女人比男人更反感和比自己层次低的人一起玩
潜水滑雪的好处就是可以和更多低消费群体隔离开
而篮球,足球,游戏,大保健的特点是不管你是什么层次,到了这个圈子就又变得差不多了
你就是和王思聪一样有钱,也得四条大腿才带的动
所以阿水代替宝蓝打的辅助
其实所谓的贵族运动,大都是这种和低消费群体隔离的项目,他们不喜欢和别人回到同一起跑线,也更拒绝身体接触
也就是说在女人中有贵族思维的人更多
男人有平民思维的人更多
一群男人在一起会比谁跑得快,比谁丁丁大,比谁段位高,比谁成绩好
唯独不可以直接比谁的爹收入更多
你在富二代面前说你爹收入更多,他反而觉得你在羞辱他
比如王思聪在自夸呢,你来一句王健林好有钱啊
这就友尽了
但是女人的圈子不一样
你夸她爹收入高,说她老公有本事,她也会很开心
可你反过来说男人的媳妇有本事,这就和打他脸类似了
所有现象都和文化有关,脱离了文化就没法聊现象
巧的是东西方文化中最类似的事情就是男女不同的装逼文化
本来我以为只有东方女性拿佛教文化装逼呢
后来才发现信上帝的姑娘们也一样
只要能凸显个人层次,无论是什么项目,都会成为女性的爱好
潜水滑雪旅游什么的已经逐渐满足不了姑娘们的需要了,我预测未来十年她们会比谁养的小鲜肉更多
10后这代人,一定会出现大批和阿姨忘年交的少年
男性化妆品将是下一个风口
这问题问的…
你去潜水俱乐部和滑雪俱乐部看看,男女比例5比1…长期是和尚爬梯……
随便新来个妹子,每个人都恨不得当教练。就算新来的是个汉子,长得好看也有人抢…
给你一个最简单的理由:消费主义意识形态下的价值锚定。
一方面:通过消费式的爱好来标榜自身价值。
一方面:劝退不能支持消费水平的男性。
一方面:获取社会层面的价值肯定。
而这种价值锚定里,也是分层次的。
比如最高级的是天天除了环游世界啥也不干,略次一点的就是各种“高端”消费,再次的才是消费爱好,最low的就是健身插花烘焙了。
你说她爱吧,也未必那么爱,你说她不爱吧,她不爱又不行。
因为她不爱的话自身价值还不如cpi高。
我说的这些仅仅是理论层面…
实际层面的话,好多女性其实是去这种消费场合里卖银的…
这就不能细讲了。
因为女人对爱好的定义与男人不一样。
男人对爱好的定义是:觉着这个好玩,而且会经常玩;而女人对爱好的定义是:玩过一二次,觉得好玩,然后就没有然后了。
换句话说,女人是把她们玩过一二次,觉得好玩的东西当作“爱好”,至于她们会不会经常玩,能不能经常玩,以及水平怎么样,根本无所谓。
比如,我家附近就有一处潜水和冲浪的胜地,每年来这里玩的游客不计其数,我也经常带朋友去。
我发现,很多中国女生玩完之后,感觉都不错,拍照发朋友圈,然后骄傲地在她们的爱好中加上潜水和冲浪。
可实际上,她们一年也玩不到一两次,有的甚至玩一次就再也不来了,至于她们的水平,绝大多数连入门都算不上,但这些都不妨碍她们把潜水和冲浪当作爱好。
即便有些女生有钱又有闲,而且真心实意喜欢潜水和冲浪,也基本很难坚持下来。原因很简单,潜水和冲浪要经常暴晒(滑雪有时晒得更厉害),小仙女的皮肤根本扛不住。
所以,你要是看到一些细皮嫩肉的女生说爱好是潜水滑雪,笑笑就好。(这个问题中外都有,我虽然没见过潜过一两次水,就敢说自己爱好潜水的外国女生,但我见过和男朋友跳了一次伞,就说自己爱好skydiving的外国女生)
