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人指出了,泰山太守应劭是兴平元年跑路的,所以曹嵩死于兴平元年,我认为这个结论下得太轻率了。
首先确认两个个基本事实:
1.曹嵩死于泰山郡华县(分析下详,不重复了)
2.华县在初平四年夏被陶谦攻取,直到曹操兴平元年夏第二次东征时才置于曹操控制之下,间隔长达一年左右【四年···夏,太祖还军定陶。下邳阙宣聚众数千人,自称天子;徐州牧陶谦与共举兵,取泰山华、费,略任城。】【后攻费、华、即墨、开阳,谦遣别将救诸县,(曹)仁以骑击破之】
图中红圈是几个重要地点:定陶、任城、彭城、费县和泰山郡,注意,费县属泰山郡,华县此时属于费县,华县位置在费县的东边一点的地方
曹操在初平四年击败袁术后【夏,太祖还军定陶。】同时陶谦【取泰山华、费,略任城】此时陶谦军的兵锋已经抵达任城,而费县和华县都已经在陶谦的控制之下,然后初平四年【秋,太祖征陶谦,下十馀城,谦守城不敢出。】曹操的主力从定陶开始第一次东征,最后抵达了彭城,【太祖征谦,攻拔十馀城,至彭城大战。谦兵败走,死者万数,泗水为之不流】。注意,曹操的行军路线,从定陶抵彭城,而此时泰山郡的南部地区,费县、华县仍然掌握在陶谦手里。曹操就是真的要对应劭兴师问罪,也必须驱逐在泰山郡南部的陶谦军队方可。第一次东征彭城之战后,直到兴平元年春,曹操才由徐州返回兖州【兴平元年春,太祖自徐州还】然后兴平元年夏再次东征陶谦,【夏,使荀彧、程昱守鄄城,复征陶谦】这一次,曹操的军队才进攻了盘踞泰山郡南部的陶谦军,将其赶出泰山郡【后攻费、华、即墨、开阳,谦遣别将救诸县,仁以骑击破之。】【复东征,略定琅邪、东海诸县】【遂略地至东海】同时曹操也在第二次东征时进行了对徐州的屠杀【所过多所残戮】
以上按时间对曹操的行动应该说清楚了吧?
现在站在应劭的角度,为什么兴平元年才弃郡跑路,很难理解吗?
应劭在中平六年由朝廷派遣合理合法合规的担任泰山太守,而曹操呢,由袁绍推举于初平二年任东郡太守,未经过朝廷正式认证(也不可能认证),初平三年,兖州地方实力派出于防备黄巾军保境安民的目的推举曹操为兖州牧,自然这个州牧是不合程序的,但应劭是默认的,出于共同利益,而且曹操背靠袁绍,不好得罪,初平四年,由于曹操与陶谦的战争(双方在初平三年已经交战),曹嵩为了避祸离开琅琊前往兖州,应劭出于向曹操示好也好,被曹操要求也好,总之带兵去接曹嵩,不想陶谦的军队先一步路过在华县杀了曹嵩,并且陶谦的军队占据了费县、华县,占据了泰山郡南部,从此曹操本队和应劭之间隔着陶谦的军队,二者的联系处于半中断状态。曹操一直无暇顾及应劭,也没法顾及应劭,但第二次东征开始后,泰山郡南部的陶谦军被击退,曹操和应劭之间的联系恢复了,加上曹操因为父亲死亡缘故在徐州的屠杀,于是应劭害怕曹操迁怒自己跑路,这个推测不合理吗?
时间表:
初平四年
夏,曹操回军定陶,陶谦攻取华县、费县,略任城,途中在华县杀死曹嵩
秋,曹操第一次东征陶谦,抵达彭城,彭城之战,陶谦大败
兴平元年
春,曹操结束第一次东征返回兖州
夏,曹操开始第二次东征,击破泰山郡南部的陶谦军,并顺势攻入琅琊郡、东海郡,一路屠杀,应劭因此害怕曹操迁怒自己而跑路。夏末兖州叛迎吕布
不知道怎么说了,阅读理解【初平四年,曹操攻徐州,破之,拔取虑、睢陵、夏邱等县,以其父避难,被害于此,屠其男女十万,泗水为之不流。】——《水经注》
问,被害于此的此指什么?
A·徐州
B·取虑、睢陵、夏邱等县
C·泗水
D·其他
经人提醒,又查了下张闿,此人可能不但杀了曹嵩,投靠袁术后又杀了陈王刘宠、陈国相骆俊,又或者本就是袁术的人?
