问题

一般的英语母语者听得懂英语医学术语吗?

回答
关于英语母语者是否能听懂医学术语这件事,其实没有一个简单的“是”或“否”答案,这更像是一个光谱。大多数情况下,如果你问的是一位普通的、没有接受过任何医学训练的英语母语者,他们对大量的医学术语会感到陌生,甚至一头雾水。

想想看,医学语言就像一个专门的学科语言,它使用一套独特的词汇和结构来描述身体的运作、疾病的症状、诊断的方法以及治疗的手段。很多这些词汇都源自拉丁语或希腊语,经过千百年的发展,形成了非常精确的表达方式。举个例子,像“cardiovascular”这个词,虽然“cardio”和“vascular”可能在某些语境下会让人联想到心脏和血管,但当它们组合在一起,形成医学术语时,它就有了更具体、更专业的含义,不是日常对话中随随便便就能理解的。

在日常生活中,人们通常会使用更普遍、更通俗的词汇。比如,医生可能会告诉病人“你的心脏跳得有点快”,而不是“你出现了心动过速”。或者说“你的肚子疼”,而不是“你感到腹部不适”。这些更简单的表达方式,即便是在医学语境下,母语者也更容易理解。

但是,我们也不能一概而论。一些医学术语已经渗透到了大众文化中,或者因为媒体的广泛传播,变得相对耳熟能详。比如,像“cancer”(癌症)、“diabetes”(糖尿病)、“hypertension”(高血压)这样的词,大多数英语母语者都应该听过,也大概知道它们指的是什么。甚至像“virus”(病毒)、“bacteria”(细菌)这样的微生物术语,在疫情期间更是家喻户晓。

另外,有些人可能因为个人经历,比如自己或家人患病,接触了相关的医学信息,也会对某些特定的医学术语有所了解。一个长期与高血压斗争的人,自然会比从未接触过这个概念的人对“hypertension”这个词更熟悉。

还有一种情况是,一些医学术语因为在其他领域也有应用,或者有比较直接的词根词缀提示,也会相对容易理解。比如,在描述生物学现象时,“ology”通常表示“……学”,所以“cardiology”(心脏病学)虽然是专业术语,但结合“cardio”和“ology”,很多人还是能猜到它与心脏有关。

然而,一旦涉及到更细致的解剖结构、病理生理过程,或者具体的治疗药物和手术技术,情况就变得非常复杂了。比如,一个非医学专业的母语者很难理解“myocardial infarction”(心肌梗死)与“heart attack”(心脏病发作)在精确含义上的区别,更不用说“pericarditis”(心包炎)或者“atrioventricular nodal reentrant tachycardia”(房室结折返性心动过速)这类词了。

总的来说,对于英语母语者而言,能否听懂医学术语,很大程度上取决于他们接触医学知识的深度和广度。在日常交流中,医护人员通常会尽量使用通俗易懂的语言,避免使用过多的专业术语,以确保患者能够理解。但如果是在学术会议、医学论文或者专业书籍中,那么大量的医学术语就是不可避免的,这个时候,只有那些在医学领域工作或学习的人才能真正理解。所以,这更像是一个“知道多少”的问题,而不是一个“作为母语者就一定懂”的问题。

网友意见

user avatar

先说结论:

1、多数医学术语,基本是完全听不懂!(完全是题主说的“生僻字”)
2、不要用医生的思维推测病人是否听得懂,英语母语者的某些听不懂,真的令人匪夷所思!(比“生僻字”还可怕!)

