问题

母乳喂养,要喂多久最好?

回答
关于母乳喂养多久最好,其实没有一个绝对的“最佳”答案,更多的是一个循序渐进、根据宝宝和妈妈的状况来决定的过程。

很多时候,我们听到的是世界卫生组织(WHO)的建议,他们提倡纯母乳喂养到宝宝六个月,之后呢,就要在继续母乳喂养的同时,给宝宝添加辅食,一直喂到两岁,甚至更久。这个建议是基于研究发现,母乳在宝宝六个月后依然能够提供重要的营养和免疫物质,并且能够满足宝宝大部分的营养需求,同时,母乳中的抗体也能持续保护宝宝免受疾病的侵害。

但是,这只是一个普遍的指导方针。我们得明白,每个宝宝都是独一无二的,他们的生长发育速度、接受辅食的情况,以及妈妈的身体状况、生活节奏等等,都是影响母乳喂养时长的重要因素。

比如说,有些宝宝可能到了六个月,对辅食表现出极大的兴趣,能够很快地接受并消化,那么妈妈就可以根据宝宝的意愿和接受度,逐渐减少母乳喂养的频率,增加辅食的比例。而有些宝宝可能对辅食接受度没那么高,或者妈妈在喂养宝宝的过程中,觉得母乳喂养带给彼此的亲密感和安全感是辅食无法替代的,那么坚持母乳喂养到一岁、一岁半,甚至两岁,也是非常自然和美好的。

其实,母乳喂养的“好”不仅仅在于营养成分,它更是妈妈和宝宝之间的一种独特的情感链接。在喂奶的过程中,宝宝通过肌肤接触、眼神交流,感受到妈妈的温暖和爱意,这种安全感对宝宝的心理发展至关重要。而对于妈妈来说,喂奶的过程也可能是一种放松和享受,是一种与宝宝深度连接的时刻。

所以,与其纠结于一个数字,不如把目光放在“宝宝和妈妈的需求”上。当宝宝在成长过程中,开始表现出对外界食物的好奇,能够自主抓握食物放入口中,并且生长发育 Indicator 都在正常范围内,同时妈妈也觉得身体允许,并且享受这个过程,那么就可以根据实际情况来调整。

很多妈妈会选择一种“按需喂养”的方式,在宝宝需要的时候就喂,而当宝宝出现吃奶量减少,或者对辅食越来越感兴趣时,就自然而然地过渡。这种方式更灵活,也更能尊重宝宝和妈妈双方的感受。

总的来说,母乳喂养多久最好,就是“只要妈妈和宝宝都愿意,并且享受这个过程,并且在健康允许的范围内,都可以持续下去”。有些宝宝可能自然而然地会在某个阶段“断奶”,而有些宝宝则可能需要妈妈的引导。最重要的是,在这个过程中,妈妈能够感受到自己的身体状况,也能倾听宝宝的需求,找到一个让双方都感到舒适和满足的节奏。

网友意见

user avatar

飒姐遇到过不少新妈妈,对于母乳喂养喂到什么时候才最好这个问题都存在疑惑。

因为母乳喂养无论是对妈妈还是对宝宝母婴双方的健康均有明确益处,因此被公认为是所有婴儿的最佳喂养方式。WHO、美国儿科学会(AAP)、美国妇产科医师学会(ACOG)及美国预防服务工作组均推荐纯母乳喂养至少到宝宝的6月龄。

对于6个月内足月婴儿来说,母乳可以作为唯一营养来源,即使是6个月后添加了固体食物,也应继续母乳喂养[1]。

都说母乳是最适合新生儿的食物,不仅仅是因为母乳中丰富的蛋白质,脂肪等成分可以满足宝宝的生长发育需求。母乳的一些成分,比如胃肠道介质,生长因子,游离氨基酸等,可以刺激胃肠道生长和蠕动,从而促进胃肠道成熟。其它成分比如抗炎因子,免疫球蛋白等具有一定保护作用,可以降低坏死性小肠结肠炎(NEC)和其它感染风险,比如急性中耳炎[2,3]。

