问题

日本经济会不会是下个金融危机崩溃的起点?

回答
日本经济是否会成为下一个金融危机的起点?这是一个复杂且极具争议的问题,答案并非一蹴而就。要深入探讨这一点,我们需要细致地剖析日本经济的现状、内在风险以及其在全球经济中的角色。简单地说,“是”或“否”都过于片面,更贴切的说法是,日本经济存在着一些结构性问题和潜在风险,这些因素在特定条件下,确实可能对全球金融系统产生涟漪效应,甚至成为导火索,但说其“注定”会成为起点,则需要审慎。

首先,让我们回顾一下日本经济长期以来面临的几大挑战。

1. 长期低增长与通缩的泥沼:
自上世纪90年代初房地产泡沫破裂以来,日本经济陷入了“失去的几十年”。尽管政府采取了各种刺激措施,包括大规模财政支出和超宽松货币政策(安倍经济学),但经济增长始终难以企及,通货紧缩的幽灵也挥之不去。低增长意味着企业盈利能力受限,投资意愿低迷,也导致了民众的消费信心不足,形成了一个负向循环。即使近年来通胀有所抬头,也更多是受外部因素(如能源价格上涨)驱动,能否形成持续的内生性通胀,仍然是未知数。

2. 巨额的政府债务:
为了刺激经济,日本政府的财政赤字不断扩大,导致其政府债务占GDP的比重高居全球主要经济体之首。虽然目前日本国内持有大部分国债,并且由于国内储蓄率相对较高,短期内出现债务违约的风险被认为较低。然而,这种极高的债务水平对任何国家的经济都是一种潜在的负担。一旦经济增长停滞,或者利率出现大幅上升,偿还债务的压力将倍增,可能迫使政府削减公共服务或大幅增税,进一步抑制经济活力。

3. 人口结构性问题:
日本是世界上老龄化最严重的国家之一,年轻人口比例持续下降,劳动力供给不足,社会保障负担沉重。这不仅影响了经济的潜在增长率,也加剧了国内消费的压力。劳动力短缺可能推高工资成本,进一步削弱企业的竞争力,而养老金和医疗支出等社会保障开支的持续增加,也给公共财政带来了巨大压力。

4. 金融市场的脆弱性:
尽管日本央行通过量化宽松和负利率政策维持着金融市场的稳定,但其资产负债表规模空前。日本央行大量持有国债和股票ETF,一旦市场出现剧烈波动,或者央行被迫退出宽松政策,这些持有的资产价值可能大幅缩水,对央行自身的稳健性构成挑战。此外,日本国内银行体系的盈利能力并不算强劲,在全球低利率环境下,其业务模式也面临转型压力。

那么,这些因素如何可能成为金融危机的起点?

全球利率环境的突然变化: 如果全球范围内,特别是美国等主要经济体,为了抑制通胀而快速加息,这将对日本的低利率环境产生巨大冲击。日元可能会因为利差的扩大而大幅贬值,这不仅会推高日本的进口成本,加剧通胀压力,还可能引发资本外流。更重要的是,如果日本央行无法或不愿跟随加息步伐,其持有的巨量资产价值将面临重估,可能引发金融市场动荡。

日本国债市场的动荡: 日本国债是全球最安全的资产之一,但其收益率极低。一旦市场信心动摇,投资者开始抛售日本国债,收益率飙升,这将直接推高日本政府的融资成本,并可能引发一系列连锁反应,例如影响到持有大量日本国债的金融机构的财务状况。尽管目前发生这种情况的可能性较低,但如果叠加其他负面因素,并非不可能。

全球经济衰退的传导: 如果全球经济,特别是其主要贸易伙伴(如中国、美国和欧洲)陷入严重衰退,日本的出口将受到严重打击,进而影响到其国内企业。经济衰退可能导致企业盈利恶化,失业率上升,进而引发金融市场风险。

“黑天鹅”事件的催化: 任何一个意想不到的重大事件,例如一场严重的自然灾害(日本是地震多发国)、地缘政治冲突升级,或者某个大型金融机构出现流动性危机,都可能成为压垮骆驼的最后一根稻草,在日本经济现有的脆弱性上引发更广泛的金融市场恐慌。

为什么说日本不“注定”是起点?