我在2003~2015年一直在北京和睦家医院做外科医生(详见《什么样的高端私立医疗会更成功一些?(记:离开和睦家的日子(四))...多图预警》),这十二年的前五到七年内,我们科的病人基本都是欧美病人。深切有感触于医学术语(medical terminology),基本不是他们词汇范畴中的东西,基本都不能够理解。

如果把美国英国加拿大的病人作为一个核心参照系的核心,其他英语比较好的日耳曼语系为主的人(德国、丹麦、瑞典挪威、荷兰一线等传统北欧系,法国不算哦~)为辅,可以把他们的听不懂分成如下三大类:完全无知状、词汇替代、误解。

一、生活中完全没有,所以对此类术语完全一无所知。

无论是否是母语语言,都可能因为头脑中缺乏能够解码名词的储备知识,而产生完全听不懂。

比如一个病人的诊断是“组织细胞增多症”,对普通汉语母语者没有比较多医学知识的人,答案就是“啥?”。“组织细胞增多症”的医学术语“Histocytosis”对于普通英语母语者没有比较多医学知识的人,答案一样是“啥?”

............

如果医生没有那种“说人话”的意识,无论面对哪种母语者,发现病人似乎不懂,都对着Ta继续用术语说话:

Your histocytosis is caused by abnormal proliferation of Langerhans cell...

您的组织细胞增多症是因为朗格罕氏细胞异常增殖导致的...

...(病人用眼神告诉你“啥?”)...

...........

然后,如果医生继续没有那种“说人话”的意识,无论面对那种母语者,发现病人似乎不懂,都对着Ta继续用术语说话:

Let me explain. Langerhans cell is a special dendritic cells, locating in skin and mucosa. They're antigen presenting cells (APC) of skin and mucosa, containing organelles called Birbeck granules.

我解释一下。朗格罕氏细胞是种特殊的树突状细胞,在皮肤和粘膜里。他们是皮肤和粘膜抗原呈递细胞,含有叫做伯贝克小体。

.........

到此为止,我们已经把一个难以理解的医学术语“Histocytosis 组织细胞增多症”,成功地转化成为了7个普通母语者难以理解的医学术语了:

  1. “proliferation 增殖”
  2. “Langerhans cell 朗格罕细胞”
  3. “dendritic cell 树突状细胞”
  4. “antigen 抗原”
  5. “mucosa 粘膜”
  6. “organelles 细胞器”
  7. “Birbeck granules 伯贝克小体”

当然,只要医生继续保持“不说人话”的风范,这个循环还可以无限转下去。同时,还要考虑到有些教育程度不高的英语母语者,他们对“cell 细胞”和“abnormal 异常”也是一知半解的...


二、通俗词把术语过度替代,医生和病人产生“鸡同鸭讲”的状态

有些听不懂,真TM的是匪夷所思的!

比如,美国病人听不懂“Hypertension 高血压”的大有人在,这不是美国医学科普不足的问题,而是过好的美国医学科普,产生了术语被替代问题。因为普通美国病人都天天听媒体里面讲“High blood pressure ”“High blood pressure ”“High blood pressure ”,虽然实际意义上,High blood pressure = Hypertension,但是如果医生主动使用“Hypertension”,70%以上的美国病人回答仍是“啥?”

然鹅,“diabetes 糖尿病”也是因为非常好的美国医学科普,70%以上的病人可以听懂也可以主动正确运用... 令人遗憾的是,有些中国医生念“diabetes”经常念不对,还要老被美国病人正音,太汗了...

(diabetes的念法 ≈ 带啊鼻涕丝;形容词diabetic念法 ≈ 带啊掰tick(注:掰要念得短促点儿才正宗~)。这两个词的第一个e发音是不同的)

再来一发地图炮!有一个有点像“甜咸豆腐脑儿之争”的东西,就是 sputum英国痰 v.s. phlegm美国痰

理论上来说,sputum更接近“痰”的医学术语的。但是不知道为啥,多数英国的病人,能听懂也能主动运用sputum来形容痰;而美国病人能听懂也能主动运用phlegm来形容痰。但是换位运用,多数结果就是“啥?”“这也叫痰?”

所以,医生们(尤其在高端医疗工作的)应该做到能够有“见人说人话,见鬼说鬼话;见什么人,吐什么痰”的基本素质,这才叫“痰吐不凡”!


