问题

如何看待台湾旅游大巴车祸致26人遇难,陆客在台旅游出事是否太多?

回答
台湾旅游大巴事故造成26人遇难,这个悲剧性的事件,特别是当遇难者中包含大量大陆游客时,无疑会引起公众的广泛关注和深刻反思。首先,让我们回顾一下这次事故本身。根据当时的新闻报道,事故发生于2017年2月13日,一辆载有大陆游客的游览车在台湾桃园发生严重翻覆火烧车意外,导致包括司机在内的26人不幸罹难,全部遇难者均为大陆游客。事故原因指向了司机涉嫌酒驾及疲劳驾驶,并且车辆在事故发生前曾有刹车失灵的记录。

如何看待台湾旅游大巴车祸致26人遇难?

这26条生命的逝去,对于每一个家庭来说都是灭顶之灾,对于整个社会而言,也敲响了安全的警钟。我们不能简单地将此视为一个孤立的事故,而应该从多个层面去审视:

生命的尊严与安全: 任何一起交通意外,无论涉及何种身份的人,其背后都是生命的消逝,都值得我们深切的哀悼和反思。26个家庭的破碎,26个鲜活生命的戛然而止,这是无法挽回的损失。
责任的追究与担当: 事故发生后,关键在于彻查事故原因,追究相关责任。这包括了司机的驾驶行为、车辆的维护保养、旅游公司的管理责任,以及可能存在的监管漏洞。只有厘清责任,才能给遇难者和家属一个交代,也才能避免类似的悲剧重演。
两岸交流的安全保障: 随着两岸民间交流的日益频繁,大陆游客赴台旅游成为常态。每一次安全事故的发生,都会直接影响到民众的旅游意愿和对两岸关系的情感。因此,保障大陆游客在台旅游的安全,是两岸相关部门都应该高度重视的责任。

陆客在台旅游出事是否太多?

要回答“陆客在台旅游出事是否太多”这个问题,我们需要一个更宏观的视角,进行更详尽的分析,而不能仅仅基于一两次令人痛心的事故就下定论。

首先,需要客观的数据支撑。 如果简单地说“太多”,可能显得过于情绪化。我们需要将大陆游客在台旅游期间发生的事故,与大陆游客的总数,以及与同一时期在台旅游的其他国家或地区游客的事故率进行比较。

基数问题: 赴台大陆游客的数量庞大。在庞大的基数下,即使发生一些事故,其发生率也未必一定高于其他群体。例如,如果我们有数百万大陆游客赴台,而发生了几起事故,那么事故率可能并不高。反之,如果事故发生得过于频繁,就确实需要引起警惕。
事故类型与性质: 事故的性质也很重要。是偶发性的个体行为失误,还是系统性的安全隐患?是由于不可抗力(如自然灾害),还是人为疏忽(如疲劳驾驶、车辆故障)?特别是像2017年的那起事故,司机酒驾和车辆故障等人为因素,就指向了更深层的问题。
信息公开与舆论影响: 由于两岸的特殊关系和媒体的关注度,任何发生在大陆游客身上的事故,都容易被放大和传播,形成一种“出事很多”的观感。这其中可能包含了一部分事实,但也可能受到舆论效应的影响。

从更详细的角度来看,我们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进行探讨:

1. 安全管理体系的完善:
台湾方面: 台湾的旅游业高度发达,但任何一个成熟的旅游目的地,都应该具备一套完善的安全管理和应急响应体系。这包括对旅游车辆的定期检查、对旅游从业人员(如司机、导游)的资质审核和培训,以及旅游公司的风险管理责任。2017年的事故暴露出的司机酒驾、车辆维护等问题,可能折射出某些环节的安全监管存在不足。
大陆方面: 大陆旅游主管部门在组织游客赴台旅游时,也有责任对赴台旅游的旅行社、车辆、线路等进行一定程度的把关,并向游客提供必要的安全提示和风险告知。

2. 游客自身安全意识的提升:
行前准备: 大陆游客在出行前,应该充分了解目的地的安全状况和旅游风险,购买旅游意外险,并学习基本的安全常识。
旅途中: 在旅途中,游客也应提高警惕,注意人身和财产安全,遵守当地的交通规则,不乘坐存在安全隐患的车辆,不参与有危险性的活动。例如,在乘坐旅游大巴时,注意车辆的状况,听从司机的安排,系好安全带等。

3. 行业规范与监管:
车辆安全: 旅游大巴的安全是重中之重。需要有严格的车辆年检制度、定期的维护保养规定,以及对驾驶员的严格管理,包括酒驾零容忍、限制驾驶时间等。
旅行社责任: 旅行社作为组织者,对游客的安全负有不可推卸的责任。从线路规划、车辆选择、司机安排,到突发事件的应急处理,旅行社都需要有完善的预案和执行能力。
法律法规与处罚: 需要有健全的法律法规来规范旅游行业,并对违规行为进行严厉的处罚,以形成有效的震慑。

4. 信息透明与沟通:
事故原因公开: 任何事故发生后,都应该及时、公开地公布事故调查结果和原因,这有助于公众了解真相,也能推动相关部门改进工作。
信息共享: 两岸在旅游安全方面的信息共享和合作也十分重要,可以共同提升旅游安全水平。

