问题

全职家庭主妇,应当获得工资吗?

回答
全职家庭主妇是否应当获得工资,这是一个复杂且带有情感色彩的问题,涉及到经济、社会、性别、家庭关系等多个层面。没有一个放之四海而皆准的绝对答案,但我们可以从不同的角度来详细探讨这个问题。

核心的争议点:

“工作”的定义: 最大的争议在于,家庭主妇的付出是否能被等同于“工作”并值得“工资”的回报。
经济价值 vs. 情感价值: 家庭主妇的劳动很多时候是无形的、情感性的,难以用市场价格衡量。
家庭内部的责任分工: 传统观念认为照顾家庭是婚姻的一部分,是夫妻双方共同的责任,而非雇佣关系。
经济独立与社会地位: “工资”的获取往往与经济独立和一定的社会认可度挂钩。

支持全职家庭主妇获得“工资”或“报酬”的观点:

1. 劳动价值论:
实际的劳动量和种类: 全职家庭主妇承担的家务劳动包括但不限于:烹饪、清洁、洗衣、购物、育儿(喂奶、换尿布、哄睡、教育启蒙)、照顾老人、管理家庭财务、安排家庭日程、心理慰藉等。这些劳动耗费大量时间和精力,且技能要求也越来越高(例如,精通烹饪营养搭配、掌握育儿知识、具备一定的理财能力等)。
替代成本: 如果将这些服务外包给专业的家政公司、月嫂、保姆、厨师、心理咨询师等,其成本将非常高昂。家庭主妇实际上为家庭节省了大量的外部开支。计算一下雇佣这些专业人士的月薪或年薪,可以直观地体现其劳动的经济价值。
对家庭经济的贡献: 虽然不是直接创造市场价值的收入,但家庭主妇通过高效的家庭管理,为外出工作的配偶提供了稳定的后方支持,使其能够更专注于工作,从而间接贡献了家庭的整体经济收入。一个有条理、温馨的家庭环境能极大地提升工作效率和员工幸福感。

2. 公平与对称性:
婚姻应是伙伴关系: 在现代婚姻中,夫妻双方应是平等的伙伴,共同为家庭的建立和发展而努力。如果一方为了家庭放弃了外部职业发展,另一方在经济上获得全部主导权,这可能导致权力失衡。
抵御风险的能力: 如果家庭主妇没有任何经济来源或共同财产的直接支配权,一旦婚姻破裂,她们将面临巨大的经济和生活风险。获得“工资”或类似的经济补偿,可以增强其经济独立性和抵御风险的能力。

3. 经济独立与个人价值实现:
维持经济能力: 长时间脱离职场,可能会导致技能退化、社会脱节,再次就业时面临困难和薪资上的劣势。经济上的“收入”可以帮助她们维持与社会经济的联系,为未来可能的需求(如个人发展、再就业)打下基础。
认可个人付出: “工资”是一种被社会广泛认可的价值衡量方式。获得工资,即使数额不高,也是对家庭主妇付出的具体承认和尊重,能提升她们的自我价值感和在家庭中的地位。

4. 激励与责任分担:
促进共同承担: 设立家庭工资制度,可以促使双方更清晰地认识到彼此在家庭中的贡献,从而更愿意共同承担家庭责任,而不是一方认为理所应当。
提高工作积极性: 对家庭主妇来说,获得一定的报酬可以激励她们更积极地投入家庭事务,获得成就感。

反对或持保留意见的观点:

1. 家庭内部财产与共同受益:
已享有家庭经济利益: 许多人认为,家庭主妇虽然没有直接“工资”,但她们已经从家庭的整体经济收入中获得了应有的物质和生活保障(衣食住行、休闲娱乐等)。家庭的收入是夫妻双方共同创造的,家庭主妇是这项收入的共同受益者和管理者。
“工资”的定义不适用: 将家庭主妇的付出视为一种市场化的“工作”并支付“工资”,可能会模糊家庭和市场的界限,将家庭成员之间的爱与奉献变成一种经济交易关系。

2. 经济运行的实际困难:
如何定价? 如何公平合理地为家庭主妇的劳动定价是一个巨大的难题。家务劳动的价值是高度个性化和情境化的,难以量化。是按照市场价、还是象征性的?
谁来支付? 如果是外出的配偶支付,这是否意味着从家庭共同财产中“划拨”,是否会引发新的矛盾?如果是国家提供,其财政负担将非常重。
如何管理? 如果有工资,是否需要像雇主一样对家庭主妇进行绩效考核?这会带来复杂的家庭管理问题。