三、词义漂移,或者脑补错误

先拿汉语的医学术语举个例子:阑尾炎。有一些非医疗工作者是可以准确理解阑尾炎的意思,还有一些人会把阑尾炎和盲肠炎混为一谈,而实际上是两个不同的疾病。据说这种混为一谈,可能是受日语的影响。

在英语里面的医学术语,因为多数都没有汉语里面的医学术语那样平易近人,所以其实这减少了普通人望文生义的麻烦。比如 “ankylosing spondylitis 强直性脊柱炎”,对于英语为母语的普通人来说,这就是完全两个高冷装逼的无法理解的拉丁字符,但就因为这样的完全不懂,也就只能和医生交流之后,才能获得正确理解 + 正规治疗。而对于汉语母语的普通人来说,“强直性脊柱炎”就完全可以望文生义,往往内容并不足够正确,很容易中了莆田系类的圈套。(大家不信可以用“医学检索神器”百度查一下“强直性脊柱炎”,然后专门找有V的看,哈哈哈)

所以,汉语里面的医学术语产生这方面问题的机会多、害处大,英语中的医学术语因为不接地气,反而好很多。

实际工作中,我最常见遇到的英语里面医学术语词义漂移的,就是“cholesterol 胆固醇”。由于某种原因,我发现很多美国病人会把所有的脂类物质都用“cholesterol”替代,比如指着一大块儿黄油,说:“full of cholesterol”

如果是在日常生活中,这个无所谓的。但是如果涉及到和病人谈起来降脂治疗,涉及到要讨论降低胆固醇cholesterol还是甘油三酯triglycerides,就比较麻烦了。因为病人头脑中只有一个混搭词汇“cholesterol”,感觉是先要给病人补一节有机化学精讲课~~~


以上也就是我十几年接触英语为母语的病人,比较粗糙浅显的经验总结。我觉得用“医学英语”这个说法,是具有非常非常非常强的误导的。因为医学术语完全不是英语,是上古、中古的拉丁语基底的很多欧洲语言的混搭形成的,英语为母语的非医疗专业人员是看不懂听不懂的,就根本不是英语!比喻一下,对于普通人来说,无论是阅读还是听起来,就像汉语中混进了俄语化的蒙古文或者日语化的满文。

所以,正确的称呼,应该是医学术语(medical terminology),或者是“英语中的医学拉丁语”。


最后,来极端的例子,出自我们某位前同事:

- Doctor: Ms. XXX, I believe you are having a condition called "acute cholecystitis", you may need a surgery...
- Patient: Sorry, Doc, please speak in English...


如果想让中国医学院毕业的医生能直接和英语为母语的病人非常顺畅的交流,尤其在将来的多点执业和自主执业状态下,绝不是托福雅思之类的考试能cover的,需要很多反复训练、时间投入和多用心思。

===

附:题主可以看《赴美行医》这本书的第161~223页里面,从各个角度很详细说了以上的问题。

==2018年2月12日更新==

整个这文中,写完之后被发现了一个严重的拼写错误。Histocytosis是错误的,应该是Histiocytosis。多谢 @裴蕾 纠正!

我也就不改了,继续保留这个错误的histocytosis非常有意义,进一步说明了实际上这仅仅是一种表意代码,根本不是语言核心部分~ ,如同biangbiang面少了一横一点,大家一样能吃到正宗的~