总结来说,关于“陆客在台旅游出事是否太多”的问题,我们不能简单地盖棺定论。 2017年的那起悲剧无疑是惨痛的教训,它提醒我们,即使在成熟的旅游目的地,安全问题也绝不能掉以轻心。这起事故的严重性,以及暴露出的潜在安全隐患,确实会让人们对在台旅游的安全性产生担忧。

如果说将所有发生在大陆游客身上的事故都笼统地归为“太多”,可能不完全公平,因为这涉及到统计学上的比较和原因分析。但是,任何一起死亡事故都是不可接受的,每一次事故的发生,都应该促使我们去反思和改进。关键在于,无论是台湾方面还是大陆方面,都应该以对生命的敬畏之心,切实加强旅游安全管理,完善相关法规制度,提高从业人员的职业素养,并加强游客的安全教育,共同努力,将潜在的风险降到最低,让每一次旅行都平安顺利。

最终,我们希望看到的不是“陆客在台旅游出事太多”这样的标签,而是“两岸旅游安全保障体系健全,游客出行安心舒畅”这样的局面。这需要双方共同的努力和持续的投入。

网友意见

user avatar

不吹不黑,台湾交大 交通运输相关专业毕业生好好答一波。

先上结论: 为什么陆客在台旅游出事这么多?

结论是:

1.台湾的旅游大巴每万人死亡率,高居台湾所有载客类型车辆第一位。

2.台湾的旅游大巴,绝大部分使用者为大陆游客。

3.大巴死亡率高,大巴租用者大部分会陆客,就会产生一种现象,陆客在台湾死亡率居高不下。

关于台湾旅游大巴类的死亡数据,请参考下面的数据源

stat.motc.gov.tw/mocdb/

给大家截图看一下:


最左侧的营业类大客车,代表的就是大部分旅行社租用的大客车,右边的自用小客车,代表的是大部分家用的小客车。

数据对比一下,发现大巴车的万辆死亡率,几乎是小轿车的10倍。

对比下各车型,104年(2015年)台湾各种交通工具万人死亡率的排名是:

  • 营业大货车>营业大客车>自用大货车>小货车>营业小客车>自用小客车>机车

被之前N多人吐槽台湾机车多,死亡事故多的机车,反而在万人死亡率中排名最低,而载客类型的车辆中,死亡率最高的是营业大客车。

也就是这次事故中的,台湾人称之为『游览车』车型。

所以不是台湾人故意搞陆客,而是大巴车事故率本来就高,台湾人自己也不愿意坐这种大巴车。

(7.22日注,这个大客车的万辆死亡率的数据被很多人质疑,回应质疑的文章,可以点击

对台湾游览车乱象评论的后续 - 邱团长的文章 - 知乎专栏

查看。)

————————

好,结论说完了。现在开始分析,台湾的旅游大巴,为什么事故率会如此之高?

我从几个方面入手,给大家讲讲:

  1. 拼装车横行市场,车辆品质堪忧
  2. 安全法规不健全,太多漏洞可以钻
  3. 老旧车没有退场机制,现行法规无法限制
  4. 客车种类分类不健全,导致车辆安全存在问题
  5. 验车不规范,代验车服务至今存在

————

先从第一条开始说:

一、拼装车横行市场,车辆品质堪忧

其实导致台湾旅游大巴类死亡率居高不下的最主要原因,就是拼装车横行市场的原因。

那什么是拼装车呢?就是从国外自行购买底盘,再找专门的厂家进行车身结构的打造。

与之对应的另外一种是什么车?整车进口的品牌客车。如Volvo,奔驰,斯堪的纳维亚等品牌车。

两者的差价大约在几百万台币如果你是老板,你要图挣钱的话你会买哪种车?


另外,再说说这种拼装车的特点是什么:

  • 装潢华丽无比、冷气特别好用、音响超级好、座位特别宽敞舒适、车内空间特别大、车内自带厕所。

  • 听到这大家感觉是不是还挺好的?大部分旅游团顾客的需求都能满足。而且软实力远超大陆的一些大巴车。

但是,请注意这个但是:

这些旅游大巴车辆唯独一点不敢保证:车身刚度、强度满足安全需求。

这些旅游大巴车辆唯独一点不敢保证:车身刚度、强度满足安全需求。
这些旅游大巴车辆唯独一点不敢保证:车身刚度、强度满足安全需求。

重要的事情说三遍。

这种硬实力恰恰就是台湾所欠缺的。

为什么说他车身刚度强度不行?

简单就说两点他就无法满足

  • 1.设计层面。整车厂有一套完整的研发团队专门设计车身强度,为的就是应对车辆发生事故时能保证乘客安全。
  • 反观台湾,你知道怎么设计的么? 车展拍个照,依据车辆外形来设计自己的车身结构,至于说里面的工艺、尺寸、材料?小作坊哪有实力干这些。 保证外形一致就可以了。
  • 我一般称之为这种设计为『做灯笼』灯笼外形一致就行,里面什么样我就不管了。

  • 2.制造层面。整车厂的制造,一般都是几十亿投资的流水线制造,加工工艺,焊接强度都能保证。
  • 反观台湾,你知道怎么制造的么?作坊式生产,手工焊接,每一辆制造出来的都不太一样。台湾各个加工厂的差距,就在于师傅手艺怎么样,完全无法管控。


为了避免我是信口胡说,给大家看看台湾人自己怎么说:


链接在右边:

春天巴士


台湾的作坊式生产现场



底盘加工后的车体结构,大家仔细看车前、车侧的钢筋强度,你觉得这种车出事能安全么??




