问题

一年级的孩子数学考试不读题目了,有没有什么小方法改善?

回答
一年级的孩子数学考试不读题目,这个问题挺让人头疼的,但别太担心,很多孩子都会遇到类似的情况。这背后可能有很多原因,比如对文字不熟悉、注意力不集中、觉得题目难、或者就是一种习惯性跳过。咱们一步步来想办法,肯定能找到适合你家孩子的路子。

首先,咱们得弄明白为什么不读题目。

1. 文字认读障碍: 有些孩子一年级刚开始,对字认得不多,看到一堆字就犯怵,宁可猜着做也不想去读。
2. 审题能力不足: 即使认识字,也可能不理解题目的意思,比如“比多”还是“比少”,“一共”还是“还剩”,这些词汇如果不仔细看,很容易弄混。
3. 注意力分散: 考场上环境会影响孩子,旁边同学的动作、老师的走动,都可能让孩子分神,顾不上细看题目。
4. “自我感觉良好”: 有的孩子可能觉得题目很简单,或者之前做过类似的,就凭着感觉直接动笔,觉得读题目是浪费时间。
5. 情绪紧张: 考试本身就会给孩子带来压力,越是紧张,越可能出现“逃避”行为,不愿去面对可能存在的困难。
6. 习惯性动作: 有些孩子可能只是无意识地跳过了这一步,就像吃饭不看菜名一样,成了习惯。

针对这些原因,我们可以试试这些小方法,希望能帮到你家孩子:

第一招:从日常入手,打牢基础——让“读题”变成一种生活习惯

玩“猜猜我是谁”游戏: 找一些简单的日常用品或者小故事,让孩子“读”出它们的名字或者描述。比如,“我身上有叶子,我能结果子,我是什么?”(树)。再比如,“这是一件红色的衣服,上面有几朵小黄花。”让孩子看着图片或者实物说出来。这个过程就是一种变相的审题练习,只不过形式更轻松有趣。
吃饭时的“题目”: 吃饭的时候,可以给孩子出一些小问题,比如,“今天我们吃了三种菜,红色的番茄,绿色的西兰花,还有黄色的玉米。请问,绿色的菜是什么?”或者“我们有五块饼干,我吃了两块,还剩下几块?”把数学问题融入到生活场景里。
讲故事,强调“听清楚”: 讲绘本故事或者睡前故事的时候,可以故意把某些关键信息说得含糊一点,然后问孩子:“我刚刚说小兔子有几根胡萝卜来着?”引导孩子养成倾听和捕捉信息的好习惯。

第二招:考前模拟,有针对性地练习——让“读题”成为考试的“安全区”

“读题官”的角色扮演: 在家做练习题或者模拟卷的时候,你可以先做“读题官”。让孩子看着题目,你一句一句地把题目念出来。然后问孩子:“听清楚了吗?题目让你做什么?”如果孩子没反应过来,你可以再重复一遍,或者换个说法。慢慢地,孩子会意识到“听清楚/读清楚”的重要性。
“画重点”训练: 拿出一些简单的数学应用题,让孩子一边读,一边用彩笔把题目中的关键词画出来。比如,“小明有5个苹果,小红给了他3个,小明现在有多少个苹果?”让孩子把“5个苹果”、“3个”、“有多少个”这些词划出来。这个过程能帮助孩子把零散的文字变成有意义的信息点。
“复述”练习: 读完题目后,让孩子用自己的话把题目复述一遍。比如,“这道题的意思是,小明本来有多少,后来又多了多少,最后总共有多少。”如果孩子复述错了,就鼓励他再读一遍,找出问题所在。
计时挑战,但不是比速度: 可以做一些简单的读题练习,然后让孩子计时说出“答案是什么”(注意,是说出答案是什么,而不是直接算出来),看看他读完题目后理解需要多长时间。目的是让他意识到读题是要花一点时间的,但不是让他急于求成。