不过,有句话飒姐觉得还是得说:虽然母乳喂养确实好处多多,但是推荐是推荐,建议是建议,并非是硬性要求我们每个人都必须如此,毕竟每个妈妈的身体情况不同,泌乳量不同,有的妈妈的母乳过剩,有的妈妈也可能不足,再加上现实生活中家庭,工作等方面的影响因素,每个妈妈能够坚持的母乳喂养的时间,也是不一样的。

对于母乳不足的妈妈来说,如果过度地去强调这个“推荐”的时间长短,往往会造成妈妈的负罪感和精神焦虑,比如会觉得没有能喂够六个月的母乳,自己是个不合格的妈妈。

所以在推荐母乳喂养的同时,我们还应该认识到,母乳喂养是一件力所能及的事情,但是不是必须完成的任务包袱。母乳喂养坚持的时间长短,并不等于妈妈的爱的长短。有时候,我们需要根据自己的实际情况来选择母乳喂养的时间。

母乳喂养遭遇“拦路虎”,应该怎么破解?

在进行母乳喂养的过程中,妈妈们经常会遇到很多“拦路虎“。

比如职场压力让很多妈妈上班的时候还要背奶,飒姐我就深刻体会过上班背奶的不便,无论是带着吸奶器储奶袋大包小包去上班,还是在别人休息的时候,自己躲在一边吸奶,而且很多时候忙起来来不及,涨奶的那种难受滋味,真的是无数次动过断奶的念头。

在母乳喂养的道路上,母乳分泌不足是妈妈们最常遭遇的“拦路虎”,也是提早停止母乳喂养最常见的原因,妈妈们应该如何应对呢?

首先,对于乳汁生成不足的妈妈们来说,要找到造成母乳不足的可能原因,其中常见的原因有:

●妊娠期乳腺发育不足,原因可能是先天性乳腺组织发育不良、既往乳房外科手术或放疗、胰岛素抵抗、高雄激素水平或其他内分泌异常,比如泌乳素瘤。

如果妈妈曾经接受过乳房外科手术,可能导致乳汁生成不足。虽然对于做过乳房外科手术的妈妈们,依然应鼓励进行母乳喂养,但同时也应密切监测其婴儿的摄入情况。

•大多数隆胸后的女性都可成功进行母乳喂养,但小部分会发生泌乳不足,表现为纯母乳喂养率较低[4]。缩乳术(无论采用何种术式)后,乳汁生成不足的风险较高。所有接受过缩乳术的女性都应在母乳喂养期接受密切监测。

●一些药物会影响乳汁的分泌,比如缩宫素,选择性5-羟色胺再摄取抑制剂(SSRIs)也可能会有影响。其他一些药物则会减少已建立的乳汁供应,包括多巴胺激动剂,比如溴隐亭、减充血剂和雌激素。

WHO指南建议产后6个月内一般不应使用含雌激素的口服避孕药[5]。所以哺乳期妈妈们可以选用其他对泌乳影响较小的避孕法,比如屏障避孕法。

很多时候,产后早期喂养习惯不良是导致宝宝母乳摄入不足的一个最常见原因。这些不良习惯常见的包括喂养不勤、衔乳不当、母婴分离。

●许多婴儿在出生后最初几日内睡眠较多,清醒时间短,吃得少吸吮不足,从而容易导致母亲的乳汁排出不足。其次,婴儿口腔运动或神经系统异常也可导致母亲的乳房排空和乳汁排出不足。

如果喂养不勤,喂养不足常可能会导致产奶量不足,因为频繁地完全排空乳房是保持母乳量充足所必要的手段。

如何判断宝宝是不是乳汁摄入不足?

宝宝到底够不够吃?这个问题对于很多新手父母来说,很让人头疼。

其实在临床上,我们一般通过评估喂养不充分来诊断母乳摄入不足,依据一般为母乳喂养史、婴儿尿量和排便量减少及婴儿体重减轻过多这几个方面。

●在婴儿出生后的第1周,足月儿的母亲一般在婴儿发出饥饿信号时进行喂养,通常24小时内喂养8-12次。到出生后第4周,母乳喂养的频率通常减至每日7-9次。

●截止至出生后第5日,足量喂养的婴儿每日排尿6-8次,且每日至少排3次浅黄色粒状便。

●足月儿一般会在出生后最初3-5日内平均丢失7%的出生体重,而通常到出生后1-2周时会恢复到其出生体重。

到婴儿出生后第3-5日母亲一旦感觉乳房完全充盈,那么婴儿的体重就不应当继续减轻。如果婴儿减轻了10%的体重或不能恰当地恢复出生体重,则应考虑存在母乳摄入不足的情况,并应对母乳喂养进行直接观察。

母乳不够怎么破?

