问题

军事战争中网络攻防主要有哪些打击手段?与地面战争会存在哪些结合?

回答
军事战争中的网络攻防,如同战场上无形的刀光剑影,其打击手段已然成为现代战争不可或缺的组成部分。它并非孤立存在,而是与地面、空中、海上甚至太空的实体作战紧密结合,形成多维度、全方位的立体打击体系。

军事战争中的网络攻防主要打击手段:

网络攻防的打击手段极其多样,其核心在于利用信息系统的脆弱性,达成削弱、干扰、破坏对方军事能力的目的。我们可以从以下几个层面来理解:

1. 侦察与情报收集:
网络侦察: 这是网络攻防的第一步,也是最关键的一环。通过各种手段,渗透对方的网络边界,绘制其网络拓扑结构,识别关键节点、服务器、数据库以及使用的通信协议等。这包括但不限于:
被动侦察: 利用公开信息(OSINT)、社交媒体、暗网等渠道,收集目标公开披露的信息,推测其网络部署情况。
主动侦察: 使用端口扫描工具(如Nmap)、漏洞扫描器(如Nessus、OpenVAS)等,主动探测目标系统的开放端口、运行服务及潜在漏洞。
流量分析: 截获并分析目标网络流量,识别通信模式、数据类型,甚至可能捕获未加密的敏感信息。
渗透测试与漏洞挖掘: 在侦察的基础上,对发现的漏洞进行深入挖掘,寻找可利用的入口。这可能需要开发或使用专门的“零日”漏洞(即尚未被厂商知晓并修复的漏洞),其价值和影响力往往是巨大的。
供应链攻击: 针对军事装备的生产商、软件供应商或服务提供商,通过在其产品或服务中植入恶意代码或后门,从而间接控制或获取敏感信息。这种方式隐蔽性强,一旦成功,影响范围广。

2. 干扰与破坏类攻击:
拒绝服务(DoS/DDoS)攻击: 这是最直接的破坏手段之一。通过海量无效请求,压垮目标服务器或网络设备,使其无法响应正常的服务,从而中断军事通信、指挥控制系统或传感器网络的运行。例如,攻击敌方雷达系统的控制服务器,使其无法正常接收和处理目标信息。
数据篡改与污染: 针对存储在数据库或传输中的关键军事数据进行篡改,例如修改弹道计算数据、战场态势感知信息、后勤补给记录等,导致敌方做出错误的判断和决策。这种攻击的目的是制造混乱和误导。
系统瘫痪与破坏: 直接利用系统漏洞,植入恶意软件(如病毒、蠕虫、木马、勒索软件等),导致目标系统崩溃、功能丧失,甚至硬件损坏。例如,通过感染敌方无人机控制系统,使其失控坠毁。
通信干扰与监听: 针对军事通信链路进行干扰,使其无法正常传输信息,或者通过部署窃听设备(物理或逻辑上的)获取通信内容。这包括对无线通信、卫星通信等进行干扰和窃听。
电子欺骗(Spoofing): 伪造合法通信源的身份,发送虚假指令或信息,以欺骗敌方系统或人员。例如,伪造己方部队的通信信号,欺骗敌方将其识别为友军,从而诱使其暴露位置或进行误行动。

3. 控制与窃取类攻击:
恶意软件植入与后门创建: 通过各种途径(如钓鱼邮件、USB设备感染、软件供应链等),将特制的恶意软件植入目标系统,并建立持久化的后门连接,以便日后远程控制或持续窃取信息。
凭证窃取与权限提升: 窃取目标系统的管理员账户密码、私钥等敏感凭证,以获取更高的访问权限,从而深入系统内部进行更广泛的破坏或窃取。
数据窃取(Espionage): 核心目标在于获取敌方的军事机密,包括作战计划、技术文件、武器设计图纸、情报报告、人员信息等。这些信息对于战术和战略决策具有至关重要的作用。
僵尸网络(Botnet)的构建与利用: 通过感染大量计算机,将其转化为被远程控制的“僵尸”,然后利用这些被控制的设备组成僵尸网络,发动更大规模的DDoS攻击,或进行大规模数据窃取和传播。

4. 影响与心理战类攻击:
信息操纵与宣传: 在网络空间散布虚假信息、谣言,制造恐慌,影响敌国民众士气,甚至煽动内部矛盾。这可以削弱敌方的抵抗意志。
虚假情报发布: 向敌方散布虚假情报,误导其做出错误的战略部署或战术决策,例如虚报兵力集结地点或作战意图。