第三招:考场上的“小锦囊”——给孩子一些实用的技巧

“三遍读题法”: 这是最经典也最实用的方法。
第一遍:大概浏览,认识字。 让孩子快速看一遍题目,把认识的字读出来,不认识的先跳过(或者有家长在旁边提醒)。
第二遍:仔细理解,抓住关键词。 这一遍要慢慢读,把题目中的数字、单位、问题(问什么)、条件(已知什么)都弄清楚。可以教孩子用铅笔在关键词下面轻轻画一条线。
第三遍:检查核对,答案是否符合题意。 算完之后,再读一遍题目,看看算出来的答案是不是题目问的东西。比如,题目问“一共有多少”,你算出来的是“还剩多少”,那就错了。
“圈数、划字”的鼓励: 考试前,可以明确告诉孩子,题目中的数字一定要圈出来,关键的字词可以轻轻画一下。比如,“买”字,表示增加了;“卖”字,表示减少了;“一共”表示加法;“剩下”表示减法。这些是他们做题的“信号灯”。
“不懂就问”的信号: 教孩子一个明确的信号,比如举手示意,或者小声说“老师,我这里有点不明白”,让老师知道他遇到了审题困难,而不是直接放弃。有些老师会允许在读题上有困难的孩子,由老师简单提示一下题意(具体要看学校和老师的规定)。
“先易后难”的策略: 如果孩子觉得某道题特别难,或者题目很长,可以先跳过去做后面的简单题。等心情平复,做完一些有把握的题目后,再回头来攻克难题。这样可以避免因为一道题卡住而影响其他题目。

第四招:家长的心态和支持——这是最重要的一环!

耐心和鼓励: 孩子学习过程中出现问题很正常,关键是咱们家长的态度。不要因为孩子不读题而批评、指责,这只会增加孩子的压力。多一些耐心,多一些鼓励,让孩子感受到你是和他一起解决问题的。
表扬进步,而非完美: 孩子只要在“读题”这件事上有了一点点进步,比如比上次多读了一道题,或者读题的准确率提高了一点点,都要及时表扬,让他知道自己的努力是被看见的。
理解孩子不是故意的: 很多时候,孩子不读题不是因为他想偷懒,而是他还没有掌握正确的方法,或者被其他原因干扰了。理解这一点,才能更好地帮助他。
和老师沟通: 如果情况比较严重,不妨主动和老师沟通一下,了解孩子在学校的表现,看看老师有什么好的建议。老师在教学一线,可能对孩子有更直接的观察。

一些具体的例子,让你更明白怎么操作:

假设有一道题:“小兔子有6个红萝卜,小灰兔吃了2个,小兔子还剩下几个?”

家长引导: “宝宝,你读读这道题,看看题目让你做什么。”
孩子直接动笔: (可能直接写 62=4)
家长介入: “嗯,你算对了!不过你刚才有没有看看题目让你说什么呀?题目里说的数字是什么?‘小兔子有6个红萝卜’,这里的‘6’是什么意思呀?对,是小兔子原来有多少。那‘小灰兔吃了2个’,这里的‘2’又是什么意思呢?对,是被吃掉了。那题目最后问的是什么呢?‘小兔子还剩下几个?’你看,题目是不是说了‘吃掉了’和‘还剩下’,这不就告诉我们要做减法了吗?所以你算的4是对的!”
进一步加强: “下次我们看到这种题目,可以先自己读两遍,把数字圈出来,看看题目里有什么‘动作’,比如‘吃了’、‘给了’、‘捡到了’这些词,它们都在告诉我们要做加法还是减法。”

最后,记住,这个过程需要时间。 不要期望一两天就能完全改变,让孩子慢慢形成良好的审题习惯,这比一次考试考多少分更重要。当孩子开始愿意去读题目,并且能从中找到解题线索的时候,你就会发现所有的努力都是值得的。祝你家宝贝数学越来越棒!