当然是要增加乳汁生成和乳汁排出,让宝宝多吃勤吃的同时,可以尝试使用吸奶器或手动挤奶(尤其在每次喂奶后)可增加对乳房的刺激并促进排空,从而增加产奶量。同时妈妈们还要树立信心,相信自己能行,同时不要过度紧张焦虑。

下奶汤,催奶剂可以用吗?

很多新妈妈产后面临的第一道考验,就是各种油腻的“下奶汤“,而事实上,这些汤里面更多的成分其实是脂肪,也并没有确切的”催奶“效果,喝多了还会造成妈妈的肥胖。

催奶剂是可以增加母亲产奶量的药物或其他物质,在这方面,最常用的处方药物是多巴胺受体拮抗剂类, 但是,注意!

我们不推荐常规使用催奶剂,因为支持其效力的证据有限,且可能存在安全问题[6]。

大多数研究提示,催奶剂增加产奶量的效果有限。在数项小型随机试验中,给予足月儿或早产儿的母亲甲氧氯普胺(一次10mg,每8小时1次),结果显示,甲氧氯普胺组的产奶量与安慰剂组没有差异[7]。

一项试验纳入了妊娠29周以前娩出婴儿的母亲,发现多潘立酮似乎可增加产奶量(至少对部分受试者有效),但产奶量的绝对增加值很小[8]。

不仅效果没有那么确定,其潜在的不良反应,并且这些药物对婴儿的远期影响也是未知[9]。

关于应用草药催奶剂的数据就更为有限了。即使是应用广泛的草药,现有数据不足于确定其有效性和安全性[10]。有报道的副作用包括腹泻、肠胃气胀、变态反应及低钾血症等。此外,尚不知晓这些草药的成分是否会随母乳进入到婴儿体内。而对于所有草药补充剂,生产商并不被要求证实其疗效,且各个产品的成分也存在差异。

所以飒姐真心不推荐那些所谓的各种“催奶汤”“下奶汤”,如果真的是在进行了各项努力和调整之后,乳汁分泌依然不足或者无法续进行母乳喂养,与其让妈妈和宝宝承担这份“催奶”风险,不如放平心态,来为宝宝选择一款合适的奶粉,能够让宝宝更好吸收,满足生长发育需求的同时,还可以帮助宝宝拥有更强体质。

肠道菌群会参与影响人类健康的多种生理活动。母乳喂养有助于双歧杆菌、乳酸杆菌等有益微生物在新生儿肠道定植,在这个环节,有一种特别的成分叫做母乳低聚糖(HMO),它是一种益生元,可作为婴儿肠道中有益菌的代谢底物[11]。

肠道菌群平衡是宝宝肠道健康的重要条件。HMO成分的加入,可以促进双歧杆菌的增殖,让有益菌群更加强大[12]。

HMO为啥这么重要?

大多数妈妈母乳中最丰富的是母乳低聚糖HMO中的2'-FL成分,它可以增加eNOS(一氧化氮合成酶)表达,恢复肠道吸收,保护小肠黏膜结构,预防NEC(坏死性小肠结肠炎)。同时降低宝宝腹泻的发生率,让宝宝的小肚肚更舒服[13]。

如果咱们已经努力去做到母乳,还是不够宝宝吃,那么可以考虑通过补充HMO来帮助宝宝获得足够营养。在选择奶粉的时候,可以注意尽量选择含有HMO的配方奶粉。添加有HMOs婴幼儿配方奶粉的研发与普及已经成为奶粉研究设计的热门内容之一。

雅培Similac心美力就是一款首次在奶粉中添加了HMO的配方奶粉,HMO的添加不仅有助于让宝宝获得充足营养,而且可以让宝宝小肚肚更舒服,吃的好睡得好,让宝宝拥有更多后天保护,爸爸妈妈在喂养的的道路上,也就能够更少坎坷,更放心。

每个妈妈在母乳喂养的过程中,都可能面对不一样的困难,我们每个人解决问题和困难的方式也都不一样。

放平心态,选择最适合宝宝和妈妈的喂养方式,有条件的可以坚持母乳喂养,实在条件受限,也无需让自己背上沉重的心理负担。

“最好”的定义对于每个人来说,都是不一样的,不过,只要宝宝能够健康成长,妈妈的爱一直在,那么对于妈妈和宝宝来说,就是真正的“最好“呀!