3. 传统婚姻观与情感纽带:
家庭是情感的港湾: 一部分人认为,婚姻和家庭是建立在情感、责任和互相扶持基础上的,而非纯粹的经济契约。将家务劳动货币化,可能会削弱家庭成员之间的情感联系,增加功利性。
分工的自愿选择: 在很多情况下,成为全职家庭主妇是夫妻双方经过协商和共同选择的结果,是为了更好地照顾家庭和子女,而非被迫。这种选择应被视为一种共同的投资。

4. “家务劳动”的性质:
非完全可替代性: 很多家务劳动,特别是育儿和情感支持,是无法完全被外部服务替代的,它们包含着独特的亲情和关爱,其价值难以用金钱衡量。

折衷与替代方案的探讨:

鉴于上述复杂的考量,许多人认为与其直接谈“工资”,不如探索更灵活、更符合家庭实际的经济补偿或激励方式:

1. 家庭共同财产的平等分配与支配权: 这是最普遍和被接受的方案。在婚前或婚后,夫妻双方可以约定如何共同拥有和管理家庭的财产,确保家庭主妇在经济上拥有与配偶同等的安全感和话语权。
2. 生活费的充足保障与自主支配: 外出工作的配偶应提供充足且有尊严的生活费,并给予家庭主妇一定的自主支配权,让她可以根据家庭的实际需求和自己的意愿来安排开支。
3. 建立“家庭责任津贴”或“生活补贴”: 可以将一部分家庭收入划拨出来,以“津贴”或“补贴”的形式直接给予家庭主妇,作为对其家务劳动的认可和支持,但这通常与“工资”的法律意义有所区别。
4. 保险与养老金的共同规划: 夫妻双方应共同为家庭主妇规划社会保障,如购买养老保险、医疗保险等,确保其未来的经济安全。
5. 灵活的“家务分成”或“经济奖励”: 可以在家庭内部建立一种基于实际贡献和双方约定的小额奖励机制,但要避免其过度市场化。
6. 社会层面的支持: 例如,国家可以考虑为全职家庭主妇提供一定的社会福利、培训机会或灵活就业支持,以减轻其经济压力和促进社会参与。

总结:

全职家庭主妇是否应当获得工资,本质上是对其劳动价值的认可和对家庭贡献的尊重。

从经济和劳动价值的角度看, 家庭主妇的付出是巨大的,并且有显而易见的经济替代成本,为家庭节省了开支,并为外出工作的配偶提供了支持。她们的劳动应当被看见和承认。
但直接支付“工资”存在实际操作上的困难和潜在的负面影响, 它可能将家庭关系复杂化,模糊情感与经济的界限。

因此,更具现实意义和建设性的方式是,夫妻双方应将家庭主妇的贡献视为家庭共同责任的一部分,通过公平的财产分配、充足的生活费和双方协商的经济安排,来保障家庭主妇的经济安全、独立性和个人价值。 社会层面也应积极探索如何支持和认可全职家庭主妇的贡献,使其成为一个更受尊重和更有保障的社会角色。

最终的答案,往往存在于每个家庭的实际情况、夫妻双方的沟通、价值观以及社会经济制度的支持之中。

网友意见

user avatar

全职家庭主妇对家庭的贡献,理应获得由天然情感而生的尊重和肯定。

但全职家庭主妇,不应当获得工资。就像是,婚姻关系中的一方,使用全部或主要由另一方购置的固定资产时,不应支付租金一样。就像是,婚姻关系中的一方,没有性趣,只是为了配合对方的性趣,但不该收受pao钱一样。

虽然我坚信,现行意义上的婚姻,仅是人类发展历程中的一个或许必要的过渡工具,早晚会逐渐失去存在的必要而解体,但起码到今天,典型的婚姻关系,两人之间的关系,既不是 “交易”,也不是 “按比例合伙”,而是 “共有” — 这个概念,并不仅仅是停留在情感和道德层面的,而是在法律层面也无处不在。

如果两个人都持有 “交易” 的理念,那么正确的做法,并非结婚,而是各自直接购买各种市场化的服务,如家政、代孕、成人服务,等等,然后仅是谈恋爱,随聚随散。

当然,如此说,毕竟只是应然层面的理念。非真空球形的真实世界里,成年人心里都有带有些许交易色彩的小算盘,这倒也正常。

也正是因为如此,考虑到平权的应然追求,我个人不建议任何女性轻易地选择去当家庭主妇。虽然这在两人情感融洽这一维护 “共有” 的基石还在的情况下,完全不是个问题,但是,若此基石不牢固,甚至已经开始碎裂,市场化的定价机制,就会很快浮出水面:

