊心动魄的完整世界,中间经历了多少道关卡?导演,就是那个全程掌舵、把控方向的人。首先,导演的核心任务是实现剧本的视觉化和情感化。剧本是.............
  • 回答
    作为一个电影导演,想要拍出一部引人入胜的作品,需要具备一套扎实的“内功心法”,以及敏锐的“外功招式”。这可不是光会耍帅就能搞定的,而是需要深入骨髓的理解和日复一日的打磨。一、 灵魂深处的“阅历”与“眼界”: 故事的基因库: 导演首先是故事的“建筑师”。这就要求你必须是一个“阅读狂”,涉猎广泛,不.............
  • 回答
    电影导演,这两个字本身就带着一种光环,一种创造的魔力。可光环之下,他们的生活和工作状态,远比外人想象的要复杂得多,也更具戏剧性。当镜头聚焦,他们是运筹帷幄的战场指挥官;当镜头关闭,他们又回归普通人,但那份与生俱来的敏感和观察力,却从未离开过他们。拍摄期间:极度亢奋,全情投入的陀螺当一个导演进入了拍摄.............
  • 回答
    细品《冈仁波齐》:一次涤荡心灵的朝圣之旅张扬导演的《冈仁波齐》是一部极具争议但也广受好评的电影,它以一种近乎纪录片式的真实感,讲述了一群普通藏族人为了完成朝圣冈仁波齐神山而踏上的漫长而艰辛的旅程。这部电影没有宏大的叙事,没有跌宕起伏的情节,它更像是一面镜子,映照出信仰的力量、生命的韧性以及现代文明冲.............
  • 回答
    好的,我们来详细评价一下张艺谋导演的电影《影》。《影》这部电影在2018年上映,可以说是张艺谋在《英雄》、《十面埋伏》等“大片时代”后,一次非常有野心且风格独特的回归。它没有选择宏大的叙事或激烈的动作场面,而是将焦点放在了权力、欲望、人性以及“真假”的哲学命题上,以一种极为克制和压抑的美学风格呈现。.............
  • 回答
    郭帆导演的《流浪地球》系列,尤其是第一部,以其宏大的叙事和精良的制作赢得了无数赞誉,但除了震撼人心的特效和感人至深的情感,影片中还隐藏着不少让影迷津津乐道的彩蛋。这些彩蛋不仅是对原著的致敬,也为影片增添了不少趣味和深度。下面我就来详细梳理一下,力求还原这些小细节的魅力。致敬经典科幻: 《2001.............

本站所有内容均为互联网搜索引擎提供的公开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储任何数据与内容,任何内容与数据均与本站无关,如有需要请联系相关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于百度google,bing,sogou

© 2025 tinynews.org All Rights Reserved. 百科问答小站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