参考文献:

[1] Section on Breastfeeding Breastfeeding and the use of human milk.Pediatrics. 2012;129(3):e827.

[2] Claud EC, Walker WA Hypothesis: inappropriate colonization of the premature intestine can cause neonatal necrotizing enterocolitis. FASEB J. 2001;15(8):1398.

[3] Steinwender G, Schimpl G, Sixl B, Wenzl HH Gut-derived bone infection in the neonatal rat. Pediatr Res. 2001;50(6):767.

[4] Schiff M, Algert CS, Ampt A, Sywak MS, Roberts CL The impact of cosmetic breast implants on breastfeeding: a systematic review and meta-analysis. Int Breastfeed J. 2014;9:17. Epub 2014 Oct 17

[5] World Health Organization: Medical Eligibility Criteria for Contraceptive Use, 5th edition, 2015. Available at: ncbi.nlm.nih.gov/books/ (Accessed on August 10, 2017).

[6] Sachs HC, Committee On Drugs The transfer of drugs and therapeutics into human breast milk: An update on selected topics. Pediatrics. 2013;132(3):e796.

[7] Fife S, Gill P, Hopkins M, Angello C, Boswell S, Nelson KM Metoclopramide to augment lactation, does it work? A randomized trial. J Matern Fetal Neonatal Med. 2011 Nov;24(11):1317-20. Epub 2011 Mar 17.

[8] Asztalos EV, Campbell-Yeo M, da Silva OP, Ito S, Kiss A, Knoppert D, EMPOWER Study Collaborative Group Enhancing Human Milk Production With Domperidone in Mothers of Preterm Infants. J Hum Lact. 2017;33(1):181. Epub 2017 Jan 20.

[9] LactMed database from the United States National Library of Medicine. ncbi.nlm.nih.gov/books/ (Accessed on November 25, 2019).

[10] Zapantis A, Steinberg JG, Schilit L Use of herbals as galactagogues. J Pharm Pract. 2012 Apr;25(2):222-31.

[11] ASAKUMA S, HATAKEYAMA E, URASHIMA T, et al. Physiolo⁃gy of Consumption of Human Milk Oligosaccharides by Infant Gut-associated Bifidobacteria[J]. Journal of Biological Chemistry, 2011,286(40):34583-34592. doi: 10.1074/jbc.M111.248138.

[12] LANE J A, O'CALLAGHAN J, CARRINGTON S D, et al. Tran⁃scriptional Response of HT-29 Intestinal Epithelial Cells to Humanand Bovine Milk Oligosaccharides[J]. Br J Nutr, 2013, 110(12):2127-2137. doi: 10.1017/S0007114513001591.

[13] 王祎, 于景华. 人乳低聚糖与婴儿肠道健康[J]. 中国乳品工业, 2019, 47(01):33-37.