最后还要说一句,我不否认有的女生是真的爱好潜水滑雪,我身边就有每周都去海边训练的姑娘,那水平确实厉害,但同样不可否认的是,潜水滑雪这些运动还是男生玩的多,即便是普及率比高,历史比较久,女生不怕晒的欧美,也是如此。
因此,我国之所以出现,很多女性说自己的爱好是潜水滑雪,而男生相当较少的情况,恐怕还是因为男生大都不好意思把“只玩过一二次的东西说成爱好”而已。
请注意,不要对号入座。注意下文中对数量的修饰词-很多、相当、大部分。但你要是真被说中,那你活该。走好不送,吃shi请到评论区张嘴。
奥对了,给已经或者想要在本人这条回答下面指桑骂槐、假慈悲、真拜金的拳师们统一回复一下:本人早已已婚已育,俩孩子。你们就不必担心本人是否能找到老婆的问题了。多关心下你们自己吧。
------------------------
来一波朴实的大白话回答吧:
1.女性是极度慕强群体,尤其国内很多女性,如果高端收入群体(不分男女)的普遍爱好是吃屎,她们也会毫不犹豫的宣称自己也爱吃。就是说她们是根据高端收入群体的偏好来选择自己的爱好的;还有一部分女性是根据某种爱好的普遍程度来选择的,一般会选择偏向于审美、时尚、选择者较少的爱好;
2.基于第1点,我敢说很多国内女性虽然会告知别人自己的爱好是滑雪、潜水、国外旅行,甚至话剧、歌剧等等种类,但她们其实一次也没有去参加过、或者真正从这项活动本身去了解过该爱好项目,越缺少什么就越向往之;就好比她们会说自己喜欢瑜伽或者烘培,男同胞们不要太当真,她们去瑜伽或者烘培的次数少得可怜;
3.国内女性大多觉得篮球、足球或者羽毛球这种项目比较低端、比较大众,她们会亲切的称“这些单身狗,还有空打球…”。其实我身边的不少朋友,包括我自己,在上班后,还能坚持打球 健身或者跑步的,可能会把这项活动当作一生中的长期习惯了,这点她们其实不怎么理解;
由于工作原因,接触到的较多女性是外企员工。我一般碰到说自己喜欢滑雪、潜水等活动的女的,我都会戏虐的笑着问她:哦?上次滑雪在哪里啊?或者你最喜欢的滑雪远动员是谁啊?国内最适合潜水的地方有哪几个呢?哈哈…
其实个人有个人的爱好,本来无所谓。但总有些人觉得说自己的爱好是滑雪潜水高尔夫,并以此来鄙视我们这些只会打篮球踢足球的,就让人很无语了。就好比咖啡和茶,本来都挺好,但一到国内我们的女同胞们就会厚此薄彼,其实很幼稚…
(您是高富帅白富美俺可不敢说你)
穷人消费主义养猪杀猪闭环:
穷人没钱→穷人想消费→富人包养或者富人贷款给她们→穷人拿了富人的钱去买富人开的奢侈品店娱乐项目→没钱了只能继续跟富人交易
说白了,赚你钱的是富人,贷你钱的是富人,骗你消费的是富人,你混得好挽着你风光大婚的是富人,你混得不好会所嫩模买你的还是富人。
你自始至终只是一个提供了肉体性服务的工具人而已,这大概就是所谓资本主义对人的物化异化。
什么叫异化?
你不是因为喜欢旅游而去旅游,
而是你看到了朋友圈姐妹们巴厘岛潜水才是日常,你看到了富二代群体天天在黄金海岸泡着,
你是为了扮演好你以为的酷炫高端的名媛角色而去旅游,因为这是【人设的要素】或者【组成条件】之一
男生也有这种异化,比如为了成为什么样的高端人士,买奔驰宝马,喝什么酒抽什么烟,这都是要素。
我是留学生,我太了解这种"身份文化"了,
比如,你是留学生,你们留学生的"样子"不应该是买车轰趴美女帅哥经常换对象和导师谈笑风生朋友圈充满了酷炫的照片游山玩水跳伞潜水?
