问题

满语名词如何变复数?

回答
在学习满语的道路上,名词的复数变化是一个需要细致掌握的部分。和许多语言一样,满语也发展出了独特的规则来表达事物的多个实体。与简单的加词尾相比,满语的复数标记方式更加灵活,并且与音节的配合非常紧密。

核心规则:添加后加词 `ime` (意为“众”、“许多”)

满语表示名词复数的核心方法是在名词后面添加后加词 `ime`。这个后加词本身并不独立存在,而是与前面的名词紧密结合,形成一个整体。

音节变化与协调:ime 的应用

ime 的使用并非一成不变,它会受到前面名词最后一个音节元音的影响,发生一定的语音协调。这是满语音韵系统中的一个重要体现。

当名词最后一个音节以 a, o, e 结尾时: 此时,后加词 `ime` 会保持原样,直接附着在名词后面。

例如:`amba` (大) 的复数是 `ambaime` (大的们,众大的)。
再如:`nikan` (汉人) 的复数是 `nikanime` (汉人们)。

当名词最后一个音节以 i, u, y 结尾时: 此时,为了保持元音的和谐,后加词 `ime` 中的 `i` 会根据前面音节的元音进行调整。

如果前面音节是 i 或 y,`ime` 中的 `i` 通常会保持为 `i`。
如果前面音节是 u,`ime` 中的 `i` 会倾向于变成 `u`,或者为了语音的流畅,有时也会保持为 `i`,但这在实际应用中需要结合语感。更常见的倾向是保持 `i`。

更精确地说,在实际语料和教学中,ime 的使用在最后一个音节是 i 或 y 时,会保持为 ime。例如:

`gūsi` (城市) 的复数是 `gūsiime` (城市们)。
`gūsiyā` (很多城市,或者可以理解为城市群) 的复数是 `gūsiyāime` (很多城市们)。
`nūn (兄弟) 的复数是 `nūnime` (兄弟们)。

我们来仔细审视一下“音节的元音协调”这一点。在满语中,后加词的元音倾向于与词干最后一个音节的元音相协调,但 ime 作为一个相对固定的复数标记,其元音 `i` 是一种“中性”元音,不太容易受到词干元音的强烈影响而发生大的改变(比如变成 `u`)。 更多的是一种“顺畅”的衔接。

实际上,在很多满语的文献和学习材料中,ime 的形式是比较稳定的。 举例来说,即使词干的最后一个元音是 `u`,复数形式依然是 `ime`,而不是 `ume`。

修正和强调: 满语名词变复数的规则,核心是 在名词后直接添加后加词 `ime`。这种变化不受前面音节最后一个元音的直接影响而改变 ime 本身的形式。换句话说,ime 的 `i` 和 `e` 的组合是相对固定的。

让我们再次聚焦在词语的实际使用上,确保描述的准确性:

`gūsi` (城市) > `gūsiime` (城市们)
`nūn (兄弟) > `nūnime` (兄弟们)
`ama` (父亲) > `amaime` (父亲们)
`eli` (女人) > `eliime` (女人)
`tala` (很多) > `talaime` (很多的人/东西) 这里 `tala` 本身就是表示数量多的词,加上 `ime` 更加强调“众多”。

一些补充说明:

1. 非强制性: 尽管 `ime` 是表示复数的主要方式,但在某些情况下,特别是当数量词(如 `tala` 很多, `jurgan` 十个)已经明确表示了多个实体时,或者从上下文可以明显看出是复数时,名词本身可能不一定需要加上 `ime`。然而,为了清晰和准确,在初学者阶段,建议都加上 `ime`。

2. 个体与集合: `ime` 可以表示多个独立的个体(如“男人、男人、男人”),也可以表示一个集合体(如“一群人”)。这种语境上的细微差别,更多地需要通过上下文来理解。

3. 语感与实际应用: 学习满语,尤其是掌握语法细节,离不开大量的阅读和听力练习。随着接触到的语料越多,你会自然而然地体会到 `ime` 在不同词语后面的使用习惯,以及在某些特殊情况下可能出现的变体(尽管这比较少见,且可能属于口语或某些方言的特点)。