看看大陆的生产线


相信看到这大家大致就明白了,拼装车的泛滥,以及品质低下,是台湾旅游大巴出事的主要原因。

————


二、安全法规不健全,太多漏洞可以钻


看到上面的图片,很多人可能在想,政府的管控在哪?这种不安全的车辆为什么能上路行驶?他有通过安全性试验么?

其实台湾相关的法律法规节点在民国97年,也就是2008年。

在这之前,台湾所有客车的安全法规,只限制车身尺寸、安全门个数等之类毫无约束力的东西。

民国94年又有个节点,所有的拼装车,又规定要有规范:

「大客車底盤架裝車身施工規範」;並於當年底規定,車身打造廠,亦應檢附「大客車底盤架裝車身施工規範自我查核表」、「大客車車身結構設計及打造施工圖說」〈包括「車體六視圖」、「底盤五視圖」、「骨架資料說明表」、「物件之重量、位置示意圖」及「照片」〉

看到没,还是没有约束力。

2008年,终于修改了法律法规,台湾的所有客车需通过车测中心(也叫车安中心)的车身强度认证通过,才能合法上路。

不过你仔细研究一下车测中心的测试方法,你就知道有多么不靠谱了,摘一个车测中心自己的论文:

car-safety.org.tw/uploa

给大家摘录下片段:


  • 恩,可以用『电脑静态挤压』,以及『电脑模拟整车翻覆』替代。

法规的想法挺好,可是你倒是用实车测试啊?电脑计算是什么鬼?电脑计算能算出来,作坊式生产出来的车身强度么.

  • 据说理由是节省成本,原因是基本同款拼装车只有4、5辆,你拿出来一台做实车测试成本,老板还干不干了。

于是,法律规定,就可以用电脑模拟的结果,替代实车测试。

有人说,有来源么?

看看台湾公路总局是怎么回答的:

blog.udn.com/yosehill18

今天交通部承認,公路總局僅針對遊覽車車型安全審驗,僅以結構計算,並未以實車測試。鄭寶清表示,請公路總局不要只看紙上計算出來的數據,台灣要發展觀光業,主管單位應正視此問題,這是攸關人命的問題,請權責單位著手研究實車測驗。

公路總局局長趙興華表示,同一家工廠每個車型都要經過安全審驗,但只是結構計算,並未做實車測試。


这就是台湾大巴车的安全法规,这就是所有团客坐的游览车。

这是整个行业的悲哀。也是整个行业的耻辱。

——————


三、老旧车没有退场机制,现行法规无法限制

前面我说了,2008年是个门槛,在这之前都没有车身强度的法规测试,大家也可以回顾下这张表格,每万人死亡率:


大家可以看到,虽然死亡率还是很高,但是这项措施出台后,死亡率降低还是非常显著地

但是这里还有个问题,虽然法规出台了。可是大家知道,台湾的法律,是不追溯过往的。

这些有安全问题,车身强度不够的游览车还是能够合法上路,而且没有所谓的退场机制。

所以2008之前生产的大巴车,这个测试基本都没做。

今年是2016年,也就说车龄超过8年的,基本上都有这个安全隐患。

然后我们再看看所谓的陆委会与观光局是怎么『照顾陆客』的:


陸客團遊覽車 12年車齡年限取消

摘录下:

觀光局取消陸客團遊覽車,12年內的車齡限制。之前陸客團曾發生幾次重大車禍,因此以車齡年限做為規範,不過遊覽車業者表示,保養和檢查才是重點,而且各國都是看里程數。經過遊覽車業者一再爭取現在解禁,不再有車齡限制。

之前还有个12年的法规限制,有些老旧车型还无法在陆客团上使用,现在可好,不限制车龄。

  • 旅游大巴不限制车龄,不符合车身强度的车辆又没有退场机制,你观光局拿什么保证大陆游客的安危?


然后你知道台湾自己的学校,租车的年限规定么?


恩,比12年都少太多,是5年。

教育部-所有條文(外部版)



陆客12年车龄都不满足,学生用的就要5年,观光局你真的够可以。

————


四、客车种类分类不健全,导致车辆安全存在问题

台湾的客车,一般分为甲乙丙丁四种类型,大部分游客的车型,都是甲乙类客车,具体分别的标准如下:

大客車之分類,依據「道路交通安全規則」分為甲、乙、丙、丁等4類(甲類大客車係指軸距逾4公尺之大客車,乙類大客車係指軸距未逾4公尺且核定總重量逾4.5噸之大客車,丙類大客車係指軸距未逾4公尺且核定總重量逾3.5噸而未逾4.5噸之大客車,丁類大客車係指軸距未逾4公尺且核定總重量未逾3.5噸之大客車)



大家可以重点关注一下这个车型,乙类大客车,大家看一下他的限制。

  • 轴距未超过4米,车重在4.5吨之上。

  • 游览车还有一条法规要求:车身总重17吨以下。

大部分现在的游览车都是这种类型的车。

为什么?

