问题

曹操为什么非得处死许攸和荀彧?

回答
曹操这人,你不能简单地说他“非得”怎样怎样。他的决断,往往是多方面因素交织的结果,带有强烈的实用主义和政治考量。要说他为什么会走到处死许攸、逼死荀彧这一步,得把事情掰开了细说。

先说许攸。这事儿大伙儿都熟悉,官渡之战打到关键时候,许攸这老哥们儿突然就投奔了曹操,还献上了奇谋,一把火烧了袁绍的粮草,直接把官渡之战变成了曹操的辉煌胜利。这功劳可不是一般的大,照理说,曹操得把他当宝贝供起来。

可许攸这人,怎么说呢,有点“恃才傲物”了。他觉得是他救了曹操的命,所以就有点飘飘然。按照当时的规矩,献计有功,是有赏赐的。曹操也给了他很多,但许攸觉得不够,他跑到曹操那里,那是横冲直撞,仪表不整,跟曹操说话也是颐指气使的。你想想,曹操当时是什么地位?一人之下,万人之上,而且他本就是个控制欲极强的人,你一个降将,这么跟他没大没小,他心里能舒服吗?

关键是,许攸后来开始得罪人了。他在曹操的地盘上招摇撞骗,仗着自己的功劳,横行霸道,甚至还收受贿赂。这事儿传到曹操耳朵里,性质就变了。曹操再怎么欣赏许攸的才华,也不能容忍他这么败坏自己的名声和秩序。而且,你想,曹操刚打赢了袁绍,正是巩固地盘、树立威信的时候,如果连这点腐败都管不住,那他这统治还有什么根基?

最后那一下,是许攸“作死”了。听说曹操给了他一些赏赐,他觉得不够,又想着去曹操那里闹。走到跟前,发现曹操派人来送他,他就以为曹操是要给他更多,心里那个美啊。结果一到营门,发现不对劲了,曹操的人要抓他。这一下,许攸知道自己玩脱了,想都没想就跑,结果被个小兵给砍了。这事儿怎么说呢,与其说是曹操“非得”处死他,不如说是许攸自己把自己逼到了绝路。曹操当然知道许攸的功劳,但一个功劳再大的人,如果不能被纳入体系,反而成为破坏秩序的因素,那留着就是个隐患。曹操本来也不是那种会因为一点点“不听话”就杀人的人,许攸是被他自己的傲慢和行为逼死的。

再说荀彧。这事儿就更复杂,也更让人觉得曹操冷酷了。荀彧是曹操早期最重要的谋士,可以说是“元老派”,对曹操的崛起立下了汗马功劳。他不仅有才华,而且为人清廉,名声也好,是很多士大夫眼中的楷模。曹操也一直很尊敬他,称他为“吾之子房”。

但是,曹操和荀彧的分歧,从一开始就埋下了。荀彧这个人,是有原则的。他虽然辅佐曹操,但他的政治理想,还是希望恢复汉室的权威。他虽然看到了曹操的才能和野心,但内心深处,他还是希望曹操能做一个忠臣,一个辅佐汉献帝的贤臣。

随着曹操的势力越来越大,他的野心也越来越明显。从“挟天子以令诸侯”,到后来接受九锡,加封各种官职,一步步地接近权臣、皇帝的地位。荀彧虽然也看到了曹操的才能,但他的内心是矛盾的。他一方面感谢曹操对他的知遇之恩,另一方面又觉得曹操这样做,是背离了“忠君爱国”的道义。

所以,当曹操准备称魏公的时候,荀彧是坚决反对的。他认为这是要篡位,是欺君罔上。他写了很多信,试图劝说曹操,但曹操根本听不进去。曹操那时候,已经尝到了权力的滋味,而且他认为,汉室已经衰败不堪,自己推翻腐朽的汉朝,建立一个新的、更有效的统治,是顺应民心,是历史的必然。

