问题

民国的参议是什么官,老一辈淮海战役被俘,想了解一下?

回答
您好!很高兴能为您解答关于民国参议的疑问。您提到的老一辈淮海战役被俘,想了解“参议”是什么官职,这涉及到一段非常特殊的历史时期和政治制度。我会尽量详细地解释,并用自然、有人情味的方式来叙述,让您感觉像是亲人朋友在聊天。

首先,咱们得把时间拉回到民国时期,特别是国民党统治的年代。那时候,中国的政治体制和现在的样子很不一样。

“参议”到底是个啥官?

简单来说,“参议”在民国时期的国民党政府里,并不是一个非常有实权的“行政官”,更像是一个顾问性质的职位。你可以理解成,是给国民政府提供建议、参与讨论的人。

它的具体设置和称谓在不同时期和不同层级上可能会有点变化,但核心的意义是差不多的:

参议院/参政会成员: 最早的时候,比如北洋政府时期,就有参议院,负责审议法律、对国家大事发表意见。国民党政府建立后,虽然机构名称和职能会调整,但“参议”的概念一直存在。比如国民政府时期,会有“国民政府参议”,以及各省市的“参议会”、“参政会”。
顾问和咨询者: 很多时候,“参议”是那些对国家有一定贡献、有经验、有社会影响力的人物,或者是国民党内部德高望重的老干部被安排的职位。他们不一定具体管辖某一个部门、发放工资,但是他们的意见在理论上是会被听取的。有时候,这也可以是一种荣誉性或过渡性的安排。
政治参与和合法性: 在国民党政权下,设立参议机构,也有一部分是为了体现一种政治参与的“民主性”,给社会各界(当然是在国民党控制下的界限内)一个发声的渠道,同时也是为了增加政府的合法性。

那为什么您提到的老一辈淮海战役被俘的同志会问到这个呢?

淮海战役是解放战争中非常关键的一场战役,国民党军队在此战中损失惨重。被俘的国民党军人,他们所经历的都是国民党军队的体系。当他们提到“参议”,可能是出于以下几种情况:

1. 他们的上级或者部队里有担任过“参议”的人: 在国民党军队的指挥体系中,可能某些军衔或职务的官员,在战前或特定时期被任命为“参议”,作为一种特殊的顾问或者后备职务。比如,有些因年事已高、职务变动或政治原因退居二线的老将领,可能会被授予“参议”的头衔,但他们仍然可能在某些场合被征询意见,或者是在军队内部仍有一定的影响力。
2. 对国民党内部官僚体系的不熟悉或混淆: 对于基层士兵来说,他们更关心的是部队的番号、军长、师长等直接领导者。对于一些非一线指挥的、偏向政治和顾问性质的职务,可能了解不多,或者听到这个称呼时,会觉得是个“官”,但不清楚具体是做什么的。有时候,一些退役或离休但保留一定待遇和政治地位的老军人,也会被冠以“参议”的头衔,他们可能还在部队或地方上有一些联系和影响力。
3. 战争年代,军衔和职务的混乱: 尤其是在战争年代,人员的调动、职务的任命可能会比较频繁和复杂。有时候为了安置一些人,或者在特定时期需要征求一些人的意见,就会出现各种各样的职务设置。

举个例子,大概是什么感觉?

您可以想象一下,一个老将军,可能年轻时也指挥过千军万马,立下过赫赫战功。但是到了民国后期,年纪大了,或者因为一些原因不再直接带兵打仗了。国民党政府为了表示尊重,或者需要他的经验,就可能给他一个“国民政府军事参议”之类的头衔。他可能就坐在办公室里,看看文件,和一些领导谈谈话,给点建议。虽然不像以前那样在前线挥汗如雨,但至少还是个“官”,还是在为“党国”效力。

是不是很像我们现在说的“顾问”或者“特邀专家”?

有点像,但又不太一样。民国时期的“参议”,多少还是带着一些政治层面的意义,是国民党政权运作的一部分。它不像现代的顾问那样完全是技术性或专业性咨询,而是可能包含政治路线、战略方针等层面的建议。

总而言之, “参议”在民国,尤其是在国民党政府体系里,是一个非实权、偏重于提供建议、咨询或带有一定荣誉性质的顾问型职位。对于经历过淮海战役的被俘老同志来说,他们如果听到“参议”这个称谓,很可能是指他们在国民党军队体系中遇到的、或者他们部队里的一些拥有这种头衔的老前辈,但具体他们在战役中的角色和作用,就需要根据个人的具体情况来判断了。