因为台湾山区多、天气不好很容易出事故,为了限制车辆去往这些高危地区,所以会限制通行的车辆种类,大部分限制的都是甲类车型。

  • 旅游公司为了保证旅游大巴哪都能去,所以生产的拼装车,一般都会满足这个要求。

可能大部分人还没看明白这个规定的吊诡之处,我给大家解释解释。

  • 首先是轴距,这个车型只规定了轴距,未规定车长,旅游大巴又是台湾自己拼装的车,所以轴距一般都会在3.98、3.99米这个范围内浮动。
  • 另外,因为未规定车长,所以拼装车为了让车内空间更大,一般都会拉大车长,更有甚者,会自己切断底盘,焊接拉长。

  • 其次是车重。这是最吊诡,个人觉得最无法忍受的一点。因为限制车重总重在17吨以下,为了多拉客人,如果用粗的钢筋、强度高的护板,都会让车超重,安全等级高的欧洲车底盘,光底盘重就已经快超标了,如果用好的车身材料,车身肯定超重。

  • 所以为了让客车符合乙类大客车的标准,同时让总重小于17吨。这些厂家在小作坊里拼命的轻量化,用细的钢轨、用薄的材料,殊不知这种轻量化付出的是安全的代价。


其实大部分车辆的轻量化,是在满足车身安全的基础上做的,反观台湾的旅游大巴,为了满足车身总重的限制,拼命减轻车身重量。


这种法规的制定,完全不合理。

————

五、验车不规范,代验车服务至今存在


想必很多买车的人都有经验,为了让车辆检验通过,会找所谓的车虫去处理。台湾的旅游大巴,一样存在这种事情。

找得到渠道的,绝对会通过特殊渠道验车,看看台湾的新闻怎么说:

拼裝遊覽車鑽漏洞 交通部防堵


————

六、总结


  1. 陆客死亡多,是因为台湾旅游大巴死亡率高,所以导致经常使用旅游大巴的大陆游客死亡率高。
  2. 台湾旅游大巴死亡率,近10几年来,一直排名所有车型榜首
  3. 台湾旅游大巴绝大部分为拼装车,外购底盘加自制车身的作坊式,在生产设计和制造上均无法满足安全需要,更无法跟整车厂比较。
  4. 台湾旅游大巴安全类法规缺失,现有法规无约束力。
  5. 老旧车型没有退场机制,陆客的12年车龄限制远不符合当前安全需求
  6. 客车种类分类不合理,旅游业者改造的乙类大客车,远不能满足安全需求,甚至与规定背驰。
  7. 验车不规范现象,代理验车服务还是存在。


由此可见,陆客团队用的游览车,整个行业都是这种情况,不出事情是佛祖保佑,出了事情只能怪旅游大巴自身安全不符合要求,谁都怪不了,更怪不了『陆客不会用安全锤』。


————


七、写在后面的话


看了我上面的内容,大家明白整个台湾游览车行业有多糟糕了吧?更重要的是,他们对公交车、城市客运之类的大巴,用的是另一套标准,所以基本不会有大的事情。


如果你要去台湾旅游,我只能给你以下建议


1.不要报旅游团,能自由行就自由行,这样就不用乘坐这种大巴。

2.如果非得跟团去呢,建议自行组团,指定车型,比如说那种整车进口,有品牌的大巴车。

3.如果无法自行组团,指定大巴车,可以参考下面的步骤执行:

摘自台湾网站:

春天巴士

(1)檢查車子是否超重:假設空車重量為14公噸,座位有40個,依照法規每名乘客的重量定為55公斤,則乘客的總重量為2.2公噸,於是該車的總重量就等於16.2公噸。調閱該車的牌照申請書,如果在車輛總重欄內所填寫的數值(即該車原底盤的設計總重量)是15公噸,即表示該車在載滿乘客時的總重量會超重1.2公噸。如果所超重量在10%以內,個人認為尚無大礙,但若超重太多,千萬就別冒險租用了。

(2)確認行車穩定性:要求所欲租用的遊覽車到高速公路上去做實地測試,讓車子在超車之後立即回到原車道(相當於過S形的錐樁測試),如果此時出現搖頭擺尾現象,此車就千萬別去租用。倘若該公司尚有相同底盤、相同車體廠打造的同型遊覽車也要敬而遠之。此外,上路之後若是發現某輛車子特別搖晃,應該立即通知該遊覽車公司換車,以免造成遺憾而後悔莫及。平日在高速公路上若是看到這類搖頭擺尾的遊覽車時,也應記下該車的公司行號與車號,以作為日後租車的安全參考。

(3)確認底盤是否為「氣墊懸掛式」:一般而言,氣墊懸掛式的底盤才是高級遊覽車所應具備的條件,若再加上良好的車體結構,該車就是具有高度安全性的舒適遊覽車。反之,底盤為「鋼板懸掛式」的遊覽車,就算有良好的車體結構,其乘坐舒適度仍然比不上前者。由於有些掛羊頭賣狗肉的「鋼板懸掛式」車子,往往會在車身特意標榜「本車為歐洲原裝氣墊車」,因此在租用前應先行確認為妙。

(4)莫被亮麗外觀與豪華裝備所矇蔽:許多沒有能力提高車體結構水準的車體廠,往往只好在車身外觀與內部裝備上大下功夫,藉以吸引不知情的買主。事實上,亮麗的外觀絕對不等於安全的結構,租車時一定要有此正確的認知才是。

(5)盡量租用車身較矮的車子:雖然國外有4.2公尺高的大客車,但那僅限於低速的公共汽車,而非遊覽車。加上,國內大多的車體廠技術層次又普遍不高(蘋果日報就曾指出台灣有八成以上的遊覽車是所謂的「豆腐車」),所以盡量租用車身較矮的遊覽車比較安全,若能租到「超低地板」的最好。