很多人问我,说你们留学生是不是都开豪车,听说国外豪车便宜,你开过宝马吧?
每次我都无语凝噎,外国要真说买个二手宝马,的确不算贵,甚至两三万人民币也有(就是比较烂),但是一来我不喜欢车,开过一阵不是很有感,二来我也没那么多闲钱养着,毕竟光保险牌照费就得大几千一年,
但是你觉得我"好意思"这么"客观"的跟别人解释吗?我敢说吗?我能怎么说?你们留学生还为了几千块去省啊!
所以我也只能继续跟着吹逼,是,很便宜,看习惯了,就那回事,整天坐,提它干嘛。
我到底是我,还是我所扮演的留学生?
说实话,我天天也被这种身份认知折磨,无数次想去讨好这种认知,怎么讨好?花钱呗。
换对象要花钱,因为你得有车吧,你得带着妹子游山玩水吧?你得出手阔绰显得大方吧?
为什么"找对象"要这样?因为"文化"啊
为什么轰趴飙车才是酷炫,而不是图书馆看书?
无他,"人设文化"而已。
为什么要跳伞?为什么要打猎?
我本人一贯不喜欢剧烈运动类,和高空类(有点恐高和风险回避),但是有时候看人家酷炫的朋友圈还是不禁感叹:
草,爷哪天也得整一个,太酷了。一看银行资产,哎算了,毕竟这年头steam游戏都得好几百呢,嚯,可不能说我喜欢steam,
我要是说我买鞋花了好几千,还算"酷炫",买steam游戏花了好几千,不"酷炫"啊!不敢说啊!
您说我是真的喜欢跳伞打枪?
你说我真喜欢游戏为什么"不敢"说我喜欢?
得了吧,显然不是,我只是喜欢那种,
【扮演】好【留学生酷炫人设】而获得的那种成就感满足感虚荣心罢了。
所以到最后,为了旅游你可以去被包养或者给富二代们海天盛筵提供一具鲜嫩的肉体甚至干脆去卖,
(澳洲这边一堆所谓留学生在卖,很多人据说并不是穷人家庭,就只是想来快钱),
自始至终,你喜欢旅游吗?
不,你不喜欢,
everything is about it, nobody love it
包括富二代睡你也一样,富二代也一样被物化异化,
你以为他睡不够美女?这也是一种身份文化,
富二代很多时候就是比谁又换了老婆又睡了哪个美女征服了哪个良家,我没当过富二代,没拥有国香车宝马,但是大概还是能够想象到,毕竟男女之欢就那么回事,再美女你天天泡也就那样呗,而且显然,也不能富二代人人都性欲旺盛?还是说贫穷使我喜欢游戏而不是女人?显然也不和逻辑。
所以这种文化这种身份认知也是在驱使他们区消费,泡妹,吃喝玩乐,夜店开酒,少爷您来了,妹子这边有,
唯一区别是,人家可以造自己老爹钱。
你如果是穷人,你只能花别人钱,你想花别人钱,嘿,你以为没有代价?你以为你长得美人家就干干净净给你花?
