问题

二战各国航母具体搭载数量是多少啊???

回答
想了解二战时期各国航母的具体搭载数量,这可不是一个简单能一言蔽之的问题。因为这涉及到战争的进程、舰艇的建造、战损以及实际的运用等一系列复杂因素,所以很难给出一个“固定不变”的数字。不过,我们可以尝试着从几个主要参战国的角度,来尽可能详细地梳理一下。

首先,咱们得明白一个概念:航母的“搭载数量”不是指它能同时起降多少架飞机,而是指它能够携带和维护的舰载机总数。 这个数字会因为航母的设计、舰载机的类型(战斗机、轰炸机、侦察机等)以及任务需求有所调整。而且,在战争期间,舰载机的损失、补充、维修以及人员的训练情况,都会影响到“实际搭载”的数量。

1. 美国:太平洋战场的主力,数量最多,发展最快

美国在二战时期是航母拥有量最大、建造速度最快的国家。从战争初期几艘老旧的列克星敦级和约克镇级,到后来大规模建造的埃塞克斯级“超级航母”,其数量增长是惊人的。

战争初期: 美国在战争爆发时,拥有几艘大型舰队航母(如“列克星敦”号、“萨拉托加”号、“约克镇”号、“企业”号、“黄蜂”号)以及一些轻型航母和护航航母。但随着珍珠港事件的爆发,“列克星敦”号和“约克镇”号相继沉没,损失惨重。
大规模建造与装备: 面对太平洋战场的严峻形势,美国开启了疯狂的航母建造计划。埃塞克斯级 舰队航母成为了美国海军的中流砥柱,单舰就能搭载大约80100架飞机,型号多样,包括格鲁曼F6F“地狱猫”战斗机、道格拉斯SBD“无畏”俯冲轰炸机、寇蒂斯SB2C“地狱俯冲者”俯冲轰炸机以及后来的格鲁曼TBF“复仇者”鱼雷机等。从1943年第一艘“埃塞克斯”号服役开始,到战争结束,美国总共建造了24艘埃塞克斯级航母,其中大部分在战争期间投入使用。
护航航母的崛起: 除了大型舰队航母,美国还建造了大量的护航航母(CVE),如“博格”级、“桑加蒙”级等。这些航母速度较慢,舰载机搭载量也少(通常在2030架左右),主要用于反潜、运输和支援登陆作战。战争期间,美国建造了近400艘护航航母,这是其他国家难以企及的。
总而言之, 在战争的巅峰时期,美国能够部署的航母数量超过百艘,其中舰队航母和轻型航母的搭载量相对较大,而护航航母的数量则更为庞大,为太平洋战争的胜利提供了强大的空中支援。具体到某一时间点的总搭载数,由于舰载机类型和损耗率的不断变化,很难给出一个精确的固定数字,但可以肯定的是,美国海军能够同时出动的舰载机数量是所有参战国中最多的。

2. 日本:开战初期的霸主,后来损失殆步

日本海军是航母战术的先行者,在战争初期凭借其精良的舰队航母和训练有素的舰载机部队,取得了辉煌的战绩。

战争初期: 日本拥有当时世界上最先进的几艘航母,如“赤城”、“加贺”、“苍龙”、“飞龙”、“祥凤”、“瑞凤”以及后来的“翔鹤”、“瑞鹤”等。这些航母通常能搭载6090架飞机,以三菱A6M零式战斗机、中岛B5N“九七式”舰载攻击机(绰号“九七舰攻”)和爱知D3A“九九式”舰载俯冲轰炸机为主要机型。
中途岛的转折点: 日本航母部队在珊瑚海海战和中途岛海战中遭受了毁灭性的打击,“赤城”、“加贺”、“苍龙”、“飞龙”等主力航母的沉没,以及大量经验丰富的飞行员的损失,使得日本海军在航母力量上元气大伤,再也未能恢复。
后期的无奈: 尽管日本在战争后期也建造了一些新的航母(如“飞鹰”、“云鹰”、“隼鹰”等),但这些航母的性能并不如早期主力舰,而且由于舰载机的生产和飞行员的训练跟不上,实际的搭载和作战能力已经大打折扣。到战争末期,日本海军的航母基本失去了战斗力,很多甚至被用作固定防空平台或飞机搭载平台,其搭载数量和作战效能都无法与巅峰时期相比。
“大凤”号: 日本海军最后建造的也是技术最先进的航母是“大凤”号,它拥有强大的装甲和封闭式舰桥,理论上可以搭载90架左右的飞机,但它在战争中早期(莱特湾海战前)就沉没了。