这种根本性的政治理念分歧,是无法调和的。曹操需要的,是能够理解并支持他一步步走向权力顶峰的助手,而不是一个总是给他泼冷水、提醒他“名不正言不顺”的良心拷问者。

曹操后来是怎么对付荀彧的呢?他没有像对待许攸那样直接杀了他。那样太难看了,而且对曹操自己的名声也不好。曹操是把荀彧调离了中央,派他去前线镇守。你想,一个在后方坐镇,指点江山的人,突然被调到一个前线去受苦受累,这本身就是一种冷酷的打压。

更狠的是,曹操派人送给荀彧一套“空食盒”。什么意思?就是不给你饭吃,让你自己去“吃自己”。这是一种赤裸裸的羞辱和逼迫。在那个年代,食盒代表着尊重和地位,送一个空食盒,就是告诉你,你已经失宠了,你的价值已经没有了,你现在什么都不是。

荀彧收到这个食盒,他明白曹操的意思了。他的理想,他的坚持,在他所效忠的君主那里,已经成了一种障碍。他知道自己再也无法改变曹操的想法,也知道自己无法再继续为曹操效力而不违背自己的良心。更重要的是,他可能也看出了曹操已经铁了心要走下去,自己留下来只会成为曹操的累赘,甚至可能连累家族。

所以,荀彧最后选择了自杀。他是绝食而死的。这与其说是曹操“非得”杀他,不如说是荀彧以一种有尊严的方式,结束了自己与曹操政治理念的冲突。他对曹操是忠诚的,但他对汉室的忠诚,比对曹操的忠诚更重要。曹操也明白这一点,所以他才采取了这种方式来逼迫荀彧。他需要清除掉所有可能阻碍他称帝的人,而荀彧,恰恰是那个最耀眼的绊脚石。

总而言之,曹操杀许攸,更多的是因为许攸的傲慢、贪婪和不守规矩,让他成为了一个无法控制的隐患。而对荀彧,则是因为两人在政治理念上的根本分歧,曹操为了实现自己的野心,必须清除掉这位“不合时宜”的肱骨之臣。这两件事,都体现了曹操作为政治家,那种冷酷、务实,为了大局可以牺牲一切的性格。他不是一个感情用事的人,他的每一个决定,背后都有着深思熟虑的政治算计。

网友意见

user avatar

确切地说,曹操没处死荀彧。

按三国志的说法,荀彧是忧愤而死。

太祖军至濡须,彧疾留寿春,以忧薨,时年五十。

按魏氏春秋的说法,是饮药自尽。

太祖馈彧食,发之乃空器也,于是饮药而卒。

当然这个锅肯定还是曹操的。在荀彧反对曹操称魏公以后,曹操和荀彧的矛盾已经摆到明面上。荀彧忧的就是曹操将要代汉。按魏氏春秋的说法,曹操摆明了就是说大汉要亡了,你要做汉臣就得丢饭碗。

不是曹操非得处死荀彧,而是荀彧必须要死。

荀彧之死,对汉是尽忠,对曹操是除障,对荀彧自己是明节。形势如此,这是唯一的结果,没有第二条路。

也可以说是曹操的野心逼死了荀彧。

许攸的死就比较简单了。

太祖性忌,有所不堪者,鲁国孔融、南阳许攸、娄圭,皆以恃旧不虔见诛。

就是这个人自以为跟曹操是发小,又有大功,说话做事比较嚣张,然后就死了。

实际上曹操虽然在许攸投降之初待之甚厚,但从来没把他当宝。这个人贪而无治,还有卖主求荣的先例,谁重用谁傻B。

实际上许攸也就是说了几句过头的话,折了曹操的面子,罪不至死。更何况人家功劳是真的。

曹操也不是非得处死许攸,而是处死许攸的成本太低。许攸根本就没有融入曹魏集团,说句不好听的除了是曹操发小狗屁都不是。老子不爽,就弄死你。哪有什么理由……

类似的话题

本站所有内容均为互联网搜索引擎提供的公开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储任何数据与内容,任何内容与数据均与本站无关,如有需要请联系相关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于百度google,bing,sogou

© 2025 tinynews.org All Rights Reserved. 百科问答小站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