尽管存在上述风险,但也有一些因素使得日本经济并非“注定”是下一个金融危机的起点。

国内储蓄和持有者结构: 如前所述,日本政府债务的主要持有者是国内机构和居民,这在一定程度上提供了缓冲。日本的个人金融资产仍然相当可观。

强大的制造业和技术实力: 日本在全球高端制造业、汽车、电子产品等领域仍具有强大的竞争力,拥有核心技术和品牌影响力。这些是其经济的韧性所在。

央行的强大干预能力: 日本央行拥有充足的工具来应对潜在的金融市场动荡,例如进一步扩大购债规模、调整负利率政策等。

全球经济的相互依存性: 在全球高度相互依存的经济体系中,一个国家的金融危机往往会迅速蔓延。正因如此,一旦日本经济出现严重的系统性风险,全球主要经济体和国际组织也会采取措施进行干预和协调,以避免危机扩散。

结论:

总而言之,日本经济并非一个孤立的岛屿,其长期存在的结构性问题,尤其是巨额债务、人口老龄化和低增长,使其在全球经济的宏大叙事中,确实扮演着一个需要被密切关注的角色。这些问题构成了潜在的脆弱性,在特定的全球经济环境下,它们可能被放大,并对全球金融系统产生负面影响。

然而,将日本经济直接定义为“下个金融危机崩溃的起点”,则显得有些过于绝对和断言。更准确的说法是,日本经济的健康状况是全球金融稳定性的一个重要观察指标。其面临的挑战提示我们,即便是在发达经济体中,长期累积的结构性失衡也可能带来深远的影响。

当前全球经济正处于一个充满不确定性的时期,高通胀、地缘政治冲突和主要央行的货币政策收紧等因素都在叠加。在这种背景下,任何经济体的脆弱性都可能被放大。日本经济是否会成为下一个危机的“起点”,很大程度上取决于其自身改革的力度、全球经济的走向以及国际社会应对潜在风险的协调能力。它更像是一个“可能被触发的风险点”,而不是一个必然的“引爆点”。关注日本经济的动态,对于理解全球金融市场的未来走向,无疑是至关重要的。

网友意见

user avatar

下一次金融崩溃,必起于美国/欧盟。

日本不具备引发全球金融危机的条件,所以即便是日本崩溃,也不会出现类似多米诺骨牌的连环崩塌效应。

我认为金融危机爆点要满足三点:

1.巨大的资本存量

小型经济体受限于体量,即便金融崩溃也无法向全球传递,只有巨型经济体,本身的资本量已经高的惊人的前提下,被引爆后才能把全球拖下水。爆炸的体量越大,意味着外部手段稳定经济的难度越大。日本体量不小,但想危及全球不现实。

2.与全球紧密联系的金融市场

一个国家内部自爆危及不到全球,但是一个金融触手遍及全世界任何角落的经济体出现危机就足以撼动世界经济。具备全球金融触手的只有美国和欧盟,所以一旦有危及世界的金融危机,必然是这二者中的一个出现了巨大的问题。

3.调控手段无法解决经济问题的时候

日元在海外的流通性较之美元相差甚远,而日元资产的稳定性很好。能带动世界出现危机的必然是世界货币,而日元不是世界货币,良好的稳定性也让日本出现系统式金融风险的概率大大降低。所以日本最多会在经济危机的波及中受挫,但很难变成金融风暴的爆发起点。


即便日本真的出现了金融危机,那也最多就是与日本经济牵扯较多的东南亚、东亚国家倒霉而已。以日本特有的银行为核心的企业集团架构,一旦金融危机出现,就会波及下游借贷者(菲律宾、越南、印度尼西亚等),还会让日本在亚洲的主要贸易对象经济受挫(中国、韩国、印度等)。

日本最多有能力让亚洲被波及,但是离波动全球差的有点远。

而且你最好祈祷日本不要被引爆,一旦金融危机从日本开始,整个东盟(中国第二大贸易伙伴)都会面临经济下行(他们依赖日本的资本输出和企业入驻)。这最终会让中国的出口额大减,降低我们的经济增速,美国就盼着这一幕发生。