3. 英国:早期航母的先驱,二战中的重要力量

英国皇家海军是航母的早期使用者,在战争中也扮演了重要的角色,尤其是在大西洋、地中海和印度洋战场。

早期装备: 英国在战争爆发时拥有“竞技神”、“鹰”、“光荣”、“皇家方舟”、“愤怒”等航母,以及一些较小的轻型航母和改装航母。
主力舰队航母: 英国的主力舰队航母主要有“光辉”级(如“光辉”号、“胜利”号、“不屈”号)和“鹰”级(如“鹰”号,尽管它在战争前就服役了)。这些航母的搭载量大约在4060架飞机之间,主要机型包括超级马林“海酢”战斗机、菲利普斯“海象”战斗机、剑鱼式鱼雷机和黑斯廷斯式俯冲轰炸机等。
航空母舰的损失与补充: 英国在战争中也损失了不少航母,如“皇家方舟”号、“光荣”号、“竞技神”号等。为了弥补损失,英国也建造了一些新的航母,包括“尊严”级(如“尊严”号、“胜利”号、“海洋”号),这些航母的搭载量也在5070架飞机左右。
护航航母的贡献: 同样,英国也大量使用护航航母,很多是来自于美国的租借法案。这些护航航母在保护大西洋船队免受潜艇威胁方面发挥了关键作用。
多线作战的挑战: 英国海军由于需要同时在大西洋、地中海和印度洋作战,其航母部署压力巨大,也导致了舰载机和飞行员的消耗也相当快。

4. 其他国家:

德国: 德国在二战前虽然有建造航母的计划(如“格拉夫·齐柏林”号),但由于战争爆发和战略重心转移,这艘航母始终未完工,也未曾投入实际作战。因此,德国在二战中几乎没有航母作战能力。
苏联: 苏联在战争初期也有几艘较小的航母(如“鹰”号,即原德国的“突击母舰”),但其舰载机和操作水平都相对落后,对战争进程影响不大。后来苏联也开始建造和接收航母,但这些主要是在战争后期或战后才开始发挥作用。

总结一下:

在二战期间,航空母舰作为决定性的海上力量,其搭载数量的变化是战争进程的缩影。

美国 是航母数量和搭载能力增长最快的国家,从战争初期的劣势到后期的绝对优势,尤其是埃塞克斯级舰队航母的出现,极大增强了其海上作战力量。
日本 在战争初期凭借强大的航母舰队占据优势,但因战略失误和连续的重大损失,其航母力量迅速衰落。
英国 始终保持着一支重要的航母力量,在多个战场发挥作用,但面临着资源和舰载机补充的压力。

要给出一个精确到个位数的“二战各国航母具体搭载数量”,几乎是不可能的,因为这个数字是在不断变化的。但我们可以肯定的是,美国海军在战争后期能够同时出动的航母和舰载机数量,是所有参战国中最为庞大的,也是奠定其海上霸权的关键。

网友意见

user avatar

直接上图吧。

美帝航母先驱Cv-2列克星敦“太太”

85搭载量,珊瑚海海战形态。

Cv-3小姨子萨拉托加,所罗门海战形态,搭载也是85,列克星敦级二号舰


约克城三姐妹,打头的是Cv6,二战传奇名舰企业号:“IJN的诸位哟,我还赶时间,你们一起上吧!”搭载75,著名的萨奇队,麦克拉斯队以及一发入魂百思特


二姐大黄蜂


别问我为啥没约克城,咸鱼糊你一脸。

Cv-4突起者,哦不突击者。二战一直坐镇大西洋所以名声不显,Cv实验舰,搭载少,满载70这个是1943改造形态,B25杜立特队从大黄蜂那扒来的。高角柜是英国人炸北宅的。