為求提昇國內大客車的安全性,同時減少能源的消耗,政府應早日出面整合全省大客車車體廠,建立一個以整體結構為主的大客車製造廠(年產量約一千輛),以期徹底杜絕大客車不斷上演的大小事故。此外,政府的相關決策官員們,應該隨時留意國內外的新技術與新車種,在與企業主對話時,才能處於主導地位而不至於總是挨批,甚至因為不瞭解社會大眾的實際需求而造成對立。


以上就是我今天回答的所有内容。

在这里请所有读者,为7月19日死亡的所有陆客默哀。

没有人能怪到陆客,是台湾的游览车行业病了。

一个毕业陆生,写于2016年7月20日


————

针对此文出现的数据『万人死亡率』的错误、后续的进展、以及文章的补充,欢迎大家点击我的文章,

对台湾游览车乱象评论的后续 - 邱团长的文章 - 知乎专栏

查看。

谢谢。 2016年7月22日补充。

user avatar

看到知乎上表示台湾人幸灾乐祸的多,就去FB上看了看,发现并不是这样。

1,出事后,并不是过往行人车辆管都不管,有台湾同胞帮忙奋力砸车。


2,台湾媒体东森新闻的FB主页换成了“悼念览车26亡魂”。


3,而FB中的大多数评论,我看到的还都是这样的:


4,有大陆网友表示不能接受PTT上台湾人的言论,去质问台湾人,台湾人还出来道歉,表示他们那儿有些人素质特别差。


我认识的台湾朋友也表示,大多数台湾人都对这件事表示非常抱歉,有的人甚至在准备筹钱捐给遇难者家属,完全不像其它答案里说的那么可怕,戾气那么重。

更多时候,知乎用户总爱挑选一些极端言论,而极端言论都比较容易出挑。

其实经过这些年的开放交流,以及淘宝,中国字幕组的文化交流,大陆和台湾民众的关系并不像某些极端份子挑拨地那么差。事实上,PTT论坛某些板块确实有反陆情绪,但这真的不是台湾网友的主流看法。


就像之前日本地震了,网易,腾讯客户端下面常常能看到“希望日本人全部震死”的评论,但我们显然不能把这些评论就当做是我国网友的民意。


事实上,比起台湾极端网友,我们更应该注意的是。


1,台湾某些极端傻逼媒体歪曲事实,角度刁钻的谣言,。


比如说下面这条:



要我说,这真的是一起诛心的苛责。当时我也是看到这则新闻才出离愤怒。明明是大巴安全措施没做好,完全是台湾方面的人祸,却被这些傻逼媒体人歪曲成大陆人不会用破窗锤,一下将责任推的干干净净。


真不愧是说出大陆人都吃不起茶叶蛋的地方,几十年如一日抹黑大陆。



2,为什么大陆游客在台湾频频出事。


无论是去香港,日本还是韩国,都很少传出大陆游客出事的新闻。然而在台湾,2009年来就发生过11起重大事故,造成83死159伤。


如果将这一尺度再放大一点,会发现大陆游客在台湾发生事故的概率高得反常:


2009年1月14日,南京灵谷寺赴台湾宗教参访团的两名僧人在台湾身亡。净然住持被发现死在床上, 纯如法师坠楼而亡。

2009年4月,广东旅游团所乘坐的游览车在台北的闹市区新光三月的附近,居然起重机的吊臂砸下来,砸中了经过的旅游车,造成了三死三伤

2009年05月01日 大陆一游客在台湾南投坠楼死亡

2009年5月23日,一辆搭载31名大陆游客的游览车行经阿里山公路92公里缓下坡处,疑因闪避突然冲出的山羊,车右侧擦撞山壁,造成9名乘客受伤,其中2名有骨折现象,伤势较重。

2009年05月26日一名随旅行团到台湾旅游的75岁大陆女性游客,25日在南投埔里镇下榻的旅馆浴室内死亡

2010年1月,一名大陆游客在台湾花莲太鲁阁被落石砸中死亡

2010年4月18日,台湾阿里山公路83.5公里处,今天下午发生小型巴士与休旅车对撞车祸,造成10名来自北京的游客分受轻、重伤,其中5人伤势较严重,转送嘉义市天主教圣马尔定医院急救中

2010年10月21日,因暴雨引发大面积坍塌,249名大陆旅客受困,20名大陆游客死亡。苏花公路一面靠山,一面靠海,行驶在这条路上,能一览太平洋壮观的景色。但是这条路是开凿在峭壁上的,山体大多以土石结构为主

2011年03月26日 一辆搭载30多名江苏游客的旅游大客车26日在台南市与一辆拖板车发生相撞意外,造成车上7名大陆游客受伤,拖板车司机死亡

2011年04月27日 阿里山事故涉5个陆客团 12死1失踪 台“观光局”表示,目前该事故已造成12人死亡1人失踪

2011年5月台湾旅游大巴载15名游客撞崖 大陆客肋骨被撞骨折

2012年02月17日 大陆旅游团在花莲遭遇车祸 16人重伤1人死

2012年4月2日,一辆载有大陆游客的游览车上午在台湾南投中台禅寺附近撞树,6人受伤

2012年7月7日,哈工大附中教师旅行团在台湾新竹发生车祸,造成1死39伤

2011年4月27日,台湾嘉义阿里山小火车发生翻覆意外,造成5名大陆游客死亡,百余游客受伤

2011年4月27日,台湾阿里山小火车发生翻覆意外,5名游客死亡,百余受伤

2011年5月8日,一辆载有15名上海游客的旅游大巴在台湾南回公路双流森林游乐区附近路段不慎擦撞山壁,致使多名游客受伤。事发后,受轻伤的4名游客被送到医院治疗,除1人留院观察外,其他游客伤势无碍

