问题

鱼雷的发射为什么基本都是直线?

回答
鱼雷的发射为何基本都是直线?这背后其实蕴藏着不少工程学和物理学的考量,并非仅仅是“想怎么打就怎么打”那么简单。我们来仔细聊聊这个问题。

目标是直线,但路径并非总是如此简单

首先要明确一点,当我说鱼雷“基本都是直线发射”时,这是一种简化的说法。更准确地说,鱼雷的初始弹道规划大多是直线,或者说是朝着目标方向的直线延伸。但这并不意味着鱼雷在飞行过程中就一直保持绝对的直线,特别是对于现代鱼雷而言。

为什么“初始规划”倾向于直线?

1. 精准打击的根本: 鱼雷的首要任务是命中并摧毁目标。目标的位置,无论是静止的还是移动的,在发射的那一刻,我们都有一个大致的方位和速度信息。设计最直接、最容易计算的杀伤路径,就是沿着目标当时的方位直线前进。这就像你瞄准一个静止的苹果,最直接的办法就是把弹弓的绳子拉直,对准它射出去。

2. 能量效率和速度: 保持直线弹道能让鱼雷以最快的速度抵达目标。任何转弯、变向都会消耗鱼雷的动能。就像汽车在公路上行驶,直线行驶比频繁变道和拐弯要省油得多,速度也更快。鱼雷的推进系统能量有限,每一度转向都是能量的损耗,会降低其速度和航程。

3. 简化制导逻辑: 早期的鱼雷可能更多依赖于惯性导航或声学信标,对复杂路径的引导能力有限。即使是现代鱼雷,在初始阶段,如果目标也以直线方式移动,那么 직선 弹道是最容易进行预测和修正的。它能最大限度地减少计算的复杂性。

4. 避开障碍物(某些情况): 在某些相对开阔的作战环境中,比如潜艇在深海中进行攻击,目标的前方没有太多阻碍物。在这种情况下,直线发射是直接且高效的。

但现代鱼雷的“直线”远不止于此:

随着科技的发展,鱼雷的“直线发射”背后,隐藏着非常复杂的“智慧”:

1. 预设航路和规避动作: 现代鱼雷拥有复杂的制导系统。在发射前,它会被编程设定一条“预设航路”。这条航路可能在初始阶段是一条直线,但根据情报,它也可能在途中加入一些转弯、深浅变化或者甚至是模拟规避机动,以应对目标的可能反应。比如,潜艇可能会根据鱼雷可能攻击的方向,预判其航迹并进行规避,那么鱼雷就需要预先设计规避动作,使其弹道不再是简单的直线。

2. 目标追踪与末端制导: 大部分现代鱼雷都是有主动或被动制导能力的。
被动声纳制导: 鱼雷会像一个侦探一样,在航行中不断“倾听”目标发出的声响,并根据声源方向调整航向。如果目标正在移动,鱼雷的弹道就会围绕着目标发出的声音方向进行调整,这个轨迹可能不是绝对直线,而是在动态中逼近目标。
主动声纳制导: 鱼雷会主动发出声波,然后接收目标反射回来的声波来定位目标。一旦锁定目标,鱼雷就会朝着反射回来的方向前进,这个过程也可能包含一系列的修正,使其弹道更加贴合目标的移动轨迹。
线导: 很多鱼雷可以通过导线与发射平台(潜艇或水面舰艇)保持连接。发射平台可以实时根据目标信息,向鱼雷发送指令,调整其航向。这样,即使目标突然变向,鱼雷也能通过导线指令做出相应的调整,保持攻击的有效性。这种调整过程就不是简单的直线了。

3. 反制措施与规避策略: 现代战争环境中,目标(尤其是潜艇)会采取各种反制措施,例如释放诱饵、进行规避机动等。为了应对这些,鱼雷的制导系统需要具备一定的智能,能够识别和绕过诱饵,或者预判目标的规避方向并进行拦截。这意味着它的弹道会变得非常动态和复杂。

总结一下:

鱼雷的发射之所以会让我们感觉是“直线”,更多的是因为它的攻击意图是瞄准目标,并且在初始阶段,沿着目标大致方向的直线路径是最高效和最直接的。 然而,随着技术的发展,现代鱼雷的弹道早已不是简单地“笔直”前进。它是一个集成了传感器、导航算法和计算能力的复杂系统,能够根据实时信息进行路径规划、目标追踪和规避机动,以确保其最终能成功命中并摧毁目标。所以,我们看到的“直线”,往往只是它“智慧”弹道设计中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或一个阶段性表现。