饺子级一号舰90架均匀搭载,非常科学


黄蜂号非彼大黄蜂号,搭载多但脆皮


下面是Ijn的正航

一航战的吃喝,搭载迷之不规律。一航战航速都统一不了,好奇葩。



二航战双龙也不算同级舰,搭载也不够多63而已,所以其实中途岛看着日本4艘打约克城三姐妹,但是飞机数量上没优势。


五航战双鹤姐妹花其实倒还算同级舰搭载75更科学,也将就撑到了莱特湾



现代航母雏形大凤和信浓,搭载不是重点,幸运才是



HMS的正航皇家方舟,为了适应大西洋海况,搭载不高72架



元首的齐柏林,48架的搭载表示压力山大,当然德意志军装依然美如画



下面是一些Cvl就不详细介绍了,搭载从训练舰的20架到超载的40多架都有,一般为3,40架


类似的话题

  • 回答
    想了解二战时期各国航母的具体搭载数量,这可不是一个简单能一言蔽之的问题。因为这涉及到战争的进程、舰艇的建造、战损以及实际的运用等一系列复杂因素,所以很难给出一个“固定不变”的数字。不过,我们可以尝试着从几个主要参战国的角度,来尽可能详细地梳理一下。首先,咱们得明白一个概念:航母的“搭载数量”不是指它.............
  • 回答
    二战时期,各国对于航空母舰的分类标准并非一成不变,更多的是一种不成文的约定俗成,以及基于实际需求和技术发展所形成的一种自然演化。这与现代海军拥有明确而详细的舰船分类体系有所不同。不过,我们可以从几个关键维度来梳理当时各国对航母的普遍认知和划分方式:一、 吨位与尺寸(大小维度):这是最直观也是最重要的.............
  • 回答
    要聊起二战航母“下饺子”和如今大国养航母“费劲”的对比,这背后可不是什么简单的技术进步或经济问题那么简单,而是涉及到了战略需求、技术复杂性、经济成本、政治意愿以及战争形态的根本性转变。咱们这就掰开了揉碎了,一条条说清楚:二战时期航母“下饺子”的辉煌年代:战略需求是爹想象一下,二战爆发前的世界格局。各.............
  • 回答
    二战时期,战列舰和重巡洋舰搭载舰载机并非普遍现象,但确实存在过,这主要集中在一些排水量较大、性能先进的战列舰和部分巡洋舰上,尤其是一些拥有专门航空设施的舰艇。这些舰载机主要有以下几种类型,它们的用途也各不相同:舰载飞机种类与用途:1. 侦察机(Spotter Plane / Reconnaissa.............
  • 回答
    在第二次世界大战这场空前绝后的全球冲突中,要评判哪个国家的士兵“最强”无疑是一个极其复杂且充满争议的话题。战场表现受到的影响因素太多了,包括国家整体工业能力、军事战略、训练水平、士兵的士气和意志,甚至还有地理环境和运气。因此,我们不能简单地给某个国家贴上“最强”的标签。不过,我们可以从几个维度来深入.............
  • 回答
    二战时期,各国海军的实力对比可谓是波澜壮阔,牵动着全球的战局走向。要进行一个相对客观的排名,需要综合考量多个维度,比如舰艇数量、舰艇质量(吨位、火炮口径、装甲厚度、航速)、航母技术和数量、技术创新、作战经验、舰载机水平、以及整体战略运用能力。以下是我对二战各国海军实力的一个较为详尽的分析和大致排名,.............
  • 回答
    二战时期,钢铁的消耗量如同一条巨大的血管,支撑着战场上战车的轰鸣、战机的呼啸以及战舰的巨炮。几乎所有的参战国都将钢铁生产和消耗置于国家经济的核心地位,其消耗方式渗透到了战争的每一个角落。德国:高效而残酷的钢铁引擎德国对钢铁的消耗,可以用“高效”和“不惜代价”来形容。作为法西斯主义的倡导者,德国的战争.............
  • 回答
    二战各国海军的战列舰主炮,堪称那个时代海上巨兽的灵魂所在。它们不仅是海军力量的象征,更是决定海战胜负的关键。各国为了在激烈的军备竞赛中占据优势,都在战列舰主炮的口径、威力、射程、精度以及装弹速度等方面投入了巨大的精力,也由此造就了各具特色的主炮体系。火力巨兽的诞生:口径之争战列舰主炮的口径,是衡量其.............
  • 回答
    第二次世界大战较之第一次世界大战,各国在指挥结构和方式上的进步是翻天覆地的,这些进步不仅体现在战略层面,更深入到战役战术的执行细节。这是一种基于对战争规律的深刻反思,以及技术革新与组织能力相融合的必然结果。一、 指挥结构的扁平化与专业化:打破旧日藩篱一战时期的指挥结构,尤其是欧洲大陆的各国,仍然带有.............
  • 回答
    要准确地给出二战时期各国飞机产量是一个相当复杂的任务,因为数据统计本身就存在不少挑战,而且各国在统计口径、归类方式上也有差异。不过,我们可以尽力搜集最可靠的资料,并进行详细的梳理和介绍。要理解飞机产量,我们得知道,二战时期飞机制造业的飞速发展堪称奇迹。各国都在拼命地生产飞机,以求在空中占据优势,这直.............