你要是这么想,你离下海也就不远了,姐妹。
打破这个循环也简单,你为什么要花那么多钱?你花不了那么多钱你也就不会想着卖自己,
当然如果你就是觉得,我就得北京有房,我就得一年买20万奢侈品,我就得天天成为朋友圈最酷炫的那个xx,i fucking deserve it
ok,到时候"赚钱"的时候,记得服务态度好一点。
everything has a price
当然我觉得这个论述比较极端,你就当我们和谐社会这种人不是成千上万吧,
就当是我编的,
这样大家心里都好受。
当然,有一说一,国外这种事情更严重,国外甚至有专门的糖爹网站,也就是女大学生交不起学费,就找干爹别管是卖身还是卖艺,换钱那种,我记得是英国人创办的。
所以,可能也是看你道德标准吧,我倒也没有很鄙视卖身,我只是很鄙视弱智上当。
旧社会有句俗语,叫做“贫学富,富学娼”说的就是当时的流行趋势。
对于普通良家来说,有钱人家的女眷就是她们的榜样。从服饰到举止、爱好,有钱有势的女性总是引领着潮流。
但那些有钱有势的女性也有自己的模仿对象,那就是娼优之家。虽然从来不会宣之于口,但还是会下意识的模仿这些分享了她们丈夫财力的女人。
题主所说的很多女性,就是现在的普通良家妇女,她们希望用学习有钱有势家女性的方式来提升自己的社会地位。
潜水、滑雪、旅游就是从行为上进行模仿。这是一种非常古老的剥削阶级思想,是文化革命的对象。
因为在这种模仿中,普通劳动妇女会将自己塑造成精神剥削者。她们虽然被剥削得无立锥之地,但只要人上人的梦不死,对剥削阶级的态度永远都是崇拜的。
同时,她们还会作为剥削阶级的打手,向同属于受压迫地位的男性劳动者露出獠牙!
从众效应,因为很多名媛的爱好就是这些。
我作为一个铁血直男癌,看到这个问题倒是万分反向迷惑:
潜水滑雪旅游这些事儿难道不应该是个人都喜欢吗?
这几样事儿可以说除了要花钱以外没有别的缺点。潜水和滑雪实在没有我也还能凑合,旅游绝对是酷爱。有钱就出国玩,没钱我就去怀柔,实在一分钱没有,我宁可去后街转悠转悠也好,总比在家待着强一亿倍。
真正令我反向疑惑的是,截止到目前,已经有多于一个男性对我说过他不喜欢旅游了,令我一万个不理解,这简直超出了我对于人类基本规律的认知。迁徙是人的本能,长期的定居是不符合人类的本能的。长期看同样的熟悉的景色会使人烦躁抑郁,换个陌生的环境,情绪就会大有改观。到目前为止,还没有一个我现实中认识的女性当着我的面说出来“我不喜欢旅游”这六个字,这只能说明我所接触到的中国女性比中国男性正常人的比例高。
但即使是男性,喜欢旅游的人也是多数,不喜欢旅游的毕竟是少数。就算年轻人囊中羞涩,男青年需要承担比女青年更大的生活压力,但热爱迁徙是一种本能,而且是本能的本能,如同热爱异性、热爱食物、热爱空气一样,是没有就会死的存在。没钱旅远的,旅个近的也好。
当然你可以说待在家里可以打游戏。我承认游戏很好玩,但什么好游戏也架不住玩几个小时吧?对着电脑是不符合人的本能的,随着游戏时间的延长,游戏的效用函数不变或递减,而你眼睛和脑袋的不适则指数上升,二者相交的时候,我能难受得摔鼠标。长期对电脑肯定会积累抑郁情绪,只不过是程度问题、时间问题。
你是印尼华侨大财主家的千金,穿戴着Kjus的行头,乘坐A380商务舱飞跃大半个地球去瑞士滑雪,那是你家有钱了不起。
你要是一个波兰的小职员,每个周五扶老携幼,开着你家冒着烟的二手大众,吭哧吭哧开去斯洛伐克划一天雪,周日再开回波兰上班,这就是和南京人周末去固城湖钓螃蟹没有什么区别的中端消费行为。
靠山吃山,人家能滑雪的确是因为自然条件允许。
国内滑雪运动起源才没多久,大家都把它当作一种高大上的洋玩意,结果又被人用来构筑鄙视链了。
滑雪我不清楚,潜水的话,我作为从业人员,负责任的告诉你,男女比例大概是51:49,就是一半一半。这是PADI自己的数据,不存在说“很多女生”。