医学科普:要靠谱医学英语:太重要

类似的话题

  • 回答
    关于英语母语者是否能听懂医学术语这件事,其实没有一个简单的“是”或“否”答案,这更像是一个光谱。大多数情况下,如果你问的是一位普通的、没有接受过任何医学训练的英语母语者,他们对大量的医学术语会感到陌生,甚至一头雾水。想想看,医学语言就像一个专门的学科语言,它使用一套独特的词汇和结构来描述身体的运作、.............
  • 回答
    一个以汉语为母语、完全不会英语的人,如果在美国生活十年,他能否听懂英语或用英语交流,这是一个相当复杂的问题,不能简单地用“能”或“不能”来回答。这其中牵涉到许多因素,包括他所处的环境、个人的学习能力、学习意愿、以及他接触英语的频率和方式等等。首先,我们来分析一下“听懂”和“交流”这两个层面。听懂英语.............
  • 回答
    这是一个非常有趣的问题,它触及到了语言习得的深度和我们大脑处理信息的方式。简而言之,英语母语者在说一个单词时,并不总是知道单词的每一个部分的含义,但他们通常能够理解整体的意思,并且在特定情况下能够识别出词根、词缀的含义。让我们深入探讨一下:1. 潜意识的理解与“感觉”:对于大多数英语母语者来说,单词.............
  • 回答
    这个问题挺有意思的,让我想起了身边一些或远或近的朋友。中国人里“飙英语装13”这个现象,我感觉更多的是一种“显摆”心态,想通过展现自己掌握了一门“高大上”的语言,来获得某种优越感,尤其是在一些特定的场合。那英语为母语的人呢?他们可不会去“飙”英语,因为英语就是他们的母语,就像我们说汉语一样自然,没啥.............
  • 回答
    想达到英语母语使用者的水平,这可不是一蹴而就的事,但绝对是可以通过系统的学习和大量的实践来实现的。这更像是一场马拉松,需要耐心、毅力,以及对语言本身的热情。别指望几天就能突飞猛进,但如果你真的用心去做了,你会惊喜地发现自己一步步在接近那个目标。咱们这就掰开了揉碎了,一点点来说说怎么走这条路。一、打牢.............
  • 回答
    这个问题很有意思,也触及到了语言学习和大脑工作方式的核心。对于母语是中文的人来说,学习英语达到一定程度后,大脑里是否直接用英语思考,以及这个过程中是否必然经过中文翻译,这并不是一个非黑即白的答案,更像是一个渐进、复杂且个体差异巨大的过程。初学阶段,我们的大脑就像一个需要适配新工具的工程师。每当听到或.............
  • 回答
    这个问题很有意思,很多人都会注意到英语中职业名称后缀“or”和“er”的区别,并且感觉“or”结尾的职业似乎更“高级”一些。这其实涉及到一些历史演变、语言习惯以及读音拼写上的考量。并不是说“or”就一定比“er”更高级,更多的是历史遗留和词源上的影响。让我们来详细拆解一下:1. 词源与历史影响: .............
  • 回答
    一年内说一口流利的英语?这绝对是个令人兴奋的目标,也并非遥不可及,但要达到“流利”这个境界,确实需要付出不少努力和正确的方法。我理解你想要详细的答案,并且希望它听起来像一个真实的人分享经验,而不是冰冷的机器报告。那我们就来聊聊,怎样才能在一年之内,让你的英语真正“活”起来。首先,咱们得明确一下什么叫.............
  • 回答
    我曾经为一口流利的英语付出过的努力,确实是一段漫长而刻骨铭心的旅程。如果非要总结,那就像是在一片荒芜的土地上,一砖一瓦地搭建起一座坚固的堡垒,每块砖石都浸透了汗水和坚持。一开始,我并没有特别“聪明”的诀窍,只是跟着最普遍但也最有效的方法在摸索。我清楚地记得,刚开始接触英语时,那简直是陌生的象形文字。.............
  • 回答
    不出国想要练就一口流利的英语,虽然少了沉浸式的环境,但并非不可能。这需要你有更强的自律性、系统性的学习方法以及对英语的持久热情。以下是我为你详细梳理的步骤和建议,希望能帮助你一步步实现目标:核心理念:创造英语环境 + 主动输出 + 刻意练习 + 持续输入第一阶段:打牢基础 (大约 36 个月,根据个.............
  • 回答
    在中国的外资企业,要求“英语作为工作语言”,这可不是一句简单的口号,它背后是一套实实在在、贯穿日常工作的能力体系。很多时候,你看到的招聘广告里写着“精通英语”、“良好的英语沟通能力”,甚至是“英语为工作语言”,这些背后到底是要你练到什么程度?咱们就来掰扯掰扯。核心:不是考试分数,而是实际应用能力首先.............