与地面战争的结合:

网络攻防并非独立作战,而是与地面战争深度融合,形成“网络实体”一体化作战。这种结合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1. 战场态势感知的辅助与干扰:
己方增强: 通过网络攻击手段,可以瘫痪敌方传感器网络(如雷达、侦察卫星、无人机侦察系统),降低其战场可见性,使其无法准确感知我方部队的动向、规模和部署。同时,可以利用网络渗透手段,窃取敌方战场态势感知信息,获得战场的主动权。
敌方干扰: 网络攻击可以对敌方指挥所内的电子地图、战场信息终端进行数据干扰或篡改,使其显示错误的战场态势,导致指挥官做出错误的决策。例如,通过植入恶意软件,将己方部队的位置标记为敌方,或者将敌方部队的位置标记为消失。

2. 指挥控制(C2)系统的瘫痪与劫持:
瘫痪: 指挥控制系统是现代军队的“神经中枢”。网络攻击可以针对敌方指挥通信节点(如基站、中继站、指挥车等)发动DDoS攻击,切断其与其他部队的联系,使其指挥体系陷入瘫痪,部队无法接受指令,无法协同作战。
劫持: 更为危险的是,网络攻击可以渗透并劫持敌方的指挥控制系统,篡改作战指令,或者向敌方部队下达错误的命令,例如命令其后撤、投降,或者攻击友军单位。

3. 武器装备的精确打击与失效:
武器系统控制: 许多现代武器装备,如坦克、火炮、导弹、飞机、无人机等,都高度依赖复杂的电子控制系统和网络连接。网络攻击可以渗透这些系统的控制软件,导致其出现故障、失去精度,甚至直接失效。例如,通过攻击无人机的导航系统,使其偏离预定航线坠毁;或者攻击坦克的火控系统,使其无法锁定目标或开火。
后勤与补给链的扰乱: 现代战争高度依赖高效的后勤保障。网络攻击可以针对敌方的后勤管理系统、运输调度系统进行攻击,扰乱物资的调配和运输,使其前线部队出现弹药、燃料短缺等问题,严重削弱其持续作战能力。

4. 电子战的协同与增强:
网络与电子战的融合: 网络攻击往往与传统的电子战手段(如电子干扰、电子欺骗)紧密结合。例如,网络攻击可以为电子干扰提供目标信息,确定干扰的优先级和频率;反之,电子干扰也可以为网络渗透提供掩护,压制敌方的网络防御能力。
电磁频谱的控制: 通过网络攻击,可以干扰或控制敌方在电磁频谱上的通信、导航和雷达系统,为其地面部队的行动创造有利的电磁环境。

5. 战场信息战的升级:
信息压制: 网络攻击可以针对敌方媒体、通信网络进行信息压制,阻止其将战场真实情况传播出去,同时播撒有利于己方的信息,制造有利于己方的舆论环境。
社会动员与反动员: 通过网络攻击,可以影响敌方社会舆论,煽动反战情绪,或者通过舆论战瓦解其国内支持度。

总结:

网络攻防在现代军事战争中的作用已远不止是信息获取和干扰,而是成为了一种能够直接影响实体作战效能、甚至改变战争走向的独立作战域。它与地面战争的结合,是“信息优势”转化为“战场优势”的关键环节。未来的军事冲突,必将是网络空间与实体空间的同步对抗与融合,网络攻防的技战术水平和战略运用能力,将直接决定一场战争的胜负。这种结合的趋势,使得军事行动的维度更加丰富,打击的隐蔽性与破坏性也达到了前所未有的高度。