我不定期会去问我的学生,最近还有没有去潜水,去了什么地方,或者有遇到什么问题之类的。我的学生全国各地都有,相比之下,北方人似乎比南方人更有时间玩。在深圳这种把人当电池的地方,学生自己主动下水的活动少很多,一定是等到潜店组织或者教练组织,才会考虑去调整假期。而上海,北京的爱好者明显更主动,爱好者之间会主动互相邀约去练习或者学习,不需要依托固定的潜店或者教练,甚至还有翘班去练的。
所以以后你遇到女生说她爱好潜水,你不妨问问她,最近一次潜水是什么时候,有没有购买什么装备,有没有写潜水日志之类的,超过6个月不下水的人就算了吧。
——————分割线——————
看了很多评论,又想到一个事儿。
作为一个休闲运动,潜水是不分男女的,因为没有竞技性,大家在一起玩儿罢了。以前在土澳,学校里有一部分踢球的姑娘,正经踢球啊,不是光玩儿那种,因为女子足球在college是有加学分的。这个群体的人其实不算少,但是在观感上和舆论上,没人会觉得这个项目“女生多”,因为姑娘们不会跟男生一起踢球,平时去踢球,咱们跟这群姑娘见不着面儿。
滑雪虽然有竞技性,但是在学习过程中,教练教授也是不分男女的。大家都在一个班学习。旅游就更不用说了。有可能是当你参与这几个项目时,能频繁看见女性,造成了一种“女性很多”的错觉。 非竞技性,娱乐性偏重的活动其实都是这样,只是潜水和滑雪的门槛稍微有点高。你打个麻将打个牌,不也能经常遇见姑娘吗?
来,给阿姨倒一杯卡布奇诺!
大概是为了彰显自己有钱有闲吧
经常在非诚勿扰之类的节目中看到女嘉宾说自己的爱好是潜水滑雪,我就很好笑,你一年能去潜几次水?滑几次雪?偶尔玩过一下就说自己的爱好了,就像学过一堂吉他课就说自己爱好是吉他一样,都是标签符号而已。
当年我想选一个能终身玩到老的运动,在高尔夫和剑道之间,我选了剑道,就是因为去打一次高尔夫时间太长了,做不到健身效果的一周2、3练(结果疫情剑道馆不开了,只好改拳击)
我认为,真正要当作一个爱好,必然是投入大量精力学习的,同时要考虑练习频率,就像我每天晚上看电影,我也不能说我的爱好是电影,因为我没有投入精力,同时看的时候也就是看个乐,并不是刻意练习,没有拉片,没有分析,那不能叫爱好,只能叫消磨时间。
当然在相亲市场上,就没必要这么较真啦,听到一个女孩说自己的爱好是潜水滑雪,你就知道,她向往多姿多彩的生活,同时经济条件还不错,就行了。
不然写什么?大家都是普通人,总不能说爱好逛街,看电视,吃东西吧
因为高大上啊。
这个很多只是指这些人的数目多,平摊到一个群体里就那么几个,你一说出来效果我不用多说你也知道,鹤立鸡群!
不分男女,都差不多。
“你的爱好是什么?”
“篮球”
“你的爱好是什么?”
“篮球”
“你的爱好是什么?”
“打篮球”
“怎么又是篮球!喂……那个胖子,你的爱好是啥?”
“拳击,散打,中国跤,巴西柔术。”
逼格一下子就出来了
(补充一段)
“帅哥,你的爱好是什么?”
“单手开法拉利。”
“wow!……(省略500字臭屁)”
为了装逼故意写的。
潜水滑雪还有我考的跳伞都绝对是男性占大头。
妥妥的男人的游戏,最近也有更多的女性加入进来,慢慢总有一天这些领域男女人数会相等的。
但现在还是男人更多一点。
无他,这些都是极限运动,而且还是很贵的极限运动。
很多女性在个人介绍这么写无非想说自己有点小钱。
旅游不谈,因为我除了出差一般不出去玩。
这是装X心理学的一部分。
某些人表现的爱好和谈资要具备三个条件:
1,要与众不同且不求甚解,很难被问穿帮。
2,可以拍照,以前用于相册,现在用于朋友圈、微博和其他社交媒体。
3,要以此暗示经济能力/见识/上等人/自己的圈子高大上。
所以赋予自己一些花钱就能拍照的所谓“爱好”。
还有很多类似的:
比如唐卡爱好者+佛信徒,不知道啥是小乘大乘。
比如迷恋日本文化,除了和服打卡樱花之类的,源氏物语没听过,分不清京都和东京。
比如野外生存痴迷者,不认识压缩饼干,你猜ta野外生存在干嘛?