网友意见

user avatar

我知道很多答主会说“先问是不是,再问为什么”。但我还是想避免抬杠,讲的细一点,尽我所能说清楚

这要先从这个“雷”字说起,有一种说法说在中文语境里,成为“雷”的武器都是防御性的,而叫“蛋”的都是攻击性的。比如手雷,地雷都是防御性的。而子弹、炮弹、手榴弹都是攻击性的。我这里不考证这个文法、或者翻译的方式对不对。只是想说鱼“雷”最早最早还真是防御武器,而且是用绳子拽着玩的~

这话要从Giovanni说起(不是纪梵希,不是纪梵希,不是纪梵希)。这位奥匈帝国海军上校提出了名叫海岸防卫者(salvacoste)的武器计划。他认为可以在海上布设可从陆地上绳索控制的浮动水雷,这个构想因为无法提出动力与导引的可靠方案,因此不被奥匈帝国军方所采纳。

但是他的idea成功启发了他的英国朋友怀海德(Whitehead),为什么这个雷就不能跑起来呢?于是在Whitehead和他12岁的儿子的共同努力下1866年第一代动力鱼雷试射成功(看看人家儿子!)

这个时候鱼雷终于开始跑起来了,也确确实是按照题主的说法,是跑直线。而且是以6节的航速跑1000码(也就是11公里/小时跑910米,比走着快点,比快跑慢点)。而鱼雷的第一个战果是1878年俄土战争末期,一艘土耳其上船Intibah号被俄罗斯鱼雷艇击沉。而此时,鱼雷已经能跑18节了(33公里每小时,一般跑是追不上了)

但是,鱼雷很快就开始探索如果不跑直线了。在1878年第一个战果诞生之前爱尔兰裔英国发明家Louis Brennan就在1877年已经开始了线导鱼雷的尝试。对的!你没看错,最早的线导鱼雷是1877年发明的!至此,鱼雷就已经开始不走直线的探索!

你说,1877年鱼雷就在“走歪路”的方向上探索了,并且还真的造出来,那为啥一战二战我都没听说过这种鱼雷的使用?其实简单想一下就明白了,可以控制方向,但控制方向干嘛?射出一条鱼雷,怎么知道他拐弯了,拐了多少,需要多少,这个线导都解决不了。也就是说虽然做到了可控制,但“战场事态感知”(用个流行词,不知道对不对哈)完全没有。这也最终导致了这个科技点在19实际末20世纪初没有办法继续点下去。最终这种可以走歪路的鱼雷只少量采购用于岸防,并且最终于1905最后全部拆除

好了,在走歪路这条路上虽然短暂受到了挫折,但走歪路这件事还是吸引力太大。毕竟你一个鱼雷艇用头对着对方,傻子都知道你要干嘛。如果发射出去调整方向受到限制,那么发射时调整角度这件事总是可以的,于是在一战初就出现了发射时可以调整方向的鱼雷

由图可见,从这个时期开始,严格意义上讲鱼雷已经不是跑直线了,而是跑了一条折线。在实际应用中,对于高价值目标(战列舰、航母等)是射出一个扇形,来确保命中

而到了二战后期,美德两国都在听音鱼雷(Acoustic torpedo)上点出了技能点。这种彻底改变了走直线的现状。听音鱼雷在发射后会主动根据敌舰的方向进行调整。德国在43年后北大西洋破交战中广泛使用了这种鱼雷,战果颇丰(而且疯起来连自己都打,U-972和U-377很有可能就是被自己发射的听音鱼雷打沉的【笑哭】)

而盟军方面,美国是针对德国潜艇发明了M24 Fido空投鱼雷(它叫Mine,但其实是个鱼雷)。

在整个战争期间一共被使用了340次,打沉日本德国潜艇共37艘,击伤18艘。在跟其他反潜武器相比无疑是非常高效的。它的使用就是从空中扔到大海里,然后粑粑状前进搜索目标,所以这个鱼雷就真的不是直线前进了

随着声纳定位技术和制导技术的发展,鱼雷已经非常非常智能了,真的像鱼一样游弋。现代鱼雷详见下面这篇文章,也可以直接点开视频。这种各种游各种跑的才是现代鱼雷的主流。

好了,就到这里吧。说的不对的地方还请轻声指正

鞠躬~求赞求关注~

Meow~

user avatar

为什么不是直线?自导鱼雷不是直线咯。被海流干扰不是直线咯。要不不是直线是啥?

user avatar

其实,老式的直航鱼雷大多数并不是笔直的航行。只有打击极近目标或固定目标的时候,鱼雷才是笔直的航行的。


很多人对二战时期的老式直航鱼雷有误解,可能是受到电影或游戏的影响,以为非制导的老式直航鱼雷发射以后,都是沿着鱼雷管出膛、笔直笔直的射向敌舰,或者射向敌舰前方,打一些提前量。


