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时蒙古人眼中的忽必烈
当时汉人眼中的忽必烈
总的来说忽必烈属于少数接受了汉文化的蒙古统治者之一,但是作为一个蒙古统治者有些事情他是改变不了的,蒙古人对于汉人的欺压即使在他这里也只能勉强调和。而之后那些元朝皇帝就更是陷入了一个怪圈,要汉化要向汉人倾斜就要被蒙古人杀(致力汉化的元英宗在南坡之变中被杀)不要汉化要大搞蒙古人特权的就只能加速元朝的腐化与为造反的汉人增加人才(元泰定帝与天历帝)如果走中间派试图两不得罪的皇帝,最后反而会把两边都得罪了,让元朝死的更快。(元顺帝)
拖雷系的又一军事强人,青壮年时期长驱直入云贵高原灭亡大理,壮年与弟弟大打出手,反推取得胜利,又遣汉人精锐于漠北平叛,元史学界公认的仁德之君
汗国少见的汉法派,在金国故地就大批吸纳汉人组建顾问团,在蒙哥汗发现事情不对,准备动手时又光速入朝认怂,对着哥哥流泪不止,多亏蒙哥汗兄友弟恭,没有继承成吉思合罕、窝阔台合罕弑杀血亲的传统
对汉法采取利用态度,既用汉法也用草原法,召开史无前例的东道忽里台,算是有了一半大蒙古兀鲁思法统,与坐镇漠北的弟弟阿里不哥打夺位战争
对外战争频繁,打造第一世代舰队,动辄投送数千,万余兵力到亚太区,然后被各小国群嘲
大元大蒙古国的出现,正是忽必烈天才设计的体现,并不是历史的必然,因为大蒙古国的法系和中原汉地的法系,很大程度上是互斥的,比如科举制直接损害了大跟脚的蒙古军事贵族利益,不可能像元宏那样进行力度极深的汉化
依靠早年的班底部将、东道诸王、汉人世侯登位的忽必烈,能做到在二者之间找到一个平衡点,并抓住平衡点维持下去,已经是极限了
如果后面能有一两位同样杰出又长寿的君王,应该可以实现元朝的彻底稳定,但难度太大,真金这样的激进分子做不到,他上位就是第二个元英宗,元成宗铁穆耳能力有,但是短命又无嗣,导致又一次内战的开打
本站所有内容均为互联网搜索引擎提供的公开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储任何数据与内容,任何内容与数据均与本站无关,如有需要请联系相关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于百度,google,bing,sogou 等
© 2025 tinynews.org All Rights Reserved. 百科问答小站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