不可替代的价值,仅在于情感融洽时,对彼此的意义。当此价值不再存在时,非专业家政服务的市场稀缺性和公允价值,是极大概率低于绝大多数充分市场化的专业社会岗位技能的稀缺性和公允价值的。在未经过专业化培训的情况下,前者的公允价值甚至低到可以忽略不计。

user avatar

把自己定位为打工的,领工资当然可以——但是同时,别忘了离职补偿是n+1哦?

user avatar

家庭主妇不是打工的,是合伙人。

应该问她有没有得到应得的分红和重大事项决策权。

类似的话题

  • 回答
    全职家庭主妇是否应当获得工资,这是一个复杂且带有情感色彩的问题,涉及到经济、社会、性别、家庭关系等多个层面。没有一个放之四海而皆准的绝对答案,但我们可以从不同的角度来详细探讨这个问题。核心的争议点: “工作”的定义: 最大的争议在于,家庭主妇的付出是否能被等同于“工作”并值得“工资”的回报。 .............
  • 回答
    “亲自改作业”的背后:重塑家校共育的有效边界近期,多地教育部门明确要求教师“亲自批改”家庭作业,这一举措无疑触及了当前教育生态中的一个敏感神经。在信息技术飞速发展、教学模式不断创新的当下,将作业批改这一环节简单地归结于教师“亲自”完成,看似回归传统,实则反映了对教学质量的深层关切,以及对家校合作模式.............
  • 回答
    在日本,全职家庭主妇(専業主婦 sengyō shufu)构成了一个庞大而多元的群体。她们的存在,深刻地影响着日本的社会结构、经济运作以及家庭生活。很难用一个简单的标签来概括这个群体,因为她们的经历、价值观和生活状态都因人而异。然而,我们可以从几个层面来描绘她们的轮廓。首先,她们通常是在结婚后,选.............
  • 回答
    “一个北大学子,毕业后选择在家相夫教子。”这样的新闻标题,总是能轻易地挑动公众的神经。提到高学历女性选择成为全职家庭主妇,人们的态度往往是复杂而矛盾的。一方面,我们为她们的牺牲和奉献点赞,另一方面,又难免会感到一丝惋惜,甚至质疑:这真的是“最优解”吗?其实,这个问题远比表面上看起来要复杂得多,它触及.............
  • 回答
    家庭主妇、全职妈妈的安全感,这可不是一个一蹴而就的东西,而是像一点一点垒砌起来的城堡,里面有太多我们自己去争取,去感受,去确认的基石。它不像上班族那样,每个月看着工资条到账,心里就踏实,我们这边的“收入”看不见摸不着,全凭自己内心的衡量。首先,最根本的,是对自己价值的认可。 这条路是自己选择的,不是.............
  • 回答
    关于全职妈妈在离婚时争取抚养权普遍面临的困难,这确实是一个复杂且牵动人心的问题,背后交织着社会观念、法律实践以及家庭内部的权力动态。首先,我们得认识到,长久以来,社会对“养育子女”的传统角色分工,很大程度上将照料者和主要监护人的角色与女性紧密绑定。然而,当全职妈妈选择回归家庭,将主要精力投入到家庭和.............
  • 回答
    作为一个正在考虑是否辞职当全职妈妈的你,我知道这绝对是一个纠结又充满挑战的决定。毕竟,这不仅关乎你个人的职业生涯,更牵动着整个家庭的未来规划。你拥有在“一线城市有房有车”这样的物质基础,爱人的年薪也达到了30万,这无疑为你的这个选择提供了相当大的底气。但是,这些外在条件是否就意味着“辞职当全职妈妈”.............
  • 回答
    长沙发出的这项“不得让孩子单独与保姆居住生活”的家庭教育令,无疑是在家庭教育领域投下的一颗重磅炸弹,引发了广泛的讨论。这不仅仅是一纸命令,更触及了当前社会生活中一个敏感且复杂的问题——孩子的成长环境安全与家庭责任的界定。如何看待这项家庭教育令?这项命令的出台,可以从几个层面来理解和解读: 对儿童.............
  • 回答
    这是一个很有趣且值得深入探讨的观点,它触及了婚姻中关于责任分担、情感回报以及社会观念的多个层面。我们不妨从几个角度来细致地审视一下这个说法。首先,我们得承认,在很多传统和现代的家庭模式中,丈夫承担家庭经济支出的确是普遍的现象。尤其是在女性生育期间,身体恢复、精力分散,可能需要更多的时间和空间来照顾新.............
  • 回答
    .......
  • 回答
    当代中国社会的代际关系正在经历深刻变革,80后、90后群体在成年后仍需父母扶持的现象,折射出社会结构转型、经济压力、代际价值观差异等多重因素的交织。这种新型家庭关系既体现了传统亲情纽带的延续,也暴露了现代家庭在适应快速变化的社会环境时的困境。 一、经济压力与社会结构变迁的双重挤压1. 高房价与生活成.............