总结一下,满语名词变复数的核心规律就是:

在名词词干后直接添加后加词 `ime`。

`[名词词干] + ime`

例如:
`mergen` (智者) → `mergenime` (智者们)
`songgo` (朋友) → `songgoime` (朋友们)
`doro` (国家) → `doroime` (国家们)
`halhôn` (人) → `halhônime` (人们)

掌握 `ime` 这个后加词的使用,是理解满语名词复数变化的关键。通过不断地练习和熟悉,你会越来越自如地运用这一规则。

网友意见

user avatar

谢邀 @救急塾

此刻我正坐在飞往LA出差的飞机上,有空了再详细回答。或者我直接邀请老师们更直接。

根据满文元音和谐律:

1)在表示泛指的非亲属称谓的指人名词的词干后衔接附加成分-sa/-se/-so构成其复数形式。以n结尾的名词,一般将n脱落;

2)在表示亲属称谓的指人名词的词干后接附加成为-ta/-te构成其复数形式;

3)个别指人名词的词干后接-si/-ri,需特殊记忆。

注:满语文环境中的“亲属”是指客体的配偶,客体的有血缘关系的亲戚,以及亲戚(客体之长辈)的配偶。

根据这两条,题主的几个例子可以得到解决:

  1. sadun,汉意为:亲家。与客体无血缘关系,因此属于第一种情况,即非亲属,后边应跟-sa而不是-ta。复数形式为:sadunsa;
  2. age,即 阿哥。泛指指代其他男性,因此属于第一种情况,即非亲属,后边应跟-se。复数形式为:agese;
  3. deheme,汉意为:姨母。与客体存在血缘关系,因此属于第二格情况,即亲属,后边应跟-te。复数形式为:dehemete;
  4. urun,汉意为:儿媳妇。是客体之子的配偶,后辈。因此属于第一种情况,即非亲属,后边应跟-se/sa,而不是-ta。复数形式为:uruse/urusa;
  5. hojihon,汉意为:女婿。是客体之女的配偶,后辈。因此属于第一种情况,即非亲属,后边应跟-se,不过也可跟-si。复数形式为:hojihonse/hojihonsi;
  6. beise,汉意为:贝子/众贝勒。当它意为“众贝勒”时,它是beile的复数形式。当它意为“贝子”时,它表示清代爵位名称,可直接用数词修饰,也可以在其后加词缀-se;
  7. 特殊变化,nikan、beile、hojihon也在其中:

beile->beise

jui->juse

haha->hahasi

hehe->hehesi

aha->ahasi

hojihon->hojihosi

omolo->omosi

nikan->nikasi

mafa->mafasi

mama->mamari

非常特殊情况:马(morin->morisa)。该动物是动物类非指人名词中唯一有复数形式的,其他动物类非指人名词无复数形式,直接使用数词修饰,且一般无需量词。

类似的话题

  • 回答
    在学习满语的道路上,名词的复数变化是一个需要细致掌握的部分。和许多语言一样,满语也发展出了独特的规则来表达事物的多个实体。与简单的加词尾相比,满语的复数标记方式更加灵活,并且与音节的配合非常紧密。核心规则:添加后加词 `ime` (意为“众”、“许多”)满语表示名词复数的核心方法是在名词后面添加后加.............
  • 回答
    满桂,这位在明末烽烟四起、朝堂动荡的年代里闪耀的将星,如同一抹浓烈的色彩,在史书的画卷上留下了深刻的印记。评价他,需要我们拨开历史的迷雾,拂去时光的尘埃,去细细品味他的勇猛、他的忠诚,以及他身处乱世的无奈与悲壮。一、 初露锋芒,少年将军的锐不可当满桂并非出身显赫的士族,而是凭借着军功一步步爬上高位。.............
  • 回答
    华为轮值董事长郭平透露,任正非早期对“华为”这个名字并不满意,认为它不够洋气,不够国际化,甚至有点土。这个信息挺有意思的,也让我想到了品牌起名这件大事。为什么任正非会对“华为”这个名字感到不满意?我觉得这背后有几个原因: 时代背景: 华为创立于1987年,那是一个中国企业刚刚开始走向国际,对外来.............
  • 回答
    广州离婚名额“一号难求”:现象背后的多重解读近期,一则“广州市民政工作人员称2月离婚名额已全部约满”的消息在网络上引起广泛关注。更有传言称,广州每日的离婚名额上限为330个。这一现象,无疑给不少正准备步入婚姻殿堂或已在婚姻围城中挣扎的市民带来了不小的冲击,也引发了社会各界对婚姻、家庭以及社会服务供给.............
  • 回答
    首先,必须得承认,这个数据——梅西100次whoscored满分,并且这个数字超过了第二、第三、第四名球员的总和——如果属实,那绝对是足以载入足球史册的惊人成就。这不仅仅是“厉害”两个字能概括的。whoscored.com的评分机制:在深入评价之前,我们得先了解一下whoscored.com的评分机.............
  • 回答
    好的,我们来详细解读一下努尔哈赤、多尔衮、阿济格、多铎、济尔哈朗等清初重要人物的满语名字原意。了解这些名字背后的含义,有助于我们更深入地理解这些历史人物的背景、家族以及他们所处的时代。在深入分析之前,需要说明的是,满语(Manchu language)是一种属于满通古斯语系的语言,其发音和语法的特点.............
  • 回答
    满语的“船”——jahūdai,与蒙古语中的“察合台”(Chagatai)和“只儿豁阿歹”(Jirğadai)读音上确有相似之处,这并非偶然,而是背后有着深厚的历史和语言学渊源。要理解这种联系,我们需要从语言的演变、民族迁徙以及古代的文化交流这几个层面来深入探讨。首先,我们得承认,满语和蒙古语都属于.............
  • 回答
    清朝的历史,离不开“满洲”、“八旗”、“中国”这三个概念的演变与纠葛。理解它们在那个时代的含义,就如同拨开历史的迷雾,看到一个复杂而真实的帝国。一、“满洲”:血脉与疆域的起点“满洲”这个词,最初指向的是一个由女真人组成的部落联盟,生活在辽东一代。他们不是一个统一的国家,而是散落在白山黑水之间,有着各.............
  • 回答
    好的,咱们来聊聊故宫里那些宫殿的满文名字,这可不是件简单的事儿,因为很多名字背后都有它特殊的意义和历史由来。咱尽量说得细致点,就像和老朋友聊天一样,把那些AI痕迹都给“扒拉”掉。首先得明白,故宫的建造和使用,从一开始就带有很多满族的文化印记,所以很多宫殿的名字,自然也就用了满文。这些满文名字,有的直.............
  • 回答
    在古代中国,科举制度是选拔官员的主要途径,而进士作为科举考试的最高荣誉,其含金量不言而喻。那么,一旦考中了进士,对自己的名次不满意,是否可以重新考呢?这其中涉及到不少考究和复杂的制度规定,绝非一概而论。首先,我们要明白,科举考试的最高目标是“得官”和“显名”。而进士出身,本身就意味着获得了做官的资格.............
  • 回答