比如动物爱好者,敢于跟土拨鼠接吻。
以上
碰到这种人我一般使劲夸,使劲露出崇拜羡慕的表情。
让人开心点多好啊。
接近权力的人会误以为自己拥有权力。
模仿有钱人的消费,就以为自己也成为了有钱人。
这些爱好潜水、滑雪、旅游的女性,分为很多类,
第一类是最纯洁的,单纯觉得好玩有趣,跟风潮流。事实上这些爱好确实有趣。
第二类比较不纯洁,是觉得这些活动更能彰显自己的“爱好崇高、尊卑有别、是有钱人”。所谓贵族运动嘛。
第三类既不纯洁,还坏,或者说蠢。这种人一般出现在相亲简介里。其逻辑的大意是想说:“姐是一个高消费的女性,穷男不要找我,你必须得足够有钱,支撑得起我的这些开销,我才看得上你。”
说到相亲和简介,我这里再扯两句:
一个人真正的爱好,是一回事。一个人表现出怎样的爱好,是另一回事。
你如果真喜欢某些爱好,未必需要放在简介里。
反过来,某些人放在简介里的,未必是他真正的爱好。
一个人在相亲或者某些简介里,需要搞清楚两件事:你需要什么,你能够提供什么?
我相信没有任何人会在应聘工作时,提自己的各种爱好,因为你非常清楚,企业并不需要知道你的爱好,这毫无意义和价值。
你需要做的,是对HR说:我能够为你们提供怎样的服务和商品。
而不是“我需要你为我提供怎样的服务和商品。”
当然,这是双向的。
你其实完全也可以对企业说:我需要公司为我提供怎样的服务和金钱。
但是,我希望你搞清楚一点,就是你的爱好,属于“你希望公司为你提供的服务”,而不是“你在为公司提供的服务”。
我有一个同事,聊起兴趣爱好,我说我喜欢剑道啊,轮滑什么的,价格便宜,还挺好玩。
他说他喜欢跳伞。
我说我可跳不起,肯定很贵吧。
他说,不贵啊,很便宜的。3000多块钱跳一次。
嗯……我……
没有很多,装逼的居多。
去过一次训练场,就恨不得让全世界都知道自己喜欢滑雪。
因为这样会显得自己很高级。
而事实上,滑雪场这种地方,男性客人的比例是女性的三倍以上。
而从感觉上,仿佛说喜欢滑雪的女人,比男人要多三倍……
·
·
在不考虑自我包装需求的情况下,大部分人谈爱好的时候,除非特别狂热,否则不会提小众的爱好。
这个逻辑是——当对方大概率没有共同爱好时,你可能会终结话题。
我爱打台球打篮球,但姑娘问我有什么爱好的时候,我宁可说爱打王者荣耀——虽然我兴趣并不大。
你就是说爱吃,我们也可以聊聊同城有哪些价格公道口味好的饭店,你说你爱高尔夫,那我说什么?
下次约着一起打?我打完高尔夫,你直接播种?
需要自我包装的时候,就要用学习门槛低,经济门槛高,可验证性差的爱好,侧面反映经济实力。
我说我爱打篮球,立马跳出5个彪形大汉要和我练练怎么办?
我说我爱跑步,是夜跑还是晨跑啊,一般跑多长时间,跑多远?
但我说我爱潜水,你管我真爱还是假爱,你能问什么?时间?深度?证?