2011年6月12日中午,69岁的河南游客贺维寿随团在垦丁猫鼻头游玩时失踪,当地警方和海岸巡防队连续搜寻了两日,失踪者仍未找到。搜寻者猜测贺维寿有可能在靠近海岸时失足落水,掉入海中遇难

2012年1月24日,来自上海的游客李冠一在花莲境内步行时,因沿途灯光昏暗,加上大雨造成视线模糊,被一名骑乘摩托车的游姓台湾民众撞倒在地。警方到达现场时发现李冠一已呈现昏迷。救护人员立即施行急救,并将其送往花莲某医院。25日零时许,李冠一因伤重宣告不治

2012年2月17日,一辆载有32名大陆游客的游览车在台湾花莲发生翻覆事故,10重伤、12轻伤,其中1名重伤者一度失去生命迹象,后经抢救已恢复生命迹象

2012年2月17日傍晚在大陆旅游团在台湾花莲发生翻车事故

2012年4月2日,一辆载有大陆游客的游览车上午在台湾南投中台禅寺附近撞树,6人受伤

2012年4月18日,在日月潭,2艘搭载大陆游客的游艇于准备停靠朝雾码头时不慎擦撞,造成7名陆客轻微擦、挫伤,送医包扎后均无大碍,肇事原因可能与船长人为操作不当有关

2012年7月7日,哈工大附中教师旅行团在台湾新竹发生车祸,造成1死39伤

2012年7月23日,台湾南投县名间乡疑因天雨路滑、视线不清,发生游览车追撞事故,载有大陆湖南省旅游团的游览车受创较重,车上26名陆客由消防救护车送医检查,其中24人轻微撞挫伤,所幸均无大碍

2012年8月3日,大陆游客在台湾华联遭遇车祸,造成33人受伤,其中3人重伤

2012年8月24日,广州游客在台湾嘉义遭遇车祸,造成24人受伤,其中3人重伤

2012年9月24日,北京中国国际旅行社组团、台湾知见旅行社接待的大陆观光团于花莲县丰滨乡发生翻车事故,造成至少4人重伤、26人轻伤
同日下午,另外一个大陆旅游团在阿里山公路也发生两部游览车与一辆小客车追撞的车祸。小客车被夹在两部大车之间,车身严重受损,不过没有人员伤亡

2012年9月29日晚,南投县竹山镇发生连环车祸,一辆载有大陆云南团游客的游览车与一辆小货车、两辆轿车追撞,其中一名轿车驾驶员送医,到院前无生命迹象,5人轻重伤,包含3名大陆游客

2013年4月5日,一名53岁的大陆籍张姓男子随团至台北故宫博物馆参观拍照时,不慎摔落平台,送医后伤重不治身亡

2013年4月22日,一辆搭载20名上海游客的旅游车在台湾阿里山公路发生车祸,与砂石车对撞,两车右侧车头全毁,所幸大陆游客仅受惊吓和轻伤

2013年4月22日,台湾阿里山公路发生车祸,一辆搭载20名上海游客的旅游车与砂石车对撞

2013年4月23日,一名约40岁的大陆男性游客在台北阳明山失足坠谷,不幸身亡

2013年5月5日下午,两个大陆游客团搭乘的游览车在台湾花莲发生擦撞事故,这两辆车共有18人受轻伤,所幸没有人有生命危险

2013年6月19日,一辆搭载浙江旅行团的游览车在台湾阿里山公路发生一起事故,游览车冲撞排水沟挡土墙,造成台湾籍导游不治身亡,7名大陆游客受伤

2013年9月19日下午,台湾花莲太鲁阁公园燕子口步道,有落石砸中大陆游客,一对母女及一名男子被砸中,3岁女童送医后宣告不治

2013年12月18日,来自大陆山东的游客团乘坐的游览车在台湾台东县与一辆卡车相撞发生车祸,卡车司机重伤不治,游览车上有12名大陆游客受轻伤

2013年12月23日,一辆搭载39名大陆游客的旅游团游览车从宜兰头城镇准备前往花莲太鲁阁,遭后方砂石车追撞,游览车后方保险杆及车灯损毁,车上9名大陆游客轻伤。

2014年9月1日,下午接近5时许,台湾五杨高架南下46.2公里处,有1辆游览车后方引擎盖起火。19名大陆乘客被紧急疏散,索性无人受伤。待火势熄灭,车厢后方已被烧得面目全非。

2015年2月4日,台湾复兴航空坠机,已有22名大陆游客遇难


仔细看看会发现,在这些事故中,除了个别坠落山崖的悲剧以外,大多数都是旅行团游客,而且其中绝大多数原因都是交通事故。而且外国旅行团在台湾发生事故的概率一直居高不下。


根据大陆旅游团台湾出事频率相对算高了么? 台湾的交通问题事故率如何? - 金海的回答的回答,2015年在泰国的死亡的外国游客一共83人,2015年共接待2950万名游客,死亡率是每一千万人29人。而我国游客在台湾的这一数据则是每一千万人83人。


我不相信什么阴谋论论调,但这是否意味着台湾某些旅游团为大陆游客规划的旅行线路有问题,或者说配备的大巴,大巴上的司机有问题?大巴是不是许久没有检修?司机是不是旅游客单太多,疲劳驾驶?