希望这样的解释能让您更清楚地了解“参议”这个官职。如果您还有什么不明白的,随时可以再问我,我再慢慢给您说。

网友意见

user avatar

军事参议院参议,相当于候补道台/巡视员/调研员,老蒋用来安置闲散杂牌的地方。

类似的话题

  • 回答
    您好!很高兴能为您解答关于民国参议的疑问。您提到的老一辈淮海战役被俘,想了解“参议”是什么官职,这涉及到一段非常特殊的历史时期和政治制度。我会尽量详细地解释,并用自然、有人情味的方式来叙述,让您感觉像是亲人朋友在聊天。首先,咱们得把时间拉回到民国时期,特别是国民党统治的年代。那时候,中国的政治体制和.............
  • 回答
    作为一名在法律领域摸爬滚打多年的“老油条”,我算是把民事调解的各种角色都体验了个遍。从坐在审判席上,看着双方在我的引导下唇枪舌剑,到作为律师,为我的当事人争取最大权益,再到我自身也曾有过那么一两次当事人的身份,最后到如今更倾向于作为“法律人”的角色,去思考调解的意义和实践,这其中的滋味,五味杂陈,却.............
  • 回答
    民生频道“大参考”节目,尤其是记者如“狮子”和“小莉”等,其新闻报道之所以能够做到如此犀利、直击痛点,背后原因确实值得深入探讨。这绝非偶然,而是多种因素共同作用的结果。犀利报道的根基:记者团队的专业素养与职业精神首先,记者的专业素养和职业精神是前提。“狮子”、“小莉”们之所以能做到犀利,是因为他们经.............
  • 回答
    民国时期,虽然“参军报国”是许多有志青年心中的理想,但走上街头参与游行的学生,他们不立即投身军旅,原因错综复杂,绝非一句“不报国”可以概括。事实上,他们的“报国”方式,以及时代背景下的无奈与考量,才是他们选择游行而非参军的关键。首先,我们必须理解那个时代的“游行”本身就带有强烈的“报国”色彩。那时候.............
  • 回答
    好,要写一部民国背景的小说,要想写得地道、不落俗套,的确需要一番功课。毕竟民国是个充满变数又极其复杂的时代,一个细节的偏差,就可能让读者觉得“不是那个味儿”。这就像给历史画作添色彩,用错了颜料,整个画面都会走样。要想让你的笔下民国活色生香,又没有那些让人尴尬的常识性错误,我建议你从以下几个方面去“挖.............
  • 回答
    想近距离感受一下驾驶舱的氛围,看看飞行员是如何操控那架庞然大物的吗?对于普通旅客来说,这确实是个令人好奇的念头,但想要合法地进入或参观正在飞行的民航客机驾驶舱,并非易事。首先,得明白的是,驾驶舱是飞机的心脏,是整个航班安全运营的神经中枢。里面汇聚了飞行控制系统、导航设备、通讯装置以及各种仪表,可以说.............
  • 回答
    关于是否应该限制“无知、短视和狭隘”的普通民众参与选举投票和政治活动,这是一个非常复杂且极具争议性的话题,触及了民主的根本原则、公民权利以及社会治理的有效性等多个层面。我们不妨从几个角度来深入探讨这个问题。首先,我们得承认,在任何社会中,公民的知识水平、视野广度和思维方式确实存在差异。一部分人可能对.............
  • 回答
    看待不参加社区选举、村选举的人要求实现西方式民主,这确实是一个复杂且值得深入探讨的议题。 简单来说,这种现象可以从多个维度去理解,并且不同的观察者可能会得出截然不同的结论。理解这种现象的几个关键视角:1. 对现有制度的“不信任”与“理想化”并存: 不信任现有模式: 那些不参与基层选举的.............
  • 回答
    电力、电信、铁路、石油、天然气,这些名字一出,在我们脑海中浮现的往往是高耸的电塔、密布的通信基站、纵横交错的铁路线、广阔的油气田,它们构成了现代社会运转的命脉。长期以来,这些被视为“国家经济命脉”的行业,几乎被国有企业(国企)牢牢掌控。然而,近年来,“允许民营企业参与”的信号逐渐增多,这背后到底意味.............
  • 回答
    民国军工到底有没有比清末进步?这个问题得拆开来看,不能一概而论。如果只看表面上的“洋货”数量和一些大型兵工厂的规模,民国初期似乎是比清末有了进步。但要深入骨子里去比,尤其是在自主研发能力、稳定生产能力以及对整个国家军事工业体系的支撑上,那就复杂了,甚至可以说在很多方面,民国军工的表现是相当令人扼腕的.............
  • 回答