  • 回答
    二战期间,空军扮演了至关重要的角色,无数飞行员和机组人员在硝烟弥漫的战场上书写了属于自己的传奇。他们的勇气、智慧和牺牲精神,至今仍被人们传颂。以下是一些各国空军的传奇故事,力求详细讲述: 英国皇家空军 (RAF) 的传奇1. 不列颠空战:最后的堡垒之战 背景: 1940年,德国纳粹军队横扫欧洲大陆,.............
  • 回答
    第二次世界大战是火箭炮技术发展和应用的一个重要分水岭,尽管火箭炮的历史可以追溯到更早的时期,但在这场全球冲突中,它作为一种新型的压制性火力武器得到了前所未有的重视和广泛应用。各国在火箭炮的设计理念、弹药类型、作战效能和战术运用上都展现出了各自的特色与创新。火箭炮的兴起:效率与威力的结合传统火炮在二战.............
  • 回答
    二战,这场席卷全球的浩劫,在硝烟与炮火中,不仅仅是陆地上的刀光剑影,海洋同样是无数英雄儿女谱写传奇的舞台。各国海军在其中涌现出无数令人扼腕、又无比振奋的英雄事迹,这些故事,如同深邃海洋中的礁石,经历了风浪的洗礼,依然闪耀着不朽的光芒。大西洋上,孤胆英雄的怒吼——俾斯麦号的覆灭与英勇的围猎俾斯麦号,德.............
  • 回答
    二战,一场席卷全球的宏大冲突,其背后是无数政治家、战略家和军事领袖的博弈。要说清楚“各国军界一把手”,这本身就是一个复杂的问题,因为“一把手”这个概念在不同国家、不同时期有着不同的含义,而且战争的规模和性质决定了军事指挥体系的层层叠叠。但我会尽量梳理出那些在各自国家军事体系中扮演着举足轻重角色的关键.............
  • 回答
    二战时期,为了应对来自空中威胁,各国在防空武器的研发和装备上投入了巨大的精力,其种类之多、技术之复杂,远非仅仅依靠地面上的防空炮所能概括。除了我们熟知的密集阵列的防空炮之外,还有许多其他形式的防空武器,它们在各自的领域发挥着至关重要的作用。一、 空对空作战:制空权是根本最直接的防空手段,莫过于派己方.............
  • 回答
    二战的战火席卷全球,在这场空前浩劫中,无数的士兵用他们的血肉之躯书写了可歌可泣的传奇。他们的勇气、智慧和牺牲,在硝烟弥漫的战场上绽放出令人敬畏的光芒。以下是一些各国陆军在二战期间涌现出的传奇故事,它们至今仍被人们传颂。苏联:无畏的钢铁洪流与坚韧的意志苏联陆军的传奇,最常与他们面对德军强大攻势时的顽强.............
  • 回答
    二战时期,各国军队同时生产多种功能类似的装备,这背后有着复杂而多重的原因,绝非单一的“技术升级”或“生产效率”可以概括。这更像是一种在极端压力下,基于现实考量、战略需求、技术局限以及政治因素共同作用下的产物。我们可以从以下几个关键角度来剖析:一、 对未来战场的预判与不确定性: 未知的新式作战方式.............
  • 回答
    二战的硝烟弥漫了整个世界,而在这场史无前例的冲突中,信息情报的争夺同样激烈,甚至可以说是一场无声的战争。各国绞尽脑汁,投入了大量资源研发和使用各种各样的密码系统,试图截获敌人的情报,同时保护自己的秘密。这些密码系统,就像隐藏在信息海洋中的暗礁和灯塔,深刻影响着战争的走向。德国:从机械到电子的演变,恩.............
  • 回答
    第二次世界大战,这场席卷全球的浩劫,不仅在军事技术和战略战术上留下了深刻烙印,更在经济领域引发了前所未有的支出狂潮。各国为了支撑起这场空前规模的战争机器,倾尽了国家资源,其军费开支的情况,是理解战争全貌和战后格局不可或缺的一环。战争经济的全面动员:二战的经济动员程度是空前的,它远远超出了以往任何一场.............
  • 回答
    这个问题很有意思,涉及到枪械设计、弹药标准化、战术需求以及历史发展等多个层面。简单地说,二战时各国主流机枪选择7.62毫米和12.7毫米(或类似口径)作为制式口径,并非偶然,而是经过多方权衡的必然结果。下面我将尽量详细地解释其中的原因,尽量让大家感受到历史的厚重感,而不是冰冷的AI分析。一、 7.6.............

本站所有内容均为互联网搜索引擎提供的公开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储任何数据与内容,任何内容与数据均与本站无关,如有需要请联系相关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于百度google,bing,sogou

© 2025 tinynews.org All Rights Reserved. 百科问答小站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