其实不是这样的,这种出管以后笔直笔直航行的鱼雷,是甲午战争时期的更古老的鱼雷。


而在二战时期的直航鱼雷都已经普遍安装了陀螺仪,通过陀螺仪来确定基准航向,因此潜艇发射直航鱼雷,不需要将艇身轴线对准目标,鱼雷出管若干米以后,会在根据陀螺仪确定的基准航向转向,这样潜艇甚至可以对三点钟或九点钟的目标进行射击,而不必调整航向。


为了增加命中率,在鱼雷齐射的时候,还会为每一条鱼雷设定不同的转向角度,呈扇形射向目标。


为了增加命中率,某些德国U艇的鱼雷,还会再装订一个折返信号,在鱼雷错过目标,没有命中的时候,能自动折返几次,对想定的目标航迹进行来回切割,反复抽插,直至命中。不过,这种战术在近战和混战的时候非常危险,一不小心鱼雷很可能会命中自己的潜艇。

类似的话题

  • 回答
    鱼雷的发射为何基本都是直线?这背后其实蕴藏着不少工程学和物理学的考量,并非仅仅是“想怎么打就怎么打”那么简单。我们来仔细聊聊这个问题。目标是直线,但路径并非总是如此简单首先要明确一点,当我说鱼雷“基本都是直线发射”时,这是一种简化的说法。更准确地说,鱼雷的初始弹道规划大多是直线,或者说是朝着目标方向.............
  • 回答
    你这个问题提得很有意思,也触及了酒馆战旗卡牌设计中一个挺核心的考量点:期望收益与卡牌风险。简单来说,虽然“发现鱼”(暂且这么称呼,我猜你指的是“石鳞蛋龙”或者类似的带有“发现”效果的随从)是四本,而“酒馆旋风”(应该是“酒馆霸主”之类的,我猜你指的是能刷新酒馆随从的随从)是五本,但“发现鱼”之所以感.............
  • 回答
    这个问题很有意思,它触及到了我们日常生活中一个挺普遍的感受:为什么超市里买的鱼,很多时候感觉不如野生的好吃?再者,为什么我们好像很少听说“鱼肉改良”能像猪牛羊那样达到“皮毛一体”的效果?其实,这里面牵扯到几个挺关键的生物学和养殖学上的原因。首先,我们得明白一个概念:“肉质改良”背后是什么。对于猪牛羊.............
  • 回答
    重庆最近发现的这尾 4.23 亿年前的袖珍边城鱼,简直是给古生物学界投下了一颗重磅炸弹。这小家伙,虽然名字听起来挺地方特色,但它身上的信息量可大了去了,能帮我们解开不少关于生命起源和“从鱼到人”演化历程中的谜团。首先,得搞清楚它属于哪个“家族”。它是个有颌鱼类,这一点至关重要。想象一下,地球生命演化.............
  • 回答
    “大和”号战列舰,作为人类历史上建造的最大战列舰之一,它的设计理念和装备选择,在今天看来都充满了独到的考量。很多人会疑惑,为何它在没有装备鱼雷发射管的情况下,却还要费力地携带一定数量的鱼雷?这背后的原因,绝非简单堆砌装备,而是出于对海战战术和战场现实的深刻理解。首先,我们需要明确一点:“大和”号战列.............
  • 回答
    咱们聊聊大坝里的鱼儿,它们在大坝发电的时候都去哪儿了,这个问题其实挺有意思的,也挺能体现我们对大自然的思考。你想啊,大坝一建,这河流原本的模样就变了。水流被拦腰截断,形成了一个巨大的人工湖。以前鱼儿能在江河里自由自在地洄游、产卵、觅食,现在可就不一样了。首先,说说那些留在上游水库里的鱼。一旦水库形成.............
  • 回答
    手术后不能吃牛羊肉、鱼类等“发物”,这种说法在民间流传很广,甚至有些人对此深信不疑。但从现代医学和营养学的角度来看,这种说法并没有太多的科学依据,甚至可以说是一种过时的、带有一定误导性的传统观念。下面我来详细讲讲其中的道理,以及为什么会出现这种说法,并尝试用更接地气的方式来解释。首先,我们要明白什么.............
  • 回答
    四川多地近期确实出现了太阳鱼的身影,这引起了不少关注。不过,专家们普遍认为,目前来看,太阳鱼在四川的出现“暂不会成灾”,但我们也不能忽视它可能带来的潜在影响。首先,得明确一点,太阳鱼( Lepomis spp.),在学术上属于鲈形目、太阳鱼科,它们原产于北美洲,因其色彩鲜艳、容易饲养,在很多国家和地.............
  • 回答