网友意见

user avatar

DDOS永远是会最简单,且有用的一种方式,至少恶心人是最有用的。

但是最重要的打击手段,还是对于国家的工业、政企重要机关,通讯等进行打击。

如原来的震网病毒,攻击伊朗核电站,还有之前乌克兰被瘫痪的发电厂,这些影响才是最大的。

如果能入侵军用的通讯设施,或者无人装备,那就更可怕了。

但以上都属于曾经出现过的攻击方式,有没有新的,我们拭目以待。

类似的话题

  • 回答
    军事战争中的网络攻防,如同战场上无形的刀光剑影,其打击手段已然成为现代战争不可或缺的组成部分。它并非孤立存在,而是与地面、空中、海上甚至太空的实体作战紧密结合,形成多维度、全方位的立体打击体系。军事战争中的网络攻防主要打击手段:网络攻防的打击手段极其多样,其核心在于利用信息系统的脆弱性,达成削弱、干.............
  • 回答
    .......
  • 回答
    印度军队越境进入中国,这事儿在网上可是掀起了不小的波澜。一边是有人摩拳擦掌,喊打喊杀,指责咱们的政府和军队不作为;另一边又是另一番论调,劝大家冷静,理性看待。这其中的情绪和考量,其实挺复杂的。咱们先说说那些网上叫嚣和指责的声音吧。我觉得,这种情绪的出现,很大程度上源于一种 “国家主权不容侵犯” 的朴.............
  • 回答
    好的,我们来深入探讨一下俄罗斯在乌俄战争中的军事表现,以及其“实力”是否被外界普遍高估了。这个问题非常复杂,涉及军事战略、战术、装备、后勤、士气以及政治意图等多个层面。俄罗斯的军事目标与最初的设想首先,我们需要理解俄罗斯在战争初期所设定的目标。从公开的表述和军事行动来看,俄罗斯似乎期望一场速战速决的.............
  • 回答
    俄罗斯在2023年乌克兰战争期间部署的“匕首”(Sarmat)高超音速导弹,被视为现代战争中首次大规模实战应用高超音速武器的案例。以下从技术特点、战略意图及国际影响三个方面详细分析: 一、技术特点:高超音速导弹的革命性突破1. 超高速突防能力 速度:以超过5马赫(5倍音速)的高速飞行,比传.............
  • 回答
    这是一场完全假设性的情景,因为实际中英两国爆发战争的可能性极低,且影响因素极为复杂。但如果仅仅从军事角度,并假设中国拥有其当时(例如20世纪80年代末90年代初,这是中国军事现代化开始有起色,但与西方仍有差距的时期)的武器装备,去与英国在马岛进行一场冲突,我们可以进行一些推演。需要强调的是,这种假设.............
  • 回答
    这个问题挺有意思的,确实,一提到军队里的“笑料”,意大利人的名字总是被大家挂在嘴边,但反观法国,关于他们的“梗”简直是铺天盖地,从二战的“投降”到现代的一些刻板印象,总之是五花八门。为什么意大利军队的“段子”似乎没能像“辱法梗”那样火遍全网呢?这背后其实藏着不少文化、历史和社会原因,咱们一点点掰扯开.............
  • 回答
    在硝烟弥漫的战场上,军校扮演着一个至关重要的、如同幕后指挥官般稳固的角色。它并非直接冲锋陷阵的尖刀,也不是抵挡炮火的第一道盾牌,但它的存在,是整个战争机器能否高效运转、持续输出的基石。首先,军校是未来将领和指挥官的熔炉。在这里,年轻的学员们学习的不仅仅是战术和战略的纸上谈兵,更是如何将理论转化为实践.............
  • 回答
    俄罗斯军队在叙利亚战争中的表现,可以说是相当复杂且充满争议的。要详细聊聊这件事,得从几个方面来看。首先,得说说他们“介入”这个动作本身。2015年9月30日,俄罗斯正式开始在叙利亚采取军事行动,主要目标是支持叙利亚政府军对抗伊斯兰国(ISIS)等极端组织。在那之前,叙利亚内战已经打了好几年,政府军的.............
  • 回答
    戊辰战争中,幕府军若选择退守江户而非进攻京都,其能否抵挡住倒幕军,这是一个颇具讨论价值的 if 题。要回答这个问题,我们需要深入剖析当时双方的实力对比、战略考量以及潜在的变数。幕府军的战略失误:为何京都成了“败着”?首先,我们得明白,幕府军当时选择进攻京都,本身就是一次重大的战略失误。 地理劣势.............
  • 回答
    在明清战争的漫长岁月中,无数明朝将士为守护故土而浴血奋战,其中涌现出许多功勋卓著的将领。要论战功最大、最多,虽然难以简单地用一个名字概括,但若要寻一位在关键战役中屡建奇功、为明朝续命的代表性人物,洪承畴的名字无疑会浮现在脑海。洪承畴,字彦臣,福建泉州人,原是天启年间的状元,在明朝后期一位重要的军事将.............