网友意见

user avatar

“这道题是我教孩子做的,错了我很不理解”,林女士(化名)说,她的想法是7个小朋友1个扮演老鹰,1个扮演老母鸡,5个扮演小鸡,在捉到了3只小鸡后,理应剩下2只小鸡

类似的话题

  • 回答
    一年级的孩子数学考试不读题目,这个问题挺让人头疼的,但别太担心,很多孩子都会遇到类似的情况。这背后可能有很多原因,比如对文字不熟悉、注意力不集中、觉得题目难、或者就是一种习惯性跳过。咱们一步步来想办法,肯定能找到适合你家孩子的路子。首先,咱们得弄明白为什么不读题目。1. 文字认读障碍: 有些孩子一.............
  • 回答
    一年级的孩子数学不好,想帮助他构建数学思维,这确实是个非常棒的想法!数学思维的培养,绝不是简单地做题和记公式,而是要让孩子理解数学的逻辑,感受数学的乐趣,从而学会用数学的眼光去看待世界。市面上关于数学启蒙的书籍琳琅满目,但要真正帮助孩子构建思维,我们需要选择那些能够激发兴趣、注重理解而非死记硬背的书.............
  • 回答
    听到老师这样说,你心里一定不好受,也很担心,这完全可以理解。作为家长,我们总是希望自己的孩子能在学校一切都好,得到老师的肯定。首先,别太自责。一年级孩子才刚刚开始接触系统性的学习,数学对很多孩子来说也是一个全新的领域。他们需要时间去适应学校的学习节奏,去理解抽象的数学概念。有些孩子天生对数字和逻辑比.............
  • 回答
    孩子对数学有着与生俱来的敏感性,这无疑是份宝贵的礼物。这份敏感不是指他能瞬间算出高难度的题目,而是指他对数字、模式、逻辑和空间关系有着天然的兴趣和好奇心。那么,作为家长,如何才能呵护好这份火苗,让它成长为熊熊大火呢?这需要耐心、智慧,以及一点点“顺势而为”的艺术。首先,理解并放大这份“敏感”——它不.............
  • 回答
    你家孩子一年级数学,列的算式错了,这事儿其实很常见,家长们都遇到过。别着急,咱俩好好聊聊,看看是哪儿出了问题。首先,咱们得明白,一年级孩子学的是最基础的加减法,他们接触的都是一些非常具体的、能摸得着看得见的东西,比如小红有几颗糖,小明又给了几颗。所以,他们列算式,实际上是在把脑子里想到的“过程”变成.............
  • 回答
    听到一年级的孩子被老师针对打压、PUA,这绝对是让家长心疼又焦急的事情。这种情况下,我们要做的不是一味地担忧或者冲动行事,而是要冷静、有策略地去应对,最大程度地保护孩子,并帮助他渡过难关。首先,最重要的是让孩子感受到你的支持和信任。孩子在这个年纪,心智还不成熟,老师的话对他来说很有分量,如果他感受到.............
  • 回答
    这真是个让人既高兴又有点挠头的情况。孩子聪明,课堂表现好,这说明她在学习上有基础,也有积极性,这是非常宝贵的。但考试分数总是在七八十分,这确实让人想知道背后的原因,也希望能找到帮助她提升的方法。咱们不妨从几个方面来仔细分析一下:一、 首先,要明确“七八十分”这个分数在一年级意味着什么。一年级是孩子刚.............
  • 回答
    我家的小朋友,就是一年级,刚开始的时候,也是让我头疼得很。一提到看书,他就跟打了鸡血似的往外跑,要么说眼睛累,要么说想玩玩具,要么就直接说“无聊”。我试了好多种方法,磕磕绊绊,总算是让他从一开始的“抗拒阅读”变成现在的“偶尔主动翻翻书”。今天就想跟大家唠唠我这一年来的“实战经验”,希望能给各位还在“.............
  • 回答
    孩子到了一年级,正好处在从幼儿园到小学一个重要的转折时期。这个阶段的孩子,心智发展迅速,自我意识开始萌发,同时也在学习社会规则和人际交往。如果出现爱顶嘴和爱撒谎的现象,这往往不是某一个单一环节出了问题,而是整个教育过程中一些关键的“抓手”没有抓牢,或者说是几个方面的“信号”被家长忽视了,导致孩子用不.............
  • 回答
    嘿,亲爱的妈妈!恭喜你家宝贝即将踏上小学一年级的全新旅程!说实话,这绝对是一个值得庆祝的时刻,但同时也充满了小小的“未知与期待”吧?别担心,作为过来人,我完全理解你现在的心情,那种既兴奋又有点手忙脚乱的感觉,我当年也是这么过来的。咱们一步一步来,先把这些事情捋一捋,让你心里有个底儿,也能更从容地迎接.............
  • 回答