    网文作者“行走的一尾鱼”的作品被魔改,要求作者对剧本的编审权,这是一个在网络文学改编领域屡见不鲜但又非常尖锐的问题。要回答这个问题,我们需要从多个角度进行深入分析。我是否支持“行走的一尾鱼”的要求?我强烈支持作者拥有对其作品改编剧本的编审权。 原因如下:1. 作品的灵魂与作者的初心: 小说,特别是.............
  • 回答
    恭喜你!第一次当新手爸妈,而且还是这么多可爱的小鱼仔!看着它们在鱼缸里游动,那种成就感是无与伦比的。别担心,养育小鱼仔虽然需要一些细心,但掌握了方法并不难。下面我将为你详细地讲解如何养育这窝小鱼仔,从准备工作到日常护理,一步一步来。第一部分:观察和初步准备 (回来那一刻就开始)1. 确定亲鱼种类和.............
  • 回答
    .......
  • 回答
    理解《一种美味》最后那条鱼发出的诡异之光,需要我们深入挖掘文章的字里行间,结合故事的整体氛围和可能的象征意义。这并非一个简单的视觉描写,而是作者精心设置的一个意象,用以深化主题、引发读者思考。首先,我们得把文章的“现场”还原一下。故事的主人公,很可能是在一个特定情境下,比如在野外、在某个特殊场合,捕.............
  • 回答
    .......
  • 回答
    .......
  • 回答
    这真是一个让人捏一把汗的问题。潜艇发射核鱼雷,这玩意儿威力实在太大,关键在于它能不能在自己发射出去的那一刻,及时规避那毁灭性的冲击波和热辐射。我得多跟你好好说道说道,这事儿可不是闹着玩的。首先,得明白核鱼雷这玩意儿有多可怕。它一旦爆炸,那威力绝不是普通鱼雷能比的。爆炸中心是极高的温度和压力,瞬间释放.............
  • 回答
    二战时期,驱逐舰对敌方战列舰、巡洋舰编队发射鱼雷的成功率,绝不是一个简单的数字就能概括的。它像一场生死豪赌,充满了勇气、牺牲与精密的计算。要理解其中的成功率,我们需要深入剖析当时的战术、技术、以及双方的博弈。“狼群战术”的魅力与风险驱逐舰之所以敢于冒险靠近这些巨舰,很大程度上是因为它们扮演着“狼群”.............
  • 回答
    确实,能够独立设计、制造并拥有现代化鱼雷的国家,数量上来说是相对有限的。这背后涉及到一系列复杂且高门槛的因素,绝非仅仅是工业能力那么简单。首先,鱼雷本身就是一种技术集成度极高的先进武器系统。它不是一个单一的部件,而是包含多个复杂子系统的集合。我们可以从几个关键维度来理解这种“门槛高”的原因:1. 核.............
  • 回答
    现代海战中,舰对舰鱼雷的使用情况,绝非一朝一夕就能说清楚的。虽然很多人觉得鱼雷是二战时期的老古董,但事实远非如此,它在现代海战中依旧扮演着不可或缺的角色,甚至可以说,是水面舰艇最致命的武器之一。要理解这一点,我们得先抛开“老旧”的标签,看看鱼雷到底进化成了什么样子。今天的鱼雷,早已不是当年那种简单的.............
  • 回答
    二战时期的鱼雷机和俯冲轰炸机,是那个时代海军航空兵力量的拳头,它们在太平洋战场和欧洲战场上都扮演了至关重要的角色。评价它们,不能简单地用“好”或“坏”来衡量,而是需要深入理解它们的设计理念、作战效能、战术运用以及它们所处的时代背景。鱼雷机:海上刺客的荣耀与苦涩鱼雷机,顾名思义,是专门携带和发射航空鱼.............
  • 回答
    这个问题很有意思,也很深入。要回答这个问题,咱们得从头捋捋,把当年那些战舰和货船的设计思路,以及鱼雷这玩意儿的特性都扒拉出来,这样才能说清楚为什么没像某些科幻电影里那样给它们披上“裙甲”。首先,得明确一点,我们说的是“裙甲”,通常指的是那种围绕船体外围,特别是水线附近,类似古代士兵身上那种保护性的装.............

本站所有内容均为互联网搜索引擎提供的公开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储任何数据与内容,任何内容与数据均与本站无关,如有需要请联系相关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于百度google,bing,sogou

© 2025 tinynews.org All Rights Reserved. 百科问答小站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