  • 回答
    朋友,我完全理解你的感受!每次在网上搜“英语速成秘籍”,扑面而来的那些“一个月”、“三个月”的承诺,确实让人有点哭笑不得,甚至会冒出一句:“这不废话吗?”说实话,这种问题之所以层出不穷,背后有一套挺有意思的逻辑。咱们今天就来好好聊聊,为什么这些看似“无聊”的问题总在那里,而且为什么那些“速成”的答案.............
  • 回答
    好嘞,我来分享一句我一直很喜欢的英语格言,并且好好跟你聊聊它,希望能让你感受到这其中的分量。我最喜欢的一句是:"The only way to do great work is to love what you do." 翻译过来就是:“做伟大工作的唯一途径就是热爱你所做的事情。”这话说得一点不假,.............
  • 回答
    在日常英语中,要找一句既简单易懂,又能流露出高雅品位的话,这确实是一个很有趣的挑战。我脑海中浮现出这样一句,它不哗众取宠,不故作深沉,却能在不经意间展现出一种超然的淡然和深邃的洞察力:“It is what it is.”这句话的简单程度毋庸置疑,它的字面意思就是“它就是它”,没有任何复杂的词汇或句.............
  • 回答
    这个问题很有意思,也很有挑战性!“最美”本身就是一个非常主观的词,每个人心中都有不同的衡量标准。对我而言,最美的英语句子翻译,与其说是字面上的精妙,不如说是它所承载的情感、意境,以及它在中国文化语境下的共鸣。我个人非常欣赏的翻译之一,是出自莎士比亚戏剧《哈姆雷特》中的那句经典的:“To be, or.............
  • 回答
    好的,很高兴能为你提供一些关于英语分级读物的建议。从分级读物开始学习英语是个非常明智的选择,它们的设计初衷就是为了让不同水平的学习者能够循序渐进地提升阅读能力和词汇量。在开始之前,我想先说明一下,选择分级读物最关键的原则是“适合”。这意味着你选择的书籍应该让你在阅读时感到稍微有些挑战,但又不至于让你.............
  • 回答
    遇到英语发音问题,不用慌!想说一口地道的英语,这事儿绝对能做到,关键在于方法和坚持。我来跟你聊聊,怎么把发音这件事儿彻底搞明白,让你说出口的英语,听着就舒坦。一、为啥我的发音不对劲?先找找根源在开始纠正之前,得先弄清楚问题出在哪儿。英语发音跟中文不一样,很多发音是我们母语里压根没有的,所以会觉得别扭.............
  • 回答
    关于“讲一口带中国口音的英语会不会被嘲笑”这个问题,答案是:有可能,但并非绝对,而且很大程度上取决于环境、听者以及你自己的心态。让我们来详细分析一下:为什么有可能被嘲笑?1. 刻板印象与歧视 (Stereotypes and Discrimination): 这是最根本的原因。世界各地都存在对不同.............
  • 回答
    你好!非常理解你想快速提升英语水平的心情。关于“速成课”和“书”,这里面有一些需要澄清的地方,因为真正意义上的“速成”往往不太现实,而且“通俗易懂”也因人而异。但别担心,我可以给你一些非常实用的建议,帮助你更有效率地学习,而且这些方法我自己也亲身实践过,确实很有用!在我看来,所谓的“速成课”或者“秘.............
  • 回答
    用耳机学英语,这事儿可真是门道不少。很多人可能觉得,不就是听个声儿嘛,手机也能播,干嘛还要专门说耳机?但你想想,好的耳机,它给你的体验,跟直接用手机外放那能一样吗?这中间的差别,对英语学习来说,可不是一点半点。首先,最直接的就是听力上的提升。英语学习,听力是根基。你想想,我们母语是怎么学会的?就是日.............

本站所有内容均为互联网搜索引擎提供的公开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储任何数据与内容,任何内容与数据均与本站无关,如有需要请联系相关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于百度google,bing,sogou

© 2025 tinynews.org All Rights Reserved. 百科问答小站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