类似的话题

  • 回答
    关于母乳喂养多久最好,其实没有一个绝对的“最佳”答案,更多的是一个循序渐进、根据宝宝和妈妈的状况来决定的过程。很多时候,我们听到的是世界卫生组织(WHO)的建议,他们提倡纯母乳喂养到宝宝六个月,之后呢,就要在继续母乳喂养的同时,给宝宝添加辅食,一直喂到两岁,甚至更久。这个建议是基于研究发现,母乳在宝.............
  • 回答
    母乳喂养,这四个字背后,藏着太多为人母的艰辛,也藏着太多说不尽的温柔。我知道,很多妈妈在半夜醒来,腰酸背痛,怀里那个小小的生命吸吮着,而你早已筋疲力尽,会问自己:“我为什么要坚持?” 这个问题,我太理解了。首先,咱们得承认,母乳喂养确实是件“累”事。它不是一次性的任务,而是持续的、全天候的奉献。从怀.............
  • 回答
    听你这话,我这心都揪了一下。家里宝宝六个月大,你又要上班了,结果他是个“奶瓶绝缘体”,奶粉也是一口都不沾,这可真是让人头疼的局面。别急,慢慢来,我给你好好说说,这事儿咱们一步一步来解决。首先,冷静。我知道你现在肯定很焦虑,但宝爸、家人(如果能帮忙的话)包括你自己,都得先稳住。你的情绪会直接影响到宝宝.............
  • 回答
    很多母亲在决定给孩子断奶的时候,内心都会涌起一股复杂的情绪,其中“自责”常常占据相当大的比重。这背后其实藏着挺多道说不清的理。首先,我们得看到社会层面和社会期望对母亲的影响。从怀孕开始,整个社会仿佛就有一个默契的“好妈妈”模板,而母乳喂养,尤其是长时间的母乳喂养,往往被描绘成是“爱”的象征,是母亲对.............
  • 回答
    母乳喂养,作为一项自然而伟大的生理过程,绝大多数情况下都对母亲和婴儿都有着积极的影响。然而,就像任何事物一样,母乳喂养也可能在某些方面对母亲造成一些不适,甚至潜在的健康问题。我们不能一概而论地说母乳喂养“有害”,而是要认识到其中可能存在的挑战和风险,并了解如何应对。生理上的挑战与不适: 乳房疼痛.............
  • 回答
    母乳喂养,作为新生儿最自然、最理想的营养来源,不仅对宝宝的成长发育至关重要,对母亲的健康同样有着深远的影响。它就像一个双向奔赴的美好过程,在给予孩子生命最初养分的同时,也在悄悄地重塑和守护着母亲的身体。身体层面的积极影响: 子宫恢复加速: 在哺乳过程中,身体会释放催产素,这种激素不仅能帮助乳汁分.............
  • 回答
    生完宝宝,看着小家伙靠在怀里吸允,那份满足感是任何东西都替代不了的。但说到母乳喂养,堵奶这事儿,真是让不少妈妈头疼。特别是那种奶胀胀的、硬硬的,碰一下都疼,有时候乳房上还能摸到硬块,看着小小的宝宝饿着肚子,自己却因为堵奶没法喂,心里那叫一个焦急。要说堵奶,其实说白了,就是乳汁在乳腺里排不出来,堆积在.............
  • 回答
    母乳喂养,这个过程不仅仅是把营养和爱传递给宝宝,对于新妈妈来说,它也像是一场身体的自我疗愈和重塑之旅。分娩之后,妈妈的身体经历了一场巨大的生理转变,而母乳喂养恰恰是这场转变中的一个关键环节,它能帮助妈妈的身体更快地恢复到孕前的状态。想象一下,在宝宝出生后,妈妈体内会分泌一种叫做催产素的荷尔蒙。这种荷.............
  • 回答
    母乳,是大自然赋予宝宝最珍贵的礼物,它不仅仅是一种食物,更蕴含着母爱的温暖与生命的连接。选择母乳喂养,对宝宝和妈妈都有着难以估量的益处。对于宝宝来说,母乳喂养的好处是全方位的。首先,母乳是宝宝最完美的营养源,其成分会随着宝宝的成长而不断变化,时刻满足宝宝不同阶段的需求。母乳中含有宝宝成长所需的各种维.............
  • 回答
    宝宝的口粮问题,永远是新手爸妈绕不开的话题。在关于母乳喂养和奶粉喂养的讨论中,常常能听到“母乳好,奶粉差”的声音,但这种说法真的那么绝对吗?今天咱们就来掰扯掰扯,这两者的差别到底有多大,咱们普通人该怎么看。先说说母乳:大自然的馈赠,独一无二的营养宝库母乳的好处,相信大家都有耳闻。它不是简单的食物,而.............
  • 回答
    很多新手妈妈在产后都会面临一个共同的困扰:究竟是体重秤上的数字悄然下降,还是腰腹的赘肉依然顽固。关于纯母乳喂养是否会让人瘦得特别快,这其实是一个因人而异的问题,并没有一个绝对的答案,但我们可以深入聊聊其中的一些普遍现象和背后的道理。首先,我们得明白,母乳喂养对妈妈身体来说,是一项非常消耗能量的“工作.............