    民国的军阀,在我们的历史教科书里,往往被描绘成一幅幅油腻、贪婪、好斗的群像。他们占据一方,鱼肉百姓,为了争夺地盘和权力,不惜发动连年的混战,让国家长期处于分裂和动荡之中。这种形象,对于大多数受过基础教育的人来说,几乎是一种根深蒂固的认知。但如果跳出课本上那种高度凝练、非黑即白的叙事框架,深入去看看那.............
  • 回答
    说起民国的土匪,那可真是一言难尽。他们是否“厉害”?这得看你怎么定义“厉害”。如果说他们能让当时的政府头疼不已,让普通百姓谈之色变,那么他们确实是“厉害”的。但如果说他们能像古代的侠客一样,只劫富济贫,行侠仗义,那估计就得打个大大的问号了。为什么民国会有那么多土匪?这得从当时的大环境说起。民国时期,.............
  • 回答
    民国大师与当代的“公知”,两者在很多层面有着显著的差异,将他们简单划为等号,恐怕失之偏颇。不过,若要探讨他们之间的联系与区别,确实是一个引人深思的话题,我们可以从几个方面来细致地梳理一下。首先,我们得明白“公知”这个词在当代语境下的含义。通常,“公知”指的是那些拥有较高社会声望、受到一定教育、能够发.............
  • 回答
    民国时期,普通百姓的心态是复杂而多样的,要笼统地说他们觉得民国“不如”清朝,其实过于简单化了。因为“不如”这个词本身就包含了很多维度,比如生活安定、社会秩序、经济发展、个人自由等等。首先,我们得承认,清朝末年,尤其是太平天国运动、捻军起义等一系列内乱之后,国家就已经很疲惫了。然后,民国初期,虽然推翻.............
  • 回答
    民国时期重工业发展的落后,相较于清朝(特别是晚清洋务运动时期)而言,是一个复杂且多层面的问题,并非简单的“落后”就能概括,而是呈现出一种“发展迟滞”和“结构性困境”的特点。要详细解释,我们需要从几个关键维度来分析:一、 起点与基础的差异: 清朝(晚清)的洋务运动奠定的基础: 晚清虽然积贫积弱,但.............
  • 回答
    要评价盖世太保和军统哪个能力更强,需要从多个维度进行分析,并且要避免简单化的“谁更强”的结论,因为他们的运作环境、目标、手段都有显著差异。不过,可以肯定的是,这两者都曾是各自时代背景下相当出色(虽然是负面意义上的出色)的特务和情报组织。盖世太保(Geheime Staatspolizei)盖世太保,.............
  • 回答
    关于民国题材影视剧里塑造国民党方面的“正人君子”或“理想主义者”的现象,确实是观众们普遍注意到的一个特点。这背后涉及了多方面的原因,既有历史现实的映射,也有创作策略的考量,甚至夹杂着观众情感的投射。下面咱们就来掰扯掰扯。一、历史的复杂性:并非“铁板一块”首先,得承认,国民党在历史上并非一个铁板一块的.............
  • 回答
    这个问题很有意思,也需要我们仔细梳理一下历史的脉络。要说同时期欧美国家是否“羡慕”民国的黄金十年,这其实是一个比较复杂的概念,不能简单地用“是”或“否”来回答。我们需要从多个维度来理解。首先,我们得明确“黄金十年”(通常指1927年至1937年)在民国历史上的定位。这段时期,国民党政府在蒋介石的领导.............
  • 回答
    民国军阀时期的小说,这是一个充满魅力和戏剧性的时代,充满了变革、冲突、个人命运的沉浮,以及那个时代独特的风情。无论是侧重于宏大的历史背景还是聚焦于人物的爱恨情仇,都有许多优秀的作品可以推荐。以下我将从几个不同的角度为你推荐一些我认为好看的小说,并尽量详细地介绍它们:一、 侧重历史厚重感与时代风貌的推.............
  • 回答
    您好!关于您提出的这个问题,也就是清朝时期瓦德西为何称清朝百姓强壮,而到了清末民国时期军队却变得骨瘦如柴,这是一个非常有意思也相当复杂的问题,背后牵扯到多方面的原因。我来为您详细解读一下。瓦德西眼中的“强壮”与时代背景首先,我们需要明白,德国陆军元帅阿尔弗雷德·冯·瓦德西(Alfred von Wa.............

本站所有内容均为互联网搜索引擎提供的公开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储任何数据与内容,任何内容与数据均与本站无关,如有需要请联系相关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于百度google,bing,sogou

© 2025 tinynews.org All Rights Reserved. 百科问答小站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