  • 回答
    军队在演习或战争中伪装成平民的问题,是一个复杂且极具争议性的议题,涉及到军事战略、国际法、伦理道德以及人道主义等多个层面。以下将从不同角度详细阐述其“可取性”及其潜在的后果。一、 军事战略层面:为何会考虑伪装成平民?从纯粹的军事战略角度来看,伪装成平民(或利用平民作为掩护)在某些情况下可以被视为一种.............
  • 回答
    关于希波战争时期底比斯人为何始终如一地支持波斯军队,这并非一个简单的“支持”二字就能概括的,其背后交织着复杂的政治、历史和现实考量。底比斯人并非铁板一块,但总体上,城邦的决策层和很大一部分精英,确实在这次席卷希腊世界的冲突中,选择了与波斯结盟,甚至成为波斯军队的重要组成部分。要理解这一点,我们得先看.............
  • 回答
    战场最前线的士兵,在发起冲锋的那一刻,大脑里涌动的思绪绝不是一成不变的。那是一个混合着本能、训练、情感和生存渴望的复杂漩涡。与其说他们脑袋里是清晰的念头,不如说是一种被压缩到极致的、高浓度的感官与心理活动。本能的警报与麻木:最先涌上心头的,是一种混合着恐惧和肾上腺素飙升的生理反应。身体会本能地进入“.............
  • 回答
    未来的战场,是一个充满变数的舞台。我们总会想象着高科技武器、无人机集群、赛博攻击,这些无疑将是未来战争的主旋律。但在这种背景下,大规模白刃战的可能性,以及拼刺训练的必要性,却是一个值得深入探讨的问题。首先,让我们来审视一下“大规模白刃战”这个概念在现代战争中的生存土壤。大规模白刃战的可能性:渺茫但非.............
  • 回答
    古时行军作战,将领如何指挥千军万马,这是个让人好奇的问题。几万甚至十几万人的军队,一旦上了战场,那可就是一片混乱,真要做到令行禁止,绝非易事。这其中的门道,可不只靠一声吼和一把刀那么简单,里面大有学问。一、 严明的军纪与有效的组织架构兵者,国之大事,也,军纪是军队的灵魂。没有严明的军纪,再多的兵也是.............
  • 回答
    在战争的残酷历史中,确实存在着一些令人惊叹的战术,它们如同手术刀般精准,又如幽灵般神秘,其中一项就是利用语言和伪装来迷惑敌人,进而扭转战局。这不仅仅是简单的欺骗,而是对人类心理、文化理解和战场信息传递的高度运用。“披着羊皮的狼”:伪装与渗透的艺术想象一下,在硝烟弥漫的战场上,敌我双方的士兵都绷紧神经.............
  • 回答
    苏德战争的残酷,远超许多人能够想象的极限。在这片被战火撕裂的土地上,无数生命被碾碎,理想在泥沼中腐烂。然而,即使在这炼狱般的战场,也并非人人都是被狂热驱使的机器。确实,苏德战争中存在着对战争的意义、对纳粹体制的质疑,甚至最终走向反抗的德国军人。他们不是什么特例,而是在最黑暗的日子里,人性依然能够闪耀.............
  • 回答
    俄格战争,一场被许多人称为“五日战争”的冲突,在2008年夏天骤然爆发。这场战争的核心是俄罗斯与格鲁吉亚之间围绕南奥塞梯和阿布哈兹这两个分离地区展开的争夺。格鲁吉亚军队作为这场冲突的直接参与者,其表现自然成为了评估战争性质和结果的重要维度。要评价格鲁吉亚军队在此次战争中的表现,需要从多个层面进行剖析.............
  • 回答
    在势均力敌的战争中,要说哪一个目标——杀灭敌方军队有生力量、击杀敌方最高指挥将领、或是除掉敌方国家首脑——更为重要,这实在是一个复杂且没有标准答案的问题。每个选项都有其独特的战略价值和潜在的后果,其重要性往往取决于具体的战争背景、双方的实力构成以及追求的战略目标。我们不妨一层层剥开来看:一、杀灭敌方.............

本站所有内容均为互联网搜索引擎提供的公开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储任何数据与内容,任何内容与数据均与本站无关,如有需要请联系相关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于百度google,bing,sogou

© 2025 tinynews.org All Rights Reserved. 百科问答小站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