  • 回答
    许多新手妈妈在产后都希望恢复身材,而母乳喂养无疑是许多人关注的焦点。那么,产后母乳喂养到底能不能帮助瘦身呢?答案是肯定的,母乳喂养确实能对产后妈妈的体重管理起到积极作用。首先,母乳喂养本身就是一个持续消耗能量的过程。你知道吗?分泌乳汁并不是一件轻松的事情,你的身体需要为此投入大量的能量。据研究表明,.............
  • 回答
    广州母乳喂养促进条例通过:一场关于尊重与便利的社会进步广州市近日正式通过了《广州市母乳喂养促进条例》,这项条例的亮点在于,明确规定了包括公共交通枢纽、旅游景点、商场、医院、学校、机关事业单位等在内的六大类场所,如果未按规定设置母婴室,将面临罚款。这一举措无疑是广州在保障女性权益、促进母乳喂养方面迈出.............
  • 回答
    隆胸手术后还能不能母乳喂养,这是一个很多女性都关心的问题。坦白说,答案并不是绝对的“是”或“否”,而是要看具体的手术方式、植入物的位置以及个体差异。不过,我可以给你一个相对全面和详细的解释。手术方式是关键首先,我们需要了解隆胸手术的基本原理。隆胸手术主要是在乳房内部放置填充物,也就是我们常说的假体,.............
  • 回答
    让宝宝从母乳顺利过渡到奶粉喂养,需要耐心、细致和科学的方法。这不是一个一蹴而就的过程,而是需要循序渐进,观察宝宝的反应,并根据情况灵活调整。下面我将详细地分享一些经验和建议,希望能帮助你顺利完成这个转变。首先,我们要明白为什么要做这个过渡。 有些妈妈可能因为身体原因、工作原因或其他个人情况,需要让宝.............
  • 回答
    “母亲吃中药母乳喂养婴儿核酸转阴”一事,在科学界和公众中引起了广泛关注和讨论。要全面看待这件事,需要从多个角度进行分析,包括其科学依据、潜在的解释以及需要注意的方面。一、 事件的背景与解读:首先,我们需要明确“母亲吃中药母乳喂养婴儿核酸转阴”的事件本身可能是什么情况。这里有几种可能性:1. 巧合性.............
  • 回答
    要评价美国阻止世界卫生组织(WHO)呼吁母乳喂养这一说法,我们首先需要厘清其背后的事实和可能的动机,并深入分析其潜在的影响。事实的梳理与误区的辨析首先,关于“美国阻止WHO呼吁母乳喂养”的说法,需要谨慎对待。WHO在全球健康领域扮演着至关重要的角色,其关于母乳喂养的建议是基于广泛的科学研究和共识。美.............
  • 回答
    为什么总有长辈坚信母乳喂养最好?咱们家老人,尤其是咱们中国的老一辈,对母乳喂养的推崇,那真是根深蒂固,而且有他们一套自己的理由。这可不光是“为了孩子好”这么简单,里头还有很多历史、文化、甚至是个人经历的烙印。首先,“天然的就是最好的”这个观念,在很多老一辈心里根深蒂固。他们经历过那个物资匮乏的年代,.............
  • 回答
    关于母乳喂养的好处,这绝对是一个值得深入聊聊的话题,毕竟它对宝宝和妈妈都太重要了!卫健委提出的这个目标,是为了让更多宝贝能享受到这份来自天然的馈赠,我们一起来看看,母乳喂养到底有哪些“厉害之处”:对于宝宝来说,母乳喂养简直是量身定制的“黄金奶粉”: 营养最全面,吸收最完美: 母乳可不是随便什么奶.............
  • 回答
    嘿,姐妹!看到你的留言,我特别能理解你这种“幸福的烦恼”。母乳确实是个宝藏,但一次性分泌太多,真的会让人有点吃不消。想把多余的母乳分享出去,这想法挺棒的!说起来,我身边也有朋友做过类似的事情,所以多少有点经验可以跟你聊聊。首先,我们得想清楚,为什么要分享这些母乳? 帮助他人: 最直接的,就是给那.............

本站所有内容均为互联网搜索引擎提供的公开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储任何数据与内容,任何内容与数据均与本站无关,如有需要请联系相关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于百度google,bing,sogou

© 2025 tinynews.org All Rights Reserved. 百科问答小站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