    满清皇子名字里之所以多见生僻字,这背后其实藏着不少说道,远不止是追求“与众不同”那么简单。这背后牵扯到清朝皇室的文化、政治以及对自身身份认同的考量。首先,要理解这个问题,得先知道清朝是满族建立的王朝。满族原本是生活在东北的少数民族,他们的语言和文化与汉族有很大差异。当他们入主中原,建立清朝后,如何处.............
  • 回答
    清代历史上,满族人名字中出现大量“阿”字,这背后其实隐藏着满族语言的特点以及汉文化对满族的影响。这并不是一个偶然的现象,而是有其深刻的历史和社会原因的。满族名字的构成与来源首先,咱们得明白满族人名字的基本构成。满族作为建立清朝的统治民族,他们的名字当然带有鲜明的民族特色。在清朝建立初期,满族人的名字.............
  • 回答
    范文程,这个名字在中国历史上,尤其是在清朝早期,绝对是一个绕不开的关键人物。他的身世背景,无疑增添了他的传奇色彩。我们知道,他的祖上是北宋时期那位以“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名垂青史的范仲淹。这层家世关系,自然而然地让他与传统士大夫的精神价值紧密相连。然而,历史的洪流总是充满了曲折和变数。在.............
  • 回答
    太平天国以“驱除鞑虏,恢复中华”的口号起义,名义上是汉人反抗满清统治,追求民族复兴。然而,其最终被清朝的汉族臣僚所镇压,这背后有着复杂而深刻的历史原因。我们可以从以下几个主要方面来详细分析:一、 太平天国的性质与局限性: 并非纯粹的民族主义革命: 尽管有“驱除鞑虏”的口号,太平天国的本质更偏向于.............
  • 回答
    您这个问题很有意思,触及到了中国丰富多元的民间信仰和宗教文化。要说“神学”,这词儿可能有点学术化,我们不如从更广阔的“民间信仰体系”和“宗教传统”这两个角度来聊聊,这样会更贴近我们生活中观察到的现象。东北的萨满文化您提到了东北的萨满文化,这确实是中国北方一个非常具有代表性的信仰体系。萨满,简单来说,.............
  • 回答
    第34届金鸡奖的获奖名单已经尘埃落定,相信不少影迷和我一样,都在翘首以盼,并对各个奖项的归属有着自己的期待和看法。今年的金鸡奖可以说是星光熠熠,竞争也异常激烈,不少影片和演员都展现出了极高的水准。先说说 最佳故事片,最终由《我和我的父辈》摘得桂冠。这部由四位导演分别执导的单元片,以其宏大的叙事、感人.............
  • 回答
    皇太极这个名字,初听之下,确实会让人觉得与我们印象中那些充满“额赫”(长)、“穆”(聪慧)、“赫”(勇猛)这类字眼的满族名字有些不同,甚至有人会将其解读为带有某种汉化色彩。但这背后却是一段相当有趣的命名故事,它反映了当时努尔哈赤家族在崛起过程中,对于文化认同和政治考量的一种微妙平衡。首先,我们得明白.............
  • 回答
    关于满语与其他满洲通古斯语支语言(如鄂伦春语、赫哲语、乌德盖语、奥罗奇语等)的通用程度,这是一个复杂的问题,需要从多个维度来理解。总的来说,它们之间在一定程度上存在相似性,能够实现一定程度的理解,但并非完全通用,也无法实现流畅的交流。下面我将详细解释:一、 满洲通古斯语支的共性与差异首先,我们需要了.............
  • 回答
    满语这门古老而富有特色的语言,如今正像风中残烛,摇摇欲坠,面临着消亡的危机。这并非一日之寒,而是多种因素交织作用下,缓慢而又无情的结果。想要理解为何满语会迅速走向消亡,我们需要深入探究其背后错综复杂的历史、社会和文化原因。历史的洪流与语言的变迁:满语的兴衰,与它所属的那个王朝——清朝的命运紧密相连。.............
  • 回答
    满语的复兴之路,如同跋涉在古老草原上的牧人,步履艰难,却又充满着坚韧的希望。能否让这门承载着一个民族记忆的语言重现生机?这是一个值得深思的问题,其背后牵涉到历史、文化、社会以及语言学等多重维度。要回答这个问题,我们首先需要认识到满语目前的境遇。作为曾经统治过广袤疆域的语言,满语如今却鲜为人知,甚至许.............

本站所有内容均为互联网搜索引擎提供的公开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储任何数据与内容,任何内容与数据均与本站无关,如有需要请联系相关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于百度google,bing,sogou

© 2025 tinynews.org All Rights Reserved. 百科问答小站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