微博上有一张截图这么说:



把这篇文章发到我的公众号“为你写一个故事”(Astory4u)上以后,有一位台湾朋友给出了这样的评论:(顺带也推荐一下我的微信订阅号,欢迎关注)

您好,謝謝您中庸的解釋了我們有時有口難言的事情。對於中國逝去的朋友感到抱歉,但其實許多陸客團因為大多是低價團(這團團費只有3000RMB含機票住宿),所以基本上品質很差,不知道和肇事率高有沒有關係。台灣的車檢都是蠻嚴格的,但是依然對這次疏失表示遺憾,相信經過此事之後我們會更加謹慎的。另外,希望想來台灣的朋友們別再跟旅遊團了,和認識的台灣朋友一起自由行,才能真的遇到美好的台灣,旅遊團真的只是醜陋的坑殺消費團而已...而且真的很危險

我觉得可能接近真相了。

但不管怎么说,过去这些年里,大陆游客为台湾旅游业发展带来了巨大贡献。2012年,台当局两岸事务主管部门就说大陆游客已经为台湾带来2022亿新台币的收益,而到2016年,这个数字可能已经翻了好几番。


我不希望台湾当局对待大陆游客就是这样的态度,把大陆游客或者说外国游客的生命安全当成儿戏。毕竟大家过去是玩的,不是去冒险的。我的家人也都非常想去台湾旅游。


真心希望台湾当局可以为此给一个说法


愿死者安息,RIP。




另外,关于“千岛湖事件”,你还可以阅读:

在千岛湖活活烧死24位台湾旅客之后 - 江舟的美食小馆 - 知乎专栏

类似的话题

  • 回答
    台湾旅游大巴事故造成26人遇难,这个悲剧性的事件,特别是当遇难者中包含大量大陆游客时,无疑会引起公众的广泛关注和深刻反思。首先,让我们回顾一下这次事故本身。根据当时的新闻报道,事故发生于2017年2月13日,一辆载有大陆游客的游览车在台湾桃园发生严重翻覆火烧车意外,导致包括司机在内的26人不幸罹难,.............
  • 回答
    台湾桃园发生的旅游大巴火烧车事故,造成26人死亡,其中包括24名大陆游客,原因至今仍牵动着许多人的心。对于检方研判司机为预谋自焚的说法,这无疑给这起悲剧蒙上了一层更深重的阴影,也带来了更为复杂的解读。事件回顾与检方初步判断:这起令人痛心的事故发生在2016年7月19日,一辆载有大陆游客的游览车在台湾.............
  • 回答
    关于蔡英文在台湾旅游大巴事故中对罹难者是否差别待遇的看法,确实是一个值得深思的问题,也触及了许多人对于政府在危机时刻应如何回应的期待。首先,要理解这个问题,我们需要回到事故发生的具体情境。那是一起令人痛心的事故,一辆载满游客的大巴在道路上发生翻覆,造成了严重的人员伤亡。每一条生命的逝去,都是一个家庭.............
  • 回答
    “馬的報報”制作的“越少中国客越美丽”这则台湾旅游广告,在海峡两岸都引起了不小的波澜。要理解这则广告,咱们得从几个层面来聊。首先,得说说“馬的報報”这个平台。它本身就是一个以台湾本土视角、带有戏谑和讽刺风格的内容创作者,尤其是在涉及政治、社会议题时,常常会发布一些比较直接甚至略带攻击性的观点。这种风.............
  • 回答
    台湾宣布放宽“小三通”大陆团客限制,这是一个值得关注的政策调整,背后涉及多方面因素和可能的影响。我会从以下几个方面来详细阐述我的看法,并回答是否会因此选择去台湾旅游的问题。一、 如何看待台湾放宽“小三通”大陆团客限制?从宏观层面来看,这个举措可以从以下几个角度理解: 两岸关系的风向标: 台湾当局.............
  • 回答
    台湾旅店从业者疑似给大陆游客食物中添加“精液”的事件,无疑是一起非常令人震惊和厌恶的事件。这类指控一旦属实,将对台湾旅游业的声誉造成毁灭性的打击,更会严重伤害两岸之间的情感基础。为了更详细地探讨此事,我们需要从多个角度进行分析:1. 事件的起源与传播: 关键信息来源: 通常这类事件最初会通过社交.............
  • 回答
    抱歉,我无法找到“7月20号国家旅游局关于全面停止大陆居民赴台旅游的通知”这条信息。首先,根据我对中国大陆相关部门发布公告的了解,国家旅游局(现已并入文化和旅游部)在发布此类重要通知时,通常会有一个明确的发布日期和官方渠道,例如官方网站、官方媒体通稿等。我没有检索到任何在7月20日发布此类“全面停止.............
  • 回答
    这件事在网络上引起了不小的讨论,可以说是触动了不少人敏感的神经。咱们来掰开了揉碎了聊聊,看看这里面到底有什么值得说道的。首先,咱们得明白事情发生的背景。当时在日本大阪,遭遇了台风“飞燕”的袭击,导致关西国际机场大面积瘫痪,很多旅客滞留。在这种混乱的情况下,信息不对称、交通中断,大家的心情肯定都非常焦.............
  • 回答
    台湾民众对两岸关系的民意调查结果,尤其是“支持两岸和平往来”的比例,需要从多个角度进行客观分析,同时必须基于一个中国原则,避免对两岸关系的任何误读或偏离。以下从背景、可能影响因素、政治立场差异及国际背景等方面进行详细阐述: 1. 民调背景与数据来源 民调时间与机构:台湾的民意调查通常由独立机构(如“.............
  • 回答
    台湾民众争抢百米冲刺疫苗残剂的现象,背后反映出的是复杂且多层次的社会心理、公共卫生政策以及民众对健康与疫苗的认知。要详细地看待这个现象,我们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进行剖析:一、 现象本身:一种“稀缺性”下的行为模式 什么叫“疫苗残剂”? 疫苗通常以多剂式包装(如疫苗瓶)供应。当一瓶疫苗被抽取一剂后,.............
  • 回答
    看待台湾脱口秀演员在节目中发表“把瘦肉精猪肉做成肉松卖给大陆”的言论,以及国台办随后宣布严禁台湾肉制品输入这一事件,可以从多个角度进行分析和解读:一、 事件背景与导火索1. 台湾脱口秀的语境: 台湾的脱口秀文化通常以幽默、讽刺、甚至带有一定“抖包袱”性质的表达方式来触及社会话题。在某些节目中,为了.............
  • 回答
    台湾远东集团在大陆投资企业违法违规被查处事件的看法与台商在中国经济发展中的作用评价 一、 台湾远东集团在大陆投资企业因违法违规被依法查处事件的看法台湾远东集团在大陆投资企业因违法违规被依法查处,这是一个涉及法律、经济和两岸关系的复杂事件。看待此事,需要从多个维度进行分析:1. 法律与监管的必然性: .............
  • 回答
    台湾网友对“中欧专列”是欺骗大众的解读,可以从多个角度来分析其背后的原因和逻辑。需要强调的是,这是一种“解读”或“观点”,并不代表事实的全部,也不是所有台湾网友都持有这种观点。以下将详细阐述可能存在的解读方向:1. 对宣传语境的质疑:过度美化与掩盖现实 “一带一路”倡议下的政治宣传: 台湾与中国.............
  • 回答
    台湾网友通过众筹网站买下《纽约时报》头版广告的事件,是一个颇具代表性和多层面的现象。它不仅仅是一次简单的广告投放,更折射出台湾社会在身份认同、民主价值传播、国际话语权争取以及新媒体时代社群力量动员等多个层面的复杂图景。要理解这一事件,我们可以从以下几个角度进行详细分析:一、 事件的背景与动机: .............
  • 回答
    台湾民调显示“77.6%的人愿意为台湾而战”是一个非常引人注目的数字,它涉及到国家认同、政治立场、安全感、社会心态以及潜在的国际影响等多个层面。要理解这个数字的深层含义,需要进行详细的分析。一、 数字的解读与可能的影响因素首先,需要明确这个民调的来源、方法和抽样情况。一个科学严谨的民调,其结果才更具.............
  • 回答
    台湾列车脱轨事故的发生,是一场悲剧,造成了人员伤亡和财产损失。然而,在一些社交媒体平台上,却出现了一群人对这起事故“叫好”的现象,这确实令人感到不解和痛心。要理解这种现象,需要从多个层面进行分析,并尽量详细地阐述:一、 首先,需要明确“叫好”的性质和背景: “叫好”的含义: 在这个语境下,“叫好.............
  • 回答
    “大陆经济不行,派无人机巡台,以后只能派纸飞机”这种说法,从一个台湾学者的口中说出来,包含了多重含义和意图,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来解读:一、 对大陆经济状况的判断与“唱衰”意图: 核心论点: 这位学者认为大陆目前的经济状况不佳,并且预测未来会进一步衰退。 证据链的暗示: “派无人机巡台”被视为.............
  • 回答
    台湾2021年对大陆贸易顺差突破千亿美元,创下历史新高,这是一个非常值得深入探讨的现象。要理解这个数字的意义,我们需要从多个维度进行分析:一、 惊人的数据本身及其背后的驱动力: 千亿的体量有多大? 千亿美元级别的贸易顺差,意味着台湾出口到大陆(包括香港)的商品和服务总价值,远高于从大陆进口的商品.............
  • 回答
    2023年9月18日,台湾东北角发生一起备受关注的事件:核一厂一号机组的输电铁塔因豪雨侵袭而倒塌。 这起事件在当时引发了广泛的讨论和担忧,主要围绕着核电厂安全、基础设施韧性以及电力供应等方面。为了更详细地了解这件事,我们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来看待:一、 事件本身的回顾: 时间与地点: 2023年9.............
  • 回答
    关于台湾独派人士将李白视为突厥人并以此嘲讽中国人的说法,这是一种复杂且充满争议的观点,背后涉及历史、民族认同、政治宣传等多个层面。要理解这一点,我们需要进行详细的分析。一、 台湾“独派”的背景与诉求首先,理解“台湾独派”的立场至关重要。台湾的“独派”通常是指支持台湾独立建国的政治力量和民众。他们的核.............

本站所有内容均为互联网搜索引擎提供的公开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储任何数据与内容,任何内容与数据均与本站无关,如有需要请联系相关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于百度google,bing,sogou

© 2025 tinynews.org All Rights Reserved. 百科问答小站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