类似的话题

  • 回答
    日本经济是否会成为下一个金融危机的起点?这是一个复杂且极具争议的问题,答案并非一蹴而就。要深入探讨这一点,我们需要细致地剖析日本经济的现状、内在风险以及其在全球经济中的角色。简单地说,“是”或“否”都过于片面,更贴切的说法是,日本经济存在着一些结构性问题和潜在风险,这些因素在特定条件下,确实可能对全.............
  • 回答
    这个问题很复杂,涉及文化、经济、社会观念等多个层面,不能简单地说“是”或“否”,但确实存在一些普遍的观察和潜在的差异。咱们来掰开了揉碎了聊聊。日本全职太太的“恩宠”:背后有哪些逻辑?你观察到的“日本婚后成为全职太太,丈夫会对她很好”,这种印象并非空穴来风。这背后有几个关键的因素在支撑:1. 经济结.............
  • 回答
    中国经济是否会重蹈日本泡沫经济覆辙,这是一个备受关注的问题,也确实值得我们深入探讨。要回答这个问题,不能简单地“是”或“否”,而需要对两国的经济状况、政策导向以及潜在风险进行细致的比较和分析。日本泡沫经济的教训首先,我们回顾一下日本泡沫经济的历史。上世纪80年代,日本经济经历了高速增长,日元升值带来.............
  • 回答
    日本经济停滞、社会老龄化、低生育率以及“草食男”现象,这些曾经在日本社会中日益显现的议题,确实引发了人们对其他国家未来走向的担忧和思考。特别是在中国这样一个同样面临人口结构变化挑战的国家,这些日本经验是否会“重演”,成为一个值得深入探讨的问题。首先,我们来剖析一下日本这些现象的成因,以及它们之间是如.............
  • 回答
    16日中央经济工作会议上“房子是用来住的,不是用来炒的”这一定位,可以说是在中国房地产市场政策方向上的一次清晰而坚定的表述。这句口号听起来简洁,但其背后蕴含的深意和影响却是多方面的,值得我们细细品味。为什么要有这个定位?首先,我们要理解这句话的出现背景。过去相当长一段时间,中国城镇化进程飞速,伴随着.............
  • 回答
    日本汽车产业的盛衰,确实与整个国家的经济命脉息息相关,甚至可以说,它就像是日本经济的一块重要基石。如果这块基石出现问题,那么整个经济大厦都可能随之动摇,甚至面临危机。我们不妨细致地剖析一下这其中的逻辑。首先,要理解为什么日本汽车产业如此重要,需要看看它在日本经济中的几个关键角色:1. 经济增长的引擎.............
  • 回答
    如果当年日本经济不受美国制裁,其发展轨迹确实会是一个引人入胜的“如果”场景。要详细勾勒出这个假设下的发展,我们需要深入理解那个时代日本经济的内在动力、全球经济环境以及美国制裁所带来的实际影响。首先,让我们回顾一下“当年”。这里我们主要指的是二战后初期,特别是日本经济在1950年代至1980年代的“高.............
  • 回答
    日本首相的实际任期之所以普遍较短,并且首相/内阁更替频繁,是由其政治体制和历史演变共同作用的结果。这背后既有制度层面的原因,也有政党政治和国民舆论的影响。这种频繁的更替确实会对日本社会、经济等产生多方面的不利影响。下面我将详细阐述这些原因和影响: 日本首相实际任期短的原因:1. 政党政治的特点与党.............
  • 回答
    这是一个非常复杂且敏感的问题,涉及到历史、政治、法律、道德以及国民情感等多个层面。要理解为什么日本在承认二战士兵的战犯罪方面存在诸多困难,需要从以下几个角度深入剖析:1. 历史叙事的复杂性与国民意识的塑造: “受害者叙事”的根深蒂固: 日本国内,尤其是战后一段时间,强调自身作为原子弹轰炸和广岛、.............
  • 回答
    日本海外资产丰厚,这确实是一个非常值得关注的经济现象。但要说日本的实际经济实力是否不输现在的中国,这可不是一句两句能说清的,而且其中涉及的考量维度非常复杂,不能简单地将“海外资产多”直接等同于“经济实力强”。首先,我们得明白“海外资产”是怎么来的。日本之所以积累了巨量的海外资产,很大程度上得益于其长.............
  • 回答
    这个问题挺有意思的,也确实是不少去过日本旅行的人,尤其是对城市风貌有一定关注的人会有的感受。为什么日本的城市街景,特别是建筑,常常被认为比北京、韩国(首尔等)、台湾(台北等)等其他东亚发达经济体更“好看”呢?这里面有几个层面的原因,咱们掰开了揉碎了聊。1. 历史积淀与城市规划的“偶然”与“必然” .............