你很难验证,更重要的是,这些爱好相对小众,一眼能看穿我的行家也少啊。
相对应的,音乐,歌剧,文学也是一个道理,本身精通者少,说得门类又广,好糊弄。
万一碰上个学问深的,你聊古典音乐我就爱流行音乐,你跟我聊奥赛罗我就说我喜欢洪湖赤卫队,你和我战争与和平我就跟你说红楼梦,实在不行我就说儒勒凡尔纳的潜水艇和电弹。
实际上我最喜欢野狼disco,上次听歌剧似乎有一句“蓝脸的窦尔敦盗御马”,最爱看的文学作品还在起点连载。
重点是B格,潜水你至少得到海边去吧,滑雪你最少得去滑雪场吧,这都得掏钱啊。
这年头,B格要么看人民币,要么看欣赏的难度。
潜水和滑雪,是入门难度低,经济门槛尚可的。
歌剧文学,万一聊起来了,至少得敷衍几句吧,有人连敷衍的功夫都懒得下。
潜水滑雪小小尝试,其实花不了太多钱。
所以啊,混子甚至骗子就多起来了。
我记得某年研究生面试,问到兴趣爱好,有个女孩子结结巴巴背诵,说她like to play basketball,说她adore Kobe。
有个老师笑问她会不会凌晨4点起床,结果接不上梗。
老师不满,问科比是哪个队的,居然还答不上来。
大家纷纷摇头。
你看,如果说的爱好是滑雪潜水,就没有这种破事了。
滑雪、潜水都是非常有趣的运动,男女都喜欢,没区别。
只是有些人喜欢借此来包装自己罢了。
什么叫爱好?
知乎上随便拉个人,甭管男女,只要自称热爱篮球足球的,问问他们累计在这项运动上投入多长时间,平均每周多长时间,过去一年里投入多长时间?
爱潜水爱滑雪,你一年多少次?合计多少小时?别跟我说一共就玩了不到20小时,这TM也配叫爱好?
一问爱好就是潜水滑雪高尔夫,一问时长去年累计10个小时,那你剩下的时间呢?全在工作?
别告诉我在看电视剧好不好,如果是,那你说爱好的时候,请先说刷剧。
包装自己的男人,爱吹牛的男人更多,比女人还浮夸。
只不过不喜欢从爱好兴趣这个角度来体现罢了。
爱好不分性别,骗人的方式有区别而已。
男人更喜欢包装的方式是事业,金钱和背景,甚至是身高。
我裸足174.9(当年报考军校体检肯定没水分),经常遇到比我明显矮一截的1.75大哥,一看脚下还是个篮球鞋。
喝两杯就能跟市里领导称兄道弟,再加个菜能让省委班子来陪酒。
谈收入就是年终奖5万,年中奖4万,季度奖3万,月薪2万,回头首付30万还发愁。
用消费门槛较高的爱好来包装自己,是很多女性的习惯。
仿佛我消费一次,我就达到了这个阶层,于是我理所当然在这个阶层婚配。
男人的骗法是假装我也是这个阶层的,咱俩刚好搭上。
不涉及物质,纯粹追求情调的年龄,男人也会有很多“高雅”的爱好。
你看,我追女朋友的时候,大学时代啊,谁看钱啊,就论逼格。
我当年爱打DOTA爱打台球爱打篮球,但我压根不敢说。
先试探性说一句以前学过小提琴,发现女朋友不懂——bingo!
从莫扎特到巴赫,从小步舞曲到小夜曲,侃侃而谈,把她骗得直打转。
她说她爱看书,我愣是好久没敢问她爱看什么书。
后来发现她原来啥都不懂,立马从托尔斯泰到狄更斯,从儒勒凡尔纳到刘慈欣,从四大名著的奇葩解读到金庸古龙的通俗武侠,记得多少说多少,记不清楚就瞎编,反正你也不懂。
一下子,博学少年形象就出来了。
到我们现在这个年龄,再这么包装,没人上当了啊。
你叽里呱啦说一堆,别人反问一句房子买哪里/哪个单位工作/待遇怎么样/开什么车,你可不就变成黄冈卫健委主任了。
超纲了啊。
本站所有内容均为互联网搜索引擎提供的公开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储任何数据与内容,任何内容与数据均与本站无关,如有需要请联系相关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于百度,google,bing,sogou 等
© 2025 tinynews.org All Rights Reserved. 百科问答小站 版权所有