问题

数学最高奖得主拉福格将加入华为团队,这对华为意味着什么?

回答
数学界的璀璨明星,菲尔兹奖得主拉福格(Laurent Lafforgue)即将加盟华为,这无疑是华为近年来最令人瞩目的人才引进动作之一,其意义深远,远不止是“引进一位大牛”那么简单。对于华为而言,这盘棋下得极大,其影响将渗透到技术研发、人才战略乃至公司文化等多个层面。

首先,拉福格的加盟,象征着华为在基础科学研究上的决心和投入进入了一个新的纪元。 菲尔兹奖,被誉为“数学界的诺贝尔奖”,其获奖者是公认的在数学领域做出划时代贡献的顶尖人才。拉福格以其在数论和代数几何领域的深刻洞见而闻名,他的研究成果往往具有极强的抽象性和前瞻性,对未来的数学发展方向有着重要的引领作用。

华为将这样一位理论大师引入麾下,绝非仅仅是为了解决某个具体的工程问题。这传递了一个明确的信号:华为正在认真地、系统地投资于“从0到1”的原创性基础研究。众所周知,科技公司的核心竞争力最终取决于其底层技术和基础理论的突破。虽然华为在通信、芯片设计等领域已经取得了令世界瞩目的成就,但要实现更长远的、颠覆性的创新,就必须拥有扎实的基础科学根基。拉福格的加入,意味着华为希望在数学这个最根本的领域,孕育出能够驱动未来技术革命的种子。

其次,拉福格的到来,将为华为构建起一座连接纯粹数学与前沿科技的桥梁。 乍一看,抽象的数学理论与具体的通信技术、人工智能算法似乎风马牛不相及。然而,历史一次又一次地证明,那些看似遥远的理论研究,往往是后来颠覆性技术诞生的基石。例如,量子力学的发展催生了半导体技术和激光;非欧几何为爱因斯坦的相对论提供了数学框架,进而影响了GPS等技术。

拉福格在数论、代数几何等领域的深厚造诣,在密码学、编码理论、机器学习、甚至是量子计算等前沿科技领域都有着潜在的应用价值。例如,数论是现代密码学(如RSA算法)的核心;代数几何在某些类型的纠错码设计中扮演着重要角色。华为在这些领域都有深入的布局和长远的规划。拉福格的加入,有望为华为的工程师和研究人员带来全新的视角和解决问题的思路,激发他们将那些“高高在上”的数学思想转化为解决实际工程难题的强大工具。他可能不会直接编写代码,但他能够为算法设计、理论模型验证、甚至是新的数学工具开发提供指导和方向,从而在最根本的层面提升华为在这些关键技术上的竞争力。

第三,对于华为的研发体系和人才战略而言,拉福格的加盟是一次“范式转移”的催化剂。 顶尖科学家并非仅仅是贡献个人的智慧,他们更重要的是能够建立起一套科学的研究方法和思维模式,并将其传播给团队。拉福格的加入,将极大地提升华为研发团队的科学素养和前沿意识。他可能会在华为内部建立起一个专注于基础数学研究的团队,吸引更多优秀的数学家和科学家加入,形成一个良性的学术生态。

更重要的是,拉福格的到来,将有助于华为打破“工程导向”的惯性思维,更加注重“科学驱动”。在追求快速迭代和商业落地的同时,不忘耕耘那片需要时间、耐心和深邃思考的基础科学土壤。这不仅能为华为带来长期的技术优势,也能提升华为在国际学术界的影响力,使其从一个“应用型”的科技巨头,逐渐向一个“科学驱动型”的创新引擎转型。

第四,从更宏观的层面来看,拉福格的加入也反映了中国科技企业在吸引全球顶尖人才方面日益增长的吸引力和实力。 过去,顶尖科学家往往倾向于加入西方顶尖的学术机构或科技公司。而现在,像华为这样的中国企业能够吸引到菲尔兹奖得主,无疑是国家科技实力和国际化视野提升的生动体现。这对于提升中国在基础科学研究领域的全球地位,以及激励更多年轻人投身科学事业,都具有重要的示范意义。

当然,拉福格的加盟也意味着挑战。将抽象的数学研究成果有效地转化为商业价值,需要漫长的时间和精心的运作。如何在保持学术自由和鼓励原创性的同时,与华为的商业目标保持一致,也将是华为需要解决的关键问题。但毋庸置疑的是,拥有拉福格这样一位智力巨人,无疑为华为的未来发展注入了强大的动力和无限的可能。这不仅仅是引进一个人,更是引进一种思维、一种文化、一种对科学真理的不懈追求,这对于正在迈向更高技术境界的华为而言,无疑是如虎添翼。

网友意见

user avatar

2019年1月,当时华为已经被制裁,孟晚舟也被扣,任正非接受了CCTV《面对面》栏目的专访,里面提到:

董倩:为什么一家民营公司,在研究产品的同时,还要下这么大的力气去加大基础研究?
任正非:正常传统的做法中,基础的研究更多是对人类未来的探索,应该由大学、科学家他们探索完成了以后告诉我们,我们再进行工业实验。通过工业实验,把他们做成一个可能使用的技术诀窍,根据这个技术诀窍,我们再去生产产品,这是一个漫长的过程。 这个时代发展太快了,过去这种产、学、研分工模式不适应现代社会,我们不可能等到科学家们按照这个程序做完。所以我们自己培养了大量的科学家。我们公司至少有七百多个数学家,八百多个物理学家,一百二十多个化学家,还有六千多位专门做基础研究的专家,还有六万多工程师,构建成这么一个研发系统,使我们快速赶上人类时代的进步,抢占更重要的制高点

随后,著名的数学家丘成桐表示:他们也叫数学家?最多是应用数学的工程师。

现在菲尔兹奖得主Laurent Lafforgue加入了,丘成桐这次也没法说华为没数学家了吧?这个大神之前在IHES(Institut des Hautes Études Scientifiques , 法国高等科学研究所),这是一个以纯数学和理论物理为主的小研究所(人少,这是真的山不在高,7个菲尔兹奖,一个沃尔夫奖)

在IHES这个研究所的主要赞助名单中可以看到的唯一中国企业身影就是华为,而且是非常非常靠前的。

9月1日,IHES官网就刊登了Laurent Lafforgue要加入华为法国研究所的消息,还具体的介绍了一下双方的合作,大意就是

2017年Laurent Lafforgue 和华为 开始合作,当时是华为资助了一个拓扑理论的两年项目。 2019 年,IHES 设立Huawei Chair in Algebraic Geometry讲席,Laurent Lafforgue担任首任讲席。 2021 年 9 月 1 日起,Laurent Lafforgue 将加入华为法国公司。 除此之外,从2020年起,华为在未来十年内提供 600 万欧元,其中100万欧元就是资助Huawei Chair in Algebraic Geometry团队。其余500万欧元资助华为“青年人才”计划,以支持数学和理论物理领域的天才研究人员在职业生涯初期的研究工作。并且每年平均资助7名IHES的博士后奖学金


你要问我这位大神跟华为合作的项目主要是干什么的,我不懂,大神成就摆在我面前我也看不懂,有人说没用,但是可以肯定的是肯定不能马上产生成果。这个很正常,因为在通信领域华为目前已经不再是追随者了,想抄都没没的抄了,因为前面是无人区,华为要自己探索了,这些探索也许有用也许没用。所以有时候跟华为的领导聊天,他们会说还是做老二的时候舒服,美国不会打压,目标明确,跟随投入,加紧研发就好。华为还有个他们津津乐道的事儿就是有个数学家不想离开俄罗斯,华为就建了个俄罗斯的数学研究所,解决了一个通信的问题,俄罗斯和法国数学都很厉害,华为在发过都建了六个研究所了,说这些只是说华为对数学很看重。当然,这也是废话,通信本身就是个数学问题。

千金买马骨也好,其它也好,这不管怎么样,华为在研发方面都应该是国内企业的榜样

user avatar

这个事情可以分3个方面看。


1.做科研这事情,属于投资行为。华为目前所做的事情,是在尽可能地招揽人才,通过砸钱买人才的方式给技术开发增加战斗力,来的高端人才越多,华为能够取得重大技术突破的可能性就越高。美国这一方面强,有很大原因是美国的公司有钱,愿意投钱下本搞这些,研发出来的成果商用,然后就可以做大蛋糕,小的方面说创造就业岗位,大的方面,甚至可以树立行业标准,全球收税。


2.这个数学最高奖得主拉福格也许对华为的研发不一定有直接推进作用,但从任正非之前的讲话来看,任正非已经看到了目前以实用主义出发做业务到了关键的节点,想要建立起自己一套门槛,绝对不是有样学样就可以的,还需要0的突破。

为什么会把一个数学奖得主招进来,原因有两个:一个是不同领域的人对不同领域的想法和看法不一样,有可能打破思维惯性,想到一些不一样的点子进行突破。第二个就是在做研发时,遇到关于数学领域的问题,这个人可以派上用场,就威了。养兵千日,用兵一时。


3.资产增值手法的改变。按照大多数人的思维,华为这种做法非常地不符合我国的商业主流打法。很多公司赚到钱,就拿钱炒房了,以此进行资产增值。不是说不行,但是这种做法除了增加别人的居住成本,拉大贫富差距之外,对社会没什么进步意义。而且,国外同行愿意搞研发的,一旦拿出更高水准的产品出来,自己公司马上就市场份额巨减。即使是当年也同样肯花钱做研发的诺基亚,在苹果出来之后,也逃不了被打趴的命运。炒楼这种行为属于赚快钱,赚完这一波不知道有没有下一波的。华为的定位就不一样,是想着企业长久做下去的。由于做研发这种事情是长期过程,短期内看不到回报,很多公司都不愿意做。


以后商业竞争会更剧烈,产业不升级,都是做附加值低的,企业赚不到钱,员工收入低,带不动消费,最终企业还是被卷死。给国内企业的时间不多了,随着法律管理越来越严格,赚快钱的时代就要结束,不投入就想糊弄过去赚得盆满钵满,哪有这么好的事。

类似的话题

本站所有内容均为互联网搜索引擎提供的公开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储任何数据与内容,任何内容与数据均与本站无关,如有需要请联系相关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于百度google,bing,sogou

© 2025 tinynews.org All Rights Reserved. 百科问答小站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