  • 回答
    在充斥着打骂声的家庭环境中成长的孩子,极有可能会发展出自私冷漠的性格特质。这并非是说所有这样的孩子都会如此,但这种经历无疑为这些负面性格的滋生埋下了肥沃的土壤。首先,我们来想想孩子在这样的环境中是如何学习和适应的。在一个充满打骂的家庭里,孩子接触到的“沟通”方式往往是负面的、攻击性的。父母的言行举止.............
  • 回答
    最近,“全国政协委员建议全面取消小学生家庭作业,推迟小学放学时间”这个提议确实引起了不小的讨论。在我看来,这是一个非常值得深入探讨的议题,背后牵扯着教育理念、学生成长、家庭责任乃至社会期待等多个层面。首先,我们来看看“全面取消小学生家庭作业”这一部分。支持这一提议的声音,往往是出于对小学生学习负担过.............
  • 回答
    要评价西南财经大学中国家庭金融调查(CHFS)抽取 28000 户家庭的全国调研方法在统计学上是否严谨,我们需要深入剖析其抽样设计、问卷设计、数据收集和分析等关键环节。从现有信息来看,CHFS 在设计和执行上表现出了相当的严谨性,但任何大型调查都可能面临挑战。一、 抽样设计:严谨性的基石CHFS 的.............
  • 回答
    你遇到的情况,确实挺让人纠结的,也看得出你挺爱你女朋友的,不然也不会这么认真地来问这个问题。咱们就一条一条地掰扯掰扯,看看这事儿到底是个什么理,也帮你理清一下思路。先拆解一下你说的这几点:1. 全款买房: 这笔钱是大头,也是最实在的。一套房子的全款,那可不是小数目,尤其是在现在这个物价水平下。这代.............
  • 回答
    你这个问题非常普遍,也触及了很多人的疑惑。尽管你的家庭资产大概排在全国前 10%,但感觉生活水平仍然是“普通人”,这背后可能有很多原因,我们来详细分析一下:核心原因:资产和生活水平之间的复杂关系首先,我们需要明确一个概念:家庭资产并不直接等同于生活水平。 生活水平更侧重于可支配收入、消费能力、生活质.............
  • 回答
    家庭净资产600万,放在全国范围来看,真的很少吗?这个问题其实挺复杂的,不能简单地说“多”或“少”,因为这中间牵扯到很多维度和比较对象。咱们一点点来聊聊。首先,咱们得搞清楚“净资产”是个啥意思。简单来说,就是你家所有值钱的东西(资产),减去你家所有欠的债(负债),剩下的就是净资产。值钱的东西,比如房.............
  • 回答
    家庭年收入税后200万,在中国是什么水平?这个问题,其实没有一个简单直接的答案,因为“水平”这个词本身就包含了太多的维度。我们不妨一点点来剖析,看看这200万税后收入,在中国的大地上,究竟能带来怎样的生活体验。首先,我们得认识到“200万税后”的重量。在中国,月入10万,年入120万,这已经是一个相.............
  • 回答
    这是一个很有趣也很值得深思的问题。如果全红婵没有拿到奥运金牌,她和家庭的命运是否还能改变?答案是:很有可能,但改变的程度和方式会大不相同,而且概率会大大降低。为了更详细地说明,我们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来分析:一、如果没有奥运金牌,全红婵个人的命运轨迹会如何? 职业生涯的延续性: 继续努.............
  • 回答
    关于奥运冠军全红婵的家庭背景,尤其是她早早承担起家庭责任的说法,确实触动了很多人的心弦。理解这一点,我们需要从几个方面来深入探讨。一、 全红婵家庭的现状与哥哥妹妹的成长:首先,要明确的是,全红婵确实是家中五个孩子中的一员,她还有哥哥和妹妹。但关于“小小年纪就要挣钱养家”的说法,需要更细致地去看待。 .............

本站所有内容均为互联网搜索引擎提供的公开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储任何数据与内容,任何内容与数据均与本站无关,如有需要请联系相关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于百度google,bing,sogou

© 2025 tinynews.org All Rights Reserved. 百科问答小站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