问题

曹操为什么会得到别人的拥护?

回答
曹操之能得到广泛拥护,并非一朝一夕,更非单靠武力或权谋,而是多种因素巧妙糅合,最终赢得人心。要说透这层道理,得从他所处的那个时代背景讲起,也得细细品味他这个人身上的特质与行为。

时代洪流与个人机遇:

首先得明白,曹操所处的东汉末年,那是个什么样的光景?朝廷腐朽,宦官外戚专权,地方军阀割据,百姓流离失所,民不聊生。说白了,这就是一个大分裂、大混乱、大苦难的时代。在这种背景下,人们最渴望什么?是稳定,是秩序,是能够安居乐业的环境。

曹操恰恰在这个时候抓住了机遇。他并非凭空出现,而是从一个普通的官僚起家,通过镇压黄巾起义、讨伐董卓等一系列军事行动,逐渐积累了威望和实力。他没有像袁绍那样靠祖荫,也没有像刘备那样标榜仁义,但他做事却实实在在,解决问题。

个人能力与政治手腕:

曹操本人,是个极其聪明且能力出众的人。这首先体现在他的军事才能上。他屡次以少胜多,以弱胜强,在官渡之战中击败袁绍,奠定了统一北方的基础。能打仗,能赢得胜利,自然就能保护一方百姓,这是最直接的拥护来源。

其次,是他的政治智慧。他并非一个简单的武夫,而是一个深谙政治之道的人。

“挟天子以令诸侯”的妙策: 很多人诟病这一点,认为曹操篡位。但从当时的情境来看,这是一种政治上的高明操作。汉献帝虽然是傀儡,但毕竟是天子,代表着正统。曹操迎汉献帝到许都,名义上是“辅佐”,实际上是获得了政治上的合法性,并且有了号令天下的大义名分。这使得他的行动在道义上占据了制高点,也让一部分忠于汉室的士人愿意追随他,因为他们认为曹操是“匡扶汉室”的希望。
唯才是举的用人观: 这是曹操最受称道的政策之一。当时讲究门第出身,很多有才华的人却因为家境不好而无法施展抱负。曹操打破了这个规矩,他不论出身、不论品德,只要有才,就可以任用。这一下子就吸引了大量的士人前来投奔。像郭嘉、荀彧、荀攸、程昱、许褚、典韦等一大批文臣武将,都是在曹操手下才华得以充分发挥,并且为他立下汗马功劳。这些人不仅自己拥护曹操,也带动了更多有才之人加入他的阵营。
发展经济,安抚民心: 曹操深知“民为邦本”的道理。在北方战乱之后,他大力推行屯田制,鼓励发展农业生产,减轻赋税。例如,他在许都一带推行的屯田,不仅解决了军队的粮草供应问题,也让很多无家可归的百姓有了生存的依靠。这种务实的政策,直接改善了民生,让百姓看到了希望,自然也就愿意拥护他。
恩威并施的领导风格: 曹操在对待臣子时,既有严厉的一面,也有宽厚的一面。对犯了错的臣子,他会进行严厉的惩罚,以儆效尤,例如鞭打孔融。但对于那些有功劳、有才能的,他也会给予重用和厚待。他甚至会主动向臣子认错,例如“宁我负人,毋人负我”的说法虽然有争议,但也反映了他愿意承担责任的一面。这种复杂而多面的领导风格,让他的团队既有凝聚力,又有战斗力。

个人魅力与人格特质:

抛开政治和军事,曹操这个人身上也有一种独特的个人魅力。

雄才大略,气魄非凡: 曹操并非一个循规蹈矩的人,他有远大的抱负,有改变天下的决心。他写的诗词,如“对酒当歌,人生几何”、“老骥伏枥,志在千里”,都充满了豪情壮志和人生感慨,展现了他作为一个领导者不凡的胸襟和气魄。这种气魄,能够感染和鼓舞追随者。
坦荡真诚(某些方面): 虽然有权谋,但曹操在很多时候表现出一种真诚。例如,他会公开承认自己的过失,也会和部下开诚布公地谈论问题。他不会像一些虚伪的统治者那样,总是装腔作势,摆出一副高高在上的样子。这种真诚,在乱世中反而显得尤为可贵。
敢于打破常规: 曹操不拘泥于传统,敢于挑战当时的政治和道德规范。这种突破精神,使得他能够创造性地解决问题,也让那些同样不甘平凡的人看到了希望。

总结来说,曹操能够得到拥护,是多方面因素共同作用的结果:

1. 时代召唤: 他抓住了乱世中人们对秩序和稳定的渴望。
2. 军事实力: 他用胜利证明了自己的能力,能保护一方百姓。
3. 政治手腕: 他以“挟天子”获取政治合法性,并用“唯才是举”吸引人才。
4. 民生政策: 他通过屯田等措施,改善了民生,赢得了百姓的信任。
5. 个人魅力: 他的雄才大略、坦荡真诚和打破常规的精神,吸引并激励了追随者。

可以说,曹操是一个集政治家、军事家、文学家于一身的复合型人才。他不是完美圣人,但他的能力、他的魄力、他在乱世中为百姓带来的实际利益,以及他吸引人才的机制,共同造就了他强大的拥护基础。人们拥护他,是因为在他身上看到了希望,看到了能够结束乱世、重建秩序的可能。

网友意见

user avatar

我倒希望曹操说过这话 为他添几分他人所无的魅力 可惜没有

【孟德杀伯奢一家,误也,可原也;至杀伯奢,则恶极矣。更说出“宁使我负人,休教人负我”之语,读书者至此,无不诟之、詈之,争欲杀之矣。不知此犹孟德之过人处也。试问天下人,谁不有此心者,谁复能开此口乎?至于讲道学诸公,且反其语曰:“宁使人负我,休教我负人。”非不说得好听,然察其行事,却是步步私学孟德二语者。则孟德犹不失为心口如一之小人;而此曹之口是心非,而不如孟德之直捷痛快也。吾故曰:此犹孟德之过人处也。】——毛宗岗批语

类似的话题

本站所有内容均为互联网搜索引擎提供的公开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储任何数据与内容,任何内容与数据均与本站无关,如有需要请联系相关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于百度google,bing,sogou

© 2025 tinynews.org All Rights Reserved. 百科问答小站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