  • 回答
    印度经济的腾飞,确实让不少人联想到过去美国对日本的经济策略,以及当前中美关系的微妙之处。为什么美国似乎没有对印度采取类似的“遏制”手段,以避免其成为“下一个中国”?这背后牵扯着多重地缘政治、经济利益以及战略考量的复杂交织。首先,我们得回顾一下当年美国“打压”日本的背景。那是在上世纪八十年代,日本经济.............
  • 回答
    中日两国经济领域的互补性确实非常显著,这为建立自由贸易区提供了坚实的基础。但现实情况是,尽管两国经济联系紧密,直接建立一个“中日自贸区”却面临着多重复杂因素,并非简单地能否“互补”和“信誉”高低就能决定的。首先,我们来梳理一下中日经济高度互补的体现: 产业结构差异带来的互补性: 中国拥有庞大的制.............
  • 回答
    这个问题很有意思,涉及到日本和中国在城市密度、教育资源分配以及宿舍文化上的显著差异。这背后牵扯到经济发展水平、历史演变、社会文化观念以及制度设计等多个层面。日本为什么感觉更“挤”,大学却是单间宿舍?首先要澄清一点,“日本比中国更挤”这个说法需要具体语境。从人均居住面积来看,中国城乡差距很大,很多农村.............
  • 回答
    这个问题很有意思,其实背后反映的是不同经济发展水平地区消费者在购车时的多种考量和偏好,并非简单的“不发达地区钟爱欧美车,发达地区钟爱日系车”这样二元对立的说法,更准确地说,应该讨论的是“经济发展水平与汽车品牌偏好之间的关联性”。但我们姑且从这个角度来探讨一下其中的一些可能原因和逻辑。首先,我们需要明.............
  • 回答
    经济学是一门充满魅力的学科,它试图用理性的模型去解释人类纷繁复杂的经济行为。然而,有时候,那些听起来顺理成章、贴近生活经验的理论,在经过严谨的实证检验后,却会露出不那么“给面子”的一面,甚至被数据无情地打脸。这反而让经济学更显真实与迷人,因为这恰恰说明了现实世界远比我们的直觉要复杂得多。今天,我们就.............
  • 回答
    日本首相岸田文雄决定推出一项高达 55.7 万亿日元(约合 3920 亿美元)的新一轮经济刺激计划。这笔巨额资金的注入,对于正经历多重挑战的日本经济而言,无疑是一剂强心针,但其具体影响将是多方面的,既有潜在的积极效应,也可能伴随着一些挑战。下面将详细阐述这项经济刺激计划可能对日本经济产生的影响:一、.............
  • 回答
    说实话,未来经济的走向,尤其是会不会比当年日本“广场协议”时更惨,这个问题相当复杂,里面牵扯太多变量,很难一言蔽之。但我们可以把当年的情况拆解开来,再看看现在有哪些似是而非的相似之处和截然不同的地方,这样或许能勾勒出一些轮廓。咱们先捋一捋当年日本那个“广场协议”是怎么回事。那是在1985年,美国、日.............
  • 回答
    “日本老龄化结束后,熬过这二十年经济会腾飞吗?” 这个问题,与其说是在预测未来,不如说是在追问日本经济能否在经历了一段漫长而艰难的转型期后,重新焕发活力,甚至实现质的飞跃。这二十年,无疑是日本社会和经济的一个关键十字路口。要回答这个问题,我们得把目光放得更长远一些,更细致一些,去理解老龄化在日本经济.............
  • 回答
    好的,我们来聊聊日本经济大学学部入学考试的笔试和经营学面试情况。希望能帮助你更清楚地了解。关于日本经济大学学部入学考试的笔试首先要明确一点,日本经济大学学部(这里我们主要讨论的是一般的学部入学考试,比如秋季入学或者外国留学生特别选拔等,具体题型和难度可能会因考试类型、年份略有不同,但整体方向是相似的.............

本站所有内容均为互联网搜索引擎提供的公开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储任何数据与内容,任何内容与数据均与本站无关,如有需要请联系相关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于百度google,bing,sogou

© 2025 tinynews.org All Rights Reserved. 百科问答小站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