【及献帝初,义兵起,宠率众屯阳夏,自称辅汉大将军。国相会稽骆俊素有威恩,时天下饥荒,邻郡人多归就之,俊倾资赈赡,并得全活。后袁术求粮于陈而俊拒绝之,术忿恚,遣客诈杀俊及宠,陈由是破败。】——《后汉书·孝明八王列传》
【袁术使部曲将张闿阳私行到陈,之俊所,俊往从饮酒,因诈杀俊,一郡吏人哀号如丧父母。】——谢承著《后汉书》
【初,太祖父嵩,去官后还谯,董卓之乱,避难琅邪,为陶谦所害,故太祖志在复雠东伐。】——《三国志·武帝纪》
【世语曰:嵩在泰山华县。太祖令泰山太守应劭送家诣兖州,劭兵未至,陶谦密遣数千骑掩捕。嵩家以为劭迎,不设备。谦兵至,杀太祖弟德于门中。嵩惧,穿后垣,先出其妾,妾肥,不时得出;嵩逃于厕,与妾俱被害,阖门皆死。劭惧,弃官赴袁绍。后太祖定冀州,劭时已死。】
【韦曜吴书曰:太祖迎嵩,辎重百馀两。陶谦遣都尉张闿将骑二百卫送,闿於泰山华、费间杀嵩,取财物,因奔淮南。太祖归咎於陶谦,故伐之。】
这里先搞清一件事,曹嵩在哪遇害?
据《三国志》【避难琅邪,为陶谦所害】关键词【琅琊】
据《世语》【嵩在泰山华县】关键词【泰山华县】
据韦曜《吴书》【闿於泰山华、费间杀嵩】关键词【泰山华、费间】
泰山郡属兖州,费县属泰山郡,这个没问题,但【泰山华、费间】做何解?
查《后汉书·郡国志》,泰山郡有费县无华县,关于华县的查找有一点波折
据《读史方舆纪要》【华城,县西北六十里。汉置华县,属泰山郡。后汉并入费县。初平四年,陶谦遣别将守阴平,利曹嵩宝袭杀之于华、费间,即此。晋复置华县,属琅邪郡,后废。】
汉代置华县,后汉并入费县,也就是说,后汉是没有华县的,所以《后汉书·郡国志》无载,晋代又设置了华县,但晋代华县属于琅邪郡。《晋书·地理志》载琅琊九县,有华县。
你看!都对上了!曹嵩避难琅邪,因为晋代华县属琅琊郡,所以曹嵩要么抵达过华县,要么就是在华县遇害的,但是在后汉,华县属费县,属泰山郡,所以《世语》说【嵩在泰山华县】,《吴书》要么是搞不清华县和费县的关系,要么是模糊处理,说【於泰山华、费间杀嵩】
总之,按后汉的行政区划,说曹嵩在泰山郡费县遇害是可以的,华县此时属于费县。
据《武帝纪》【下邳阙宣聚众数千人,自称天子;徐州牧陶谦与共举兵,取泰山华、费,略任城。】此事在初平四年。《陶谦传》载【下邳阙宣自称天子,谦初与合从寇钞,后遂杀宣,并其众。】结合《吴书》的记载,以及陶谦的动向,我认为曹嵩被害与初平四年夏季的泰山郡费县所属的华县是可以确定了。
还原事情经过大概是这样,陶谦利用自己朝廷认证的徐州牧、安东将军的身份在徐州扩展势力,有一个叫阙宣的在下邳发展势力,陶谦想要吞并阙宣,于是先假意与其联合,怂恿其去兖州打秋风,于是阙宣带兵取泰山华、费略任城。在一路烧杀掳掠的过程中,恰好抢到曹嵩身上把曹嵩也弄死了,之后趁阙宣不备,陶谦杀死阙宣吞并了其部众,张闿可能是阙宣的部众,听闻变故就跑路了。
这里几个细节要注意:
1.陶谦并非为了针对曹嵩而行动,而是为了与阙宣一起抢劫,并吞并其部众,曹嵩只能说是意外收获
2.从曹方立场看,阙宣是下邳的,陶谦是徐州牧,理论上,下邳归徐州管并且是一起联合抢劫了泰山等地,所以说陶谦害死曹嵩,没问题。
3.《吴书》胡说八道,曹操和陶谦于初平三年已经是敌对关系,何以初平四年会派人护送曹嵩?且据《武帝纪》陶谦于初平四年还攻取泰山华、费、略任城,这些都是曹操的地盘,双方一直是敌对状态。《吴书》还有一大段莫名其妙的记载不知真假,说曹操畏惧徐州兵强,诏徐州罢兵,被陶谦拒绝,裴松之都吐槽,曹操哪有权力下诏【臣松之案:此时天子在长安,曹公尚未秉政。罢兵之诏,不得由曹氏出。】
————————————————————————————————————————
结论,曹嵩死于初平四年夏天
曹操第一次东征陶谦在初平四年秋天【秋,太祖征陶谦,下十馀城,谦守城不敢出。】
本站所有内容均为互联网搜索引擎提供的公开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储任何数据与内容,任何内容与数据均与本站无关,如有需要请联系相关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于百度,google,bing,sogou 等
© 2025 tinynews.org All Rights Reserved. 百科问答小站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