其实用一个词就可以解释清楚此类事情,
盲人摸象
大象到底是长条的,柱状的,尖尖的,绳状的还是扇状的,到底是软的,硬的,有骨头还是没骨头?盲人们莫衷一是。但其实每个盲人都是对的但同时每个盲人也都是错的!
我们现代科学对宇宙,对人类起源,对量子世界的所有研究,本质上都是盲人摸象。而且,我们现在的科技水平甚至连“摸象”都没摸到,只能说是用指头尖碰了一下。现在科学界所有对量子领域的假说,都是基于这种用手指头碰了一下“大象”以后对“大象”的猜想。
请问,如果让你闭着眼碰一下某个你从未见过的未知生物,你猜出来的这种动物的样貌究竟几分靠谱呢?
所以我们看待这些对大而无当,不可论证的描述时,应该有的态度不是说,哦,这个院士说了这个所以它就是这个样子的。我们应该持有的态度是,嗯,没错大象也许有一部分是长条状的。
至于“客观世界可能不存在”,这其实是基于量子力学里的一些实验做出的一种假设。做个类比的话,好比盲人摸到一条长条状的物体,就说大象像蛇一样。现有的实验,已知道的知识都无法支持这么宏大的命题。证据并不完全,所以这也仅仅是一种假说。科学本来就讲究大胆假设,小心论证。朱院士自己也并没把相关论证发布到科学期刊,也并未在学界得到同行的审议,更加没有如进化论一样形成权威。因此,这仅仅是他个人对微观世界的一种假想。
我觉得遇到这种事情就该拿出科学的态度来,讨论的重点应该是,朱院士设计了什么实验来论证“客观世界不存在”或者可以设计什么实验来论证。这样设计是否合理,实验是否具备可行性。是不是有相关实验和数据,这些实验是否充分,数据是否正确,实验过程是否严格,实验仪器是否合理使用,误差是否在合理范围……
如果,拿不出任何像样的实验,或者还是拿几个经典的实验来炒冷饭,那么我们可以这样来看。院士也是人,院士也要拉屎放屁,院士也有吹水侃大山的需求。有心情捧个场,没心情揪着我提到的问题跟他较较劲,就是了。
至于问题,这种说法是不是正确。
你看,“客观世界可能不存在”这怎么判断?有了“可能”两个字它本身就不是科学结论了!科学结论没有“可能”,最不济也是概率为百分之几。用了“可能”二字,基本上就当娱乐新闻看看即可。至于与之相关的“理论”,盲人摸象。人类要搞清楚量子物理机制这头大象,还要至少再摸它个几十年,而且几十年都未必够用,搞不好,几百年,几千年都摸不清楚。如果给个参考系,在距今5000多年前,中国人就已经开始观察北斗九星,并以此定位,确定历法。但是到了17世纪用了将近7000年,人们才真正搞明白天体运行的规律,凭借的是牛顿力学。
如今,人们也才刚刚搞明白了量子运动规律,距离搞明白量子之间的强相互作用机制还差了十万八千里。至少要等到人类掌握了可控核聚变,可以随意使用达到上亿度的实验设备任意对强子进行实验,才有可能摸到强相互作用规律的边。而这也只是探明世界本源的微不足道的一小步。
因此,大概率上,在几千年里,科学家都无法用证据论证“客观世界是否存在”这类命题。在此类命题面前,别说一个院士,一万个院士都搞不定!
诸法因缘生,缘谢法还灭。我师大沙门,常作如是说。
1、客观世界可能不存在不是什么惊世骇俗之语。当然了,对于一直受唯物主义教育的人来说可能有点新奇。但是我觉得我们也不是没有哲学系,这玩意儿大概就是前言部分的内容……
2、量子力学确实是一个非常不错的东西,反正国内关于量子力学的科普非常的少,普通民众除了知道这是一个特别牛逼的东西之外几乎一无所知。这就使得这玩意儿可以非常轻松的被各种神棍拿来给自己的理论背书……
3、微信上的这篇文章真真假假、假假真真,且经过删节和修饰,所以无法确定是不是院士的本意……
这个高度取决于你的经历。
如果你只是从课本和论文中学习到知识,会认为这是荒谬的。
如果你知识水平不高,可能觉得“这是可能的”。
如果你经历过一些超验的,可能觉得“确实如此”。
但如果我们秉承“理论无法推翻实践”这个原理来看,这个问题的结论高度依赖于你的实践经历。如果你的实践经历完全不涉及超验的、超自然的东西,那么几乎可以断定“这个世界是客观的”,顶多去根据量子力学的一些奇怪的现象来讨论这个。
但其实“客观”本身就是一种主观定义。
所以,我高度建议你认为朱清时错了。
论述水平太低,论点太过时。
人也过时了,对就是人过时了。
本站所有内容均为互联网搜索引擎提供的公开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储任何数据与内容,任何内容与数据均与本站无关,如有需要请联系相关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于百度,google,bing,sogou 等
© 2025 tinynews.org All Rights Reserved. 百科问答小站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