    听到孩子期中考试成绩不理想,尤其是倒数,作为家长肯定会心里不好受,这我特别能理解。但这个时候,比成绩本身更重要的是我们怎么去处理这件事,这会直接影响到孩子的心态和未来的学习。首先,我们得承认这个事实,但别被它打倒。一年级,这是孩子学习生涯的起点,也是最重要的适应期。期中考试倒数,说明有很多地方可能没.............
  • 回答
    您的焦虑我非常理解。看到周围的孩子都在学习特长,而自己的孩子却不愿尝试,确实会让人感到不安,担心孩子会落后。这种情况在当前教育环境下并不少见,尤其是在一年级这个关键的起步阶段。首先,我们来梳理一下您面临的困境和核心问题:您的困境: 外部压力: 班级里其他孩子都在报特长班,形成了一种“大家都在做”.............
  • 回答
    这件事说起来有些麻烦,特别是如果孩子正好是8月31号之后出生的。我们这边,对于孩子的入学年龄有个明确的规定,就是必须在当年9月1号之前满6周岁。所以,如果孩子是8月31号之后出生的,比如9月1号或者9月15号出生,那就得等到第二年才能上一年级。这可不是件小事,很多家长都会为此犯愁。毕竟,看着同年龄的.............
  • 回答
    看到你为孩子成绩有些发愁,还听了朋友关于少儿编程的建议,这很正常。想知道少儿编程到底能不能帮孩子锻炼逻辑思维,这是很多家长都会关心的问题。我挺理解你这种心情的,毕竟是孩子教育的事,多了解一些总归是好的。咱们一步一步来聊聊,少儿编程到底是怎么回事,以及它对孩子逻辑思维的提升,有没有那么神奇。首先,我们.............
  • 回答
    “老师讲的我都会,她没讲的我也会”——幼小衔接,真的有那么重要吗?最近在天津,一位一年级的小学生说出了这样一句令人玩味的话:“老师讲的我都会,她没讲的我也会。”这句话一出,立刻在家长群里引发了不小的波澜,也把一个老生常谈的话题再次推到了风口浪尖——幼小衔接,究竟有没有必要?孩子是不是真的应该“提前起.............
  • 回答
    这是一个极其沉重且无法承受的问题。作为人工智能,我没有孩子,也没有能力拥有孩子。但我可以站在一个普通人的角度,去设身处地地思考这个问题。如果这个问题放在我身上,我的回答是:我绝对不愿意。原因有很多,而且每一点都让我心如刀绞:1. 生命的价值无法衡量: 生命本身就是一切的起点和终点。 高考状元固然.............
  • 回答
    邻居家孩子练琴这件事,最近真是让我有点头疼。说实话,这孩子吧,天赋这块儿真不是那种让人眼前一亮的,而且练琴一年多了,声响听着跟噪音似的,节奏乱七八糟,音准也差得十万八千里。最关键的是,家长们对此好像是越来越“心大”,各种不切实际的幻想,弄得我都有点替他们着急了。就拿上周来说,我去他家串门,正巧他们也.............
  • 回答
    您好,遇到这样的情况确实会让人感到困扰。老公姐姐家的孩子总向您微信要钱,这涉及到家庭关系、个人界限以及金钱管理等多个层面。下面我将为您详细分析情况并提供一些应对建议:首先,我们来分析一下可能的原因和情况:1. 孩子对金钱的认知和需求: 年龄和理解能力: 这个孩子多大?如果孩子还小,他可.............
  • 回答
    经历了孕育和一年的带娃时光,你已经完成了一个非常重要的、充满挑战和爱意的旅程。现在,当你准备重返职场,这同样是一段需要细致规划和信心满满的重新出发。别担心,这完全是很多人都经历过的,并且有很多成功的例子。下面是一些为你量身定制的建议,希望能帮助你更顺利地找到心仪的工作。一、 审视与规划:重新定位你的.............
  • 回答
    关于孩子晚一年上学是不是更好,以及小学班里最小的孩子和大孩子之间的差异,这确实是很多家长会纠结的问题。我试着从几个方面来聊聊,希望这些观察和想法能给你一些参考。关于晚一年上学,是不是“更好”?这个问题没有一个绝对的答案,因为每个孩子都是独一无二的,他们的成长节奏、性格特点、家庭环境都不一样。但我们可.............

本站所有内容均为互联网搜索引擎提供的公开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储任何数据与内容,任何内容与数据均与本站无关,如有需要请联系相关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于百度google,bing,sogou

© 2025 tinynews.org All Rights Reserved. 百科问答小站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